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说起”八股取士”应该是科举制度下的一个产物,科举制度实行于隋唐,目的是为了选拔文化水平渊博的知识分子,充实到朝中做官吏,服务于中央集权。其实就是重视人才,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的栋梁。
”八股取士”从字面上讲,是我们听说过的”八股文”。”八股文”产生在什么时代呢?
”八股文”产生于明朝,明朝以前的科举制度都考什么题目呢。明朝以前科举考试的题目有如下:数学《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文科《孙子》《老子》《庄子》《列子》,医科的有《本草》《脉经》《伤寒论》等。
明朝为啥要考”八股文”呢?”八股文” 主要是禁锢思想与其洗脑,削弱知识分子阶层的反抗力量。”八股文”考试的内容是什么呢?八股文的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在字数有严格的规定。科目: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
以上浅说了”八股取士”,下面回答你的问题,录取上的官员是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榆木脑袋?
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做学问的人都不是傻子,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入士。功名是学子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例如《范进中举》54岁才考取七甲解元,以他寒门孺子的家境,我想他一定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官。
不错一提起”八股文”,我们脑海里即刻就是之乎者也,呆痴刻板的书生形象。可是从明朝到清光绪二十八止,这期间的文臣官员庸才者不是没有,而是很少。大多数在服务朝廷上,治理地方行政上出了不少好官。
例如:明朝海瑞、于谦、清朝刘墉、张廷玉 、纪昀、于成龙等等。
综合上来说:八股取士,录取的官员几乎都是有作为的官员。毕竟他们受到的教育是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深深的扎根他们的心海里,榆木脑袋是不能胜任一方父母官的,也不能给朝臣帝王出谋划策,更不能为治理国家图谋方略,这样的人朝廷能任用吗?答案是绝对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