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看《红楼梦》里给出的答案。

《红楼梦》第八十回

那么王一贴给出的药 是什么药呢?

叫“疗妒汤”。“妒”即“内斗”。

《红楼梦》第八十回: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刻见效的。”宝玉道:“什么汤?怎么吃法?”王一贴道:“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搪,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晨吃这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明年再吃。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

一边是满清的入侵,另一边是各掌权者的鼠目寸光,明争暗斗。更有利欲熏心,阿谀奉承,不切实际之谈的东林党人和明朝遗老!

比之满清的入侵,这些无休无止的内斗,加上东林党人和明朝遗老们的治到死的“药”,实更为可恨!

王一贴的药,根本就是空谈救国。

宝玉要寻的药,也只是一剂只能治到亡国灭种的药。

南明之亡,实亡于内斗与东林党及明朝遗老的神助攻!

王一贴其形象,也是作者对那些不以恢复明朝社稷为大计,每天只打着自己的算盘,利欲熏心,目光短浅的南明掌权者的批判,是对那些只知道阿谀奉承,以及不切实际之谈的东林党人和明朝遗老的热辣嘲讽与无奈!《红楼梦》第八十回:说着,宝玉焙茗都大笑不止,骂:“油嘴的牛头!”。

宝玉之大笑,真不如说宝玉之大哭!

《红楼梦》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假为真,以真为假,难以评说。

骂王一贴是“油嘴的牛头!”多么贴切!

这种人,不就是葬送“大明”的牛头马面吗?

《红楼梦》第74回探春语:“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大明之亡,可悲!可叹!

王一贴的“药”,乃亡国灭种之药!

正如文中所说:死了还妒什么?

是啊,死了还斗什么斗?

作者:真真假假红楼梦

最佳贡献者
2

明朝的衰落,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的局限性,另外还有很多客观因素,下面我们就分条来讲述。

坑人的宗室

明太祖朱元璋定的坑爹规矩,宗室拥有高额的赡养费用和大片的皇庄土地。虽说不是所有的宗室都拥有高额的资产,但是和历代不同的是,老朱家的藩王永远都是世袭爵位,因此这个数量是越来越庞大。

关于明代的宗室俸禄,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递减,县君、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递减。

再就是藩王的土地,是不用被政府征收税务的。因此就有一些地主,主动把土地贴上皇庄的标签来逃税,结果就是国家可以征收税收的土地越来越少,这就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负总额。。

党争

党争可以说是明朝由盛转衰和由衰转亡的关键因素,无休止的党争严重阻碍了大明政律的决策和推广,还造成了大批官员腐败的局面。比如嘉靖朝的严党,万历朝的齐楚浙东林宣党,天启朝的阉党,官员不作为,导致朝廷愈发的腐败,大量的社会矛盾被淤积和激化,最后就引发了国家的灭亡。

不靠谱的税制

明朝是个农业帝国,国家的主要税收还是靠农业税。洪武年间太祖规定了国家总税收土地的额度,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各地官员有新增土地却不报,在征收原定土地税收时,各地地主互相推调,说自己田产甚微,为达纳税最低标准。另外还有不少逃离了户籍的人隐居深山,有千亩良田却不用纳税。边境地主还与武官勾结,私吞军屯,加重国家的支出负担。最后就是大明开国的农业经济模式彻底破产,不在赋税范畴内的财富越来越多。

然后就是商税只征收流转税,即货物的预估价和转运费,那就会有商人虚报货物、各地官员“加税”“扣税”。所以说大明不是不收商税,因为仅仅是商税中的钞关,就已经在万历25年占据了大明总税收的10%。实在是漏洞太多,官员可以钻的空子太多。

