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炎帝和黄帝

  我们中国人都被叫做是炎黄子孙,其中炎是指炎帝,黄是指黄帝,这是大多数的人所了解的,但是关于炎帝和黄帝的关系却是很少人知道,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被说成是炎黄子孙,接下来就看看我的理解。

炎黄塑像

  其实炎帝和黄帝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赫赫有名的人物。据说两人都是生活在上古时期,在那个年代虽然人口简单,但是依然有战乱发生。在那个时候,各个地盘都是以部落为群体,而炎帝和黄帝他们两人分别是两个部落的首领,而在当时除了炎帝和黄帝以外,还有着另外的一个部落,是以蚩尤为首。在当时,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战乱,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使得炎帝部落渐渐地处于下风,于是在诸人的商议之下,炎帝向地处他们旁边的黄帝部落求助。因袭可以说炎帝和黄帝还曾是盟友的关系。

  炎帝和黄帝强强联手,最终的结果就是蚩尤大败。这原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这之后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有发生了战乱。最终结果是以炎帝部落的失败而告终。黄帝部落胜利之后,入驻炎帝部落,但是对于炎帝部落的人口却是没有杀害,让他们自由生活。于是就这样各个部落融合在一起,黄帝成为那片部落的唯一领导人。但是由于在当地有很多的人都曾是炎帝部落的子孙,因此后来的人们就将自称是炎黄子孙。而这也是人们对于炎帝和黄帝关系的理解。

  炎帝文化

  炎帝是中国古代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带领中国古代人们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后世的人们将炎帝极其在炎帝的带领下所完成或是留下为人们做出贡献的那些事物或是文化,统称为炎帝文化。可以说炎帝文化如今以是中国珍贵的的传统文化遗产。那么炎帝文化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炎帝文化的中最主要的。

炎帝金雕

  首先是农耕文化。了解过炎帝的人都知道,在上古时候,人们还不会任何的生活技能,是炎帝带领着人们下田种地,培育粮食,并且还在培育粮食的过程中发明了让让农民极具方便的农耕用具。在许多关于炎帝的史料之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接着是工业文化。农业的发展间接的促使人们开始发展手工业。如冶炼陶等,这一类最为简单的只要有足够的火种就可以制造的手工业。在炎帝的带领下,人们的手艺不断的加进。做工越来越好。

  还有就是医药文化。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医学,人们生病只能够忍着。后来是炎帝见到这样的情况于是就发明了医学,并且他还以身试药,目的只是想要知道那些药的具体药性而以。

  除了以上的这些之外,炎帝文化还包括火的发明文化、市场文化等,可以说炎帝文化的每一项内容都是为人类做出的一项巨大的贡献,直至今天炎帝文化依然在人间流传,人们常说炎帝文化博大精深。

  炎帝的故事

  炎帝是中国神话故事中很有名的人物,对中国古代的许多方面都有着贡献。因此在民间有着很多关于炎帝的故事,其中尤以他教授人们种植农业和为了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治病而尝试草药最为出名。

炎帝雕像

  据说在女娲造出人类之后,并没有教授人们任何的生活技能,一切都要靠人们自己去钻研。看到人们生活痛苦他不忍心,于是就想教人们种植农作物。恰巧当时刚好有很多的稻谷从天而降,他就将这些五谷杂粮全都种在开坑出来的土地之上,当这些粮食作物成熟之后分发给农民,教会大家种植方法,就这样所有人都会了这样的粮食种植,从此不用再受饥饿的痛苦了。这是炎帝教授人们种植农作物这个故事的大体内容,不过在民间有着被改编成了不同的版本。

  人们吃的问题解决了,还有着疾病的问题,炎帝不仅是农业专家,还是医学大家,他无私的为人们看病,解决人们的病痛疾苦,甚至为了能够准确的判断药性,他还一次又一次的亲身尝试药草,很都时候尝到他的舌头都麻木了,在此期间更是多次中毒,游离于生死的边缘。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坚持着为人们的付出。这就是关于炎帝尝百草的小故事了。

  诸如以上关于炎帝的故事还有很多,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小故事都代表着炎帝为人类世界做出的一则贡献,不过在这里我就不在例举了。

