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驭民五术是商鞅提出的。商鞅在向秦孝公诉说其变法目的的时候。重点的4个字是:富国强兵。这个富国强兵与国富民强是两个概念。

富国强兵讲的是:国家富庶,军事强大。国家富庶需要有粮食,军事强大是战斗力强。所以商鞅变法的重点是奖励耕战。这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民的事。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才有了后面提出的驭民五术。

怎么样才能让老百姓一心只想耕战呢?

这就是驭民五术中所讲的5个办法:

1.壹民!

2.弱民!

3.疲民!

4.辱民!

5.贫民!

壹民:就是要统一思想。告诉大家耕战立国,除了这两条路,别无他法。

弱民,疲民与贫民:说的都是不能让老百姓太强大,太有钱,要让他们都忙起来,不能闲着,只有老百姓很忙,又没钱的时候,人穷志短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而没有想法就更能统一民众思想。

辱民:这一点要重点说明:辱这个字就是要打击人民的自尊自信,而打击自尊自信,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民众没有安全感,让民众没有安全感,就是要让他们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监视他,所以在商鞅变法中还有一条连坐制度,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新中国一直在培养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怕人民强大起来,真正要做到国富民强。也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典型做法。我们不但要富国强兵更要国富民强。

你今天晚了两分钟。

最佳贡献者
2

商鞅驭民五策:愚民(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弱民(国强民弱,国富民贫)、疲民(疲于奔命,无暇顾他),辱民(无自尊自信,相互检举),贫民(剥其余财,人穷志短)

《商君书》为统治者总结了驭民五术:

1. 愚民:统一思想。

2.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 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4. 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 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即通货膨胀或狂印钞票);人穷志短。五者若不灵,杀之。

这套理论在目前的商业社会仍然盛行。最近因为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的人,很自然的把这一套理论网自己身上套,对比一下自己,似乎就是在这个套里。每日疲于奔命,拿着最少的提成,做最累最琐碎的事情,应付所有的事情已花费全部精力,自然也没有时间去总结、思考、开发客户,是时候改变自己了,怎么改变?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没有方向的船怎么行驶都是逆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不进则退,没有方向则相当于没法跟上别人的步伐,其结局就是倒退。

其次,要勇于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要依赖于别人安排工作,对于别人推过来的工作要敢于说no。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要打造自己的实力,增强自己的自控力和自律性,在我看来,加入“不写就出局”就是最高的打造实力、增强自己的自控力和自律性的方式。

总之,不要做那个被“驭”的人,也不要做“驭人”的人,给被人一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自己和别人都机会享受舒适的状态。

3

古时的驭民五术分别是什么,都有哪些作用?

“驭民五术”包含:

1、愚民;2、弱民;3、疲民;4、辱民;5、贫民。

有人说“驭民五术”是出自《商君书》,不过我看了《商君书》,没发现这五条,应该是别人总结的。

说是历代禁书,只能皇帝传给太子看的。

1、愚民:统一思想;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他事;  

4、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天生活于恐惧氛围;  

5、贫民:除却生存必须,剥夺余粮余财,人穷志短;“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五者若不灵,杀之!

其实很好理解哈,假如你谈了个女朋友或者有老婆了,你就更能感同身受

1、愚民:女友或老婆永远是对的,她不会有错;

2、弱民:女友或老婆在家里永远是NO.1,你排在后面,可能还在宠物后面,没地位;

3、疲民:家务活都是你干,恨不得带你逛街24小时每天,农忙时可能还会回她家扒苞米等,你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  

4、辱民:你怎么做都是错的,都不如别人,当初老娘瞎了眼才看上你,做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窝囊样,废物;  

5、贫民:工资卡上缴,私房钱剥夺,靠做家务活或者买生活用品积攒零花钱,积攒多了又会被拿走;每天会给你发低保生活的零花钱,你还要感恩戴德;没见过20元以上钞票长的啥样。

如果这五项,你不合格,分手或者闹离婚!只有遵守,生活才幸福。

这样理解你就清晰的知道“驭民五术”的作用了。

4

《商君书》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商鞅的驭民五术中包括: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这是在后世帝王们都愿意去阅读学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方法。


所以,古时候的驭民五术的首倡着是商鞅,通过贯穿他驭民五术的变法活动,彻底改变了整个秦国积贫积弱的面貌,从根本上拉开了与其他六国的差距。使得秦国终成强秦,灭六国,扫六合,建立了短暂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那么我们来看看商君的驭民五术到底有何独到之处?

