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在民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评价?:作为民国三大军阀和北洋三杰,段祺瑞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三造共和是大家广为称颂的。一造共和民国元年(1911年)10月10:-
作为民国三大军阀和北洋三杰,段祺瑞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三造共和是大家广为称颂的。
一造共和
民国元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出山,急令段祺瑞为第一军统领兼湖广总督。段祺瑞由于早年出国留学,接受了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深知中国的落后源于集权腐败的家天下统治。于是在讨伐革命军时,并不真的大举进攻,而是与革命军谈判并接连电告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声言:“共和思想已深入将士之心,将领颇有不可遏之势。压制则立即暴动,敷衍亦必全溃。”
民国二年(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联名握有重兵的46名将领,致电清廷内阁、军咨府、陆军部,一致要求“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清廷如不速断,则江海尽失,势成坐亡”。2月5日,段祺瑞再率第一军全体将领致电清廷。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
二造共和
民国四年(1915年),段祺瑞反对袁世凯称帝,所以被迫卸去职务。袁称帝前,他曾五次劝阻,结果三次被拒绝,两次吃了闭门羹。
他劝阻袁世凯称帝,说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及袁氏身家性命是万不能做的。而袁称帝后,出于他受袁世凯几十年知遇之恩,虽未公开声讨,但绝不参与,且未获任何封赏。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推举黎元洪任大总统,平息了南方革命军的反对声音,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三造共和
民国六年(1917年)2月16日,段祺瑞力主加入协约国,黎元洪表示反对,因对德宣战问题府院发生激烈冲突,段祺瑞主张宣战,黎元洪不同意,争执不下,段祺瑞去职。
6月14日张勋复辟。后段祺瑞立即到马厂准备讨逆。3日段祺瑞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在马厂誓师,并与冯国璋联电数张勋八罪,发表讨伐张勋檄文。
12日即攻入北京,赶走张勋恢复共和。后冯国璋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
由上可见:一造共和逼迫清帝退位,二造共和反对袁世凯称帝,三造共和则是讨伐张勋复辟。当然他的贡献也不止这一点点,他还被称为“六不总理”,是个清廉之官。
段祺瑞有三造共和之功,在退出政坛,赋闲天津期间,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须重点介绍“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的表现。
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进入大沽口,向国民军挑衅,后又寻找借口,纠合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的行为。李大钊等人组织各团体和学校共5000余人的请愿队伍来到执政府前举行请愿游行。愤怒的请愿群众在执政府院外要求见总理贾德耀,双方在紧张对峙中,冲突加剧,军警和卫兵最终开了枪。刘和珍不幸被子弹击中致死,当场死47人,伤200余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段祺瑞立即赶到现场,面对刘和珍等死者尸体长跪不起,以示忏悔。同时政府的国会召开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对惨案的正式认定结果:“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当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开枪打死、打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之重大嫌疑。”最后,国务院总理贾德耀辞职,段祺瑞颁布“抚恤令”,并从此终身食素。尽管段祺瑞政府拿出了足够的真诚来弥补国民心中的创伤,但也没能最终保住民心尽失的北洋政权。半个月之后,段祺瑞政府就在反对党精心组织的遍布全国的抗议活动中请辞。
一世英明的段祺瑞,因为这一事件而声誉扫地。
作为民国三大军阀和北洋三杰,段祺瑞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三造共和是大家广为称颂的。
