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2020-09-16 07:01阅读(65)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可冠以全国十大商帮之首,尤在明清两代鼎盛。从晋商的发展史来看,晋商的兴起与衰落是与朝廷的兴衰密不可分的:

1

在中国近代史上晋商可冠以全国十大商帮之首,尤在明清两代鼎盛。从晋商的发展史来看,晋商的兴起与衰落是与朝廷的兴衰密不可分的。

晋商发展初期,明朝政府为北方各边镇筹集军饷推行开中制,实质是商人用实物和力役换取盐的专卖权,并需将相关物品运输到边界。晋商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顺理成章接下了一本万利的香饽饽,很短的时间内一富甲天下。

明、清之际,晋商的经营范围重点在北方、内蒙、东北一带,长期长途的物资活动,也拉动了关外经济。由于受朝廷的委名,所以晋商的行商有了安全保障,所以晋商一度兴盛。

最为闻名八大晋商有乔,常,曹,候,渠,亢,范,孔八大家

  • 素有白手起家通天下的祁县乔家,是晋商中靠勤劳诚信,白手起家的典型。乔家最为出色当属乔致庸,他以诚信为本、刻苦经营,带领乔家实现了货通天下,是乔家繁荣的首屈功臣。清末,乔家票号的业务被清廷开办的官方票号夺占,乔家自此走向衰落。

  • 作为外贸世家的榆次常家,货通俄蒙,可谓是风骚独领。 常氏历经乾隆至宣统共七代纪年,可谓是传世豪门。清末民初,由于俄商拖欠巨款不还以及俄方政府的巨额征税,常氏的商业经营陷入了绝境。入不敷出,辛亥革命后常氏的“玉”字号商号也倒闭了。
  • 太古曹家是商铺规模最多的巨富之家,曹氏发家于东北三座塔,涉及酿酒,典当,杂货生意,后来逐步发展为省外大商。至道光、咸丰年间大半中国有曹家商号,甚至国外莫斯科都有曹氏分号。同样到了清末,曾经的晋商巨富也衰落了,九一八事变后,曹氏票号被伪满政府收归,自此终结。
  • 票号世家的介休侯氏又被称之“候百万”,侯氏产业以绸缎生意为主,并且凭借极好的工艺,与绸缎花色设计迅速致富。光绪末年至大清银行成立,侯氏开始衰落。
  • 祁县渠家是祁帮的一支劲旅,天下闻名的祁家茶庄“长裕川”,其票号“三晋源”远近闻名,是祁家“源”字辈建立的极其重要的票号,为祁家的兴旺付出大力。

  • 山西首富亢家,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清代实行盐专卖制,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氏凭此特权,获取丰利,同时,亢家又是大粮商,走着自己的粮号及产业地,富庶辉煌!
  • 晋商中的范家又称“世袭皇商”,当时商人常出入关内外,他们经常为满清提供军需与情报,当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帝答谢八大商人,亲自在紫禁城设宴,召见,尝赐朝服,将之编入“御用皇商”行列。但范家因官商而兴,因官商而衰,清末范氏没落。
  • 太谷的孔祥熙在晋商中被称“财神爷”,曾经赴美考入耶鲁大学的孔祥熙,成立了煤油公司“祥记公司”,并取得了山西经销煤油的总代理权,一家独厚。

忆往昔胜兮,繁荣的晋商在他们受朝廷庇护的同时,他们就同朝廷有了密切不分的关系,于是朝廷的各项款项如皇帝出巡乃至出兵平叛筹足经费就少不了晋商的输出。

正是福兮祸倚,持续到清末时期这种与朝廷的亲密关系成了日后晋商衰落的主要因素。

自鸦片战争后,清廷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对外与各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政府负担大量的不平等战争赔款。

在对内对外战争经费吃紧,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财政来源枯竭,国库空虚。他们曾经的好助手免不了,为朝廷压榨自己的血液,最终集体覆灭。

2

众所周知,山西的矿产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明朝初期,煤炭开始大规模的使用,促进了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的繁荣,也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晋商崛起的大背景。

