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的御林军说实话,这得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由满清的八旗子弟组成的,负责皇城安全的,也就是从八旗子弟上三旗挑选族中子弟组成的一支部队,另外一部分就是慈禧自己创立的一支部队,北洋六镇的第一镇,这是当时皇帝唯一一个能够随心所欲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一支部队,是当时慈禧从袁世凯手底下扣下来的一支部队,这一支部队常年驻守在金城地区,是当时满清政府最放心的一次部队。

这两支部队加起来应该有两万多人了!姑且就按照问题主的说法,把这两支部队称为御林军吧。

满清当时签署了退位投降书以后,实际上他并没有拥有军队的权力,这一只当时独立在袁世凯北洋军队体系外面的一支部队,也自然落入了袁世凯的眼光,不能够让这支部队坏了自己的大事,所以袁世凯派出专人对这支部队进行掌控,处理这件事情的人是我们熟悉的相声演员冯巩的爷爷冯国璋。

那个时候,溥仪从一个宫殿里面发现了一大堆的宝藏,也就是乾隆那个时期特别喜欢收藏吧,留下的一些收藏品,(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当时的太监捡到这些东西出去贩卖的时候,如果被士兵查到了,只不过是把东西没收,人没有事情,因为当时清政府已经不具备任何生杀大权了,这支军队已经完全的丧失了它的独立处理能力。

当然,袁世凯也不是什么善茬,他把自己的行政首府定在了北京城,也就把北京城下属的所有部队全部换了,这些御林军,则是交给了冯国璋来控制,编入北洋16师。

当然,这些人原先是吃着朝廷给他们的俸禄,享受着朝廷给他们的特权待遇,那是一个天差地别,所以很多人心生不满,出工不出力,冯国璋自己心里也明白,这帮人是什么个德性,所以对于他们使用冯国璋显的很,随干消耗你的时候就消耗你该把你扔到一边的时候就把你扔到一边儿,反正就没把你当做主力使用。

最后这帮人受不了了,就跟冯国璋说能不能放我们回家。冯国璋也乐的高兴,给了他们一点儿路费就打发他们走了,至于说你说这些人高手如云,这一点倒真的有待商榷。

最佳贡献者
2

御林军是皇宫中保护皇帝的军队,装备也是最先进的,每个士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据说个个都是武功高强,在清朝灭亡之后,皇宫中海油数万御林军,那么这些御林军最后的去向如何?

据说溥仪退位之时,宫中还有两万御林军,而如何安置这两万御林军的任务最后落到了冯国璋手中,要知道御林军大多都是满族人,他们对清朝要比汉人对清朝要效忠的多,如果不处理好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不比要的战乱。

后来冯国璋为了防止御林军混乱,声称自己不会将紫禁城保护起来,也不会限制他们的自由,御林军照样可以每个月拿俸禄。

(冯国璋)

另外还宣布,如果有不愿意从军的就回到家乡,还补发路费,当然还有愿意投靠冯国璋的,自然可以继续留下来。

御林军也能看出个好歹,即使反抗也讨不到好处,与其这样还不如接受冯国璋的建议,本来他们从军大多就是为了养活家人,如今冯国璋能给他们更多的好处,他们自然愿意紧随其后。

加入冯国璋麾下之后,很快就被整编成了北洋陆军16师,然而在第一次交战时(直奉交战)就被吴佩孚收服。

吴佩孚直接撤掉御林军的番号,解散了这支军队,让他们各自回到家中,过着自己的生活。

然而真实历史并非如此

御林军虽说听起来很霸气,就和听到了锦衣卫一样,但是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个御林军称号,只有西汉武帝时期的羽林军,御林军这个称号大多只能在小说上见到。

【感谢关注】

3

清朝是没有御林军的,“御林军”这个称谓在唐朝以后就基本没有了,宋朝称禁军,明朝称京军,而清朝比较特殊,他们有八旗。

八旗是一个蛮特别的组织,总的来说是一个军政合一的编制,他们被派往全国各地各大城市驻防,并且构筑了所谓“满城”,和汉人相隔离开来。但是清朝紫禁城里是没有御林军的,只有宫廷侍卫。

这些宫廷侍卫都是由上三旗子弟来充任的,而且是选满蒙勋戚子弟(汉八旗不行)及武进士为侍卫,分三等,又在其中特简若干为御前侍卫及乾清门侍卫,为最高级。

这些侍卫既然都是贵戚子弟,那么就不可能一直干下去。事实上,就是清朝不灭亡,这些公子哥也就干个几天然后就会外放做官,毕竟他们是特权阶级,不需要像汉人那样升迁得辛苦。

