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崇祯上吊自尽,历经16个皇帝。

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南京孝陵、第二任皇帝建文帝失踪、明景帝因为得位的特殊原因葬在西山。其余的十三个皇帝都葬在了北京昌平也就是今天的十三陵。

明十三陵始建于永乐帝正式迁都北京后,即开始选的陵址。从永乐7年修建长陵后,到清初顺治初年完成思陵止,历经200多年,以北京昌平长寿山为主峰,左右环列,是个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皇家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宫殿。

先上一张全家福~



想讲清楚庆陵的故事,就得先说说陵墓的主人。

庆陵葬的是明光宗朱常洛,是明代第14位皇帝。历史上悲催的皇帝很多,但是像朱常洛这样的可能是少之又少了。20年的太子生涯只换来30天的皇帝体验。准确地讲总共29天。

但他却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

朱常洛~



他爹是明神宗,就是万历皇帝。后宫佳丽无数,但是老天就是捉弄他,一直没有人给他生出个儿子来,这让皇宫上下群臣百姓都很惊慌,明神宗自己也很郁闷,但当时的不孕不育技术极度不发达,也没什么神医敢给皇帝开一个“必生儿子”的方子,就这样过了很多年。 一直到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明神宗去参拜自己母后的时候突然看上了母后后宫里的一个宫女,在一番威逼利诱和霸王硬上弓后,明神宗就冷静了下来,他对这个宫女失去了兴趣。

不过,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姓王的宫女怀孕了!在经历多次风险后,宫女把孩子生了下来,而且还是个男孩!这本应该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但明神宗一脸的懵逼,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然而,急着抱孙子的太后才不管明神宗的郁闷,况且给皇帝生儿子的是自己身边的宫女,信得过,因此一声令下就承认了这个孩子的地位,并且还把宫女封为妃子。这就是朱常洛他妈王恭妃。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朱常洛。

不知道为什么明神宗对这对母子异常讨厌,加上明神宗当时最宠爱的是郑贵妃,而且就在朱常洛出生不久,郑贵妃也生了两个儿子,这让明神宗对朱常洛更是冷落有加,对这位大儿子的教育、生活方面的事情更是从来都不闻不问,以至于到了成年的时候,朱常洛还是文盲一个,斗大的字都不认识。

看过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知道,明神宗和臣子博弈的主要一件事就是立太子的争论。文武百官们秉持老祖宗的训诫,认为太子一定要长子来做;明神宗却想立郑贵妃的大儿子来做太子,因为中国古代历来"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为此,百官与皇帝争执不已,最后开启了长达10多年的“争国本事件”。 在这十几年里,明神宗不上朝,躲开文武百官,而文武百官想尽办法骚扰明神宗,双方斗智斗勇10几年,最终在太后的干预下,明神宗只好同意立当时虚岁20岁的朱常洛为太子,而这却成为朱常洛的悲剧初始。

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他爹一一渣渣神宗万历帝朱翊钧~



继续讲,因为朱常洛并不是万历皇帝心仪的太子人选,所以他的位置一直岌岌可危。

万历对朱常洛实在是喜欢不上来,对他心中充满了鄙视,无论朱常洛做什么,做事做的如何尽心尽力,就是得不到他爹的肯定,时不时还要被痛骂一顿。

而没有成为太子母亲的郑贵妃对朱常洛更是恨到骨髓,不仅时常在明神宗面前煽风点火,更经常派人骚扰朱常洛,最过分的一次,郑贵妃派人直接潜入朱常洛的寝宫,用木棍袭击朱常洛的头部,意图让朱常洛死于非命好让自己的儿子上位,这就是著名的明宫三大案之一的梃击案。

好在朱常洛命大,居然在这种“父亲不爱、后母虐待”的生存环境里,煎熬了20多年,可能都快熬不住的时候,明神宗终于驾崩了,40多岁的朱常洛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上一张郑贵妃的照片,这也是个传奇人物:明朝有过两个皇贵妃,宪宗朱见深的万贵妃和万历的郑贵妃,都是深受皇帝恩宠的女人,且和皇上相爱不渝。



也许是因为平时受气太多,突然一下子可以放飞自我了,朱常洛在举行登基大典后仅10天,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

