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荫先生,弹词名家,有名评弹表演艺术家。
王柏荫老师他是一直是放单档的,后来他怎么会和蒋月泉拼双档的?他在上海放单档,姚老师帮他安排场子,等到剪书以后,他到苏州去演出的。那时候蒋老师在苏州演出,结束后回到上海来演出,他和蒋老师正好轮换,他到了苏州就在“中央"书场,靠近察院场,也是一家比较高级的书场。他在演出,夏天,露天的花园书场,他在演出,有一天发现,蒋老师在下面听书,他觉得很突然,讲到慌不慌张,他这个倒有个特点的,蒋老师来听书,他一点不慌的,不紧张的。因为他有个基本想法的,不要老师今天来听书,我要起劲点,说得好点,其实不可能的,自己只有这点水平,突然之间要好,肯定是不可能的。越是要好,一慌反而不灵,等到王柏荫他下台,蒋老师过来,长远没有看到,喊先生,问他怎么会到苏州来听书,讲了几句,先生就问他,他说你是否愿意到上海和我拼双档?那时候他听见这个消息当真又是个惊喜,但是他没有思想准备,很突然的,他这个想都不敢想的,蒋老师会提出问自己是不是愿意,怎么会不愿意,当然是愿意的。
王柏荫说好的。他想他和蒋老师拼档,对他自己有多少好处,第一,艺术上可以提高,直接和蒋老师拼档,还有地位、知名度,都可以提高一步,更上一层楼。王柏荫他收入上的考虑,不会低于他自己单档的收入,他当然答应老师,他说自己很愿意。这样,等王柏荫苏州剪书结束回上海,就和老师拼双档。那时候他老师住在“念吾新邨”,就是后来的延安中路,巧事是有,他先生住在三层楼,在三层楼二层楼之间有个亭子间,双亭子间,蛮大的。原来他先生的亲戚,姓严,他们都喊他严先生,他要搬到三层楼的后厢房去住,那么双亭子间空出来了,再好没有,他就拿它顶下来,倒是现成的。从前的房子不是说买的,都说顶的。顶和现在的买差不多的,他顶了后以后,要是顶出去的话照样是有收入的,顶进去的时候他记得蛮清楚,要十三两金子,双亭子间一条大条子,十两金子,三两还有一套家具,家具一起给他的,三夹板,不怎么样的。一起顶给他,所以要十三两。不管怎么样,现现成成的。这样一来,最大的优点就是他和先生住在一起了。他们又是师生、又是邻居,当时后来又要拼双档。
王柏荫他骑自行车,有一辆自行车非常漂亮,进口的,是加拿大的,一辆紫红颜色的,克罗米特别亮,但是他和他先生一拼双档,他这辆自行车没有用处,为啥呢,先生骑摩托车的,“哈雷"七匹半,手柄上一转,开出去一条马路,快。那么,上书场他总是坐在先生背后,这样一来他这辆自行没有用处了。再说平时也没有什么空,他和他先生一天要做十档节目,没有时间骑自行车的。日夜四副书场,五个电台,还有一个长堂会。中午十二点四十分,要唱到半夜十二点四十分,也没空出去。这辆自行车就扔在灶间内,他不舍得这样好一辆车,干脆还是卖了,后来卖掉了。他上下书场就坐摩托车,跟着先生走了,风头健。
那时候蒋老师也特别喜欢骑摩托车,加上王柏荫,他们再个人年纪么轻,相仿佛,两个人又一表人才,再这样风光,风头肯定健。出风头,风头出,危险性也有,他和他先生,两次,差一点出事故。有一次,是唱长堂会,在轮船公司、近外滩那边,回来正好是吃晚饭时间,正巧小雨蒙蒙,地上特别滑,开过宁波路,一部卡车停着在卸货,卸货是意想不到的。突然之间,工人将跳板横过来,货物卸完后把跳板横过来,先生反应快,如果反应慢一点,就要撞上去了,撞上去了,正好是在额头这里,如果一撞的话,他和他先生都完蛋了。后来他先生将摩托车平成S型,兜来兜去,兜到人行道上,总算避开了,一场大祸。
还有一次也是非常之危险,他们正好去东方书场,后来的工人文化宫,那时候这条路也叫威海路,后来叫武胜路,也是这段路,一路开过去,将近到文化宫,开得蛮快,前面一辆车子突然急刹车,幸亏先生反应快,要紧也是一个急刹车,刹住,没有撞上去,否则就要撞上去,撞上去就讨厌了。先生刹住还不算数,背后还有车子,一辆军用的十轮卡,美国的,这个保险杠突出在外面,真危险,这个驾驶员也算反应快,也是个急刹车,这个保险杠离开王柏荫他的背心不过几寸,一尺不到。非常危险,只要他迟钝一秒钟,肯定会出事。这样看来蒋老师反应快,那两次是非常危险的,他和蒋老师拼档以后自然是得益匪浅。
蒋老师对他是非常严格的,蒋老师对艺术真叫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他的印象极深,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有一次王柏荫和蒋老师在“新沧州”,就是成都路,演出,这回书他自己认为,演出得相当好,因为下面剧场效果看得出,非常好,自己也没有说错,也没有“螺蛳",也没有打顿,剧场的效果好,他是洋洋得意。等到下了台,那时候先生没有骑摩托车,那时候包了三轮车,他和他先生坐到三轮车上,先生面孔异常严肃,对着他,今天你这回书怎么说的,他呆掉了,他前面还在得意,他没有问蒋老师什么地方不对,那时候连这句都不敢问,见先生怕的。但是这回书究竟哪里出的毛病,他自己也不知道,只能闷在心中,好像你先生太疙瘩,不能够理解。到后来他总算弄明白了,要过若干年了,他也仍旧在演出,演出过程中自己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到后来他听蒋老师和苏似荫,说一回“骗上辕门",在仙乐书场,他等到一回书听完,他们下台,就在后面休息室里。他记得很清楚,华士亭,他对他客气,也叫他王老师的,说王老师,对你学生提提意见,他就对苏似萌提了一点意见,什么意见,节奏问题,他说你的节奏好像太拉,他对苏似荫提意见,蒋老师在边上点头,认为他这个意见提得正确。这样一来,也解决了一回书说得蛮得意,先生问他你这回书怎么在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没有说错,但是节奏不对,气氛不对,语气等,这些都不能相差一点点的。说明蒋月泉老师一丝不苟,他对艺术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精益求精,到这个时候王柏荫他方始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