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演义最大的漏洞,当然是大名鼎鼎的赤兔马。

赤兔马历史上确有其名,三国志吕布传记载,布有良马,曰赤兔。

在三国演义中,赤兔第一次出场,是在公元189年。董卓要收买吕布,将赤兔马送给吕布。一匹马就能收买天下第一猛将,可见赤兔马当时已经的名声在外战马。一匹战马的黄金年龄应该在5到8岁。我们按照保守估计,当时赤兔马最少已经3岁了。

公元197年吕布在下邳被曹操打败,赤兔马为曹操所获,这一年赤兔马11岁。

公元200年曹操为了收买关公,将赤兔马赠给关羽,这时赤兔已经14岁。同年,关公骑着赤兔马,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真真是威风了一回。

公元219年关公走麦城,赤兔马已经34岁,换算成人的年纪已经是90多岁的高龄了。

90多岁了还骑着上战场,不仅不人道,而且不明智。所以关公最后被绊马索绊倒了。

这应该是三国演义中最大的漏洞了。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声明,笔者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非常的喜欢,对作者罗贯中先生十二分的尊敬,但对于其中的几个低级错误还是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以免以讹传讹,湮灭事实。

一.关纯  

在《三国演义》第七回回首,困居河内的袁绍为了夺取韩馥占据的冀州,按照逢纪的计谋给幽州的公孙瓒写信约其共分冀州,而后又装好人密告韩馥说公孙瓒要夺取他的地盘,于是,傻乎乎的韩馥就真像逢纪预言的那样打算派人请袁绍带兵入冀州帮他抵御公孙瓒的进攻。忠于韩馥的长史耿武和别驾关纯劝谏领导不要引狼入室,但韩馥不纳忠言一意孤行,终于把袁绍这只老虎引入了冀州的羊群。当袁绍带兵到来时,早已埋伏在城外的耿武关纯拔刀行刺袁绍,不幸被颜良文丑杀死。  

有趣的是,史书中和耿武一起行刺袁绍的人不叫关纯,而是闵纯。根据二人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断定史书中的闵纯就是演义中的关纯。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罗贯中先生为什么要把“闵纯”改成“关纯”呢?其实他不是有意如此改的,这都是马虎惹的祸。因为“关”的繁体字和“闵”字很相似。

二. 胡赤儿  第九回董卓被杀时,他的女婿牛辅屯兵于长安之外,吕布便派李肃前去征讨,结果被牛辅打败。于是,吕布亲自出马,牛辅知道自己不是吕布的对手,就带着金银珠宝,与亲信胡赤儿等几个人逃走了。半路上胡赤儿等人谋财害命,杀死牛辅将其首级送往长安。     

实际上,历史中并没有“胡赤儿”的名号,这个其实是“支胡赤儿(即一个叫赤儿的胡人)”的误读,而“支胡”是“月支胡”的简写,后文的“赤儿等利其金宝,斩首送长安。”恰好可以证明这一点。

三. 杨大将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结尾写到:却说袁术暗有称帝之心,乃回书推托不还;急聚长史杨大将,都督张勋、纪灵、桥蕤,上将雷薄、陈兰三十余人商议,曰:“孙策借我军马起事,今日尽得江东地面;乃不思根本,而反来索玺,殊为无礼。当以何策图之?”长史杨大将曰:“孙策据长江之险,兵精粮广,未可图也。今当先伐刘备,以报前日无故相攻之恨,然后图取孙策未迟。某献一计,使备即日就擒。”......其实,“杨大将”是个可笑的错误,正确的姓名应该是“杨弘”,请看《三国志·吴书·孙讨逆传》的记载:“(袁)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孙)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这里写得很清楚:袁术的长史名叫杨弘。  

之所以会出现“杨弘”被“杨大将”鹊巢鸠占的结果,是因为古人著书无标点,罗贯中收集史料时一不小心把“ 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句中的“弘”字看漏,读成了“长史杨大将、张勋等……”。   就因为一字之差,“杨弘”糊里糊涂地变成了“杨大将”,这对杨弘来说实在冤枉。

  四. 兖州刺史刘岱投降曹操 《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有这样一段文字::操大笑曰:“皆不出荀文若之料。”遂唤前军刘岱、后军王忠引军五万,打着丞相旗号,去徐州攻刘备。原来刘岱旧为兖州刺史;及操取兖州,岱降于操,操用为偏将,故今差他与王忠一同领兵。  