白银的冲击

从明初到明末,白银的大量涌入可以说对明朝的财政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明朝初年国家废除了银本位的货币流通,规定只能使用大明宝钞,后来造成了通货膨胀,又没有铜钱做支撑,很快大明就出现了财政困难,后来宣德年间大明放开了白银的使用,财政压力才得到了缓解。但是大明的白银使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规定的银币,而是靠称重使用碎银。因为西北银量低于东南的白银量,而在流通时又有磨损,所以造成了东西明显的贫富差距和白银不等值现象,而国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导致内地税负压力要远大于东南富裕地区。

不给力的天气

大明的自然灾害太多太多了,嘉靖年间的大旱、寒潮、洪水,三次万历之渊,天启崇祯年间的瘟疫和干旱与低温,都严重的损伤了大明的元气。可以说真是天亡大明,因为就这个自然变化,换谁也很难顶住。

3

明朝亡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而非女真人。内讧不断的南明倒是被女真人所收拾掉了。另外,女真从来都不是弱小之辈,要知道当年的契丹与北宋,都是被女真人所灭。

明朝晚期,天灾人祸不断,经过万历三大征国力大损,国内农民起义不断,而女真与蒙古联合,很顺利的攻入了山海关,入主中原。


蒙古人有一句俗语“先长出的耳朵不如后长出的犄角坚硬”,一个王朝立国多年之后就会开始腐朽,各种隐患烂到深处,开始大量出现,就像被虫蛀空的大树,外表很强,其实早就虚弱不堪。
女真人再一次把握住了机会,将巨大的明帝国一举击溃。。。。

4

三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到了朱由检手里虽已是千疮百孔,但国家机器尚能运转。朱由检也是个励精图治,雄心焕发,积极向上的继承人。论实力,李自成和皇太极虽声势不少,但与建制完全,黄河以南半壁完好的大明王朝,还是差距不小的。



大明这座大厦的倾倒,是统治阶层内部的问题,心脏坏掉了。机器运行就不正常了!朱由检是个缺乏励练的毛头小子,虽然聪明但是对付不了官场上的那些个老油子。大明朝是文人的天下,武人在大明朝堂是没有发言权的。本来大明朝到了中后期,内阁文官集团和宦官太监集团,这两种势力共同维持大明这台机器的运转。内阁负责施政,宦官代表皇帝监视官员也包括军队。皇帝负责官员的任用。大明王朝在这样的三足支撑下维持着奇葩的平衡。对于满清也能形成对峙局面,对于义军也能有压制作用。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像两只斗鸡,始终争斗不已,虽然斗但基本能维持平衡。

崇祯帝在文官扶持下登上了帝位,对宦官集团打击过重,文官集团没有了压制,文官内部的党派林立,争风吃醋互相拆台。你上台干事,他在后面施阴招下绊子。朱由检本身就是皇子,王爷生长在皇宫内院,紫禁城也没出去过。缺乏励练,又没有宦官集团的邦助,怎能控制住,这群官场几十年的滑头官员。反被这群人当猴似的耍弄。比如,军费紧张皇帝皇后皆节衣缩食。而号召百官捐银,首辅竟然带头不捐。是不是很滑稽?文官看不起武将,武将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当李自成逼进北京时,文官集团竟无一个人提议撤出京城,保存实力。而崇祯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心内深恨这群官员,无奈无人可用。崇祯当了十六年皇帝,内阁首辅换了五十多位。可见崇祯的无奈!没有大臣能替自已解忧,他们只想着自已的乌纱帽。该杀不该杀的大臣,忠臣,崇祯自已都糊涂啦!

朱由检最后吊死煤山,是出于悲愤和失望。悲愤的是自已的无能。失望的是众大臣竟无一人前來救自己这个大明天子。而是大兵压境考虑的是自己身家的安危。悲愤的是自已没有早看透自已的臣工,失望的是大明王朝已回天乏术。对吗?