一造共和逼迫清帝退位,二造共和反对袁世凯称帝,三造共和则是讨伐张勋复辟。他还被称为“六不总理”,是个清廉之官。
但是,民国的乱局是由段祺瑞上台导致的,只能说没有袁世凯的霸气,却想行使袁世凯的权利,结果,引来了民国大乱斗开始!不过其在大是大非上没有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最早的“老赖”就是段祺瑞,西原大借款不还,将甲午战争赔款借了回来,致日本金融崩溃。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他与冯国璋、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三杰”。民国时期皖系军阀首领。 段祺瑞虽为军阀,但人格形象颇佳,由于笃信佛教,平日多半吃斋,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清廉如水,无积蓄、无房产。他一生做人信条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享誉于世。在物欲横流、无官不贪的民国时期,他是个官场的另类。
一造共和,他秉承袁世凯意旨,联名四十六名北洋高级将领电促清廷退位,并做出进京逼宫的姿态,最终逼迫清帝退位;
二造共和,他在协助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镇压“二次革命”以及强迫黎元洪离鄂赴京之后,站在袁世凯“心腹”的立场上,强硬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称病辞职、拒绝授爵(袁世凯称帝时大封爵位);
三造共和,他在“张勋复辟”后,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通电全国讨伐张勋,仅用7天时间便平定闹剧。
梁启超评价段祺瑞:“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吴佩孚:“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自小随祖父在军营长大的段祺瑞,天生带了一股江湖草莽的领袖气质,工作勤勉,才智出众,敢于担当,有主见,讲义气,有威信,不贪财,不贪色——这些传统将才所需的素质,让他极易在军队里脱颖而出,也容易笼络下属形成自己的势力。段祺瑞凭借其个人在北洋集团中的资深地位及通过督办各类军事学堂,使北洋军阀的大部分将领,不是他的门生就是他的下级。以上下级和门生关系维系对段祺瑞的向心力,由此形成了皖系军阀。皖系军阀是老袁死后北洋军阀各派系之中,最早出掌中枢的“北洋团体”。它胚芽于晚清时期,历经段祺瑞三大起落之打磨,于民国六年(1917年)基本形成,因首领段祺瑞是安徽人而得名。
1895年,袁世凯奉旨练兵于天津小站,段祺瑞在小站任炮营统带,兼随营学堂总监,麾下虽只有不足两千名炮兵,不足一百门炮,却是中国第一支装备正规的炮兵部队,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炮兵司令”。
在民国时期段祺瑞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民国二年(1912年),段祺瑞任陆军总长,成为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1913年代理国务总理。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黎元洪依法继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段祺瑞力主加入协约国,黎元洪表示反对,因对德宣战问题府院发生激烈冲突。利用张勋复辟扳倒黎元洪。民国六年(1917年)在继任的冯国璋总统任期内,就解决南北分裂,统一中国的方式问题,与冯国璋发生第二次府院之争,11月22日辞职。民国七年(1918年)3月22日复职。同年10月10日,冯国璋总统的任期届满,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段与冯约定共同下野。段祺瑞通过安福系继续在幕后操纵政权。
身为军人的段祺瑞也明白依靠他人军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1917年段祺瑞三造共和后,以参加一战为名编练参战军,到1919年共编成了三个师,这些才是段祺瑞的嫡系部队。但是1920年7月就爆发了直皖战争,刚刚完成编练、作战经验稀少的参战军对阵直系、奉系的联手进攻还是太弱了。
比如北洋军阀内部都是沾亲带故,互相之间的争斗基本不会伤及性命,但是徐树铮就打破了这个潜规则,1918年6月直系元老陆建章在参加督军团聚会期间,因为政见不合被徐树铮诱骗枪杀,这件事是直皖决裂的导火索,也激起了中间派系对于皖系的不满。再比如段祺瑞为了压制直系势力,大力拉拢奉系军阀张作霖,但是徐树铮擅自挪用拨付给奉军的军费数百万元,更是多次派人暗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造成奉系势力放弃“中立”,倒向了直系阵营。徐树铮不只是得罪外人,在皖系内部他也仗着段祺瑞的宠信大肆揽权,造成皖系内部分化,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到1919年,形成了一个以直系、奉系为核心,势力范围遍布七省的反皖同盟。
