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信宋朝的军事实力,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概念,普遍的印象就是很逊,被欺负的很惨,但宋朝军事实力很逊,这该怪谁呢?

有人说,是因为宋朝主张文治,排斥武将。

论起治理主张,文治派的理学家,儒家旧派确实是属于那种“保守”、“软弱”,但也不乏也有“自强”、“热血”的人,即便是文治下,北宋也一直在做着开疆拓土的事,虽然是皇帝的意志,但也少不了大臣们的支持,所以并非是因为朝廷不支持武,不支持打仗,不过是因为支持的不多罢了。

如果要说排斥武将,确实存在,但这也不是弱小的主要原因。

看明朝就知道了,从“土木之变”后,明朝的大权也掌握到了文官集团的手中,和宋朝形成了相同的局面,而且明朝的理学,是作为“王朝意识形态”所存在的,几乎人人都是儒家保守派,末期的东林党更是典型,但如果不是因为没有钱,明朝不见得就被农民起义打趴下,这能说是明朝弱吗?

有人说,宋朝弱是因为没有产马地,被前朝送了。

汉朝开局:刘邦加一个亭长的官;唐朝开局:数万军队加太原;明朝开局:朱元璋加一个碗;宋朝的开局:除了并州加幽州,中原整个北方,加后周的家底和数十万军队,其中还有数万禁军精锐。

作为篡位得到的江山,宋朝是没有资格埋怨前朝把产马地给送人的,莫非柴荣还把这个烂摊子收拾了,再把全国统一然后再驾崩让赵匡胤篡位?事实上,宋朝怎么可能没有产马地?在宋史中,其实也记载了一处——河东路,宋太宗赵光义在出征的时候,可是军马4万余匹,比反唐的安禄山或者黄巢都要多。

有人说,是因为辽国已经是汉化的政权了,体量比起宋朝还要多,不是突厥和匈奴能够比较的。

这就更有的说道了,这样一个这么厉害的政权,被还在走部落形式的女真人给灭国了,而女真灭了辽后,还能一口气再亡了北宋。难道说,从后唐就开始发展的契丹,没有后来女真发展的快?以至于女真从完颜亶时期开始汉化,就能把汉化的契丹都给灭了?女真天生就是汉人?

当然不是了,女真即便是将辽宋灭掉之后,他也依旧是一个不落性质的政权,和匈奴乃至突厥都没有什么区别。试想,女真如果真的是那么牛,都把北宋给灭了,怎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干脆继续南下,占领宋朝,这样一搞,还有什么元朝啊?

从根本上来说,宋朝的军事很逊,完全是宋朝自身的原因,不是什么别的有的没的。当初刘邦建立汉朝之初,连马都凑不够四个相同颜色的,比起宋朝不知道惨到什么程度,可结果呢?隐忍的汉朝最后把匈奴打的远遁,对汉朝俯首称臣,富的流油的宋朝,被辽打的称臣,被金打的亡国……

最佳贡献者
2

是不是觉得宋朝被蒙古打败,就意味着宋朝的军事实力很弱呢?并不是,南宋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世界可以说是与很多强国可以并排第一的。那就有很多人要说质疑我了,那咱们就用事实说话。

一、南宋的军事制度

宋朝不论是禁军、守城军、还是戍边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每逢灾年就招募饥民当兵,将壮健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

招兵的主要体格标准是身长,还须检查视力、身体等各项指标。还记得“标兵”这两个字吗,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选出合格的士兵作为招募士兵的模板,让各部队进行招募。

所以说,在这样制度的作用下,宋朝的军队大多是威武高大、身体条件良好,类似于现在的招兵体检。这些军人,骁勇善战,战斗力极强。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影视剧,包括岳飞抗金的“岳家军”,文天祥的军队等等。

二、南宋的经济实力

南宋虽说是被金朝打到了南方再成立的国家,但是当时的南宋经济实力在世界上也是排名靠前,其繁荣程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已经是当时我国经济的顶峰,,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等海洋产业也非常发达。

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军事力量做了根基,也为后来抵抗北蒙入侵打下基础。

三、实例看南宋军事力量

第一件事就是“联蒙灭金”,虽说这样的政策是是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也能看出宋朝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

第二件事就是“金灭蒙侵”,蒙古人征服辽国用了一年时间,征服波斯、阿拉伯用了七八年时间,征服罗斯联盟用了五年时间,征服西夏用了十年时间,征服中国金朝用了二十二年时间,可是征服南宋居然用了四十五年时间。

