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东西方交通的要冲,以及南亚次大陆的战略屏障,阿富汗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民族迁移之途。这也就是曾经的大英帝国、苏联帝国以及现在的美国想要把控阿富汗的主要原因。阿富汗虽好,但却不易控制,稍微不留神就会被“帝国坟场”吞噬。当初苏联执意要占领阿富汗,就是看重其多方牵制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将阿富汗作为跳板进入印度洋。本世纪初美国的设想与苏联近乎相同,想通过控制阿富汗进而同时对俄罗斯、中东以及中国形成战略威慑和牵制。如果不细心看地图的话,实际上很难发现中国与阿富汗之间被一块狭长的走廊连接着,名为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大概位置在帕米尔高原南端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虽然这是一段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走廊,但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近千年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当年唐玄奘离开大唐前往天竺走的就是瓦罕走廊,而马可波罗来中国也是从瓦罕走廊进来的。可以说,瓦罕走廊在对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做出了一定贡献。今天我们说的瓦罕走廊全长大约400公里,东西走向,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剩余大部分300公里则在阿富汗境内。实际上直到清朝,整个瓦罕走廊都是属于中国的,但最后经过英国殖民者和沙皇俄国的一顿操作,中国最终只得到了一小部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与阿富汗政府就瓦罕走廊边界问题进行最后签订,由此确定了中国与阿富汗的权责归属。

从地图上来看,瓦罕走廊就像是中亚伸出的一只手,连接住了中国和中亚甚至中东地区。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与西边的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如果处理得当的话还可以将其作为中国向西发展的一扇大门,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当初美国进行阿富汗战争时候,为了平稳安全为阿富汗美军输送物资曾要求中国为其开放瓦罕走廊。中国人怎么也不会做这种把狼放进来的事情,随后拒绝美国请求。可以说这么说,阿富汗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对中国西部,尤其是民族多元化的西部地区具有重要价值。尽管中阿边界并不长,但意义却很大。

瓦罕走廊对中国来说除了具有极大战略价值之外,也有不少的挑战。比如阿富汗境内的恐怖主义很可能通过瓦罕走廊对中国进行渗透,这是中国需要警惕的地方。实际上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在瓦罕走廊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边防部队,基本上可以保证恐怖主义不会渗透进来。另外中国政府与阿富汗政府也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双方经常在边界地区进行类似反恐的军事训练。综合来讲,瓦罕走廊对中国以及中西方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面对的挑战与危险也是存在的,但相信中国有能力处理好这些潜在风险。

最佳贡献者
2

瓦罕走廊北边是帕米尔高原,南边是兴都库什山脉,他们两者相交处会有薄弱环节。亿万年前,气候寒冷,整个帕米尔高原包括兴都库什山脉都被冰川覆盖,在重力的作用下,冰川对山体的薄弱地方进刨蚀,同时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沿山体向下推移时,对山体薄弱地方也有作用。等气候变暖,冰川退去,作用过的低海拨的地方就留下一条深谷,加上两座山脉的冰川融雪水又形成河流,对峡谷进一步进行冲刷,经过上万年雪融水的洗礼,形成了今天连接中国和阿富汗之间的一条长约300公里,宽最窄处十余公里的一条峡谷,我们今天称之为瓦罕走廊。是古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的要道,玄奘取经时进入印度就这进λ。清朝乾隆皇帝剿灭大小和卓叛乱时,在此擒获大小和卓,立乾隆记功碑一块。上世纪九十年代划归阿富汗。世界上的峡谷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流水冲刷,流水冲刷出的峡谷成"Ⅴ"形,还有一种是冰碛,成"U"形,底宽,而瓦罕走廊就是成"U"形,所以主要成因是冰碛。

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瓦罕走廊也就是阿富汗走廊。

这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到中国新疆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

阿富汗走廊的名气不小,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其实喜欢玩战棋游戏的,都知道这个走廊。

因为如果选择中国作为游戏的主角,中国向西进攻,无非是进入中亚或者通过阿富汗走廊进入阿富汗。


而中亚的路途遥远,阿富汗走廊地形险要,但比较近,仅有400公里,其中还有100公里在中国境内。

阿富汗走廊的主要问题是地形和气候不好,最宽也就5公里,最窄才几百米,只能通行马帮。

而且每年除6、7、8三个月外,走廊均为大雪封山期。

阿富汗走廊曾经属于边境模糊地区。

1895年3月11日,英俄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这条缓冲地带就是瓦罕走廊。


到了1963年,中国和阿富汗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边界条约》,对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边界进行了划分。

依照该协议,两国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峰。

有意思的是,阿富汗打了这么多年内战,但阿富汗走廊一直比较安静。

一来是因为这里鸟不生蛋,是高寒山区,居民只有1万,全部是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

二来是这里一直是北方联盟控制,同中国关系较好。



中国一直很重视阿富汗走廊,主要是反恐的目的。事实证明,阿富汗很多极端暴恐分子,是通过阿富汗走廊进入新疆的。

4

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之上,《山海经》中将其称为“不周山”,因其盛产野葱,中国古代文献中又称其为“葱岭”。