可能是为了讨好也可能是某种阴谋,朱常洛刚一当上皇帝,郑贵妃就给他进献了美女八人,朱常洛生病与美色是否存在联系,令人怀疑。

皇帝病倒后赶紧召见太医诊视,他服下太医崔父升开的一剂药后腹泻不止。随后,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丹,服后病情稍缓,于是下午又服下一丸。结果一觉未醒,第二天就一命呜呼。

这个悲情的皇帝太苦命了,谁也没想到他能短命如此。陵止还没选好就挂了。

埋哪儿呢?大家一筹莫展。突然想起有个建好空置100多年的空位置。就是明代宗景泰帝生前建造的陵,因为他哥英宗发动了“夺门之变”而没有让他入祖坟,而是按亲王的规格葬在了西山。

这个空穴位救了驾,只稍微修饰了一下,就将朱常洛安葬了进去,这就是庆陵。

不想用"鸠占鹊巢”这个词来形容他。因为他太悲情了。

庆陵分为两个院落,前面的院落为享殿建筑群,后面的院落为明楼与宝城。两个院落之间有神道和桥相连接。

没错,院落间有桥连接。因为两个院落间有一条专门排水的小河。

这就是陵园中间的小桥~

庆陵的祾恩殿院落,大门已经没了,大殿也只剩下残墙了。

存在与消逝的,创造与毁灭的,物换星移中,所有的物质都会在时间里变化、轮转,而呈现在你我的面前。这,就是历史的痕迹吧……

最佳贡献者
2

鸠占鹊巢一词来源于《诗经》:“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说的是红脚隼经常强占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从这一点出发,用“鸠占鹊巢”来形容庆陵并不恰当,因为庆陵并不是被强占的,它成为明光宗朱常洛的陵寝实属无奈。

庆陵跟好几位明朝皇帝都有关系,第一位就是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本来是没有机会登上皇位,奈何明英宗作死,给了朱祁钰这个机会。

明英宗的作死就是在瓦剌入侵的时候率军亲征,结果一顿操作蠢如猪,酿成了土木之变,不仅自己被俘,还搭上了几十万明军和一群文臣武将,明朝文武中枢为之一空,京师守军空虚,完全暴露在瓦剌面前。

危难之际,于谦否决了朝臣的迁都之议,请求太后让皇帝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随后为了避免瓦剌皇帝要挟,动摇人心,于谦等人又劝太后立朱祁钰为帝,太后以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的条件同意了,朱祁钰于是成为明朝第七位皇帝。

朱祁钰心里是不大想上位的,人家当皇帝都是欢欢喜喜的,凭什么我一上台就面临亡国之危,北京城一破,大明半壁江山没了,我的性命也难保。

但明英宗只有朱祁钰一个弟弟,赶鸭子上架也得他上,朱祁钰硬着头皮上了,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稳住朝局,积极筹备抵御瓦剌入侵,最终守住了北京城。

击退了瓦剌,朱祁钰终于有机会享受皇帝的极权了,可不久他又担心哥哥回来跟他抢,所以他内心的想法是不让明英宗回来,但底下的大臣不这么想,尤其是杨善,他趁着探查的机会把明英宗接回来了,大出朱祁钰意外。

刚刚体验极权的朱祁钰自然不会放手,放手他可能也会死得很惨,与其让自己惨,不如让哥哥惨,所以他把明英宗软禁在南宫,附近树砍光、大门上锁灌铅、锦衣卫严密看管,吃穿不足供,明英宗甚至要老婆做女红补贴家用。

千防万防,朱祁钰还是没有防住哥哥。他千辛万苦废掉了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独子为太子,可没几年独子死了,受此打击的朱祁钰很快就生了大病,这给了那些有异心的人机会。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得了一场大病,已经不能上朝,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将朱祁钰软禁在西内,迎立明英宗为帝。

说了这么多,朱祁钰跟庆陵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国君主一向有生前修皇陵的传统,继位后不久就开始选址修建,因为没定名号,所以都叫寿陵,庆陵的前身就是朱祁钰的寿陵,那是他给自己选的风水宝地。

可明英宗登位后一番清洗,又废朱祁钰为郕王,不承认他的帝位。不久,朱祁钰病死,既然都不是皇帝了,自然不能葬在皇陵,明英宗将朱祁钰按照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北京西山

