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历史上看,汉献帝相比其他末代皇帝,他的人生结局应该算得非常好的。曹丕逼着汉献帝禅让后,对汉献帝非常优待,除了封他为山阳公(今河南修武县),食邑一万户外,还特许献帝在自己的封地内使用天子礼仪和大汉年号。于一个国中国的皇帝。曹丕之所以这么大度,掌心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汉献帝很识实务,配合曹丕把禅让搞得很逼真,所以曹丕投挑报李,优待汉献帝。

二是汉献帝毕竟是曹丕的妹夫,他的两个妹妹都嫁给了献帝,这一下子成了亲戚,当然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事好商量,所以曹丕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相煎又何必大急呢。

三是大汉四百年基业影响还在,朝中大臣,黎民百姓多少对大汉王朝还有很深的感情,优待汉室,可以争取门阀世族对新政权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

至于献帝死后,其儿子可袭山阳公爵位,但肯定不能再享受天子礼仪。主要原因:

一是道理上讲不通了。献帝原是天子位上下来的,禅位后,继续享受天子礼仪符合礼制特例。而他的儿子袭的是山阳公的位子,一个公爵怎么能用天子礼仪,道理上讲不通。

二是政治上已不需要了。随着曹魏政权的巩固,民众对新政权慢慢接受和认可,前汉这块旧招牌的利用价值已大大降低了,再给山阳公天子礼仪也就没那个必要了。

三是自己也不敢了。献帝的媳妇和曹丕是兄妹关系,但献帝死时,已是曹丕儿子在位,“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亲情关系越来越淡,就没必要再客气了,这一点,二代山阳公估计也会自知之明。

事实上,献帝234年卒后,其孙刘康袭爵山阳公51年,以及以后传至西晋,都不再享受天子礼仪了,只是安安静静地守好山阳公这个封爵了。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最佳贡献者
2

谢友邀答,我认为汉献帝的后代可以继承山阳公的位置,而且可以世世代传承下去。


按照封建社会的礼制,子孙可继承皇位,山阳公刘协,被曹丕逼着禅让,而且曹丕也许诺了他,他的子孙应该享受天子的礼仪。宋朝的赵匡胤篡夺柴家的天下,而宋朝的皇帝一直对柴家不薄。曹丕若谋害刘协,说明此人言而无信,是一个小人!

3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曹魏正式建国,汉献帝随之被封为山阳公。为了表示对汉献帝刘协的尊重,曹丕特别允许汉献帝在自己的封国内用天子礼仪,祭祀汉代历代皇帝。后来,司马炎篡位,退位的曹魏最后一位皇帝曹奂也享受了同样的待遇,在自己的封国内可以称朕,用天子礼仪,不用参加朝会,不用朝见在任的皇帝,如果见到了,也不用像其他人一样跪拜。他们死后,也可以按照天子礼仪和规制下葬。比如汉献帝这个庙号,就是在他死后由曹魏承认的,否则他死后不会有皇帝专用的庙号。

其实刘协不是第一个享受这种待遇的人。在他之前,昌邑王刘贺也曾经享受过。汉武帝死后,幼子汉昭帝继位。汉昭帝在位时间不长,又去世了,而且没有子嗣,于是在霍光的主持下,选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在位仅28天,就在霍光的建议之下,被废黜了,改立了从民间找到的汉宣帝刘询为帝,昌邑王刘贺被废黜后不仅皇帝当不成,连王爵也没保住,而是被降封为海昏候,从王爵变成了侯爵。封地也从富庶的山东昌邑改到了当时还非常偏远荒凉的海昏,也就是现在的南昌一带。

但因为刘贺毕竟做过二十八天的皇帝,所以在被废黜之后离开长安去往封地海昏的时候,朝廷特许他在自己的封国内继续使用天子礼仪,所用的器物也可以继续按照之前皇宫的规制,并且还带走了一些皇宫里的东西。从前几年发掘出来的海昏侯墓来看,霍光和汉宣帝也是说到做到了的,没有食言,刘贺在自己的封国虽然只过了一年多时间就死了,但确实是用天子礼仪,陪葬器物也用天子规制,下葬时也用天子礼仪和待遇。

