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羹尧的失宠是历史的必然!说心里话:年羹尧之死令人同情!俺最不喜欢看的就是悲剧。但年羹尧之死又是咎由自取!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


(年大将军画像)

年羹尧是典型的“官二代”,父年遐龄,历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官至湖广巡抚。可年羹尧“青出于蓝胜于蓝”,年羹尧还不到三十岁就已升任四川巡抚(相当于正部级),成为封疆大吏。

年羹尧的升迁虽然和父亲有一点关系,毕竟是“根正苗红”。但主要是年羹尧的奋斗结果:年羹尧自幼读书,颇有才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翰林院检讨。曾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累迁内阁学士。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感觉没有胤禛的极力提携和照顾,就没有年羹尧的步步高升。其实,真正的历史真相是:年羹尧是康熙皇帝一手提拔和培养的亲信。胤禛只不过是间接出了一点力罢了,看到年羹尧的“前途无量”,暗中“示好”结交而已。年羹尧文武双全,的确出类拔萃。青年时期的小年,成为封疆大吏后,志向高远,励精图治,关注民生,兴利除弊,政绩斐然。在个人操守方面,尽职尽责,时刻不忘修身养性,经常带头做出表率,拒收节礼,“甘心淡泊,以绝徇庇”。康熙皇帝驾崩的前一年,年羹尧已升任川陕总督(相当于大军区司令)。雍正皇帝继位后,年羹尧备受恩宠,极受重用,出任了位高权重的抚远大将军。


(年羹尧剧照)

说实话:年羹尧在康熙帝时,就已经战功显赫,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雍正帝时,其运筹帷幄,亲率大军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青海平定后,雍正帝极为兴奋,将年羹尧视为自己的“恩人”。竟“惊世骇俗”地说:“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此后,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宠信无与伦比,二人的“君臣”关系,创下了中国历史上的最佳记录,进入了“蜜月期”。可惜,“昙花一现”,第二年,雍正就“自食其言”,将年羹尧“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令自尽。”


(年羹尧剧照)

造成年羹尧的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居功自傲,此一:

不可否认,年羹尧战功显赫,居功至伟。特别是雍正帝刚继位不久,面对外忧内患、“闲言碎语”,年羹尧的青海大捷,无疑巩固了雍正帝的皇位。对雍正帝来说,简直就是“久违的甘霖”“天大的喜讯”。面对雍正帝的无限宠爱,年羹尧彻底是“昏”了头,一时“老子天下第二”的思想占了上风,“作死”的举动接二连三,回京陛见的路上,连巡抚、总督都得跪道相迎,王公大臣都不正眼“瞧”一下,只是骑在马上点点头,算是回礼,得罪了一批显贵。更有甚者,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这点,他的妹妹敦肃皇贵妃年氏都比他清楚,劝了多次,年羹尧带招不理。

团团伙伙,此二:

任何时代,对“团团伙伙”都是深恶痛绝和“防之又防”的重点。“团团伙伙”的危害性及其严重,历来被统治者忌讳,大者“谋权篡位”,如曹操、司马懿、柴荣、赵匡胤之流,小者“危害社稷”,如赵高、太平公主、刘瑾、魏忠贤之流。团团伙伙最为流行的就是大明王朝,什么同年、同庚、同门、同乡、同谊,什么裙带关系,什么师生关系,什么“狐朋狗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严重危害政治生态。年羹尧就是”私欲膨胀”,弄什么“年选”?“傻了吧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自古以来,人事权是最主要的权力之一,作为雍正皇帝,他能心里舒服吗?可惜的是,年羹尧把雍正帝的极大宠信当了真,随意干涉人事安排,还乐此不彼,简直是“天真”的“可爱”!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贪赃枉法,此三:

年羹尧的蜕变,一方面是雍正帝的“惯”。可以说,雍正帝如果时时敲打一下年羹尧,年羹尧肯定有所收敛。可悲的是,年羹尧的极度膨胀,无法无天,给自己留下了祸根。要知道,作为一个从政的人,如果您万一贪赃枉法,政敌收拾您的话,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而且让您永不翻身。作为一个“贪官”,你已经失去了支持的基础,已经身败名裂,哪怕你真心实意做了点实事。可惜的是,今天的一些“落马官员”都为什么不懂这个理?写到这,我敢肯定,100%的“落马官员”,绝对历史不及格。其实,怨不得别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早有领袖提醒过,可您就是不听。