明英宗又看不上朱祁钰在天寿山修建的寿陵,所以这个还未完工的工程就废弃了,废弃还不算,明英宗还派人毁了这个寿陵。

在朱祁钰去世前,其皇后杭氏已景泰七年(1456年)去世,就被葬进了寿陵。明英宗复位后,派襄王朱瞻墡去天寿山祭拜长陵、献陵和景陵(明成祖、明仁宗和明宣宗的陵寝)。

这家伙回来后报告说杭氏的陵墓明楼高耸,与长陵、献陵一样,比景陵更高,是逾越礼制,应该“夷其坟垣,毁其楼寝,则礼法昭明,天下幸甚

明英宗求之不得,早觉得这个弟妹不是皇后(被明英宗废除皇后称号),没资格住皇陵,立刻下令毁掉寿陵,于是曾经的皇陵就成了一片洼地,人称“景帝洼”。

万万没想到,一百多年后,这个洼地竟然派上用场了,原因就是明光宗朱常洛死得太急了。

朱常洛当了几十年的皇长子,一直没被立为太子,因为他的父亲万历皇帝不喜欢他,战战兢兢几十年,一朝继位,朱常洛放纵了,结果一月驾崩,人称“一月天子”。

朱常洛崩得太快了,他老爹万历帝都还没下葬呢,新上位的天启帝需要同时料理爷爷和父亲的丧事,尤其是父亲根本来不及给自己选皇陵,所以救急用了朱祁钰的选址。

一百多年过去,“景帝洼”上重新建起皇陵,即庆陵。

3

斑鸠不会搭窝,强占喜鹊的窠,用“鹊巢鸠占”来形容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就是原属景泰帝的陵,看起来很有意思,里面一定有什么故事。

其实说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故事有,但这个题错了,容易使人产生误会,因为明光宗没有强占景泰帝的窝。

景泰帝死于哪年?1457年。

明光宗死于哪年?1620年。二者相距160多年。

明光宗

这种“鹊巢鸠占”的说法古已有之。《钦定日下旧闻考》引《芹城小志》载:

光宗贞皇帝陵曰庆陵,在裕陵西南,俗称为景泰洼是也。先是景泰中建为寿宫,英宗复辟,景皇帝葬西山之麓,陵基遂虚。光宗上宾既速,仓卒不能择地,乃用此为陵。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明光宗因即位不久驾崩,来不及选择陵址,就用了景泰帝的寿宫。

庆陵俗称景泰洼,但庆陵不是原来景泰帝修的陵,那座陵早已被明英宗毁了。

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复辟后,景泰帝被废为郕王,不久死去,以王礼葬京西金山,到明宪宗时,又将这座王坟改建为陵,即“景泰帝陵”。

景泰陵

为何说天寿山陵域内的景泰帝寿陵,被英宗捣毁了呢?起因在于襄王朱瞻墡的奏章。英宗复辟后,因为襄王的忠诚,曾派他去天寿山祭拜长陵、献陵和景陵,襄王受此殊荣,自然要有所回报。回京后上了一道奏章,大意是说郕王的杭氏(原为皇后)的墓,明楼高耸,与长陵、献陵一样,更何况景陵还没用建明楼,逾越了礼制,所以,应该“夷其坟垣,毁其楼寝,则礼法昭明,天下幸甚。”

这道奏章说到了英宗的心坎里,于是命工部尚书赵荣,带领陵卫官军5000余人,把景泰帝寿陵拆毁了,写到这儿,就说明景泰帝寿陵已不存在了,留下的是个“洼”。当年景泰帝的寿陵成了“景泰洼”。

郕王的杭氏的尸骨怎么处理的,是迁葬金山了,还是随便埋哪儿了,这个就说不清了。

明朝人边贡有《寿宫故址》诗云:

玉体今何在?遗墟夕霭凝。
宝衣销夜磷,碧瓦蔓沟藤。
成戾崩年谥,恭仁葬后称。
千秋同一毁,不独汉唐陵。

庆陵

他在题注中有这样一句话:“景帝临驭时自建,寻毁之。”他看到荒废的陵园,首先想到的是杭氏的玉体哪儿去了呢?

