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六出祁山成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情况出现:
一,乘胜北上,占洛阳,取许都。
二,控制蜀魏边境,日后再徐徐图进。
三,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屯兵防守。
四,刘禅召回诸葛丞相。
五,朝中诸官主张养民休战,大军退回。
六,东吴出兵进攻蜀境,诸葛丞相回兵。
上述情况除第一条外,其他都不会影响久分必合的规律。如果诸葛丞相能灭了魏国,则三国不归晋,而可能归蜀了。
如果诸葛亮六出祁山成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情况出现:
一,乘胜北上,占洛阳,取许都。
二,控制蜀魏边境,日后再徐徐图进。
三,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屯兵防守。
四,刘禅召回诸葛丞相。
五,朝中诸官主张养民休战,大军退回。
六,东吴出兵进攻蜀境,诸葛丞相回兵。
上述情况除第一条外,其他都不会影响久分必合的规律。如果诸葛丞相能灭了魏国,则三国不归晋,而可能归蜀了。
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之重,为恢复汉室天下面北伐中原,如果诸葛亮六出祁山成功了,军队顺利攻入中原,司马懿败退,历史会怎样改写呢?个人分析认为,如果是这样,蜀国会迅速败亡。
蜀军兵力捉襟见肘。诸葛亮大败司马懿后攻入中原,必须先选择战略进攻方向。一是向雍、凉州方向;二是向长安、许昌方向。不拿下雍、凉州,攻中原时会腹背受敌,因此,诸葛亮必须分兵控制雍、凉州,做好两线作战的准备,那么进攻的兵力就会减少。魏国仅在西线的兵力约有20万人,蜀国兵力约有6万人,蜀军再分兵进攻或防御,兵力都会捉襟见肘,兵力不足。即使诸葛亮能够获胜取得一些城池,也需要分兵把守。而魏国,不仅有战略纵深,还有50余万的后备兵力,可谓兵多将广。蜀军的入侵扩大后,会引起举国的同仇敌忾,让蜀军倍加危险。
蜀军中间内忧外患。诸葛亮的大军进入中原,好的心情不能解救他的病情,只能稍微延缓而已。蜀军进入中原后,如果司马懿仍然在长安、襄樊一线据城固守,与诸葛亮打消耗战,蜀军就会陷入战争泥潭。一直对诸葛亮战略进攻方向持有异议的魏延,是蜀军中主张奇袭的“鹰派”,与诸葛亮步步为营进攻的策略不合,势必在相持的战争中发生新歧义,加深彼此间的矛盾,形成内耗。
吴国也会趁火打劫。为了一个荆州的地盘,吴国不惜得罪蜀国,在看到蜀国攻入中原后,吴国也会考虑唇亡齿寒的道理。人家诸葛亮是在为恢复汉室天下而战,孙权的皇帝也不是汉室的皇帝,灭了魏国之后,就是灭吴国,孙权能坐视吗?魏国会在危急中再次与吴国联合,毕竟魏国也是抢了汉室的天下,与他孙权有共同之处。孙权极有可能会动用水军,溯江而上,向蜀国发动袭击。如此,蜀国在两个国家的夹攻下,真的就会早早的灭亡了。
结语
诸葛亮的北伐,只是保持对魏国以攻代守的策略,如果都关起门来先和平发展,魏国的人口资源会发展更快,双方的实力会拉开的更大。因此,诸葛亮保持对魏国的进攻是一种自保的行为。如果六出祁山成功攻入中原,势必会打破鼎立的平衡,会引来更多的猜测,给蜀国招致灭顶之灾。
如果诸葛亮六出祁山成功了,会多抢点人回来,而且也不多。
整个三国形式,魏国实力最强,吴国人比蜀国人多,但是蜀国士兵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
大家如果熟读这几次出祁山的战斗就会发现,其实魏国兵力远胜蜀国,但是这段时间,发动攻击的都是蜀国,其主要原因不是诸葛亮太强,魏国不敢发起进攻,主要还是蜀国易守难攻,
其实出祁山并不是理想的北伐位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吃的,打个屁仗,这才是诸葛亮北伐的最大困惑,也是诸葛亮前几次北伐不能进行下去的原因,其实我们仔细观察诸葛亮和姜维的十几次北伐,并不是没有胜利的,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咋不撤,就没用饭吃了。
所以诸葛亮就是第六次北成功,也得撤回来,要是再往前打,就算是解决粮食问题了,没有天险,诸葛亮是顶不住魏国进攻的。
这是历史故事,不是历史事实,何来还写历史?
大汉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