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合称明末三大案,这三大案的中心人物乃是明光宗朱常洛,而这三大案的幕后隐藏着一个女人,一个改变了明朝历史走向的女人,明末三大案的发生是明末衰败的重要推手和具体表现,那么这三大案为什么会发生,又有什么联系呢?

尚无定论的梃击案

图一 左万历帝朱翊钧,右王恭妃梃击案的发生与万历帝的偏心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万历帝的皇后王氏无子,依照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应当册立为太子,但是万历帝因厌恶王恭妃的宫女出身(当然,其实他的生母当年也是宫女),并且宠爱郑贵妃和皇三子朱常洵,想册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在一任任内阁首辅的坚持和李太后的主持下,朱常洛被册立为皇太子,不甘心的郑贵妃借着万历帝的纵容多次破坏礼制,倾轧太子,直至万历四十三年。

图二 影视剧中的郑贵妃)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张差被审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 时人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但皇帝不愿深究,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死。又在宫中密杀了庞保、刘成二太监,以了此案。 张差梃击案背后主使是不是郑贵妃并无定论,也有人怀疑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目的是借此陷害郑贵妃

梃击案后,福王一党基本失去了抑制太子的能力,以往不可一世的郑贵妃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向太子和王皇后示弱,自此,郑贵妃转变了对太子的态度,由敌对转向了拉拢,这也为日后的红丸案埋下了种子。

迷雾重重的红丸案

图三 明光宗朱常洛)梃击案后五年,王皇后、万历帝相继辞世,太子朱常洛顺利即位,太孙朱由校被册立为皇太子。在万历帝临崩时,遗命封郑贵妃为皇后,但是在群臣的反对下作罢。此时的郑贵妃失去了靠山,因为昔日的跋扈和胡为,即将到手的皇后之位也失去了,此时的她不得不对新皇帝示好,或许也有更深层次的企图,她向朱常洛进献了数名美女。

图四 向光宗进献红丸的李可灼)压抑了多年的朱常洛终于熬成了皇帝,得到这些美女他是喜不自胜,然而朱常洛兴许是过度放纵,因而生病,生病后,朱常洛服用了李可灼进献的红丸,也便是所谓的仙丹。朱常洛服一丸后便觉身体有所恢复便命首辅方从哲拟旨赏进献红丸的李可灼。然而,在服用了第二丸后,朱常洛便一命呜呼。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矣。到底是朱常洛求医心切误食红丸还是这是郑贵妃的谋划又或者只是朱常洛身体虚弱又过度放纵再服烈药导致的急病,如今已经无以求证了,但是朱常洛的骤崩却促使了另一件大案的发生。

各方博弈的移宫案

图五 明熹宗朱由校)朱常洛在登基时,他的太子妃郭氏已经逝世多年,而皇长子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也早逝,在朱常洛后宫中,最受宠爱的是李选侍,她嚣张跋扈,曾经戕害了皇长子生母王才人,并且得以抚养皇长子,捞取到了如此重要的政治资本的她自然不想屈居末流的选侍。

李选侍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皇后,她结交万历帝的宠妃郑贵妃,彼此吹捧。

郑贵妃请求封李氏为皇后,李氏则请求封郑贵妃为皇太后。当时泰昌帝生病,病中也得不到好好休息,经不起两个女人一再唠叨,于是召集大臣,命封李氏为皇贵妃。但是李氏躲在帷幕后偷听,她不满自己只是皇贵妃,把朱由校从帷幕后推出来,说要封皇后,大臣愕然,皇帝不应。礼部侍郎孙如游上奏说:“太后、元妃等人的谥号还没有尊上,把这些事情解决后再封皇贵妃不晚。”巧妙地将李氏封皇后一事拖延下来。

图六 影视剧中的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片段)然而,泰昌帝暴崩,在郑贵妃的教唆下,李选侍赖在乾清宫不走,以攻为守,唆使一些老臣为她讨封。同时,将明熹宗朱由校扣押,又命令朝廷的所有奏章都必须交由自己过目。李氏一个小小的选侍,居然敢扣押新帝,霸住乾清宫,导致朱由校无法举行登基大典。所幸后来,大臣们抢回了朱由校,并逼迫李选侍移居哕鸾宫,最终李氏得不偿失,连皇贵妃的地位都没有得到。

图七 象征皇权的紫禁城这三件大案的发生是万历朝国本之争的延续,三大案环环相扣,可谓存在着内在的因果联系。而这根苗上也只是万历帝的私心而已,但是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的私心和对郑贵妃的骄纵却给明朝带来了如此强烈的连环地震,可想,如果万历帝对朱常洛多加教抚,让他能多多历练,帮他树立一个太子应有的威信,不再专宠郑贵妃,对她百般纵容,或许明朝的历史真的能够改变也说不定。

最佳贡献者
2

皇权在古代君主专职制度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皇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时代,受到文官集团、外戚、宦官等势力制约,几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影响着中国三千年以来的专制皇权。

历史上,当皇权收到威胁时,皇帝往往会将权利倾斜于某一方,以平衡各方势力。例如,明朝末期文官势力强大,皇帝通过提拔宦官,赋予一部分皇权,让他们干预朝政,达到抗衡文官的目的,而宦官得势需高度依赖于皇权,对皇帝威胁最小,因而明朝皇帝更愿意将皇权赋于宦官,设置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太监特务机构。

晚明廷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件在如今看来实际上有些小题大做的嫌疑,寒冰三日,非一日之寒,这些历史闹剧是明朝统治集团内部各方势力长期争权夺势产生巨大矛盾的反映, 预示着明末皇权的衰落与政治的混乱。