刘贺、刘协和曹奂之所以能够享受这种特殊待遇,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确实当过皇帝,而接着当皇帝的人曾经是他们的臣子,是有君臣名分的。比如曹丕确实曾经是刘协的臣子,司马炎确实曾经是曹奂的臣子,大义名分已定,即便是位置变了,也不能让他们反过来跪拜新朝的皇帝。虽然他们按照不同的程序失去了皇位,也失去了统治全国的权力,但他们曾经是皇帝,所以他们也不用跪拜其他人,也不用跪拜新登基的皇帝。所以,他们可以把这个皇帝的礼仪和待遇享受到死,并且在死的时候也能按照皇帝的礼仪下葬。

但这个待遇也只是到他们为止,在他们死后,继承他们爵位的人就不能再享用天子礼仪了。即便他们仍然要在自己的封国内继续祭祀他们自己的祖宗,而不是新朝的祖宗,但这时候他们已经只是新朝的臣子了,这也是大义名分。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他们和上一辈不一样,他们确实没有当过皇帝,他们只是奉祀而已,之前没有享受过皇帝的待遇,嗣爵之后自然也不能享受,而只能按照与自己的爵位相对应的礼制来生活。比如汉献帝在退位后见了曹魏的皇帝不用跪拜,但他的儿子嗣爵之后就必须跪拜了。

汉献帝死后有献帝这样的皇帝庙号,是因为他确实是汉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给他庙号也是对这个现实的承认,而他的儿子在继承爵位之后,一旦死了,就只是山阳公了,没有庙号,也不能用天子礼仪,而只能用公爵的礼仪下葬。曹魏最后一位皇帝曹奂退位时只有22岁,在退后之后被封为陈留王,还活了36年,一直到公元302年才去世,死后也被晋朝给于皇帝庙号元帝。只是相比汉献帝,曹奂的这个庙号并不出名,所以普及程度并不高。

不仅是刘协、曹奂和刘贺享受了这种待遇,实际上,每个举行过禅让程序的王朝更替,都会采用这种方式,允许最后退位的皇帝在自己的封国内继续用天子礼仪,下葬时按照皇帝礼仪安葬。这么做,既是让前朝有始有终,也是让新建立的王朝看起来确实德配天地,以表明王朝更替并不只是武力使然,也是天命所归。这也就是王司徒在劝诸葛丞相投降时候所说的,天数有变,神器更易,此乃自然之理也。

后来刘裕取代司马氏的时候,一开始也是按照汉魏故事、魏晋故事,将东晋最后一个皇帝司马德文封为零陵王,封地在秣陵,“刘裕以帝为零陵王,居于秣陵,行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其旧,有其文而不备其礼。”但两年后,刘裕就派人刺杀了司马德文。不过,只是刺杀,而不是明目张胆的公开杀害,所以,在司马德文被杀之后,刘裕仍然按照汉魏故事、魏晋故事,给司马德文按照晋朝的规制,给了一个庙号,也就是恭帝。至少在面子上,仍然算是善始善终。

这样,也就可以理解袁世凯在溥仪逊位之后的做法了。按照当时民国与清朝皇室达成的优待协议,溥仪和清朝皇室仍然住在故宫里,并且溥仪仍然可以自称为皇帝,其他人进入故宫,也要一觐见皇帝的礼仪对他跪拜,甚至包括提倡新文化的胡适博士,在溥仪听了他的大名后召见他的时候,也一样跪拜如仪。只不过,袁世凯没有给溥仪封爵,也没有封地,所以只能在故宫里继续当他的小皇帝。甚至包括他后来结婚,也还是按照清朝给皇帝选皇后和妃子的礼仪进行的,原来在宫里伺候皇室的宫女、太监也留用了一部分,继续伺候他们。

一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就把溥仪赶走了。冯玉祥的理由就是,现在已经是民国了,故宫是全体国民的共有财产,不应该让溥仪和清朝皇室继续占据。说到底,既然已经“一朝归为臣虏”,生死都操纵在别人手里,朝不保夕,至于天子礼仪这种身外之物其实有没有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4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234年),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公元189年9月28日~220年12月10日在位。

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来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操手中,被“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传位于曹丕。

刘协生母王美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举止文雅,容貌姣好,身材匀称,深得灵帝的宠爱。当王美人身怀刘协时,因惧怕当时主宰灵帝后宫的何皇后,偷偷地堕胎,但因服堕胎药没有奏效,刘协命大才来到人世,后王美人还是被何皇后下药毒死。

