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想做老大,简单一句话。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要做到:礼义廉,

有三维就足够了。

这位看官就说了:四维它不应该是礼义廉耻吗?

对。想做老大就只能要礼义廉,不能有耻。也就是要无耻。

说一下,为什么刘邦能干老大?

先说刘邦知礼:

刘邦虽然不学无术,但知礼节。当年吕太公为吕雉招亲的时候。刘邦虽然不名一文,但依然敢红口白牙的说我上最重的彩礼,于是空手套红娘,白得一媳妇。

这是刘邦知礼节的最突出表现,能不能拿出这笔钱来,这是能力问题,但敢不敢承诺拿出这笔钱来?这是态度问题。

再说刘邦重义气。

刘邦讲义气,重大义那是出了名的。

都知道韩信能带兵,能练兵。刘邦作为韩信的顶头上司,对韩信始终是信任有加。这刘邦每次战败之后,都是跑到韩信那里,将韩信带出来的精兵强将全部带走。

项羽在争夺天下的时候划定了楚河汉界,刘邦重承诺,守信义。不到两年便为了天下苍生,宁可自己背信弃义,击败项羽,一统天下。那是真正的重大义,讲义气之人。

正因为刘邦为人如此豪爽信义,所以西汉建国之初封的七个异姓王才反了六个。

再说说刘邦的清廉自守。

作为一个品德高尚之人,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刘邦的个人品行向来是我们津津乐道的。

他不贪财不好色。

他还在当亭长的时候,为了大秦朝繁衍人口,与曹寡妇私通生下了刘肥。开创了皇帝未婚而先有子的历史先河。

在汉军攻下咸阳城的时候, 怕秦国宫殿的财富受到他人抢劫,便派军将这些金银珠宝全部弄到了自己手中。

以后如果不是萧何,那个败家玩意儿,让他把这些钱都留给了项羽,刘邦早发家了,楚汉争霸,大汉朝建立也能提前3,4年。

刘邦的老婆,吕雉被项羽扣押做人质的三年当中。刘邦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解决秦朝末年大龄女青年单身的问题。便找了戚夫人作自己的娇妻美眷,繁衍子嗣。

一个开国皇帝,一位真正老大的胸怀。

我重点说一下刘邦的缺点——礼义廉耻,他唯独少了一个耻字。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刘邦唯独缺了一个耻字。他无耻。

男人都是要面子的,成大事的男人脸皮都是厚的,成巨事的人都是不要脸的。

刚曾被项羽追的跟兔子似的跑,逃跑过程中把老婆孩子还有他爹都从车上丢了下去。(他的子孙刘备倒学了个精透)

不知道的人都以为是刘邦,无情无义,心狠手辣。个人倒觉得这是刘邦为了保证妻儿老小的生命安全,把危险全部留给了自己。

老婆吕雉为他在项羽那当了三年的人质,刘邦不闻不问,还怀疑吕雉与他人有奸情。

最后竟然打算把他与吕雉的儿子的太子位置给换掉。

换上他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虽说这天下是老子打的,老子想传给那个儿子,就给哪个儿子。就凭着:如意类我这四个字(四个字是刘邦说如意才像是他的儿子),彻底将吕雉为他生的儿子排除在了自己亲生儿子之外,从而对吕雉的人品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还是刘邦能够成大事的地方。

别人写怎么当老大都写:要兄弟多,会做人,下手狠,要赏罚分明等。

西门大官人只写无耻这两个字足矣。

最佳贡献者
2

别人通过你能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你就是老大!

3

老大这个词儿很值得品味,一般意义上,至少应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有兄弟,光杆司令不算老大;二是为首领,这个跟辈分排行无关;三是有号召力,没有号召力的,即便是坐上头把交椅,也是虚有其名。

了解了老大的含义,那就分析一下刘邦何德何能能够当得上他们那个圈子里的老大?