清朝完蛋以后,这些贵戚子弟并不会像那些前朝的苦大兵一样没活路,因为他们家里有的是钱和势力,而且由于《优待条例》的关系,他们甚至还可以继续在紫禁城小朝廷里面继续当差。前途很美好,毕竟他们是旗下大爷嘛。

4

光绪二十九年,清朝开始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练36镇新军。到清朝覆亡的时候,全国已练成新军16镇(师)和16个混成协(旅),其中一镇就是皇室禁卫军。

皇室禁卫军主要兵员为满族,仿照日本近卫师团建制,编制将近2万人,装备有亚洲国家仅有的18门野战重炮,还编有一个30挺马克沁的机枪营,装备十分尖端,战力十分彪悍。

宣统三年十一月,禁卫军首领换成了北洋军的冯国璋。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禁卫军改编为北洋陆军第16师,服从冯国璋,不听袁世凯。冯国璋去世,16师移驻察哈尔,后投降奉系张作霖,直奉大战,被直系军阀吴佩孚收买。战争结束,16师被裁撤。清朝的皇家禁卫军最终烟消云散。

5

唐朝以后已没有“御林军”这个称谓,宋朝称禁军,明朝称京军,清朝只有护军,护军又分为守卫宫廷的内侍卫和守卫圆明园外护军。紫禁城的宫廷侍卫都是上三旗子弟,并且必须是选满蒙勋戚子弟(汉八旗不行)及武进士为侍卫。

开始的宫廷侍卫都装备精良,武艺精湛的高手充当,但后来的上三旗子弟整天在北京城溜鸟泡妞儿抽大烟,每天光吃饭不干事的顽主,平时耀武扬威,打起仗来,跑得比兔子还快。

嘉庆年间有个护卫,因赌博输光家产导致精神错乱,在宫里一通狂砸乱打,大叫大喊我是皇家侍卫。但义和团时北京危机,慈禧太后借口巡猎,仓皇出逃,数千护军护驾。但遇到乱兵抢劫,一半做鸟兽散直接跑啦。

慈禧回北京后,再也不用八旗护军。直接让袁世凯派一部新军保护自己,由北洋六镇中一六轮班充当护军,这时护军中汉人八旗人都有北洋大将冯国璋任统领。

清朝灭亡后根据条约规定护军编制进中华民国军队,切以后不许招募军队,自然而然跟随冯国璋编进第十六师,但是这群家伙,虽然名衔换了,军服从号衣变成了制服,但是依旧性情不改,大都是混吃等死的主儿。1919年,冯国璋去世,十六师移驻察哈尔。

1920年直皖战争后,这个八旗子弟组成的第十六师,刚听见炮响,立马倒戈,十六师被奉系吞并。1924年,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十六师被吴佩孚用60万大洋收买,宣布投降后不久,十六师被裁撤。被撤的十六师,有的被编入其他师,有的解甲归田了……

请各位阅后顺手点赞、转发,以示鼓励!坚持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6

清朝结束后御林军去哪里了要从清帝接受退位开始说起,袁世凯提出优待条件让溥仪退位,当时皇宫内将近有2万多的御林军作为清帝的护卫。那么怎么处理这支军队呢?袁世凯把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了冯国璋处理。为什么是个棘手的问题呢?第一,这两万多的御林军都是满人,他们很效忠于朝廷,一旦处理不好随时可能会发生兵变。第二,是清帝退位后,担心他们解散了自己安全得不到保障。(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时遭到御林军的反对)

冯国璋接到这个任务后,亲赴禁卫军总部召集全体官兵,高声宣布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并保证他们俸饷亦仍维持不变。当冯国璋念到"大清皇帝辞位"的时候,队伍里立刻出现了不小的骚动,虽然没那么大,但是随着冯国璋越往下念,队伍的稍等越来越严重,其中还出现了不少反抗的行为。

