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由于战略地位重要,经常受到外来势力的入侵。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入侵者要么四面楚歌葬身于此,要么损兵折将黯然退兵。历史上,在阿富汗,波斯人、蒙古人、印度人打过败仗,英国人狼狈而逃,苏联人吃尽苦头,美国人深陷泥潭,阿富汗也因此被称为“帝国坟墓”。阿富汗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它得到如此“美名”呢?请听小牛一一分解: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孙子兵法》所说的“围地”。
从国际地缘政治角度看,阿富汗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东邻正在崛起的文明古国,北接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西部紧连伊朗,南方则是巴基斯坦。该国地处东亚、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接合部,是进入印度洋、南亚次大陆、西亚产油国和亚洲腹地的必经之地。然而,对于需要占有阿富汗的人而言,这里的环境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围地”:“进军的路径狭窄,退兵的道路迂回曲折,敌人可用少量兵力就可以对付我们众多的兵力。”帕米尔山结和兴都库什山脉纵横东西,全国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兴都库什山脉横陈境内,喀布尔河等大小河流遍布山谷,将阿富汗国土切割得四分五裂的。山峰陡峭,少见树木,山谷狭窄,贫穷荒凉。军事上看,雪山、高原和峡谷密布,碎片化的疆土根本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战,不适合飞机、导弹和坦克等重武器效能的发挥,限制了大国优势兵力的快速机动能力。反观阿富汗人,他们享有地利优势,可以采取小规模军事组织,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骚扰敌人,袭击敌人,消耗敌人。80年代初,一个苏军摩托化步兵团进入潘杰希尔谷地剿灭当地抵抗者,不料却陷入“围地”之中,遭到阿富汗人的毁灭性打击。27岁的塔吉克青年马苏德率领青年战士,使用简陋的武器顽强地抗击敌人。他们在公路上埋地雷,锁住两头,使敌人成了瓮中之鳖;他们从山顶上居高临下射击苏军,打得敌人无处藏身。就这样,不到一周时间,他们就消灭了400多名苏军士兵,击毁或烧毁军车300多辆。
二、剽悍的民风,不屈的精神,韧性的战斗精神,令入侵者闻风丧胆。
有句谚语“阿富汗人的弯刀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许多入侵者都领教过阿富汗人的厉害。其主体民族普什图人骁勇善战,威风八面,英国殖民者曾吃过不少亏。英国人与沙俄争夺中亚和印度洋的利益,捷足先登,侵入阿富汗。不料80年间,三次战争,三次惨败,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开了这块令他们伤心的地方。阿富汗人用美国提供的毒刺防空导弹击落过苏联的雌鹿武装直升机,一连串的惨败使苏联人渐渐承受不了战争的残酷了;阿富汗人也打下过美国的Chinook重型运输直升机,美国人日益感觉有如在越南,陷入泥潭,无法自拔。前几年,美国剿除Taliban,可是越剿敌人越多,剿得除了较大城市以外,70%以上土地都被Taliban控制。九一一后,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发动阿富汗战争,与盟国一起,最多动用10万兵力,可是,已累计丧生2400人,受伤20000余人,支出超过10000亿美元的军费。美国在阿富汗的处境就像《孙子兵法》所说的“兵器锋芒被挫,军队士气受损,军力消耗殆尽,国家财物空虚”,进退两难。
三、人种民族部族教派林立,关系错综复杂,无从下手。难以渗透,难以掌握思想动态,难以培植傀儡势力。
阿富汗面积64.75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有3680万。该国民族林立,说着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的不同语言,沟通难度大。主要民族都是跨境分布,与邻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给国内事务增添了复杂性。阿富汗人分属白种和黄种两大人种,多数人是欧罗巴人种,但北方的哈扎拉人属于蒙古人后裔,社会地位较低,常常遭受排挤。全国99%的人信仰来自西亚的宗教,却分别加入了两大截然对立的教派,教派间时常大打出手。这样一个国家,内部不团结,各种矛盾尖锐,冲突不断。但是,面对外来民族和文化,他们都保持高度警觉,对异教徒文化大力排斥。 Taliban 时期,冒天下之大不韪,摧毁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雕像就是一例。历史上,入侵者为实施长期统治,也曾培植在当地的代理人,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用阿富汗人治理阿富汗人的办法,但收效甚微。英国人和苏联人都试图传播东西方的思想理论,移风易俗,改变阿富汗人的信仰与生活方式,都以惨败告终。苏联扶植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政权曾经风光一时,全面实行苏联模式,但最终全面失败。随着苏联的撤军,该政权迅速崩溃,烟消云散,其领导人纳吉布拉更在被俘后惨遭酷刑,暴尸街头……
四、阿富汗战略物资匮乏,进出通道极易被切断。
阿富汗是个落后的农业国,虽然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粮食和燃料严重依赖进口。而该国崇山峻岭中,交通极不便利,物资进出境主要依赖巴基斯坦方向的几条公路。而公路沿途不仅山高路险,而且有遭受攻击的危险——有抵抗力量的阻击,有当地部族武装的拦截,还有境外势力插手。外国军队劳师远征,千里馈粮,交通线极易被切断。美国和北约有超过80%的后勤补给要经过巴基斯坦来运输,而其运输车队经常在巴境内遭遇袭击,有时竟然有上百辆的油料补给车被击毁燃烧,熊熊火焰遮天蔽日,多日不灭。在这样一个内外环境极为恶劣的国度里驻军占领,成本之高,不是一般国家承受得起的。英国、苏联承受不起,退出了;美国也感到力不从心,也在选择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