首先,刘邦喜欢交朋友,而且结交朋友的时候都能够坦诚相待,在圈子里很玩的开。像这样的人很自然的就会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组织者”。

作为一个组织者,必定有超高的情商和左右逢源的能力,久而久之,就成了这个圈子的核心人物;如果每一次的party大家都能玩的很high,必定会收到大家的赞扬:这哥们不错,会玩儿,够意思,值得交朋友。

光称为核心还不够,那得有一套才能成为领头的。拒载,刘邦年轻时非常崇拜信陵君,而且曾投奔他,很可惜信陵君死的早,愿望没能实现。信陵君何许人也?战国诸侯公认的兵法大家,其《魏公子兵法》的质量不输孙膑庞涓。如果想投奔这样的人,没两下子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曾问过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给出的答案是十万。一个能带十万兵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流氓?很明显是有人放大了他的不良习惯对他进行了黑化。

试问韩信没有出现的时候,他身边那些人哪个有这等本事?而且起义之后胜多败少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大家奉他为首领也是实至名归。

刘邦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慷慨大方。战利品从不占为己有,是标准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古往今来那一个人不渴望遇到这样一个朋友?

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项羽自己打自己当老大,从不把排挡们当朋友,为了日后过的幸福一点儿,何去何从,谁心里还没点数么?所以刘邦的号召力那是实打实的。

所以,大家一开始跟着刘邦或许并没有想着日后能够开创一世皇朝,但我敢肯定,他们都打心眼里认为,跟着刘邦绝对吃不了亏,而且能够闯出个名堂。

这就是对老大的信仰。

4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为人大度,当亭长的时候就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朋友,比如萧何、樊哙、灌婴等等。楚汉相争时,更是舍得给钱封地,手下面的人跟着他无非就是图个升官发财,刘邦这么大方,谁不玩命的帮他打天下。

二,人才,别看刘邦是大老粗,但是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启用人才不拘一格。比如韩信,从项羽那里过来投奔刘邦,起初只是一个小官,经夏侯婴和萧何举荐,一路提拔,最后拜韩信为大将军。

三 ,识人之能。刘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知人善任。后勤交给萧何,保证了后方稳固。任命张良为军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让韩信来带兵打仗,战必胜,攻必取。

四,能听取下属的建议。刘邦虽然一身流氓习气,但绝不刚愎自用,善于听取下属的正确意见,这一点项羽相差甚远。攻下咸阳后,刘邦有点眼晕,樊哙和张良提醒说:老大,咱们要的可是天下,不是眼前这些金银和美女,刘邦

总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五,能忍。刘邦作为老大,头脑非常灵活,善于随机应变。他和项羽打得正激烈的时候,传令韩信带兵去和他一起干项羽。韩信说:帮你打可以,但是你得封我为齐王。刘邦一听,火冒三丈,但在张良等人的劝说下还是同意了韩信的请求。

六,信任下属,刘邦做人比较大气,只要你给我卖命,我就对你充分信任,这就是用人不疑。比如陈平献计,要离间项羽和其亚父范增。刘邦一听,此计甚妙,立刻拨给陈平几万金,不需要报账,只要把范增这个老东西干掉就行。

七:收买人心。别看刘邦一身痞气,但是对下属很好,不端架子,不打官腔,时不时的给下属来点小恩小惠。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韩信的力量举足轻重。韩信手握重兵,支持谁,谁就能胜利。有此几点能取得天下,成为汉高祖也就不足为奇了。


5

什么样的人能当老大?

首先,要有出色的领导能力,当属下找不到方向时,可以给属下打气,并指明方向。

其次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至少了解各个属下的工作内容,不能只是挂个领导名头,一问三不知。

再者要有自己的坚持,做一个团队的老大,很多时候要有自己的坚持。当一个下属反对你的决策时,你能坚持自己。那么当两个、三个……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决策呢?但这个坚持也并不是盲目的,是基于自己慎重思考的。

然后,还要学会礼贤下士。虽然你是一个团队的老大,但你不能端着架子,要能和下属们打成一片,说白了就是“接地气”。

刘邦为什么能成为老大?

1.够流氓。

因为刘邦是市井出身,而且这哥们比较无赖、脸皮厚。所以他经常不按套路出牌,也不把脸面当回事。项羽之所以失败很大原因就是太爱面子,明明有那么多杀刘邦的机会,偏偏为了自己面子,都给白白浪费了。

2.舍得犒劳下属。

刘邦还有一点我觉得很厉害,就是这人明明是市井出身,但发达之后,一点也不吝惜财富。一点也没有个暴发户的样子。只要跟着刘邦打了胜仗,论功行赏,一点也不含糊。所以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刘邦闹革命,因为大家都知道“跟着刘老板有肉吃”。