冯国璋念完有待的条件后,看到这种情况,立马说:“你们当中不管官阶的高低,有什么话可以直接跟我说。队伍里他们各自商量完后派出几个代表。他们提了两个问题: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你是否能够担保?二是禁卫军今后归陆军部编制了,会不会取消?你能不能对此担负完全责任?冯国璋听后,立刻答复说:"两宫的安全,我冯某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并且,我敢担保两宫绝不离开宫禁,仍旧由我们禁卫军照常护卫。”而以后军队有什么任务我一定是和你们一起的。接着又说如果我说的又半句假话允许你们杀了我,你们可以选出两个代表在我身边。御林军挑出代表后,冯国璋分给他们每人一支手枪。之后这两个人一直跟随着冯国璋。自此御林军全部成为冯国璋的麾下。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赞哦或者关注一下哦

7

其实官方正史里头,是不存在“御林军”这个说法的,汉朝时有羽林军,但历史上从来没有“御林军”,不过通常是民间对于“皇帝亲军”的俗称。

如果是清朝灭亡之后的军队处置,当时的清廷内部已经没多少兵马了,最强的一支部队应该是袁世凯负责组建的北洋新军,但后来北洋新军搞着搞着成了袁大头的私人部队,辛亥革命后冲进紫禁城的北洋军,也是这支部队。

到了1912年,袁世凯又对北洋军进行了一次大的改制,增编12个师和16个混成旅,随着袁世凯的各种运作以及多方支持,仅用不到5年时间,人数从最初满清政府时期的4000多人,扩编到120万人,包含33个陆军师与97个混成旅,还有33个混成团,而且全部配备了现代化的枪械装备,与最初光绪年间(1895年)开始组建相比,此时的北洋新军整整扩充了300倍!

而且这支军队中的大半部分,都是北洋嫡系军队,由袁世凯直接统领。

也正是这支军队,才让袁世凯有了敢称帝的本钱,可是等袁世凯一死,原本北洋政府内部的几大势力,就纷纷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自立山头,就导致原本超过百万人数的军队瓦解,逐渐形成军阀对抗的局势。

著名的有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集团,“副总统”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集团,奉天督军兼署省长“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集团。

皖系,直系,奉系。

这三大派系的军力构成,正是来自于当时的北洋军队,所以要说处置情况,也不存在什么处置,只不过大清灭亡以后,最后组建的一支正规化军队,随着局势发展而逐渐分裂成大小不一的各股势力,至于亲军,早在慈禧死了以后,袁世凯逼迫清帝溥仪退位的那一年,晚清就不存在所谓的皇帝亲军了,整个紫禁城里除了看护的北洋军队外,几乎就没有武装力量,而溥仪住在颐和园里,身边也没有护卫人员,就狭小的一个院子,宫门都不让出,门口站岗的还是北洋军队的士兵。

另外,我倒是还知道一件趣事,1920年直皖战争时期,当时有个直系第十六师,号称是全直系八旗子弟最多的一支部队,结果刚跟奉系打起来,立马就倒戈了,估计张作霖心里也很纳闷儿,不是说八旗子弟都很能打么。。?

怎么炮刚响,就当场投敌了。。。

8

清朝建立新军以后,从1902年开始,已经把京城八旗,具备洋枪操练能力的部队全部编入北洋第1镇。

北洋第1镇就驻防在北京北苑同时宿卫宫。另外,清军还有一支规模不大的禁卫军,数量很少,远远没有数万人。后来,这支禁卫军被改编为,北洋第16师。

在1901年开始编练北洋新军的时候,首先从,直隶正定、大名、广平、顺德、赵州、深州、冀州各地,精选壮丁六千人,分别带往保定训练。1902年,在北洋常备军创练之际,为加强旗军力量,清廷宣布八旗挑练兵丁万人,由魁斌、溥伦、桂春、景沣、荣庆、铁良等人交给袁世凯训练,这就是后来的北洋第1镇。

1905年,京旗常备军编练成镇后,兵部尚书长庚、署兵部侍郎徐世昌即练兵处以“此军为京师禁旅,开练最早,编列号数宜居各镇之先”,改京旗常备军为陆军第一镇。这些人员,是从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以及健锐、前锋、护军、内外火器营、圆明园八旗及包衣三旗等各营挑选出来的。

陆军第一镇及后来1908年建立的1.2万兵力的禁卫军,是清政府在新军筹建阶段,尝试以旗籍兵源组建的军队。进入民国后,如何审慎处理具有旗籍色彩的两支新军(陆军第一镇与禁卫军),不致出现“叛乱”的可能就需要考虑了。

