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会扭转。因为战争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是每一场战争都存在绝地反击的可能。就当时的局面看来,清政府自顾不暇,更是无心关注乙未战争。
甲午海战之后,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海军已经对于整个东海和黄海实行了管控。日本陆军更是在东北登陆,兵锋直逼山海关,清朝的首都都已经岌岌可危,更何谈分兵支援台湾。当时的乙未战争实际上就是由台湾当地的原住民和已经开化的商民共同对抗日本人的战争。这当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的仁人志士,比如林少猫、简大狮等等。可是面对着几乎已经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日本军方,这些人只能是坚持抗日,秉持不对等的抗争。而当时的台湾巡抚唐景崧已经潜逃,大小官员很多也已经内渡,群龙无首。所以,清军并没有力量支援。
其次,当时的清王朝已经认输,并且服输,内心中对于日本可以说是非常恐惧。所以当时的舆论全部转向,甚至在乙未抗日之初有官员主张抵抗,但是却得到了朝廷的严旨申饬,“台湾虽重,比起京师则台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不可因一时义愤,遂忘以前所陈种种患害于不顾也”。所以,清军已经不打算再进行抵抗,只能是听任日军肆意妄为。
最后,当时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即使是清政府想要撕毁合约,再启战端,当时的清军既没有可以穿越海峡的运兵船,也没有可以抵抗日军的战舰。而且当时的日本陆军已经在东北登陆,直接威胁清王朝的祖陵。因而当时的清军只能是尽力防守关东一线,保证京师的安全。即使前往支援台湾,也只能是被日本的军舰击沉,所以也不可能支援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