年羹尧的最大悲剧,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过分地高估了自己,过分地相信了雍正皇帝。千万别把自己的领导当“兄弟”!“朋友”都不行!当您触犯了“领导”的利益,动了领导的“奶酪”,你怎么死的您都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历史是真实的,事实是年羹尧的悲剧是真实的发生了。


老吴温馨提醒还在从政的朋友:学史、读史,不是看个热闹!或赶个时髦,或弄个“学识渊博”,或“博古通今”?“学以致用”,以史鉴今,汲取营养,吸取教训,方是目的!可悲的是,前车之鉴,年羹尧无动于衷。韩信的教训,年羹尧熟视无睹。张良、李泌、郭子仪的急流勇退,年羹尧还马耳东风。悲哉!哀哉!

最佳贡献者
2

当年雍正能够继承皇位得到了年羹尧的鼎力相助,被雍正视为左膀右臂、特别心腹,二人关系非同寻常,雍正还把西部的一切事务都交给年羹尧处理。


特别是年羹尧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后,更是令雍正喜出望外,给予年羹尧破格恩赏,还要求要世世代代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稍有异心便不是他的臣民,更是称他与年羹尧的关系为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


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所受的恩遇之隆也是古来人臣罕能相匹的,正是由于雍正的过分恩宠,过高赞誉,过多征询,使得年羹尧骄横傲慢,忘乎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的光环,使得年羹尧春风得意,完全处于一种被奉承被恩宠的自我陶醉之中,进而作出了许多超越本分、不守臣道的事情。


年羹尧不仅在西部事务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甚至还参与人事任免,他所推荐的官员朝廷都优先任用。

他擅威作福,仗着位高权重而不能自谨,过多的干预朝政,对待内外官员傲慢无礼,对待皇帝也渐渐地无君臣之礼;

拉帮结派,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年羹尧为首脑,以陕川甘官员为骨干的小集团,还大肆的贪赃枉法,违法乱纪。


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引起了雍正的极度不满和猜疑,雍正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对于年羹尧的妄自尊大、不守臣道、居功擅权的行为是最痛恨的,也是不能容忍的。


雍正也曾给过年羹尧改过自新的机会,那是雍正二年十二月的时候,他给了年羹尧一封谕旨“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雍正由过去的嘉奖称赞的语调到今天的警告年羹尧要慎重自持,是希望年羹尧悬崖勒马,但最终年羹尧还是没有看清雍正的心思,最终还是辜负了雍正。


年羹尧之所以会失宠,正是因为他的居功自傲、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3

年羹尧为什么失宠?只要从他与雍正皇帝的三段对话,就可以看出人世间的生死劫难!

第一段对话

雍正皇帝问,“仗已经打完了,能否将西北10万军队裁撤一半?”

年羹尧回答,“一个兵也不能裁,因为叛军还可能死灰复燃!”

雍正瞟了年羹尧一眼!

第二段对话

雍正皇帝问,“西北军一年150万两军饷,能不能裁掉50万,从伙食费里节省呢?现在国库已经没有银子了!”

年羹尧回答,“一两也不能少,这些官兵生里来,死里去,刚打完胜仗可以享受一下了,就减少军饷,就降低伙食费,怕这些人出乱子哦!”

雍正皇帝又瞟了年羹尧一眼,年羹尧装作没看见!

第三段对话

雍正皇帝问,“这些军费能不能在西北四省就地想办法解决呢?”

年羹尧还是坚定地说,“不行,西北本来就穷,又刚打完仗,筹不了这个钱!”

话已至此,显然谈不下去了!雍正皇帝的脸已变得僵硬黑紫,年羹尧仍是装作没看见!

当然只要好好品一下这三段对话,就知道年羹尧是必死无疑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死”!

这是我【纸老虎眼里的沙】的看法,欢迎关注和交流!