1920年直皖争端中皖系首先提出了“武力解决”的口号,但是皖系在战前却准备不足,反而让直系率先展开进攻;另外皖系将领盲目轻敌、私心太重、兵力部署非常随意,造成东西两路大军缺乏合作,被直系将领吴佩孚抓住机会突袭了皖系的前线司令部,皖系部分高级将领被俘投降,造成皖系全线溃败。皖系被直、奉军击败。段祺瑞下野、皖系重要头目被通缉,安福国会解散,北京政府由直系控制。皖系军阀逐步被消灭。
帝王式的独裁,如慈禧、如光绪帝,如袁世凯,朕即天下,朕即真理。杨继绳说这是“权力中心和真理中心的合一”。臣下对帝王的依附关系几乎是人身依附关系。而党魁式的独裁,如列宁、如孙中山、如蒋中正,党魁即权力,党魁即真理。党魁式的独裁不再是依靠个体对党魁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用一套党组织的规章纪律来维系,党魁的指令依靠党的组织去层层执行,如身使臂,如臂使手,其组织动员能力更强大,从社会组织的角度而言,这种独裁的执行效果更好。
像冯国璋、段祺瑞这样在清廷入仕的军事将领,并未像宋教仁那样在日本浸淫多年,对政党政治的理解只是皮毛而已。在民初的北京,他们甚至都没想过怎么去控制舆论,这不是因为他们宽容大度,而是他们想不到。晚期段祺瑞也通过徐树铮等人组织安福俱乐部,但那仍然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而国民党是。南京政府最终取代了北京政府,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就是政党政治对文人官僚政治的取代,也是“有意识形态”的政治团体对“无意识形态”的政治团体的取代。中国历史上,北伐成功的只有朱元璋和蒋中正。蒋之北伐,与意识形态的文宣关系极大,北伐军是有“话术”的,北洋军没有。
在1917年到1918年这段期间,段祺瑞政府陆续向日本人借了1.45亿元的借款(西原借款)。西原借款大多用在了内政开支上面,却由此被骂作卖国贼。但自袁世凯时代开始,至国民政府败退至台湾,民国中央政府之财政开支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民国中央财政体系的脆弱,要维持基本财政必须借款,而又以西原借款之条件最为优厚,段氏实无拒绝日方借款之理由。况且,据时任段内阁的秘书长恽宝惠披露,段氏自借款伊始,即不打算向日本还款。在王毓超的《北洋人士话沧桑》中曾有段祺瑞与冯国璋的这样一段对话记录。当冯国璋得知又从日本人那里借钱后,有些担忧地对段祺瑞说:“可是债借多了,将来怎么还哪?打仗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枉使生灵涂炭,实在叫人痛心!我看还是都慎重点好。”段祺瑞却说:“慎重是对的,可是不能不干事呀。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只要咱们国家强起来,到时候一瞪眼全拉倒!”段氏本人既无意归还,加之政局动荡、借款担保又不可靠,段氏倒台后,后继之中央政府更无意替段氏还债,西原借款之绝大部分遂都打了水漂。时任财政部库藏司出纳主任周叔廉在回忆中毫不避讳说:“西原借款的主要目的,是寺内内阁改变前内阁的强暴外交路线,想拿大量借款以结好中国政府,同时力求扶植段祺瑞的势力,希望壮大他的实力来统一中国。因此,对借款的条件并没有十分苛求,对于押品尤为空泛,铁路垫款则铁路并没有进行兴建,其他押品只在借约上空言指定,并没有实行接管。到了后来,除了交通银行第一次借款日金五百万元在1920年正值日金汇价低落的时候已经还清外,其余各借款到期本息,到了中国政府((指1925年成立的国民政府,当时国民政府坚持“对于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的政策,编者注))的时候,日本债权方面对于约定的担保品无法处分,变成了一笔大滥账。”
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先邀请孙中山北上,后与奉系妥协,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但此时的段祺瑞已不是作为皖系首领执政,而只是各派军阀争夺权力的缓冲人物。金佛朗事件”与徐树铮被杀事件后,一生强势的段祺瑞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无能为力,于这个时事,他不再是运筹帷幄的棋手,而只是一颗注定被碾压的棋子。
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三·一八”惨案,是压死段祺瑞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他是否知晓这件事,身为“临时执政”都难辞其咎。段祺瑞明白,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了。这个异常自负,一直试图以自己的强硬和权谋转轨中国的淮军后代,在度过了踌躇满志以及忍辱负重的日子之后,终于迎来悲凉的结局。民国十五年(1926年)年4月9日段祺瑞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不问政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去世。遗训段家子孙,不可从政、不可从军、不可从商。
