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然说太史慈被张辽所杀,那就是说《三国演义》了。在演义里太史慈和张辽武艺相当,并不存在谁更强的问题。而且太史慈是死于乱箭,并非在战斗中被张辽杀死。

太史慈是在《三国演义》中通常被认为是东吴和孙策并列的第一猛将。而孙策有“小霸王”之称,他和太史慈在单挑中都没有吃过败仗,所以很多人认为太史慈和孙策武艺都非常高强。

不过在演义中东吴是标准的配角,其武将水平相对并不高,并没有能和五虎上将、典韦、许褚等对抗的武将,孙策和太史慈也是如此。

太史慈和张辽在《三国演义》第53回,孙权第一次进攻合肥时打过一次。此战张辽挥刀出马,向孙权搦战。太史慈挺枪出马,敌住张辽。两人战了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最后因为乐进突袭孙权,宋谦被李典射中心窝落马而死,太史慈才紧急退回,掩护孙权退走。

所以在一对一的单挑中,太史慈和张辽并没有分出胜负,两人的武艺大致相当,不存在谁更强的说法。

而太史慈最后战死,是因为他中了张辽的计,率军进攻合肥时遇到曹军伏兵乱箭射来。太史慈躲闪不及,身中数箭。幸亏陆逊,董袭两人率军接应,太史慈才得以逃回吴军大营。不过最后太史慈还是因为箭伤太重而死。

因此太史慈只是因为张辽而死,并非张辽在单挑中所杀。而且在演义中这种死在箭下的人不少。像张辽后来就被丁奉射伤伤重而死,黄忠徐晃、张郃等名将也是死在箭下。太史慈并非个例,也不算太丢人。

最佳贡献者
2

孙策,号称小霸王,犹如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是江东第一勇士。神亭岭之战,太史慈能和孙策战成平手,他和孙策并列江东第一勇士,所向无敌,都是超一流武将。然而,如此神勇的太史慈却死于张辽之手,这是为什么呢?

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别从太史慈与孙策、张辽的交锋,分析如下。

太史慈与小霸王孙策战成平手

演义中第十五回,孙策将父亲孙坚留下的金镶玉玺质押给袁术,借来三千军队,返回江东开疆辟土。他在攻打刘繇的时候,与其手下大将太史慈有一场龙争虎斗。两人在神亭岭上对战,孙策带着12个部下,而太史慈身边仅有曲阿小将一人。

太史慈与孙策大战五十回合后,心想:即使自己擒获孙策,也会被孙策的12个随从夺去。太史慈真狂,不担心拿不下孙策,而是怕寡不敌众。他于是诈败而走,想将孙策引到一个孤僻的地方,与之大战,将其擒获。孙策看到太史慈不敌自己而逃,信心倍增,对其不依不饶,追杀而去,一直追到了平地上。

太史慈感到差不多了,于是回身与孙策大战。两人又打了五十回合,打到了白热化状态,互相夹住对方的枪,都从马上滚落下来,战马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太史慈继续和孙策厮打,犹如“泼妇”一般,连战袍都碎了。孙策夺走太史慈背上的短戟,而太史慈也不甘示弱,抢走孙策头盔上的兜鍪,战成平手。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由此可知,太史慈是一员猛将,能和江东第一勇士孙策战成平手,因此他也是东吴第一勇士。然而,太史慈却死在张辽之手,原因如下。

赤壁之战后,刘备带兵攻打荆南四郡,周瑜带兵攻打南郡,而孙权亲自带兵攻打合肥。然而,孙权出师不利,面对镇守合肥的张辽军,多次吃败仗。其中太史慈与张辽曾在两军阵前有一场争斗,两人大战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却由于乐进奇袭孙权,李典射死宋谦,他不得不弃张辽,回归本阵。这一次交锋,太史慈和张辽七八十回合战平,谁也奈何不了谁。

太史慈看到自己没有击败张辽,心中愤愤不平,于是向孙权献策道:“我已经派手下戈定混入合肥城中,等待晚上放火,里应外合,一举可以拿下合肥城。”孙权听后,着急为宋谦报仇,便同意了太史慈的计策。