公元220年,曹丕逼着汉献帝禅让后,对汉献帝非常优待,封刘协作山阳公,食邑一万户外,并且允许刘协在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按曹丕的话就是:“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后来的魏明帝曹睿对刘协的子孙也可谓隆恩浩荡,分别封王。

曹丕优待汉献帝一是因为东汉以来宽容的政治风气的影响,废太子都没有死于非命,二来自己夺了亲姐夫的天下,人家也是配合,和平交接,三是大汉四百年影响犹在,朝中大臣,黎民百姓对大汉王朝心存留恋,优待汉室,可以争取门阀世族对新政权的支持。

献帝死后,其儿子可袭山阳公爵位,但肯定不能也不敢再享受天子礼仪。汉献帝本是天子,名义上是天下共主,禅位后,继续享受天子礼仪符合礼制。

到了刘协儿子这一辈,情况就大不相同,朝代已经更迭,刘协子孙又没有做过皇帝,天子礼仪,于礼于法,刘协的后代都没有资格再享受。何况曹魏政权的巩固,民众对新政权慢慢接受和认可,前汉这块旧招牌的利用价值已是昨日黄花。

刘协的后代也明白汉室天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且不说统治者不会再允许,再用这个东西,那是自取灭亡。

至第四代山阳公时,朝代已经更替,而第四代山阳公刘阿知更绝,带着刘氏家族及仆人一行2000号人,历经千辛万苦,东渡来到日本。

当时,汉朝在日本人心目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刘阿知来到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的欢迎与厚待,这些刘氏后人,带去了先进耕作与纺织技术,对促进日本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日本有三大姓均是刘协的后人,90年代,他们曾到焦作的禅陵寻根问祖。

刘协54岁时因病而薨,魏明帝为其发丧,谥号献帝,以天子礼仪葬之。子孙都封了王公爵位,山阳公爵位直至西晋灭亡。

5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中,汉献帝刘协反复的被几个军阀轮番把控,直到曹操在北方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之后,汉献帝才作为橡皮图章勉强稳定了下来。虽然经过衣带诏事件等的反抗,但是还是阻止不了曹丕的成功篡位,那么失去皇位的刘协去了哪里,他的后代有没有继承他的爵位呢?



1:汉献帝的过往

其一:乱世中的皇帝

在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爆发的时候,因为一番机遇,刘辩被刘协给取代,但是在随后的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和郭李二人之乱,刘协各种颠沛流离。指导曹操听取了部下的意见之后,去残破的洛阳迎接汉献帝到自己的地盘。在一开始,双方还是基本上可以保持和谐共处的关系的,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刘协发现曹操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董卓,于是他就准备开始反抗曹操对他的牵制。

其二:矛盾的爆发

在双方和谐共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刘协发现曹操越来越对自己和大臣飞扬跋扈了,大有变成第二个董卓的趋势。于是汉献帝召集刘备和国丈等多人采取衣带诏的措施准备对曹操发动制裁。但是因为密谋的败露,刘备幸亏跑得快,其余的人比如皇后和国丈等都被曹操手起刀落,刘协望着自己的皇后,心酸的表示我自己也不知道哪天将会性命不保。为了进一步控制刘协,曹操把自己的女儿都嫁给了刘协,经过这次反抗之后,等待他的就是不错的退休生活。

2:刘协和他的后代

其一:被封为山阳公

当曹操去世之后,他老丈人没有完成的仪式就交接班就落到了他的大舅哥的头上。在曹丕即位之后,汉献帝刘协的处境更加困难了,于是收到曹丕指示的大臣们纷纷劝说刘协把皇位让给曹丕。在曹丕和逼迫和大臣们的劝说下,刘协含泪交出了自己的玉玺,但是刘协的待遇在历代的末代皇帝中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老婆和自己兄弟的抗争再加上自己是大舅子的身份,曹丕把刘协封到了山阳公国延续汉朝的香火,并且很客气的表示,天底下如果有什么好的东西,我会和大舅哥一块分享。