这三大案件都和明光宗朱常洛有关,朱常洛生于明万历十年,为明神宗宠幸宫女意外所生,为明神宗皇长子。朱常洛在东林党人等众大臣力谏下19岁时被立为皇太子,但仅仅在位一个月,病逝而去,留下了与之相关的三大疑案。

“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一男子手持枣木棍棒擅闯慈庆宫,刺杀太子。击伤太子宫两名太监后,被数护卫太监拘捕,据供认受郑贵妃门下重用的两名太监所指使,并供报出两名太监的姓名,此事件后,太子作为受害人,劝诫父皇大事化小,释放郑贵妃门下正受刑的两位太监,神宗为保护郑贵妃亦草草结案,防止生变,秘密处死两位受牵连太监,最后仅作案男子因罪被诛。

该案件引起不小轰动,众大臣甚至皇上有所怀疑为郑贵妃所为,神宗不得不放弃立郑贵妃所生福王为太子的计划,确立朱常洛皇太子为皇位唯一继承人,再无它念。皇太子在该事件中成了最大的获益人。

今天看来郑贵妃作为被宠幸38年的妃子,侧面证明皇贵妃拥有足够的才智,不太可能策划出如此不堪一击的宫廷政变,破绽百出。而反观太子,面对危及自己政治前途,甚至生命的敌对势力,却主动要求宽大处理,不想过多追究,且称帝后对郑贵妃能够宽厚对待,更像是为稳保皇太子之位而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

“红丸案”


泰昌帝朱常洛继位后一个月即病逝,病倒后疑因服用李可灼进贡的"红丸"仙丹而加深病情,不日撒手人寰,时臣多怀疑为郑贵妃所唆使,经过精密的调查,最终还是无果而终。

红丸疑和嘉靖帝服用仙丹相似,由道士用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等炼制而成。

“移宫案”


朱常洛离世后,其宠妃李选侍同魏忠贤策划仍欲居住乾清宫,疑有干预朝政的倾向,东林党人为防其专权,逼迫李选侍移居哕鸾宫,此事件历史上被称为“移宫案”。

这三个案件本身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件,但在当时被无限放大,成为文臣宦官、太子贵妃进行党争打击对手的武器,三大案件后来成为党争的代名词。

归根结底,三案背后的斗争,从万历朝便已敲响战鼓,导致晚明在以上案件为代表的政治斗争中元气大伤。

3

明朝万历年间党争激烈,很多官员都牵扯到党争之中,或为自保,或为权力冠以大义的名头,巩固自己党派的政治版图。矛盾的聚集点在万历皇帝废立太子的事务之上,1601年万历皇帝册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三子朱常洵为福王(郑贵妃之子),其他万历皇帝的儿子也大都获得封王,政治内斗告一段落。

为了最终的皇权以及确立皇权后权力的分割,围绕太子朱常洛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儿子明熹宗朱由校依次发生了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大案件成为晚明的三大疑案。而《明史》对这三大案件的记载多有偏颇,按照正常的逻辑分析,很多记载是站不住脚的!其实我们可以透过分析每次事件后利益的最终获得者来分析这些案件的始作俑者,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涉及皇室的三大案件肯定有幕后黑手操作。(只做了一个月皇帝的明光宗像)

梃击案真的是郑贵妃指使干的吗?

1605年5月初四傍晚,一个叫张差的人拿着木棒闯入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宁宫,见人就打,很快被慈宁宫侍卫人员抓到,这事自然惊动了万历皇帝以及朝野大臣。

审讯手持木棒行凶的张差的供词几经反复,最后交代是郑贵妃的贴身太监庞保、刘成,下一级太监马三道。供词中称让张差到慈宁宫见人就打,尤其是碰到穿明黄衣服的人要下死手,太子宫中能穿明黄服饰的只有太子朱常洛一人而已。(木棍图,听说过拿着木棍刺杀守卫森严的皇太子的吗?居然还牵扯到这麽多人,明朝审案件就是一个奇葩)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没有多少武功,拿着木棒闯进太子的宫殿,要杀太子,这是不可能事件!郑贵妃不会愚蠢到用这种人去刺杀、恐吓皇太子朱常洛。问题的关键是审讯的结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变化,而且打死了两个牵连的人,最终居然牵扯到郑贵妃头上,这里面难免有某些人的一番政治操作,其政治目的昭然若揭——打压郑贵妃,断绝再拥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的念头。这是万历年间“国本之争”的延续,或许郑贵妃又产生拥立自己儿子朱常洵的念头,而且经常在万历皇帝身边吹枕头风!

在万历皇帝的调解下,郑贵妃向太子朱常洛低头认错,《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

(万历皇帝)帝曰:“外廷语不易解,若须自求太子。”贵妃向太子号诉。贵妃拜,太子亦拜。帝又于慈宁宫太后几筵前召见群臣,令太子降谕禁株连,于是张差狱乃定。

外朝纷纷指责郑贵妃,郑贵妃怕了,向万历皇帝求救,万历皇帝要她求太子朱常洛,于是太子和郑贵妃冰释前嫌。万历皇帝召见群臣,命令太子公布“梃击案”处理结果,只有张差被处死,马三道等人流放,郑贵妃的贴身太监庞保、刘成免于处罚。关键是张差赴死之时说了这样的话:

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

看看张差说的话,是一个疯子的表现吗?

这起案件的结果看似皆大欢喜,只有张差一人被杀,两个涉案人被打死,但太子朱常洛的地位越来越牢固,最终的得益者是朱常洛!