这是罗贯中先生无意中所做的第三个虚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次要原因是罗先生犯了想当然的失误,主要原因是汉末三国时期有两个混得不错的刘岱。  

两个刘岱之中,地位高的是兖州刺史刘岱。此公是东莱牟平(今山东福山西北)人,出身汉室宗亲,其伯父刘宠曾任太尉,其弟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他自己则先为侍中,后任兖州刺吏。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正月,刘岱和桥瑁、袁绍、曹操等其他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成为汉末群雄之一。后来讨董联盟瓦解,刘岱与桥瑁相恶,刘岱击杀桥瑁,攻占了东郡。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攻入刘岱镇守的兖州,刘岱不纳鲍信固守之计,仓促与之交战,结果被杀。  

另一个刘岱地位较低,是曹操的属下,沛国(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曹操为司空时,刘岱任司空长史,因为跟随征战有功被封为列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曹操派遣刘岱与王忠一起前往徐州袭击刘备,被刘备击败,其后便消失在浩渺无际的史海之中了。  

兖州刺史刘岱早在192年就已经在和黄巾军交战时阵亡了,如果他还能在199年和王忠一起去攻打刘备,那真是活见鬼了!

五. 乌桓触  在写《三国演义》第十五回的过程中,罗先生断句时一不小心将长史杨弘断成了杨大将,在后来的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中,他又犯了一个类似的更大的错误,结果无中生有地断出来一个幽州刺史乌桓触。  在《三国演义》里,乌桓触本为袁绍部下幽州刺史,后聚众降曹,加镇北将军,但熟悉历史的读者都会觉得这个名字颇为怪异,因为乌桓是东汉三国时期一个少数民族部族的名字,并非姓氏,同时,乌桓触和在他前面刚刚出现的幽州袁熙手下大将焦触都以名字中少见的“触”字为名这点也令人深感奇怪。   那么,乌桓触这个人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看了下面这段历史记载,您肯定会大跌眼镜。据《三国志·袁绍传》:“(袁)尚、(袁)熙为其将焦触、张南所攻,奔辽西乌丸。触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背袁向曹。”其中的乌丸即乌桓,触则指焦触,显而易见,

“乌桓触”之名是因为演义作者在阅读史料时的断句错误而诞生的。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忆江南,历史学者。原名张恒涛。已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讲坛》,《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纸》,《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十余万字,作品收入《历史开卷有疑》、《历史的伤口》、《历史江湖》、《并非“史”无对证》等书。代表作《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1、2、3部畅销不断,第四部即将出版

3

《三国演义》里有个大BUG,就是赵云的年龄。

赵云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第7回,袁绍和公孙瓒在磐河交战之时,赵云出马救了被文丑追杀的公孙瓒。书中描写此时的赵云还是个少年将军,既然是少年,那么应该年纪还不大,不会超过20岁。

但是在《三国演义》第92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作为先锋出战,杀死了西凉大将韩德一家五口,书中说赵云“年登七十建奇功”,那么此时的赵云已经有70岁以上了。

磐河之战发生在界桥之战前,也就是公元191年。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28年,两次战斗之间只相差37年。一个少年将军在37年的时间里变成了七旬老将,这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漏洞。

如果一定要解释的话,要么是赵云天生一张娃娃脸,33岁时公孙瓒看着还觉得他是一个少年,要么就是“年登七十”一说只是为了形容赵云此时年纪已经很大的一个夸张说法,并非真的是已经70岁了。

那么这两种可能性哪种更大了,我们可以看一下刘备收服江南四郡的桂阳之战,桂阳太守赵范曾经想把自己的寡嫂樊氏嫁给赵云。桂阳之战大约是公元209年,如果按照公元228年赵云70岁算,此时的赵云有51岁。而赵云说“何患无妻”,显然他还没有妻子。51岁还没结婚,显然不大可能。

所以个人觉得赵云出场时只有10几岁可能性比较大,这样到桂阳之战时大约30几岁,虽然还是大龄青年,不过总比51岁的老年人要好。

4

《三国演义》中有那些自相矛盾的漏洞?



