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萧太后是中国契丹族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历史上,她曾两度登上政治舞台,在辽景宗和辽圣宗两朝期间,参与政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政治上,她励精图治,选贤任能。

经济上,她轻徭薄赋,积极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她纲纪严明,对外修和。

萧太后(953-1009),本名萧绰,小字燕燕,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生母。

保宁元年(969),十七岁的萧绰被立为皇后,然而辽景宗自幼体弱多病,不能正常主政,后来便下诏让萧绰临朝参政,长达14年之久。乾亨四年(982),辽景帝驾崩,辽圣宗耶律隆绪随即即位,由于圣宗年仅十二岁,遂由萧绰奉诏摄政。统和元年(983),萧绰被尊为"承天皇太后",临朝称制,开始了她的"承天后摄政"时期。统和二十七年(1010),萧绰把权力转交给辽圣宗,随后不久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辽史》中记载的萧太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又"神机智略,善驭左右",是一个极具才干的女强人。然而由于历史小说、评书和戏剧等作品的广泛流传和影响,萧太后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好。

尤其是《杨家将》等历史小说,为了表现杨家将忠君报国,英勇抗辽的事迹,更是将以萧太后为代表的辽朝人物,和以宋朝潘仁美为代表的宋朝奸臣,设定为陪衬的反面形象,虚构甚至丑化了萧太后的形象。例如小说中将萧太后描写成"胆小怕事、愚昧无知的蠢人",又虚构了九龙飞虎谷大战,宋朝代表辽国,萧太后最终自杀身亡的情节,更是模糊了萧太后的真实形象。

历史上真实的萧太后,在参与朝政近40年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强国利民的政策,巩固了辽王朝的统治,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对辽朝的中兴和少数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上,萧绰在辅政和摄政期间,积极推行"惟在得人"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启用大量人才。例如他任用在管理政务、戍边治军等方面能力较强的耶律休哥总管南面军务,以便以从事,历史上记载他"智略宏远,料敌如神。""戍兵,力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足见萧太后识人、用人的眼光。又任用有经国之才的耶律斜轸委北院枢密使参决大政,甚至大胆启用有才智的汉人,韩德让、马德臣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汉官。

在经济上,萧绰采取改革赋税,减免租赋的措施,积极鼓励和发展农业,使辽代的农业生产规模得以扩大。此外,她还在灾年中,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辽史·圣宗纪》中记载道:"统和元年,九月癸丑朔,以东京、平州旱、蝗,诏振之。",据统计,在萧太后摄政的二十七年里,这样诏令赈济灾民多达三十多次。除了轻徭薄赋,鼓励农业发展,她还"诏疏旧渠",兴修水利,实施了一系列利民强国措施。

在军事上,萧太后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辽史》中记载她"亲御戎车,指挥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最能体现她军事家谋略的,该算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辽史》中记载道"习知军政,澶渊之役""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澶渊之盟"创建了宋辽两国的和平发展时期,辽国坐收岁币之利,更促进了辽国经济发展。

此外,在法律上,摄政后的萧太后还参考《唐律》重新修订辽律,改变当时法律紊乱,不平等的现象,以至出现了"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甚至"囹圄空虚"的现象。

她还大量释放奴隶,将他们设置成新的部族,缓和了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

在大量启用汉人的同时,随着汉族官僚集团势力的增长,萧太后也开始开科取士,采用唐代的进士法,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就连考试后,人才的录用,也是参照唐代的制度进行,可见她对于汉族文化的重视。

最佳贡献者
2

大家好,我是平谷地气儿。今天来聊聊萧太后。


1、出生——身为萧家女,注定皇家缘

平谷有一个地方,叫做太后村,最有名的是太后煎饼。


太后村的名字怎么来的呢?


平谷王辛庄镇太后村,旧称萧家院。据传辽代成村,因最早萧姓居于此,且四周群山环抱,形如宅院,故名。民国时因山中有兴隆寺,改称兴隆庄,日军侵华时期化名太后村,沿用至今。


当地世代流传着萧太后生于萧家院龙潭泉边的故事。


民国九年(1920)《平谷县志》对萧家院的环境及萧太后身世传说有记载 :“邑西北二十里,山势高耸,四周环抱如城郭,唯东南山口近大道。山中地势平坦,东西宽一里许,南北半里许,相传旧有尼庵。西山角下有龙潭,水势渊深。有幼尼出行汲,忽内急而溺于潭侧,潭中龙因有人道之感,孕而生女,弃之山陬。邻村萧姓者怜而养之,长而韶秀聪慧。后入辽宫为后,主卒子幼,后即专政, 遂有萧太后之称。至今其地名萧家院。”


其实,萧太后是否真的出生在平谷,很难说,但是出生在北京是历史认可的。

萧太后小名燕燕,是因为她的父亲萧思温娶了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


萧思温被人称为历史上“靠女人”走上权利的“别样传奇”。


成为驸马爷后,其家族已与贵族高层(尤其是述律平)联系紧密。此时的萧思温初露锋芒,家世显赫,是辽太宗面前的红人,正是春风得意的时期。他先后担任了祗候郎君、林牙、左宣徽使等职。


在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的不久,因辽太宗十分信任萧思温,故将其派到刚刚获得的燕云一代重镇——南京任职。一方面让其施展才能、统帅军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燕云一带,防卫当地人民的叛乱与南方汉族政权的北伐。


就在南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任职期间,萧思温生了三个女儿,包括小女儿燕燕。


萧思温不具将才,但精于联姻。


辽朝一直到辽景宗时期,也就是萧太后老公那个时期,才建立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因此,之前每一任皇帝去世后,都很难确定下一个继位者是谁。


但精于算计的萧思温,认定肯定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三个儿子的后辈来继承,于是分别将三个女儿,嫁给三个派系。


长女嫁给了次子耶律德光一系,二女儿嫁给了三子耶律李胡一系的赵王耶律喜隐。小女儿萧绰年龄还小,她被许配给了长子耶律倍一系、世宗皇帝的儿子耶律贤。这一切他做得不动声色、从容不迫。


因此,身为萧家女,注定皇家缘!


在未嫁人之前,萧太后16岁,有“细娘”的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这个时候,她是白富美,她可以学习各类知识,可以有父母的保护和疼爱,可以有姐姐们的关心,她是最幸福的。


2、16岁,离家,便意味着成长!

