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认为会。本文从五代末期后周局势说起。


首先军事能力上。毛太祖评价赵光义,“此人不知兵”。后周柴荣(郭荣)≈赵匡胤>赵光义,前两人大于赵光义。赵光义后期两次大败给契丹(高粱河,岐沟关),亲手折损了部分柴荣、赵匡胤的精锐禁军。更麻烦的是,986年岐沟关大败后,赵光义大量任用元从亲信统帅禁军,更削弱北宋禁军的战斗力。




争议焦点在柴荣和赵匡胤谁厉害。战略意志上,柴荣略>赵匡胤,毕竟959年柴荣进攻契丹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已经拿下三州之地,是赵匡胤没做到的;战术上,赵匡胤略>柴荣,除了殿前司大将外,赵大还可以称为武术家,历代皇帝中,单挑能力数一数二,这在骄兵悍将的五代十国,统帅部队能压得住的部下,不用像赵二一样用小绊子统帅部队。


另外,赵匡胤非常强的一点,五代十国到北宋开国,胜仗连连。高平之战,袭占荆湖,攻灭后蜀,平定江南,消灭了南方的主要对手,有点开挂的意思。


如果没有柴荣、赵大的铺垫,很难想象“不知兵”的赵二,会无南顾之忧,拿下难啃的北汉。


其次从军事技术上谈谈。那么为何柴荣、赵大时候,没有打下太原,即北汉,而赵二打下了?主要原因北汉是李唐、沙陀唐、后汉等的龙兴之地,在中古的坚城阶段,没有火炮,和幽云十六州一样难打,需要较长时间围城才能攻下。



(五代十国末期的统一难点——北汉,幽云十六州)

979年赵二攻击北汉,还是围困数月才拿下。这已经有了柴荣、赵大的数次围城铺垫,有了南方局势的好转。


个人认为,赵二是摘果子的那个人。


可以想见,如果赵匡胤在世,也应该拿下北汉。


第三,最关键的问题,赵匡胤假如在世,能不能拿下幽云十六州,做到赵二之不能为?我认为可以。


赵匡胤生前有了对幽云十六州的想法,设立专项资金,想象契丹买回幽云十六州(这有点幻想);如果不成,就直接用此钱组建大军,夺回故地。

赵匡胤灭辽是否能做到是个问号,但拿下十六州不成问题。

毕竟赵大军事在五代宋初属于超一流,后唐李存勖能在朱温夹击下拿下,赵大在大部分统一下,更可以。何况,赵大对部下非常好,这点远强于赵二。

最佳贡献者
2

我觉得柴荣不死或许就不一样了,他跟赵匡胤的战略就不同,柴荣是先北后南,因为南方那些小国家根本就不足为略,已经是嘴里的肉啥时候吃都可以,而北面的契丹却是大患,事实证明北方邻居才了压在宋头上百年的噩梦。而赵匡胤在篡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直接捡了最容易的南方来打,虽然平定了南方但是却给了契丹喘息之机,契丹开始警觉开始拉拢北汉,最后从赵匡胤到赵光义两任皇帝北伐都没达到战略预期,如果赵匡胤在病变后直接继续北伐那么最起码可能夺回幽云十六州,这样主动权就到了宋的手里,当时辽国就是一盘散沙,等宋平定南方后转向北方,人家契丹换了皇帝,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赵匡胤眼光确实不如柴荣。

3

宋朝一开国,赵大拿着玉斧在地图上一挥,嗯,云南独立了。单单是这样,题主你说能统一吗?不好管,没办法管的地方就划出去,这就是宋朝。后来夏州看到这种情况,也要闹独立。这在极其混乱的五代都没有过的,郭威在位的时候,夏州要闹独立,郭威直接进行经济封锁,夏州马上就歇菜了。什么叫大智慧,这就是,可惜宋朝皇帝没有。

4

没有疑问。

5

会,当初赵匡胤定的战略与赵光义不同,

赵光义不知兵。二人曾有争执。

赵匡胤曾说如光义之举,大宋世受北国欺矣。

后来发展正如所料。

可北国曾有使者偶遇赵匡胤,当时其未发迹,寒夜露宿。夜半,睹天中月明,忽诗两句:

未离海底千山黑,

才上天中万国明。

北国使者大惊曰:使此人得志,北国永无宁日矣!

赵匡胤的建国战略部绪,就是一统天下的。

可是其一死,让赵光义给改了。

更可叹

的是他的后人,再无他的心胸气概。

亦无他的力量。

赵构诗云:鸥艇小,钓丝轻,区鱼为网也难任,浅钓纤鳞味更深。

也不想想他祖宗打天下时有什么?

厚了脸皮好意思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