首先,一民,即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统一民众的思想,使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儿使。所谓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是也。后世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二,弱民,不论在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种政体中,财富就像真理一样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就是要把财富从一部分贵族地主手里收归到国家的手里,达到国富民弱的效果为国家攫取更多的资源来维持战争。弱民政策也是商鞅后来死的主要原因,他的弱民政策让得罪太多人,尤其是侵害了所有贵族的利益。

其三,疲民,让老百姓疲于奔命。此所谓兵法上的以逸待劳是也,统治者像看候似的,看着老百姓为了他们放出的诱饵而疲于奔命,达到另一种形式的画地为牢。让民众没有空闲的时间去想、去做其他的事,一心一意的为统治者服务。

再次,辱民,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奴民,奴化民众然后更好地去奴役他们。古人的心理战玩的也贼溜,深知打败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从心理上彻底的征服他。从思想上、主观条件上去奴化百姓,让他们从内心上就不敢去反抗,从而服从统治。

最后,贫民,所谓的饱暖思淫欲也,肚子吃饱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时候,一个人杂七杂八的想法就多了。于是各种割韭菜的税收扑面而来,压得你喘口气都难,却又压不垮你,还能忍受。让你为了肚皮而奔波,提不起其他的不良心思,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不是很好管理的呢。

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商鞅这个龟孙的驭民五术,可以说是充满浓浓的恶意,把老百姓当猴耍呢,难道他就没听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但是看待历史问题我们要客观的分析,理性的看待。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来看当时的秦国非常穷,和其他诸侯国交战,屡战屡败,除了骨气硬点之外,不怕死之外,什么都没有。你就会知道驭民五术这是一个国家在弱势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战争,战胜对手的客观需要。

5

所谓的“驭民五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商鞅所著的《商君书》中的“弱民之道”。“驭民五术”分别为:第一,壹民(也有人叫愚民);第二,弱民;第三,疲民;第四,辱民;第五,贫民。五者若不灵,杀之。

我们现在看到的“驭民五术”的内容,是依后世儒家的解释而来,简直邪恶无比,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壹民:统一思想。让人民思想一致,没有二心,便于统治。

第二,弱民:削弱百姓实力,让他们不敢犯法。

第三,疲民:让百姓整日为了生活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去想其他。

第四,辱民:让老百姓没有自信,没有尊严,相互揭发,此次都不信任。

第五,贫民:除了生活必须的物资,其他多余的都要剥夺掉,使百姓人穷志短。

如此看来“驭民五术”似乎真是丧尽天良的学说,商鞅似乎也真的罪不可恕,可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未必尽然

商鞅当时所处的环境是百家争鸣,名家辈出,开口言变法,闭口言富国,各国都是用拳头说话,法家的思想在当时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驭民五术”是当时的君王级教科书,秦孝公和他的后继君王们的执政理念中都有“驭民五术”的痕迹,毕竟法家思想在当时是大家。直到汉朝武帝时才正式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也是“外儒内法”,法家理念的烙印还刻在骨子里。

让我们抛开成见,重新来看看商鞅的“驭民五术”。

第一,壹民。统一思想。在当时群雄环视、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统一思想,相信一种学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没有统一的思想,哪来统一的国家。直到现在,每做一个重大决策之前,不是还要开会统一思想吗?