一部宏篇巨制,人物众多、事件频发。这是三国演义的主要特点。故事要精彩、又需兼顾历史,这样,组织材料的难度,非常之大。因此,千百万读者,经反复多次阅读,偶尔发现一些缺陷,是很正常的。以下就几个具体问题谈点看法。



第一,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矛盾。当时,刘备夷陵大败,不久病逝白帝城,曹丕听司马懿之计,派大将军曹真,领兵十万进攻阳平关;派使臣联络辽东鲜俾国,令轲比能起十万羌兵,攻打西平关;再派使臣策动南蛮孟获,起十万蛮兵,攻打永昌、柯羌、越巂等四郡;又派人至降将孟达处,令起兵十万,攻打汉中;最后,派人至东吴,许以割地封官,令孙权起十万吴兵,攻打两川峡口,径取涪城。司马懿说,以上共计五路大军,五十万人马,诸葛亮縱是神仙,也难抵挡。



这一段没啥问题。但接下来,诸葛亮的应对,就矛盾了。其余三路不说,单说其中两路,《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说,刘备伐吴前,令马超、马岱,协助魏延守汉中,防备曹真。这与第七十三回任魏延为汉中太守,相互印证。说明魏延在汉中,这是蜀国最北的位置。但第85回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又令魏延在蜀国南方,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与孟获作战。从建安二十四(219)5月左右,刘备称汉中王,魏延任汉中太守,到章武二年(222)伐吴前,刘备令马超、马岱协助魏延,驻守汉中这三年,魏延一直在汉中。刘备去世的章武三年(223)4月,安居平五路就在5月左右,这期间经历刘备从王到皇帝、关羽失荆州、刘备伐吴、夷陵大败、刘备去世托孤、刘禅继位登基、诸葛亮南征孟获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演义第87回,写诸葛亮南征前,对刘禅说 : “……曹丕新败……且有马超把守汉中……”,刘备刚死几个月,把魏延从汉中调往南方,参与南征,不太合理。因为,整个南征不过几个月;汉中、以及蜀国南方,山高路险,交通十分不便,魏延南北奔波,两面拒敌,有点太勉强。



这个矛盾其实很好解决,平五路与南征,可以不用魏延出场,换其他将领,比如马超或王平就行。因为南征虽然很热闹,但军事行动的规模、影响都有限,不是很大。有人说马超一年前已去世,那三国演义中,还有去世多年仍活跃呢,比如华佗。何况演义87回明确说,有马超把守汉中诸处,万无一失。



第二,第一次北伐战场、夏侯懋逃跑路径的矛盾。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都督夏侯懋,在长安聚集诸路军马,西凉大将韩德,率八万西凉军来到,被派为先锋,迎战诸葛亮,取路风鸣山。这时,演义没有交代诸葛亮位置在那块,也没有说赵云究竟从那条道进攻魏国。但韩德从长安出发应战,凤鸣山虽无确切位置,但历史上,关中曾有凤鸣岐山的传说,而岐山如今是一个县,非常有名,著名的周文王、周武王就起于岐山,早在周初,就有姜子牙冰冻岐山的故事。这里距离陈仓(今宝鸡市)很近,而这一带正是三国古战场。这些充分说明,战场就在关中一带。但赵云力斩韩德、韩瑛、韩琪、韩琼、韩瑶父子等五将后,在凤鸣山被夏侯懋包围,关兴、张苞奉命救出赵云,杀得夏侯懋大败而逃,奇怪的是,夏侯懋不往最近、最安全的长安跑,却不远千里,逃往西凉的南安郡(今甘肃陇西)。



这段故事之所以绕来绕去,是因为中间加了一段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演义中说,赵云追击夏侯懋,一直追到天水郡,由此,展开诸葛亮夺占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曹睿重新启用司马懿,驾临长安,以张郃为前队先锋,与马谡在街亭大战,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安排赵云、邓芝带兵出箕谷,吸引曹真……,然后,诸葛亮在西城以空城计逼司马懿退兵……,从这段故事看,似乎诸葛亮、赵云是从关中,打到西凉,夺取三郡,但又含糊到关中的出兵路径,失街亭后败退时,又让赵云邓芝从天水附近,带兵出箕谷,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这从实际来看,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三,诸葛亮智激周瑜的矛盾。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写诸葛亮为了激怒有点怂的周瑜,故意抛出曹植的《铜雀台赋》,并把其中“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彩虹,读didong)”,改成“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说曹操想把孙策夫人大乔,周瑜夫人二乔,聚于铜雀台乐享晚年,虽然曹操有好人家妻室毛病,但说曹操想江东二乔,实在是冤枉了曹操。因为铜雀台是建安十五年(210)才建成,诸葛亮游说孙权、周瑜,舌战群儒的建安十三年(208),怎么可能有《铜雀台赋》啊?