4

看到你邀请的这个问题,觉得必须要回答,因为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本来我的计划是每天回答一个问题,今天已经完成了。

年羹尧和雍正关系匪浅,而且自身也很有能耐,因此在雍正上台之前就当了川陕总督,那可是管着今天的四川陕西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宁夏这么大片土地的封疆大吏,所有外任官员中最大的。

雍正上台,没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两人抬起雍正的政治轿子。雍正为了塑造年羹尧的名臣形象,给予的恩惠也非常多。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年羹尧骨子里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美好,他犯了三个大忌。

第一个,便是贪污腐败。根据《雍正实录》,年羹尧贪腐中的真金白银总额就在400万两以上,而康熙末年整个清政府的库存银两才800万两。年羹尧贪污了半个国家!雍正新政的第一刀,就是对准贪官污吏的,年羹尧在雍正上台之后仍不收手,成为了雍正新政最大的掣肘。雍正要么收回自己的新政理想,要么拿下年羹尧,他只能选择后者。所以,雍正帝一朝臣和他的关系网哗喇喇似大厦将倾,风雨飘摇中零落散失,是必然的。

第二个,便是恣意妄为,威胁到雍正的皇权。雍正当了皇帝,但是年羹尧心中并没有把他当皇帝来看。他写了一部诗集,要求雍正给他写序。雍正同意了,但还没有写出来,年羹尧自己写了,要求署雍正的名来刊印。朝廷挑选一些皇宫侍卫来从军,这些侍卫品级都很高,个个比得上封疆大吏,而且就算皇帝身边的微不足道的人,因为沾了“皇”字,按照封建礼仪,年羹尧也必须尊重,但是年羹尧用作奴仆,让他们前后导引,执鞭坠镫。更有甚者,面见雍正的时候,年羹尧竟然不行跪拜礼,直接盘腿坐在了雍正面前。雍正到年羹尧军中,发现自己指挥不动年羹尧的军队,他们只听年羹尧的。这让雍正顿时感觉到强烈的危机:如果年羹尧有什么异动,他雍正该怎么办?

第三个,便是结党营私,这是雍正的大忌。雍正当了皇帝之后,就对各种结党营私深恶痛绝,还写过一篇《朋党论》来痛斥结党营私造成的政治动乱。年羹尧大肆任命自己的人当官,他家的奴仆都是四品五品官员;他经营了盘根错节的政治关系网,组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以上就是年羹尧失宠的原因,归结来说,是年羹尧咎由自取,是必然,而不是雍正兔死狗烹。问题已经回答完毕,如果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还可以继续往下看。

其实雍正察觉了年羹尧有问题之后,并不想一棒子打死他,而是抱着治病救人的目的,希望年羹尧能迷途知返。

一开始,因为年羹尧在西部,不在雍正身边,雍正纵然知道他的骄纵,也只是在密谕中劝说而已,没有明确指责。年羹尧的失宠和继而被整是以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10月他第二次进京陛见为导火线的。在边疆时,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见到年羹尧必须跪拜——亲王、郡王爵位高于年羹尧的一等公,年羹尧这是明显的僭越。——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时,他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都下跪迎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走过去,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他的张狂已经无以复加。

臣大过君,古今忌讳。而年羹尧的一系列不敬被人看在眼里,于是别有用心的人就开始传言,说雍正管不住年羹尧,等等。年羹尧进京不久,雍正奖赏军功,京中传言这是接受了年羹尧的要求。又说朝廷整治阿灵阿等人,也是按照年羹尧的要求行事的。这些流言让人觉得雍正皇帝没有自己的主见,唯年羹尧马首是瞻,这大大刺伤了雍正的自尊心。这时候,雍正就已经对自己刻意塑造的名臣心怀芥蒂了。

11月,年羹尧结束陛见回任后,接到了雍正的谕旨,上面有一段论述功臣保全名节的话:“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在这个朱谕中,雍正改变了过去嘉奖称赞的语调,警告年羹尧要慎重自持。这是这一次陛见引起的反响,但是年羹尧完全没有引起重视,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威风八面。他因为让陕西巡抚范时捷下跪迎送而得罪了范时捷的哥哥范时绎,这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哪怕王公皇子犯错,他也敢参,雍正有错他也敢当面指出来,更别说年羹尧只是一个公爵。

不久,时任镶白旗汉军都统、两江总督的范时绎弹劾年羹尧的奏章就到了雍正案前。这是题本而不是密折,所以南书房大臣们先看到,他们不敢表态,呈给了雍正,雍正看完也没有表态,返回去让朝臣讨论。很明显,这种不表态就是一种表态,大臣都是人精,知道该怎么做。于是,不久,各地弹劾年羹尧的奏章就像雪片一样飞往紫禁城。雍正都接了,看了,但是按而不发,态度暧昧。他应该是在等待年羹尧表态。可惜,年羹尧并没有表态。

