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看到这里你或许印象不深,但说起“周公解梦”“惩前毖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或许你就熟悉得多了。时至今日,在陕西岐山、河南洛阳、山东曲阜均有供奉周公的周公庙。那么这位被千秋万代的文人祭祀的周公到底是何许人也,能让后世帝王和百姓都这般传颂?

一、儒学先驱,尊为“元圣”

周公是儒学的奠基人,周公制定了礼乐等级典章制度,并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所以儒家子弟在唐之前都是尊奉周公与孔子二人为宗。到了唐玄宗时才下令取消周公的供奉资格,而改以孔子为主,所以在后人眼中,孔子才是第一儒学大师,而非周公。但据说,孔子也崇拜周公。孔子经常“神交“梦会周公,与周公讨论治国之道。《论语》有载,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可见周公在孔子心中的地位。孔子曾说过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也表明他的儒学思想和周礼是不可分的。礼崩乐坏就是形容西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可见周公所建的礼乐文明对于后世的重要性。

二、克殷建周,周王朝的奠基人

周公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 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指周公在成王继位初期平定三监之乱,其中东方奄是叛乱的小国之一,故有践奄一说。“四年建侯卫”指的是周公分封康叔为卫君,以殷治殷,也就是“以藩屏周”,建立分封制。“五年营成周”指的是周公为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将洛邑“经营”为东都。“六年制礼乐”即周公颁布了一系列礼乐制度,为周八百年的统治打下基础。“七年致政成王”周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就把权力交还给成王。最重要的是,他不仅是周朝制度和文化的开创者,并且他的这套制度成为了后世中华民族治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三、低调的教育家

虽然周公一向以思想家、政治家的身份闻名,但其对教育领域做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周公制礼作乐,重视师保的教育作用,致力社会教化等,对周代教育有很大贡献。周公重视君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政府施政、推行教育的目的乃“用康保民”“裕乃以民宁”。这类政府的重要责任是养民安民,尤其是鳏寡、贱妾等小民。然而满足了百姓的基本要求只是政治、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周公希望教育、政治的目的是改造殷民。《康诰》篇说:“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所谓“作新民”,就是要使殷之遗民、顽民不只不反对周朝,而且要支持周朝,甚至接受周人的思想观念,成为周王朝建设发展事业的忠实分子,成为周民。

周公作为儒学的奠基人,而儒学不断发展走过了无数个春秋,成为了古代中国官方认可的正统学说。光是这一点,周公就必将被千万文人墨客歌功颂德。西汉名士贾谊评价周公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黄帝之后,孔子之前,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最佳贡献者
2

周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周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姬旦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旦是周文王姬昌之四子,周武王之胞弟。周文王儿子颇多,单独嫡王妃就生育十个儿子,其中周武王姬发和周公旦最能干,最得民心。周公旦为人宽厚仁爱、德才兼备,是周武王众多胞弟中最出色的。周文王在世时,周公旦和周武王姬发就帮助父亲处理政务。文王去世后,武王即位,周公旦辅佐,周武王很信任弟弟姬旦,兄弟俩情同手足,国家凡是遇到军国大事,武王每次都与弟弟周公旦商量对策。

周武王推翻商王朝统治以后夜不能寐,忧虑不安,虽然克商很顺利,但并非凭周国一己之力灭商,前后近八百诸侯响应,他们要如何安抚?商朝贵族并未真正屈服,周国又怎么去统治这片辽阔的土地。周武王忧虑过度,即位三年便去世了,其子周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周公旦、姜子牙辅政,武王把守江山的重任交由弟弟周公旦。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

  • 第一次东征——平息三监之乱

周公旦因武王伐商时立功,被封在鲁地,建立鲁国,但是周公旦并未去封地,而是留在朝廷辅政,周公旦的辅政迎来三位胞弟的不满。西周建立以后周武王将自己的三位胞弟(姬鲜、姬处、姬度)分封在镐京附近,以监视商纣王之子武庚,史称“三监”。

三监中姬鲜最为年长,在周武王同母兄弟中排行老三,是周公旦的哥哥,姬鲜对弟弟周公旦摄政极为不满,而且周公旦有时颁布召书,还署名“王若曰”,让姬鲜更为不满,他认为周公旦辅政是想篡权,按照古代“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原则,怎么也轮不到周公旦。于是姬鲜怂恿两位弟弟姬处、姬度挟持商纣王之子武庚起事反周。此时前朝的一些贵族听闻武庚要复国纷纷赶来增援,前前后后多达十五个诸侯国。周公旦率军东征,成功平息“三监之乱”,诛杀姬鲜,将姬处废为庶民,流放姬度。

