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就如同一个精神图腾,深深地烙印于人们的脑海中。
不过对于现实历史中的包青天,很多人的了解其实是不够的。
比如现实历史上的包拯并没有当过开封府尹,这点就很少有人知道。
包拯担任的是权知开封府
包拯的一生担任过众多重要的官职,其中包括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位。
我们民间传说中的包拯开封府尹,其实就跟他担任过的权知开封府有关。
在宋朝的历史中,开封府尹是个非常重要的官职,虽然从职权上来说仅相当于现如今的首都市委书记、相比于其他朝廷中的重要官职并不是特别位高权重,但是在宋朝,这个官职却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开封府是宋朝皇城的所在地、是整个宋帝国江山的核心之处,对于整个宋朝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封府尹作为开封府名义上的最高长官,自然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随便担任的,在宋朝时期能被皇帝委任为开封府尹的人,全都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
宋朝时期很少有官员被皇帝委任为开封府尹,更多被皇帝委任为开封府尹的人,多为宋朝的皇族或者皇子、储君。
不过虽然宋朝时期的开封府尹地位极其之高,但他们却是基本不掌握权力的。
真正归属于开封府尹掌管的权力,大多数集中在当时的权知开封府手中,而权知开封府,从字面的理解上来说,就是“代理开封府尹”的意思。宋朝特殊的权职分离
当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开封府尹不掌握实权的状况,其实跟宋朝繁琐的官职制度有关。
宋朝是建立在五代十国的战火废墟之上的,在经过五代十国那段历史岁月之后,他们对文臣武将夺权有着很深沉的恐惧,于是为了防止夺权,他们就制定下了一系列繁琐的制度来保障自己的皇权。
在宋朝时期,大多数正规的官职其实都是虚职,只拥有崇高的地位而不掌握实权,而除了设置这些正规的官职,宋朝还设置出了一系列代理或者临时意义的官职,让他们掌握真正的实权。正是在这种权职分离的情况下,宋朝早期才避免了出现权臣夺权的尴尬情况。
包拯所担任过的权知开封府,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特殊官职。
以实际上的权力来说,包拯所担任的官职实际上就等同于开封府尹,从这方面,我们也就不奇怪包拯在民间传说中为什么会出现“开封府尹”这样官职的原因了。
权知开封府无法和丞相相比
接下来我们再回答一下提问中的问题,首先从实际的历史来说,宋朝是没有丞相官职的。
在宋朝时期,以往的丞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分别被分散到了同平章事、枢密使、三司使各官职身上。
而这三个官职虽然一同分担了丞相的权力,但是一般能被公认称之为丞相、宰相的官职,只有同平章事。
不过也正如我们上面所说,因为宋朝大多数实行的是权职分离制度,所以在宋朝但凡拥有丞相、宰相地位的,一般都是不掌握实际丞相、宰相权力的。
如果从实际权力来说,包拯的权知开封府和所谓的“王丞相”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但是如果从地位上来说,包拯的权知开封府和王丞相是根本无法相比的,大家想想,一个在地位上是代理首都市长,一个在地位上是总理大员,这里面的差距不用细说大家都懂。即便是权知开封府的正职开封府尹,虽然地位崇高无比,但是在地位上同样是比不上“丞相”的。
包拯的另一个重要官职
不过,虽然包拯的权知开封府无法和所谓的王丞相相比,但是他的另一个官职却是能和“丞相”较量一番的,这个官职就是三司使。
三司使是宋朝的最高财政长官,明面上掌握着宋朝的一切财政大权,因地位的崇高,而被人们称为了“计相”。
而计相的相字实际上就是丞相的相,指的是财政方面的丞相,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三司使的地位有多么高了。
在宋朝时期,三司使是可以和“丞相”相提并论的重要官职,虽然地位上要稍低一些,但却是同一个重量级别的人物。
当然,在现实历史中这些级别差距是无法限制到包拯的。
在现实历史中他连皇帝都敢上前指责、在他指责皇帝的时候口水溅到皇帝脸上皇帝都只能装作看不见,从这方面我们就可以知道,就算包拯和“丞相”之间有着再大级别差距,也不会成为阻挠他行使正义的囚笼。所以说包拯根本就没有当过开封府尹,而如果要拿现实历史中包拯的官职和“丞相”比,在官职最高的时候,他实际上和“丞相”只有一步之遥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