5

大明朝(公元1368一公元1644年)历十六帝,国祚276年,便在天灾人祸,內忧外患中轰然倒蹋,留下太多的遗憾,另史家扼腕叹息,人们一只试图找到明朝灭亡的原因。


明朝末年,遇到前所未有的灾难,陕西一带连续几年大旱,颗粒无收,水旱蝗灾习卷帝国大部分地区,富裕的江南地区也没能幸免。明朝此时国库空虚,无力救济,只能顺其自然。

受灾最严重的陕西曝发农民起义,呈燎原之势席卷北方。明朝调集精兵强将,剿抚并用,到1628年己基本平定起义。规模较大的张宪忠部接受了招安,李自成部几十人逃入商洛山。


局面出现良好的开端,如果明朝继续巩固战果,起义军死灰复燃的机会非常小。这时辽东战事恶化,女真人领袖努尔哈赤趁明朝万历三大征之后实力衰落之机,举兵反明,称汗建国,坐大坐强,有席卷辽东之势。

崇祯皇帝不得不把,镇压起义军的精兵良将调往辽东。闯王李自成东山再起,进入河南,实力迅速恢复,于1643年攻克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大顺军攻占北京,祟祯皇帝上吊自杀。

祟祯皇帝是一个比较勤政的人,做了十七年皇帝,每天都在兢兢业业的处理朝政,如果在太平盛世,是个合格的皇帝。但是,在乱世时期,他刚愎自用的性格,明朝特有的政治体制。崇祯皇帝大部分精力用在和文官集团扯皮上。

明朝严防武将做大做强,对武人非常不信任。杀袁祟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整个朝庭就皇帝一个人称着,真的是孤家寡人。对外关糸上,祟祯皇帝如果迅速同清朝缔结和约,集中兵力对內,则可以避勉亡国命运。可惜,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一个王朝的正常运转需要有强大的财政支持,明朝实行闭关个锁国政策,财政收入只能靠国内。明朝的财政制度非常不完金,财政收入主要靠农业赋税,商业,矿业税则征收的很少。遇到灾年,农业收入减少,政府财政入不复出。

为了节省财政开支,祟祯皇帝取缔了全国驿站。驿丁出身的李自成丢掉饭碗,参加了造反行列,率领安民军灭之了大明。一切皆是天意。明军几次作战失力,都和缺泛粮饷有关。当农民军包围北京城,明朝无力发放军饷。让文武百官集资时,竟然无人响应,这样的朝庭不亡,没有一点道理。

明朝灭亡主要有几点,闭关锁国政策,使国力不张。万历三大征耗尽了国力,努尔哈赤趁机造反,做大做强。恶劣的气侯摧毁了明朝农业基础。明朝错误的外交策略,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机遇。崇祯皇帝的性格及文官集团的不做为,使大明朝处于失控状态。发生于北京一带的鼠疫摧毁了明军的战斗力。所有这些必然因素,使大明帝国轰然倒蹋。

6

说起明朝灭亡,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自成放清朝军队进山海关。然而,明朝灭亡的关键还是制度的事,和哪支军队、哪个将领没关系。制度腐败波及军队,直接毁灭军队的组织、纪律和士气,从哪里征召兵员都没用。秦军能征善战完虐六国,也是因为军功爵制度的实行。

清军进入北京

在专制时代,王朝的建立之初,军队还是很能打的,但问题是随着贵族和官僚不断地挖国家的墙脚,导致政权的税收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差,士兵也成为了将领的奴隶,外加吃空饷、喝兵血,军队的战斗力必然会彻底荒废。即使是少数精锐部队,也是建立在花费了巨额薪饷的基础上的,而且大多是将领的亲兵。

李自成才是首位敌人

将领出于维持自身政治地位的考量,舍不得投入战场,还是要依靠普通部队当炮灰,最终导致了会打的不能打,不会打的打不赢。如此往复,恶性循环。此外,明亡一事,后世康熙曾一语中的指出。“明朝之事,全为言官所坏”。面对如此内忧外患,明朝唯一喘息机会就是以打促和稳住关外的满清,集中力量解决为祸中原的李自成与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