然而,张辽乃是一个出色的大将,胜不骄,败不馁,防范于未然,在混入的内奸放火后,很快稳定形势,擒获内奸戈定,并将计就计,将太史慈骗入城中,万箭齐发,太史慈知道中计,想要撤退,已经迟了,身中数箭。幸好陆逊、董袭两人将太史慈救出,回到吴营。然而,太史慈伤太重了,不治身亡。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太史慈见城门大开,只道内变,挺枪纵马先入。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背后李典、乐进杀出,吴兵折其大半,乘势直赶到寨前。陆逊,董袭杀出,救了太史慈。

由以上可知,太史慈和张辽在两军阵前大战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如果两人再打下去,太史慈赢的概率大,却被李典、乐进给打搅,吴军大败而逃。太史慈想到里应外合,夺取合肥,却中了张辽之计,他自身反而身中数箭,不久去世。

因此,太史慈并不是和张辽单打独斗不敌被杀的,而是中了张辽计策而亡的。也就是说,太史慈是败在张辽的谋略之下。

结语

太史慈与孙策并列为东吴第一勇士,所向无敌,属于超一流武将,凌驾于东吴十二虎臣之上。他的武功应该在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张辽之上,只是由于运气不好,夜袭合肥不成,反中了张辽的计策,被射中身亡,死于张辽之手。

当然这都是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描述,在正史上,太史慈并不是被中箭身亡的,而是早在赤壁之战数年前(公元206年)病逝的,他在病逝前叹息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正史为辅。)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3

张辽是五子良将之首。

斩过蹋顿,抽过孙仲谋。

哪来的不如太史慈的说法。

4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由演义得知,太史慈乃中张辽之计误入陷阱,从而被乱箭射杀,并非其技不如人。



众所周知,太史慈曾与小霸王孙策大战数百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其武艺之高超。然在演义中,除了武力外,智谋才是制胜的第一要素,太史慈就因谋略不足导致殒命。



当年赤壁之战爆发后,曹军落败退回江陵,刘备与孙权纷纷攻打曹操统领的地盘,而合肥成了孙权攻打的目标。当时镇守合肥地区的正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数次交战,孙权屡屡败退,一直跟随他的太史慈也与张辽比试一番,结果不分上下。直到孙权被乐进袭击,东吴大将宋谦又遭遇射杀,面对战事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孙权与太史慈商讨,决定背水一战,于是密派暗使偷入城中,准备里应外合给曹军来个措手不及,可天不遂人愿,张辽一眼识破,并将计就计,浑然不知的太史慈就这样跳进自己设的陷阱里,刚一进城,乱箭便席卷而来,身中数箭的他最终虽被救出,但由于伤势过重,不治而亡,一代名将因此就义,实为憾事。



总结

若论武力,太史慈算得上一等一的高手;但论智谋,与张辽相比,还是略逊一筹。虽说太史慈并非死于张辽之手,可他却死在张辽计谋之中,因而他才会被说成是张辽所杀。

当然这都是演义内容,正史中的太史慈曾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病逝。

5

正史上太史慈是病死的,不是战场被杀

即使在演义中,太史慈跟张辽也是平分秋色,不分胜负的

太史慈是里应外合之计被识破,张辽将计就计,设下埋伏,中箭重伤,回营之后便死了

6

太史慈,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与江东小霸王孙策并列为“江东第一勇士”。

其弓马纯熟、武艺高强。原为刘繇所部,后来与孙策大战棋逢对手,为孙策收服,后太史慈成了孙策手下大将,助孙策横扫江东。不过《三国演义》中却将太史慈描绘成被张辽射死的的悲剧下场。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记载,“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阵亡)”,

《三国演义》虽说以历史为依据,但其终究是一本小说,不足考究,那么太史慈到底是否真如演义中所记载的那样为张辽所射杀么?

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为张辽所射杀,张辽又为丁奉所射死,二者之间,一前一后,互有关联。太史慈与张辽皆为当时之名将,曾在战场之上双方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然而在合肥之战中,太史慈却中了张辽的计策,在进城时遭受埋伏,身中数箭重伤不治而亡;后来张辽在另外一场交战中,张辽被丁奉射中腰部也是重伤不治而亡,东吴也因此扳回了一局。

太史慈病故之时还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死的很惨烈,一代名将就这样死在乱箭之下,且时年仅四十一岁,如果太史慈不死,必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不过后来,张辽随曹丕讨伐江东时,为徐盛击败,丁奉杀来,张辽为救曹丕,被丁奉射中腰部。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东吴大获全胜,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

两人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张辽射杀了太史慈,而丁奉又射杀了张辽,颇具故事性,有世人的英雄主义。