所以招募新兵,主要招募汉人,慢慢等待旗人士兵退伍。到1916年,北洋第1镇已经绝大部分都是汉人。而禁卫军在1917年改编为北洋第16师的时候,也已经用汉人新兵慢慢取代了旗人士兵。

9

清朝实质没有“御林军”之说,如果有,也只能叫做护军,只是有个“御林军”的名目罢了。至于高手如云这事,还真无从考证,这帮出身自上三旗的护军们,高手有没有未曾可知,但是大烟鬼倒是不少。不过好歹在当年来说这属于皇家卫队,相对于那些地方官军在待遇方面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这些护军,也可以叫做御林军吧,全部来自上三旗,而且世袭罔替,老子干不动了,儿子就顶班,按现在话说就是“铁饭碗”。不过这些公子哥平日也不骑马也不射箭的,早就没有祖上那种威风。清代护军又分皇城护军和圆明园护军,而且不少还赏赐过黄马褂。这些家伙越往后越饭桶,到了嘉庆年间,基本已经有名无实。嘉庆年间一个要饭的叫花子神经病犯了,跑到了皇城之内,20几个所谓的御林军愣是没给制伏,你说废物到什么程度吧。

当时有名的“林清造反”一事足以证明这些护军基本成了酒囊饭袋,当时百十个人勾结了几个太监,手持刀棒就差点打进隆宗门了,当时的护军2000多人愣是抵挡不住。这事平息后,宫内大事小事常犯,护军基本就是个摆设。

到了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了,慈禧和光绪逃命之时,这些护军也跟着逃了出去,一路之上连抢带夺,没少干缺德事。对付洋鬼子没能耐,欺负欺负老百姓能耐大着呢。

后来慈禧回銮,这些护军她就不要了,因为这会子张勋带了一支新军过来,论精神面貌和战斗力比以前那些废物强多了。

但是这些原来的人也不能就此遣散,都是上三旗家的子弟,老祖宗的规矩要善待他们,慈禧没辙,就只能养着他们。到了1905年,重新编练禁卫军的事儿,才提上议程。毕竟让汉人给自己看门,老佛爷心里还是不踏实。

但是直到老佛爷翘辫子,御林军编制的事儿才开始施行,这事开始有摄政王载沣管理,后来交给了弟弟载涛,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才好歹将这些御林军编成了两个协。但是这些公子哥儿只会斗蛐蛐遛鸟吸大烟,你让他拿枪打仗,他连枪栓都拉不开。后来满人中最争气的留学派良弼回国管理这群禁卫军,但是依旧搞不出个名堂,这群八旗大爷们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后来清帝宣告退位,这群人也成了祸患,虽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两个协的人马闹起事儿来也不好处理,最终这事袁公交于冯国璋办理。

冯国璋那是什么人物,北洋三杰之一,论口才论智谋简直可称文武兼备,最终凭借口才和气魄震住了这群家伙。最后将这些人改编为自己麾下的第十六师,但是这群家伙,虽然名衔换了,军服从号衣变成了制服,但是依旧性情不改,大都是混吃等死的主儿。

冯国璋养着这伙子人一直到自己死,直皖大战之时,这个八旗子弟组成的第十六师,刚听见炮响,立马倒戈。然后,每人给了几块大洋打发他们回家,就地解散了,谁也闲钱养废物啊。至于这些人后来的日子,那就不知道了,总之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10

清朝的御林军称为“护军”,基本是一些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

两宫回銮之际,八旗护军就已经被慈禧抛弃,改用袁世凯的新军。此后,皇宫的护卫一直由北洋六镇和一镇担任,但汉人看家护院遭到满清权贵的担心,为此1905年开始,禁卫军编练之事提上议程,直到宣统年间才正式实施。

摄政王载沣将此事交由载涛和铁良主办,到辛亥革命前夕,组建禁卫军两个旅。组建人员的挑选极为艰难,八旗子弟不堪重用,只得挑选北洋一镇的满人,但还是凑不足,两旅四团中,还有一团是汉人。

虽然禁卫军有一团是汉人,但还是遭到袁世凯的防范,袁世凯派冯国璋担任禁卫军的总统。后来的清帝退位诏书也是冯国璋给禁卫军宣布的。

最终禁卫军一直跟着冯国璋,并改编为第十六师。冯国璋下台后,新上台的徐世昌还把这支军队交给冯国璋,仍有他节制。

冯国璋死后的直皖战争中,第十六师被奉系吞并。后来的直奉战争,第十六师被直系收买,最终遭到解散。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