1

在国民游戏《王者荣耀》中,他化身“百里玄策”。他的真实姓名叫王玄策,他是如何实现一人灭掉古印度的?今天我来跟您说说。

大唐南有国名叫天竺,现在改叫印度,其国民我们亲切的称之为阿三,时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块。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天竺统一了北印度,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公元647年,王玄策受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前往印度访问与唐有友好关系的中天竺。

但是,就在这次旅行中,出了一件大家谁都想不到的事情——印度老国王死了后,国内发生了政变,纂位的新国王阿罗那顺听说来了一班唐朝使者,脑袋一下子进了水,竟然派2000兵将前去伏击王玄策等人。

王玄策仅带三十从骑,虽奋力苦战无奈双拳难敌四手,王玄策被擒扣押,各国的贡物也被阿罗那顺掠夺。王玄策和蒋师仁乘夜色越狱而出,并在戒日王之妹的帮助下,要血洗此仇。

王玄策这样就逃回了大唐吗?没有!!!

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渡过了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玛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王国。在这儿,他与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谈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太宗养女文成公主而与唐具友好关系的吐蕃(即今之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义,向尼泊尔的阿姆修瓦尔曼王借兵七千。

他又继续檄召临近唐各部军府节度使及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又集兵马万余,自为总管,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天竺。大唐的姑爷——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闻悉后也发兵一千二百人助王玄策。(感觉有点抠儿啊)

“手里有枪,心里不慌。”王玄策带领这8000人马,直接杀回印度,找阿罗那顺报仇。双方在北印度的茶博和罗城外展开激战。王玄策布下“火牛阵”,一举攻破阿罗那顺的7万战象部队,杀得敌人丢盔弃甲,死伤万余。最终,将茶博和罗城攻克,阿罗那顺率部逃窜回中印度。

这样就够了吗?当然不。王玄策继续率领军队,一直追着阿罗那顺穷追猛打。他们一路追到东印度,直至将阿罗那顺活捉,押回到长安。或许到了这时候,阿罗那顺才后悔得不得了——当时干什么不好,偏偏要去惹唐朝使者?

有这样一首诗:“大漠狼峰孤烟直,天苍地茫啸西番。铁骑踏破极乐土,扬鞭异域蔑沙场。开疆自有王朝散,何必不忘骠骑郎。”这就是赞美王玄策的,他凭借几千杂牌兵就平定了印度,非军事专业出身,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玄策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对此,笔者只想说:旁边经常闹事的几个小兄弟,都老实点,不然随时收拾你!

不过,冷静的分析,王玄策此举其实不符合当时的唐朝外交战略。

单从中、印两国博弈的层面来看,这个故事的确容易激发起民族主义者的自豪感(让人感觉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征服”过印度)。但结合到当时的地缘政治结构,这其实却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因为作为帝国使者的王玄策,出使印度所执行的任务实际上和张骞类似。

这次出使是为唐帝国在吐蕃背后的印度寻找战略盟友,以牵制这个强大的对手(虽然这时唐、吐两国,已经貌似化干戈为玉帛了)。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帝国使者在吐蕃的帮助之下,攻击了这个本该合纵连横的对象。

最佳贡献者
2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这位长期被历史书上忽略的角色。正史中找不到这个人的列传,《明史》和《续资治通鉴》里都没有,只有以敌将的身份出现的名字。

骁勇善战

张定边确实骁勇,有他在,常遇春、胡大海、傅友德也就能混个争夺第二的资格。1363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参战的明军200,000人,汉军650,000人。正值战斗焦灼这时,他率领三支战舰就敢冲进朱元璋的阵地,目标直指朱元璋的主舰,明军将领纷纷阻拦,却无人能挡其锋芒。如果运气再好上一点点,就可以创造“万军从中生擒朱元璋”的奇迹了,中国的历史或许被他这一举动而改写。


