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非常荣幸回答这个问题,如有回答不合适之处还望多多包涵,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而要知道为什么分封制在秦以后的汉晋明重新启用就要知道当时的历史现实和背景,我将分开来说这几个朝代的当时历史现实和背景。

  •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西周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比如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等,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而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随着时间慢慢的发展,血缘,君臣关系的慢慢稀薄,周天子实力渐渐衰弱,诸侯的实力慢慢壮大,春秋结束进入战国时代。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大秦帝国的统一全国。秦始皇嬴政登基建立大秦帝国,而分封制其利的一面主要是在历朝的开国时期可以起到巩固家天下的作用,但到了王朝中后期,由于诸侯王实力增大,便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容易引起天下大乱,但秦始皇的性格及野心,他要的是长生不老统治这片疆域,他要的是大秦统一天下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乃至于万世,再加上郡县制在秦国的成功应用。所以,秦始皇不想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一国之君权力被架空,而诸侯国实力壮大甚至出现下一个“秦朝”来取代自己。

  • 郡县制的优点很明显,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这种制度巩固和加强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所以,这是一种皇权加强的状态,地方分权,就不容易出现“春秋战国”这样的状况了。

汉朝,采用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政策,而汉朝正是夺了秦朝的天下,所以他不得不考虑秦朝的缺点。

  •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采用这种政策,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

(1)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使皇帝的权力能触及地方,皇帝把权力分给自己的同氏,因为当时血缘关系比较亲近,还要为陪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一个安慰奖励。

(2)汉朝吸取亡秦的经验教训,认为秦的灭亡在于没有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3)把地方权力分发给同氏,以防止外姓侵权。这样就永远是刘家人的天下了,这也是汉初为什么异性诸侯被灭的原因之一了。

晋朝,司马炎消灭东吴,统一全国后,他依然是沿用了分封制,还是有两点原因。

(1)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世族权臣,控制曹魏朝廷,最后篡魏自立,他靠的就是家族的势力,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法,也为了奖励犒劳家族,利益的分配,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

(2)那就是为了削弱门阀士族的影响。由于汉朝以来察举制存在的弊端和漏洞,直接导致门阀士族的形成,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显赫无比,逐渐成为权臣,逐步吞噬了曹魏政权。而当时司马炎是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司马炎试图通过分封制和这些同姓王来对抗和稀释门阀士族在朝廷中的影响力,这是他的初衷,也是他的目的,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司马炎在扩大本宗族的统治力量,依然是门阀士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统治力量做出的尝试,为了消弭其他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其办法就是扩大本宗族的影响力。

但影响力是达到了,司马炎却交错了班,他把皇位交给了一个白痴晋惠帝,就导致后来的“八王之乱”这就是后果展现出来了,最后导致晋朝灭亡。

明朝,是夺了元朝的天下,朱元璋本身就是出身于贫寒,而且他建立明朝时北元蒙古人还在漠北草原,有实力反扑。

为了防止北元卷土重来,只能重兵防守北疆,但历朝历代拥兵自重的,为了避免类似历史悲剧的重新上演,朱元璋决心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以监督和限制,只有自己家里人才放心。在朝廷内,有皇帝直接掌管,在地方,有宗室子孙协理,毕竟都是自家人,内外相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明王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但朱元璋的分封和西周的不一样,给了藩王位子,但藩王权力并没有那么大,地盘,人口,都是种种限制,藩王再强也干不过皇帝,而且分的藩王比原本的要多的多。而且到后面的时候藩王权力越来越小,象征意义更大,形成一个阶层,只有享受没有责任,藩王越分越多。

导致后来问题显露出来,诸王反叛,宗室庞大开支,藩王宗室特权使得扩张经济。

所以以上就是汉,晋,明三朝实行分封的原因了,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为了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巩固皇权!为了自己的统治而已。