在辽穆宗因为嗜杀成性被身边厨子和近侍杀死后,萧思温做了一生最英明的决定:封锁辽穆宗被杀的消息,派出亲信飞报耶律贤。


随后,耶律贤就当了皇帝,萧思温也因此更加位高权重,更是把最小的女儿嫁给皇上,于是,16岁的燕燕,就被封为皇后。这是政治联姻,没有两情相悦,那个时候,燕燕已被许配给韩德让,但只能听父亲的,嫁给更牛的人。


萧思温成了权倾上下的第一人,自然也引起后族萧氏的不满,飞黄腾达的背后,潜伏着杀机。


于是,在次年五月,国丈萧思温于巫闾山(今辽宁西部)盘道岭遇到强盗伏击,遇害了。


有得就有失,刚刚成为皇后,父亲就被杀了。



这对于17岁的燕燕来说,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等待她更残忍的,是要自己杀死两个亲姐姐。


3、杀死两个姐姐,不是真要这么残忍,更多的是无奈!


上述说了,因为父亲的布局,三个姐妹嫁给三个皇室派系。既然是皇室的,都有机会当皇帝,谁又能心甘呢?


先说二姐,嫁给的是太祖三子耶律李胡的儿子赵王耶律喜隐,史书上称她为“赵王妃”。


赵王的父亲耶律李胡,本身可能有机会得到皇位,因为有最爱他的母后述律平支持,但无奈还是辽世宗继位了。


但当皇帝的梦想,子承父志,赵王在辽穆宗、辽景宗两个时代,均一直谋反。而二姐和丈夫志向一致,坚决支持谋反。在爱情和亲情面前,二姐选择了爱情。



谋反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因为两位皇帝都没有杀他,他就一直谋反,至死不放弃。


公元981年,耶律喜隐再一次谋反被抓,此时景宗病重,处理国政的已经是萧绰了,她忍无可忍,不再念及他是自己的姐夫,下令处死。


深爱的丈夫竟然被自己的小妹杀害,赵王妃伤心欲绝的同时,内心升起了强烈的憎恨。仇恨扭曲了她的心,她决定要报复。

于是赵王妃假装谅解了妹妹,安排下鸿门宴,计划在酒中下毒,毒死小妹萧绰为丈夫报仇。


然而,身在权力中枢,萧绰早已经历了更多的政治险恶,早就收买了二姐府中的侍女,轻松识破了她的阴谋。最亲近的娘家人、一起长大的亲姐姐也要害自己,萧绰十分伤心。


但是,别无选择,姐妹变仇人,温柔的燕燕变为手段强硬的政治家,赐死了自己的亲姐姐。


这个时候,就剩大姐一个亲人了!


二姐让自己失望,还好大姐支持妹妹。

大姐萧胡辇嫁给的是当时穆宗皇帝的亲弟弟、齐王耶律罨撒葛。大姐和齐王的感情也很好,她时常随齐王南征北讨,参与各种军机谋划,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华。


齐王是穆宗的亲弟弟,本来穆总去世,也是有机会当皇帝的,不料因为萧思温封锁消息,被别人当了,心里委屈,抑郁成疾。三年后就去世了。


大姐就开始守寡。为了安抚齐王一派系,景宗和萧绰将之被追封为“皇太叔”,萧胡辇封为“皇太妃”,并且支持她全盘接管了齐王的权力和部众。


失去了深爱的丈夫,大姐在难过之后,带着草原女儿的英气和军事才能,开启了自己建功立业的生涯。


终究是女人,还年轻,特别渴望爱情!多年后,她终于找到了那个人,可惜是奴隶出身,被当时已经贵为皇太后的妹妹所不容。于是在捉拿、痛打大姐的爱人之后,将其流放了。


大姐怒了!态度变得强硬了!不再朝拜、不再进攻、坚决要嫁!


妹妹心软了,可惜这个时候做什么也有点晚了。姐妹之间已经有了缝隙和破裂。


虽然爱人被放回来了,还封了将军。但恐怖的是,这个叫做挞览阿钵的男人,不能忘记曾经的耻辱与流放的苦难,于是不停挑唆怂恿姐妹关系。


大姐想起二妹的遭遇,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也担心自己会有二妹的遭遇。于是乎,先下手为强。


大姐凭借在西北的驻守,以为联合异族一起谋反就能成功,无奈忠诚的大士兵并不支持。


有人将她们的阴谋密报给了皇太后萧绰,萧绰先发制人,在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公元1006年)将萧胡辇及其情人挞览阿钵一举擒获。


此时的萧太后也步入暮年,姐姐是唯一的亲人了,她多么想姐姐能认个错呢。无奈,姐姐非但不认错,还勾结关押的人准备逃走,无奈,萧太后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又亲手赐死了大姐。



两年后,萧太后也去世了。这三姐妹有缘成为一家人,却因为父亲的安排,命运的捉弄,最后走到对立面,互相残杀。 没有所谓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只有沉重的痛。


4、丈夫早逝,儿子年幼,多年征战,对一个女人是多么大的挑战!


16岁那年,她嫁给了他,辽景宗。


但是,这个4岁经历父母被杀,逃过一劫的皇帝,身体不好,时常夜里惊醒和身体不适。诸多朝廷大事,都需要萧皇后来处理。


还好,她得到皇帝丈夫的充分信任和尊重。在成为皇后的第八年,即976年,耶律贤干脆传谕史官说,从此以后,皇后的话,“亦称‘朕’暨‘予’”这等于正式宣告天下,给了皇后以与皇帝同等地位。


24岁的她,“代理皇帝”,开启了正式处理政务的忙碌模式。


谁成想,6年后,30岁的她,风华正茂,35岁的丈夫却病逝了。留下了12岁的皇子耶律隆绪,临终前遗诏“军国大事,听皇后令。”将国家大权,正式交予了能干的妻子萧绰。


以前,丈夫身体不好,可还有依靠,现在要自己来了。无奈,她想起了曾经的那个他,韩德让。


在朝中重臣韩德让的协助下,萧绰才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也重拾了曾经的爱情,这也算值得欣慰的事情。


萧太后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汉化,废除了严刑峻法,并且严明法纪。在与北宋的多次交战中,萧绰亲临指挥,几乎全部取得了胜利。我们熟稔无比的杨家将在萧绰手下胜少负多。后来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辽国获得了大量岁币,占尽便宜。



人生可能诸多挫折,但萧太后就是勇于面对,不断努力和接受挑战,于是成为一个传奇的女人。


总结——铿锵玫瑰,萧太后是一朵耀眼的女人花!