值得称道的是,他晚年保持气节,不与日寇合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又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访段祺瑞。为避免日本人的要挟,段祺瑞举家迁来上海,公开表明自己的抗日态度。他接受《申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暴横行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国惟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语云:求人不如求己。全国积极准备,合力应付,则虽有十日本,何足畏哉?”“爱国朝野一致,救国惟有自救耳。”1936年,段祺瑞逝世,终年71岁。
“三造共和”,一直是段祺瑞对外宣称的“名片”。
由于在1905年初,段祺瑞兼职管理北洋武备各学堂,会考陆军留学毕业生,导致只要是军校毕业的,都可以说是他的“门生”,导致段祺瑞,哪怕后来失势,在天津当寓公,很多军阀都尊敬他。最著名莫过于蒋介石,大喊“迎段南下”,时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已侵入华北境内。
除以上“功绩”,说一个很少人会提到的功绩,段祺瑞对德系军事的推广。
清朝末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建立一系列兵工厂和工业设施,这些工厂模仿的对象自然是当时军事帝国英国。众所周知,英国佬使用的剂量单位特立独行,自成体系。清政府要学英国军事,自然也得换成英国的计量单位,清军炮兵讲火炮必是三磅子、六磅子、十二磅子,无不以操英国腔为荣、工程师测量尺寸用英寸英尺、检查火炮用英海军标准的英吨/平方英寸...
由于英制单位不是十进制、用起来很麻烦。于是江南制造局造火炮的工匠编了一首英制口诀,让每个从业者都能背得滚瓜烂熟“每码合三英尺、每磅合中砝十二两...”
“英伦风”在清末持续三十多年,在1903年时,却被一个矮胖子给废除了。
此人就是梦想当皇帝的袁世凯,老袁是当时狂热的“德粉”,谈起火炮必是“克鹿卜”、“格鲁森”。1903年他被任命为总理练兵处会办,负责全国新军整建。
由于当时的英军火炮技术,已不是普鲁士的对手,老袁这项爱好,无形中推动我国军事军代化。
掌控全局是袁世凯,负责底下做事的自然是“北洋三杰”之一的虎段祺瑞,这事当时还只有他能玩得转。
1889年,段祺瑞是清廷指派赴德留学生,并在著名的炮火工厂克虏伯实习。正因为跟德系武器有过亲密接触,早在1896年,袁世凯就委派他到天津小站练兵。
由于这层关系,导致他带领的北洋政府,起初在对待一战期间,就是否支援协约国问题犹豫不决,事后局势明朗。才有劳工奔赴战场做苦力的举动!
我是文史星君,我来回答。
1936年11月2日,素有“北洋之虎”美誉,在民国政坛上叱咤一时的北洋元老段祺瑞因宿疾复发,在上海宏恩逝世。
要评价段祺瑞,就先了解一下段祺瑞的功与过:
段祺瑞的功:“三造共和”和收复外蒙古
段祺瑞在民国时期享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是赞誉他为了维护民国的共和制度,推翻帝制,出力甚多。
一造共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下令段祺瑞为第一军统和湖广总督。段祺瑞由于早年出国留学的经历,接受了西方共和思想。所以并没有讨伐革命军,而是联合46将领和革命军一起致电清政府,要求建立共和政体,不然就要逼宫了。
清政府在袁世凯的不断逼迫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溥仪退位,至此进入了民国时期。正因为有了段祺瑞的支持,革命派才能战胜那些清政府保皇旧势力,袁世凯也背叛了清朝,支持了革命派。
二造共和:
民国四年(1915年),段祺瑞反对袁世凯称帝,所以被迫卸去职务。袁世凯称帝前,他曾五次劝阻,结果三次被拒绝,两次吃了闭门羹。
他劝阻袁世凯称帝,说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及袁氏身家性命是万不能做的。而袁称帝后,出于他受袁世凯几十年知遇之恩,虽未公开声讨,但绝不参与,且未获任何封赏。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推举黎元洪任大总统,平息了南方革命军的反对声音,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三造共和:
民国六年(1917年),6月14日张勋复辟。段祺瑞立即到马厂准备讨逆,随后他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
段祺瑞在马厂誓师并与冯国璋联电数张勋八罪,发表讨伐张勋檄文。段祺瑞发完檄文即攻入北京,最后赶走张勋恢复共和。
段祺瑞派心腹徐树铮收复外蒙古居功至伟。
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因沙俄扶植脱离中国,当时的中国根本无力与沙俄对抗,然而段祺瑞瞅准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无暇顾及外蒙,派徐树铮一举收复外蒙,举国人民欢欣鼓舞。
外蒙古的回归,不仅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更保证了中华民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在这一点上,作为当时的政府首脑,段祺瑞值得称颂。