长城防线其实很重要

若崇祯力排众议做出南下迁都将明朝中枢迁至南京。然后凭借长江天险有望守住半壁江山,不至于霎时亡国。满清绕过关宁锦防线,通过科尔沁迂回至北京城,这一战役动作,不仅为满清实现以战养战的目标,而且间接促成袁崇焕被杀。如果说杀袁崇焕是明朝自毁长城的做法,那么洪承畴被俘叛变就是压垮明朝关宁锦边线最后一根稻草。

7

明朝灭亡绝不是一句迷信又笼统的“气数已尽”。

要说明朝的灭亡,实在是一个个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集合。有人说其灭亡原因可以追溯到万历朝,也不是没有道理。

总的来说,明朝末年,朝廷之内百官贵族腐败不堪,朝廷之外民间百姓流离失所,疆域外有日益强大的虎狼夷敌,疆域内无团结一心兵强马壮的军队,可谓是大厦将崩,回天无力。

细说起来,大明朝的灭亡,其直接原因,大概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天灾

明朝末年,西北、华北地区爆发了大面积的旱灾和蝗灾。万历初年至天启年间的五六十年间,陕西地区几乎无年不灾。

  • 1、旱灾:

旱灾是明朝后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崇祯时期,几乎连年皆旱,粮食绝产,草木枯焦;霜雪灾害发生频率仅次于旱灾;水灾发生次数较旱灾少,崇祯二年、八年及十四年均出现“暴雨突发,山洪成灾”。

天启七年(1627),陕西北部大旱连年。灾害出现后,统治者不仅不帮助灾民渡过难关,还催迫税粮,更把农民逼上绝路。

有的饥民吃光了蓬草、树叶,最后竟至“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 “死者相枕藉,臭气薰天”, “闾阎十室九空”。

  • 2、蝗灾

蝗灾往往伴随旱灾而起,频繁的极端天气,一方面直接威胁人的生存,另一方面给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从崇祯八年起,两京、河南等地“飞蝗蔽天,田禾尽损”。

崇祯九年(1636),饱受多年旱灾的河南、陕西和山西,又发生更为严酷的蝗灾。到崇祯十三年(1640),黄河、长江两大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及整个华北平原都是蝗灾的重灾区。

  • 3、瘟疫

崇祯七年(1634),又有瘟疫首先在山西太原府的兴县出现,“天行瘟疫,朝发夕死。至一夜之内,一家尽死无孑遗。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崇祯十四年(1641),北直隶大名府,“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河南阳武县“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荥阳县甚至出现了“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行人”的悲惨景象。

二、人祸

  • 1、朝廷腐败

天启七年(1627)明思宗继位,明思宗勤于理政,不近声色,力图重整朝纲,实现明王朝的“中兴”之治。

但是,他虽有中兴之志,却缺乏中兴之才,不仅未能针对当时的民族矛盾特别是尖锐的阶级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正确对策,反而因其诸多的决策失误、举措失当而使朝政变得更加混乱与黑暗。

明思宗其人刚愎自用、虚荣心强,他要求臣下完全按照其旨意行事,听不得逆耳之言,以至于无端杀害了许多贤良之臣,又任用无能奸佞之辈,终至无力回天。

另外,明朝立国276年,但是耕地面积却一直在减少。原因一是耕地被皇宫贵族贪官污吏征用;二是田地被将领们私吞变卖坐收其利;三是明朝官员贵族不需要交粮纳税,农民赋税严重不得不将自己的耕地变更到士绅大户名下。

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耕地只有400多万顷,而满清王朝确立时所统计的耕地却是1100余万顷,由此可见明朝时期的农民被压榨到什么程度。

  • 2、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连年出现灾害和饥荒,至天启、崇祯年间更是“赤地千里,井邑空虚”,农民起义自然发生了。

