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实不仅题主看得出当时日本打不过美国,连当时海军马鹿们都看得出日本打不过美国啊!就连对战局最乐观的山本五十六在战前做的推演,也认为美日全面战争的情况下,日本先手也只能把优势保持到1943年初,之后美国就能把战局翻转过来了。放在实际的历史线中,日本的表现还不如推演,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1942年2月15日日军攻陷新加坡,1942年6月7日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战局就翻转过来了,优势保持了半年都不到。

至于为什么日军在看得出跟美国开打战局肯定不妙的情况下还要跟美国开战,其实就是二战时期日本面临的地缘战略与国家战略的死局所决定的——在罗斯福总统围绕日本设计的“ABCD”包围圈越收越紧的情况下,日军要把在中国大陆的侵略战争持续下去就必须从美国方面获得资源,要从美国方面获得资源就不能把侵略战争持续下去;要不从美国方面获得资源就必须抢占南洋资源地带,要抢占南洋资源地

带就必须跟英国、荷兰实际上也就是跟美国开战,而要跟美国开战,它又必须抢占南洋资源地带。纵观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面临的情况,可以这样总结:想进门,但是钥匙在门的另一边。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战争设计实际上是一种被动应付的“走一步算一步”:先手抢占优势,一波流把美国太平洋舰队消灭,攻陷新加坡,拿到兰印的石油,然后再说下一步——没准儿英美鬼畜就求和了呢。偷袭珍珠港自然就成了这一赌博战略的第一步,结果呢,不仅英美鬼畜没有求和,鬼子从明治维新以来造就的国运也彻底玩完了。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军事妹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有不同意见可以留言讨论下。

首先,对于关乎国运的日美战争,日本并不是疯了,他们之所以敢于和美国开战,最根本的原因是全日本上下一个奇怪的共识:如果在一次决战中击败对手,那么将迫使对手承认失败。

马关条约签订,都骂李鸿章,可是他一手建立的北洋舰队覆灭,此时的他又能怎样?

日本有这样的认识和两场战争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两场关乎日本国运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 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在海战中击败了北洋水师,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其中赔款竟达白银2亿两,这场战争让日本完成了近代史上的第一次跳跃,一举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此时日本似乎找到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捷径,那就是战争。

日俄战争海报:俄海军猛揍日本海军,开战前没人会想到日本能打败俄国

之后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几乎全歼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沙皇俄国的远洋舰队,同时在陆地上击败了俄军,迫使俄国签署停战协议。这次战争日本击败了西方老牌强国,国家地位也从亚洲强国一跃成为世界列强。这两场战争决定日本国运的战争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不是全面战争,而是类似于局部的大决战式战争,所以到二战时,全日本无论精英还是平民,都认为战争就是大决战。

偷袭珍珠港就是大决战思想的产物

这一点可以从侵略中国看出来,在战争初期日本就规划3个月打败中国,就是看准了日军战斗力强于中国军队,如果在一系列决战中打败中国军队,占领中国包括南京在内的重要城市,那不就赢了吗?而对于美国,其实大部分日本精英知道自己国力远不如美国,但如果能在太平洋上的通过一系列海上大决战,重创甚至全歼美国海军、对美军造成重大杀伤,那么美国也许会承认日本即得胜利,那样日本就赢得了胜利。

山本五十六本身是反对扩张战争的,但不得不打时,他只能期望大决战来击败美国

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在策划偷袭珍珠港时就是这么认为的,他早年在美国留学工作,深知美国战争潜力,但若是能一举全歼珍珠港舰队,并在之后的太平洋上,通过大决战消灭美国海军有生力量,惨痛的失败也许会让美国和大清帝国、沙皇俄国一样,签署停战协议,承认日本的胜利......

可惜通过战争获得的最后都会在战争中失去,日本最终一败涂地了。觉得我的回答有意思,就关注我吧!

3

奉献精品内容,请随手订阅本号!

我是科罗廖夫,感谢邀请,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开战。自此,日本人便敲响了通向地狱的丧钟。1941年,日军中国派遣军62万大军深陷中国战场,关东军屯兵我国东北对苏联虎视耽耽。到底是南下还是北进?日军为何最终剑指太平洋?