最佳贡献者
2

《国语》曰:“昔少典娶于有蟜(jiǎo)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少典娶了有蟜氏做妻子,然后生下了黄帝和炎帝。黄帝在姬水附近长大,炎帝在姜水附近长大,所以二人分别以“姬”和“姜”为姓氏,后来他们因为德行相异而互相攻伐。所以,一般人认为炎帝和黄帝是兄弟,都是少典的儿子。

但是研究神话传说时,不能书上看见一句就相信一句。晋代学者郭璞曾经提出:“诸言生者,多谓其苗裔,未必是亲所产。”也就是说,古书上说“某某人是某某人生的”,其实意思是指“前者是后者的后代”,但未必是父子关系,也可能相隔了好几代。由此来看,《国语》说:少典生黄帝、炎帝,并不一定真的指少典是炎、黄二帝的父亲,炎、黄二帝也未必就一定是同辈的关系。

【炎帝】


唐代学者司马贞在解释《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一语时,说:“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又案:《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然则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代纪中间凡隔八帝,五百余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非黄帝经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

司马贞认为少典指代的是一个部落的名称,而不是真正的人名。因为按别的传说:炎帝比黄帝年长,并且经过了五百多年黄帝才取代炎帝当上了天子,如果他们真的是同一个父亲生下来的兄弟的话,为什么会差至少五百多岁呢?

【黄帝】


炎帝和黄帝都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中国最早的文字直到商朝才出现,距离炎黄时代已经太过遥远了。在文字没发明以前,少典、炎帝、黄帝的传说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然而口语传播经常会出现错误,再加上人类的记忆是有限的根本不可能把远古时期各个部落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

徐旭升认为古人很容易将一个名人和他的部落搞混。比如说:少典的部落里,出了少典这个首领,相当的伟大,名声远扬。结果人们谈起他所属的部落时,就往往会说“少典的部落”,用不了多久,少典就成了他的部落的代名词了。就算少典死了很久,人们依然可能把他所属的部落仍旧称为“少典的部落”,就好像少典还在活着并且统治着这个部落一样。至于炎帝、黄帝和他们的部落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炎帝和黄帝的部落最早应是从少典的部落分化出来的,但炎帝和黄帝很可能和少典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他们两人也有可能不是同时代的人物。只是三人都作为各自部落里面最杰出的代表,所以被和他们的部落混同了,并且演变成了父子、兄弟的关系。

【炎帝像】


炎黄两个部落构成了中国原始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集团——华夏集团。在周朝的时候,这个集团基本上控制了其它集团和部落而成为了整个中国民族的代表。有人也许已经注意到了,黄帝姓姬,炎帝姓姜,正好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姓氏,这不是巧合,周人就是华夏集团的后裔,姬姓和姜姓一直都是周人的两大主姓。

炎帝部落最早所居住的姜水今已基本确定为渭河的一条支流,叫做清河,位于陕西宝鸡市。黄帝部落起源的姬水至今尚无法确定位于何处,但是由炎、黄二帝的亲族关系以及其它各种证据可以判断,基本也在黄河中游一带,可能位于陕西北部。

3

关于皇帝的起源,绝大多数古代文献记载,黄帝部落起源于陕西渭水流域。据《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地,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皇帝、炎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所以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华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皇帝做了首领以后,不仅爱护本族的人民,而且注重部落的繁荣与发展。炎黄二帝为民兴利,他的都功绩卓著,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传说炎帝在位一百四十年,死后把他葬到他当年曾泡洗草药的药池旁,至今洗药池和炎帝陵依然在。而皇帝死后,人们把她葬在风景优美的桥山之上,为他修建了一座巍峨的皇帝庙。表明后人对这位代表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最初袓先的崇敬与怀念。所以,炎、黄二帝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4

黄帝在历史中相对清晰,炎帝则完全是一个谜案。这是因为汉代以来,神农氏与炎帝被混淆了,神农氏是三皇,黄帝是五帝,炎帝则是其中一个短暂的传奇人物。这里重点对炎帝做一番梳理,具体如下:


一、炎帝与神农氏无关

汉晋以来的各种史论是混乱的根源,如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将神农氏等同于炎帝,说炎帝神农有八代云云,开启了错讹的先河。实际上,《史记》等正史,以及郑玄等学者还是相当谨慎的,说神农的时候就说神农,对炎帝了解不多,就直接隐去。皇甫谧的神农氏等于炎帝的观点,其史料源头,应当是《左传》和《汉书》,此二书关于上古官名的渊源,有一段大致相同的记载,唯一的区别是:《汉书》的表述是“神农火师火名”,《左传》的表述是“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且汉书也直接引用过左传的这段对话。这就给人一种感觉,似乎汉书的观点是神农等于炎帝。

《左传·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汉书·百官公卿表》:《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

但仔细辩读却发现未必如此。因为《汉书》是颇为严谨的,整本书提到“炎帝”的时候只有三种情况,一是五方观念里的南方之帝,二是五行里的“以火承木”的炎火之帝(指神农氏),三是黄帝时期的那位传奇人物,他有过一条泰山封禅的记录,还有一条记录是秦灵公祭祀炎帝的记录。可以看到,前两种情况是观念里的火德之帝,后一种是指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完全是两回事。更早的史料《逸周书》提到炎帝时,也是一个抽象观念,“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汉书·郊祀志》:南方炎帝赤灵祝融畤及荧惑星
《汉书·律历志》:稽之于《易》,砲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 炎帝, 《易》曰:砲牺氏没,神农氏作。言共工伯而不王,虽有水德,非其序也。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

炎帝与神农没有关系的其他证据还有不少,例如,神农氏的活动区域,按照《管子·轻重》,是位于淇山之阳(河南);其他各种史料也可以看到,神农氏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炎帝的活动区域在史料中并不确定,可以肯定的有三种情况:一是他曾泰山封禅(汉书、史记),位置在山东;二是秦人祭祀炎帝,暗示在西北;三是《国语》提到炎帝成德于姜水,也暗示在西北。可以说,炎帝作为真实人物,其地望与神农氏并不一致。


记载上古事迹较多的战国史料《世本》,也并未把炎帝与神农混淆起来,该书提到神农氏时,主要是说他发明琴、瑟及“和藥濟人”。《易经》等又说神农氏是上古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人物,他播种五谷、发明耒梠、“教民耕农”等等,可见是一位农业、音乐、医药方面的大师。而炎帝的形象非常模糊,可以确定的只有两点:一是他姓姜(世本);二是他是暴力的、军事的、统治的人物,在《史记》中,“炎帝欲侵陵诸侯”可以为证。


史料中出现了这种复杂情况,汉代以后的学者就给出了各种观点,最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神农氏是名号,炎帝是末代神农氏。这种观点的问题是:它不能解释《国语》关于炎黄二帝有着相近身世的记载。


二、真实人物炎帝

那么真实的炎帝是什么人物呢?这个问题只能回到《国语·晋语》关于炎黄的身世记录,即“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这段史料的辩读者往往忽视了上下文背景,通读全篇可以发现,这段史料是晋国司空季子的对话,话题核心是上古贵族的“政治婚姻”。上古姓氏皆有“女字旁”,用不同的姓,是为了区分不同的母系。对话感叹黄帝二十五子,只有青陽與蒼林“同德”于黄帝本人,而此二人实际上不是同母所生。紧接着又举出少典所生的两个同母儿子——黄帝与炎帝,他们一个与姬氏通婚,一个与姜氏通婚,却反目成仇,归根究底,还是政治婚姻出现了错配,所谓“异姓则异德”,这里的“姓”是就是指政治婚姻。

《国语·晋语》:公子欲辭,司空季子曰:“同姓為兄弟。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青陽,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異姓者,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 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陽與蒼林氏同于黃帝,故皆為姬姓。同德之難也如是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薑,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異姓則異德,異德則異類。異類雖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同志雖遠,男女不相及,畏黷敬也。黷則怨,怨亂毓災,災毓滅姓。是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亂災也。故異德合姓,同德合義。義以導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今子于子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棄,以濟大事,不亦可乎?”