推断1:太子朱常洛自导自演的一处闹剧,目的打压郑贵妃的势力

推断2:万历皇帝厌烦了郑贵妃频繁要求立自己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和太子朱常洛合谋导演一出戏,压制郑贵妃。(梃击案被针对的对象,郑贵妃剧照)

我觉得第二种推断更符合历史,万历皇帝既然选择了朱常洛为太子,那就不会再动摇,如果改变会影响明朝的大局,宠妃郑贵妃不知就里,频繁要求朱常洵上位,这动摇了明朝的根本,必须进行压制。

红丸案(1620年八月初十-八月二十九,农历)最终真正的政治目的是什么?

万历皇帝还是英明睿智的,看一看万历最后二位内阁首辅:第一位,叶向高,内阁首辅任职1609-1614年;第二位,方从哲,内阁首辅在职1614-1620年。这两个人都是“独相”,内阁中经常性就一个人而已,而且两个人没有明显的党派特色,万历对外朝文官党派还是有警惕的。

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十天后,突然病倒,朱常洛斥退太医而让宦官崔文升(原来服侍郑贵妃)开出药方服用,一日之间连泻几十次,处于昏迷状态,太医们茫然无措。

明光宗还是非常清醒的,他不相信太医院的御医们。正当束手无策之时,鸿胪寺丞李可灼敬献“红丸”给明光宗。方从哲和大臣们商议决定,遵照明光宗自己的意见,服食了李可灼敬献的“红丸”。明光宗服食红丸后,回光返照了几天,突然在一天夜里去世了。

本来明光宗好女色,身体虚弱,突然得病也在情理之中,自己坚持服用李可灼敬献的“红丸”,内阁首辅方从哲也和群臣商议过,一切程序没有过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明光宗突然去世引来了朝廷上的党争,报私仇的也来了,本来十分清晰的明光宗去世的“红丸案”由于朝野内斗变得扑朔迷离了!(内阁首辅方从哲剧照,红丸案被针对的政治人物)

朝野上下针对的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无党派特色的内阁首辅方从哲;第二个就是万历皇帝的郑贵妃、明光宗的宠妃李选侍(李康妃,抚养了朱由校、朱由检兄弟,是他们的养母)。文官各党派针对的目标是大权在握的无党派特色方以哲,扳倒他各党派可以再争夺内阁首辅的位置,其次是朱由检、朱由校的养母李选侍,因为即位的朱由校年龄尚小,后宫有相当大的权力,党派官员就是要打击他(她)们,然后分割权力,目的非常明确。

其实“红丸案”是明光宗朱常洛好色,掏空了身体,各种疾病纷至沓来,又不能对症下药,最后导致一命呜呼,事实非常明确。朱常洛的死自己的决策用药有很大关系,并不是什么疑案!“红丸案”被所谓的“东林党”、“浙党”、“楚党”等利用为自己争取权力的机遇而已!

移宫案(1620年8月-1620年9月6日前)就只是为了挪一下李选侍宫殿位置吗?

李选侍因得到朱常洛的宠爱,抚养朱由校、朱由检兄弟,自己虽然生育了朱常洛的第四子朱由模但早夭,另生育了朱常洛第八女。明光宗即位之初,李选侍入住乾清宫。

乾清宫是天子的住所,李选侍在明光宗去世后想继续呆在乾清宫照顾明熹宗朱由校,目的非常明确,趁着天子年幼捞取一定的政治利益。

李选侍的支持者主要有郑贵妃(送李选侍到朱常洛身边)、宦官李进忠(既魏忠贤)等。内廷宦官、外朝文官都想在明光宗去世后分割到更多的权力,移宫案由此而爆发。

明光宗去世前头脑还是清醒的,他打算封李选侍为皇太妃,毕竟照顾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朱由检、朱由校,而李选侍则希望以养母的身份封皇太后,此事只得作罢。朝堂之中的文臣们也坚决反对李选侍为皇太后,若果如此,李选侍可以名正言顺的干预朝政。(李选侍形象图,移宫案被针对的对象)

李选侍赖在乾清宫不走,不过她的政治势力很弱小,面对日益临近的明熹宗登基大典临近,只能由宦官和朝廷们的大臣们亲自出手干预搬移到其他宫殿了。参与强迫李选侍搬移宫殿的宦官首领为王安(明熹宗伴读太监),文官有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李选侍在宦官、大臣的逼迫下狼狈搬离乾清宫到仁寿宫内的哕鸾宫,抱着年有的八公主。

明熹宗即位后,宦官王安继续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稳坐内廷首席,而内阁首辅方以哲被迫辞职,换上了逼宫李选侍的刘一燝,其他参与逼宫的官员大都得到重用,毕竟明熹宗年幼,由大臣们操控罢了。

移宫案案最终的得益者是刘一燝等所谓的东林党官员,他们和司礼监太监王安联合了。

《明史》中记载,李选侍凌辱致死了明熹宗、明思宗母亲,并留下所谓“我与西李(即李选侍)有仇,负恨难伸”的遗言,真如是,明熹宗、明思宗登基之后对于杀母之仇应该用手段处理李选侍,但并没有采取什么手段处死李选侍,只是不再对李选侍的封号不再增加而已,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可见这些记载有明显的党派特色。

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者有什么联系?