事君忠诚

鄱阳湖失败之后,陈友谅头颅中流矢而身亡,弥留之际将儿子陈理托付给了他。

张定边也没有付他重托。

在这局势危急之时他身披百矢,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奔武昌,立理为帝。朱元璋乘 胜调军围困武昌,陈之元帅张必先被擒,而张定边守城益坚,为时两月,终以无外援,陈理幼弱无知,受胡美之诱献城出降。尽管如此,张定边还是率一支兵,冒死突围,逐鹿于荆襄之间,但大厦已倾,擎天无力,而且士卒疲命相从,斗志日趋消沉,于是劝慰士卒,解甲归田。自己也投身佛门。



极具生存智慧

和好杀降且自傲的常遇春不同,张定边先生不但很低调,而且非常富有生存智慧。待人宽厚且忠诚可靠,他的老板陈友谅是猜忌心极强,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唯对他这个结拜兄弟十分信任。

这种智慧最明显还是表现在陈友谅战败身亡,他坚决的谢绝了朱元璋的再三的、盛情的、真诚的邀请,做了和尚。十几年后,看看朱元璋对待自己手下功臣的态度,就可以想象张定边这位降将的待遇如何了。张定边出家当时或许心有不甘,但随后的几十年,他就在行医和诵经的生活方式下平静地度过了。终年为99岁,按虚岁算那就是100岁,我想他最终还是放下了。

在他51岁时得知了小他12岁的常遇春去世的消息,

在他66岁时得知了小他21岁的李文忠去世的消息,

在他67岁时得知了小他14岁的徐达去世的消息,

在他80岁时得知了小他10岁的朱元璋去世的消息,

老对手们一个一个都走了,包括老对手的儿子、甚至孙子都走了,而自己还“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此刻的张定边大师独自在孤灯下不知作何感想,是感慨良多,还是漠不关心。。。在他去世时,是不是面带微笑的自嘲一句:“陈友谅大哥呀,咱们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咱们有人坚持到了最后了”。

3


呵呵,要说形象正面的太监,咱家说一个你们绝对大开眼界的。

错了错了,做太监做到长胡子的是@经略幽燕我童贯 ,咱家要说的是——做太监做到长丁丁。

都知道东汉党锢之祸是士大夫与宦官党争的事件。当然,不是所有宦官都是反派,也有中常侍吕强(阉党ID:强项黄门吕汉盛)这样同情士人,最终说服汉灵帝解除党锢之禁的义宦。然而这里要说的,是想当士人想到自己长出丁丁的宦官。

栾巴字叔元,东汉魏郡内黄人也。 好道。顺帝世,以宦者给事掖庭,补黄门令,非其好也。 性质直,学览经典,虽在中官,不与诸常侍交接。 后阳气通畅,白上乞退。

后阳气通畅……

阳气通畅……

气通畅……

通畅……

……

这位栾公公“通畅”到什么地步呢?通畅到出宫之后还生了个儿子栾贺。

栾巴历任桂阳、豫章、沛国、永昌郡国守相。为官之后作风比士大夫还士大夫。

汉顺帝驾崩,营造陵园要侵占到百姓冢墓,栾巴上书苦谏,触怒当权的梁太后,被禁锢二十年。

党人领袖陈蕃窦武被杀,栾巴作为其同党本来只是谪官,可他却积极上书申冤,最后被逼自杀。

栾巴不是奇在多长出几丛胡须、一根丁丁这些小事(并不小……),而是长出丁丁之后,切切实实地以身作则,最后以宦官出身,成为君子士大夫界的楷模。《后汉书》为其作传,没有将其列在《宦者列传》里,而是与反抗邓太后的杜根并列,作为士大夫的优秀代表。

4

鲜卑凉州之主——秃发树机能 北朝关张弗过——杨大眼(兄弟叫杨小眼) 南齐第一名将——张狗儿(他兄弟叫张猪儿,这两兄弟后改名恭儿敬儿,逼格略上升) 隋代疾风之狼——麦铁仗 西魏八柱国家——大野虎(唐太宗的亲曾祖父)日本遣隋大使——小野妹子 大金帝国双璧——完颜陈和尚、郭蛤蟆南宋最后名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