总是有人拿萧太后和大秦宣太后,大汉邓太后,大唐武则天,北宋刘太后做对比,还让排序。


我只想说,萧太后是独特的一枝花。


她美丽,她铁血,谁看到了她的伤心与无奈?


她风光,她有作为,但是她还是选择把政权交给儿子,这可能是一个母亲在权利和儿子亲情的选择,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她曾经错过,但既然嫁了,也全心全意,为景宗生了三子三女。


但景宗去世,她可能无奈,但机会来临,她也不优柔寡断,既能够重拾旧爱,也保住江山。

57岁,在她终于放下一切,打算回到出生的地方——南京(现在的北京),打算安度晚年时,无奈,上天不眷顾,在南行的路上,因病去世在行宫。


这多美丽的花儿凋谢了,留下了传奇的一生,留下了诸多的故事!


历史已经久远,人都是复杂的,萧太后究竟是什么人呢?


欢迎大家来平谷的太后村,看太后相关遗址遗迹,爬一爬太后山,听村子老人讲述他们心中的萧太后,听一听关于她的故事。



关注我,更多精彩!

3

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1)简要生平

辽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打猎。入夜,喝醉酒的辽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们刺杀。萧思温封锁消息,协助与自己来往甚密的耶律贤——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登上皇位,是为辽景宗。辽景宗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尙书令、魏王,并且征召他的女儿入宫。

萧绰三月刚进宫,就被封为贵妃;过了两个月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三子三女。

982年(乾亨四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

相传萧绰与韩德让自幼有婚约,在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萧绰私下对韩德让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相传萧绰派人秘密毒杀韩德让的妻子,圣宗也把韩德让视作自己的父亲来侍奉他。萧绰之后任韩德让总领禁军,负责京师宿卫。此后,韩德让出入宫帐,与萧绰情同夫妻。两人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的时候都不避忌。

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在韩德让的辅佐下,萧绰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向封建制转化,而更改善了契丹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自萧绰变革之后,辽国“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辽国内政呈现一片兴旺的景象。

986年(统和四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1004年(统和二十二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1]

1006年(统和二十四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萧绰归政于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次年,葬乾陵。

(2)历史评价

因为其铁腕的政治手段及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

元版《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中说:“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

宋人的《契丹国志》便有了人身攻击,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里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4

萧太后,本名萧绰,小名燕燕,父亲是大辽北院杻密使兼宰相萧思温。萧家祖辈为契丹人,后仰慕汉丞相萧何威名而改汉姓萧氏。萧太后是辽国中期女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文武全才,可以狂甩慈禧太后十八条街。

萧太后自幼聪慧美丽,而且早熟,16岁就被辽景宗耶律贤选为贵妃,第二年就封为皇后。萧太后陪伴了辽景宗十四年,为其生四子三女,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朝政大权实际由萧太后掌握,但是萧太后从没有僭越之心。


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幼子耶律隆绪即位。宋太宗看到辽国孤儿寡母执政,觉得有机可乘,于是率兵夺取幽云十六州。萧太后率奋起抵抗,宋军大败,辽军还俘获老将杨业,后来杨业绝食而亡。

1004年,大辽国兵锋正盛,萧太后挥师千里,直趋澶州。尽管后来受挫,但宋真宗急于求和,两国签订《澶渊之盟》,萧太后平安撤军。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宋向辽每年进贡白银十万两、帛二十万匹。

萧太后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消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税,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而且以戈止武,坐收宋朝岁币之利,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对外军事强盛,对内政局稳固,使辽朝迈入鼎盛时期。


萧太后还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对待感情从不将就敷衍,也不委屈求全。萧太后在嫁辽景宗之前就与汉臣韩德让订有婚约,但是皇命不可违,二人虽彼此相爱,无奈被棒打鸳鸯。辽景宗死后,萧太后就公开示爱韩德让,并且举行了隆重的喜宴,庆祝二人旧梦重圆。面对契丹贵族的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甚至还抛出“非我异类”危言耸听的言论,萧太后不为所动,仍然对韩德让始终如一,爱的无怨无悔。

萧太后下嫁韩德让之后,辽圣宗非但不反感,而且对韩德让非常尊敬。儿女孝顺,妇唱夫随,萧太后功成名就,想到了激流勇退。1009年,萧太后将皇权交给了耶律隆绪,从此结束了她近四十年的摄政生涯。儿子担起了责任,萧太后一身轻松,于是她决定到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途中染病,一个月后病死行宫,终年57岁,葬于乾陵。

中国历史上的后妃数不胜数,然而通观下来,只有萧太后,不但建功立业、彪炳史册,而且作为一个女人,她真正享有了完整的人生。因此,萧太后是一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一位值得让后人敬佩的女人。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5
《辽史·后妃传序》: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指的是契丹耶律氏在逐渐壮大过程中,太祖将自己比作汉高祖,故刘姓;而将功不可没的拔里氏、乙室氏,比拟成西汉萧何,赐姓萧;甚至连自己的皇后,回鹘人述律平,也赐姓萧。而辽国皇室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即王族唯与后族通婚。如此,除了辽世宗皇后是汉人甄氏之外,其他都是萧皇后,皇帝驾崩后便是萧太后。

所谓的萧太后一般是指辽景宗的皇后萧燕燕,萧绰为其汉名。其母是辽太宗长女吕不古,也是辽景宗的堂姑姑。如此,萧绰等于是嫁给了姑表哥辽景宗。

辽景宗自幼多病,多无法临朝听政,加之契丹人留有母系社会的“痕迹”。萧绰顺理成章辅助辽景宗处理朝政长达14年;景宗逝世,圣宗继位,其又奉遗诏摄政,至1009年逝世前一个月才还政于圣宗,前后执政长达40余年,“澶渊之盟”便是这一时期,与北宋达成了的。在位期间,实现多项政策,一改之前内乱不断,造成的社会动荡,使得辽国重新回归正轨,实现了“辽国中兴”:

  • 缓和民族矛盾,积极发展

随着辽国不断征伐,俘虏了大量平民作为奴隶。而这些人都没有地位,常常被奴隶主虐待;加之太祖之后,景宗之前的几位皇帝,为争夺皇位,同室操戈,造成社会动荡,人心不稳。为此,萧绰积极颁布汉人的法律,强调个民族的平等,一切以汉人的法律作标准。规定:

1、主人非犯谋逆大罪,家奴不得告发;

2、家奴虽还是受奴役的地位,但主人不得擅杀;