从天启七年陕西的王二起义开始,接连又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队伍走向壮大,明王朝的版图上烽烟四起,此时的帝国已经是千疮百孔。

天启七年,辽东受了天灾,袁崇焕和皇太极都遭了灾,紧缺粮食。为解决粮食问题,袁崇焕决定,去关内调粮,补充军需。为解决粮食问题,皇太极决定,去关内抢粮,补充军需。

  • 三、国际环境

另外,有研究表明,明朝末年的国际金融货币市场,对明朝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明王朝财政缩水,民间贸易市场大乱萎靡不振,与国际金融价格的变化不无关系。

知识补充:

  • 明朝的鼠疫

根据一些明朝的记载,崇祯十六年(1643年)8月至10月,“京城内外病称疙瘩,贵贱长幼呼病即亡,不留片刻”(《花村谈往》)。

作为帝国的首都,北京受到的打击当然首当其冲,1644年4月,李自成攻进北京时,他面对的差不多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几无抵抗。

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于鼠疫的人数已高达全城人口的1/5。

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之间。临床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其致死率极高。

8

一个国家的衰亡,往往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逃不出两个方面——天灾与人祸。大明王朝很不走运,天灾和人祸同时遇到,加上君王自身不给力,导致灭亡。

天灾方面,遇到长达70多年的小冰河时期,算是倒了大霉。河南陕西大地一片哀鸿,饥民遍地。朝廷给出的救济粮和扶贫款,要么杯水车薪,要么被各级官员层层盘剥,最终到灾民手里的寥寥无几。被饿的灾民走投无路,终于变成可怕的流寇,摧毁了大明江山。

天灾虽然可怕,但如果没有那么多人祸,也是可以扛过去的。真正毁掉大明的是人祸,人祸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张居正改革比较成功的两点,一条鞭法和考成法,都逐渐被废除。一条鞭法,把所有赋税统一转变成银子,交给朝廷,既可以有效增加朝廷收入,又减少了各级官员从中盘剥的机会,本来是好事。然而,正因为一条鞭法让官员们捞不到钱,所以成为大家的眼中钉。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反攻倒算,恨屋及乌,这条政策于是慢慢开始被废止。考成法,是考察各级官员能力和贡献的重要方法,能者上,庸者下。但是,张居正死后,这一政策却成为朝廷各个党派内斗的武器。东林党,浙党,楚党,晋党,为了自身利益,纷纷利用考成法打压其他党派。一条好好的良法,硬是成了内斗利器,大明焉能不亡?

其次,土地兼并已经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国家赋税大量流失,财政入不敷出。明朝规定,读书人和官员不用缴税,于是,漏洞出来了。大批普通农民把自己的土地交给那些家里有官员和读书人的大户人家,同时交给他们一些远低于国家法定税收的钱粮,就可“合法”避开国家的税收,这个现象叫做“托献”。在东南沿海,这种现象到了什么程度?嘉靖朝的首辅徐阶,他的老家是松江华亭县,老徐家居然拥有良田超过十万亩,太可怕了。这背后,就是国家少了这十万亩的粮田税收。一个小小的地方就如此,全国上下,可想而知。



第三点,作为一个新上台的皇帝,崇祯太年轻,太没有经验。除掉魏忠贤以后,他没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魏忠贤,导致司礼监失去应有的地位。而且,他过于轻信袁崇焕“五年平辽”的承诺,殊不知人家袁大人只是聊慰圣意。在朝堂上,崇祯无力解决东林党一党独大的局面,无论是重用温体仁,或者杀了周延儒,都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只是使形势越来越糟,最终,他只能走向景山上那棵老歪脖子树。

大明的灭亡很可惜,但也是必然。一个王朝到了末期,常常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他们上骗君王,下欺百姓,像吸血鬼一样,吸取着这个国家的财富,直到榨干这个国家的每一滴血汗。然后,这个国家灭亡,新的国家诞生,产生一个新的利益群体,又开始慢慢盘剥这个新的国家。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这样不停地周而复始,不停地“复制粘贴”,大明不过是其中一例罢了。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9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统一封建政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改元洪武,建立明朝。从1368年到1644年,共历12世,16帝,国祚276年。