谢谢阅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最佳贡献者
2

导读:咱们先说汉晋明三朝设置分封制的相同点,三朝重新启用分封制都有分镇天下、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只不过在开创者时代由于威望、德行等原因可以压制诸藩,但是随后掌控军政一体的大权的诸藩就会反噬中央集权。当然三朝启用分封制原因还各有不同:秦朝搞郡县制一刀切其实时机并不算非常成熟,所以汉朝吸收了周、秦两朝的经验和教训才用了分封和郡县并存的方式;而晋武帝司马炎启用分封制主要是为了抑制当时巨大的士族势力,所以册封来分镇天下;明太祖朱元璋就有点自恋了,他认为自己家孩子都是忠诚拱卫朝廷的。但很显然到朱棣这就起兵靖难了,所以朱元璋启用分封的主要目的还是维护朱明王朝。


古代的王朝都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况且从秦始皇开始都想二世、三世到千万世传承下去。所以经过多年征战好容易平定天下、建立王朝的帝一代,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把王朝更好、更长久的传承下去。所以基本上汉、晋、明三朝的分封制最朴素的原因也是因为维护皇权和国祚,但是这几代分封制的王朝无一例外都收到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分封的反噬。汉朝在七国之乱后逐步推行了推恩令;西晋更是因为八王之乱搞的亡国;而明朝第二代就被朱棣起兵篡位,明朝中后期的藩王如同养猪除了财富兵权和民政权力是一点都没有。


汉承秦制,但是看到秦对郡县制的一刀切的弊端启用分封加郡县制并行的方式;在受到分封反噬后,成熟的郡县制才成为历代王朝的唯一标配

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拉开了轰轰烈烈秦末农民起义的大幕,曾经是秦朝泗水亭亭长的刘邦也逐渐加入了这个浪潮当中。短短几年经过500年积累才建立起来的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如果让当时过世不久的秦始皇知道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秦帝国灭亡除了法家统治的严苛让六国遗民无法适应外,秦二世为了巩固帝王肆意屠戮宗室也是秦朝轻易被灭亡的原因。否则即便子婴投降依照秦帝国的底蕴如果有贤明的宗室率领不敢说扫平叛乱,保住秦国关中故地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严格来说虽然秦统一六国,但是东方六国对于传承数百年的分封一下子切换到郡县制是非常不适用的。也就是说秦朝一刀切搞郡县制的条件并未成熟,秦末起义中众多被项羽封王的诸侯中的六国贵族所谓复国也是要回到分封时代。可以说从周朝开创分封制以来,八百年过去分封的意识已经有点根深蒂固。所以在秦朝灭亡后盟主项羽迫不及待的分封天下诸王,这也是刘邦为了迅速统一天下后来联络分封诸侯赢得楚汉争霸的最初的原因之一。

汉朝统一后普遍有一种舆论认为秦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延续分封制,从而导致叛乱的发生。这是汉朝吸收教训后,采用分封加郡县直辖两种模式并行的方式的原因之一。第二在诛杀异性王后汉朝认为如果秦的宗室不是被一网打尽的话也没这么容易灭亡,所以把权力分封给同姓宗室则可保证汉朝可以有效传承。事实也证明在汉、晋、明三朝中汉朝的分封是最成功的。即便有七国之乱的反噬但是刘秀、刘备等后代宗室都先后开创出一番事业。第三、与秦朝短暂统治不同,汉朝是第一次长时间统治庞大的帝国。所以为了让皇权触及更基层,汉朝统治者认为采用部分分封可以更有效的巩固中央集权。




西晋皇族司马氏起家就是篡位,晋武帝司马炎为了抑制庞大的士族势力、巩固司马家天下分封皇族分镇天下

西晋司马氏是学习了曹魏禅位的模式夺得天下,但是一改善待前朝皇族的惯例开启了对曹魏宗室的屠杀。而且晋武帝司马炎认为曹魏可以被自己轻易替代的愿意之一,就是缺乏宗室强藩来保障王朝的稳定。人总是容易因为眼前的困难而仓促做出决定,汉朝因分封造成的七国之乱就是教训。但是晋武帝司马炎为了防止西晋像曹魏一样短命,还是采取了分封强藩屏障天下的方式。但是晋武帝司马炎不知道的是,正是八王之乱让西晋成为著名的短命王朝。