这是在法律上规定了私有家奴与奴隶主的关系。而萧绰对于官方拥有的奴隶是释放,并将身份改为平民,将这部分人迁徙到边疆,恢复受战乱而破坏的农业。鼓励开垦荒地,凡是开荒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享受1-10年的免税优惠。同时,予以“有经验的农民传授农耕知识以及给予贫困户耕牛、谷种”等配套措施。

此外,萧绰还多次下令赈济灾民、禁误农时,强调军队打猎时,不得妨碍农业生产,更不得毁坏农田。

  • 选用贤能,治理国家

萧绰执政后,采取了“惟在得人”的选拔人才机制。总体看,选拔的汉人,是看重其文治,属于治理的“软件”方面;选拔契丹人偏重武功,是控制国家机器的基石保证。

文臣如室昉“通晓古今治乱得失”,在景宗时期就参与了吏治进行了改革;萧绰执政后,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萧绰不准,封为室昉郑国公,看重其治国有方,留其辅政,发挥余热。

武将如韩德让,作为辽国统治集团重要人物。在景宗逝世前夕,萧绰任命其承担皇宫守卫的安全,保证了政权顺利的更替。还有耶律休哥,史籍记载其:休哥智略宏远,料敌如神……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萧绰任命其总管南面军政事务。

  • 开科取士,学习汉族文化

科举主要是选拔汉人中的精英,源源不断地纳入辽国的行政体系,为辽国的长治久安出谋划策。辽圣宗后期的名臣张俭、高正、石中用等人,便是通过科举之路选拔的。

鉴于辽国前期“君臣昧于礼制”造成的内乱不断,非常仰慕汉族文化的萧绰,极力推行儒学,向官吏灌输儒家的“仁”、“孝”观念。为此,不管文臣武将,萧绰都规定了读书的任务。由此地方上州县学校蔚然成风,一度校舍颇为紧张;社会上的私人讲学,也有相当发展。

当然了,萧绰也不是十全十美之人,也有负面的事件:

1、冤杀了圣宗推崇的耶律国留。当时是耶律国留发现,妻子阿古给自己戴绿帽,与家奴“有一腿”,事情败露,阿古含羞自尽。而阿古之母得宠于萧绰,为了给女儿报仇,从中挑拨,导致耶律国留被杀;

2、鉴于辽国前期辽太祖子孙的同室操戈,萧绰扶植次子耶律隆庆,稳固圣宗的统治。从而导致其身后,圣宗兄弟的明争暗斗,再次造成了辽国的动荡不安。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6

有人说,隋朝时期的萧太后前后嫁过六位帝王,美貌无人能及,一些电视剧、演义小说还将她称为“萧美娘”,同时说她祸国殃民,典型的蛇蝎美人。这样的说法也许演义的原作者也是从别处听来的吧,不知道是从哪里流传开的。或许是因为她是隋炀帝的皇后,而隋炀帝的名声并不太好,因此连带着她也要背负骂名。

古时候,女性的名字可以说是一个很不重要的东西,即便贵为皇后太后,萧太后也没有把自己的真实姓名流传下来,我们能知道的只有她本姓萧,那便称她为萧氏。萧氏出生在二月,被认为十分不吉利,前后被转交给她的叔父、舅父抚养。她的父亲是西梁孝明帝萧岿,母亲是张皇后。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要为自己的儿子杨广选妃,萧氏虽然长在民间,但是舅舅对她的教育非常好,读书识礼,懂些医术,再加上天生的贵族气质,顺利成为杨广的妃子,并生下长子。

虽然后来她可能也叹息过杨广的心机重重,想要与杨勇夺嫡,但是她别无选择,只能在杨广身后,帮他处理一些事务。杨广登基后,萧氏成为皇后,同时,杨广也知道自己的成功离不开萧氏,所以即便当时萧氏已经年过四十,杨广对她依然宠爱敬重。

再后来,隋朝覆灭,萧氏被叛军带到聊城,漂泊十多年,于贞观四年才被唐太宗迎回,并得到了李世民的礼遇。十七年后,萧皇后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唐太宗将她以皇后之礼葬于隋炀帝之陵。

很多人说,萧皇后因为美貌,在隋炀帝死后,被好几个皇帝看上,包括李世民。这些事情并不能有史料进行证明,尤其是唐太宗,迎回萧皇后时他才三十二岁,而萧皇后已经六十多岁了,与李渊差不多,他又怎么可能会对一个与自己父亲年龄相差无几的人动心叻。

而那些认为萧皇后蛇蝎美人的人,更是不知从何谈起。也许真的只是因为她是隋炀帝的皇后吧,但如果她不是什么好人,李世民又何苦将她寻回,并且礼遇有加,这些都是说不通的。




7

辽国的萧太后,又叫做萧绰(953-1009年),别名又叫做萧燕燕,契丹族。她不仅是辽国辽景宗的皇后,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有着武则天一样的雄才大略。尤其在辽景宗去世之后,萧绰就被分封为“承天皇太后”,然后以太后的身份当朝管理国家。在萧太后的统治下,辽国进入历史上统治中原两百年鼎盛辉煌的时代。萧太后的死去,是在1009年在南行途中患上疾病,不治身亡,终年五十七岁,尊号承天皇太后,葬于乾陵。现在,就听小编介绍这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女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传奇人生。

早年人生经历

  • 童年

北京平谷区王辛庄镇有一个太后村,那里群山环抱,形如宅院,流行特色小吃“太后煎饼”。相传,萧太后就出生在这个村里萧家院的龙潭泉边。父亲萧思温家族在辽国世代为官,自然也出身在显贵的官僚贵族之中。萧思温不仅善于心计、足智多谋,在辽太宗乃至辽穆宗的时候,曾经担任南京(今天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以密威预政”。可以看到,萧思温一家与其他契丹贵族相比较,是受着汉族文化影响很重的家族。

小时候萧绰一直都是聪明伶俐,美貌出众,办事情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在一些生活琐粹小事情也是一样。这一种精神也获得了父亲萧思温的赞许。就有一则故事,就是萧太绰和几个姐姐一起干家务活,其他几个姐姐很早就收场了。只有她一个人还在执著擦家具,把家里一切东西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着这一股认真劲和执着劲,萧思温用赞许眼光表扬着:“此女必成一番大事业!”