当然,作为文学创作,这种挪移也不算啥,问题是,三国演义第56回,回目就是“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在这里,罗先生清清楚楚地写道 : “时建安十五年春,造铜雀台成……”,既然十五年(210)才建成,十三年(208)咋能有赞誉的诗赋呢?不过,罗先生在这里,写了一段武将骑射比赛,对于文人诗词歌赋,只说王朗、钟繇、陈琳等人进献了诗章,只字未提曹植的《铜雀台赋》,要知道,这《铜雀台赋》与当年的《阿房宫赋》齐名,王朗、钟繇等人的歌赋,根本不值一提。最重要的不提,却说一些次要的,就是为了掩盖《铜雀台赋》被提前利用的矛盾,避免尴尬。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有点矛盾的笔触,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如果只读过三两遍,根本看不出来,只有反复阅读、仔细推敲之后,才能吹毛求疵,略见一斑,可见,这些微瑕也许不是罗先生漏洞,而是故意之作,也未可知。(609)

5

《三国演义》里面要说有破绽的话要数《空城计》的故事:当时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城池四门大开,只有几个老军在打扫街道,诸葛亮坐名城头弹琴。这是诸葛亮设的疑兵计,让司马懿怀疑城中设有埋伏,结果司马懿果然退兵。这一章节经不起推敲的是:一,司马懿观察到诸葛亮并无慌乱之色;二,诸葛亮琴声不乱,弹到十面埋伏的时候琴声透着杀机,似有百万雄兵。所以司马懿急命撤兵。

当时司马懿和诸葛亮在弓箭的射程之内,如果下令放箭诸葛亮焉能活命?这是其一。其二,如果司马懿命大队扎住阵角,命小股兵力前往试探,诸葛亮的空城计不攻自破,司马懿身经百战历险无数,这一点他不会想不到。那么为什么会撒兵呢?司马懿一定是在诸葛亮充满杀机琴声中听出了另外一种含意:那就是只有诸葛亮活命自己才能活命,否则兔死狗烹,自己手握兵权曹操不会放过自己。因为在此之前曹操曾几次革去司马懿的兵权,所以与其说诸葛亮吓退司马懿不如说是司马懿故意放过诸葛亮。空城计这段如果不这样解读,那真是有破绽的。

6

一部《三国演义》蕴涵的铁血豪情、智珠对决、儿女烟云,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味,无穷的遐想。但是,细思之下,就会发现,在整部小说完美的布局下,依然存在太多的费解破绽,令人心生困惑。

一、刘备能看穿数年后的马谡,为何看不清自己的二弟关羽呢

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病疫之时,急招诸葛亮、赵云、李严等能臣托以身后重任,并于病榻之上向诸葛亮慎重嘱托:“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果不其然,五年后的蜀汉第一次北伐,进一步证实了先主临终所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识人之能。

228年(魏太和二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开始了对曹魏政权的第一次北伐。正当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曹魏右将军张郃奉命统领十万步兵和五万骑兵大军,袭取诸葛亮后路要地街亭。

诸葛亮闻讯后,却置大将魏延于不用,独信马谡,派其为主将率领十万大军前去守御街亭。受命后的马谡,率领大军赶到街亭后,不听副将王平当道扎营的正确建议,如同当年赵括照搬兵书战策,选择山丘扎营,后被张合以围山断水之计大败,造成蜀国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形势瞬间崩溃,败退而返。

这下问题就来了。刘备眼光如此之毒,为何会看不清和自己奋斗了几十年的结义二弟关羽呢?为何就会认为关羽能够守住荆州呢?又为何不为其配备一位智谋能臣做其“政委”,助其防守荆州呢?

正如古人所言: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因为关羽的刚愎自用,造成荆州被孙吴所夺,也差点葬送了蜀国的大好基业。

由此可见,还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更加的会识人用人,为性格孤傲、最难驾驭的大将林彪配备了一个最合适的政委,那就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

二、素有识人用人之能的曹操,为何会在赤壁大战中看错用错蒋干呢

公元208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号称),兵临荆州赤壁,准备一举平定枭雄刘备与刘权两大势力。而令人疑惑的是,素有识人用人之能的曹操,为何会在如此大战役中带上毫无名望的蒋干呢?又为何会听信其言,安排其劝降同窗东吴都督周瑜呢?

