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然不是。从希特勒决定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德国败亡的结局。这跟希特勒的决定是否愚蠢没有关系,德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绝对实力上的差距。无论多么天才的人物站在希特勒的位置上,也不可能力挽狂澜,挽回德国败亡的大局。

而事实上,虽然希特勒的确在二战中犯下了一系列错误,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德国军队的大好形势遭到了破坏。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希特勒绝对是个天才。而且,他的天才给德国带来的利远大于弊。二战中的希特勒于德国的贡献,也远大于他愚蠢的决定对德国造成的损失。

希特勒天马行空的战略规划,对新技术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大胆使用,以及无与伦比的煽动力和凝聚力,都使得德国军队战斗力大幅上升。二战前期德国军队所向无敌,以极为轻微的代价几乎占据了整个欧洲,希特勒绝对功不可没。

而在经济危机之时,将德国有一个遍地失业人口、人民食不果腹的国家,建立成当时失业人口最低,科技最先进,工业实力也占据世界前几的国家,希特勒也居功至伟。哪怕是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泥潭的罗斯福,也一定程度上学习了希特勒的新经济政策。

而希特勒敏锐的发现并利用英、法、美、苏等国的矛盾,最终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重塑了德国大国的地位,也成为德国全民狂热支持希特勒的重要原因。

然而此时的德国虽强,但是他面对的敌人却更令人绝望,那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德国面临的敌人都是谁: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以绝对优势占据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位置的美国。

而最令人绝望的是,这三个国家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可以说,这三个国家随便拿出来一个,实力都不弱于德国。而由于这三国庞大的面积及人口,他们的战争潜力甚至还要优于德国。

然而,狂妄的希特勒却同时对三国发动了挑战。三个本身就十分强大的国家,又因为面临德国的挑战,紧紧的团结在一起。而反观德国的盟国,日本同床异梦、鞭长莫及,欧洲唯一的盟国就是意大利。

而意大利对于德国的帮助,简直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因此,二战欧洲战场,其实就是德国以一己之力挑战世界三大强国,顺带还得不停的救援搞笑担当意大利。

德国部队在几乎所有战场上,人数都居于劣势,始终处于以少敌多的局面。德国军队在这种劣势之下,仍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可以说德国之败,德国军队和希特勒完全有资格说一句:非战之罪。

然而,面对和盟国在国力上的绝对差距,纵然德国军队英勇善战,纵然德军名将辈出,依然不可能是潮水般盟军的对手。因为,武器装备比之德军丝毫不弱,后勤又远强于对手的盟军,实在是太多了。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问题……真是一言难尽。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就曾经指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时势造英雄的几率要远远大于“英雄造时势

所以说希特勒一系列的愚蠢决定,导致德国最终输掉二战是不恰当的。

希特勒固然犯下很多错误,但是德国的失败却是必然的,就是希特勒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

关于希特勒和纳粹德国,静夜史认为这就和今天盛行的传销非常类似。作为传销头目,希特勒固然能力很强,但是这个传销组织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充满欺骗的,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组织。所以被历史的淘汰是必然的,即使希特勒再能演讲,再能忽悠,也无法挽回失败的命运。

这是希特勒的悲哀,也是纳粹德国的悲哀。而纳粹德国的失败,其根源在于饮鸩止渴的发展模式。

在很多人眼中,希特勒是真正的治国天才,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希特勒用了不到五年时间便将德国从凡尔赛体系的阴影下解救出来,使得德国的失业率迅速下降,经济获得飞速发展,为德国发动二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同样是遭受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的影响比德国更甚,但是经历了罗斯福新政的美国在失业率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罗斯福新政和希特勒的治国政策在很多方面极其相似,比如说修建大型工程,以工代赈等。但是美国的失业率并没有得到明显下降,相反美国的失业率下降发生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

也就是说希特勒的政策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以发动战争为代价,这一点从希特勒疯狂扩张军备上可以看出来。通过发动战争转移国内视线,并且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夺取大量的资源和市场,这是希特勒治国政策的重要一环。

但是我们知道,战争不可能屡战屡胜。这意味着以发动战争为发展方式的纳粹德国,在理论上根本就不可持续。

在纳粹德国上台之后,希特勒为了获取德国民众的支持,对德国民众许以高福利等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承诺,这使希特勒获得了无产阶级及中产阶级的支持。而希特勒想要兑现这些承诺,就必须要不断发动战争,通过战争掠夺来兑现自己的承诺。这在某种程度上和庞氏骗局十分相似。当战争失败无法为德国民众带来更多收益时,纳粹失去德国民众的支持也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发展模式本来就不可持续,因此希特勒不是输在战略上,而是输在最开始的模式上。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希特勒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改变纳粹德国失败的结局。