短短的数据足以说明南宋的军事实力之强大,被灭亡也只是大势所趋,在军事上南宋并不逊色于蒙古。

四、小结

一提起南宋很容就想到统治者“求和”懦弱,也就会联想到其军事实力的羸弱,但是南宋的军队确实是很强大的,就是缺少合适的领袖,缺少合适的统治者。

3

弱弱的说一句应当是世界第二吧。

并不是说南宋的综合军力是世界第二。而是在蒙古入侵的情况之下,与其他国家相比应当差不多。其实宋朝的作战能力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现状也完全不同。包括北宋也是如此,在建国初期两宋的军事力量军事作战能力都是还可以的。但是随着政权的稳定,以后两宋的军事力量都会遭到极大削弱,其中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用人上的原因。

所有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发展都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要去讨论宋朝军事力量的强弱,应在不同时去分别探讨,就拿蒙古入侵这件事来讲。给宋朝带来耻辱的金王朝压根儿没有还手的能力。他们曾经给宋朝带来了靖康耻,而他们在灭国的时候,难道就比靖康耻更有尊严吗?很显然并不是。



而当时的宋朝军事力量也不算强,但是当强大的军事压力到达以后,宋朝固有的防线,以及其国家对于蒙古军事入侵的,纵使我们可以看到南宋可能是全世界对抗蒙古军队时间最长国家。其他国家似乎都与金王朝一样,包括阿拉伯,拜占庭还有东欧的一些国家。他们在蒙古铁骑的冲锋之下,基本上一触即溃。用不了几场战役他们就全军覆没。但是南宋却能够坚持半个多世纪。



当然蒙古人也并非在其侵略的道路上没有一点对手,当时的埃及,当时的西欧强国以及当时的印度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成功抵御了蒙古人的入侵。一方面是由于蒙古内乱而导致军事征服运动陷于停滞,一方面是由于水土不服。一方面是由于战略位置并不重要,还有一方面是因为,蒙古的战马害怕大象。但这些都是因为巨大的地理差异而导致的在与蒙古人进行军事交锋的国家当中,南宋确实是当时世界上坚持最久的国家。而且这个坚持最久并不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而是因为它积极的防御和稳固的防线。



更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南宋对抗蒙古是当时世界上运用火器装备最先进的国家。同时南宋作为一个农耕文明先进发达商业文明也不弱的王朝。南宋的国力支撑了长期以来与蒙古人的作战。更为重要的是,蒙古在与其他国家进行军事作战的时候,用的都是蒙古自己的军队。但是蒙古铁骑在灭南宋的时候发挥的作用很少。



南宋之所以被灭掉,是因为南宋大批的优秀将领投奔到忽必烈的麾下。忽必烈用的是汉人的将领以及汉族的军队。它更像是一个文明和民族之间南北集团的斗争。而并不是蒙古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一种民族战争。如果蒙古象征服其他地区一样,仅仅凭借自己的蒙古铁骑。我觉得他是没有办法做到灭掉南宋的。所以我认为弱弱地认为南宋的军力在当时是世界第二。

4

宋朝的军事力量为何如此虚弱,原因是什么?本人大量阅读中国知网上关于宋朝军事积弱相关的文章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是从军政角度来论述,比如重文轻武,压制武将,官员对士兵的役使和盘剥以及盘剥,军队的营利性经营,对骑兵建设的轻视,士兵训练素质差等等,第二方面是从宋朝立国的形势加以探讨,第三方面是从军事法律思想角度来分析,第四方面是从组织管理体系来探讨。

宋代统治者所提倡的“文治”,主要是以空谈心、 性、理的“理学”为指导思想,务虚言,不切实际,议论多而成功少。甚至以不懂军事的文臣代武事,担任边疆大帅,这就使武人丧气,文官贪污,吏治败坏,武备废弛。这样不注重军事的发展,使得宋朝的军事发在宋朝的社会生活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重文轻武,使用文人典兵,便于皇帝驾驭。 文人一般不懂军事,至于北宋中期领兵对西夏作战的范冲淹和南宋初采石之战的虞允文,则是极其少见的会打仗的文官。这样的政策和措施无法防御外敌的侵扰。

宋朝官吏中武臣从属于文臣,宋朝重视文科的选拔,而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几乎是零,在宋朝文武兼备的武臣很少,宋朝对文武兼备的人才多猜疑,能够得到信任赏识的往往是那些有勇无谋的勇夫。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而尚武之风日衰。在南宋于金的战争时期,南宋时期一些著名的将领如岳飞、韩世忠等人,自行招募和训练军队,形成了战斗力强大的岳家军、韩家军。但是南宋皇帝不患金统治者的入侵和失地之不能收复,而患军权的旁落。最后,这些抗金将领的兵权,终于被———收夺, 他们招募来的军队也都被解散了。