年羹尧不当回事,可是雍正必须当回事。不过雍正还是逐步来的。他解除年羹尧的川陕总督职务,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告发他的罪状,这时候的奏章更是排山倒海一般压向南书房。这一方面年羹尧的确有很多不应该,让朝内外群臣抓住把柄,另一方面,是否弹劾年羹尧也是一种政治表态,所以文武百官争先恐后揭发他。雍正前期允许“风闻奏事”,也就是根据道听途说来上奏,并不会因此降罪,很多人因此罗织罪名控告年羹尧。雍正以听从群臣的建议为名,把年羹尧官职全部免除,并于雍正三年年9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12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92款大罪,请求明正典刑。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

雍正说,这92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30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判斩,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额外开恩,赐其狱中自裁。

年羹尧死了,但是留给后人很多思考。

第一,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你在公司、在社会、在酒桌上,是什么位置,自己要把握清晰,不卑不亢,才受人尊重,才会得到承认。

第二,人品永远是人最直观的形象,人品好的人,哪怕能力差点,哪怕性格孤僻一点,也会受到尊重,也会得到重用。

第三,永远保持认清形势的清醒头脑,形势决定人的作用、地位和命运,不能认清形势,盲目出发,只会自食苦果。

5

其实,年羮尧是一个不错的将才,但情商不高,所以失宠那是必然。

为什么呢?

一,亲加亲,功加功,让年羮尧迷失了自我。

年羮尧原本是雍正包衣奴才,后来跟随康熙征战,逐渐立了军功,加之雍正的保荐,官越做越大。

在九子夺嫡如火如荼时,为了把年羹尧绑到自己的战车上,雍正把年羹尧妹子年秋月纳为妃子,就是年妃。

雍正这样做,就是让年羹尧站自己的队,郎舅不帮帮谁?!

随着雍正如愿登基,年羹尧作为有功之臣当然得到了实惠。

在取得了西疆大捷后,年羮尧觉得自己立了巨功,得意忘形,内心膨胀了,也就为他失宠埋下伏笔。

二,年羹尧作派,雍正忍无可忍!

年羮尧手握兵权后,几乎是原形毕露!

在蒙古堵公见面时,年羮尧要向他们向自己行臣子之礼!!!

这样做,就等于他是皇上了。

在西北驻军时,年羹尧还插手当地官场,似乎他是当地主政者。唯我独尊的作派让很多同仁恨得牙痒痒。

特别是取得了西疆大捷,回京面君时,看到那么多文武官员跪迎连招呼不打,等于得罪了文武百官。

而且,庆功宴上,年羹尧自比诸葛亮!!!这样的狂妄,飞扬跋扈,令朝臣讨厌至极!

这样的作派,心性多疑的雍正怎么对他放心?

所以,失宠那仅仅是个开端,更严重的后果还在后面。

总结:没有情商的年羮尧落到如此下场,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6

当年羹尧居功自傲、目空一切,没有把雍正皇帝放在眼里的时候,就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爬得多高,摔得就有多惨。”康熙精心栽培年羹尧,最后还是被雍正杀了。那么年羹尧从封疆大吏到康熙面前独一无二的宠臣,怎么会一步步跌下神坛、载在雍正手里的呢?不得不说,年大将军太膨胀了。

(年羹尧画像)

首先,被康熙相中,年羹尧坐上火箭飞入青云端

年羹尧读书有两把刷子。在科考中,他的成绩排名前十。考试卷呈给康熙御览时,康熙慧眼识才,他发现年羹尧是个难得的人才。后来,康熙大帝钦点年羹尧入翰林院深造,这时年羹尧才21岁。得到康熙的赏识之后,年羹尧也没有辜负皇帝的厚望,一直都表现得十分优秀。此后几年,从巡抚破格到封疆大吏可谓平步青云。

年羹尧的发迹离不开康熙,年羹尧的父亲最大的官爵就是湖广巡抚,所以在那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庙堂内外,年羹尧受到康熙的恩宠,实乃人生之大幸。年羹尧没有做过五品的官职,他直接从六品升任至四品。从七品到二品,只用了五年的时间,这在大清朝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在仕途升迁上,无人可与之比肩,足见康熙对年羹尧的栽培和器重。

(剧照:得势的年羹尧)