地基就是豆腐渣,如何能盖起高楼大厦?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3

他犯了和拿破仑一样的错误!拿破仑进攻俄国是为了面子想让沙俄求饶,结果白白在俄国损失掉70万法军精锐!希特勒是垂涎苏联广袤的土地和资源,结果在东线白白损失550万兵力装备!相比而言拿破仑起码还是打进了莫斯科城的,希特勒虽然在东线坚持了三年之久却没踏入莫斯科城半步!但二者最终的结局都一样,把一手好牌打的烂烂的!

4

纳粹德国非常接近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由于希特勒和赫尔曼戈林的一系列错误,德国再次与胜利失之交臂。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在二战爆发之前,希特勒有6年的时间重整军备。虽然再次期间,德国重建了空军部队、装甲部队。但是在海军领域仍然十分薄弱,在6年期间,哪怕多制造一些潜艇,都训练一些海军艇员,都有可能直接通过封锁在1941年迫使英国不战而降。

图为德国元首希特勒

而且,希特勒不应该给英国任何机会。虽然停止向敦刻尔克进军的指令是德军司令部一起商议下达的,但是希特勒仍然起到了诱导因素。希特勒过于借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泥泞道路和不良天气对部队作战所造成的影响,这直接导致了超过30万的联军部队撤回到了英国本土,为诺曼底登陆埋下了隐患。

古德里安表示:德国药丸

并且,在对苏战争期间,希特勒不应该以自己的角度理解东线战场的局势。希特勒要求攻击基辅的指令直接导致了古德里安没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夺得莫斯科,这直接的导致了巴巴罗萨计划的最终失败。

爱因斯坦对美国曼哈顿计划有巨大帮助

除此之外,希特勒还驱逐了4名对德国军事发展至关重要的犹太人。也就是詹姆斯·弗兰克爵士、汉斯贝瑟、富克斯和爱因斯坦,这些人都参与主导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直接的导致了美国比德国更早拥有了原子弹,这可以完全归咎于希特勒排除犹太人,屠杀犹太人的政策。假如希特勒不搞种族政策,胜利的天平将在这一砝码的加持下,更有可能使德国获得二战的胜利。

5

我觉得二战希特勒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希特勒在面对欧洲战场上的变化时过于乐观!

为什么过于乐观

希特勒在二战开始的时候太顺利了,如果说一个月吞并波兰是在苏联的配合下做到的,那么一个月击败法国则完全得益于纳粹德国自己。

法国当时总共动员了500万人,还有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加在一起,总兵员有700万之多,再加上又有马奇诺防线加成,理论上,德军至少要出兵1000万才有胜利的把握。

没想到,仅仅一个月时间法国就被希特勒完全打败。这一期间法军伤亡200多万人,德军的伤亡只有十几万。法国和德国的战损比远远超过中国和日本。

希特勒此后又和英国人进行了不列颠大空战,虽然没有将英国征服,但是在伦敦空战期间,希特勒派出的潜艇军队在面对优势英国海军的时候,以狼群战术几乎让英国瘫。最艰难的时候,英国的物资储备只剩下了不到半年。如果当时不是美国人帮忙,封锁英国加上空战对英军的消耗,再过几个月英国人就得跪了。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希特勒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方面是可圈可点,称得上雄才大略的战略家,如果对希特勒的某些失误进行挖苦职责,无异于狠狠的打美、英、法、波兰、荷兰、比利时等国的脸。

希特勒在1941年之前的胜利让他忘乎所以

在1941年之前,希特勒的胜利已经让他忘乎所以,一个人再牛B,当他膨胀的时候也会犯下愚蠢的错误。

希特勒认为只要4个月就可以征服苏联。这在今天看如同一个笑话,但在当时的德军看来并无不可。德军已经占领了欧洲几乎所有精华地区,而苏联刚刚经历大清洗。德军在战场上摧枯拉朽已经充分检验了闪电战的效果。所以,不光希特勒,就连很多德军高级将领也认为击败苏联轻而易举。

没想到,苏联人是打不倒的小强。他和同样坚韧的中国人民一起死死拖住了最强大的两个法西斯,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由于准备不充分,德军打到莫斯科的时候,已经成强弩之末。

这还不够,美国加入了

正当双方力量持平的时候,美国人参战了!