段祺瑞的过:西原借款和三一八惨案
西原借款: 民国六年(1917年)7月,段祺瑞重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后,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镇压孙中山倡导的护法运动,以中国权利为抵押品,向日本大量借款。
1917-1918年,段祺瑞共向日本借款5亿日元。其中由西原龟三与段祺瑞政府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商办议定的有吉会铁路、满蒙四铁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森林和金矿、有线电信、参战、交通银行等八项借款,共计1.45亿日元。
通过这一借款,段祺瑞把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权益大量抵押给日本。
三一八惨案: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
段祺瑞执政府(段祺瑞当时不在执政府,亦未命令开枪)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3 月19日,各地舆论纷纷谴责国务院门口屠杀。
3月20日,段祺瑞明令抚恤死者,医治伤者。强大民意压力迫使段祺瑞政府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
虽然屠杀群众的命令不是段祺瑞下的,但是他作为当时政府领导,是有失职之罪的,手下的人没管好,杀了那么多无辜群众,他必定受牵连。
段祺瑞能够坚定反对帝制,维护共和制度这点是难能可贵的,袁世凯和张勋都抵抗不住皇权的的诱惑,上演了复辟帝制的闹剧,而段祺瑞坚决反对帝制,维护共和,这说明他的思想是比袁世凯他们进步的。
但是段祺瑞在军阀中没有绝对的权威,却想以武力强行统一中国,造成了军阀混战,社会动荡,这也是他的过失。
但就段祺瑞个人品行来说,还是不错的。上台执政后,段祺瑞有“六不总理”的美称,说明他为人比较正直,为官清廉,不贪污受贿,谋求私利。
段祺瑞趁俄国内乱,夺回之前失去的外蒙古,说明他执政期间还是有所作为的。
在对日本的态度上,虽然曾出卖大量国家的权利向日本借款,犯过错误,但是那些那些借款实际上一个也没还,可谓是“空手套白狼”的无赖典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人曾多次拜访段祺瑞,邀请他到伪满洲国任职,他都严词拒绝了。
后来为躲避日本了的要挟,更是举家迁往上海,公开表明抗日的态度。
段祺瑞在晚年能保住气节,不做汉奸,坚决抗日,这点说明他在国家大是大非上还是有所觉悟的,他是一个爱国的将领。
至于他在三一八惨案中的过失,这点确实是他失职导致了惨案的发生。
段祺瑞在民国的这段历史中无疑是一笔浓墨重彩的角色,他在北洋诸政要中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在个人操守上也远胜其他的军阀。
他的一生有功也有过,不能片面去评价他,对于他至死维护共和,和晚年坚决抗日的态度,这点是让人欣赏的。
关于他跟其他军阀的混战,可能有私心为了争权夺利,不过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谁都想走到权势的顶峰。
对于段祺瑞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是源于他对局势的认识不清,在巴黎和会中没有维护好中国的权利,从而丧失民心,这个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作为民国三大军阀和北洋三杰,段祺瑞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三造共和是大家广为称颂的。
一造共和逼迫清帝退位,二造共和反对袁世凯称帝,三造共和则是讨伐张勋复辟。他还被称为“六不总理”,是个清廉之官。
客观评价又是一分为二两面剖析。
片面的夸他的话是「三造共和」的功臣。辛亥革命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在前线和许多将领联名通电拥护共和;袁世凯称帝时他又去劝阻袁世凯;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入京拥立溥仪复辟,他又马场誓师组织讨逆军把他赶出去,维护徒有其表的共和体质。
执政期间力主参加一战,向日本西原借款训练参战军。征发二十万劳工去欧洲帮英法联军挖战壕搞后勤。后来中国靠出口白银、做为战胜国免除对德国等战败国庚子赔款也分得一些红利。
一战后多国武装干涉苏俄,北洋军训练的参战军也去了海参崴之类的地方,还有一支部队在徐树铮的带领下去了外蒙,强行把外蒙收回中华民国版图,结束半独立状态,也出兵西伯利亚护侨回国。
片面骂他就是无良军阀,为利益之争军阀混战,搅的全国民不聊生。百废待兴的民国,依旧只有百废待兴
但是,民从吴佩孚给他写的挽联上能概括出来:假使天下无君,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
这上联就能概括出来其一生功绩了,有点吹嘘的成分,不过大概也就这样,性格孤傲,大义上分清是非,算得上人物吧!