军队回易等赢利性经营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军费拮据、增强御敌备边能力,但宋代军队的赢利性经营早已违背了赡军的初衷,它的泛滥无度严重地毒化了军中风气,腐蚀了官兵思想,涣散了军心,导致军中腐败,严重影响了宋军的战斗力,即使在当时,也是士大夫们不时抨击的军中弊政。

第一,地理位置。从地理上在宋朝建立之初,幽云十六州就被辽帝国占领了。偏偏辽帝国是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帝国, 跟汉唐遇到的那些抢了就走的匈奴、突厥不一样。辽帝国占领并夺取了农业发达的幽云十六州并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和推广,集强有力的军事和经济基础与一身,可以与宋展开持久的较量。这就使得宋朝自建立之日起,就无法形成完整的北方防线。而以骑兵为主的北方部队可以随时以幽云十六州为跳板进入一马平川的华北。宋的对手,他们已经接受汉文化的融合,比如辽国,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而且军事上还保有游牧民族的强悍和骑兵的快速反应和抗打击能力。他们也要攻城略地,经营州县,有很强的国家动员的能力与自我恢复能力。这就使得宋的对外战争成为了文明帝国之间的对抗。比汉唐的对游牧民族的战争更加艰难和惨烈。第三,马源。没有马源,当时所处的冷兵器时代, 军力强大关键靠骑兵和弓箭。国的马源仅有两处,一是西北,二是东北。西北为契丹所占,东北为辽(后是金)所据。宋朝大多是步兵,步兵和骑兵抵抗,强弱一目了然,这就是后来为什么岳飞组织岳家军的核心在于不断搜集战马,组织了来骑兵,才能和金人对攻的原因。塞北政权是禁止向中原王朝输入优良战马的。所以汉唐时代都通过先威服西域,然后从西域引进良马。可是在宋代,西夏这个政权横亘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西夏与过去西域的那些更近似于城邦、部落的小国不同,它也是吸收了中原文明,建立起来的封建制国家。几百年来,宋、辽、金都打过它却最终无法将它消灭。西夏的存在,彻底切断了宋获得战马的来源。

有宋一朝军事力量偏弱,排名不在世界军事强国之列,各种原因还未道尽,需有识之士补充,多多关注??,多多点赞(?ò ? ó?),谢过…~…




5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其实读你的问题能大概了解你的出发点了,北宋的军事力量是有目共睹的弱,你这里单独列出南宋,问南宋军事力量能排到世界第几?你应该在心里就认定了南宋的军事力量在当时是排在世界前列的。那大家认不认同呢?

大家的答案无非两个,一是南宋的军事力量根本不上串,没有排名;另一个答案是南宋的军事力量能排世界前列。我和你一样,倾向于后者。

我来说说这两个观点的论据。

弱的观点,看史实。

第一,北宋被辽金轮着虐,军力烂成渣,估计没人发对,南宋基本承袭了北宋的基本盘,军力能好到哪里去。

第二,除了南宋初年,知耻而后勇,岳飞等人有几年的功绩,之后上百年哪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胜绩。

第三,南宋的经济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的发达,城市繁荣,税收充裕,富而不强,没有一丝丝改变。

第四,上层社会贪图享乐,乐不思蜀,一点血性都没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以看出军队哪有战斗力可言。临安真的是临安么?我想更多的人想的是永安吧。

强的观点 ,看对比

第一,金朝怎么虐辽和初期的蒙古部落,大家都清楚,辽和蒙古部落本来就很强了,但是在金朝这里还是不够看的,所以金朝当时的军事力量是神一样的存在。可是就是这么强大的金朝,在南宋面前还是占不到半点便宜。后来也只能接受南宋划定的淮河到大散关的边界。

第二,看看后期,当时蒙古可谓是冷兵器史上最强的战力了,相信没人会反对这样的观点。所向披靡,摧枯拉朽,横扫欧亚大陆,连一个能扛的都没有,可是南宋呢,从1235年第一次蒙古攻宋到1279年南宋灭亡,南宋整整抵抗了超强蒙古近半个世纪,单单襄阳一个城就从1267年扛到1273年,整整六年。所以放眼当时的世界,没有国家能做到如此能与蒙古抗衡。

所以说从以上两点的对比,能看出南宋的军事力量在当时还是很强的,排在世界前列没毛病。

话又说回来,客观严格的说,从史实对比的角度看,说南宋的防御军事力量是世界上最强的都不为过。但是进攻的军事力量排名如何,因为史实没有直接对比,我们无从得知。所以我们也只能综合评定南宋的军力还是蛮强的。

