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会扭转。因为战争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是每一场战争都存在绝地反击的可能。就当时的局面看来,清政府自顾不暇,更是无心关注乙未战争。


甲午海战之后,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海军已经对于整个东海和黄海实行了管控。日本陆军更是在东北登陆,兵锋直逼山海关,清朝的首都都已经岌岌可危,更何谈分兵支援台湾。当时的乙未战争实际上就是由台湾当地的原住民和已经开化的商民共同对抗日本人的战争。这当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的仁人志士,比如林少猫、简大狮等等。可是面对着几乎已经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日本军方,这些人只能是坚持抗日,秉持不对等的抗争。而当时的台湾巡抚唐景崧已经潜逃,大小官员很多也已经内渡,群龙无首。所以,清军并没有力量支援。


其次,当时的清王朝已经认输,并且服输,内心中对于日本可以说是非常恐惧。所以当时的舆论全部转向,甚至在乙未抗日之初有官员主张抵抗,但是却得到了朝廷的严旨申饬,“台湾虽重,比起京师则台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不可因一时义愤,遂忘以前所陈种种患害于不顾也”。所以,清军已经不打算再进行抵抗,只能是听任日军肆意妄为。


最后,当时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即使是清政府想要撕毁合约,再启战端,当时的清军既没有可以穿越海峡的运兵船,也没有可以抵抗日军的战舰。而且当时的日本陆军已经在东北登陆,直接威胁清王朝的祖陵。因而当时的清军只能是尽力防守关东一线,保证京师的安全。即使前往支援台湾,也只能是被日本的军舰击沉,所以也不可能支援台湾。

最佳贡献者
2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次惨烈对日海战,甲午战争的英烈在现在更是家喻户晓,但是却很少有人记得就在甲午海战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还曾发生过一次十分惨烈的抗日战争那就是1895年的中日乙未战争,而交战的地点就在台湾。

  甲午战争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为了平息战争清政府在慈禧的授意之下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条约中不仅有着巨额的战争赔款还有着在当时令举国哗然的一条,那就是将宝岛台湾以及澎湖割让给了日本。

  但是令日本人和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虽然清政府放弃了台湾,但是台湾民众却对于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毅然拿起武器进行反抗,而这一战历时足有六个月的时间史称乙未战争。不过由于没有朝廷的支持,乙未战争中台湾反抗军多是普通民众很少有军队的参与。

  因为民众手中几乎没有武器只能以锄头、铁锹等生产工具来充当武器,乙未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十分不公平的战争,但是即便如此台湾的反抗者们依然坚持了足足六个月的时间,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他们展现出了比当时清军要坚定百倍千倍的战斗意志,虽然在乙未战争中并没有奇迹也没有英雄但乙未战争中国军民的血勇却令日方震惊。

  不过令人感叹的是,乙未战争并没有因为人的意志而转变战争的结果,实力上的悬殊差距也造成了令人叹息的结果。根据战后统计,乙未战争中台湾军民共计阵亡14000人余人,其中还有很多没有参与一线作战的民众没有被计算在内,总体来说伤亡应该在数万人,而日军则仅仅伤亡了164人。由于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福建水师太弱,没有制海权,日军控制台湾海峡,清军得不到补给,用不了多久就会战败而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乙未战争的爆发,日军在战争期间经常身心俱疲而引发剧烈的水土不服,在乙未战争期间死于各种疾病和水土不服的日军官兵多达4000余人,至今在台湾的八卦山上还有一处抗日保台史迹馆记录着当年惨烈的乙未战争。

3

清军都自顾不暇了,怎么支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