其二:流传两朝的山阳公国

在带着自己的老婆退位到了山阳国之后,在刘协兢兢业业的治理之下,山阳国被建设的相当不错。当刘协年纪大去世之后,魏明帝曹睿亲自带着群臣来哭祭刘协,那么他的后代有没有把他的山阳国传承下去呢。事实上在刘协去世之后,他的封地也被保留了下来。当曹奂被司马炎学着他的祖先取代了自己成为陈留王之后,历经改朝换代的山阳国依旧在西晋保持自己和西晋的宗藩关系,直到爆发了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刘协后代的山阳国才一块随之灭亡,他们有部分族人更是和徐福一样远渡重洋,去往了日本。

6

理论上,“三恪”不是一代,是可以代代相传的。“三监之乱”时,商纣王帝辛之子武庚伏诛,帝辛胞兄微子启代之成为周王朝的“三恪”之一,宋国合法奉祀商王朝宗庙。宋微子去世后,他的另一位胞弟微仲衍继承了宋公和“三恪”之一的地位。魏文帝曹丕在汉献帝刘协“禅位”之后给他封的山阳公实际上还是“三恪”制度的一种变体。退位之后的汉献帝在山阳封国内可以用天子旌旗仪仗、着天子服饰并奉祀刘汉宗庙,曹魏待之以宾礼、不视为臣。



正是因为山阳公是古礼“三恪”制度的变体,所以理论上山阳公是可以由汉献帝的儿子承袭的。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山阳公一直传到了西晋末年。至于汉献帝之后的山阳公是否还能够使用天子旌旗仪仗、着天子服饰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即便曹魏和西晋政权给他们这个待遇,恐怕他们也不敢继续使用。但是,奉祀刘汉宗庙却是必须的,因为这是山阳封国的唯一政治任务。问题并不是山阳公可否由汉献帝的儿子承袭,而是汉献帝的这个儿子是亲生儿子还是过继嗣子。



众所周知,当年曹操废汉献帝的伏皇后、将其幽禁至死并杀掉了伏皇后与汉献帝所生的两个嫡子,于是很多人便理所当然认为汉献帝绝嗣了。实际上,汉献帝庶出的儿子并没有被杀,而且有好几位,他们分别是南阳王刘冯、济阴王刘熙、山阳王刘懿、济北王刘貌、东海王刘敦,或许这其中还有曹操女儿曹节、曹宪、曹华所生之子也未可知。汉献帝去世之后,因为事实长子、原南阳王刘冯已故,继承山阳公的是刘冯的儿子刘康。有一种说法,说刘康并不是刘冯的亲生儿子,而是过继嗣子。但即便是过继嗣子,按照常理通常也是从刘冯的侄子中挑选,他依然是汉献帝的孙子。因此,汉献帝的山阳公之位是确确实实传给自己孙子了,这一点毋庸置疑。刘康在位五十一年,去世后由长子刘瑾(不是明朝的那位“立皇帝”)继承了山阳公之位。刘瑾去世后山阳公之位又传给了他的长子刘秋。刘秋在“永嘉之乱”中被杀,山阳国被正式除名。换言之,山阳公之位一直传到了汉献帝的玄孙。



提问者的问题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了,不仅汉献帝有儿子,而且山阳公之位还传到了他的玄孙辈。东晋立国之后,或许因为其正统性并非来自汉王朝,又或许山阳公大宗已经被杀光,便没有再恢复山阳封国。据说汉献帝后代中的一支后来还辗转前往了日本,并在日本开枝散叶。现在日本坂上、大藏、内藏、原田、高桥、小冢等四十多个姓氏中都散落有汉献帝的血统。

7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的第三个儿子,但是后来刘协的皇帝之位被曹丕夺走了,如果说曹操活着的时候汉献帝的地位岌岌可危的话,那么曹丕接替曹操做魏王的时候,这个时候刘协的地位就十分尴尬了,当时很多人认为汉家气数已尽,献帝应该禅位,而且看似刘协只有一条死路可以选择,但是曹丕当时的做法却让人们感到吃惊,曹丕没有为难刘协,反而继续按照天子的礼仪厚待他。所以看起来刘协不算惨,按照这种趋势来看,刘协的儿子也有登基的可能,那么如果刘协有儿子,是否可以继续当皇帝呢?

