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有两种可能,一是夏侯惇从黄巾之乱起就追随曹操,二是从讨伐董卓开始。无论如何,夏侯惇都是曹操麾下最资深将领,曹操甚至愿意以同僚身份对待,而非君臣。夏侯惇也有点功夫,唯一胜仗是率轻军正面击退吕布,这吕布正面玩不过就偷袭夏侯惇辎重,再派人诈降绑架夏侯惇。
曹仁和曹洪是曹操起于陈留才加入的人物,他们从徐州、扬州给曹操招来许多士兵入伍,是曹家军创始人之一。曹丕继位后,夏侯惇出任大将军,曹仁出任车骑将军,曹洪出任卫将军,转骠骑将军,三人排位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倘若当时夏侯渊未死,自当排在曹洪之后。他战功虽多,却只是技术入股,不如曹仁、曹洪豪富,可带队创业。天人与渊宝同为曹操的别部司马出身,就相当于刘备昔日的别部司马关羽、张飞,渊宝封侯与假节都较晚于天人,可见地位稍微不如天人,亦如张飞地位不如关公。
曹纯是儒士出身,亦追随曹操募兵崛起,成为天下精锐虎豹骑的统领,可能限于年龄,地位逊于前几人。
至于为什么夏侯渊一位猛将被叫做渊宝,曹仁为何叫天人,那是另一个话题,不做展开讨论。正如不要纠结为什么大胖子曹真叫做曹佳人。
次代将领曹休、曹真从虎豹骑出身。至曹丕、曹叡时期,曹休都比曹真地位略高一些。曹操在建安末年还曾任曹植、曹彰为南北中郎将,行将军事,本来想要大用,有接替曹仁、夏侯渊的意思,期间,曹丕还劝曹彰要向曹仁同志学习。曹彰不久后也因为曹丕上台而失去兵权。曹植则因二次喝酒误事,让令曹操大失所望。
曹植的故事到说明一个问题,莫要酒驾。
曹操中军体系里大致是史涣、韩浩、夏侯渊、曹洪、王图五人在一个层次,曹休、曹真属于第二代人物。
史涣、韩浩是曹操创立中军的班底,共领禁军,自此中护军、中领军都是曹魏要职,魏国建立后中护军、中领军代表人物有陈群、夏侯玄、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羊祜。建安中,夏侯渊曾行护军将军,曹洪任中护军。护军将军王图位列于曹仁之后,应当是个资历很老的将领,没有行事记载。待老一代死后,曹休、曹真顺理成章接管中军要职,倘若曹纯为死,排位应在二人之前。后来还有一个中护军陟,也不知道是谁。
除此之外,曹操时期还有刘勋、刘若、邓展、王忠、程昱、鲜于辅、张绣、张燕、陈登、阎柔等高级将领,但各有特殊原因,应该排除在本话题外。也许阎柔该列入宗族将领,他是曹操认的儿子之一。
不建议把中军高级将军跟五子良将相互比较,以魏国官方认可的功劳而论,五子良将其四配享太祖。而曹操对韩浩、史涣的亲信程度更高,当初众议留谁坐镇汉中,号称智勇的韩浩的呼声比夏侯渊还高,被曹操用我中军不能没有护军韩浩给糊弄过去,把军权留给了夏侯渊。不然,韩浩可就成了张郃、徐晃的指挥官。
常有人通过魏中护军推论蜀中护军赵云地位,彼此制度不同,难以互相推论,蜀汉中军还有许多职位,中护军相对不是很高级。孙吴的护军制度在发展下可能较魏国的地位还要高,从周瑜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开始,护军变得特殊。后来孙权把护军分为左右,其出任者吕蒙、蒋钦、陆逊都获得统领诸将的重权。
与曹军中护军没什么关系的中护军赵云、中护军周瑜
早期战将前三人当然是张辽、乐进、于禁。206年,曹操上表汉献帝嘉奖乐进、于禁、张辽三人,可作为诸将代表人物,五子良将虽然地位时有高低变动,最早封侯者是乐进,诸将拿到偏将军时,乐进还是讨寇校尉。最早拿到假节的是张辽,但乐进又更早进为右将军,接着于禁就率先以左将军、假节督七军增援樊城。于禁、张辽、乐进基本处于同一个层次,没必要为一时高低争论不休。
徐晃、张郃分别是在汉中、襄樊战役临危受命获得假节,至曹丕开国后升为四方将军,接任于禁、乐进职位,与张辽同列。大致同时或不久,朱灵出任后将军。(220年)张辽、张郃、徐晃三人高低不明,相较蜀汉四方将军(219年)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孙吴四方将军(222年)吕范、诸葛瑾、步骘、贺齐,潜默移化中前将军最前,后将军最后。朱灵相对徐晃、张郃、张辽肯定是最低,故才说朱灵名气亚于徐晃。左右将军次序就颇有争议,不做深究,通常情况都是并列,根据持符节、封户、职权等才分得清高低。例如汉中王的四方将军中就黄忠没有符节,明显不如张飞、马超,关公董督荆州、假节钺,更在众将之上。
魏国的《上尊号碑》里依次排列为张郃、徐晃、张辽,当时张郃、徐晃还前于张辽,推测可能是侯爵与封户略高于张辽的原故,张辽那两年恰好没有大战可打,后张辽地位还没到三公,曹丕就派侍中刘晔去慰问他,是为殊荣。