根据考古和其他各种信息推测,与黄帝通婚的姬,当为元妃西陵氏女,即嫘祖,西陵氏出自有蟜氏,也就是传统的姻族;与炎帝通婚的姜,当为戎族,即姜姓之戎。所以,二人在各自的姻族背景影响下,出现了“异德”。具体表现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就是中原衰乱,黄帝竭力征伐,天下诸侯刚刚服从的时候,炎帝却“欲侵陵诸侯”,诸侯恐惧之下纷纷寻求黄帝的保护,最终引发三场战役,炎帝败绩。稍后,作为诸侯的蚩尤作乱,黄炎合力平定天下。


三、一些推测

炎帝与神农氏绝不等同,而更可能是黄帝的兄弟。那么神农氏又是什么情况呢?根据考古资料可以推测,上古三皇,包括神农氏,都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农耕文化,分为诸多邦国,神农氏应该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共主,有天子之位(史记言黄帝“代神农氏为天子”)。后世一些史料搜集到了这些邦国的名称,《世本八种》提到了很多,如夙沙氏、缙云氏、烈山氏等等。这些都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古老文明。


当新石器时代末期,这个中华文化的主要摇篮也出现了比较大的震荡,即《史记·五帝本纪》所言的“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这时候黄炎二帝经过史诗般的斗争,终于再次平定天下,并建立了更加广阔的王权国家,因此共同成为中华人文始祖。(完)

5

黄帝和炎帝的关系



《周易·系辞下传》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之后众多史籍几乎是一致采用这一观点:炎帝和黄帝是前后相承的关系。《汉书》、《白虎通义》几乎都是原文照抄地记载:“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越绝书·计倪内经》则说:“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东汉蔡邕撰《独断》载:“《易》曰:帝出于震。震者,木也。言宓牺氏始以木德王天下也。木生火,故宓牺氏没,神农氏以火德继之。火生土,故神农氏没,黄帝以土德继之。土生金,故黄帝没,少昊氏以金德继之。金生水,故少昊氏没,颛顼氏以水德继之。水生木,故颛顼氏没,帝喾氏以木德继之。木生火.故帝喾氏没,帝尧氏以火德继之。火生土,故帝舜氏以土德继之。土生金,故夏禹氏以金德继之。金生水,故殷汤氏以水德继之。水生木,故周武以木德继之。木生火,故高祖以火德继之。”蔡邕在这里以五行说来解释朝代的更替,从伏羲一直排到汉。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东汉,炎、黄的传承关系是没有争沦的,是比较一致的。

当然,史籍中也还有别的说法。

一为“兄弟说”。这主要是由于《国语》的一段记载所引起的。《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乍看起来,黄帝、炎帝是少典与有蟜氏生的两兄弟。其实不然。《帝王世纪》在关于黄帝的文字中是这样记载的:“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世与少典氏婚,故《国语》兼称焉。及神农氏末,少典氏又取附宝,……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这就把因《国语》叙述不明白地方说明白了。

二为“同代说”。这主要是由于《史记》的那段记载所产生的歧义:“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等等。对于《史记》表述的不精确,以后的许多史籍都给予了订正。《汉书·律历志》载:黄帝“与炎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这就是说,炎、黄阪泉之战并非黄帝与炎帝之战,而是黄帝与炎帝之后之战。《三皇纪》曰:“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轩辕氏代之。”炎帝、黄帝并非同时代的人,应该说是说得十分清楚的了。

综上所述,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他们各自代表着一个时代,既非父子,亦非兄弟,更非异族。炎黄之间的战争,是部落联盟内部兼并与反兼并、控制与反控制之争,是领导权即盟主地位之争,是内战,而并非民族战争。他们的逐渐融合、统一,形成了伟大的华夏民族,今天,我们亿万万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同源同祖,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我们要携手共进,同谋发展。

据《史记》记载,黄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曾经先后打了几仗,炎帝被黄帝征服,而后,黄帝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但是,据近日的《大公报》和《金陵晚报》相关文章报道,南京市六合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蔡明义称,根据他的研究,黄帝是南京六合人的女婿,而且黄帝和炎帝之间相差11代。

