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确实通过科举方式向外国取士,以扩大统治基础,增强帝国向心力。
(图:唐朝壁画中的外国人)
唐朝科举取士有三个来源。一是〝生徒〞,即来自国子监各校的学生,如国子学、太学、算学、律学、崇文馆、弘文馆等;二是〝乡贡〞,即由地方上推荐的文士;三就是〝贡宾〞,即由外国派到中国的留学生。
也有些流寓中国的外国人考中进士,多为地方官推荐,他们不属贡宾之列。
来中国参加科考的外国人,以朝鲜半岛(新罗、百济、高句丽)以及日本、高昌、吐蕃人为主,也有大食人和突厥人。
一:〝贡宾〞,大唐取士的来源之一
〝贡宾〞一词不大出现在正史,但唐宋笔记和诗词中却多有出现。如唐昭宗年间的著名诗人杜荀鹤,就曾作有《送宾贡登弟后归海东》一诗。
他送行的这个宾贡好友,应是日本人。因为诗中有〝波穷处〞,〝日出时〞等词。
诗曰:
〝归捷中华地,登船鬓为丝,直应天上挂,别在海东枝。国别波穷处,乡心日出时…〞
(图:日本渡海的遣唐使)
同时代的诗人张乔,亦作有《送宾贡金吾夷吾奉使归本国》一诗。这个贡宾叫金吾夷,从姓氏推断,显然来自朝鲜半岛。
《太平广记》里还记载了一个独特的朝鲜〝贡宾〞,他叫金可记,姿容优美,才华横溢,谈吐不凡,颇具中华风。只是此人的志向不在当官,而是归隐山野。后来,他到终南山结庐而居。
〝宾贡〞必是外国人以官方名义派来的,以各国贵族子弟为主。他们先到国子监各类学校就读,毕业后就取得科考资格。
史书所载的朝鲜半岛贡宾最多。朝鲜人仰慕中华文化,又和中国有深厚历史渊源。
《唐会要》曾记载,唐开成二年,新罗王曾派216名贵族子弟入朝留学。
据朝鲜学者朴忠禄于《杜甫在朝鲜》一文中记载,从唐太宗至唐文宗150年间,高中进士的朝鲜人共计105人,其中,58名是贡宾身份。
可见,也有一些非贡宾的外国人在大唐考中进士。学者陈黯在《华心篇》中就记载了一个叫李彦昇的大食人。因为学识渊博被宣武节度使卢钩赏识,推荐其参加科考,中了进士。这事发生在唐中宗年间。
(图:外国人云集的唐朝集市)
科举及弟相当困难,外国人参加科考,原则上必须与中国文士相同水准,这尤为不易。但仰慕中华文化的外国贵族子弟,仍不顾路途险远,前赴后继奔赴中国考场。所以,对于参加中国科考的贡宾,唐王朝多多少少有些照顾。
比喻唐明宗五年,共取进士15人,贡宾就占了两名。此事记载于《登科记考》。
二:大唐知名的外国进士
在唐王朝,通过科举中进士的外国人,最有名的当属日本人晁衡(日名阿信仲麿吕)以及朝鲜人崔致远和崔彦伪。
这个晁衡,不仅和王维李白等大诗人是好友,仕途亦非常顺畅,做到了安南(今越南北部)节度使这样的大官。唐玄宗很喜欢他,一开始就让他做秘书监,专门掌管皇家图书。
晁衡父亲是日本高官。大化革新后,日本人源源不断地向中国派出遣唐使。而每批遣唐使中,留学生都占有相当比例。
公元717年,日本向中国派出第八批遣唐使,随行人员共计557人,19岁的晁衡就是其中一员。
(图:晁衡画像)
唐玄宗亲自接见并安排了他们。这批遣唐使中的日本贵族少年,随即进入太学学习。太学毕业后,聪敏异常的晁衡,又一举考中进士。
他没有选择回国,先在唐朝做官。
在华期间的晁衡,同李白、王维、储光羲等诗人往来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多有诗文应和,成千古佳话。
天宝十二年,日本使节访唐,晁衡思念家乡,想随使节回家看看,获玄宗恩准。玄宗要求其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
一时间,唐都的诗人都来送行。王维写了一首《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曰: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鳌鱼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诗中极述路途之险,表达了对晁衡的担心以及彼此间的炽热情感。晁衡大为感动,当即把心爱的佩剑解下来送给王维,并回诗一首,诗曰: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晁衡于途中遇飓风,京诚多传言其遇难,诗人们大恸。李白作诗《哭晁卿衡》,曰: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但晁衡死里逃生。随船几经漂流,九死一生,不得不返回长安。唐肃宗甚喜,对其十分信任。
晁衡在华五十年,七十余终,官至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可谓备受尊荣。
(图:韩国崔致远纪念馆)
除了晁衡,崔致远亦是唐朝外国进士中极具影响的一位。他著作等身,被尊为〝东国儒宗〞,以〝百世之师〞的尊荣入朝鲜历代先圣庙。
崔致远是朝鲜汉文学的开山鼻祖。他的诗歌《江南女》、《秋夜雨中》以及代表作《桂苑笔耕集》,都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料价值。
崔致远在唐朝做到礼部侍郎的高官,回新罗后亦受重用,死后追封为文昌侯。
另一位贡宾进士崔彦伪,尽管文学成就不及崔致远,但在促进汉文化在半岛的传播方面,一点也不比崔致远逊色。崔彦伪在唐朝做了二十年的官,回国后被高丽王王建任命为太子老师。他的独特地位,也加速了汉文化在朝鲜贵族间的传播。
结语
大量留学生在中国进士及弟,表明了唐王朝海纳百川的精神及文化自信。而回国后的外国进士,又成为传播汉文化的信使。他们为〝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居功至伟。
(图:唐明皇,汉字文化圈形成的重要推手)
〝汉字文化圈〞,又称〝儒家文化圈〞和〝东亚文化圈〞,是全球四大文化圈之一。这个文化圈的形成,就始于唐朝。
而形成〝汉字文化圈〞的首功之臣,正是晃衡、崔致远、崔彦伪等人。
〝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无疑加强了东亚人民的团结和合作,也是中华民族自豪之所在。这是唐王朝留下来的历史遗产,亦是华夏文化史上须浓抹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