最终结果是:蒋干盗出了周瑜军帐中存放的曹军水军正副都督蔡瑁、张允与周瑜私通的假书信,蔡瑁、张允也被疑心过重的曹操一刀斩首。

也因此,曹操失去了执掌水军的两名合格统帅,进而为赤壁兵败埋下了隐患。

但是,最令人生疑的是,事后曹操竟然没有追究蒋干的责任,这也太不符合曹操的枭雄本色了罢。

三、孙策遇刺事件,是偶然还是人谋

200年(建安五年)秋季,江东小霸王孙策,同诸多的历史霸主一样,对于秋狩同样很感兴趣。一天,孙策率领一众亲信将领进入丹徒(今镇江)山脉,打马扬弓,开启狩猎之行。当孙策孤身一人追赶一只猎物时,被早已埋伏山中的许贡三门客突施暗箭,射中面门,不日箭疮崩裂身亡。

刺杀事件后,是偶然?还是人谋?引发世人纷纷猜测,但终未有果。

若是偶然,那只能说明孙策确实命该如此。

但是,就算三名刺客无意中来到了孙策的狩猎场是偶然,那么为何不是其他时间,却偏偏就在孙策独自狞猎当日偶然出现呢?原孙策身边的一众将领与护卫,又为何偏偏没有跟在孙策身边呢?三名刺客为何又正好出现在孙策独自一人追赶的地方呢?

这一个个偶然加在一起,带来的就是一个个的疑惑,而非偶然了。

按照现代人的常识分析,若谁在事件中利益最大,谁的嫌疑就最大。那么,孙策之死得利最大者无非两人,一是正在与袁绍对决官渡的曹操,消除了被前后夹击的后顾之忧;二是江东霸权将由孙权接掌。

第一种可能,孙权与孙策同为兄弟,难道会暗中谋害兄长孙策夺权吗?这也太说不过去了。第二种可能,如果曹操有图谋孙策之心,就算江东有再多的曹操细作,怕也难以得到孙策一举一动的核心机密吧?那么,就剩下了第三种可能,难道是江东内部有高层暗中勾结曹方细作,将孙策动向的绝密情报泄露出去了,再由曹方细作将这一消息告诉给了寻机报仇的许贡三门客,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在这里,祥子所谈的这三个费解破绽,只是三国演义中诸多破绽中的部分代表,还有诸多的破绽还需要我们共同去探寻,更需要我们去发掘破解的依据与答案。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

7

很多年前看过一个电视剧,叫《关公和貂蝉》(大约是叫这名字),有一段情节就是关公提着刀,去杀貂蝉。


关公为啥会和貂蝉扯上关系呢?

在民间,大约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之前,就有很多关公和貂蝉的故事,统一名字就叫《斩貂》元杂剧中就有《关大王月夜斩貂禅》,说曹操为了收买人心,战败吕布后把貂蝉送给了关羽。


关公夜读春秋,觉得貂蝉和历史上的那些妖女太像了,于是就到卧室问了貂蝉一个问题:你还想吕布吗?


貂蝉觉得在关公这儿说想吕布万一关公吃醋怎么办?于是说不想,吕布这个小人哪儿有将军您的英明神武啊。关公一听印证了自己的猜想,这女人真的是个负心薄幸之人,老公刚死尸骨未寒,就对别的男人赞扬赞美,虽然她说的都对,但是也证明了了她就是那种红颜祸水,于是一剑就把貂蝉捅死了。


后来演员在台上表演时觉得貂蝉被捅死一点都不好看,关公不是用刀吗?用刀砍多好,力劈华山一分两半,拦腰斩玉带也是一刀两半,这种舞台效果看起来就华丽的多。


不过后来也有文人反思,貂蝉好像也没犯多大的罪,就这样被关公斩了好像有点不合理,也显得关公不那么仁义啊,于是有人就改变成关羽在月下看见貂蝉,对她训诫了一番,然后挥刀砍了她的影子一下,没想到影子就是貂蝉的元神,一刀下去影子两半了,貂蝉也就死了。


后来有人觉得这样好像貂蝉的死也和关公扯不清关系,于是改成《关大王月夜赞貂禅》,说关羽看到拜月的貂蝉,对她为了大汉的事业,先后伺候吕布董卓父子俩人的行为进行了一番赞美,但是貂蝉姑娘觉得自己任务完成了,但是自己也变得不干净了于是一头撞在关羽青龙偃月刀的刀锋上,死了。


不知道关老爷每天总提着这80多斤的青龙刀转悠啥?锻炼身体吗?