6

很弱,“积贫积弱”是后世史学家对北宋的重要评价,所谓的“积贫”指的是中央政府财政紧张,国家没有多余的钱财,而“积弱”指的是北宋那孱弱的军事实力。在我们印象当中,北宋在对外战争当中总是胜少败多,造成北宋战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那孱弱的军事实力。那么为何赵匡胤时期还能南征北战的宋军,自打赵光义后便不堪一击呢?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矫枉过正的经验教训

“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种军事政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时常发生着。赵匡胤本人就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正因如此,在北宋建立之初,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们成为了赵匡胤的心腹之患。

为了收回兵权,赵匡胤用了一招“杯酒释兵权”成功地架空了那些开国猛将,而那些次一级的军官则用一些资望较浅容易驾驭的人物充任。但是这些手段在赵匡胤看来不过是治标不治本,为了彻底断绝武将们造反的可能,防止出现唐末藩镇割据的重演,避免成为五代十国之后第六个短命的朝代,赵匡胤开始着手军事制度的改革。

“更戍法”是宋朝特有的军事制度,按照“更戍法”的规定将士需常加以易置和调换,如此一来便可以做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借以防范士兵和将领之间发生深厚的关系。彻底了消除唐末五代军事将领以武力称雄一方,威胁到朝廷的隐患。但这样一来也造成了将领们尤其是主将并不熟悉所率领各部队的特性与战斗力,对下属部队亦无威严可信,势必影响作战效果。

“崇文抑武”政策与尚武精神的衰弱

赵匡胤除了进行军事制度改革之外,还明确提出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方针,广开科举文选,重用文人,以至于个人科举的成功胜过任何军功,成为踏上仕途的最重要的途径。“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成为了当时的社会写照。

除此之外,文武官员所受到的待遇也是天囊之别。北宋名将狄青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当时曾与其共事的韩琦尽管官阶和他相等,但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无可奈何之下的狄青发出了“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的感慨。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越来越多的人弃武从文,古代汉人身上的尚武精神日渐衰弱,北宋的军事实力也逐渐被辽、西夏、金所超越,最终导致了北宋国土沦丧,老百姓家破人亡。

消极防御的对外政策

宋太宗曾经提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的观点,在宋太宗看来“内患”远比“外忧”更可怕、也更重要。所以有宋一朝实行的对外防御政策都是“守内虚外”。这种防御政策固然能够避免国内发生重大的叛乱,但是却造成了一旦对外防御失败,就只能是议和妥协,苟且偷安。

宋真宗时期的“澶渊之盟”拉开了宋王朝和议的历史,在这之后的每一次议和当中,北宋丧失的不仅是大量的岁币和绢,还有宋王朝的尊严。卑躬屈膝的称臣称侄,虽然换来了短暂的和平,但是却也造成了宋军将士的怯战、怯敌心理。一支失去自信的军队,自然是难以在战争当中取胜。

松弛的军法以及腐败的军政

北宋的俊发松弛,在历朝历代可是出来名的。虽然赵匡胤自称军法严格,但是这仅限于军士和普通将校,宋初大将王全斌、崔彦进和王仁赡破后蜀时犯法,经百官集议定罪,一致认为应当处死,宋太祖却特令赦免。自从赵匡胤开启了这种以法殉情的先河后,后世皇帝在处理武将的问题上便都犯起了执法松弛的毛病,一支纪律松弛的军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除了松弛的军法外,北宋时期军队腐败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北宋中后期武将贪财黩货、兼并土地成风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即便如此那些参与贪污腐败的将领依旧没有受到朝廷的惩罚。

宋朝军政腐败还体现在私役军事和刻剥军士。据史书记载,当时上层将领私役军士的劳作范围极广,如修造地宅,伐薪烧炭,种植蔬菜,织造缎子、坐褥,做木偶戏人,刺绣,奏乐等等,堪称无所不有。公器私用,让这支军队疏于训练,军不成军,极大损伤了军队的战斗力。



7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m故事里的事

在中国历史中,宋朝一直都是个褒贬不一的朝代。这是因为,历史上的两宋时期一直文盛武衰。出现这样的情况,过错其实并不在宋朝历代君主身上。而是自唐朝灭亡之后,武将往往挟权自立,宋太祖继位后提倡文治,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扭转唐朝末年以来这样的乱局。可是,这样的情况,却最终使得两宋陷入了军事实力孱弱的尴尬境地。

  但即便军事实力孱弱,两宋还是存续了三百年的时间。这是因为,自“靖康之耻”北宋覆灭之后,幸存下来的赵构得以在南方重建正朔,史称南宋。如果将南北宋相比较的话,我们便能发现,两者的实力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差距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在疆域上面。相对于北宋来说,南宋只不过是占据了长江流域的半壁江山而已,而中原地区早已落入女真人的手中。那么,历史上北宋灭亡后,实力更弱的南宋为何还能坚持一个多世纪?