第二,弱民。我们不应该将弱民狭义的理解为让人民变弱。法家的原义是让人民遵守法令,削弱他们不守法的本性。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社会管理必须依靠制度法令,而不是仁义道德。

第三,疲民。让百姓整日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其他,这根本不符合富国强兵的目的。原义应该是商鞅本人所说的,全国只要一种“民”,就是耕战之民,百姓具备两种身份,种田和打仗。

第四,辱民。在治理社会的过程中,道德感化适用于个别有悟性的人,大部分人需要刑罚的震慑。我们当然反对诸如刺面割鼻的肉刑,但不能完全否定这样的震慑作用。乱世用重典,都是治理需要,不能脱离时代去评价。

第五,贫民。法家一直主张让农民变富,让士兵有地位,让学者、言谈者、游侠、逃兵役者、商人等变成农民或士兵。倘若一味让百姓穷困潦倒,百姓都逃到他国去了,何谈国家富强。

史书资料总是由后来的主流做解释或说明,法家一直将儒家作为五蠹之首,儒家当时受够了压制和排挤,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确不适于儒家仁义道德,孔子他老人家周游列国也没找到工作就是有利的证据。

6

我是北派说书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所谓,驭民五术咋以听起来,似乎有点很玄的样子,但是你若知道其中真谛,你会发现这并不玄,而是一种统御之道,那么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驭民五术到底是哪五术。

驭民五术出自于《商君书》,《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里《商君书》为统治者总结了驭民五术:

1. 愚民:统一思想。

2.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 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4. 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 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人穷志短。五者若不灵,杀之。

咋一看上去,似乎这些东西有点让人看起来不舒服,而且纵观历史,貌似与历代王朝的统治有点出入,但是如果大家想一下,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秦朝之外,历代王朝皆为儒家治国,所以这驭民五术并不显。

然而大家若自己品味这驭民五术,似乎更适用于公司或者企业的发展,想必有不少人在一些大公司大企业呆过,愚民则是企业文化,弱民则是企业管理,疲民则是我们的老板看不得我们清闲,总会给你安排工作,辱民则是企业当中一些自然淘汰的法则,在领导的受意下,总有勾心斗角的时候,贫民则多为以各种公司生产纪律等等手段,罚款降薪或者加薪水的样子。不知道大家什么理解的,欢迎留言。

7

驭民五术,分别为: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另一说: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

第一,壹民。直译即为使百姓统一,是有关权利的统一思想。

第二,弱民,目的是使国强民弱

第三、疲民。还要让人民疲惫不堪——疲民

第四,辱民。这一点更加厉害,很明显已经不满足于外在的打击,而是精神领域的全方位碾压。

第五,贫民。这个方法可够狠的,只确保百姓能够满足生活之必需,不被饿死就行了。人穷志短,如果连吃的住的都没办法解决还怎么想其他的事情。

历史驭民五术出自哪里,有待考证

但是后世腐儒却把他归为商君,实在有辱智商,

法家和儒家历史上永远对立的。

儒家视秦国为暴君治国,当然秦国的强盛的奠基人商君也是此等敌寇。

法家先贤商鞅之语:尔等腐儒虽生犹死,吾等志士虽死犹生!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作为文化发言人的儒家 当然可以把此种心术让商君背锅。

商鞅变法如果真如腐儒所言,秦国何能从一个蛮荒小国变成超级强国?秦始皇如何能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再造华夏?法家果真残暴虐民,为何各朝各代都修法治世?总角小儿都知道弱民、疲民、辱民、贫民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绝不能富国强兵,商鞅磐磐治世大才岂能如此无知!

反过来我们看看儒家一贯的主张都是维护皇权,追求帝师荣誉,善于理解帝王心术。

牧民如: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怎么能不让我们怀疑驭民五术 真正的出处呢。




8

商鞅的驭民五术,本质上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法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统治历史上,商鞅的驭民五术,一直帮助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残害着中国广大普通民众,导致民众形成麻木不仁、落后的精神风貌。

第一个是愚民

愚民是统治者的统治基础,只有老百姓愚昧无知,统治者才好下手获得永久的权力。历朝历代都是先做此法。

如秦朝统一全国之后,就进行了焚书坑儒行动,让天下的老百姓不用学习什么思想,只要服从君王就可以了;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君王思想,其思想内核就是,要让老百姓绝对服从君王,君王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