魏国配享太祖的排位: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活得久战功较多,封赐就更高排次更前,于禁因失节被开除在外,倘若当时佛教已经盛行,也许他们可以改名为曹魏四大天王。五子良将差距并非很大,陈寿将五人并列亦合情合理。
第二阶有:满宠、李典、朱灵、文聘、李通、臧霸、庞德、典韦、许褚
朱灵没有独立传记,被挤到第二阶。满宠、文聘、李通各以太守身份征战,后满宠接替张辽为前将军,文聘接替朱灵为后将军,李通虽死的早,却很早封侯,倘若活到后期稳在五子良将之后。满宠末期能以前将军身份代替曹休都督扬州军事,他与张郃算是曹操时代战将到达权力巅峰的代表人物。
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并列是根据配享太祖名单划分,李典、庞德、典韦因为死的早而吃亏,李典和朱灵常年仅次于五子良将,臧霸和文聘吃亏在不是嫡系,庞德、典韦、许褚是勇猛的义将,地位虽不高,却功绩卓著。李典、李通、臧霸不纯以战功受到倚重,曹操也考虑到他们原是地方豪强的原故。
陈寿《三国志》中又把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吕虔、许褚、典韦、庞德并传,吕虔长期远离前线战场,庞淯和阎温是义士,不在讨论范围,剩余诸将仍可视做同一层次。
军师联盟中管监狱的满宠
第三阶有:田豫、牵招、孙观、杨秋、牛金、朱盖、费曜、路招、殷署、冯楷、文稷、贾信、许定、张憙、科比能等
陈寿把满宠、郭淮、田豫、牵招并列在一传,其中郭淮资历较浅,虽然亦领兵追随夏侯渊、张郃,不算曹操时期的重要将领。田豫和牵招被挤到第三阶不是因为能力,确实是在曹操时期没有获得很高地位。其中牵招曾短暂出任中护军,又将兵督青、徐州郡诸军事,曹操对他非常信任。田豫刚安抚南阳郡不久,曹操就挂了,来不及重用他。
孙观和杨秋是以军阀转型为曹操的将领,在地方作战有些战功。牛金、朱盖、费曜是曹魏之宿将,事迹散落在《三国志》中,均在曹叡时期出任四方将军。路招、殷署、冯楷、文稷、贾信也都是曹操早期将领,路招、冯楷在赤壁之战时就跟于禁、张辽、张郃并列为七军之一。朱盖大概就是跟张辽、张郃讨伐陈兰的牛盖,不然曹操还有一位叫牛盖的老将。殷署与朱盖助徐晃破关羽,地位当大致跟朱盖相若。文稷能让曹操给予他儿子文钦特赦,足见有一定份量。贾信是平定河间叛乱的功臣,此战参与者还有著名的科比能,故科比能也算曹操的宿将之一。倘若按这标准,刘备、马超亦曾是曹操旧将......许褚之兄许定亦以战功官至杂号将军。张憙曾经率一千骑兵增援合肥,逼退统率十万大军的孙权......
还有一位著名的蔡阳,活到建安末大概也能跟路招等人同列。还有个反叛的中郎将程昂,他老实一点,也许到了建安末也能混成将军。典农中郎将严匡平定耿纪之乱后不知所踪,估计也不是单纯的武人,有可能转文职去了。
能凭战功做到杂号将军,能力大概已在平庸以上,只不过相较五子良将才显得平平无奇。打个比方,倘若五子良将是樱木花道和水户洋平,朱盖、路招、殷署、冯楷这几位就是同一个军团里的等等。亦或是全真七子中最弱的谭处瑞、郝大通、孙不二,或是十二黄金圣斗士中最弱的金牛座阿鲁、巨蟹座迪斯、双鱼座阿布,TVB跑龙套演员梁朝伟、吴镇宇、周星驰、刘青云同期生里较弱的温兆伦、张兆辉、郭晋安,但好歹也是一个军团中有名有姓的人物。
梁朝伟也许是TVB五虎将中最自由的男人
第四阶有:吕常、徐商、吕建、高迁、姜叙、董衡、郝昭、魏平、尹礼、常雕、李虎等。
这几位也都是将军,但都出场于建安之末至黄初,推断可能是曹操后期才被提拔为将军,不如上面那批将军资历老。郝昭曾抵挡诸葛亮强攻,战绩突出,但事迹距离曹操时代太远。巴氐首领李虎亦被曹操任命为将军。横海将军吕君和坐镇襄阳的将军吕常未必是同一个人,都抵挡过关羽的进攻。尹礼连同臧霸一同讨伐东吴,被全琮所斩杀。常雕在黄初年间可督王双、诸葛虔,亦非普通将领。
其余还有阎行、朱光、吴敦、徐翕、毛晖、东里衮、浩周、郑浑、苏则、刘延、申仪、申耽等太守兼战将,很难准确定位,难以纳入讨论范围。曾任护羌校尉的苏则也许能跟田豫、牵招放在一个层次,倘若张既、梁习也算作将军,地位与战功自是不低,但人家那是政绩。郭淮、贾逵、夏侯尚、温恢在曹操时代侧重于军计,而非领兵。不确认夜袭张鲁的高祚是将军,亦不列入其中。
还有焦触、张南、马延、张顗、吕旷、吕翔、苏由、魏续、宋宪、侯成、高览等著名失踪人士,亦很难定位。荆州将领中有一位王威应该随刘琮投降了曹操,估计曹操看不上王威的能力,不愿用他为将。焦触大有可能就是劝进曹丕的征虏将军都亭侯触。徐商又是否可能是抄错的徐翕呢?《檄吴将校部曲文》中高览名字就被写作高奂,苏由写作苏游。《三国志集解》引注中姚范有一个观点:袁熙大将张南与蜀将张南为同一人。
这群人没有明确定位范围或足够信息,很难去讨论他们排序,就是把剩余等等的名字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