  首先,南宋所以能够维持如此长的时间,同长江流域的易守难攻有很大的原因。举个例子,以当时的襄樊为例子,在南宋常年的打造下,实际上已经固若金汤。当然,襄樊的固若金汤仅是冰山一角,长江流域复杂的水系,以及南宋在末期打造的“山城防御体系”,对于南宋能够长久维持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地理上的优势,仅是众多原因之一,历史上很多朝代即便坐拥如此这般的地理优势,也没能长久维持。而南宋能够在北宋灭亡后,还能坚持一个多世纪的原因,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都说历史上两宋时期的军队战斗力不高,可实际上,南宋军队只是不善于进攻而已。这是因为,历史上的宋朝军队,在常年同辽、金、西夏的拉锯战中,积累了大量的防御战经验,从而对南宋的延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南宋军队不善于进攻野战,很大程度上同南宋缺马也很大的关系,但这一点也成就了南宋。在南宋军队的构成中,弓弩兵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并且,到了南宋时期,火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使得南宋军队在守城战中更为占据优势。

  除了地理和军事上的原因外,南宋所以能在实力弱小的情况下,延续宋朝国祚,很大程度上也同南宋能臣干将辈出,有很大的关系。正如那句“及有事之秋,犹多慷慨报国”所说的一样,自北宋覆灭后,南宋皇帝虽然大多昏庸无能,但文臣武将却多慷慨悲歌之士。不论是南宋早期的岳飞,还是后期孟珙,在当时都可以称得上是股肱之臣,而这样的人太多了,以至于两人只能被当作缩影。

  南宋出现如此多的肱股之臣,深挖根本原因,还是宋朝一直以来以文治国的结果。这是因为,数百年以来的文治,使得南宋自上而下形成了忠君报国的观念。尤其是在南宋末期,大多数人往往都选择自愿从军报国。仅凭这一点,我们就能发现,弱小一些的南宋能坚持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并非是巧合,而是一种必然。

历史就是这样,南宋虽然比北宋弱小,并且朝政萎靡。但南宋在北宋被女真人倾覆后,却依然坚持了一百多年时间。实际上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地理位置与军队的原因外,更多的则在于南宋军民百年来的力挽狂澜。

至于南宋的军事力量能排到世界第几,我只能说在火药还没有得到发展的冷兵器时代,西方的军事不值一提。







8

首先我们要对宋朝有个鲜明的认识。比如宋朝的战马到底是怎么回事,宋朝的能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捡一个最典型的时间点来说吧。宋真宗天禧(1017年—1021年)元年。这一年是个什么时间点呢?这一年,距离1005年澶渊之盟已经过去12年了。那么,在宋朝之前历史上,12年可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第一件: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夫椒之战12年后,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越王勾践抓住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的机会,率兵出击,大败吴师。夫椒之战16年后,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夫椒之战21年后,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

第二件:

秦二世胡亥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灭秦朝,次年封汉中王,史称汉元年。12年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连打了两次统一战争并取得胜利。第一次,楚汉之争,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3年),刘邦以弱小的力量,4年多打败项羽。第二次,翦除异姓王,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1年)至十二年(公元前195年),5年多,刘邦消灭了强大的异姓王。

第三件: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16岁的汉武帝即位。12年后,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为纪念前一年卫青率部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汉武帝改元元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四件: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以太原起家。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李渊统一天下,用时7年。武德九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攻灭东突厥,用时4年。自李渊起兵到李世民攻灭东突厥,共用时13年。

这四件事都是在12年之内完成的。越王勾践用时12年已经逆转了与吴国的力量对比。刘邦已经打遍天下了。汉武帝已经开始逆转对匈奴作战的不利局势了。李渊李世民不但打遍中原连草原都干上了。

那么到了宋朝,12年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第一件:

公元960年,赵匡胤篡位,夺得柴荣遗产。这笔遗产包括重新整理后的精锐禁军,淮北之战打残南唐之后中原无敌的军事实力,远超汉唐的人口实力。12年后,赵匡胤已经消灭了荆南、后蜀、南汉,正在策划攻灭南唐。看起来很风光,做了很多事。但是和前人一比就知道,他做这些,在刘邦李渊那里完全就不值一提。最后赵匡胤统一除北汉幽燕之外的天下,用了17年。一直到公元979年,19年后,赵光义才攻灭了北汉。

这一速度已经慢得令人发指了。

你们知道只靠汤和一封信起家的朱元璋,攻克大都、结束元朝统治用了多久吗?16年!这是什么概念呢?赵匡胤17年还没到北汉呢!遑论燕云十六州!也就是说,赵匡胤拿着柴荣的百万家产忙忙碌碌一辈子,干的活还不如白手起家的朱元璋!