南京市六合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蔡明义近日表示,从2001年开始,他就考证黄帝的岳父敕封六合方山的课题,炎帝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少典,是少典氏部落的人,太昊伏羲氏(伏羲、燧人、神农为远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三皇)的后代。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约六千年前生活于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肃省东部)境内,其部落后裔东徙姜水(黄河流域的一条河名)一带定居,并建立政权于古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少典正妃任姒,又名女登,生了炎帝。少典另一子名勗其,勗其的11世后代即为黄帝轩辕氏。姜雷是炎帝第11世孙,因此可以说,炎帝和黄帝之间相差11世。

对于炎帝、黄帝之间的关系,古书中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讲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少典氏之子,如《国语》云:“少典娶有娇氏女,生黄帝、炎帝。”

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则表示,《史记索隐》对此有很好的考证,指出:“少典,是诸侯国号,非人名。……炎、黄二帝虽则相承,但根据《帝王代(世)纪》记载,中间相隔八帝,五百多年,如果少典是他们父名,那么岂不是黄帝经五百多年后取代炎帝成为天子?那他的寿命也太长了!”

李学勤认为:第一,少典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方国部族的称号,炎帝、黄帝都由少典氏衍生分化出来。第二,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其间共历八世。

李学勤先生认为,古史传说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表现了中华文明萌芽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史记》一书沿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本纪》记载的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而且,以炎黄二帝的传说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现代人创造的,乃是自古有之的说法。很明显,这指出了炎帝和黄帝兴衰上的先后列序。

6

作者:冷清先生,内容为独家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炎帝、黄帝是华夏的二位古帝皇。炎帝是三皇之一的人皇,黄帝是五帝之首。

炎帝之父曰连山氏,是山西历山的一位部落酋长,炎帝之母是陕西宝鸡有峤氏,名叫:任姒,又叫女登,生炎帝于宝鸡常羊山。

黄帝之父曰有熊氏,是河南新郑的一个狩猎部落的酋长,黄帝之母曰附宝,是甘肃天水有峤氏,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孕24月而生黄帝于天水。

炎帝和黄帝,同属于“少典”派系,母族都是有峤氏,但不在同一个地方。炎帝比黄帝大五十多岁,炎帝继承无怀氏“皇位”,称“人皇”。炎帝初起时,天下有不服者,炎帝以征伐,故“皇道缺、而帝者兴。”故此称神农炎帝,为天下共主。

黄帝继承其父有熊氏部落,是华夏之国的一个部落,也可以叫有熊氏“方国”,一座城子就是一国。黄帝初起时,是华夏共主炎帝的臣子。

炎帝为什么又叫神农氏呢?在炎黄二帝时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不是中原而是甘肃陕西。炎帝继位天下共主后,把宝鸡母族有峤氏迁徙到山西,向中原地区传授种植技术,炎帝也改进了很多农具,故此称为神农氏。在炎帝诞生500年前,朱襄氏为天下共主,因为治理风沙,也被称为神农氏。

炎帝统一华夏之后,一直实行“清静无为”的国策,轻徭薄役,就很少用武力讨伐诸侯。炎帝晚年的时候,奴隶制诞生了,诸侯相侵伐,而炎帝不能征伐。黄帝就起来学习使用干(盾)戈,征伐不守规矩的诸侯,很多诸侯就归顺了黄帝。

好多诸侯归顺黄帝后,炎帝“天下共主”的地位,就必然的受到冲击,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两个中央政府”,炎帝为了维护自己“天下共主”的“帝位”,就和黄帝宣战了。炎黄二帝九战而决,在坂泉之战中,炎帝集团战败,黄帝集团胜出。

又过了几年,南方九黎蚩尤集团,开始大规模北上争帝,并且占领炎帝都城空桑。炎帝不得不求助于黄帝,炎黄两大“华夏集团”联合,炎帝正式宣布退位,把“帝位”禅让给黄帝,黄帝正式称“天子”,而号令天下诸侯勤王,最后战胜蚩尤。

