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雁北军成名于“土木堡”之变,当时大明军队在土木堡遭受失败,大同总兵郭登临危受命,带领800大同儿女在蒙古瓦剌背后骚扰,在瓦剌首领也先对大明发动的北京保卫战中,不断在蒙古的后背进行武装偷袭。北京保卫战中,大同迅速成为战略支点,从太原、运城、西安的援军不断赶到大同,在大同形成对于瓦剌蒙古的反包围。不得已,也先被迫撤出北京,否则就被明军在北京城包了饺子。
大同总兵郭登也是名将
一、大同四总兵
明末大同有四个总兵,分别是满桂、曹文诏、王朴和姜瓖。其中除了王朴怂一点,其他三位总兵都可歌可泣。
1.满桂
满桂大帅,当初和袁崇焕争夺蓟辽督师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崇祯错信了袁崇焕才有明末的败局,若是选择满桂大帅,可能崇祯朝没有那么糟糕。满桂大帅地位崇高,在九边深受士兵爱戴。在明末北京保卫战发生时,满桂大帅是第一个带兵来支援北京的总兵,而且与袁崇焕共守北京城,直到最后以身殉国,战死在北京城下。甚至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满桂的战死,袁崇焕才非死不可。因为袁崇焕在蓟辽督师期间,先后杀害多个与他意见不一致的大将,比如毛文龙,比如满桂。若是北京保卫战就是袁崇焕杀害满桂的计策,那么崇祯就必须杀了袁崇焕。可见满桂在袁崇焕心中地位。
满桂大帅
2.曹文诏
曹文诏大帅,所辖军队与关宁铁骑源出一脉,作战力惊人,讨伐吐蕃、蒙古、满族士兵没有败仗。最后因为兵力耗尽与李自成军作战死亡,但是流传下曹大帅无敌的美誉。他的侄子曹变蛟也是名将,死在了松锦大战中皇太极军中帐外,英雄!
3.王朴
王朴一辈子没干什么好事,最突出就是松锦之战中,不听洪承畴调遣率先退兵,导致大明兵乱,最后松锦之战失败。
4.姜瓖
姜瓖是继承王朴来到大同的总兵,与蒙古交好,继续进行隆庆和议的内容,因此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都非常器重姜瓖。姜瓖最突出表现,则是第一次抗清高潮。
大同姜瓖
二、姜瓖其人
对于姜瓖,最大的问题在于:姜瓖投降李自成。这个记载是很多汉人编纂书籍的内容,但是考虑到明末这些人把明武宗写成了傻子,把明朝皇帝都写成无能,所以基本不信这个记载。
姜瓖在李自成进攻大同时期,可能在监狱,证据有以下三点:
第一,崇祯皇帝的任用太监令。“高起潜总监山海关、蓟州、宁远;卢维宁总监天津、通州、德州、临清、天津;方正化总监真定、保定;杜勋总监宣府;王梦弼总监顺德、彰德;阎思印总监大名、广平;牛文炳总监卫辉、怀庆;杨茂林总监大同;李宗先监视蓟镇中协;张泽民监视蓟镇西协。”崇祯的这个诏令被认为是崇祯重回阉党路线,但是这个诏令也能发现,崇祯是让监军进入大同,但是没有派监军去太原。
崇祯皇帝任用阉党
第二,周遇吉北上宁武。周遇吉是山西总兵,掌控山西军事,大本营在太原。当时太原和大同是两个平级的机构,太原负责今天晋中晋南,大同负责代北,比今天晋北的管辖面积要大。原本周遇吉和姜瓖在皇太极五入中原表现出色,因为清军五入中原,没有士兵敢于越过太行山,是二总兵通力合作的结果。但是通过崇祯诏令可以发现,崇祯更信任周遇吉,不信任姜瓖。所以派监军到大同,派周遇吉北上宁武防止姜瓖反叛。这也是为什么周遇吉会在宁武和李自成决战。
第三,姜瓖从监狱叛出,收回大同。李自成进入大同,大同总兵朱三乐、徐有声战死,大同巡抚卫景瑗自杀殉国。据《甲申传信录》记载:在张天琳的帮助下,放了姜瓖一条生路。李自成对姜瓖心怀戒心,三月六日离开大同时留下张天琳、柯天相、张黑脸掌控大同,而姜瓖虽然仍被封为总兵,但已无大权。这个记载完全不可信。因为首先,李自成进入北京从没把当地大员留在本地,一般都带在身边。其次记载说姜瓖没有实权,但至少是自由身,这与姜瓖从监狱叛出收回大同的记载不符。
其实还有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王辅臣。王辅臣是后来吴三桂造反时,既不服从清廷,也不服从吴三桂的一股力量,他的对手是厄鲁特蒙古的噶尔丹,而这个因素就是在姜瓖大同反正留下的根子。
王辅臣是明清之际大同被忽视却很重要的因素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