  • 第二次东征——安定殷民

西周建立以后,周天子大封有功之臣,很多方国对自己的封地和爵位不满。周公平息“三监之乱”后不久,以东方大国奄国为首的东方方国起事反周,奄国是商朝的故都,此次叛乱以东夷、淮夷为主要势力。武王灭商只是消灭了商王朝的核心势力,外围势力并未屈服于周朝。周公旦平息内乱后,还没有歇口气继续东征,先后灭掉徐国、熊国、九夷等,然后北上灭掉奄国,奄王被迫投降,商王朝的残余势力被一网打尽。

四年建侯卫

周代实行大规模分封制是在周公旦东征以后,西周时期交通不发达,生产力也落后,各地区物资、劳役不能及时运送至国都,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东方是非常困难的。虽然周公两次东征使东方方国屈服,但是政治局面仍然不稳定,周公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实行分封制,将姬姓子弟或有功之臣分封在有利于防守和统治的地方建国,建立以国治乡、以藩屏周的封建制度。周公旦摄政期间分封七十多个诸侯,诸侯也可以将自己国内的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子弟,称之为卿大夫。

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

  • 五年营成周,西周的都城设在镐京(今西安),镐京离中原地区遥远,特别是离夏、商都城较远。不利于控制东方。洛邑地处四方之中,交通便利,周公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兴建都城洛邑,控制关东。镐京称为宗周控制关内,洛邑称为成周控制关外。

  • 六年制礼乐,周公制作礼乐是他的主要功绩,周代以前,礼只是人们用来祈求鬼神的一种礼仪,而周公旦创建的“礼”是用来区分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建立亲疏之间、贫富贵贱的礼仪体系。规定不同身份之人应该遵守相应的礼仪,其强调的是宗法等级制度,各种礼仪有乐舞相匹配,周代的礼乐制度为维护当代社会秩序提供很大的帮助。

综上,周公两次东征一共灭掉五十多个方国,为周王室开疆扩土,领土东至海,南至淮河,北至辽东。其他曾经没有屈服周王朝的部落,他们畏惧周朝便纷纷投降。周公旦三年东征,彻底将叛乱平息,周公稳定了局势,自此周朝进入平稳发展。

周公实行封建制、建都洛邑更有效的统治东方,使动荡之局面得以稳定,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周王朝延绵八百年的时间尊定了基础。孔子一直视周公为偶像,儒家学派的鼻祖。

周公旦最伟大之处在于,他对成王赤胆忠心,他摄政七年以后,天下局势稳定,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他便将朝中大权还给成王,自己回到封地养老,周公可谓是集大功大德大仁大义于一身。周公去世后,成王将他安葬在周武王墓旁,成王给予周公旦一生的尊敬和敬仰。

3

周公旦,周文王的四子武王的弟弟,周公跟武王从小就很铁,周公仁爱忠厚,非常孝顺,武王继位,姜尚国师,周公辅之,两人是武王的左膀右臂,但兄弟俩从小长大,感情深厚,有事武王还是喜欢找周公商量,周公辅佐武王承担了很多国家政事,武王十一年,讨伐商纣,到达牧野,周公辅助武王,写了(牧誓)周军大败殷军,到了王宫杀死商纣王后,周公手持大钺,

召公手持小钺,护卫在武王左右,武王宣布殷商灭亡,周取而代之,武王为天子,这时候周公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钺权利的象征。武王灭殷商第二年病了,于是周公斋戒沐浴,祈告上天,愿意用自己身体替武王受苦,武王的病就好了。后来武王去世,太子诵继王位就是成王,成王年龄小,周公怕诸侯背叛,就代替成王主持国政,管叔等人发动叛乱,周公出兵东征,写了(大诰)诛杀了管叔,又用了二年平定了淮夷,天下诸侯臣服,成王住在丰都,但周的政府机构尚不完善,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对各级官员的职责范围加以区分。还写了(立政)让百官明白做官处理政务的道理,周公建议成王重新经营洛邑,周公占卜勘察地形,筑城,并把九鼎放在哪里。