《明熹宗实录》中记载了明光宗庆陵的卜选陵地和营建经过,天启元年(1621)正月十九日,庆陵启土动工,三月定穴营建,七月二十九日玄宫合龙门,九月四日葬光宗及孝元、孝和二皇后。从营建到玄官落成,共耗银150万两。

天启六年六月,庆陵地上建筑完工,到天启三年正月,地面工程用银70万两,但整个工程用银数量,文献未见记载。

4

万历皇帝的嫡长子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崇祯皇帝的父亲)在即位刚刚29天就因为服食“红丸”(仙丹)去世了,此时万历皇帝还没有下葬。

朱常洛为何要鸠占鹊巢?

按照明朝惯例,皇帝在生前要寻找自己的万年吉壌,也就是墓地位置,并营建自己的墓地,一般都会在即位后官方寻找墓地位置,选择时间营建墓地。譬如万历皇帝是在即位不久后寻找了墓葬位置,万历十二年开始建造,历时六年完成,建成后30年万历皇帝才用到自己修建的墓葬。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29天,连墓葬的位置都没有找,更谈不上营建,这个事比较麻烦。

此时,明朝国力空虚,不可能再因为明光宗的下葬问题动用太多的国家财政,为了尽快下葬明光宗,一切都从简处理。明朝内阁和皇室经过商讨,决定占用明景泰帝曾经为自己选择营建的墓地为明光宗的墓地,可谓是“鸠占鹊巢”了,原主人景泰帝营建陵寝,被明英宗赶走,英宗后人明光宗占据。一般民间都忌讳占用别人曾经选择营建的墓地,何况是皇帝,明朝大臣们也不忌讳这些了!

明景泰帝的陵寝位置(庆陵)在北京昌平天寿山,“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宗朱祁镇被瓦剌被俘,于谦等人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被称为“景泰帝”。朱祁钰在位八年,他为自己选择了墓地,并开始修建陵寝,不过没有完成。1457年发生“夺门之变”,景泰帝被废,不久去世,皇帝这个头衔也被剥夺了,自然他选择营建的陵寝也不能用了,地下地面建筑都被拆除,另选位置下葬,因此就空置了。景泰帝在北京西郊以亲王的规格下葬——景泰陵,明英宗及其大臣有意羞辱死去的景泰帝。

景泰帝成为唯一一个在迁都北京后没有下葬在明皇陵的皇帝。

明光宗的陵寝庆陵占地面积较小,规格也低,1621年开始修建,1626年完工,消耗白银150万两,相对万历皇帝的800万两建设陵寝费用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鸠占鹊巢图)

何谓鸠占鹊巢?

自然界中杜鹃或者红脚隼很少自己营建巢,很多强占喜鹊修建的巢穴,我们一般称为“鸠占鹊巢”,现在大都引申为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景泰帝的皇帝陵寝被明英宗剥夺,明英宗后人明光宗强占,同死去的人抢东西,是谓不智,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省钱的原因,24年后明朝灭亡。

5

明十三陵乃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说起十三陵来,我们都知道,很多人都去参观游玩过。但是这里面的故事却是血雨腥风。

想一下,皇家的故事哪一个不是这样的?

至于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天下,就不再去讲啦。不管怎样,都是老朱家自己的家事。天下还在朱家的手里。

自从朱棣迁都北京以后,朱棣这个马上皇帝打了一生的仗,死后陵址选定了十三陵。



而他的儿子朱高帜苦苦等了几十年,只当了一年不到的皇帝就嗝儿屁了。

没曾想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他的后代的身上。万历皇帝整整做了48年的皇帝,差一点点就熬死了他的儿子,而他的儿子登基以后只仅仅在为29天。

只当了29天的明光宗朱常洛便去追寻他的父皇了。至于他怎么死的,我们就不在细说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万历皇帝还没有下葬,新皇帝也加崩了。这下可愁坏了大众大臣,怎么办呢?新皇帝还没有选陵址呀。

皇帝一般来说登记后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普选万年吉地。

就拿清朝的宣统皇帝溥仪来说,三岁登基,但是却也在清西陵选定了陵址。

这个光宗朱由洛确实是没有来得及选,这也是确实是一件难事。

后来有人想起了“景泰洼”那个地方,不是有现成的陵址吗?