根据崇祯密令,太监杨茂林是监军,来到大同夺取姜瓖兵权,将姜瓖收入大牢,以获得大同兵权。为此周遇吉北上宁武,配合杨茂林做事,防止姜瓖叛乱,周遇吉援助杨茂林。可是姜瓖没有叛乱,他按照规定收入大牢。
可是此时借助山西军事调动,李自成派兵进入山西,打了周遇吉措手不及。而此时李自成的大将王辅臣占领大同,大同总兵朱三乐、徐有声被王辅臣战死,大同巡抚卫景瑗被李自成活捉。但是李自成分赃不均,将大同权力给了张天琳、柯天相、张黑脸等人,王辅臣作为李自成的下属留在大同,但是心存不满。
姜瓖在监狱中知道大同城破,城中主要官员已死。而且京城被李自成包围,形势岌岌可危。姜瓖是和清军八旗交过手的,他可以服从崇祯的命令,但是不可能听从李自成的命令。所以就姜瓖叛出监狱。
在姜瓖叛出监狱的时候,王辅臣与姜瓖配合。王辅臣本来对于张天琳、柯天相、张黑脸等人不满,在姜瓖的配合下,二人携手占领大同,杀了李自成军的张天琳、柯天相、张黑脸等人。
但是此时京城已破,南京明朝命令已下,让长江以北明军配合清军,所以姜瓖配合清军攻占榆林、延安等地。
所以姜瓖从始至终没有投降过清朝,他只是按照南明的命令听从清军指挥。
李自成在大同事件上的处置奇怪导致了他北京败退
三、第一次抗清高潮
第一次抗清高潮缘起于阎应元江阴抗清,高潮于大同姜瓖反正。此战中,明军参战军力除了大同雁北军,还有广东李成栋、江西金声桓、福建郑彩和浙江鲁监国张名振。此外,其他势力纷纷参战,比如原李自成部的李过高一功部,此时叫做夔东十三家,在四川抵抗清军;大西军的刘文秀也在四川支援,倒是李定国和孔有德俩人吵来吵去没有动作。此外还有回疆的米喇印丁国栋部,而蒙古人的虎楚尔喇嘛和小虎楚尔罗雅克已经攻击到了辽东,他们对面是大清蒙八旗主力科尔沁蒙古。
小虎楚尔罗雅克配合姜瓖当时带兵攻入辽东
相比较,清军也很重视,比如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亲自挂帅,麾下英亲王阿济格、端重亲王博洛、承泽郡王硕塞、多罗郡王瓦克达、多罗亲王满达海……几乎大清麾下强将都来了。此外精兵也来了,不但征服南京的八旗军回来了,在四川的八旗军也回来了。
此战最大的中立势力,是在汉中的吴三桂和他的关宁铁骑。他的南方是夔东十三家和大西军刘文秀部,他的北方是陕西巡抚孟乔芳。此战中,吴三桂没有参战。
在战争过程中,大同雁北军展现了超凡的勇气,什么八旗军,什么最强战力,都是渣渣。在姜瓖的带领下,大同雁北军率先击败清军,首战告捷。然后大同军队与清军顽强作战十个月,在大同城下抵抗清军。
刘文秀下手要比李定国还早
大同王辅臣表现出色,在大同城下力破清军多名将领,其中清军有个小将军表现出色,是唯一能和王辅臣对抗的清军将领,他叫做鳌拜,被封做满清第一巴图鲁。
《鞑靼战纪》记载姜瓖计破八旗军
而大同军队已经过了山西,占了河南。此时,占了南中国的清朝端重亲王博洛率领八旗军,与姜瓖手下姜建勋的雁北军在晋祠附近大战,争夺太原地区控制权。最终博洛战胜姜建勋,成为此战的转折点。
而此战的关键,不在大同城下,不在山西,而在海外。此战中明军的关键战术在于郑彩的北上登陆计划。郑彩是郑芝龙去北京后,掌握郑氏水军的最高领导人,他当时准备从福建北上天津登陆,然后到达北京城。于私可以救出郑芝龙,于公则可以把大同的八旗军引回北京城,这样大同雁北军就能与郑氏水军在北京城外对于八旗军进行围剿,所以这一仗对于明清都是决定生死的一战。
郑彩援救郑芝龙的计划因为郑成功而泡汤
结果郑成功偷袭郑彩,福建郑氏水军北上计划失败,大同之战已经没有任何价值。毕竟大同是座孤城,但是清军的供给源源不断,所以大同城破是必然的事情。
寒言冰语
作为明朝边军,大同雁北军从一开始就表现的非常英勇,在明末,更是以一己之力对抗清朝八旗军,那个号称天下无敌的八旗军,而且将其正面击败。虽然大同城破是必然,但是不在军事,从军事角度来说,大同雁北军就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一支军队。
但是大同城军民威武不屈,在明末给予清军致命一击,大同雁北军是一支骄傲的军队,明军的精锐,不负大明百年养育之恩!
大同雁北军就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一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