他说“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各处到这里路程都差不多,他又作(召浩)(洛浩)成王迁都洛阳,周公执政七年,完善了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等,制作周礼之大成。后人评价,孔子之前,皇帝之后,于中国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的儿子要去鲁国就封,周公告诫儿子,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按道理我的地位已经不低了,然而我洗一次头三次挽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掉食物,好前去接待贤人,就算这样还是害怕错过天下的贤才,你到了鲁国,要谨慎而不可因为有了封国而对人骄横。成王长大后,周公将国政交还成王,由成王亲自处理政务,周公朝向北面,处于臣子之位,完全是一副恭敬谨慎,


有所畏惧的样子。周公担心成王治国时有纵欲放荡之处,就写了(多士),又写了(毋逸)篇中说“为人父母者创业不容易,子孙却骄奢淫逸,忘了这些,以至于失去家业,为人子的,不可不谨慎啊!周公去世后成王出城在城郊举行祭天之礼,成王还命令鲁国国君可以举行祭郊祭,鲁国拥有天子礼乐,就是用来褒奖周公的德行。陕西岐山周公庙,是中国同类建筑中存世规模最大,型制最完整的周公庙,喜欢旅游的朋友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4

周公旦最大的贡献,是塑造了整个中华的政治态势。

纵观整个世界历史,中华文明和其他强大文明有一个非常之显著的特点——我们是受宗教势力影响最小的国家——不仅是现在,在历史上也是如此。其他古老强大的文明,中亚有伊斯兰教,西欧有基督教,都影响甚至主导着本地区文明的进程。

而中国,没有。周公旦之前可能有,周公旦之后,彻底断绝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

因为他主政的时期,确立和完善了“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井田制”,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了一起,不仅为周朝之后八百年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基础,更影响了之后两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贾谊评价他是:黄帝之后,孔子之前,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是非常中肯的。

之后的中国,虽然有各种乱象,但是没有过“圣战”之流的,周公功盖千秋。

5

周公是神一样的人。人类历史从古至今给人定规矩的只有天皇伏羲和周公姬旦。周公是儒家的元圣。天文,地理,机械,数学,几何无不精通。周公制礼作乐对是中华文明最终完善一直影响到现在。一个政治家的功绩程度就看他被人们纪念多长时间。“德”和“礼”是中华文明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精神财富

6

姓名,姓姫,名旦,称为周公。

原籍,周原(今陕西岐山)

性格,忠诚丶大度、高瞻远瞩、高尚。

身份,西周初年政治家、礼乐制度的创始人。

.传世名言.

舜之为政,好生而恶杀:汤开三面网,泽及禽兽。

周公是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鲁国的始祖。因为他原来的封地是周地,所以世人称他为周公。周公一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代,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武王去世后,因成王年幼,周公没有到鲁国就封,而是留在镐京代替成王执掌朝政,成了周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周公代替成王执掌政权,引起了朝廷中很多人的不满,还引发了负责监视纣王之子武庚的管叔、蔡权和霍叔与武庚联合发动的"三监之乱",周公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

值得庆幸的是,周公对周王朝的忠诚很快感动了成王及大臣们,得到了成王及大臣们的信任和支持。内部问题解决以后,周公就开始着手平定判乱。他收买了一些殷商的旧贵族,分化了反叛势力。然后,又亲自领兵东征,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平定了"三监之乱"还一举消灭了参加叛乱的17个东方小国。

平定"三监之乱"后,周朝的统治更加巩固了,疆域不断扩大。当时的周王朝东到海滨,南到淮水,西到甘肃,北到河北,辽西,成为一个泱泱大国。

为了加强对东方各国以及殷商贵族的控制,周公建议成王营建东都洛邑,把殷商贵族迁徙到那里。同时,周公归政成王,自己退居辅臣地位,留居东都洛邑,帮成王管理东方各国。

周公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他大力推行和完善了分封制,在各个战略要地和经济文化中心封邦建国,派姬姓王族的子弟或者功臣贵族去统治,实现了对东方各国以及殷商贵族的有效管理。周公还确立了同姓的诸侯和周天子的宗法关系,异姓诸侯和周天子的姻亲关系。同姓诸侯是周天子的叔伯兄弟,异姓诸侯是周天子的甥舅表亲。周公确立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和封邦建国为基础的国家机构,使得周王朝的政令畅通,大大加强了周天子对各地的统治。