美国人帮英国人打通了大西洋航线,使英国得以续命。对苏联的帮助也很大,主要是物资上的帮助,随便举几个。

美国人共援助苏联炸药20多万吨;各种车辆超过50万辆;各种食品220万吨,而且主要为高热量的肉类、植食用油和奶酪。除此之外还援助了大量金属、汽油、轮胎等物资。给苏军反击提供了物资基础。

可见,希特勒的失败在于前期胜利导致的盲目自信和美国人的加入。

6

希特勒发动二战的所有战略决策都是正确的(战术决策不敢认同),但发动二战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二战从发起之日起,就注定了德国的失败。

很多的网友在就军事而军事的评价二战,这是错误的,战争只是最表面的体现,它背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还有人民意愿的综合作用结果,不单是军事。如果把这些都结合起来看,就很清楚地看到战略决策的原因了。

比如,无数军迷指出,希特勒在没有拿下英国前,冒然发动侵苏战争是错误的战略决策。如果回到当时德国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还真是最正确的决策。德国不想拿下英国吗?当然想!可德国受一战条约的限制,没有强大的,能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抗衡的海军力量,只能望着小小的英吉利海峡而兴叹了!这时,几乎没有受折损的德国陆军,士气正旺,如不趁机进攻苏联,让苏联再备战一两年,德国能是苏联的对手吗?要知道苏联是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发达,资源众多而齐备。历史事实证明,就算希特勒提前动手,最后还是没打赢苏德之战,更不要说再过几年。

战争的发起容易,但战争结束却难。战争结束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一方彻底战胜另一方,另一个是交战各方不打了。苏德之间必有一战,希特勒和斯大林都心知肚明,不可能相安无事,德不打赢苏联,就不可能赢得欧战,结束不了战争。打赢了苏联,才可能让美国不参战,隔着大西洋相安无事,安安静静的消化欧洲,与美、日共谋统治世界,这才是希特勒的战略目标。

可是,希特勒发动了二战,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就算没有美国的参战与援助,他依然打不过已强大起来的苏联。美国之所以忙着在被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忙着先加入欧洲战场,之后不是顺着意大利一点点打上去而选择在法国登陆,就是看到德国终究不敌苏联而去抢成果的。




7

确实是希特勒一系列愚蠢的决定导致德国输了二战:只要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那么德国必败无疑。

德国地处中欧,其称霸欧洲大陆必然会受到东方的苏俄与西欧的英国牵制,这是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地缘政治宿命;如果德国欲称霸欧洲大陆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正确的对外外交政策。

在二战前德国在欧洲大陆实行领土扩张政策的机遇还是挺不错的:1929-1933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重创了英国法国,美国奉行孤立主义,苏联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与欧美处于对立状态。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重整军备并向中东欧扩张,1936年德意日三国签订针对苏联的《反共产主义国际协定》,对一战中受到重创的英法希望将纳粹德国祸水东引:默认德国在中东欧的军事扩张,来换取德国向东拓展并与苏联发生正面冲突,于是才有了英法“绥靖政策“,英法不同意与苏联签订协防条约,德国进攻波兰时英法联军在西线按兵不动。

但是纳粹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平分了波兰,之后纳粹德国陆军挥师东进灭亡法国,但受制于英吉利海峡的限制而无法灭了英国。此时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命运已经无法避免了:英国拒不与德国妥协并利用海外殖民地和美国的特殊关系而与德国作战到底;苏联制订了进攻德国的所谓的“大雷雨计划“,就是德国不在1941年进攻苏联,苏联也迟早会与德国发生战争。德国只要陷入了两线作战就必败无疑:因为德国的人力与物力远逊于苏联和英美,最终德国是双拳难敌四手而死于群殴之下。

如果德国不与英法开战并与之交换条件和好;而是在1939年或1940年直接全方面进攻苏联,那么苏德战争的历史或许会改写:毕竟德国不必陷入两线作战,英美在物质上也不会支持了苏联。事实证明只有高中文化、陆军上士出身、依靠政变上台的希特勒在大格局上还称不上高明二字。

8

首先我们要知道,德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百废待兴,而且还背上了沉重的战争赔款。马克迅速贬值,德国名不聊生。而恰好又碰到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德国本就脆弱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由于狭小的国土面积,并不复杂的地理环境,早就成熟的交通系统,使得德国不能像美国罗斯福新政一样的“以工代赈”,开发大型工程。德国经济一潭死水。

为了解决大量失业,经济乏力的问题,阿道夫.希特勒选择了法西斯道路。

而德国法西斯主要分两步:

第一,提升德意志民族凝聚力。

主要手段就是以政府命令的形式打压犹太人,因为犹太人多为富人阶级,所以就成了众矢之的,借此,纳粹政府用他们转移矛盾。既凝聚了民心,掠夺了财富,稳定了统治阶级。

二,扩军,开动军备工厂,让经济活起来。

大量军备订单带动就业,人们就业就能有收入,就能让经济活起来,大量扩军,解决就业问题,减少社会无业游民问题。

但是显然法西斯经济要想彻彻底底活起来,就必须有战争,扩大武器弹药需求,让前方后方都活起来。

这就陷入了死循环之中。战争一旦停止,经济也会面临全面崩盘。所以,希特勒的德意志战车必须开足马力,不能停止。不存在见好就收,因为法西斯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

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只能把德国不停地拉入战争的泥沼,无法脱身,直到毁灭。

9

二战德国之所以输,是因为希特勒第一个决定就做错了,他开仗了。

俾斯麦之后的两个德国最高统治者,一个威廉二世,一个希特勒,这两个人都没有看清楚德国真正具备的力量。

换言之,威廉二世和希特勒这两个人根本没有俾斯麦这样优秀领袖的克制力和深邃的眼光。

希特勒并不愚蠢,他只是和拿破仑一样在用军事上的优势掩盖外交上的短板。

然而军事上的优势终究是短暂的。

希特勒的甚至都没有认真考虑过德国打下这些领土以后要花多久花多少力量来将这些领土吸收,并转化为德国的真正国力。

而这种问题如果是俾斯麦处理的话,根本不会出现计划外的情况。

即使按野史里的说法,苏联后来会主动进攻德国。

以没经过二战洗礼的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来讲,德国完全可以在防守的状态下打赢,并迫使主动进攻的苏联求和。

那些西方民主国家,没有人会帮助主动进攻德国的苏联的。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环境会好很多。

+

其实意外的并不是德国出现了希特勒和威廉二世这样的领袖,而是为什么德国这样一个注重陆军传统的国家,居然出现了俾斯麦这样优秀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10

一、希特勒的决定不能说是愚蠢,但德国失败他难辞其咎,责无旁贷,主要错误犯在东线与苏军作战中。


1:沒有在开战前完成总动员,只用了不到一半的力量去和苏军打,虽然歼灭了苏修常备军的90%,但突击动能在莫斯科城下耗尽,临门一脚踢不动了。

2:军工、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攻苏前期军工企业居然搞八小时工作制,连三班倒都没实行,飞机、坦克产量不及企业设计能力的三分之一,技术兵器在关键的1941年耗大于补,供不应求,丧失了一波推平苏联的宝贵时机。主次不分,人力使用随意分散,任由戈林把二百万青壮组成的空军陆战师放在本土闲置,迟迟不投入东线;在北非、南斯拉夫和希腊又为帮意大利抢地盘,投入七八十万精兵,东线却用百多万仆从国士兵滥竽充数,导致了斯大林格勒惨败!

3:以荒谬的人种理论指导作战,不会建立伪政权和伪军支持前线,巩固后方。没有及时解放犹太人为国卖命,还建集中营屠杀浪费力量。在占领区实行掠夺榨取式统治,不仅沒有整合新占区资源,而且还牵扯近百万兵力保护后勤交通。如果希特勒学习满清和日本的策略,在波兰和乌克兰、白罗斯等国建立伪政权,组建三五百万伪军当炮灰,可以大大减轻德军伤亡,打败苏修要容易得多!

4:在攻击苏联前,沒有制定遭遇挫折失败时的防御预案。致使莫斯科丶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三次失利后,后续防御顾此失彼,成就对手十大打击,德军一败再败,连翻盘机会都没有。

5:对军队和国民的洗脑不彻底,没有用纳粹主义主宰头脑,高层里通外国的奸细不少,军人三心二意,民众怕死厌战。打顺风仗奋勇争先,一到逆境狼奔豖突,兵败如山倒。与敢拼到玉碎的日军相比,简直是帮老少爷,还不如坚决抗战的国军和被逼送死的苏军!

6:奖罚不明,对戈林、希姆莱等破坏战争执行力的腐败分子姑息纵容,对阳奉阴违的将领、逃兵过于仁慈,不敢用严刑峻法督战,中后期出现大批战俘,军无斗志怕被包围。

当然,德军的失败也与两线作战、人口少、缺乏石油、橡胶之类的战略资源等客观原因有关,但内因和主观失误是根本的,主要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