说起“景泰洼”这里面还有故事可讲。

当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

后来在大臣的拥立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登基称帝,是为景泰帝。尊英宗为太上皇。

后来,英宗复辟,废了朱祁钰的皇帝称号,捣毁了其皇陵内建的陵址,最后以亲王的身份藏入北京西山。

这才有了现在所说的“景泰洼”。这个地方也就是当年景泰皇帝的陵之所在。

虽然地上建筑全部被毁,但是地宫却是完好的。

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法,这个时候有人想起了这里,这不是现成的陵址吗?光宗就这样被葬入了“景泰洼”。

经过重新修缮以及地上建筑的扩建之外,此地被命名为“庆陵”。

(庆陵)

这就是十三陵当中“鸠占鹊巢”的故事。

其实确切的来说只是被占了一个陵址,而并不是完整的陵寝。

6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明光宗的陵寝。庆陵原为景泰帝所建,景泰帝为英宗所贬,这座陵墓就荒废了。那么,明光宗身为一代帝王,为何到最后没有自己的陵墓,而是鸠占鹊巢。

原来,明光宗朱常洛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生母恭妃王氏原为慈圣皇太后的宫女。由于他是明神宗偶然临幸宫女而生,所以父亲明神宗一直对他不感冒。

父亲却宠爱郑贵妃,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因此有了废长立幼的想法。他先是违反古制册封郑氏为贵妃,而没有册封长子的母亲;不久又提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这件事。幸而为朝臣所阻,没有成功。在朱常洛和朱常洵两人中择一而立的问题上,双方争夺激烈,拖延了十余年。直至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朝臣的极力谏争和慈圣皇太后的支持下,朱常洛才被册立为皇太子。

说起来,朱常洛也怪倒霉,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发生一件梃击案。一天中午,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宫,准备行刺。他被值班太监当场抓住,朱常洛才算躲过一劫。试想,一个农民如何能闯进戒备森严的皇宫?又如何能轻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宫殿?后来,官员们经过反复审理,追查到了郑贵妃,因为主使者是郑贵妃,所以大臣们没有进一步追查,让两个太监做了替死鬼。此案成了明宫三大案之一。

万历四十八年,历尽千辛万苦的朱常洛总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正当群臣和百姓望治之时,明光宗突然病倒了。他得的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只需吃几服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就可以复原,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明光宗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而且病情日趋恶化。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用了第二粒后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

明光宗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由于明光宗死得突然,加上国力空虚,没来得及为他建陵,只好把明光宗安葬在庆陵之中。




7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万历四十八年说起。万历四十八年是明朝历史上较为奇特的一年,也是所有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里政权和平更替最多的一年。在大明的276年里,唯独这一年有三位皇帝前后执掌朝堂,而这一切都源于长眠于庆陵里的泰昌帝朱常洛。历史上每每有皇帝即位,均是第二年改元使用自己的年号,朱常洛的父亲万历皇帝朱翊钧于万历48年7月驾崩,刚即位29天,朱常洛便与世长辞,太子朱由校登基。对于年号问题,朝臣一时手足无措,经过集思广益,决定当年前七个月为万历四十八年,后五个月为泰昌元年,巧妙的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

朱常洛死时年仅39岁,在明朝十六个皇帝(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寿命排行里并不算太靠后,无奈自己老爹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老爹的漫漫统治期间,他被消磨掉了太多锐气,加上平日里炼汞饮丹,登基后又沉迷女色,不久便乐极生悲,也是情有可原,下面我们便详细介绍一下他的一生。


万历九年,朱翊钧在慈宁宫拜望其母李太后时偶遇宫女王氏,一时兴起临幸了王氏,后来王氏有孕,朱翊钧便册封宫女王氏为恭妃。万历十年八月,恭妃生朱翊钧长子,取名常洛。虽为长子,但生母身份低微,他并不受父亲待见,他甚至没有接受过正常的皇子教育。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朱常洛应被册封为太子,但父亲更喜爱郑贵妃所生的弟弟朱常洵,想立弟弟为太子。朱翊钧因立太子之事和朝廷重臣互不相让,以消极怠政为抗议,最后还是李太后力排众议,训斥万历道:你嫌弃自己儿子是宫女所生,不立他为太子,你可曾想过自己也是宫女所生的?万历迫于压力立朱常洛为太子,这便是万历朝有名的国本之争。