其次,“我的眼里只有你”:年羹尧不信鬼神只服康熙和自己

康熙时期的年羹尧谨小慎微,君臣之道把控得恰如其分。因为年羹尧心里清楚,没有康熙,便没有自己的今天。年羹尧在奏折中曾向康熙表明心志: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图报”。

年羹尧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一开始赴任四川开始,他就表现的淡泊名利,而且事事带头,以上率下,表现不俗、出类拔萃,他誓愿“甘心淡泊,以绝徇庇”。康熙爷也对年羹尧寄予无限厚望:“始终固守,做一好官”。

在年羹尧眼里,他一直视康熙为君父,到康熙后期,随着年羹尧权力和地位的无限攀升,他的眼里只剩下康熙和自己,其他人他一概不放在眼里。私欲膨胀和野心狂妄,无形中已经树敌无数,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种官场异相随时会土崩瓦解。

(年将军的君父:康熙大帝)

第三,功高震主、居功自傲、目无皇权,年羹尧凄惶收场

康熙死后,年羹尧在雍正面前立下了许多大功,而雍正也给了他从未有过的宠信,雍正给年羹尧的折子甚至比情书还要肉麻,年羹尧整个一个“恩人”的化身。

但年羹尧仗着雍正的恩宠,私心越发膨胀,为人处世也越来越狂妄,他把皇帝跟前的贴身侍卫当奴仆使唤,见到雍正皇帝也不下跪,在年羹尧眼里,礼节法纪已经荡然无存,他在某些方面的行为举止甚至超越了帝王,心里也根本瞧不起这个睚眦必报、喜怒无常的逗比皇帝。时间一长,雍正自然有所觉察。

自古以来,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岂有君臣不分之理。最终,92条罪状,年羹尧的种种不尊,被一一列举出来,年羹尧最终被雍正处死,而且被满门抄斩。

(年羹尧认罪伏法)

年羹尧仗着康熙、雍正两朝帝王对自己的倚重和捧杀,最终使自己深陷欲望的深阱而不能自拔。

《清史稿》:“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可惜啊,我们的年大将军,依然逃脱不了封建社会的一条铁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7

功名,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年羹尧平步青云显示了他卓业的才干,雍正对年羹尧宠信优渥,也希望他们可以成为千古流传君臣之间的知遇榜样。致使年羹尧渐而变得自恃甚高,嚣张跋扈,进而也越过了底线,结党营私,贪敛财富。皇上是有威严之人,自尊极高,容不下无礼之人,这是他失宠极为重要一点。在雍正整顿吏治之时是容不下年羹尧贪赃枉法的。



于年羹尧而言,成功易,守功难,终功极难。人一旦有了贪念,一步错,步步错。漫漫人生路,每一步都艰难而漫长,知足才能走的正而长。对这个世界抱有善意吧,不要央求别人对你善良,但你的善良可以温暖这个世界


8

做人不要飘,谁飘谁挨刀

极宠极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极大的祸患。并且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命丧黄泉殃及子孙了。古往今来,谨小慎微的书生况且难以衣锦还乡全身而退,更何况年羹尧这样一个军旅粗人,要想安度晚年,实在是一件难事。

要说雍正,实际上一直精心培养年羹尧,想着把年羹尧和自己,打造成君臣互利共赢相辅相成的楷模,以名垂万世。可惜,这个年羹尧居功自傲,有点飘,辜负了皇帝的厚望,以至于皇帝不得不下狠手杀了他,年羹尧终落得一个死于非命的下场。

让我们从头说起。

出身名门,两代皇帝重点培养的人才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清代名将。

康熙十八年(1679年),年羹尧出生于安徽怀远县,其父年遐龄是朝廷命官,历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官至湖广巡抚。年羹尧在其父的管教下,算是一个有学有识的官宦子弟,并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职翰林院。后来一路青云直上,官运亨通。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据清人记载,这时的年羹尧还不到三十岁。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皇帝嘉奖年羹尧治事明敏,特授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授年羹尧定西将军印。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羹尧进京入觐,康熙御赐弓矢,并升为川陕总督,成为西北边陲的封疆大吏。

雍正帝即位之后,年羹尧更是倍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雍正亲自发出上谕,让年羹尧总揽西部一切事务,实际上就是让年羹尧成为雍正在西北前线的代理人,其权势地位,当然远在抚远大将军延信和其他总督之上。