后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干脆就把貂蝉写丢了,故意模糊了她的归宿,因为不管是关公杀的貂蝉还是貂蝉自杀,都不利于塑造关羽忠义形象,干脆留个BUG,更好。


而在《三国志》中关羽和曹操围吕布於下邳时,关羽找曹操说:打下下邳时求您个事。

曹操说:啥事,说吧。


关羽说:请您把吕布手下秦宜禄的媳妇当做战利品送给我。


曹操说:小事,没问题。


过了两天,城快破的时候,关羽又找曹操了。


曹操:小关啥事啊。


关羽:您没忘前两天您要把秦宜禄媳妇给我的那事儿吧。


曹操:没忘啊。


关羽:您一定记得,别忘了。


曹操:好的,我记性好着呢。


关羽一走曹操就琢磨了,这关羽总找我要秦宜禄的媳妇,别是秦宜禄真的长的很好看吧,我曹孟德号称三国第一人妻收割机,决不能错过这次集邮的机会。


于是先遣迎看,城破了先让人去秦宜禄府里抢来他媳妇杜氏,曹操一看太美了,来小杜,咱俩卧室里聊聊天呗。


于是秦宜禄的媳妇就成了曹操的杜夫人,关羽后来知道了,但是人家生米熟饭的,自己也没招了,羽心不自安,不知道这是否是后来关公千里走单骑,坚决离开曹操的原因之一呢?

传说中的关公月下斩貂蝉大约也源于此吧,但是方向全变了,戏剧里的关公更符合人们印象里的关公的形象吧。


不过,我有时候觉得《三国志》里的这个关羽其实更可爱一点。


(看完请点个赞呗,没关注的顺手关注一下薛白袍呗,大约每天更新)

8

首先谢谢邀请!《第一回》: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第五十九回》:却说益州刘璋,字季玉,即刘焉之子,汉鲁恭王之后。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因居于此。后焉官至益州牧。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刘焉是一个人,从演义的脉络来理解,可以认为是他先在幽州,又去益州,也是可以解释过去的。(历史上的刘焉没有担任过幽州的职务,做过冀州刺史,后来在朝廷担任宗正、太常之后到益州任职的)。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就是有关“幽州太守”,州的长官应该是“牧”或“刺史”,郡的长官才应该是“太守”,因此这里应该说是幽州刺史或幽州牧刘焉,而不应该是幽州太守刘焉。这是漏洞之一……孙坚被刘表设伏射杀,孙策投靠了袁术,那江东原来孙坚的地盘也应该和孙策一起归袁术,曹操灭袁术时,袁术完全可以退守长沙。可是袁术硬生生的被灭了,也没有退守长沙……这是漏洞之二!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黄盖说:“……只有吴蜀两家联手,才能击败曹兵……”真是可笑,当时的刘备落难在夏口暂避,蜀国连影子都没有。哪里来得吴蜀两家?难道黄盖有“神鬼难测之术”能够预测以后刘备的国家叫“蜀汉”?这是漏洞之三!诸葛亮激周瑜抗曹,说将大小乔献给曹操,有一句“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要知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四大美人的美称,而贵为四大美人之首的杨贵妃好像是唐代的吧!这是第四个漏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指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这就是说,在关羽离开曹操之前,刘备已奉袁绍之命到了许都南面的汝南郡,与刘辟等领兵攻打许都附近地区,扰乱曹操的后方。关羽得到刘备的消息后,自然只能由许都南下以归故主,而绝不可能北上河北去寻找刘备。因此,他根本不会去“过五关”,也就不会“斩六将”了。这是漏洞之五……火烧连营不合理.自从诸葛亮出山,火攻战例很多,火烧博望坡和火烧赤壁,对于刘备来说应该不会那么健忘吧.刘备不太可能700多里连营让陆逊一把火烧得大败而归.真以为一代枭雄刘备是傻子呀……这是第六个漏洞……马腾本来就是和刘备结合起来对付曹操的,衣帯诏故事中有详细说明。马腾虽然没有和刘备一起组织过军事行动,但在曹操的大后方,给曹操造成很大威胁,曹操自己也说,马儿不死,我不得安。西凉军和曹操实力相当,正打得起劲刘备可以进军曹操,可书中对刘备的情况却敝之不谈,还有西凉军完全可以和刘备结合打曹操啊,可是他们始终没有联合过,连书信都没有?这是第七个漏洞……草船借箭最大漏洞!三国演义里漏洞多多,只是漏洞颇多,听说诸葛亮当年并没做过这个事儿。即便今天想要精准的预测长江上哪天有风吹不散的大雾一样极其困难,更别说诸葛亮那个时代了。今天的科技,可以找几个气象专家组建个小组,试试看能不能像火烧赤壁中诸葛亮那样精准的提前若干天预测到起东风!能不能像草船借箭故事里,能提前判断哪天早晨有浓雾!要知道是长江上,通常是有大风的,风吹雾散!这些也都罢了,火烧赤壁,三国演义里,除了黄盖驾船烧曹操外,还大量使用火箭!要知道曹操是八十万大军,岂是几个破船能烧尽的?东吴当时已经大量装备了火箭!东吴有,没道理曹操没有!草船借箭,大雾满江,曹操怕中埋伏,叫军士们放箭,没道理只放普通箭,没道理不允许放火箭!草船借箭,诸葛亮故弄玄虚,曹操疑心重,只顾放箭,放一些火箭,对曹操而言并不会增加多少成本,效果却完全不一样,这点曹操不会不知道!草船借箭的时候,曹操这边夹杂着无数火箭射向诸葛亮那几个破船,破船上都用青布盖住,里面全都是稻草人!曹操什么都不需要做,一大票火箭过去,立马诸葛亮成了烤鸭!这是第八大漏洞,也是最大的漏洞……演义中两次出现空城计,一个是赵云用的,一个诸葛亮用的,马谡失街亭之后,诸葛亮没有坐守所谓的“空城”而是亡羊补牢的去攻打西县,打完之后,退回汉中。男二号司马懿根本不在此战场……这是第九个漏洞……太多了漏洞了……不一一细说了……