晚明时期,文官党派林立,有东林党、浙党、楚党、昆党、阉党等,他们为了自己所谓“党派”(朋党,非政党)利益,充分利用牵扯明朝皇室的一些案件,无限放大,追究责任,打击政敌。

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本来的事情不算大,被有心的的朝臣利用了,在表面上看以郑贵妃为首立朱常洵为太子一派官员,立太子朱常洛为一派官员,互相打击。晚明三大疑案结束后,郑贵妃一派的政治势力彻底终结。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官员派系之争,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附注:

明熹宗朱由校的嫡母是郭皇后,生母是王才人,养母李选侍,乳母客氏,客氏的对食人是魏忠贤。

4

明朝万历末年,先后发生了梃击、红丸、移宫三个宫廷按键,这三个案子在当时都波及京城内外,直至边关和江南各地。而其影响力之所以如此之大,在于其历时长达数十年,无数大小官僚卷入其中,有的倾家荡产、有的颠沛流离,更有甚者死于非命。

梃击案发生于万历43年(1615),万历宠妃真贵妃为了立其子朱常洵为太子,指使宫内左右监事太监庞保、刘成设计暗杀皇太子朱常洛。这两个人售卖蓟州人张差,于五月初四晚上由庞保带入宫中,来到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张差用棍击伤守门内侍李鉴用,在闯入前殿檐下时,被内侍韩本用等人制服。此案张差、庞保、刘成3人被斩而结。

红丸案发生于1620年7月,万历去世,太子朱常洛即位,然而朱常洛是明代在位最短的一个皇帝,从即位道驾崩一共30天。红丸案即与其死亡有关。

由于沉迷酒色,朱常洛即位时已经是重病缠身,勉强完成即位大典后便卧床不起了。期间,内监崔文升给他用过一副泻药,更加重了病情。后来听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方,便明内阁首辅方从哲带李可灼入宫献药,李可灼带来了一颗红色药丸,朱常洛吃了之后感觉棒棒哒,于是让李可灼再来一颗,谁知,第二日便一命呜呼了.....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风波,后世称之为红丸案,该案以崔文升发配南京、李可灼被判流放而告终。

朱常洛去世后,她生前最宠爱的妃子李选侍霸占乾清宫不走,朝廷部分大臣纷纷要求李选侍迁出乾清宫,双方几经较量,最终朝臣们胜出,新天子天启皇帝朱由校如期搬入乾清宫,这便是移宫案,期间为李选侍说话的御史贾继春受到“除名永锢”的处分,即永不录用为官。

三个案子中,充斥其中的是内外廷各大排期借机拉帮结派,或以奏疏弹劾对付,或祭出杀手企图置对付于死地,其本质上是权力的争夺。

梃击案表面上是一出太子争夺的恶性谋杀案件,但从根本上讲是外廷文臣们与皇帝争夺话语权,万历想立福王,但文臣们捍卫“祖制”立嫡立长。它实际上是“争国本”的延续,表面上只是处理了涉案相关人员,实际上却是朝臣们逼迫万历彻底放弃了立福王的心思,使得万贵妃势力彻底失势,朝臣们巩固了话语权,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得以确保而不再轻易受到撼动。而这一案件,本身处处透着诡异之处,难保不是文臣们的阴谋。

红丸案,朱常洛的死到底跟“红丸”有没有关系,这倒是说不清,但朱常洛的身体状况明显存在极大的隐患,想来也是活不长的,“红丸”的作用大致上加速了他向阎王爷报道的时间。

红丸案本身其实只是一件“病急乱投医”的偶然事件。这件案子之所以影响之大,主要原因在于涉及到了朝廷党争。作为涉事人这一的内阁首辅方从哲,他是挑起这一案件的的朝臣主要攻击目标,攻击他的主要群体就是因“争国本”事件而扶摇直上的东林党,东林党作为一个在野的群体,需要扩大政治影响力,攫取更多的政治利益,所以把目标投降了首辅方从哲,从“红丸”入手,试图搬到方从哲,结局也正是如此,方从哲被迫致仕离京,东林党大获全盛。

但红丸案的影响并未因此结束,在天启时,魏忠贤为了打击东林党,为“红丸案”翻案,南明时,东林与所谓“阉党余孽”争权夺利,也把这个案子翻出来打击政敌。

移宫案是内外廷争夺权力所导致的,表明上,李选侍想要做皇太后,所以带着朱由校在乾清宫不走,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新帝天启的权力问题。

朝臣们逼迫李选侍移宫的目的,是从李选侍手中争夺朱由校,从而达到拥立新君,获得更大政治话语权的目的,而这一事件虽然也外廷文臣全面获胜而告终,但却也间接导致了后来一系列党争。

正是因为这一次类似于逼宫的将李选侍从乾清宫请走的行为,使得天启孤立无援,在前期受东林的控制,而导致后来天启对东林的完全不信任,而任用魏忠贤。从皇权角度而言,扶植内廷魏忠贤对抗外廷本身就是明代政治的一贯作风,但这也间接造成了明末党争发展到了毫无底线地程度,东林与阉党之间毫无顾忌,大打出手极大的恶化了明末的政治生态,这种争斗一直持续到了南明。

5

明朝末年,紫禁城连续发生三件疑案,史称“晚明三大疑案”。分别为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起案件彼此牵连,关系到明朝末期政治权力的争斗,其真相一直扑朔迷离。 “明末三大疑案”的起因,和万历皇帝立太子的态度和其本人的行事有关。先来了解下万历皇帝。



朱翊钧,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元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也是明朝最有争议的皇帝。朱翊钧继位初期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执政后期,据史书记载,他贪财好色,懒散拖沓,多年倦于朝政,对国事漠不关心,创下二十几年不上早朝的记录。 “明末三大疑案”也是因万历皇帝在立太子一事上拖沓犹豫造成的。




梃击案

事件描述:万历皇帝立太子不久,皇宫内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天,一个中年汉子手持木棍跌跌撞撞直奔太子朱常洛居住的宫殿,将保守太监击伤。闯入前殿才被太子内侍捉住。

事件发生后:

1、大臣为何认为郑贵妃是主谋?