晋南地区人多地少,农业满足不了生活需要,不少人抱团取暖,走上了外出经商的道路,主要从事北方边境的粮盐贸易,几个晋商组成简单的商业组织,即商会出现了。后来又出现股东合伙,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清朝时,戴着“红顶子”晋商手握特权,在盐业、茶业和票号上发展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商业帝国,特别是票号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晋商发展的需要,加速了资本的流通。如“日升昌记”,人称中国第一票号,不到几年就在全国各地开了几百家分号,鼎盛时竟然占有清政府80%的白银储备。通过汇兑军饷和协饷,为地方政府垫款等逐渐成为清政府的代理国库与财政部。

当时清政府实行捐纳制度转让官职,以获得钱财补贴财政。山西票号凭借巨大的财力支撑被捐官者所看重,晋商中不少人也捐款买官或求取封典,挤进了官僚统治阶层。

但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日渐腐败,把战争赔款的负担转嫁给民间,晋商自然首当其冲,曾经得益于清政府扶持的山西票号,就面临着被慢慢蚕食的命运,山西人所创造的商业传奇、山西汇通天下的金融佳话也就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另一个原因,随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也加速了晋商的破产,如俄商在汉口开设砖茶厂,挤压了晋商贩茶的生存空间;1909年俄政府又对在俄华商征收重税,清政府对此无能为力。

还有一个是晋商自身原因,他们通过经商发家致富,而不想去扩张资本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为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渗透中国人骨髓,却将钱财来修建豪华宅院(山西大宅院多),供孩子读书去做官。

至清末,作为曾经富甲一方的中国金融鼻祖之晋商,几乎遭到集体覆灭。

谢谢小秘书邀请。(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3

所谓晋商,实际上就是指山西的商人。因为山西简称晋,所以这一区域性的商人也被称作晋商。

历史上的晋商曾十分成功,其资本之雄厚,经营项目之多,活动区域之广,活跃时间之长,在中外商业史上都十分罕见。

从明初到清末,晋商们纵横捭阖近5个世纪,经营的项目包罗万象。“上自绸缎,下至葱蒜”,只要是能赚钱的行当,他们几乎都有涉足。同时,晋商们的足迹遍及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甚至漂洋过海,远涉欧洲。因此,中国晋商和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一起,都创造了惊人的商界神话。

(历史上的晋商)

那么,晋商究竟有多富呢?

在明朝嘉靖年间,宰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就曾说过:“天下富家,积资满五十万以上,方居首等。”结果发现,全国能称得上“首等”的富家不过区区十二家,而山西就有四家,占据了三分之一。

到了清代咸丰年间,晋商中过百万两家产的人比比皆是,其中还有不乏身价千万之人。当时有一个名叫章嗣衡的御史在奏折中写道:“山西太谷县孙姓,富约两千万。曹姓、贾姓富各四五百万。平遥县之侯姓、介休县之张姓,富各三四百万。榆次县之许姓、王姓聚族而居,计合族资约各千万……”

单单是把山西的几个富豪资产相加,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比当时大清国库的银两还多。

不过,曾经在商界叱咤风云的晋商,却在清末时集体衰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晋商的整体衰落,既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外部原因,也有其内部的因素。

(天下票号之首的晋商票号)

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的日渐式微,导致了晋商的衰落。

鸦片战争以来,软弱的清王朝就在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不但包含有政治上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更多的是经济上的掠夺,如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内地市场等,给各国列强在华经商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晋商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失去了众多国内市场,也在国际贸易上步履维艰。

例如晋商们引以为豪的茶叶生意,在道光初年,还能通过出口俄国,赚取大约近千万卢布的利润。但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向俄国开放了沿海几个口岸的通商权,又降低了俄国在华经营茶叶的税率。这直接导致经营茶叶的晋商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出口俄国的茶叶量锐减,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到同治初年,经营茶叶的晋商就从原来的140家锐减到只有4家。

再如晋商最为成功的票号行业。在道光初年,山西的票号蓬勃发展,仅平遥一地就有6家实力雄厚的票号。发展到同治初年,山西的票号已如雨后春笋般欣欣向荣,集中在山西地区的票号高达20多家,几乎垄断了中国当时的金融业。