我是小九,很高兴回答您的这个问题!
在民国历史上,这位皖系军阀的首领,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有人说他客观的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那段祺瑞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揭晓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
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他对死者长跪不起,并终生吃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被他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由此可见他并不希望做汉奸)
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段祺瑞也曾做过一件功过参半的事,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执政期间由于资金短缺,政府运转困难,段祺瑞通过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特派代表西原龟山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项,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通过这一借款,段祺瑞把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权益大量出卖给日本。
该项借款,就北洋政府而言,实乃维系中央政权之必需。能碰到日本“雪中送炭”这样的好事,老段当然不会放过。借款之初,老段就没打算偿还。曾在段祺瑞公馆长期工作的王楚卿亦证实:“段祺瑞掌握政权的时代,曾向日本人大量借款,购买日本军火,在军队里还聘用了若干日本教官,所以大家都说段祺瑞亲日。不过老段也有他的一套想法。他常说:‘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到时候一瞪眼就完了。”
李开弟认为:“在辛亥革命中,段祺瑞只不过是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工具。袁世凯称帝中,段祺瑞与袁世凯的不合作,关键是争夺个人权力,决非有“共和”的思想基础,他不过是一个,一贯谋取私利而反复无常的政治投机分子。”
后人评论段祺瑞者甚多,有挺其者品质高尚,爱国有心;有骂其军阀习气,倾心权术,迷信武力。
以上就是小九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有错误之处,还望指教
段祺瑞早年三造共和,致电清帝逼其退位结束帝制,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复辟的张勋,之后通过武力统一全国,功劳是很大的。当时世人对段祺瑞评价是很高的,据说1924年的一次民意调查中,在北大学生选择国内大人物的投票结果中,段祺瑞位列第四,仅次于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比梁启超、胡适都要高。
但是若以成败论英雄,段祺瑞还是失败者。一方面直皖战争被吴佩孚大败,可见他虽然早年一直学习军事,但是从战役结果来看,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强;另一方面也就是他政治上最大的失败三一八惨案的发生。卫队向示威游行的学生开枪,据说段祺瑞知道后也感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此后他就一直背负着骂名。
不过,对段祺瑞评价中有许多是对他人格的赞扬。他号称“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为官十分清廉,一生没有房产;据说因为三一八惨案而一生吃斋以示忏悔,虔信佛学。
段祺瑞形象的改观不仅体现在私德优秀上,更体现在民族大义等大节的不亏上。\"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访段祺瑞,想请段出面组织华北政府,并许愿只要段同意,日本将会全力支持,但遭到了段祺瑞的严词拒绝。为避免日本人的要挟,段祺瑞举家迁来上海,公开表明自己的抗日态度。保持了气节;病逝前留下“八勿”的遗嘱,体现了爱国情操。
答:【段祺瑞】(1864一1936)北洋军阀皖糸首。字芝泉,安徽合肥人。他曾任北洋军阀政府陆军总长,国务总理等职。袁世凯死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曾几度把持北京政权,把我国东北和山东大量权力出卖给日本。同时,乱借外债,先后向日借款高达5亿日元,用以装备反动军队。近尔发次发动内战。更为甚者:1926年屠杀北京反帝爱国示威群众,造成《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1936年死于上海。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