而正史中,太史慈与张辽都是病死的,没有在演义中,那样的轰轰烈烈,马革裹尸。

据《三国志 太史慈传》记载: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

虽然这一段的记载略显简略,但不难看出太史慈应该是病死的,死于建安十一年(206年),时年四十一岁。

7

这个完全是罗贯中先生的杜撰。

《三国演义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传令当夜五更,三军出寨,望合淝进发。辰时左右,军马行至半途,曹兵已到。两边布成阵势。孙权金盔金甲,披挂出马;左宋谦,右贾华,二将使方天画戟,两边护卫。三通鼓罢,曹军阵中,门旗两开,三员将全装惯带,立于阵前:中央张辽,左边李典,右边乐进。张辽纵马当先,专搦孙权决战。权绰枪欲自战,阵门中一将挺枪骤马早出,乃太史慈也。张辽挥刀来迎。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张辽何时守合肥?

那是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安排张辽驻屯合肥。《三国演义》53回讲述的也是赤壁之战后的事情了。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三国志 魏书 张辽传》


赤壁之战是哪年的事儿?

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太史慈卒于何年?

在建安十一年(206年),也就是在赤壁之战的两年前,太史慈就已经过世了。

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子享,官至越骑校尉。-----《三国志 吴书 太史慈传》


《三国演义》中群英会中太史慈奉令监酒,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至于赤壁之战后,太史慈已死,如何还能跑到合肥大战张辽?


按照最最基本的史实,肯定是太史慈比张辽去世得更早。至于小说描述他俩大战多少回合,那都是瞎掰。为了起到衬托作用,就是战三万回合,口吐白沫又能怎样?


题主问太史慈为何被张辽所杀,这个问题只能由罗贯中先生去回答。我也喜欢看《三国》,但再能妙笔生花,恐怕罗贯中先生也不能让太史慈这个已故之人去把张辽杀了吧?那样《三国演义》就不是历史演义小说,而是神怪玄幻小说了。


若看官还能从太史慈被“远不如他的”张辽所杀中还能悟出点儿啥,恐怕也是自己的臆测杜撰吧?

8

孙策开创东吴基业,武功卓越,世人称之为“小霸王”,是说他和项羽有一比。太史慈能和孙策打成平手,其武功当然不弱,说太史慈和孙权并列为江东第一勇士也不为过。不过这“第一勇士”之说,只是比较他们个人的“武力值”。如果全方位比较,太史慈和孙策就相差的太远了,只能说太史慈有匹夫之勇。

为何这么说?听我道来。

太史慈听说孙策到神亭岭汉光武庙上香,不顾刘繇军令,单枪匹马带一小卒前去捉拿,其勇气确实可嘉。不过当时的情况是,孙策身边带了一群大将,程普、黄盖皆在随行。如果不是孙策玩心重,意气用事,一声令下,众将拿下太史慈应该不是难事。太史慈不权衡力量对比,不遵军令,难道不是逞匹夫之勇?



所以只能说在“武力值”方面,太史慈和孙策不差上下;不过在大规模军事作战上,个人武功高并起不到大的作用,谋略更为重要。

太史慈的死,就是上了张辽的“当”,张辽运用谋略,将计就计把太史慈骗进“伏击圈”,万箭齐发,太史慈武功再高也无济于事。

再说说张辽,此人是魏国五子良将之首,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其武功智慧皆有,是能独当一面统帅级的人物。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太祖(曹操)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古今六十四名将,张辽位列其中,和孙膑、廉颇,霍去病、李广齐名(三国时期进入六十四名将的还有关羽、周瑜和陆逊)。

张辽归曹后,立下众多显赫的战功。劝降昌豨;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击灭陈兰、梅成。



张辽在镇守合肥期间,多次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战时(太史慈已死),张辽率数百精锐,冲击东吴十万人马,一度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张辽因此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典故。

太史慈死于张辽之手,也在情理之中。

9

你知道张文远何许人也吗?即使在三国演义中,张辽也是武力、谋略、情商、忠诚度各项综合第一的存在

10

太史慈并非被杀,而是病死的。死前大呼:“大丈夫生于乱世之中,当提三尽剑以立不世之功,奈何死乎!”

不用翻书,我记的很清楚,因为深有感触。

生老病死之关,美人名将难过。一想到那种红颜尽逝和年老力衰的景况,不由得让人有无尽的感概。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