  • 封为皇后

辽应历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一起去黑山(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一带打猎。这些平日受辽穆宗虐待的亲信大臣就想谋杀他。于是,就趁着辽穆宗深夜喝醉酒,这些亲信大臣就刺杀了他。

在刺杀成功之后,辽国的权臣萧思温就封锁消息,然后协助平日与自己交往甚密的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登上皇位,这就是辽景宗。辽景宗也就晋封扶持自己登基的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尙书令、魏王等一系列官职。权高位重的萧思温,也把自己小女儿萧绰(之后的萧太后)嫁给当时二十二岁的皇帝辽景宗。当时,年仅十六岁的萧绰三月进宫被封为贵妃。在两个月之后,就在父亲萧思温帮助下,被正式册封为皇后。萧绰就这样成了一国之母,母仪天下。

政治上成就

  • 步入政坛

萧太后步入政坛,也就是从父亲萧思温被刺杀开始。在保宁二年(公元970年)五月,辽景宗前往阊山(今天辽宁阜新)这一带行猎,萧思温也跟随着前行。高勋和女里两人合谋把萧思温刺杀了。父亲的死,也使年仅十七岁的萧绰渐渐成熟起来了。她开始发挥自己杰出的才干,帮助多病的辽景宗治理国家政事。

说起辽景宗耶律贤的体弱多病,还得来源于他是辽世宗儿子,在父亲辽世宗“火神淀之乱”被刺杀的时候。当时,四岁的耶律贤被裹在毛毡子里躲在柴垛里,才免遭叛逆大臣的毒手。但是,辽景宗耶律贤也受到惊吓,使他小时候就遭遇到了风疾。当时,萧绰在嫁给辽景宗时候,满腹才情的她不甘心只做一个贤淑的缤妃,下决心是要做一番大事业,于是就插手管理夫君辽景宗的国事。

  • 当权亲政

当时,辽国的局势是比较混乱,还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辽景宗是想做一番大事业。可惜身体不好,经常发作风疾。每到犯病的时候,就由皇后萧绰代替他处理国家大事。于是,扭转辽国契丹王朝的国运任务就交到了有着政治抱负的萧绰身上。萧皇后的精明能干,处理国家政事都是决策高明,辽景宗觉得欣慰又快乐。伴随着时间推移,在辽景宗的默认下,辽国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一个人独自裁定。所以,萧绰贵为皇后,名为辅助实质也是一种当政。她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决策政事告诉躺在病床上的辽景宗,辽景宗表示只是“知道”,不会有任何意见和干预。在遇到重要的军国大事,萧皇后就召集群臣,一起商议解决办法,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决定。

这样,在萧绰的励精图治下,辽国军事逐渐强盛,政治经济走向了繁荣的正规道路。在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正值三十五岁的辽景宗在出猎的路途中,经过云州(山西大同)一点,在焦山行宫病逝。临终之前,辽景宗下了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就直接指明了萧皇后决定军国大事。在年仅十二岁的儿子梁王隆绪,也就是耶律隆绪继承皇位之后,史为辽圣宗,第二年改年号为统合。由于“母以子贵”,在983年(统合元年)萧绰被封为“承天皇太后”。这样,萧绰就由皇后一举变为太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管理政事,更好辅助辽圣宗的统治。

  • 与青梅竹马汉臣韩德让联姻,建功立业

萧绰在成为皇太后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小时的青梅竹马——汉臣韩德让结婚。实质上,萧太后在嫁给辽景宗之前,与汉臣韩德让一直都是青梅竹马,私下订有婚姻。但是,由于皇命不可违,萧绰被选为贵妃,这一对彼此相爱的鸳鸯也只能就此被扯散。

在辽景宗死后,萧太后此时三十岁,也正是女人成熟丰艳的年龄。此时的她,就流露自己敢爱敢恨的性格,公开表达对汉臣韩德让的爱慕之情。如她说的:“我从前与你就一直有婚约。现在皇上去世,愿意与你再续前缘,重谐旧好。我的儿子现在当了皇帝,他也就是等同于你的儿子,愿你这一生照看好他!”

面对萧太后的表白,韩德让也是感动不已,没想到当年的小女孩在经历这么多年后,对自己依然旧情缱绻。面对契丹贵族“非我异类”一类危言耸听的攻击言语,以及旁人的指指点点和流言蜚语,萧太后不为所动,依然无怨无悔去追求自己儿时的恋情。这也令韩德让有莫名地感动,对萧太后更是忠心耿耿。

之后,韩德让与萧太后同为夫妻,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时候也不做任何避忌。这个治国下手无情不手软的萧太后,对韩德让身份特殊的股肱之臣却表达缱绻的儿女情长。为了回报萧太后的爱情,韩德让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太后与幼主更是忠心耿耿。他先为太后与幼主献出了一个管辖宗室的绝佳良策,并且自己担任“领宿卫事”,直接负责两人的人身安全。

(汉臣韩德让)

萧太后也出于回报,给予韩德让高官厚禄。如在统合十八年(公元994年),韩德让被封为赐姓为辽国的国姓耶律氏,改名为耶律隆运,出宫籍。官职为太保兼政事令,总理南北二院枢密院事,拜大丞相,进齐王。除了这些头衔,韩德让也获得一套规制与皇宫同等的文忠王府,享受与帝王级别一样的随从队伍。这样,韩氏家族过去在辽国以述律平皇后奴隶身份出现,也正式被封为皇族。

相传萧太后知道韩德让有妻子之后,派人秘密毒杀了他的妻子,这也为她下嫁给韩德让清扫了障碍。在统合六年九月一天,萧太后一改过去在皇宫宴请朝廷群臣的惯例,却在韩德让的帐室宴请群臣,对群臣施予重赏。这一场以萧太后和韩德让为宴会主人的酒宴,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是萧太后下嫁给韩德让的婚礼喜宴,两人也是名义上的夫妻。之后,韩德让就是大辽国的太上皇帝了。也有谣言,就说辽圣宗耶律隆祐实质就是韩德让与萧太后生的儿子。

  • 大兴政治改革,繁荣辽国

韩德让也没有辜负萧太后对自己的爱慕与信任,一生都对萧太后忠心不二,从不利用她授予给自己的特权,做出任何危害辽国朝政的事情,更没有篡位的念头,为辽国的振兴和繁荣可谓是忠心耿耿、殚精竭虑。