此案引起了朝廷上下的关注,京师百官群情汹涌,都怀疑是郑贵妃要害太子。万历皇帝不能明显包庇命令刑部审理。审理结果:闯入太子宫的人叫张差,闯宫原因是被人烧了供应差役的粮草,一气之下来到京城,要向朝廷申冤,误闯宫门。张差语言混乱是个疯子,最后以“疯癫闯宫”罪论处就此结案。 供词一出,举朝一片哗然,大臣纷纷向皇帝上奏折要求彻底查清幕后主使。

大臣们的怀疑纷纷指向郑贵妃及其兄弟郑国泰。“梃击案”之前发生过针对太子的“妖书案”,当时种种迹象都与郑国泰有关。

2、郑贵妃为何敢对太子下手?太子的身世如何

太子的身世:万历皇帝的王皇后十分贤惠可是没有生育。长子朱常洛是万历皇帝在偶然的机会和一个宫女生的,对此万历皇帝早就忘记了。宫女是太后的婢女,有一次万历皇帝看望太后,一时兴起就和宫女发生关系,当太后告诉皇帝那个宫女怀上孩子时,他矢口否认。皇宫对皇帝的言行十分重视,饮食起居都有人记录,对此万历皇帝不得不承认,因不喜欢这个宫女,连带不喜欢长子朱常洛。虽说宫女出身不高,但皇位立嫡立长,皇后有子立为太子,皇后无子立嫔妃生育的庶长子,长子朱常洛被视为皇位继承人,也得到太后和群臣的认可。

郑贵妃恃宠生娇,有恃无恐:郑贵妃极受万历皇帝宠爱,并生下三皇子,被封为皇贵妃,皇帝和郑贵妃有秘密约定,许诺将皇位传给皇三子。于是,在太后,大臣和皇帝,郑贵妃之间就形成长达10多年的立储之争。万历皇帝四十岁时,众大臣锲而不舍要求立太子的奏章越来越多,万历皇帝只得立朱常洛为太子。郑贵妃并不死心,仍借机废掉朱常洛,由于支持太子的李太后还在,郑贵妃不敢轻举妄动,直到李太后去世第二年就发生了“挺击案”。不得不让众大臣怀疑郑贵妃。

3、草草结案让案件扑朔迷离

万历皇帝被弄得没法,只好让郑贵妃向太子表明她是爱护太子的,而另一边让太子向廷臣表示此事与郑贵妃无关。身为太子的朱常洛长期处于担惊受怕的境况下,也想快点了解此案。皇帝召集群臣公开处理此案,宣布幕后主使:庞保、刘成,凶犯张差是精神病人,下令将三人处决,此事就此了结。

总结: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使得郑贵妃恃宠生娇,有恃无恐,对立皇太子一直犹豫不决的态度,引发此次案件。梃击案因万历皇帝包庇,和此案没有引起太子伤亡,最终,肇事者判处死刑,牵连人员秘密处置,此案就草草结案了,令案件至今扑朔迷离。

二、红丸案

事件描述:据《明史》记载:郑贵妃与明光宗的李选侍相勾结。向皇帝进献了八个美女,致使皇帝过度纵欲,郑贵妃又暗中指使太监崔文昇给皇帝服下大黄类的泻药。致使明光宗一天内腹泻三四十次,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病倒了。 明光宗朱常洛未登基前,长期担惊受怕,使得他在摆脱威胁之后放纵自己的欲望,尽情享乐。史书虽没明确记载,但却能反映明光宗病倒确实与纵欲有关。 《明史.周嘉谟传》记载,八月二十六那天,史部尚书周嘉谟劝皇帝不要过度纵欲,可见皇帝纵欲众人皆知。明光宗还试图掩盖有关传闻维护帝王尊严。八月二十九日,病情越来越重,朱常洛召集大臣考虑自己死后寝殿建设之事。大臣则要求皇帝尽快立太子,同时,鸿胪寺官员李可灼向皇帝进了一种红色药丸。据说此药丸是得道士传授的仙方而炼制成,吃下去可治愈皇帝的病。在场大臣们心存疑心,但皇帝却要吃?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李可灼并非医生,只是负责朝廷庆贺礼仪的官员。李可灼向皇帝进了两粒药丸,据说皇帝开始服下了后,感觉确实挺好。可到了九月初一早上,宫中就突然传出皇帝驾崩的消息。宫廷内外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事件发生后

  1. 首先受到怀疑的是:崔文昇和进红丸的李可灼。杨涟认为在此之前宫廷内外传言皇上纵欲,实际上是崔文昇用来掩盖他用药害死明光宗的借口。杨涟的说法得到了御史左光斗等支持。崔文昇懂得医药,又指出幕后主使是郑贵妃,要求严惩崔文昇等人。
  2. 崔文昇的指控并不顺利,一直到明熹宗天启二年,中间几经反复。原因:除了杨涟,左光斗等大臣,朝中大臣大多认为是内阁首辅大学士方从哲。从中掺杂了很浓重的权力倾轧。这和方从哲处置不当有关。最初,李可灼进红丸致死皇帝应该治死罪,众大臣都同意,方从哲不同意,还下令让李可灼以疾病引退,并送他很多钱财。其敌对的官员抓住把柄,认为方从哲同意李可灼进药。虽无害君之心,却有弑君之实。
  3. 最后,方从哲只好一面竭力为自己辩护,一面自请削职为民,远离中原。 涉案人李可灼被发配贵州,崔文昇被贬到南京,都是很轻的处罚。

总结:此案件里也牵扯到了郑贵妃,红丸案,演变成朝廷大臣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牵连受死的人很多。涉案人员最终以轻判结束,究竟幕后主使是谁,至今仍然是个谜。