3.有一群能干的下属。

当然一个团队的成功,光靠老大个人的能力还是不够的。正是因为刘邦手下有萧何 张良 韩信这些得力干将,所以才会那么顺利的完成了革命。

刘邦能当上老大,绝对不是偶然。个人能力 机遇,缺一不可。

6

当老大易,当成功的老大难。

秦朝末年,赵高乱政,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天下分崩离析,此时冒出来的“老大”真不少。

暴秦灭亡后,项羽借楚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也就是说,除了项羽,还有18个老大。

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韩成为韩王;司马卬为殷王;赵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田巿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

最后刘邦一统江湖,平定天下,成了唯一的老大。

按理说,刘邦文武都一般,名声也不好,谁成功也轮不到他呀?

实际情况是,一穷二白的刘邦不仅做了老大,还成了老大中的老大,他到底有何特质,从而脱颖而出呢?

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

1.心胸大,能屈能伸。

2.大气,舍得分封。

3.识人、知人善任。

4.有领导才能,善将将。

5.志向大,大风起兮云飞扬。

从布衣到皇帝,没几把刷子还真不行!

7

纵观中国历史,以一介平民之身而成一朝之帝王,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就刘邦和朱元璋两人而已。想当初,刘季农民出身,最高不过泗水一亭长,手中不过三尺剑,随从不过数十人,四十八岁才开始起义,人生推到重来,55岁却一统天下,建立汉朝,人生恐怕不止幸运这么简单。那是什么原因让上天选择刘邦?刘邦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

1:个人魅力强大,刘邦争夺过程中最信任的就是他的沛县老乡团,周勃是吹鼓手,樊哙是杀狗的,灌婴是小贩,夏侯婴是车夫,萧何曹参是政府公务员,和贵族张良也是好友,社会层次分明,但都对刘邦十分尊重和信服。这些人从沛县跟着刘邦一起出来造反,面对险恶环境,打仗都非常玩命。不管前途多么不靠谱,日子过得多么挣扎,这些人对刘邦从来就是不离不弃、证明刘邦个人魅力的强大。

2: 善于用人,刘邦曾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是所以得天下也,寥寥几语就把三人的优点分析的淋漓尽致,可见他的眼光何等敏锐。

3:目标明确、敢于担当,当初沛县起兵,萧何和曹参明明地位和威望并不输给刘邦,可偏偏让刘邦做了沛公,因为萧何和曹参有顾虑,他们害怕失败,刘邦毅然接下沛公的位置,这份敢担责任的胆气,非常人所能及。同样的,在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成为天下盟主后,天下诸侯都成为项羽的附庸,敢在项羽如日中天的时候公开和项羽叫板的也只有刘邦一个而已。自始至终,刘邦的心就和别人不一样,有的人畏首畏尾,有人苟延残喘,有的人卑躬屈膝,只有刘邦一直目的明确,他的心和其他人都不一样,心有多大,天下就有多大!

4: 善于听取建议又能有自己的决断. 刘邦击败项羽后,曾一度定都洛阳,这很符合关东出身的宿将功臣们的家乡情结。当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卒娄敬,因戍守陇西,路过洛阳,向长官提出要直接进见皇帝时,身为九五之尊的刘邦竟然答应了。娄敬穿着脏兮兮的老羊皮袄,在大殿上向刘邦陈述了关中形胜,秦人可用,应在长安定都的方略。刘邦问群臣,如何?群臣皆反对。只有张良赞成娄敬的建议,并列举了定都长安或洛阳的利弊。刘邦当机立断,接受了小卒娄敬的建议,即日车驾西行,定都长安。

所以说,时势造英雄,但成为英雄也是因为自己努力得来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8

刘邦问韩信,你看我带兵,带多少合适? 韩信说,最多十万人

刘邦又问韩信,那你带兵可以带多少?