第二件:

在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缔结之后12年,《宋会要辑要》记载,在这一年,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1017年—1021年)元年八月十八日,北宋牧制置使提出:“请以十三岁已上配军马估直出卖。”(这个牧制置使疑似阆中乡贤陈尧叟)同月二十七日,大臣向敏中提出:“今国家马数倍多,望广令出卖。”十一月,向敏中又一次提出:“近岁边陲彻警,兵革顿销。然诸军战马尚未减数,颇烦经费。望加裁损。”这一段概括起来讲就是一个意思:

北宋大臣认为天下太平了,宋朝战马太多了,都卖了吧,卖了吧,卖了吧。

重复三次不是因为我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北宋的大臣连提了三次。

卖国求荣12年后,宋朝认为和平已然降临,决定裁减战马。

指望这帮人反攻,那不是做梦吗?

经常看到有人说“宋朝缺马是因为唐朝丢失产马地”,就宋朝这样的,澶渊之盟啊!澶渊之盟之后12年,宋朝觉得自己战马太多了,要卖掉,还是大量的卖掉。理由居然是没有战争了!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出事了。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五年三月,宋真宗对宰相们说,养马按说也应该每年记录增减数额。我算了算账,发现今年的马比去年少了大约两万匹。分管长官陈尧叟是怎么说的呢?大概可能也许是已经送到军中去了,而且去年下了雪,很多马都死了。我已经命令,再下了雪就多注意。(帝谓宰臣等曰:“牧马数,亦当岁较其耗登。诸蕃马月奏其数,但无比较。且以去岁所奏比日近奏数,约少二万。”制置使陈尧叟曰:“盖已给诸军矣。亦虑去岁遇雪,马有死损者多。自前牧马虽经冬,不给刍膏。臣近已指挥坊监,如遇雪,有妨牧,则量给之。”)这个陈尧叟还是个历史名人,一门三兄弟都中了进士,其中两个状元,号称一门三状元。在此之前,这个货因为澶渊之盟的时候主张逃跑被寇准骂了一顿。

第二个月,大中祥符五年四月,在宋真宗过问战马数量问题之后,宋朝的牧制置使提出,京城每年都留一批马使唤,数量多则一万七千多,少也不少余一万多,都在附近养着,太费钱了!现在打算筛选一下,在几处地方各保留两千匹,其他大概五千匹都送到淳泽监去养着。京城要用的时候,招呼一声,一晚上就到了,每年可以少花很多钱,而且马也养得好。(牧制置使言:“近置中牟县淳泽监。在京自来岁留准备供使马多至万七千匹,少亦不减万余匹。于左右骐骥院及六坊监养饲,岁费刍粟不啻四百余万石。今欲分定色额,在京每岁各比留二千匹,约拨马五千匹赴淳泽监牧养。或京师要马填阙构抽,止经宿便到,岁可减草三百余万束,粟豆称是。兼填阙马在淳泽牧放,必少病患,减得抛失。”)

但是照此办理之后,到了第二年, 大中祥符六年二月二日,宋真宗收到的消息是这样的:

那个“必少病患,减得抛失”的淳泽监,养的马因为外界客观原因“致成瘦弱”。(牧制置使言,淳泽并诸处马监,每冬寒至,春草未出时,马 在野,多因草少,致成瘦弱。)

好了,宋朝的战马,经过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在无声无息减少两万之后,又有声有息的大量消失了。

这是因为唐朝丢失产马地导致的吗?唐朝人穿越了跑到宋朝去消灭宋朝的战马啦?

陈尧叟是事关北宋马政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物。

宋史里这样记载:

兼群牧制置使。始置使,即以尧叟为之,及掌枢密,即罢其任。至是,以国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总领,故又委尧叟焉。自是多立条约。又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预修国史。

所以这个人是“改革”北宋马政的关键人物。将沿袭自唐代的马政改革成宋朝的关键人物。而我们之前已经说了,澶渊之盟之后,就是在陈尧叟手里,宋朝的战马莫名其妙不见了。就这样一个人物,还“多立条约”、“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写了很多职称论文!