三、移宫案

事件描述:移宫案,发生于明泰昌元年。光宗即位时,郑贵妃派侍女李选侍侍奉光宗。光宗因红丸案死后,立熹宗为帝。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熹宗。当时,郑贵妃、李选侍、魏忠贤来往甚密。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干清宫内。而朝臣杨涟、左光斗等人极力反对他和熹宗同居一宫。终于迫使李选侍移居哕鸾宫。史称移宫案。李选侍在移居哕鸾宫之后,遭遇了一场大火灾,当时宫人们拼尽全力才将李选侍母女救了出来。

事件发生后

这次火灾,一些反对移宫的官员认为是朱由校主使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李选侍,认为他违背孝悌之道。朱由校表示他并没有做这样的事情,同时他也表示会善待李选侍母女。就这样,一场“移宫”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了。

总结:此案件或多或少牵连了郑贵妃,至于那场大火到底是谁放的,也给后人留下很多疑团。

三件案件都有一个核心人物:郑贵妃。她在这三起案件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由于三起案件最终不是草草结案,就是不了了之,以至于这三起案件最终主使是谁,究竟是分开案件,还是三件案件有所联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对于这三起案件你怎么看?

【小编寄语:我是心恬澹,喜欢我的小伙伴,关注加留言,持不同意见的小伙伴,可以给我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历史的真相。】

6

昨天简述了明末三大案,今天详细说说最先发生的“梃击案”。

背景:万历在位期间,由于皇后王氏、昭妃刘氏自万历六年(1587年)册封后,都无子嗣。故按宗法制应立长为太子。朱常洛为万历长子,但朱常洛为万历临幸宫女王氏所生。

万历最开始忌讳这件事情而不敢承认,但在内起居注中记载了这件事情,并有当时赏赐给王氏的实物为证,再加李太后盼孙心切,最后被迫承认这件事情。

而郑贵妃才是万历的真爱,她为万历生下了两个孩子,其中皇三子朱常洵最为万历皇帝所喜爱。万历帝希望福王为太子,但是依照祖训,应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郑贵妃亦不断向万历帝进言。但朝臣坚持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而皇太后李氏和王皇后也支持立朱常洛。

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帝在无法拖延下终于策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朱常洵封福王,封地为洛阳。朱常洵同年10月被封为福王,按理应立刻离京就藩洛阳。但在郑贵妃的要求下,他却迟迟没有离京,总在伺机寻找机会。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并不稳固,双方明争暗斗,终于爆发明朝立国以来最严重宫廷仇杀事件—梃击案。

过程: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一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如何进入紫禁城,始终没有调查结果)逢人便打,伤及守门官员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内官(宦官)韩本才持将其制服(这时宫廷禁军却无人在岗,有分析是被故意在此时段调离),宫内才平静下来。

事发过后,张差供认系郑贵妃手下宦官庞保、刘成指使。郑贵妃为免心腹受罪,向皇帝哭诉。但是太子差点遇害,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皇帝无奈,说这件事最好是你向太子争取谅解。郑氏跪拜太子,太子慌忙回拜。最后,神宗与太子不愿深究,以疯癫奸徒为罪名,杀张差于市,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一日,明神宗密令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

争议:梃击案到底是否为郑贵妃指使,还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借此陷害郑贵妃就恐怕无从知晓了。但梃击案的出现折射出明朝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为接下来的“红丸案”埋下了伏笔。

7

这是明末三大疑案。按照疑案发生顺序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是由明朝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也就是太子之争的后续。

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也就是“太子之争”。因中国古代有“太子,国之根本”的说法而来。

万历十五年开始,明神宗和朝廷大臣们因册立太子事产生争执。朝廷大臣们依明朝开国以来的祖训,建议明神宗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因宠爱郑贵妃,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

影视形象

明神宗和大臣们争执不下。大臣中也分成两派,大部分官员支持皇长子朱常洛。朝廷大臣以集体辞职向明神宗施加压力。甚至公然批评皇帝隐私。

双方争吵了十五年。至万历三十年,明神宗才立朱常洛为太子,结束了太子之争。

太子之争时,内阁首辅四人、部级官员十几人被迫去职。一百多位中央及地方官员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

在明神宗解职的官员中,有一个叫顾宪成的官员回到家乡,在一个叫东林学社的地方开始讲学议政。

太子之争最后以明神宗让步而结束。

影视形象

“梃击案”是太子朱常洛被刺杀的政治事件。因刺杀者手持的凶器是棍子,又称“梃”,所以称为“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张差被审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时人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但皇帝不愿深究,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死。又在宫中密杀了庞保、刘成二太监,了结此案。

朱常洛是明神宗在朝廷大臣们的重压下才册立为太子的。在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时,明神宗把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封为福王。郑贵妃和福王一直没有放弃太子之位。

刺杀案发生后,刑部官员为了迎和皇帝,将此案定为“疯癫奸徒做的疯事”。朝廷中东林党官员禀持公正,查明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引进的。

朱常洛在明神宗的压力下,无奈地表示此案和郑贵妃无关。自此开始,朱常洛稳固了太子之位。

查明案情的东林党官员后被明神宗寻由罢官入狱。

“梃击案”是皇室内部的权利斗争。也是朝廷大臣与后宫阉党的权力之争。

“红丸案”,朱常洛生病后因服用红色“仙丹”,致使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死后,太子朱常洛继位。继位十天后,朱常洛生病,命太监崔文升诊治,服药后狂泻不止。朱常洛又命李可灼呈上“仙丹”,首辅劝阻不听。服用后病请加重而亡。

朱常洛即位一月即驾崩。朝廷中东林党人借机伐异。因太监崔文升曾是郑贵妃宫中太监,便将此案和“梃击案”联系起来。

明廷将首辅大臣贬职回乡,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遣戍边疆。草草结案了事。

“红丸案”究竟是不是后宫阉党所为,没有定论。东林党人则借机对后宫阉党进行打击。

“移宫案”是东林党人为主的朝廷大臣与后宫阉党的直接冲突。

明光宗朱常洛死后,立明熹宗朱由校为帝。明光宗宠妃李选侍想控制明熹宗朱由校,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