刘协因为落入到曹操的手中而成为了傀儡皇帝,曹丕还通过控制刘协来掌控当时的朝政,后来刘协被形势所逼,只能将皇位让给了曹丕。其实刘协虽然曾经当过皇帝,但是他的出生和结局都比较凄惨,他的母亲王美人本是一位出身高贵的女子,但是身为后宫女子的王美人,因为一直都惧怕何皇后,所以不敢怀孕,没想到后来居然怀上了刘协,她担心被何皇后发现后活不了,就吃了堕胎药要将孩子打掉,可是刘协命大,堕胎药没能要了刘协的命,王美人只能将刘协生下来。可是有了子嗣的王美人在后宫中却变得更加胆战心惊,后来何皇后因为担心王美人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就将她毒死了。

这些都是刘协无法忘怀的伤痛,没想到自己有机会当上皇帝后,居然还先后被李催、郭汜董卓、曹操父子利用成为了傀儡皇帝,在刘协将自己的皇位让给曹丕之后,他被封为了山阳公,也算是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被人从皇位上赶走刘协的心中难免憋屈,而对于曹丕给予他的恩惠,刘协只能领情,曹丕还善待了刘协的儿子们,给他们封王。但是曹丕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并不是因为感觉亏欠了刘协,而是因为他需要借由善待刘协获得汉室贵族的支持,这样善待刘协自然可以避免汉室贵族的纷争和反抗,所以这只不过是曹丕给自己做名声的手段和方法

虽然曹丕对刘协十分善待,但是刘协的儿子是再也没有机会当皇帝的,也不可以继续享有太子礼仪,刘协得到这些优待是因为他曾经当过皇帝,而且曹丕要利用刘协来给自己提高声望,但是刘协的儿子就不再是皇帝了,他们的封号是山阳公,刘协死后葬于禅陵,嫡孙刘康袭爵,刘康死后儿子刘瑾袭爵,刘瑾死后儿子刘秋袭爵,永嘉中为胡贼所杀,山阳公国灭,山阳公国一共传了四代。实际上曹丕在废黜汉献帝后不需要给他们任何优待,也可以不用天子礼仪去对待他们,让他们可以继续保有荣华富贵已经算是恩惠,毕竟在封建社会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原创:歷史微書

8


山阳公这不是一个职位,只是一个封号;公是爵位,汉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最高一等的爵位。但爵位不是职务,也就是说禅位后的汉献帝享受国家俸禄,有自己的封地,但是对国家政治没有任何权利。 曹丕对汉献帝是很宽容的了,让汉献帝能够颐养天年,比之南唐李后主已经很不错了。刘协的后代继承了这个爵位,一直到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开始,匈奴刘渊灭掉西晋,杀掉最后一任山阳公刘秋。 据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记载,刘秋为山阳公时期,刘协的后人刘阿知率领族众两千余人移居日本,成为日本社会中地位尊高的新贵族,并在日本繁衍生息。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家族据说都源于修武,是刘协的后裔。近年来,不少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后人到中国祭祖,其中不少人专程到修武寻根谒祖,祭拜汉献帝刘协。

9

谢邀。曹丕废汉献帝后,优待了他,除了封他为山阳公外,还允许他在自己的封地内使用天子礼仪。汉献帝的山阳国传承了几代。史书上没有记载汉献帝之后的山阳公是否享有使用天子礼仪的待遇。只是推测。

我认为继任山阳公不能使用天子礼仪。曹丕优待汉献帝主要是因为东汉以来宽容的政治风气的影响,比如废太子都没有死于非命,曹操进一步推进了宽容的风气。但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曹魏不可总给山阳公超常的待遇,尤其是行天子礼仪,太敏感了。而且就算曹魏一直给待遇,继任的山阳公也不敢要,要这样的虚名,却把自己置于极度的危险,是不划算的。

10

感谢邀请。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后,他的子孙却是继承下去了,只不过到第四代山阳公时,朝代已经更替,而第四代山阳公更绝,带着刘氏家族及仆人一行2000号人,去了当时的倭国,就是现在的日本。目前还有刘氏宗亲去日本祭祀,日本也有刘氏来我国祭祀的活动进行。

那么曹丕为什么继位了,对禅让的刘协还是客客气气,还封他为山阳公?是刘协把皇位给他了,他不好意思?你小看曹操的儿子了,他这么做,是因为刘协虽然退位,可是毕竟是汉室正统,封他山阳公,让他颐养天年,用时间慢慢弱化汉室老臣,从而达到曹氏取代刘氏天下的目的,所以山阳公的封号,刘协子孙依旧可以继承下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