不过在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们不但加强了对华商品的倾销,还更多地染指了中国的金融业,开始了对华资本输入,纷纷在华开设银行和分支机构。到20世纪初,在华的外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就多达80多家,几乎掐住了中国的金融命脉。晋商的市场份额惨遭霸占,特别是南方的沿海城市,晋商更是难以涉足,票号行业极度萎缩。

(在国外经营茶行的晋商照)

二、晋商过分依附封建朝廷,为其衰落埋下了隐患。

晋商的辉煌发展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封建王朝,依靠着附庸于朝廷而获得很多特权,但在封建王朝穷途末路时,晋商们也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早在满人入主中原之前,晋商的足迹就深入到了东北及内蒙地区,给后金统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等到他们取代明朝后,晋商们又对清朝的对内平叛战争、对外边境贸易等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在康熙年间和准噶尔的拉锯战中,晋商们就出钱出力,踊跃捐资,为康熙解决噶尔丹居功至伟。部分晋商由此成为红顶商人,头顶清廷官帽,为朝廷经营生意。特别是获得了一些如盐铁等垄断性的买卖,让他们日进斗金,迅猛发展。

不过,所谓福兮祸所依,这种依附关系也成为晋商衰落的导火索。当清王朝被列强蹂躏,索要巨额赔款时,必然将这些赔款转嫁到晋商们的身上。从咸丰年间开始,清廷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就在民间中大肆开设捐官、捐纳等途径。作为富甲一方的晋商,自然就是捐官和捐纳的主体。

平遥著名的票号日升昌就一次性捐官达20人,另一个富商,平遥蔚字号首任经理毛鸿翙更是财大气粗,一次性捐官超过30人。在庚子事变后,慈禧仓皇西逃途中,就曾得到晋商乔家的大力帮助。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营票号的晋商几乎成为了清廷的金融代理机构,几乎所有朝廷的经费,都得经晋商票号汇解,极大地促进了晋商的繁荣发展。

当然了,当清王朝濒临覆灭时,晋商们也自然而然就被牢牢套住了,大量的朝廷贷款无法收回,所有依赖于朝廷的业务也被迫停止,晋商票号赖以生存的土壤瞬间失去,晋商们也就避无可避地迎来了衰落时刻。

(保存完好的乔家大院)

三、晋商们的奢靡无度,也是导致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晋商中的很多人,都出身贫苦,大多白手起家。例如著名的乔家,就是靠着祖辈闯关东时挖到了第一桶金,最终发家致富。但在富甲一方后,晋商们普遍滋生了“奢为贵”的享乐思想,大肆买房置地,修建深宅大院,生活奢华靡费。

到了后期,晋商们穿着华丽,出入讲究,甚至出现了赌博、贩卖鸦片和吸食鸦片的现象。在《宣宗实录》中,就有晋商吸烟贩烟的记载:“唯太谷、平遥、介休各县民人多在广东及东南省等处贸易,日久沾染,颇有吸食之人。”

曾经盛极一时的晋商,就在这种内外交困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过眼烟云。

(参考资料:《清稗类钞》《明史》《清史稿》等)

4

在中国,自古以来做大商人必须有政治背景。

从秦始皇开始算起,做水银生意的巴国寡妇“清”,就是秦始皇的亲密战友。

我们要知道商鞅变法的第一要义就在于“抑商”,所有的事业都必须划归“国营”。她一个寡妇凭什么做那么大的事业呢?

然后,陈胜吴广起,楚汉争霸,刘邦天下一统,寡妇“清”和她的事业以及家族后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汉书·卷九十一货值传第六十一》

本来巴寡妇家的朱砂生意做了很多代了,秦始皇死了,她家也就覆灭了。

秦始皇为什么独独容忍巴寡妇清的商业帝国发展壮大呢?

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贞”字。

我们知道,秦始皇的母亲不是一个正经人,他的皇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秦始皇对于“贞洁”的女人有着异乎寻常的尊重!