这样,雍正也还不满意,雍正还发谕旨告诫云、贵、川的各地方官员,要全部听命于年羹尧,受年羹尧节制。

当时,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青海局势大乱,西陲战火沸腾。雍正命年羹尧任抚远大将军,总督各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

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尧大获全胜,“年大将军”的威名也从此震慑西北边陲,享誉朝野上下。雍正皇帝十分满意,晋升年羹尧为一等公。

功成名就之后,飘了

此后,年羹尧不仅在西部大权独揽,而且还奉命可以直接参与朝政,有权向雍正直接上奏。朝廷官员的优劣、国家吏治民生,利弊兴革等事,年羹尧都可以随时直接上奏皇帝本人。雍正也是每有要事必问年羹尧,年羹尧俨然成了总理事务大臣。

此时的年羹尧,志得意满,权势赫赫,显然有些烧昏了头,飘了,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终招致雍正的反感和忌恨,以致年大将军家破人亡。

据说,年羹尧还借其权势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雍正朝初年,皇帝一心想整顿吏治、惩治贪赃枉法,年羹尧撞到了枪口上。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进京面圣。据说,他居然命令直隶总督及同僚官员跪道迎送,他本人骑马检阅而过,俨然不把朝廷重臣放在眼里。甚至还有记载说,他见了皇帝本人,也摆出一副居功自傲的态度。

当时年羹尧已经傲气冲天,据说他接到圣旨时,既不焚香,也不跪拜,对皇帝的礼仪也草草了事。而且对官员的任免也不经雍正批准,擅权自专,任人唯亲。

这让皇帝十分反感,并决心治一治。

雍正三年(1725年)正月,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开始公开化。雍正三年十月,雍正帝命逮年羹尧来京审讯。十二月,案成。这前后仅九个多月。议政王大臣等定年羹尧罪:计有大逆,欺罔,僭越,狂悖,专擅,忌刻,残忍,共九十二款罪名。

这些罪,有的罪名是滥竽充数,跟年羹尧的死没有直接的关系,真正让年羹尧死于非命的,是他日益滋长的骄横跋扈,和贪心不足的腐败堕落,自作孽不可活。

9

年羹尧为什么失宠,原因很简单,雍正要集中皇权,恰巧年羹尧、隆科多这对重要左膀右臂却挡了雍正的路,所以雍正一定要除掉他们,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还是来聊一下年羹尧是怎样失宠的吧?

以及雍正是如何对年氏一门下的黑手?

以及年羹尧自己作的多么愚蠢?毕竟功高震主又能全身而退的人还是很多的!

年羹尧是如何失宠的?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原籍安徽怀远,后来改隶汉镶黄旗。他出身官宦之家,父兄都做官的。年羹尧也是进士出身,受康熙欣赏破格提拔,先任内阁学士又任四川巡抚,不到30岁就成为封疆大吏。到了康熙57年,又任四川总督兼巡抚,又康熙60年又升为川陕总督。

年羹尧的妻子宗室辅国公苏燕的女儿,也算宗亲。年羹尧的妹妹是雍正(亲王时)的侧福晋,后封为贵妃,这样年羹尧成了正宗的皇亲。

上头有人,手里有权,有疆有兵,年羹尧就不谨慎了,新疆判乱中,年羹尧不负雍正所托,仅半个月就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平定。

其实年羹尧是个老实人,他从没有犯上作乱之心,他满足于自己实权在握的地位。如果他有异心,根本不需要这么快的平定叛乱,而完全可以在边关慢慢做大。既然他无意造反,雍正为何依然要除掉他呢?

就是因为他追求的“实权在握”害了他,那个实权雍正给谁也不放心,总是要收回到自己手里才罢休。年羹尧自己不舍权,就只能被除掉。

平叛之后,雍正升年羹尧为一等公,3年后,年羹尧被解除大将军职,受参劾,被处以死刑。

年氏一族的命运

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死后不久,雍正就对年羹尧下手了。雍正让年羹尧自杀,把年羹尧的儿子年寅砍了头,年家15以上的男子全部发配到苦恶之地充军。年羹尧不满15岁的儿孙等长到15岁时也要陆军充军,这些充军的年家子弟永远不许赦免回来,如果有人胆敢偷偷收养隐藏年羹尧的子孙者,一律以谋逆同党治罪。

