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国藩能够平定太平天国,却不能起兵造反原因有4个。

1,自己不愿意。

首先曾国藩会相面,认为自己没福气。

第二,风险太大,别说亲信嫡系愿不愿意,恐怕家里人都不同意。

第三,没能力,曾国藩是平定太平天国的首功,可是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军队还有好几支,造反成功不了。

2,军队不行,这是主要原因。

第一,曾国藩训练湘军,给他们灌输的思想就是忠君报国恢复名教。而太平天国的旗号是驱除鞑虏。如果造反,思想混乱就打不下去了。太平天国内讧就是这样。

第二,曾国藩的湘军是一次性部队。战士们都想着当一次兵赚钱了衣锦还乡,南京打下来,就等放假解散了。你说造反,肯定哗变。

3,清廷防守严密。明清两朝,造反成功的只有朱棣一个。到清朝的制度下,根本不可能几万人几十万人密谋造反。开10个人以上的会,其中至少7个人给皇上写密折做思想汇报!

所谓曾国藩造反,可能只是老百姓不满清朝卖国求荣而产生的一点点幻想而已。

最佳贡献者
2

曾国藩自诩圣贤哪会去做造反的事,再说了,湘军在当时又不是一枝独秀,老李的淮军也不是吃素的,更重要的是天下大势,当时中国已经千疮百孔了,谁都不想打仗,这个时候曾国藩要造反,后果可想而知

3

于民生灵涂炭,于理有违圣贤,于己能力不足,最后这条最实际。曾公清醒,至今为人称道,文正几人得到……

4

要做忠臣被,韩信能力强确只愿做军事统帅,不愿做皇帝,思想还是忠君

5

推翻一个政权容易,建立一个新政权难上加难,除非你这个新政权比旧政权更好,否则不要推翻,不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使原有的国家实力大大削弱。

6

一,曾主观上没有反清自立的追求。其饱读诗书,是儒家传统文传的传承人。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曾不是枭雄,骨子里是文化人,作为文化人,与军事枭雄不一样的是,若没到王莽或杨坚当年的地位,是逃不脱外在与内心的方方面面的束缚的,反叛的勇气太小。

三,曾客观上胜算把握不大。其一,清政府多代努力,其统治根深蒂固,已放汉民族广泛认可,曾还没有后来孙中山时期的环境和政治口号。他若反叛,师出无名。根本比不上太平天国的政治号召力。其二,曾的军事实力的发展,经济,战备,号召力等各方面都离不开清政府的大力支持,曾自己还没有有效的经济来源,他不可能像太平天国一样靠烧杀抢掠。曾也没有自已的军备固定来源。其三,曾没有自己政治圈子和势力,一旦反叛成众矢之敌。其四,清政府根基未损,曾的军事力量还没有十胜把握,只添战乱。

故,无论从曾个人特质还是当时环境时势,曾都不可能叛清

7

很多人都从曾国藩主观方面去分析,我想从客观角度去讨论一下,两个方面,曾国藩名不正言不顺,其次曾国藩没有大本营根基不深。首先是正当性的问题,古人做事最讲求名正言顺,清末只有太平天国闹了一次并没有出现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的局面,和民国时期不一样,曾国藩以清政府的旗号和资源组织力量去镇压太平军,回过头来马上反清,在天下人面前曾国藩就是彻彻底底的狼子野心穿了清廷的衣服就不那么容易脱下来了,比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皇族已经完全失势的情况下曹操都不敢称帝。其次,历朝历代的反叛者要么就是在起义军中混上位,比如刘邦朱元璋等,要不然就是在一个地方经营多年实力雄厚的一方诸侯比如李渊周武王等,曾国藩属于中央大员,在湖南根基尚且不够,他提拔上来的李鸿章等人也没有形成以他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曾国藩要起兵肯定不能成事,个人力量不够还会成为众矢之的

8

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既然能平定太平天国,也肯定能打败绿营和八旗兵,如果曾国藩有造反之心,振臂一挥,定能成功。因为打败太平天国后,湘军势力达到顶峰,既有能征贯战的九帅吉字营,鲍超的霆军,彭雪芹的水师这些嫡系,也有李鸿章的淮军及左宗棠的楚军。提到李鸿章、左宗棠有人会怀疑二人对曾国藩是否绝对忠诚?先说李,让李鸿章在老师及朝庭中二选一的话,他肯定选曾;而左宗棠后期虽然与曾国藩交恶,但他也是最早的劝进人之一。而曾国藩之所以不造反一是不愿意,二是不敢。曾国藩的处世哲学是见好就收,激流勇退,他信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熟读史书,看破人生,认为: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9

曾国藩是忠实的满狗,好不容易拼命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再去推翻清帝可能吗,要是想推翻满清,又何必镇压起义,可以直接联手太平军推翻满清,等湘军和太平军拼个两败俱伤,再去推翻满清,已经没有余力了,从曾内心讲,他镇压起义目的是为了向满人邀宠升官,光宗耀祖,从外部环境说镇压起义后,湘军也大伤元气,不可能成功。曾国藩忠于满清,是个很现实人物,只要有利于他升官耀祖,他什么事都做的出,从几次血淋淋的屠城以及天津教案袒护洋人捕杀最低层百姓可以证实。从大的方面说,满清的奴化思想教育比汉人更胜一筹,用文字狱清除尚有血性的汉族知识分子,用屠刀砍断汉人底层人民反抗的脊梁,这些手段更像邪教所为,幸而汉人绵延不绝的反抗精神,终于推翻了满清,结束了几千年帝制

10

应该是在清朝早期就做好布置了,旗兵旗将占据重要岗位和城镇,而且清朝特有的互相牵制互相平衡格局很明显,湘淮兵勇大多都是地主武装“雇佣兵”他们打太平天国纯粹的拿大帅乡绅的钱办事,没有为国为信仰的想法。而且他们的将领打仗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以投名状为例子)。慈禧还给过曾大帅一面锦旗(你是个好同志,一定要忠于朝廷,)清朝的200年愚民政策很有成效。就是这样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