在汉臣韩德让的辅助之下,萧太后对辽国的风俗和制度做了一番深刻的改革。这些改革有奖励农耕、减轻农民的赋税、提倡官吏廉洁、治理冤假错案、解放一部分奴隶、重新组建部族。萧太后在执政辽国的时候,虚心依靠汉人将领,任用汉人不做任何怀疑。她也教育儿子辽宋宗学习中原文化,写出“乐天(诗人)诗集是吾师”的汉语诗句。在汉族文化普及上,她积极利用契丹文翻译白居易的文集和群臣共同欣赏。辽宋宗也喜欢读《贞观政要》这一本书,从中积极汲取治理国家的经验。通过改革,使辽国由奴隶制国家变为封建制国家,也改善了契丹游牧民族与汉族之间关系。

(萧太后的辽国银元)

在《辽史·刑法志》中也记载,在萧太后萧绰改革之后,辽国

“国无幸民,纲纪修举,吏多奉职,人重犯法”,“统和中,南京及易、平二州以狱空闻”

可以看到,改革之后,辽国一片欣欣向荣和兴旺的景象,国力是十分强大了。

在辽宋宗耶律隆绪这一方看来,萧太后的下嫁和韩德让的“继父”身份,他没有任何反感,对韩德让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父子一般情感。他如父亲一样对待韩德让,每天让自己两个弟弟隆庆和隆祐每天去继父韩德让身边起居问候,让他们在距离韩德让寝帐二里以外的地方就应该下车步行。当韩德让离开京外出返回的时候,这两位亲王也要去站守迎接和问安拜见。辽宋宗自己贵为辽国的皇帝,在会见韩德让的时候,礼节也不含糊。在距离五十步之外的地方下车步行。韩德让虽然从帐篷出来迎接,辽宋宗却先对他行礼。在入帐篷之后,更是让韩德让高居在上座,自己对他执行父子之礼。

军事上杰出成就

北宋由于一直想收回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当北宋雄州(今河北雄县)知州贺令图和其父亲岳州刺史贺怀浦等人听说辽国孤儿寡母和萧太后的风流韵事之后,就进言:

“如今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而其母与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正是对辽用兵的大好时机。”

当时,宋太宗听了觉得有道理,就与雍煕三年(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对辽国发动一场“雍煕北伐”。当时,宋军兵分三路进攻辽国,先获得一些小胜利。

萧太后也不甘示弱,以大将耶律休哥抵御曹彬率领的宋军东路,也以大将耶律斜轸抵御宋军杨业率领的西路,自己也御驾亲征,亲自率领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赶到南京,与耶律休哥协助作战。在五月,萧太后亲自披上盔甲上阵,一面率兵与曹彬在正面对阵,一面派大将耶律休哥包抄宋军的后路,阻断水源和粮食的通道,曹彬的军队大败。

之后,萧太后抽出兵力,转而对抗西路的宋军。由于前两仗的胜利,很大鼓舞了辽军的士气,宋太宗连忙命令西路军全部撤退。西路宋军在一路吃败仗情况下,士气低落,再加上杨业也得不到后方的支援。最终包括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在内所有部署都全部战死沙场殉国,杨业本人也被辽军活捉,悲愤之下也殉国。

当萧太后把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在边关各地时候,辽军受着鼓舞士气大振。宋朝的守军士气也受着打击,失去了战斗的自信心,无法守住已获得的土地。这样,辽国顺利收回了所有的疆土。

在辽宋宗统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的深秋闰九月,萧太后率领辽圣宗耶律隆绪和韩德让,率领二十万辽国的精锐部队南征伐大宋。一路上,辽国的军队势如破竹,才两个月功夫就攻打到檀州(今河南濮阳),距离北宋都城开封就是隔着黄河。

当时,北宋的宰相寇准坚持皇帝宋眞宗亲自御驾亲征,借此激励士气。当宋眞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的战斗前线时候,士兵情绪高涨,高呼“万岁”声音连绵不断,士气高涨,人人同仇敌忾和视死如归,很快集结起数十万之多的援军和辽军直接对抗,战场形势对宋军是非常有益处的。

接下来一个噩耗,对辽军是巨大打击。辽国名将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射中身亡,这也很大影响了辽军的士气。这时候,萧太后审时度势,再加上对韩德让建议一番权衡,考虑辽国国力并不足以撼动宋朝,以及辽圣宗耶律隆绪还是幼主,决定阵前议和。这样,辽宋就达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檀渊之盟。

澶渊之盟中,宋辽乃是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眞宗赵恒为兄长,赵恒称皇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两国固有的旧疆界。宋国每年进贡辽国三十万金帛。这样,两国结束了多年的战争,进入了长达一百年相对和平的阶段。

萧太后的逝世和历史的评价

萧太后萧绰晚年时候享受着儿女孝顺、丈夫恩爱。在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十一月为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举办了传统的契丹礼仪“柴册礼”之后,把皇权还给儿子耶律隆绪,结束了她在辽景宗和辽圣宗年间长达四十余年的摄政统治生活,去南京(今天北京)安享晚年。不幸的是,在南行途中,萧太后患上了疾病。同年十二月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萧太后的死使辽圣宗耶律隆绪悲伤不已,寝食俱废,哭到一直呕血为止。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他给母亲加尊号,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且隆重安葬在辽乾陵。萧太后的死也给晚年的韩德让带来沉重打击。韩德让为此郁郁寡欢,重病不起。虽然耶律隆绪和皇后萧菩萨哥依照儿子与媳妇的礼节伺候着他,每天为他端汤送药却回天乏术。在统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年)三月初,韩德让也跟着撒手人寰,享年七十一岁。辽圣宗耶律隆绪也为韩德让这个继父举办葬礼,一切规制如同母亲。并且,辽宋宗亲自为他服丧,拉着继父韩德让的灵车送出百步之远,把他葬在自己母亲的身边。

萧太后由于铁腕强硬的政治手段,以及对政敌冷血无情地残杀,使后人对她评价一直是两极化。如在元版的《辽史》评价非常简单,书中就写着“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就是说她善于治理国政,使群臣对国家忠心耿耿,乃是正面评价。但是,宋人著的《契丹国史》就是负面评价,有了人身攻击。如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指责萧太后:

“(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就是负面评价,说萧太后这个人阴毒邪恶,善于勾心斗角与权谋。

从一个妃子与女人角度来说,中国历史上后妃虽然数不胜数。但是,这些贵妃也只有萧绰萧太后,能够建构立业,彪炳史册,也能拥有一个女人事业成功、爱情美满、儿孙绕膝的幸福人生。这一点,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也难以媲美的。

参考文献:

辽国武则天:萧绰皇后.中国古籍出版社【M】2015.9.1

8

谢谢邀请。


萧皇后是隋朝最后一个君主隋炀帝的原配夫人。此外,她还有着显赫的家世。她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曾孙女,可谓出身名门望族。

在隋朝开皇二年也就是582年的时候,她被选为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的妃子。之后,她逐渐受到杨广的宠爱,并帮助杨广夺得了太子的位置。

在杨广登基后,她也当上了皇后。此时她39岁。杨广在登基之后,变得荒淫无道,多次做出出格的事情,萧皇后曾多次婉谏杨广,遭到呵斥之后便不敢再提。

史书记载,因为不敢当面对杨广提出意见,萧皇后于是作《述志赋》来规劝杨广。(下面是贴吧上找来的原文,有兴趣的看一下吧)

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乃夙夜而匪懈,实寅惧于玄冥。虽自强而不息,亮愚朦之所滞。思竭节于天,才追心而弗逮。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均二仪之覆载,与日月而齐明。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愿立志于恭俭,私自竞于诫盈。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惟至德之弘深,情不迩于声色。感怀旧之余恩,求故剑于宸极。叨不世之殊盼,谬非才而奉职。何宠禄之逾分,抚胸襟而未识。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顾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难。实不遑于启处,将何情而自安!若临深而履薄,心战栗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履谦光而守志,且愿安乎容膝。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虽时俗之崇丽,盖吾人之所鄙。愧絺绤之不工,岂丝竹之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恶之由己。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于经史。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绥。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慕周姒之遗风,美虞妃之圣则。仰先哲之高才,贵至人之休德。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惧达人之盖寡,谓何求而自陈。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公元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害,萧皇后被带到了聊城。之后萧皇后一路颠簸流浪,还曾经到过突厥,最后被唐太宗带回长安,不久病逝。


有人说,萧皇后一生服侍过六位君主、分别是隋炀帝杨广,宇文化及,王世充,窦建德,突厥藩王与唐太宗李世民。这实在是无稽之谈。

这一说法,最早产生于清朝褚人获写的小说《隋唐演义》,这里面的萧皇后,原本是是杨广的嫂子,后被杨广霸占,人称“萧美娘”,曾经勾搭小秦王李世民,并迷惑李密,间接值得瓦岗寨四分五裂。首先,这样的说法毫无历史根基,无论是岁数,还是一些其他的当时文献,都无法提供相应的资料。其次,小说中萧皇后的年龄远远小于正史中的记载,正史中萧皇后甚至比杨广还大两岁,而小说中她比隋炀帝小了近20岁。

现在关于萧皇后的说法,大都被《隋唐演义》影响。但历史上的萧皇后实则是一个贤惠的女子。她出身文学世家,年幼被送到亲戚家生活,知书达理,上文的《述志赋》,也体现了她的贤惠文雅。

至于她现在的名声,或许是演义的作者与我们开的一个不小的玩笑,而经过广泛的流传,我们反而将演义作为了真正的历史。

9

萧绰是契丹贵族出身,她的父亲萧思温是开国皇后述律平的族侄,生母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因此萧绰出身高贵。

萧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从小就表现不俗。她聪明伶俐,遇到困难从不退缩,反而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萧思温没有儿子,看到萧绰的表现后,认为萧绰是个能荣耀门楣的人。于是不光教她识文断字,还教她兵法和骑射。

(萧绰剧照)

当时的辽国政局不稳,再加上辽穆宗继位后,残酷暴虐,滥杀无辜,因此朝野上下一片惶惶。

969年,辽穆宗带着侍中萧思温等重臣前往黑山狩猎,结果被近侍所杀。事情发生后,萧思温利用手中的权威密不发丧。在他的操作下,与他交情深厚的耶律贤得以第一个抵达,登基称帝,是为辽景宗。

耶律贤感念萧思温的拥立之功,在给他加官进爵的同时,还把他那16岁的女儿萧绰召入后宫,封为贵妃。

萧绰原本就容貌娇艳,仪态万方。再加上又很有才干,因此深得耶律贤的器重。很快就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又将她封为皇后。

萧思温一跃成为最为显赫的皇亲外戚,在朝中更是权势熏天。不过,好日子还不到一年,他就在次年陪耶律贤去阊山狩猎时,被山贼所杀。

当然了,后世学者普遍认为,萧思温的死绝非意外。不过目前还没找到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他是死于谋杀。

遭遇大不幸的萧绰,很快就成熟和坚强起来。她看到朝廷内部互相倾轧,耶律贤又因体弱多病,对政治没有兴趣。为了巩固皇权,萧绰决定仿效开国皇后述律平的做法,积极参与军政事务。

对于萧绰的决定,耶律贤并不反对。特别是当他看到萧绰在短时间内,就将朝廷事务处理得井然有序,而朝臣也很臣服她的时候,便默许了她的行为。

萧绰并不独断专行,她经常鼓励大臣谏言。在重要的事务上,她一定会召集大臣共同商议,才做出最终的决定。

耶律贤从不干涉萧绰的决定,就算萧绰向他通报,他也只说“知道了”。

(耶律贤剧照)

后来,耶律贤干脆招来负责史馆的学士,命他在发布文书和记录皇后言行时,一概也以“朕”称呼。自此,萧绰和耶律贤在地位上平起平坐,在朝中发号政令时,也更有威严。

公元982年,耶律贤在狩猎的途中突发疾病而卒。他在临终时,立遗诏命皇长子耶律隆绪继承帝位。同时他考虑到耶律隆绪还不具备执政的能力,所以又命萧绰代为摄政。

这一年,耶律隆绪10岁,萧绰也才29岁。

在古代,这种情况往往会引发外戚干政的局面。再加上辽国的宗室亲王素来对帝位虎视眈眈,谁也保不定他们不会颠覆朝廷,夺取王位。

内外交困之际,萧召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和枢密使韩德让,摆出一副孤苦无依的样子,流着眼泪问他们:“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耶律斜轸和韩德让哪里见得女人哭,于是双双向萧绰起誓:“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萧绰听闻,这才止住眼泪,随后她又将军权交付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让他留守南京,统管南方军务和治理地方事务等。

至于耶律斜轸,则负责总管宗亲贵族和内政事务。

随后,萧绰又下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

就这样,萧绰借机夺了这些王亲贵族手中的兵权,轻易解决了内部隐患。

据《辽史》记载,萧绰年幼时便和韩德让订有婚约。后来,由于被召入后宫,做了皇帝的女人,因此她和韩德让的婚约,也就不了了之了。

(韩德让剧照)