第二个是弱民

愚民只是让老百姓思想受到了阻碍,但老百姓并没有失去武力支持,所以弱民,就是让老百姓失去自身的武力支持,完全依附于统治者。而统治者则可以用自己的武力轻松控制老百姓。

如秦朝统一之后,为防止百姓叛乱,就收集天下武器,在咸阳宫铸造了十二个人形雕像,从而达到弱化百姓武力的根本目的。秦朝开了先河,此后的隋朝对民间武器进行了明令禁止,对于私造兵器的人,直接判处牢狱之灾、甚至死刑,自此之后的王朝都延续此法。

第三个是疲民

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就会有些充足的物质财富,而人一旦有了物质财富之后,就会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思考,民智就会开始了。这是统治者所不愿意的,怎么在和平时期,抑制民智呢?答案就是疲民。

让老百姓处于疲劳状态,精神疲劳,无暇思考太多精神上的问题。于是,统治者很高兴地做起了这件事情,开始大兴土木,让老百姓当苦力,这挖一挖、那凿一凿,反正就是要把老百姓的钱财抹掉一些,让老百姓的精神劳累到底。同时,通知和也能精神享受一下。

第四个是辱民

人都是有尊严的,谁也不想成为别人的牛羊,被人肆意驱使、呼来唤去。但统治者作为独裁者,就是希望老百姓做牛做马,供自己娱乐玩耍,那该怎么达到这一目的呢?辱民,让老百姓失去尊严,麻木成性就好了。

于是,封建统治者开始自己的各种拿手好戏。首先是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鼓吹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所有的百姓生来就应该为皇帝服务,做牛做马都是应该的。这种思想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社会的底层老百姓

第五个是贫民

经过多番的折磨,老百姓终于变成穷光蛋了。这时候,明智的统治者就会开始收敛自己贪图享乐的本性,给老百姓一些怀柔政策:老百姓啊,我的孩子们,继续努力种地,努力产生财富,等你们有了财富,你们就可以享乐了。

9

法家商鞅提出“驭民”五术,

商鞅主张“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所谓“壹民”,就是加强思想控制,全天下人都得信奉统治者制定的所谓“天意、圣意”。稍有违背,或者另有主张则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罪不容诛。

所谓“弱民”指国家政权务必通过国家律法、政策削弱民间势力,包括强(豪)民,乃至所有国民群体;使得国民无法脱离政权独立存在,从政治、经济上消灭被统治者对国家政权的威胁。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所谓“疲民”,就是统治者要不停地为民寻事,使得广大民众疲于奔命,无暇顾及他事。从而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为所欲为提供条件。

所谓“辱民”就是公然“驱奸(贱)驭良”实施“小人政治”“酷吏政治”。从精神上,侮辱、打压民间力量,使其丧失自我,既无自尊,也没自信,任由统治者欺凌。再有,就是挑唆民众之间相互检举揭发,令其时刻生活在身心俱疲的恐惧之中,惶恐不可终日。

所谓“贫民”就是从物质财富方面剥夺民间,除却生存必须,剥夺余粮余财,使得民众人穷志短,既无对抗统治的物质基础,也没有反叛政府的精神志向。

如果五种措施都无法奏效的话,最终的手段就是“屠戮”。专制统治者在愚弄底层民众的同时,对于自身垄断利益的保有也难于做到心安理得;既害怕源自社会底层的反叛导致作为利益依附实体政权的灰飞烟灭,也恐惧统治集团内部贵族、政治精英的觊觎,统治集团内部的制衡成为历代专制统治者协调内部利益分配,维护统治稳定的必须手段。


10

商鞅驭民五策:愚民(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弱民(国强民弱,国富民贫)、疲民(疲于奔命,无暇顾他),辱民(无自尊自信,相互检举),贫民(剥其余财,人穷志短)

《商君书》为统治者总结了驭民五术:

1. 愚民:统一思想。

2.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 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4. 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 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即通货膨胀或狂印钞票);人穷志短。五者若不灵,杀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