帕米尔高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对此地实行了有效的管理,清朝时期,中央政府又再一次巩固了对帕米尔高原的统治。瓦罕走廊的出现是英俄在中亚争霸的产物。自从摆脱了金帐汗国的束缚后,俄罗斯就走上了疯狂扩张的道路。除了对土地的贪婪外,寻找出海口是驱动俄国不断扩张的最重要动因。

北方的港口不光有漫长的冰冻期,而且远离国籍贸易主航道,俄国要向走向强大必南下,寻找不冻港。所以俄国不断南下,计划从土耳其和波斯手中夺走了大片土地,计划打通黑海、地中海、印度洋的航线。

俄国的南下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英国的警惕,但当俄国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时,英国才意识到如果再不出手,英国的海洋利益会遭受巨大挑战,尤其是波斯(伊朗)一旦被征服,俄国兵锋会直至印度。

日不落帝国疆域庞大,但对于英国而言,所有殖民地加起来都没有印度重要。英国不仅从印度攫取了巨量的经济利益,而且大英帝国皇帝的法统也是继承自印度。

为了保住英国的海洋利益和印度殖民地,英国一直暗中组建反俄联盟,并在1853年与俄国发生了直接冲突,爆发了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在克里米亚惨败,无法在黑海获得出海口后,遂将目光转向中亚。

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虽然实现了遏制俄国的战略目的,但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俄国在进攻中亚之初时,英国国内始终不愿再次与俄国发生直接冲突。可是当1876年,俄国征服浩罕国,将势力进一步延伸至帕米尔高原后,英国人开始坐不住了。

印度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海,北方又有喜马拉雅山做天然屏障,唯独与阿富汗接壤处有一条高原坦途,历史上印度遭受的所有强敌入侵都来自此走廊。这时入侵新疆的阿古柏成了英俄竞相拉拢的对象,所以才能在新疆做大。

英国希望阿古柏成为英国与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并劝说清政府承认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汗国”为大清属国。清政府认为新疆不同于朝鲜,是中国固有领土,最终由左宗棠出兵驱逐了阿古柏的入侵。

与此同时,英国和俄国也经历了一番角逐,最终达成妥协,双方共同瓜分帕米尔高原。英国人提议在双方势力范围内划出一条长300公里,最宽处70公里,最窄处不过1公里的狭长缓冲地带,使得大清和阿富汗能够接壤,这就是著名的“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名义上是英国建立的缓冲地带,实际上却为中俄关系埋下了巨大隐患。对此清政府是洞若观火,便以地形恶劣,难以防御为由拒绝镇守。阿富汗主体民族为普什图人,他们也拒绝接受瓦罕人,原本热闹的丝绸古道因此变成了与世隔绝的地方。

5

美国好莱坞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亚历山大眉毛上粘着雪花站在雪峰上,遥望着被皑皑白雪覆盖的雄浑的兴都库什山——亚历山大所到之处就是瓦罕走廊。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等著名山脉在此汇集,形成帕米尔山结。从地理位置上看,这片生命的禁区又是“亚洲的十字路口”,往西通往中亚至欧洲,往南直下印度次大陆,往东前往中国。

瓦罕走廊,地处帕米尔高原南端,北侧是塔吉克斯坦,前苏联的领土,南侧是巴基斯坦,以前是英属印度地盘,西侧是阿富汗,东侧是中国新疆。这是一条狭窄的通道,整个走廊东西长4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有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公主堡至中国阿富汗边界近100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没有设置陆路通关口岸。

整个帕米尔高原,包括瓦罕走廊,历史上曾都是中国的领土,在几世纪前,瓦罕走廊却是连通中国和西域各国,那条繁华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东晋高僧法显(公元399年)和唐朝高僧玄奘(公元627年)去印度取经都经过此地;早在唐朝时期,这里就有中国驻军防守。

19世纪80年代,英、俄两大帝国在中亚内陆地区争夺势力范围,一南一北,不断扩张。为避免冲突,1895年3月11日,英俄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这条“缓冲地带”就是瓦罕走廊。

根据协议,将这块领土赠送给阿富汗,但实际上,当时的阿富汗国王阿卜杜拉.拉赫曼汗并不想要瓦罕走廊。一个随时可能卷入大国武装冲突的缓冲地带——就好像一个烫手的山芋。为了让阿富汗国王接受瓦罕走廊,英国政府额外赠送给国王185万卢比,毕竟不是自己的领土,所以才能这么大方。

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实际上,自协议签署之后的一百多年以来,瓦罕走廊地区基本没有发生过武装冲突。

虽然没有被战火波及,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承受着另外一种艰难。

在走廊西端的下瓦罕,兴都库什、喀拉昆仑和帕米尔三条山脉在此处汇合,这些巨大的U 形山谷为瓦罕人(Wahki)提供了可供耕作的田地和牧场,两千五百多年以来,瓦罕人祖祖辈辈定居于此。与世隔绝的状态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以保留其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处于相对原始的生态。

6

瓦罕走廊是如何形成的?