"以德配天"、"天命无常"是周公维护周朝统治的基本思想,他用这些思想解释周朝为什么能够替代原来受天之命的商朝,使周王朝的统治具有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周公对周朝的统治者也提出警戒,既然天命无常,便不可拥有永久的统治,只有"以?配天""敬天保民",励精图治,才能保证统治的长久。周公的思想成为历代封建帝王统治思想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公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在周朝开始形成的。他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以及亲蔬、尊卑、贵贱的礼仪,以确保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平衡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

在周公的辅佐下,周成王开创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景象,使周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文明大国。

周公晚年是在周族的发祥地度过的,周公死后,成王以最隆重的天子之礼将他安葬,还特许鲁国用祭祀天子的礼乐.来祭祀周公。

l

7

儒教有三个阶段,也有三个优秀人物:

周公旦,是道家优秀人物,也是上古儒教的创始人,民间传说中的原始天尊,阐教(原始儒教)教主,应该就是寓意的他。

孔子,是春秋优秀的儒家学说开创者,被尊为汉武帝时期中古儒教的名誉教主,民间传说中的通天教主,截教教主(属于平民儒家的半截儒教,另外贵族道家传承的半截教门发展为道教),应该就是寓意的他。

所谓“一气化三清”,就是说上古儒教、中古儒教、中古道教本质上是同一信仰族群,为什么知识分子很多都有迷信的根源及习惯,大概归根于此吧。

朱熹,是宋代儒家学说的传承者,事实上的近古儒教的教主。

中华民族有文明三祖:黄帝、炎帝及蚩尤。

炎黄及百姓部族结成了联盟关系,他们管理的族群主体是国“人”(奴隶主),而被战败的蚩尤九黎部落,他们的管理的族群主体则是黎“民”(奴隶)。

所谓夏商周三个朝代,其实就是炎黄百姓联盟的盟主变更而已,在他们的统治中,东夷的“黎民”奴隶一直是个不稳定因素,因为当时的“民”,到了成年的时候,都必须琢瞎一支眼以明确奴隶身份,表明他是“民”这种奴隶,类似于畜牲,而不是尊贵的“人”。

商王朝正是因为东夷、西岐的两线作战,最后丢掉了盟主地位,接受了周王朝的册封,成为了宋国。

但周王朝虽然取得了“武王伐纣”的胜利,但发现自己面临的困境跟商王朝类似,也面临东夷、殷商的两线作战的问题,政权摇摇欲坠。

结果周武王的弟弟道家贵族周公旦,悟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道理,确立了“明德慎罚”的政治制度,所谓“德”,就是上古的一种登山活动,爬上一定高度的奴隶,说明其身体素质好,就可以将名字记载于荣誉板上,免除被琢瞎一支眼的刑罚,成为一种新“人”(自由民),这种“根据需要而选拔产生的人”,就被称之为“儒”。

而系统选拔黎“民”成为儒家的宗教,就被称为儒教,周公旦也成为了第一代儒教大祭司,他的侄儿周成王则成为政教合一的第一任宗教的儒教教主,同时也是世俗的天子之尊。

为了加强黎民转化的儒家的控制,周王朝把军事核心的姜子牙分封到了东夷地界的齐国,把政治核心的周公旦分封到了东夷地界的鲁国,共同完成儒教事业。

殷商后裔的王室被周王朝分封到宋国,殷商后裔的百姓贵族则被周王室的卫国(保卫周王朝的意思)进行“分而治之”,在朝歌行使行政权。

这样,齐鲁大地的黎民转化的儒家就被源源不断的充实到宋国和卫国,其后著名的文儒孔子,武儒墨子都出身于宋国,继承了殷商道家传承的庄子,名家传承的惠子也是出身于宋国,立志“变法”的道家贵族公孙鞅,“奇货可居”的商人后裔吕不韦,则出自卫国,所以使得宋卫两国一时思想繁荣,冠绝天下。

这当中,周公旦可以说居功至伟,他是道家老子、儒家孔子的信仰核心,老子的《道德经》当中,《德经》的部分实际上就是专门的《儒经》,而孔子老年,也曾经以“久不梦周公矣!”为人生一大憾事。

8

周公旦是我祖先

9

周公旦辅助文,武,成,康四王,参与制定“以蕃屏周”封建统治方略,建立成周。深受春秋孔儒敬仰,曾感慨,吾老矣,不复梦见周公矣。

10

周公旦是西周礼的创建者,更是西周真正的创建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