很多人会想到诺门坎战役日军被毛子痛揍,但实际上获胜的苏联付出的伤亡比日军还大。虽然苏联无论从装备、人员素质、弹药消耗量各方面都完全碾压日本,但是终归以惨重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吧:

诺门坎战役苏军作战物资消耗量:8万吨,炮弹炸弹消耗量:3.1万吨;

诺门坎战役日军作战物资消耗量:低于2000吨,炮弹消耗量:低于1万发,南京战役日军炮弹消耗量:30万发;

八年抗战中国消耗的弹药有多少呢?主流的说法:20万吨。

所以说日军由于诺门坎被打怕而不敢北进的说法站不住脚。当然,1941年,即使苏联远东部队回援莫斯科,仍然有130万大军在远东防守日本。更重要的是,远东地区资源当时还未来得及开发,所以日本北进西伯利亚,没有油水。

日本之所以南下对美开战,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封锁。不得不说,日军侵华,其物资绝大多数都是由美国人“提供”。抗战之后,在中国政府的不断抗议与斡旋之下,美国最终在珍珠港事变爆发前断绝了每日贸易。

可以说,美国人的釜底抽薪成为了日本对美开战的导火索。再加上大骂陆军马鹿的海军马鹿们早已摩拳擦掌按耐不住寂寞,导致了日本在“武运长久”的道路上南辕北辙,越走越远。

4

1941年,日本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在东京大本营,对日本和美国发动战争做了一次推演,那一次的推演结果显示:

即便是在日本海军、陆军齐心协力的情况下,他们想要打败驻扎在东南亚的美军,几率也是微乎其微。

可是山本五十六虽然知道打美国是一颗臭棋,到了1941年12月7日的时候,他还是指挥6艘航空母舰,441架飞机,对美国在夏威夷的珍珠港海军基地,进行了突然袭击。

山本五十六执行这次突袭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消灭美国在东南亚的海军力量,只有这样山本五十六才能实现日本军部定下的占领东南亚的战略目标,而山本除了赶走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力量以外,山本还基于如下原因,非得要和美国开战:

一个是:日本陆军在侵略中国时,陷入了僵局。

在1937年,日军侵华时,最开始有一个口号叫做“三个月占领中国”,可是日军在上海一登陆就遇到了中国最英勇的一批军人的拼死狙击。

也就是于1937年8月到11月之间,日本和中国在上海及周边一带投入一百多万兵力,突然开打的一场“淞沪会战”。

在这场战役里,日军投入了接近20万兵力,中国方面投入了接近80万兵力。

也就是在这场战役里,中国最精锐的一批德械师,几乎全灭,但是正是这场战役,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

可以说抗日战争之所以能最终取得胜利,大半原因都是自这场战役开始,因为不管是军阀还是普通老百姓,在面对日本人侵略的时候,都知道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国战!

而到了1940年,我军发动“百团大战”开始,日本陆军本部定下的“以战养战”,征服中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就已经几乎不可能了,再到后面的长沙保卫战、常德会战,几乎日本大半兵力都被牵制在了中国。

可以说慢慢耗下去,日本人也清楚,只会慢慢被拖死。

所以日本人只能寄希望于海军,能够在东南亚取得新的突破!

2,德国的胜利以及日本人的冒险精神!

其实一开始日本也不想和美国这个西方大国打仗,毕竟日本人也知道拼家底,日本这个岛国,确实没有什么优势。

但是作为轴心国成员,日本军人看到德国人把东欧,西欧都给干趴下了,现在又开始朝着苏联进军。

好战的日本军人,也觉得自己不能示弱,也得跟上德国人的节奏,所以才有了进攻东南亚的战略,毕竟轴心国一开始的计划就是征服世界,平分世界。

而且当时日本在亚洲确实有绝对的实力,中国被干趴下了,印度也被占领了,就连英国佬都被他们赶跑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日本都是可以占领亚洲的。

正是基于这种激进的冒险主义精神,所以最后山本五十六在明知道打美国很有可能会失败的情况下,他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开了战。

毕竟过往的日清战争,以及日俄战争,日本都是以弱胜强打赢了,日本军人,也相信这次他们还是会打赢美国人。

只是很可惜的是,这次日本错估了形势,先是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并没有如预期击毁美军的三艘航空母舰,尔后又遭遇了美国工业机器的疯狂碾压,几乎一夜之间,日本就处于了败局。

所以说,日本人二战的时候之所以打美国,也说不上对错,实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5

二战期间,日本虽然因为在亚洲战场连战连捷有些膨胀,但对于自身和美国之间在硬实力上的差距心里也多少是有数的。后来之所以豁出去和美国开打,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确切的说,是为了结束侵华战争“泥沼化”(日本史书惯用此词形容侵华战争)的状态。