瓦罕走廊乃东西向30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其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同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东段与巴基斯坦相接,东向以92.34公里的边界线毗邻中国新疆,似抻出的臂膀同中国紧紧相连,虽高寒险峻仍要唇齿相依。

19世纪后半期,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大不列颠殖民帝国向中亚托展势力,与谋夺印度洋出口的沙俄针锋相对。沙俄降服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后同英国南北向逐步蚕食阿富汗国土。1884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规定自乌孜别里山口起俄国边界转向西南,而中国界线一直往南。随后沙俄不仅强占了乌孜别里山口西南线及南线间的代议地区,而且攫取了南线以东近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疆域。由此中国失去了瓦罕走廊以北的帕米尔地区。

势力已互相濒临的英俄两国为避免冲突,在1895年3月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规定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高原南缘间的狭长地带为两国的隔离缓冲区,此即瓦罕走廊的形成的由来。

7

瓦罕走廊是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历史上曾为中国领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大唐高僧玄奘去印度就曾通过这里,唐朝著名将领高仙芝灭小勃律国,也是靠走瓦罕走廊达到突袭的目的。清朝一直对帕米尔地区行使有效管辖,并且长期在帕米尔有驻军镇守。

那么瓦罕走廊是到底是如何成为了阿富汗的领土?


俄国几百年了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寻找出海口。不仅是远东入侵中国,俄国还一直想要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这让英国人非常警惕。

要知道俄国在西亚、中亚、远东已经对英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英国其实是有点力不从心的。俄国的野心太大,个头儿也太大,这让英国非常忌惮。本来在奥斯曼帝国的问题上,英国就已经联合其他列强教训了俄国一次,打得俄国狼狈不堪,甚至沙皇都自杀了,为了赔款,对土地有着特殊爱好的俄国还卖掉了阿拉斯加。可俄国并没有收敛,又把目光放在了远东和中亚。


英国人是差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维护了自己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结果把俄国的重点推到了中亚,本身俄国就对印度有想法。这下倒好,俄国在远东和中亚开始张开血盆大口,虽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给的,但不代表没有对手。

相比奥斯曼帝国,英国显然更看重印度。在英国人眼里印度是皇冠上的明珠,是不能丢的。所以英国人占领了印度后,为了保护这颗明珠,将战略边界向北移动,不断的侵吞中国领土,还三次进攻阿富汗。


与此同时,俄国人也盯着这块肥肉,并不断的渗透、蚕食,还积极准备军事占领帕米尔。英国人和俄国人在阿富汗和帕米尔地区为了争夺自己的势力范围开始反复争夺,俄国人之前在西亚吃了大亏,虽然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但俄国还不太愿意与英国硬碰硬的干起来。英国人当然也不愿意,双方都不愿意撕破脸。

左宗棠收复了新疆后,也防着俄国人,但是毕竟实力不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最终在势均力敌的前提下,英国和俄国只能为了避免擦枪走火,背着中国签订了协议,瓜分了属于中国领土的帕米尔,而且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缓冲地带”,这就是瓦罕走廊。然而这还不算完,这些侵略者竟然将瓦罕走廊送给了阿富汗。

英俄两国瓜分帕米尔之时,清朝面临来自日本的巨大威胁,日本蠢蠢欲动,就差一个借口了,清政府无力西顾。当然,即使没有日本的威胁,清政府对此也是无能为力。不过还是向英、俄进行了抗议和交涉。


1963年,中阿两国正式划定了瓦罕走廊的边界线。确认以双方实际控制线为划界依据,在我国境内长约100公里,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从此,瓦罕走廊这里也成为了阿富汗与我国陆路连接的唯一通道。

8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这主要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打开地图,如果不是看得很仔细,可能大家都不会意识到,中国与阿富汗两国之间还有交界,中阿边境之间的交界长度大约90多公里,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由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就已经确定好的事情,不过从地图上来看,在阿富汗与中国交界的地方,其实有一狭长的地带,这个狭长的地带两边是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这个狭长地带就是瓦罕走廊。

这个地方位于两座山脉之间的低洼地带,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说当年唐朝名将高仙芝就是率军出征小勃律就是从瓦罕走廊里通过的。其他的地方都是崇山峻岭,要过去就太难了。

该走廊和西域一样,在清朝年间被中央政府纳入的直接管辖范围内。受伊犁将军管辖。然而在那个大国扩张的时代,它也未能幸免。

19世纪末,随着俄罗斯帝国向中亚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扩张,首先是俄国人和满清政府产生了领土纠纷。之后又是俄、英两大帝国由于在中亚内陆地区争夺势力范围,也不断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眼看就要正式开战,为避免双方在该地区发生战争,1895年3月11日,两个大国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这条“缓冲地带”就是瓦罕走廊。

自此这个战略要地又重新成为大国博弈的地带之一,历经多个政权的更迭,最终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它的归宿。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