所以,巴寡妇清才可以在最抑商的大秦帝国生存,发展,壮大,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同样的道理,所谓的八大晋商的发展壮大也恰好迎合了朝廷的需要而已。

并不是那些晋商有多大的个人能力。

八大晋商的崛起如同巴寡妇清一样,也是靠着地域资源崛起的,巴国产朱砂,山西产食盐,山西近蒙古关外。

食盐的重要商业性以及容易致富的特点,这里就不强调了。

近内蒙古便于开展大宗贸易也是产生大商人的便利条件之一。

就说八大家之首的亢家吧!(最富不是乔家,乔家出名是因为电视剧)

亢家是山西最大的盐商,而清政府如同历代官府一样实行的是“食盐专卖”,亢家就是山西地区清政府食盐专卖的代理人,想不富也难呀!

借着盐业发家之后,又借着官府的威风,大规模的贩运粮食,当时北京最大的粮店开在正阳门外就是亢家粮店,细品,正阳门外开大粮店,没有政治背景可能吗?

大生意人都知道,为了资金流动,能开个银行是最好的了,于是亢家开了“典当行”。

说太古曹家吧!

曹三喜固然是白手起家,生计所迫跑到关外三座塔磨豆腐养猪积累了第一桶金,可是他后来有了本钱转行去做“皮毛和药材”生意去了。

在关外,请问他向谁收购药材皮毛呢?尤其大宗的收购!当然是向女真人了。

曹三喜是女真人的皮毛人参关内代理商,然后从关内大量收购铁器,颜料,粮食等运往关外,换购女真人的皮毛和人参。

后来,大清进关,曹家也跟着进来的,做的是带路党也说不定。

其他六家都差不多也是这个路数,只是和大清政府的亲密程度有不同而已。

有的和正红旗关系好,有的和镶红旗关系好,有的和镶黄旗关系好,有的和正蓝旗正黄旗关系好罢了。

各有各的道。

女真人为啥要用这么多商人呢?

其他的朝代雄起的时候怎么没有商人跟着雄起呢?

因为女真人不会做生意。

女真人也缺乏管理后勤的人才,没办法只能把后勤“外包”。

网上有人骂晋商八大家是汉奸呢,其实言重了,他们只是商人,如果大明朝给他们生意做,他们也做的。

然后,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大清倒了。

倒了一家大公司,依附这个大公司的“外包商”必须也要倒呀!

就这么简单。

女真人为什么全用的是山西人呢?

因为只有山西人走西口去关外谋生呀!

5

“八大晋商”指的是满清入关以后顺治皇帝册封的山西八大商业家族,他们在明朝末年的时候,铤而走险为满洲输送了重要的战略物资,为满人入关立下了大功。关于晋商的覆灭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晋商”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商帮得到了皇室的垂青,那么它的命运和归宿自然离不开国家命运的影响,因此政治的动荡是当时晋商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清朝时期闭关锁国造成了我国生产力极端落后使晋商在与洋人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

一、“八大晋商”覆灭的政治原因

(一)清朝国运衰退

康熙、乾隆、雍正三朝是整个清朝政治历程中的鼎盛时期。同时在这一时期“晋商”也发展到了鼎盛。乾隆二十年,乾隆皇帝将“持盈保泰”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自此清朝的发展趋于缓和,统治者不思进取,沉迷在天朝上国的美梦当中,孰不知此时的这个治国方严重略影响到了大清朝最终的命运。

到了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的美梦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除此之外,清政府被逼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依据这些条约,列强顺利进入到了中国市场。此时的清政府为了赔款,加大了对各行各业对压榨,在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下,“晋商”本土的购销市场逐渐缩小,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晋商的三大支柱产业是茶叶、盐业和票号,其中茶产业的变化最为典型。鸦片战争之前,晋商与俄商之间维持着稳定的茶叶贸易,自道光十七年开始,从恰克图输往俄国的茶叶每年都可以达到800万卢布以上,可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俄国取得了沿海口岸的通商权,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掠取物产,倾销商品,到了同治元年,俄国在湖北、湖南等茶叶产地建立了茶栈专门用来收购茶叶,并且此时俄国在收购茶叶时享有半税的特权。