萧绰新寡之后,为了能在处理政事上有个可以信任的帮手,便仿效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私下对韩德让表示,你我本就有婚约,我愿和你重修旧好,我的儿子亦是你的儿子。

韩德让此时已有夫人,对萧绰这番大胆表白,一时顾虑重重。

萧绰猜透韩德让的心思,暗中遣人秘密除掉了韩德让的夫人。

这样一来,两人都恢复了单身。韩德让最终拜倒在萧绰石榴裙下,从此两人同车同帐,形如夫妻。萧绰不仅让耶律绪隆事他如父,还将他提拔为禁军总司令,让他负责皇宫的戍卫工作。

有了这层关系,韩德让在政务上鞠躬尽瘁,提出了许多有益于辽国发展的计策,辽国也呈现出自建国以来最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直和辽国对峙的北宋,听说萧绰和韩德让的风流韵事后,认为萧绰这样不守妇道,一定会让辽国百姓为她不齿,甚至异想天开地认为,此时的辽国一定乱成了一团。所以,北宋认为应该借这个机会,把燕云十六州夺回来。于是经过一番准备,北宋向辽国发起了“雍熙北伐”。

起初,对于北宋的进攻,萧绰故意不予理睬。只等宋军再入辽国腹地一些,她便来个瓮中捉鳖。

宋军见辽军稀稀拉拉,也不恋战,因此他们更加坚信辽国内部一定出了大问题,所以士气高涨,一路疾行。

(宋真宗剧照)

萧绰见时机成熟,兵分三路,朝宋军合围过来。

同时,她亦披甲上阵,与宋军正面交锋。又命耶律休哥绕到宋军背后,切断宋军的水源和粮食。

如此一来,宋军腹部背受敌。再加上粮草不济,很快便被辽军打得四散而逃。

宋军见大势已去,只得班师回朝。他们先前攻占的领地,又被辽军收回。

公元1004年,萧绰见皇权稳固,国家昌盛,于是决定向北宋报仇。

她率20万大军亲征,仅用了不到两个月,便攻到与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的澶州。

宋军在寇准的带领下,个个视死如归,打死辽国先锋萧挞凛。

萧绰见此,明白和宋军作战难有胜算,所以她经过深思熟虑后,派使者到宋军阵营,表示愿意议和。

宋真宗本来就畏战,听说后大喜过望,积极响应,于是和辽国签下“澶渊之盟”。辽国获得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好处。辽国因此“反败为胜”。

1009年,萧绰见耶律绪隆已37岁,在政务处理上也日趋成熟。于是,她将皇权还给耶律绪隆,准备退休到南京去安度晚年。遗憾的是,在途中,萧绰突发疾病,卒于行宫,卒年57岁。

(参考史料:《宋史》《辽史》)

10

《杨家将》对萧太后的的描述,使她在大多汉族人心目,是一个凶残、好战的女子。萧太后还与汉官韩德让有君臣之恋,那么这都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的辽国萧太后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辽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摄政“萧太后”大都认为是萧绰,她的确统治契丹王朝长达27年之久。

萧太后与武则天、慈禧一样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

萧太后在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名叫萧绰,小名萧燕燕,是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圣宗的生母。辽景宗时期,萧皇后的的政治、军事才能已崭露头角。

据《辽史》记载,由于身体不好,辽景宗默许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每次遇到重要的军国大事,她都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作出决定。

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军事日渐强盛,萧绰的地位逐渐升到与辽景帝等同。

公元982年,35岁的辽景宗病卒,在遗诏中将辽国交到了29岁的萧绰手里。此时,长子耶律隆绪年仅12岁,幼主年少,国家多难,宗室亲王势力雄厚,政局十分不稳定。

萧绰手上,有两块烫手的山芋:其一,控制内政。契丹人也好,汉人也好,与朝廷为敌者,打;为我所用者,拉。其二,拓展外交。南边的赵宋,北侧的女真,东方的高丽,西部的党项……

这些浑身长刺儿的老邻居,哪个都不好惹。近也不是,远也不是,辽国邦交全靠这个女人拿捏分寸。女人流泪,意味深长。这使辽景宗死后的权力交接顺风顺水。

萧绰深知轻重缓急:先抓“枪杆子”,把宫廷宿卫、南京留守这几个要害部门,换成自己的心腹。再立新规矩,尤其是那些牛气哄哄的宗室亲王,严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说白了,就是剥夺印把子,然后集体“软禁”。

当然,也有骨肉相残的时候。碰到这种事儿,萧绰不怀半点“妇人之仁”。亲人沦为绊脚石,照样铲除。比如,萧绰的姐姐,还没来得及拥兵篡权,就被抓进了监狱。手足情深,该怎么发落呀?朝野上下,都密切地关注动静。结果,非常干脆:赐死!

萧太后以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整顿吏治,提拔有治国之才的人担任要职,大胆重用汉官韩德让等,加强对宗室的约束和对吏民的管理,使政局渐趋稳定。

她“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她还注意改善契丹族和汉族的关系。辽国旧例,契丹人和汉人相殴致死,契丹人轻处,汉人重处;她当政时改为依汉律论断,同罪处罚。

她通晓军事,经常出入疆场,“澶渊之役,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继而,她赞成宋朝提出的议和要求,双方订立“澶渊之盟”,长达一个世纪,基本维持和平局面。这就有利于双方百姓生产、生活的安定,也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友好交往。

经过萧太后多年治理,辽朝不仅扭转了穆宗以来的“中衰”局面和圣宗初年不稳定的局势,而且开始步入全盛时期,为圣宗时期的进一步改革和辽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萧太后在掌管辽国期间,虚心依靠将领,任用汉人不加怀疑。

她制订了重视耕种、减轻农民赋税的政策,教育儿子学习中原文化。在她的教诲下,辽圣宗通晓中原文化,能写出“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诗集是吾师”的诗句,还能用契丹文翻译白居易文集与臣下共同欣赏。辽圣宗还喜欢读《贞观政要》这部书,从中吸取治国的经验。

当萧太后把政权交还给辽圣宗时,辽国的国力已经相当强大了。

因为其铁腕的政治手段及争议的残杀政敌事件,历史上对萧绰的评价一直两极化。

元版《辽史》的评价很简单,书中说:“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宋人的《契丹国志》便有了人身攻击,叶隆礼在《景宗萧皇后传》里指责道:“(萧后)好华仪而性无检束。”“后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