都说宋朝缺马是因为唐朝,唐朝之后是后梁,后梁之后是后唐,后唐之后是后晋,后晋之后是后汉,后汉之后是后周,后周之后才是北宋。唐朝管天管地,还能管五代之后的北宋养马?

这不扯淡吗?

这种“唐朝丢失产马地导致六世孙宋朝缺马”的谬论还是不要再传了。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时代,我现在深刻怀疑,到底是赵宋缔造了中古时期中国最后一次繁盛,还是赵宋拖延时间妨碍了中国崛起。我觉得世界上之所以会觉得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时代,多半是因为他们没见过汉唐的强盛。毕竟,别人想“彻底见识”一下汉唐的强盛,汉唐也不叫他们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全境攻陷,有多少家底别人全都知道。




9

您好,这里是角声,我认为南宋的军事并不弱,主要是从其军事制度来看,当然实战中又是另外一回事。

北宋的“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殿前、马军、步军司)管诸军,率(帅)臣主兵柄,各有分守”的体制,随着北宋的灭亡而瓦解。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南宋建立后,设御营使司(简称御营司)“以总齐军中之政”,统辖随从的数万军队,以执政兼任御营使、副使,后亦以宰相兼御营使,枢密院、三衙名存实亡。御营司集军政、统军于一身,建炎四年六月罢御营司,职权归属枢密院。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隆兴元年(1163年)宋金战争时所设御营宿卫使,职务只是护卫皇帝及协助皇帝协调各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三衙”曾是北宋分统全支抗金宋军。

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但“三衙”随着北宋的灭亡而败散,只有殿前司的少量班、直随宋高宗南逃,但在建炎三年又因叛乱而被解散。绍兴元年(1131年)五月,开始重建三衙,但那只是皇帝亲卫军,任命郭仲荀为“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权主管”遂成为南宋三衙非正式长官的官衔。到绍兴五年初,殿前司有兵九百多人,侍卫马军、步军司各有六百多人,总数只有二千多人。

随后将解潜所部三千人拨隶马军司,杨沂中所部神武中军万余人调属殿前司,颜渐所部归属步军司。以后又将名将刘锜的亲兵遥隶步军司,原都督府直属部队也分归三司,以及原王彦所部的抗金义军“八字军”万余人,在成为南宋军队以后又调属马军司,三衙才各有了一定规模的军队,其中杨沂中、刘锜分别主管的殿前司、侍卫马军司的军队,实际上主要作为二支抗金的作战部队,但仍是远逊于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吴玠所统的南宋五支主力军的次要军事力量。

侍卫马军司于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移驻于陪都建康府(今江苏南京)。侍卫首都临安的只有殿前司与侍卫步军司的军队,除负责首都巡警治安外,还在南宋的历次宫廷政变中(主要是殿前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宁宗、理宗之立,杀害权臣韩侂胄等,无不是借重殿前司及由殿前司直接参与的。

10

南宋的军事实力不弱!

宋代的募兵制可以称之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制度,虽然千年纪元前后,受技术革命尚未突破的制约,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国家都受到了野蛮民族的强烈冲击,宋朝同样不例外,但宋朝的军事力量绝非不值一提。

宋代实战中的胜绩很多,首先说它统一中国的战争。建隆三年(962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军在长江流域、岭南和河东地区,四处出击,先后攻灭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等割据势力,一统中国,结束了中国自8世纪后期开始的长达两百年的地方割据和军阀混战局面,有大功于华夏。

其后的宋辽战争,首战,北宋由于轻敌,宋军在高梁河失败,全军溃退,损失惨重。但其后宋军严阵以待,10世纪80年代,辽军曾六攻宋境,在满城,雁门和瓦桥关等地均被宋军一一击退。此后,宋辽互有胜败,基本上是谁进攻,谁吃亏,双方都拿对方没有办法,所以才导致了1004年的澶渊之盟,从此100多年间,宋辽再无战事,在历史上中国和游牧民族的合约中,澶渊之盟是最见效果的一个。

宋军的又一段光辉年代,是在北宋崩溃后的30多年间,当时金兵南下,中原易手,1127年金兵以倾国之力南下渡江,以图一举灭亡中国。而当时的宋朝临时政府立足未稳,形势危殆,但在这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南宋军队居然不可思议地一败再败金军。