即便朱常洛成为了太子,但父亲和郑贵妃并不打算放弃废掉他,此时朱常洵已被封为福王,按道理早应该到封地就藩,但他却一直被父亲留在京城。甚至在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名叫张差的男子竟手持木棍,闯入宫紧,如若无人,径直闯入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伤及官员数人。被捕后,张差供认郑贵妃手下太监指使他刺杀太子,郑贵妃为洗脱罪名,便向朱翊钧哭诉,朱翊钧不愿深究爱妃,太子也不愿撕破脸皮,便选择息事宁人,这就是明末三大案中的梃击案。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八月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朱常洛即位以后,郑贵妃为了自己不被报复,便向朱常洛进贡了数名美女,这么多年的委曲求全,朱常洛丝毫不敢在父亲眼皮底下出任何差池,没有了父亲的限制,朱常洛终于可以放纵起来,传说他夜御八女,结果因为身板不好,经此便一病不起。郑贵妃趁机指使太监崔文升向朱常洛进"通利药",即泻药治疗身体,哪知道朱常洛一夜连泻三四十次,致使身体更加虚弱,病情雪上加霜。后来鸿胪寺丞李可灼向朱常洛进奉丹药,想力挽狂澜,朱常洛自知命不久矣,便放手一搏,服用了李可灼制作的红丸,病情竟有所好转,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朱常洛食用后感觉安适如前,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谁知转天五更朱常洛便驾崩于寝宫,一命呜呼追随先帝去了,这便是明末三大案中的红丸案,朱常洛也走完了自己憋屈的一生。

由于朱常洛突如其来的驾崩,根本没有时间为其建造陵寝,这可愁坏了继承的天启皇帝。天无绝人之路,诸大臣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废弃一百多年的景泰庆陵,经过三年的地上营建,朱常洛终于入土为安。既然泰昌帝能长眠于此,说明它的质量并没有问题。既然在明皇陵区域内,说明它的风水也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闲置的陵寝存在呢?



庆陵是一百多年前为明代宗朱祁钰建造的陵寝,为什么朱祁钰没有长眠于此,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朱祁钰长兄朱祁镇是大明朝第六位皇帝,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受太监王振蛊惑,御驾亲征瓦剌,于土木堡兵败身俘,瓦剌大汗也先兵临北京城下,为了避免瓦剌以朱祁镇为筹码牵制大明,大明被瓦剌占领,也为了避免主少国疑,诸王趁机改朝承制,兵部尚书于谦挺身而出,说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于谦组织首都军民英勇抵抗瓦剌,保住了大明国袏,于谦也因北京保卫战,名垂青史。次年朱祁钰改元景泰,国家正常运转,使得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转危为安。说来也是造化弄人,前皇上朱祁镇由于自身魅力,折服了俘虏他的瓦剌诸部,北狩一年后,竟然被放回了大明,这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大明还是当年的大明,可皇上却成了自己最爱的弟弟,毕竟皇家不讲手足亲情,朱祁镇被弟弟安置在南宫,朱祁钰打心底不希望朱祁镇回来,所以他安排人监视朱祁镇的一举一动,防止哥哥和旧臣勾结复位,朱祁钰甚至还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掉,以防有人爬树越过高墙,朱祁镇就这样在一间小小的院子里体会世态炎凉。


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钰突然重病,在景泰朝郁郁不得志的徐有贞,曹吉祥,石亨想要咸鱼翻身,欲拥戴朱祁镇复辟,从而进入权利中枢,执掌朝廷。是夜,三人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自东华门入宫,升承天殿,并击鼓昭告朝臣。朱祁钰在病榻之上得知哥哥复位,不仅没有因此而愤怒,却一连说了几个好,或许病危之时,他内心中最脆弱的亲情部分被唤醒,囚禁哥哥的重负也放了下来,一切都释然了。朱祁镇复辟,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废景泰帝为郕王,过了几日,朱祁钰便在西苑病逝,埋葬于玉泉山,由于死时朱祁钰已废为郕王,再埋入十三陵中不符合理法,所以他在位时营建的庆陵便一直空着,这就是为什么一百多年后,来不及营建自己陵寝的泰昌帝能埋葬庆陵的由来,或许这就是造化弄人吧!


欢迎大家关注并阅读小编其他文章,临表涕零,感激不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