年羹尧的妻子原是宗室,叫她回娘家生活

年羹尧的哥哥,工部侍朗年希尧被撤职

雍正要杀年羹尧的老父,太傳一等公遐龄,老头子80多岁了,有大臣朱轼实在看不下去了,说:儿子有罪杀老子,不合法呀。这才保了老头子一条命。

所有与年羹尧同族的文官武将,一律撤职。

其它与年羹尧有瓜葛的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比方一个叫钱世名的被雍正挂匾“皇骂”,也是绝了,只是因为这位钱兄给年羹尧拍过马屁。

年羹尧自己有多愚蠢

雍正登基大宝前后,隆科多与年羹尧一内一外尽忠职守,是出过大力,立过大功之臣,是雍正绝对的左膀右臂。雍正将皇家大权,甚至身家性命都付诸二人保全。

雍正也好,哪个皇帝也罢,这种军政大权怎么也不敢长久的托付给他人,况且年羹尧是汉人,而反清复明的思潮未绝。所以收回权力只是时间问题,但雍正也需要时间,恰巧不巧,他的政权还不稳固,新疆叛乱就发生了,这时候他对于拥兵平叛的年羹尧是又倚重又害怕。

倚重是因为他有年羹尧可用,害怕是因为年羹尧可以和任意一股政治势力里应外合,将雍正掀下宝座,扶助其他亲王重登大宝,或者年氏直接“反清复明”都有可能。

所以在年羹尧平判期间,雍正频繁下旨赏赐御用之物,还低声下气的反复表示:有你年羹尧才有我雍正,有我雍正必不忘你年羹尧等等。

这是皇帝跟臣下能说的话吗?这是信任年羹尧的话吗?这是君臣亲厚的话吗?

当然不是,这是雍正在敲打年羹尧。如果年羹尧懂得雍正的心意,就应该在得胜之后,只身回朝请罪,然后把兵权一交,得保个终身富贵的一等公就完了。

年羹尧没有,他且蠢且贪呢。他心安理得的受用了雍正给他的全部好处,基至做起了春秋大梦:朝廷是皇上的,西北是我年羹尧的。

他平时起居行动竟开始仿效皇帝:出门时要黄土垫道、官员净街、街巷铺面关闭;建行辕,里面彩画4爪金龙、鼓乐手都穿缎蟒袍。更过份的是,蒙古各部王公跟他会面要下跪行礼,这些都算务虚雍正还可以忍耐。

有一个事,雍正绝对不能忍!

年羹尧不断向朝廷要军需,年羹尧还强横地控制西北各地方的经济。这还了得,打仗不就是打钱粮吗?年羹尧不断增强军、政、财力,这对雍正来说是非常大的威胁,是不能忍的痛点!

年羹尧势力日渐炽盛,朝中官员依附者非常多,年羹尧回京觐见雍正,王公大臣们竟然出城去远迎。

年羹尧更蠢的是他给雍正祝贺的折子里竟然被雍正发现了错别字。把“朝乾夕惕”误写成“夕惕朝乾”。前者的意思是赞美皇帝治国理政勤勉不怠,后者的意思是“装样子勤勉”。这下雍正抓到年羹尧的实把柄了,说他对皇帝不敬。

我觉得这个就是雍正在除掉年羹尧的时机成熟时,他自己出的一个阴招。年羹尧叫人代写折子,不重要的折子他是看也不看,这些情况雍正早就掌握了,所以让年羹尧身边的“卧底”故意写了有笔误的折子递上来,以便治年羹尧的罪

年羹尧到这时还没弄懂他的主子雍正呢,你瞧他的蠢吧:年羹尧一再进折请罪。他始终没意识到:自己活不成了。

其实作为一位皇帝,很多人都讲雍正暴戾绝情,其实不然,雍正下手后那确实是心硬手黑不留余情,但他下手之前还是充分的给予臣下机会的。

年羹尧本可以拥有另一种人生,另一种结局,但他自践死路,怨不得别人,可惜了年氏一门,跟着倒霉,年家一生功劳,半生富贵,到临了却异常悲惨,实在是可怜可悲可叹。

清朝末年也出了一位权倾朝野、手握清廷军政大权的边疆大吏曾国藩,人家就始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活出了一份完美人生!

再回问题开始:年羹尧为什么失宠?

答:主要是自己“作”的,踫上哪个皇帝也容不下这号“作死”的人物,况且碰上的是雍正。

我是林灿,喜欢就点关注。

10

这个你去问问他跟雍正之间的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