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尊号:

皇帝在位时,大臣上表给皇帝增加一个特别的称呼,比如李世民的天可汗。

谥号:

皇帝死后,大臣评价皇帝的功过,总结一个字。比如文,武,烈等。例如汉景帝,谥号就是孝景皇帝。后面,自李世民开始,皇帝谥号字越来越多,很难记清楚,干脆以庙号称呼皇帝,比如李世民是唐太宗,谁会去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庙号:

就是皇帝在宗庙中的代号。

皇帝死后要建祭祀庙,有专门官员、卫队、唱诗班,平时清扫,节日大祭。

汉代开始,遵守天子七庙制度,严格审议。比如汉景帝没有庙号。到了汉元帝时期,皇城9庙,很难祭祀,所以清理了汉惠帝、汉景帝等庙。东汉光武帝干脆只留西汉的汉高祖、汉太宗文帝,世宗武帝、中宗宣帝四庙号。

唐朝开始,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所以皇帝被庙号来称呼,也因为谥号泛滥,多美谥,庙号则成为真正评价皇帝的方式。

年号

过去没有时间记录方式。比如史官当时只能写天干地支,过后则记录为汉皇邦x年,皇帝死后才能改高祖x年。

这很麻烦,也只能写皇帝名字。汉武帝开创年号方式,前140年作为建元元年,第二年就是建元二年...如此,则完美地避免了皇帝名讳被直接记录。

如果遭遇重大事件,皇帝会改年号。

明清时期,皇帝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所以被用来称呼皇帝,比如嘉靖,康熙。

最佳贡献者
2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据其生前事迹评定的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

尊号(或称徽号)是个很特殊的东西。唐以前没有,唐高宗以后有,实际意义也不大,多数只是臣子拍皇帝马屁的东西。

3

不知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