韩信说,那自然是越多越好

刘邦嘲笑的说,那你这么牛逼,还不是被我给逮住了

韩信从的答道,陛下擅长是带领将军,而不是带领士兵 ,这就是为什么我被陛下逮住的原因了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汉史·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成语韩信点兵便处于此

刘邦这个人,一来他的确是有才,二来自己手下一堆英雄, 先看他的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夏侯婴,曹参,等一众,文有张良献计,武有韩信征战,内有萧何守住蜀中之地,发展生产力,翦除刘邦的后顾之忧,同项羽争霸天下

其一,长于用人,萧何在刘邦外出征战之时,默默的替刘邦守住革命根据地,保证了韩信等武将打战的粮草,这是非常重要的,用人不疑,感将自己的后背交个萧何,萧何也不负他的期待,替刘邦守住家底,没有过命之交,谁敢将自己的老窝叫他人看守,何况家里还有自己的一家老小,萧何此人了得,看看史书中记载,刘邦先于项羽入主咸阳,大家都在抢金银细软,萧何却是收下秦国的地理,战略工事图册,可见其眼见之高!这对于后来楚汉争霸来说无疑是最最有利的战略级资料

有道是,兵马未行,粮草先行,古代交通不发达,在规定的运粮草,一石的军粮要做到战场,可能在路途中要消耗的粮草比到达战场的可能还要多两三倍,这种大量消耗掉的粮草,在强有力的后备根据地保障下,而这个根据地的后勤保障部部长就是萧何,再者,萧何这种能人愿意屈膝在他麾下,也可见刘邦的个人领导魅力了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的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此文又名“萧何远虑”

其二,脸皮够厚,这个非常人所及,刘邦的老爹被项羽抓到广武,项羽要烹杀之,叫刘邦来约架,刘邦来了,项羽对刘邦说,你爹在我手里,你还是投降于我,不然,今天这鼎就是他的葬身之处,刘邦怎么回答的么?他说,项羽,我们是拜过把子的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真的把他们煮了,分我一杯羹吧,刘邦这家伙坑爹吧

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

这个就是成语分一杯羹的出处

至于被项羽追的时候,为了让马车跑的快一点,居然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给推下车去了,这种狠劲不是一般人做的出来的

其三,大丈夫能屈能伸

楚汉争霸处,汉处于劣势,但是刘邦却能够发展自己的实力,避免与项羽直接冲锋,能认怂绝不硬上,避免与实力雄厚的项羽正面冲锋,保存实力,相反,看看项羽这老匹夫,占据着土地比刘邦大,广,却在乌江自刎,乌江之战后,虽然项羽失败了,但是他的根据地不到三分之一被刘邦所吞并,自己却开始悲观丧气,自刎江边,实在可笑,刘邦当初被项羽打的到处逃怆,不惜抛妻弃子来自保,等到东山再起之日,一雪前耻

其四,刘邦是少数能虚心接受臣子进谏的帝王,入咸阳时,刘邦一行人,被奢侈的秦国国都给震惊了,都开始乐不思蜀了,看到刘邦开始有点迷恋这些金银细软,樊哙看不下去了,大呼,大王,你是来干大事,不是来当老土财主的,刘邦头一扭,不理他,还是在看自己的金银珠宝,口水一直留着,这时候张良来了,张良说道,沛公,樊将军说的在理啊,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啊

刘邦听张良都这么一说,心想,子房神人也,他都这么说,那我就听他的吧

后来,灭楚后,刘邦对这个智囊团团长封了个留侯,说子房,我真的想留住你,但是你看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都是裂土分疆,这个也是让人意味深长,张良者,世代韩相也!恐怕刘邦怕张良复国吧,对他心中存戒

然后才有后来退军,约法三章的后面故事

但是随后,项羽大军杀来了,刘邦开始发愁了,虽说先入关中为王,但是项羽现在实力比刘邦厚的多,麾下大将不少,直接带兵过来,就是冲着王位来的,在他的军师们建议下,直接把王位让出给项羽,说,我只不过先替你看住这些财宝的,你看我,军都没多少入驻咸阳,又与百姓约法三章,全部都是为了将军您的到来啊

汉元年刘邦进入咸阳,欲止舍秦宫中,为樊哙、张良所谏阻。于是刘邦乃下令封秦宫库,还军霸上,而萧何等则收秦之图籍等而还。




9

当老大有高瞻远瞩,有大格局啊!刘邦能成天下,他能屈能伸,不记得失,知人善用,这很厉害,有韩信萧何张良,还有很多文臣武将,成就大汉江山

10

心性宽宏的人才能当老大!

个人性格太强烈的人,只能跟同气相投的人处到一起,却无法容忍跟自己不同的人,这种人最多只能独当一面,很难暴打全局。

刘邦流氓出身,痞气十足,什么样的人他都能容忍,只要有用处他都不嫌弃,所以他才能当老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