9

《三国演义》确实存在漏洞,其中最大的漏洞当属于襄阳的归属!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有这么一段:

又一探马飞来报说:“夏侯惇在襄阳,被诸葛亮差人赍兵符,诈称曹仁求救,诱惇引兵出,却教云长袭击了襄阳郡。二处城池,全不费力,皆属刘玄德矣。”


这一段,是周瑜空设计,眼看摘桃子的时候,南郡被赵云占了去。荆州被张飞占去,同时襄阳也被关羽占领。

但是故事发展到第七十三回,归属情况完全变了。襄阳城成了曹仁的地盘。



上一段原著,大家再看看:

于是云长坦然不疑,遂起兵奔襄阳大路而来。
云长得了襄阳,赏军抚民。随军司马王甫曰……

从五十二回到七十三回,这中间并没有交代,襄阳是如何从刘备手中又落回到曹操手中的。我个人推测,极有可能是罗贯中写错了。也就是赤壁之战后,刘备根本没有拿下襄阳城。荆州在当时是三分的。即荆北是属于曹操的。荆南是刘备(后来长沙、桂阳、江夏划给东吴)前面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一鼓作气把这几个城都拿了下来,当时应该是没有主意到这个漏洞。

对于这个漏洞,不知大家怎么看?我是虹猫大侠,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10

三国演义最神奇之事都出在蜀汉吧,

1,隆中定三分,一个在山村耕读之人能通晓天下事,太神奇了。

2,舌战群儒,江东所有精英,大口舌大辨论还输给一个刚出茅庐的孔明。

3,草船借箭,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4,借东风,赤壁孔明能借来到风,为什么在上方谷不借风阻雨。

5,八阵图,孔明不用一兵一卒,用石头排阵就能困住陆逊十万大军,那他为什么不将八阵图排在汉中和阴平,阻止钟会和邓艾的进攻之路,太离奇了吧。

6,长坂坡救阿斗,赵云能在百万军中七进七出,赵云要在百万军中旅游吗?

7,声退百万曹军,张飞能在桥上声退百万曹军,那么曹军都不如过街老鼠吧!

哎呀,蜀汉神奇之事太多了,写不完?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