1937年7月发生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引线。虽然近卫文麿内阁本想大事化小,但架不住军部的压力,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增兵。蒋介石发表讲话,国军奋起抗日,但接连丢了上海和南京。可是此时,日本却不知该如何收场了。因为国民政府拒不投降,而此前日本又发表了“不与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宣言,断绝了外交往来。本来想捞取华北权益,3个月结束战斗,结果失态失去控制,日本人终于发现鲸吞中国比他们想的难度大太多了。而此时,在中国拥有利权的英法美等国通过各种渠道支援蒋介石政府,为国军提供粮食、武器等。如此一来,日本更不知道这仗打到什么时候是个头了。

此外,两个月之后德国侵占了波兰,愤怒的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本由于和德国签有日德防共协定,和德国是军事同盟。当时日本的阿部信行内阁不想和英美闹僵,对大战采取不介入政策。后来的米内光政内阁也是一样。不过,眼看着德军在欧洲战场连战连捷,巴黎陷落,欧陆制霸指日可待,日本人还是坐不住了。当时日本社会普遍认为应和德国联手,结束在中国的战争。

于是日本进军东南亚,一方面得到石油橡胶等物资,另一方面切断欧美的援助路线。在北方,日本和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这样日本政府就消除了对苏联的顾虑。这些行动最终激怒了美国。1941年7月,日军当时日本的石油、铁等战争物资主要来自美国,美国对石油禁运,日本就没有办法继续战争。因此,日本对美国人恨之入骨。

6

一张历史图片,看懂二战时日本如何铤而走险单挑美国。图中所列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美之间最重要的三项战略指标比较。

  1. 大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当时美国的石油储备是日本的721倍;
  2. 钢铁产量是日本的18倍;
  3.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日本的13倍!

而且,自从日本侵占法属越南那后,日美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美国在1938年停止对日出口飞机的基础上,又对日本实行石油及钢铁禁运。很明显美国针对日本的软肋给予了致命的打击。举个例子,日本当时窘迫到开战前海军的储油几近枯竭。也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日本采取了赌博式的冒险,同时实施了对美国和东南亚的偷袭,以期毕其功于一役。

根据这样的历史背景,我总结了一下日本为何要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主动挑起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一、英国和美国长期纵容日本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侵略行径,让日本觉得有机会可以进一步冒险统治亚洲,与英美平起平坐重新瓜分世界利益;

二、日本高层特别是军部野心的膨胀已经到了可以忽略一切物质基础,可以置老百姓民生于不顾而进行全体战争的疯狂状态;东条英机出任首相后更是在全国范围不断向全民灌输精神可以战胜任何物质优势的言论;

三、作为国家重大事务决策制度的御前会议防范决策风险机制非常脆弱。御前会议通常是一笔糊涂账。文官,武将通常都用含糊不清的观点表达意见。这不仅经常错误诱导彼此,甚至还会在一种集体情绪冲动之下做出失去理智的决定。

四、日本当时的所谓国家精神中合理退让、妥协的特征均被列入负面清单。凡是谨慎的观点都被视为懦弱的表现,是懦夫的举止。因此在任何决策场合,任何退而求其次的表态都会被认为胆小,混蛋言论。针对激进便是爱国的官场氛围中,没有出现不同意见的可能。

五、日本天皇内心深处对于侵略扩张愿景和理想的推崇。生活在民治维新成就阴影下的裕仁在军机的怂恿下暗中也想干一番惊天伟业,威震四方。说天皇被军部要挟开战的论调,在橘皮看来还不如说,军部制造一切论据证明开战的正确以讨好天皇的愿景。

这五条原因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日本丧权辱民,国不将国。还有哪些原因欢迎大家补充。

7

谢谢邀请,倒不是他们疯了,而是国际政治大环境和国内军种竞争小环境共同造成的结果。

从国际政治大环境来说,当时的日本在政治上已经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组成了所谓的轴心国,虽然与西欧盟国没有直接开战,但是下一步怎么办确实也已经迫在眉睫;在军事上,日本已经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并建立了伪满洲国,且展开了全面侵华,这已经触及美欧国家的利益,欧美倾向于调停,并要求日本恢复战前态势,这与日本的战略是有矛盾的;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二战的爆发是日德等新崛起的资本主义强国要求重新界定世界秩序的必然要求,从日本国家的自然状态和地缘政治环境来说,它只能向东亚大陆或东南亚扩张,而这与传统殖民帝国和新崛起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看如何去处理这种矛盾,就当时国际政治形势来看,用战争的方式解决这种矛盾是惯用的手法,所以战争只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问题。