第二、魏晋三国时期士族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也是特权阶级。强大的士族势力对于皇权来说是个巨大的威胁。后来的号五姓七望就是靠着对官吏制度、文化垄断以及庞大的财富来传承千年的,所以当时有千年家族没有千年王朝的说法。所以到唐朝时包括武则天在内的诸位帝王强烈打压,加上科举制实行大量从寒门发掘人才这才让世家大族逐渐瓦解消亡。可见士族的强大,所以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监控各地士族势力,采用分封制大封同姓诸王分镇天下。西晋建国之初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就分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为国。



明朝分封诸王绝对是宗族观念极强的朱元璋一厢情愿的自恋之举,对于功臣的不信任和子侄们血浓于水的过高估计让他窃以为可以突破汉、晋分封的弊端巩固天下

朱元璋不是不知道汉、晋分封制的危害,那么他为何坚持要分封诸王呢?一方面受元朝的影响,大家不熟悉的元朝也是分封制的执行者。远的说成吉思汗对于四个儿子的分封衍生出后来的几大汗国,就说元朝建立后也存在三种分封形式。一种是蒙古民族特色强烈的草原兀鲁思,集中在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的草原地区。第二种是针对公主、后妃、驸马等在中原各地的食邑。第三种就是类似云南梁王这种出镇地方的王爷,这种行政与军事大权在握的确实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在明朝统一过程中,镇守云南的梁王就给明朝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也吸收了元朝分封的形式,这是明朝分封开启的原因之一。


第二点主要来自朱元璋的历史局限性,农民出身宗族观念深重。尤其是明朝作为一家一姓的王朝,朱元璋自身更不大气。屠戮功臣就是为了稳定天下,大家想他连共富贵都做不到怎么会不想到分封诸王呢?没有威望高和功高震主的功臣,大明江山才稳固。朱元璋分封子侄分镇天下同样认为血浓于水的本家一定会比外臣可靠,这显然是朱元璋的一厢情愿。他甚至编著《皇明祖训》来维持这一制度,但是在巨大的利益之下儿子朱棣就起兵靖难夺得了天下。也不知道朱元璋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3

周朝灭商后,周武王把皇族、功臣、旧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诸侯地盘的大小富饶是由诸侯们的地位和功劳决定的,比如开国臣相姜子牙的齐国就是一个富饶广大的国家。周朝实行的是天子和诸侯共治,天子只是直接管理京城附近的地方,诸侯权力很大,除了每年一次的进京朝见天子和交纳一部分税赋,基本上就可以在自己地盘为所欲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而改为郡县制,这样的好处是天子成了真正的九五之尊。

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王,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制度。但不久异姓诸侯王先后造反,刘邦平定叛乱后吸取教训,杀白马盟誓,非刘氏不能封王,于是刘邦先后把自己的子侄兄弟分封到各地为王,汉朝的诸侯王有自己的军队,可以任免除了国相以外的官员。诸侯王权力过大,终于酿成了七国之乱,汉武帝上台后实行推恩令,诸侯国慢慢变小变弱才解决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三国末期,司马家族经过三代的经营,终于由司马炎篡夺了曹魏的天下,建立了晋朝。司马炎有感于曹魏宗室的弱小才给了自己篡位的机会,就把自己的儿子和宗室分封到各地为王,晋朝的诸侯们权力很大,有军队,可以任免自己地盘的官员和收取税赋。但权力滋生了野心,终于暴发了八王之乱,严重消弱了西晋的国力,导致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西晋灭亡。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把自己的子侄分封到各地为王,但明朝的王只能收取自己封地的税赋,没有军队和官员任免权,不能插手地方政务,但明朝宗室数量庞大,国家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都用在了各地宗室的工资,给国家造成了很大负担,是明亡的一个原因。

终上所述,汉朝和晋朝的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制,使得诸侯们权力过大,纷纷叛乱。明朝的蕃王权力小了很多,各番王只能收取封地的税收,没有军队和地方官员的任免权。但养宗室王消耗了国库的大量金钱,成了明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分封制因为其“裂土封王”的分封方式,导致周天子的权力被不断削弱,造成了长达数年面的分裂状态。秦始皇称帝后“废分封,立郡县”,以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制,本来以为分封制到秦朝就终结了,可是在后世的汉、晋、明,分封制却又被重新启用了。