当时,郑贵妃、李选侍、魏忠贤来往密切。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

朝中大臣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殿哕鸾宫。此事件史称“移宫案”。

文说

长达十五年的太子之争中,朝廷大臣为求自保,抱团取暖,东林党,齐党,浙党开始成形。明神宗恼怒之下,重用太监插手朝政,阉党成形。明神宗则开始奢靡享受,不理朝政。

三大案都和朱常洛有关,实际是与太子地位有关。

明神宗在太子之争的让步。显示出皇权的仲裁和影响的弱化。明神宗纵容后宫阉党,就是要培植出与朝廷东林党人对抗的力量。

三大案的发生是后宫阉党以太子地位为目标的争权之举。

8

万历朝的梃击案、泰昌朝的红丸案、移宫案,并称“明末三大疑案”。这三大案集中发生在明朝万历末以及泰昌、天启初这几年里,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三大案分别是什么。

梃击案

首先来说说梃击案。梃击案发生在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简单来讲就是一场关于太子朱常洛被刺杀的案件。

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48年)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即位之初,任用张居正为首辅,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但是到了执政后期,荒于政事,竟出现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情况。

明神宗的长子朱常洛为宫女出生的恭妃所生,次子朱常溆生下一年后便夭折了,三子福王朱常洵为郑贵妃所生。按照明朝的祖制以及前朝历代的继位原则,应当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并且要尽早确立下来以定“国本”。

神宗宠幸郑贵妃,因此想违背祖训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于是就在群臣、神宗和郑贵妃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斗争,这就是所谓的“国本之争”。最终神宗不得已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后来,在万历四十三年,有一个叫张差的男子,手里拿着木棍,闯进了当时太子朱常洛所在的慈庆宫,打伤了守门的太监,被侍卫抓住送进了牢里。后来在审张差时,他供出了郑贵妃手下的太监。于是当时就有人怀疑是郑贵妃要谋杀太子,但最后只是将张差处死,两个太监在宫中被秘密处置,这个案子就告一段落了。

但究竟背后的主谋是不是郑贵妃我们无从得知,也有可能是太子所使的苦肉计,目的是为了陷害郑贵妃。至于真相如何,无人知晓,因此成了一个疑案。

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病死,太子朱常洛继位,改年号为泰昌。可是,刚刚即位的光宗却在登基后仅十天就一病不起。他登基后,郑贵妃使用美人计,给他送来了八个美姬,并且安排自己的贴身太监崔文升来服侍他,崔文升又悄悄给他服了大量泻药。这场病大概是因为沉迷女色,过度纵欲加上服用泻药所致。

于是内阁首辅方从哲推荐了鸿胪寺丞李可灼,李可灼进献了“仙丹”红丸。光宗连续服用了红丸,病情稍缓,精神好转,直赞李可灼为“忠臣”。但不久就于九月一日五更时暴毙,在位仅29天。

朱常洛之死,惊动朝野,众说纷纭,史称“红丸案”。有认为是郑贵妃便是幕后主使,为光宗送美女令其纵欲,又暗中指使崔文升下药,李可灼进献有毒药丸等,这乃是弑逆。首辅方从哲也因为推荐李可灼进药而成为众矢之的。也有认为红丸并非毒药,只是普通的春药,只是病重难救,他也跟着倒霉罢了。

这一小小的红丸案虽然因方从哲隐退,李可灼被判刑流戍,崔文升被贬南京告终。但余波未平,成为此后天启、崇祯年间的党争的借口。

移宫案

光宗刚刚即位后,其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了乾清宫。一个月后,光宗死于红丸案,李选侍便控制了乾清宫,和太监魏忠贤密谋要挟持朱由校,企图自己当皇太后把持朝政。

先是李选侍阻拦朝臣见皇长子未果,后来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这遭到朝臣们的强烈反对。

非但目的未达成,朝臣们还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李选侍自然不肯移宫。不仅如此,她还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这也遭大臣们的拒绝。

朱由校在乾清宫的登基大典将近,李选侍却没有要移宫的意思,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

最终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九月六日,朱由校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天启(1621年为天启元年),史称天启帝。至此,李选侍争当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图落空。

李选侍搬去仁寿殿以后就失火了,差点把这个刚刚失去依仗的先皇宠妃给烧死。不过也没查出来是谁放的火,也就成了一桩迷案。

总而言之,三大案被一条线连了起来,那就是权力斗争。从万历末年开始,到天启初年基本结束,余波不断,伴随着明朝皇帝子孙三代的权力继承问题。梃击案是郑贵妃与太子的矛盾,红丸案是二人矛盾的延续,移宫案则是李选侍与群臣及皇长子的矛盾。归根结底都是皇位的继承与巩固所引起的宫廷斗争。

除了对当时的影响,三大案也成为此后党争的一个突破口,借助翻案重审,来打击对手。拖垮了朝政,削弱了明朝的力量,最终无力回天,走向灭亡。可以说明末三大疑案标志着明朝的纷乱和衰亡。

9

有联系,很大的联系,三案的起因追根溯源的话就是万历的问题!万历皇帝迟迟不立太子,长子朱常洛(光宗)因为是庶出,特别不受待见,老是以皇后还年轻作为借口搪塞,等嫡子出生!后来皇三子朱常洵(福王)出生,因为是郑贵妃所生,子以母贵,万历非常喜欢,想册立他为太子,但是有违祖制,受到了满朝大臣的激烈反对,于是,万历皇帝开始深居大内,闭门不出,开启了殆政时光!