炎黄二帝战胜蚩尤后,炎黄二帝的华夏集团,不但统一了中原黄河流域,而且也统一了原蚩尤集团统治的长江流域,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夏朝的确不是最早的朝代,炎黄二帝建立的“大象”朝,才是中国真正第一“王朝”。

而炎黄二帝建立的“大象”王朝,是民主的两党制国家,实行的是民主选举制,帝王继承人从炎帝和黄帝的后裔中推选,实行轮流“称帝执政”。所以,后来的华夏民族都称为“炎黄子孙”。原谅冷清不能详细解说,牵扯冷清专著《华夏源考、三皇五帝纪》的内容,本专著正在组织出版中,敬请期待。

7

黄帝(轩辕)与炎帝是正室和次室所生的关系,据《周易》作者的暗示:伏羲天子也是次室所生(蛊卦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同样,伏義天子亦在天水一带找了个志同道合的女子生了轩辕黄帝这房人(有如乾隆帝的身世)神农帝至炎帝约五百多年,在炎帝时期,由于轩辕黄帝自小聪明好学并成功演绎五和十的原始自然数掛画图案,深得天下人爱戴,由于炎帝治理天下不得人心,后各部落的首领选轩辕黄帝为首领...就有了《史记》的记载。

8

炎帝和黄帝同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在和黄帝战争中失败了,溶入胜利者的部落,共同创建了中华文化,也就是中原文化。甘肃是炎帝的故乡,陕西是黄帝的故乡。蚩尤是苗族的始祖,炎黄始祖共同打败了他。总之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真正的汉人是没有的。汉族也是人们认同汉朝给自己的民族定位,随着战乱汉族都变成了客家人,跑到南方避难了。哈哈哈哈,大家都是杂交货。

9

我认为这两者已经具备了国与国的关系,后来黄帝打败了炎帝也就形成了统一,二合一胜者称王。

10

炎帝传说

炎帝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典型人物,据说他是继女娲之后的另外一个成为天下首领的人。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炎帝的传说,有关于他的出生的,也有关于他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现在我们就来说一下关于炎帝在民间流传的一些传说。首先是关于炎帝的出身的。传说他的母亲女登是一个长相极为美貌的女子,平日里最喜欢游山玩水,一天她到华阳山上游玩的时候,遇到了一条金光闪闪的神龙,看到神龙女登就想离开,但是还不等她离去,她就被神龙缠住了,之后她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了炎帝。炎帝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一副人身牛面还长着角的样子,不过在后来的时候慢慢就转变成为人类的样子。这就是关于炎帝出生的传说,可以说炎帝的出生是极其的富有神秘色彩的。



农耕工具的传说

传说在上古年代炎帝看到人们的生活疾苦很是同情,于是就想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就开始想办法,在后来的时候终于制造出来许多关于农业的用具,并且他还教会人们建造房屋,教会人们耕作农作物。可以说是炎帝使得百姓能丰衣足食。再次则就是众所周知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了。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说,那不是神农吗,关炎帝什么事。其实炎帝就是神农。传说在当时那个几乎是没有医疗设备的条件下,炎帝为了想要帮助百姓解决病痛,尝尽上百种不知名的药草,经历多次中毒。诸如此类关于炎帝的传说还有很多,只是被人知道的都是比较出名的而已。


炎黄子孙



  1. 我们中国人都被叫做是炎黄子孙,其中炎是指炎帝,黄是指黄帝,这是大多数的人所了解的,但是关于炎帝和黄帝的关系却是很少人知道,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被说成是炎黄子孙,接下来就看看我的理解。其实炎帝和黄帝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赫赫有名的人物。据说两人都是生活在上古时期,在那个年代虽然人口简单,但是依然有战乱发生。在那个时候,各个地盘都是以部落为群体,而炎帝和黄帝他们两人分别是两个部落的首领,而在当时除了炎帝和黄帝以外,还有着另外的一个部落,是以蚩尤为首。在当时,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战乱,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使得炎帝部落渐渐地处于下风,于是在诸人的商议之下,炎帝向地处他们旁边的黄帝部落求助。因袭可以说炎帝和黄帝还是盟友的关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