朱元璋

明朝的灭亡在我看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也经历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摆脱的命运。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衰都有着一定的共通性。一个朝代的兴衰史就如同一个公司的发展史,为了方便理解,在此我们姑且将大明王朝看作大明公司。

1368年一个叫做朱元璋的创业者在经历了种种磨难,打败了无数竞争者之后终于将公司做成了一个市值非常庞大的企业,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朱元璋这个人可是个狠角色,虽然其人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却有极高的天分,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从一个街口小商贩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朱董事长在掌管公司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将公司领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大明疆域图

朱棣董事长虽然通过非法手段得到了董事长之位,但好歹是跟前任董事长一起打过天下,也是一个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所以大明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发展的也不错。不过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后续的继任者开始出现不学无术,安于享乐之人。好在大明公司底子后,再加上偶尔出现一两个有能力的继任者,大明公司才没有在短时间内破产。但到了公司发展的后期,公司的债务已经十分庞大,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尽管最后的一任董事长尽力挽回,却也无法改变公司破产的命运。

大明公司的兴衰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行业的前景,另一个是掌舵人的能力。行业前景就是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大明公司选择的是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行业相比,这一行业从唐宋时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到了大明公司创立时,这一行业基本成了夕阳产业。虽然在大明公司创立初期,朱董事长凭借自己的超强能力打下了一片天地,但大明公司从根本上来说就存在着发展瓶颈。因此,一旦接管公司的人是庸才,大明公司就只能日渐萧条,直到最后破产清算。

10

明朝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绝对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朝代,很多人把它看作中国古代社会最后的强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明朝是中国古代最黑暗的时代。

明朝的巅峰期其实非常短,但是从告别巅峰,到走向灭亡,明朝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呢?今天有书君和大家一起探寻。

最基础的原因,其实在于土地兼并。

当然,其实在中国封建时代,各个朝代当中,都是存在土地兼并现象的,但是在明朝尤为严重,甚至一些地方上的小地主,也能拥有上万顷的良田,这导致了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虽然从表面看,明末不断的农民起义是直接导致了明朝土崩瓦解,但农民起义的背后,恰恰就是农民因为土地兼并而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其次,明朝的藩王制度,也严重影响了制度的正常运行。

在朱元璋刚刚建立王朝的时候,其实给了自己的宗亲相当的信任,不但封王封侯,而且权力相当大。

但是,朱元璋死后,他的儿子朱棣起兵反对自己的侄子,并且最终自己称帝,也就是明成祖。正因为自己的皇位就是靠着藩王的权力获得的,所以朱棣对此进行了调整,剥夺了藩王的军权,而且严格限制在自己的封地,想要进京都得提前申请。

这样的结果,当然了避免了藩王叛乱的情况,但是,这些皇家的王爷们,也真正演化成了坐吃山空的富二代、富三代。他们闲来无事,对国家不作任何贡献,但是却能享受到最好的生活,随着明代时间越来越长,需要供养的王爷也越来越多,这是相当的一笔负担。

最后,明代官员的待遇太差,也是明朝灭亡的一个间接原因。

因为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对于官员贪腐和欺压百姓有着最真实的体会,所以在他当了皇帝之后,对于官员是严格管理的,不但狠狠打击贪污腐败,而且俸禄也制定的非常低。

可这种措施,却导致了官员没法保证自己富足的生活,因此反而会使贪污腐败更加严重,最终官民之间的矛盾也会继续扩大,社会秩序更加混乱了。

所以,明朝的灭亡,制度上的原因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它建立之初,就存在制度的畸形,只需要一些导火索,就能让这座王超大厦土崩瓦解。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