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是中华民族最低迷最危险的时期,所有的有家国情怀的有志之士全都以拯救国家为己任。发出呼吁,奔走呐喊,奋起抗争,结党营社,以身许国,为国为民!他们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较多,而有境界有见识有抱服有理想往往都是读了书的人,但也未必全是富家人,只是经济文化条件好的占多数。可见救国救民必须得有经济势力和文化能力。以中国革命发展史看来,革命家,理论家,军事家,或大贡献者基本上都是中下层阶级为主,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鲜见优秀人物,但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形势也会迫使他们做出一定贡献。国民党和共产党先后诞生于这个时期,两党共同之处都是救国救难,但也有不同之处就是他们理论纲领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从而相异相争。今天的共和国中华民族的自豪,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是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党,今天的国民党已经蜕变成小岛上一个没有灵魂没有战力的小党。
那时候的穷人根本就读不起书,还哪来的专家和学者?
这还用问?穷人家孩子没钱上学,不识字见识少;再者有的富人家遗传基因好,学历高智力超群。所以如此。
大多数穷人连衣食住行都难保证,怎么会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呢?更别提一门心思做学问了。
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何谈读书,留洋,成名成家。
不管在现代、近代或古代,在中国,一个人的出人头地,都是与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奋斗结果息息相关的,家族的祖先通过奋斗,解决了子孙的温饱,才有下一代读书做学问的基础,读书做学问明白了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才能让再下一代更好的做人做学问,以致成名成家,这是中国人几千年奋斗的常态。当然也有朱元璋那样的特类,那需要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机遇。凡人不用去强求,所以搞好自己这一辈子,惠及子孙,追及祖先,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民国时期,是中国最黑唁的时代。前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城市和乡村民众生活极其痛苦,还要受资本家和官僚地主阶级的剝削欺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劳动阶层天天都在为生计发愁,那有闲钱去送子女上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劳动人民就更苦了。劳苦大众不但要遭受官僚资本家和地主阶级的剝削压迫,不要遭遇日本侵略者的屠杀和欺凌。所以,那时代只有城乡有钱人的子弟才上得起学,出国留学的人就更少了。那时的中国绝大多数人口都是文盲。所以,很多人是在解放后才有机会学习文化。在五十年代的扫盲运动中,很多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所以那时的专家学者都是富家子弟。
民国时期实际上也是继承下来满清时期的留下的烂摊子~贫穷落后而已,要改变不容易的。中国历届朝代都无法做好正确对待三件事:①是无法做到“亲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一切发展都无法做到为广大普罗大众和贫民百姓谋福祉。②是无法做到民心统一,国家统一,财政统一,国家一级官员政客贪污腐化,造成人心涣散,上至国家首脑,下至财团及大众一盘散沙。③军阀长年混战割据各自为政,国之不国。
以上三件事历朝历代都无法改变,特别是教育更是无法大众化。有些资质老牌学校也是被权贵把控。只能有钱人和权贵才能进得去,普通百姓无法也无权踏进享受教育,所以到民国时期中国的专家名人都是少得可怜。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最重要的是改变上述的现状。50年代刚解放,像我所在的村庄几百人几乎全是文盲,二三十岁的村民全进扫盲夜班扫盲,真是落后得可怕!然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一步一步收拾、改变了民国时期的烂摊子,到现在才有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大国生态,共产党是世界上最为民、最辛苦的党咯。
有钱 衣食无忧 可以专心做学问
孰不食肉糜?提问者是糊涂还是明知故问?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人能读书吗?能做学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