后来终于拗不过,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但是福王没有就藩,依然留在京城,这就很麻烦,因为只要福王还留在京城,太子的地位就会持续受到威胁!这时,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张差被审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时人怀疑郑贵妃想谋杀太子,但皇帝不愿深究,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死。又在宫中密杀了庞保、刘成二太监,以了此案。

张差梃击案背后主使是不是郑贵妃并无定论,也有人怀疑是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目的是借此陷害郑贵妃。真相如何,无人知晓!反正福王之国就藩,太子地位得到了稳固!

多年媳妇熬成婆,神宗龙驭归天,光宗继位了,可能是前期受了太多委屈,压抑了太久,一朝翻身农奴把歌唱,没有收住,不到一个月就把身体给掏空了,李可灼进献红丸,自称仙丹,泰昌帝服用两颗后猝然死去,而在当天,首辅方从哲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又有人怀疑是郑贵妃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光宗宠妃也参与进来,后在天启朝韩爌的建议下,给与了相关人员相应的处分,为照顾皇家颜面,不再深究,真相依然不明!

光宗之后,朱由校继位,是为天启皇帝!朱由校小时候与弟弟朱由检被光宗交给宠妃李氏照顾,后来光宗病逝,李氏为了掌控太子朱由校,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后在杨涟左光斗刘一燝等朝中大臣的努力下,拥护太子登基,逼迫李氏搬出乾清宫,粉碎了李氏的阴谋!

至是,明末三大疑案在天启朝结束,没有定论!事件的起因环环相扣,背后利益权力冲突错综复杂,无人知晓真正的真相,以至于在崇祯十七年后,北京城破,在小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南明朝依然刮起了一阵狂风,直到明朝灭亡!

10

先说是什么,再说为什么,咱们先看看晚明三大案都是什么:

第一疑案:梃击案

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执政长达48年,万历皇帝曾28年不上朝,曾因为立太子一事和朝廷群臣争执长达十余年。万历帝的长子朱常洛是太后宫中的一位宫女王氏所生,所以万历帝对这个儿子并不上心,因为万历帝宠爱郑贵妃,郑贵妃经常在万历帝的枕边私语,所以万历帝对郑贵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洵格外喜欢,万历帝常常悄悄和郑贵妃透露要立他们的儿子三皇子朱常洵为太子,将来继承皇帝位。

?

在古代的封建思想中,皇位的继承人嫡长子继制,按照嫡子为先,无嫡立长的皇位规矩,皇长子朱常洛才是太子的唯一人选,群臣也一直催促万历帝立朱常洛为太子,但是万历帝想立朱常洵,总是闭口不提立太子之事,直到群臣联合皇太后一起施压,万历才在朝堂上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也封常洵为福王。

?

万历四十三年,一个疯汉张差却能够一路畅通无阻地从戒备森严的皇宫外面一直闯入太子宫,持棍乱打太子朱常洛,后被赶来的禁卫军制服,此事一出,朝野震惊。万历帝派人查案,主审官查到案件与郑贵妃身边的太监有关,万历知道后令人迅速杀了张差了结案件,而朝中一些主张继续查案的大臣事后都受到牵连和处分,因为案件中与郑贵妃身边的人有关,如果不是宫中有人接应安排,一个男子如何能顺利进入守卫森严的皇宫殴打太子。万历帝知道内情,不愿追究,梃击疑案也只能草草了结收场。

第二疑案:红丸案

万历帝死后,朱常洛以太子之位顺利即位,是为明光宗,明光宗继位之后,万历帝的郑贵妃又开始拉拢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二人私下密谋,在皇帝面前相互称赞,让皇帝分别赐给两人皇太后和皇后的封号,而这件事最终因为群臣的反对而作罢,朱常洛即位之后经常沉迷后宫,纵欲无度,还没有一个月就病倒了。

?

光宗服用郑贵妃身边太监崔文升所呈上的药物,结果导致病情加剧,而此时任鸿胪寺丞的李可灼献上一枚红丸,光宗服用后,病情大好,光宗觉得红丸如此有效,便令李可灼再献上一枚红丸,不料,光宗服完没多久当晚就死了,结果朝中谣言四起,纷纷弹劾而献药的李可灼和崔文升弑君,而大学士方可哲却认为李可灼有功,下诏赏赐五十两白银,结果如此弑君大事也是不了了之!

?

第三疑案:移宫案

光宗服药去世后,李选侍与魏忠贤在乾清宫内把持皇太子,要求册立立自己为皇太后,而宫外的百官不见皇太子,登基大典都无法正常如期举行,李选侍把百官拒之宫外,在群臣力争之下,皇太子才得以出来迁居太子宫,接受百官的朝拜,而李选侍却待在乾清宫住下了,要求封自己为皇太后才答应迁居后宫。

此事传出,群臣纷纷拒绝,茅盾日渐激化。而太子在乾清宫的登基大典渐进,李选侍却没有丝毫的移宫之意,百官站在乾清宫外,迫使李选侍移宫,群臣无奈之下,太子随便太监王安带人驱逐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太子朱由校最终顺利在乾清宫登基,而李选侍的皇太后的大梦也最终破碎,移宫风波才算结束!

明末这“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给案件却牵扯出来三朝风波,看似不大,却反映出来大明后宫权力之争的险恶,梃击案中谋害万历帝当朝太子,红丸案中使明光宗朱常洛丧命,移宫案中李选侍与魏忠贤挟天子把持朝政。而这些宫闱之中明争暗斗更能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皇室内部权力之争的残酷与险恶,而这些在争斗中的真实而复杂的人性,更值得让人深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