从国内来看,日本是岛国,自然资源匮乏,发展空间受限,在军国主义占统治的情况下,对外发动战争进行扩张也是必然。日本的陆海军矛盾尖锐,在明治维新就已经存在,甚至在二战时期连天皇都对两军种的矛盾感到无奈,有海军将领说在二战中要花60%的精力去对付陆军马鹿,而只能花40%的精力去作战。两军种在扩张的战略上分歧严重,陆军主张北上,与纳粹德国联合共同击败苏联后进一步扩张;海军主张南下,通过占领印度支那后夺取战争急需的铝、橡胶、石油等战略物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本来侵华战争由陆军主导,同时也取得了整个战争的主导权,但是遗憾的是张鼓峰和诺门坎两次战役,彻底打垮了日本击败苏联的自信心。因此南下战略占了主导,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因此对西方宣战其实已经迫在眉睫。从这个角度来说,偷袭珍珠港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军事上的杰作。

但是日本确实还是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只用了一年就在中途岛打断了日本的脊梁骨,让它期望通过战争来取得战略上的优势来最终通过谈判取得在东亚优势的战略设想彻底破产。这件事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内部纷争带来的后果远比外部压力带来的要严重(冲绳之战的代价其实让美国对用武力登陆日本本土作战非常谨慎),二是眼光到了,实力要跟得上,不然就如同日本一样,一次战争就把明治维新以来所有的对外扩张成果全吐了出来。

8

1.开战之前,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多最先进的航母,这是日本敢跟美国开战的最大底气。 2.日本认为欧洲打得不可开交 ,英、美国家无暇顾及亚洲,想火中取粟。 3.日本资源缺乏 要通过战争掠夺东南亚的钢材、石油、橡胶等资源。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谈文论史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谈文论史

9

我是《麻辣战争》的主编,琉阜凤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的国内政治局势处于非常不正常的状态,军国主义猖ramp。日本中下层军官对对外扩张非常热心。日本的内阁非常薄弱。战争的方向不是政府和内阁指挥军队,而是军队中的狂热军国主义者未经授权行事,然后迫使日本内阁承认这一结果。如果内阁拒绝,总理将被低级官员暗杀。最典型的例子是Suzhnomenkan战役。战斗的爆发不是日本军方的计划,而是日本关东军自称为实现其“北方挺进”主战而采取的军事行动。如果日军在这场战斗中获胜,关东军将迫使内阁和首相采用“北进”作为国家政策。日本经常在中国战场上取得成功并试图渗透到东南亚时,严重侵犯了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利益。由于东南亚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的殖民地,因此英国和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并且不出口石油,橡胶等战略材料。没有石油,日本的坦克,飞机和军舰将无法操作;没有橡胶,坦克,飞机和军舰将根本无法制造。日本没有石油和橡胶,中国也没有。因此,英美两国的制裁无异于解除日本军国主义的武装。当时,日本只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放弃在中国大陆和朝鲜已经获得的大片土地,然后在战前返回。另一个是让英国和美国率先占领拥有丰富石油和橡胶资源的英国和美国。东南亚的殖民地维持其战争机器。因此,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自然选择了后者,“南下”占领东南亚。既然他们想占领东南亚,那无异于向英国和美国宣战。因此,袭击珍珠港和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合乎逻辑的。注意“辣战”的标题,并遵循世界军事分析。

10

我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在二战的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国内的政局处于非常不正常的状态,军国主义甚嚣尘上,日本中下层军官对于向外扩张异常狂热,而政府核心的内阁非常软弱,战争走向不是政府和内阁指挥军队实施,而是军队中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擅自行动,然后逼迫日本内阁承认结果,如果内阁拒绝,首相会遭到下层军官的刺杀。

最典型的例子是苏日诺门坎战役,战役的爆发并非日本军部的计划,而是日本关东军自作主张的军事行动,以实现其“北进”的主战,如果此战日军胜利,关东军就会逼迫内阁和首相以“北进”为国策。

当日本在中国战场频频得手,企图染指东南亚时,这就严重触犯了英美等国的利益,因为东南亚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美各国宣布对日贸易禁运,不向其出口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

没有石油,日军的坦克、飞机、军舰将无法开动;没有橡胶,坦克、飞机和军舰根本无法制造。

日本没有石油和橡胶,中国也没有,因此,英美的制裁,等于是要解除日本军国主义的武装。

当时,摆在日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放弃已经到手的中国内地、朝鲜等大片土地,回到开战之前;二是和英美放手一搏,抢先占领拥有丰富石油和橡胶资源的英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以维系其战争机器。

因此,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理所当然地选择后者,“南下”占领东南亚,既然要占领东南亚,等于是向英美宣战,所以,偷袭珍珠港,消灭美军太平洋舰队就顺理成章。

关注“麻辣战争”头条号,关注世界军事分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