汉高祖: 给土地安人心,让大汉尽快发展

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让郡县和各封国相互制衡,这样也可以让那些功臣消停一些,毕竟土地是最能让人安心的。

(郡国并行制)

其实早在刘邦对韩信“筑坛拜将”之后,韩信就告诉刘邦,要是想让那些人死心塌地的为他打仗,你就必须得给人家土地,要不然人家什么承诺都得不到,不给你好好打仗,你就只能回家种地去了。

所以刘邦一直实行郡国并行制,这样既可以让功臣们相安无事,也可以实现“无为而治”的目的,促进社会各地的经济发展,让大汉变得国富民强。

但是分封制后来就没有了异姓王,这是因为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就是因为没有分封自己人,导致叛乱时没有宗亲帮助。所以刘邦逐渐除掉异姓王,大肆分封刘姓王,以此巩固大汉王朝的统治。

晋武帝: 为了拉拢贵族和将来有人辅佐他的傻儿子

晋朝的天下是抢夺曹氏得来的,司马氏掌权后杀戮曹氏子弟,连小皇帝都被他们杀了,所以很多人根本就看不上这个篡位的王朝,尤其是曹氏旧臣和还没有被灭亡的东吴,都对西晋虎视眈眈。

(西晋分封图)

为了让不让自己被人暗算,司马炎只能拼命地拉拢贵族,给他们大量的封地,同时也给自己人大量的封地,这样有了宗室的保卫,也有了贵族的支持,司马氏为就巩固了政权,不用担心自己一觉醒来国家就没了。

晋武帝司马炎聪明一世,却生了个傻儿子司马衷,连“何不食肉糜”这种蠢话都问的出来,为了让儿子不被人拉下来,他只能依靠宗族保卫皇室,裂土封侯,守卫他的傻儿子。可惜他只考虑到分封宗室的好处,却没有看到分封带来的巨大隐患。

明太祖:我不信任大臣,只相信我的儿子们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典型的“可以同患难,不能共享福”的人,明初政局不稳定,然而朱元璋对于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十分不信任,从他对蓝玉和李善长等人的处置就可以看出来。

(明代分封图)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些人可以替他保境安民,但是他更加相信血缘的力量,把儿子们分封在全国各地,全天下都是朱家人,他们带兵打仗朱元璋当然是放心的。

朱元璋也知道儿子们有野心,所以为了防止他们造反,《皇明祖训》有规定:普通的诸侯王只有自己的护卫亲兵,没有军权和行政权,你们在封地好好收税,好吃好喝就行了。

只有镇守边境的诸侯王,像朱棣这样的亲王,负责抵御蒙古铁骑的进攻,才会配备数十万的军队,拥有一定的军权。但是朱棣钻了制度的空子,仗着自己手里有军队,最后打下了应天府,想必他去祭奠朱元璋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感谢父亲当年让他守卫边疆。

由于朱棣是造反起家,因此他继位后更加忌惮藩王们的权力,这也就导致了明代的藩王和汉晋都不一样。朱棣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权力,命令他们只能在家里快乐的玩耍,和老婆们多生儿子,让大明枝繁叶茂,不许参与政治。此时的藩王已经没有任何实权了,想造反也会很快被朝廷收拾。

5

由于利益私心作祟,分封制会造成无穷无尽的战乱。比如周王朝分封天下,春秋时期有上百个诸侯国,到战国也只剩那么十几个,最后实力强劲的也只有那七个国家,这期间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战乱。

秦始皇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但人性没有进步到这种地步,跟着项羽打天下或者跟着刘邦打天下,还有跟朱元璋打天下的这些人难道不想功成名就获取利益吗?当然想,但他们没有首领的威望高,自然不会去争皇帝的利益,但次一点的利益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说直白一点,他们就是奔着这个利益去的。如果不分封,历史是进步了,但历史又会重演。

还有,比如像刘邦、朱元璋把天下分封给自己的后代,还有一点私心在于,不论他的后代们怎么打,都是他的后代,天下没有改姓。就像刘邦的那句话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