而此时的晋商茶产业呢?不仅失去了俄国这个巨大市场,还失去了湖南、湖北这两个重要的茶叶基地。晋商的茶叶在贩运时要向政府交纳厘税,而俄国的商人却享有特权,相较起来,俄国的茶叶自然比晋商的茶叶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除了茶产业外,其他两个支柱产业也没能例外,面临着清政府和外商的双重压迫,国内销售市场日益缩小,为了减少亏损,“晋商”的商业运营资本也大量减少,随着国运的衰落,“晋商”最终也衰落了下来。

(二)“晋商”的政治选择

早在清朝初期,“晋商”就受到了皇室贵族的青睐,清朝定都北京后“晋商”对于大清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比如说,在平息准格尔布的“西征战争”中,晋商范永斗的后代子孙就为政府承担起了为钱先运送粮饷的艰巨任务,在运输过程中粮饷被敌人所劫,范家就用自家的银两前去补缺。虽然和清政府的亲密关系促进了晋商的迅速发展,但这种关系也加速了晋商的灭亡。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向清政府索要了巨额赔款。可是随着洋货、鸦片的大量输入,传统的小农经济早已被摧毁殆尽,关税主权的丧失更是让大清国库空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从咸丰年间开始政府大开“捐纳”。

晋商群体踊跃参与“捐纳”,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项,第一是和清政府紧密的关系,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在封建社会中商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自卑,于是便会想尽各种办法改变自己的身份,晋商群体也是如此。

据统计,自咸丰二年二月至咸丰三年正月,仅一年时间,晋商就向中央捐出白银160万辆,达到了全国捐输总数的40%以上。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朝廷急需军饷供给军队,于是便将收集粮饷的重任交给了资金雄厚的山西票号。除了收集军饷以外,山西票号还负责为清政府筹建、抵还外债等事务。可以说当时的山西票号已经成为了清政府的财政支柱。清政府的这种紧密关系,在给山西票号带来荣光的同时,也为山西票号带来了累累负债。

辛亥革命以后,山西票号放贷给清政府的大笔款项难以收回,最终山西票号只好被北洋政府查封,曾经辉煌无比的山西票号最终覆灭。

二、“八大晋商”覆灭的经济原因

清政府中后期,清政府的腐败面目暴露无遗,官员贪赃枉法,骄奢淫逸,军事腐败毫无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爆发了近百起农民起义运动。

当时的土地制度十分松弛,土地兼并现象极其严重,在这种状况下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而土地使用权却十分分散,因此传统的小农经济在此时得到了加强,这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清政府却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自咸丰开始,朝廷加派了很多苛捐杂税,到了光绪年间情况更为严重,这极大挫伤了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

另外由于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思想,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很难在国内普遍应用开来。在西方大工厂制度生产的同时,在农业上,国依然实施以个体为单位,以自己自足为目的的小农生产方式,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极低。在工业上,虽然我国山西地区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也形成了冶炼,铸造,纺织等生产技术,可是,这些技术全部使用的是手工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种类单一,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而在此期间,欧洲早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社会变革,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欧洲的商品生产早已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他们将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由于物美价廉,很快外国商品占领了中国市场。而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模式,也逐渐退出了市场。

三、“八大晋商”覆灭的自身原因

“晋商”的覆灭和他们本身“守成求稳”的治商思想有着极大的原因。在封建思想的熏陶下,“晋商”固守“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商业信仰。在我国古代,由于“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很多商人在赚钱之后不考虑用作投资去创造更大的财富,反而想着购买土地或者投身“八股”。

很多晋商也往往会在自己事业的全盛时期,将财富用作购买土地,建造房屋,修建坟墓等方面,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有商人在河南经商获得好几十万两的白银,回到家乡用这些财富去购买土地,他名下的土地迅速增加了600多顷。到了清朝中期,奢靡之风在晋商当中弥漫开来,自此晋商中人,“急于享受,而不求再进”。

可见这种落后的商业思想使晋商所获得的财富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时期欧洲早已开启了大工厂时代,在这种局面下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又怎能与工业革命后的大工厂生产方式相抗衡呢?