建炎元年(1127年)金军第一次攻宋,因东京留守宗泽坚守东京,黄河北又有大量抗金军民,不敢深入。1128年二次攻宋,进至长江,因缺乏渡江准备撤军. 1129年,三次攻宋,因预有准备,迅速渡过长江,但被浙西制置使韩世忠重创于黄天荡(今南京东北),几被全歼。金军三次攻宋损失惨重,金失去了灭亡南宋的先机,此后宋金逐鹿川陕,又是宋军胜多负少。绍兴元年至四年(1131—1134年),金军在和尚原(陕西宝鸡), 饶凤关(陕西石泉), 仙人关(甘肃徽县)等地遭秦风路经略使吴玠军顽强抗击,大败而归。

此时,南宋政局已渐稳定,于是整饬军备,建立了川陕、荆湖及江淮三个战区,分兵防守,互相支援。而金军“南犯淮,西犯蜀,生还者少”,战略形势开始转变。宋军开始反攻。

1134年,名将岳飞率军攻伪齐刘豫,收复了襄阳及所属六郡,当年秋,金、齐联合攻宋,东在承州(江苏高邮),西在庐州(合肥),分别为韩世忠、岳飞军击败,金全线撤退,淮南地为宋全部收复。此后中原就是岳家军的天下了。1136年,岳飞攻齐,收复陕西河南大片领土,击溃伪齐30万主力,刘豫伪齐灭亡。 1139年金军三路大举攻宋,东路安徽顺昌(阜阳)被刘锜击败,西路在陕西各地被宋军连续击败,中路在湖北河南则遭到岳飞的反攻,岳家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颍昌、陈州、郑州及洛阳等地。金军企图扭转不利形势,乘岳飞军分兵略地之机,率精骑奔袭岳飞所在郾城(今属河南),被岳飞军一举击退,金军再攻颍昌,又被歼过半。岳飞乘胜追击。先头部队进至开封郊区朱仙镇,而此时金军在中原已经几乎无坚可守,宋军在战场的军事优势非常明显。可惜当时宋高宗意外地无视战场的有利态势,居然杀了岳飞后和金签订《绍兴和议》,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莫名其妙又耐人寻味的事件。

此后1161年,金破坏和议,金主完颜亮率四路大军亲征南宋,宋在水陆两线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南宋水师在前岳飞部将李宝指挥下,仅以120艘战舰,3000水兵,在陈家岛海域(今山东胶县海域)大破金军3万水军,烧毁了金军几乎所有战船。而在陆路,宋军的胜利更加辉煌,采石一战,书生将军虞允文以1.8万驻江部队,击溃了金主亲率的17万大军。造成金营内乱,金主被杀。

南宋对金的抗战,真是令人惊异,一个流亡的政府和一些流亡的军人,面对横扫东北亚的女真人,几无败绩。这能不能说明宋军的战斗力相当强?

100年后,南宋迎来了更可怕的野蛮民族,蒙古人征服西辽用了1年时间,征服花剌子模用了1年半时间,征服波斯加上阿拔斯阿拉伯用了8年时间,征服罗斯联盟用了5年时间,征服西夏用了10年时间,征服中国北方的金朝用了22年时间,可是征服这其中所谓军事最弱的南宋居然用了45年时间。其间蒙古数度以灭亡南宋为目的大举入侵,但被南宋军队一一击退。

宋端平二年至淳祜元年(1235—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以灭亡南宋为目的,在四川、荆襄、江淮地区三线并发,大举进攻南宋,南宋军队愤起抗战,7年抗战,除了让蒙古在四川有所突破(1241年,蒙军攻下成都。但在四川其他州县,均被击退)在东中两路,均被宋将吕文德,杜杲, 孟珙等军击退,战线不进反退。宋军收复了淮南各地和京襄诸郡。此后蒙军长期围攻襄阳和四川的钓鱼城,但在余玠,孟珙等人的防守下,无法越过南宋边境一步。

1254年,忽必烈攻灭大理,南宋受到腹背夹击,1257年,蒙哥大汗亲率大军攻宋,誓灭南宋。蒙哥自率主力攻蜀,另一部兵力攻襄樊。两路均遭顽强抗击。宋将王坚坚守钓鱼城,一举伤毙蒙古大汗蒙哥,蒙军全线撤退。宋蒙形成相持。蒙哥汗败亡后,钓鱼城又顶住了蒙军无数次的进攻,直至1279年守将王坚之子王立开城投降,钓鱼城才落入蒙古之手。四川自1235年遭受蒙古铁骑蹂躏,尤其是在1241年失守蜀中中心城市成都后,中国四川军民无日不在和蒙古军的抗战中度过,其抗战时间居然超过了40年,其军事能力,尤其是军民的战斗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