总结:

“八大晋商”覆灭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是时代的影响。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密,这虽然在初期有助于晋商的发展壮大,但是这最终也导致晋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扶,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政府一倒台晋商就离不开覆灭的结果。

6

晋商的崛起和覆灭都和时代形势密不可分,所以晋商崛起的时候一窝蜂,覆灭的时候也是集体沉寂。

晋商崛起

晋商,说白了就是山西商人。

晋商崛起于明代,强盛于清代。

明太祖朱元璋金戈铁马,将蒙元一口气赶出了中原,一直驱逐到大漠深处才罢休,将蒙古诸部落彻底打残了。

中原与周边游牧民族要想和睦相处,互市是不可避免的。

游牧民族缺乏大量的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只能用牛羊来和汉人换。

明代开始,在互市的基础上,又诞生了不少行商,往来于大漠和明朝北部。

这部分行商主要是晋商,山西当时在地理上位置得天独厚,大同关外面就是蒙古,里面不远就是大明帝都北京城。

这一时期,晋商开始崛起于中国商界。

到了满清八旗入关,问鼎中原之后,晋商不但往来于蒙汉之间,东北的市场也打开了,关内外都是往来的晋商。

加上满清入主中原之后,蒙古、关外的局势都日趋稳定,和平的环境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因此,清代是晋商的黄金时代。

晋商覆灭

晋商覆灭于清朝末年,其实那时候,全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崩溃,晋商并不是个案现象。

晚清,随着列强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匪的作乱,清政府江河日下,奄奄一息。

大量的外债,让中国不断对外国开放口岸和市场。

国外大量价格低廉的工业时代制造品涌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原有的经济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

当时无论是蒙古还是东三省,列强的势力都已介入,晋商经商的环境日趋严峻。

加上朝廷不时对晋商进行盘剥,赋税不断加重,晋商的利润率越来越低。

时代变化了,如果经商的模式不进行相应的改变,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最终,晋商覆灭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7

晋商的全体覆灭外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和灭亡导致,内因则是晋商的集体内斗,未看清时代变化的潮流大势,没有顺势转型。晋商兴起初期基本是自己管理,自己经营,主营茶叶,生意路线远至俄罗斯的莫斯科,不与官府往来。1840年以后,白银外流,国库空虚,清政府开始插手晋商生意运营,向晋商收取重税,向晋商借钱,一时太监及大小官吏也跟风四处向晋商搜刮钱财,晋商也为朝廷汇兑银子、汇通天下,晋商与朝廷结下了不可分割的生意关系。后来清政府覆亡,晋商借给清政府的银子自然化作流水,生意中断,无以为继。晋商也盲目四顾,没有做好转型,走向没落,直至最后集体覆灭。

8

晋商顾名思义是指山西的商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晋商曾作为主要商业代表是在明清时期,在明清两代晋商发展到了顶峰,从晋商的发展史来看他的衰落与兴起有着莫大的关系。本人作为山西人对本地的文化相对来说是比较了解的,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看一下闻名天下的晋商吧!

晋商的发展与当时大明朝为北方各镇筹集军粮推行开中制有很大的关系,实质是商人用实物换取盐的专利权,并将相关物品运输到边界地区。晋商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在很短的时间成为天下商人中的巨富。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很多人说:山西人打娘胎里就会做买卖的原因。

当时闻名的八大晋商是: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家

  1. 祁县乔家是白手起家中典范,他们本着勤劳俭朴,诚信为本实现了货通天下,这是乔家繁荣最为根本的原因。清末时期,乔家的票号业务被官方(清政府)抢占,从此走向衰落,乔家往日的繁荣。

  2. 榆次常家是通过与俄蒙等地通商开始发家的,常家在清中至清末时期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可惜由于俄国人不信守承诺导致常家的经营不能正常的经营,不久后常家的“玉”字商号宣布破产。

  3. 介休侯家主要是做丝绸生意,并且由于其创始人“侯百万”妥善的经营方式使得侯家的绸缎受到了爆销。侯家也是一下子便开始富有起来,在清末时期大清银行成立后,侯氏开始迅速衰落。

  4. 太古曹家发家于东北,在酿酒行业上在当时无人能与曹家比肩。后曹家商号逐步发展拥有酿酒、典当、杂货等各式各样的生意,让很多人眼红,在九一八事变后,曹氏商号被日本战略,由此终极。

  5. 亢家是富家一方的盐商,在八大晋商中亢家与官府关系密切,包揽了盐这一渠道。这就是亢家能够成为八家之首富的根本。亢家在盐道上取得一定成绩后,又开始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粮号,拥有这两点亢家迅速崛起。

  6. 太谷孔家在晋商中有着“财神爷”的美誉,孔家孔祥熙曾成功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回到山西后创办了煤油公司,并取得了在山西当地的代理权。成为山西地区的晋商之一。

  7. 祁县渠家,是天下闻名的茶号,其家族票号名为“三晋源”的寓意为渠家“源”字辈的人对渠家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8. 范家又被称为“世袭皇商”,当时的商人经常出入关外,范家为当时的满人提供了很多的军用物资,在满清入关夺得天下后,顺治帝答谢了范家。范家因此名震一时,最终因官而富的范家最终也因官而没。

鸦片战争开始后,清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对侵略者并没有誓死抵抗,清朝的高层反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终还优哉游哉的与国外侵略者一同殖民中国。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当时的清王朝是:半封建、半殖民地。

各种割地赔款让清王朝显得十分疲惫,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强烈冲击下,导致大清王朝国库空虚,最终八大晋商与清王朝集体覆灭,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关注我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

9

晋商在我国代表着民族资本,我们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对于国内统治阶层的剥削,而外国殖民者的入侵对于民族资本的打击更大。

外国殖民者在工业革命的带动下,通过先进的机器设备,发达的工业体系,工业技术的升级,达到了工业品的分类更加齐全,生活用品的质量、工艺都更加完善,而成本反而更加低廉。

就拿民族资本中当时最有代表的纺织业,清末时期瑞蚨祥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纺织厂,织出的土布,在国内基本独占鳌头,但是随着外国纺织业的进入,不但洋布的重量轻薄,机器织的更加牢固,由于轻薄之后用料更少,而且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所以成本还不到土布的一半。

抛开爱国情结,如果你是当时的消费者你会选择谁?

所以结果不言而喻,这个例子只是当时民族资本的一个缩影。

而接着我们讲讲政治方面,抛开产品的优势,西方列强采取的是大炮+美元的攻势,先用军队开路,逼迫清政府通商开关,首先就断了政府保护国内工业这条路。

再次,如果民族工业也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又通过一些非法手段排挤民族资本,造成一些非市场的因素去竞争。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历史课本中所说的,民族资本生活在夹缝之中的道理。

所以回到题目,市场的竞争何其惨烈,稍加手段就会痛失好局,何况受到这么多牵制呢,集体覆灭是随着国家命运的罹难而产生,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国家强则民富,否则只有民富都是缥缈的浮云。

10

大家都看过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应该知道在明清时代,晋商在当时中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八大晋商指的是当时在晋商中出类拔萃的侨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家。不过到了满清末年,晋商由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后集体覆灭了。

一般在众人心中想来,商人都是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激烈的竞争来获取利益的。因为一般人买东西都是货比三家,商人只有提供更好的产品,更高的服务,才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但是晋商并不是这样,晋商不会去做那种激烈竞争的事情,而在明清时代他们做的是国家垄断的买卖,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皇商。

由于明清时代中国国防的压力主要是在北边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所以国家在北部布置了大量的军队。而晋商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在明朝的时候,晋商做的就是官府的垄断买卖,为各边镇的军队提供物资,可谓是稳赚不赔。再加上这些晋商利用自己皇商的身份和特殊的地缘优势在边境贸易中获取了巨额的利益,所以在当时非常的富有。

在明清朝代更替的过程中,八大晋商又再一次站队正确,傍上了满清这条大腿,所以在新的朝代又能继续从事这个垄断而又有巨额收益的工作。只不过到了满清末年,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满清日渐衰微,依靠朝廷的这些晋商自然也就好不到哪去了。再加上帝国主义侵略之后,海上贸易兴起,靠海的江浙粤等省份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海上贸易中获益,而偏处内地的晋商显然没有这个优势。

所以晋商开始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做的是朝廷垄断的皇商买卖,再加上地缘优势导致。但是到了满清末年,朝廷衰微,海上贸易兴起,晋商的优势自然也就不在,最后也就集体覆灭了。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