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荣幸回答这个问题,如有回答不合适之处还望多多包涵,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而要知道为什么分封制在秦以后的汉晋明重新启用就要知道当时的历史现实和背景,我将分开来说这几个朝代的当时历史现实和背景。
-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西周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比如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等,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而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随着时间慢慢的发展,血缘,君臣关系的慢慢稀薄,周天子实力渐渐衰弱,诸侯的实力慢慢壮大,春秋结束进入战国时代。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大秦帝国的统一全国。秦始皇嬴政登基建立大秦帝国,而分封制其利的一面主要是在历朝的开国时期可以起到巩固家天下的作用,但到了王朝中后期,由于诸侯王实力增大,便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容易引起天下大乱,但秦始皇的性格及野心,他要的是长生不老统治这片疆域,他要的是大秦统一天下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乃至于万世,再加上郡县制在秦国的成功应用。所以,秦始皇不想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一国之君权力被架空,而诸侯国实力壮大甚至出现下一个“秦朝”来取代自己。
- 郡县制的优点很明显,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这种制度巩固和加强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所以,这是一种皇权加强的状态,地方分权,就不容易出现“春秋战国”这样的状况了。
汉朝,采用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政策,而汉朝正是夺了秦朝的天下,所以他不得不考虑秦朝的缺点。
-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采用这种政策,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
(1)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使皇帝的权力能触及地方,皇帝把权力分给自己的同氏,因为当时血缘关系比较亲近,还要为陪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一个安慰奖励。
(2)汉朝吸取亡秦的经验教训,认为秦的灭亡在于没有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3)把地方权力分发给同氏,以防止外姓侵权。这样就永远是刘家人的天下了,这也是汉初为什么异性诸侯被灭的原因之一了。
晋朝,司马炎消灭东吴,统一全国后,他依然是沿用了分封制,还是有两点原因。
(1)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世族权臣,控制曹魏朝廷,最后篡魏自立,他靠的就是家族的势力,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族、权臣效法,也为了奖励犒劳家族,利益的分配,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员为王,在地方上作为维护皇室的力量。
(2)那就是为了削弱门阀士族的影响。由于汉朝以来察举制存在的弊端和漏洞,直接导致门阀士族的形成,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显赫无比,逐渐成为权臣,逐步吞噬了曹魏政权。而当时司马炎是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司马炎试图通过分封制和这些同姓王来对抗和稀释门阀士族在朝廷中的影响力,这是他的初衷,也是他的目的,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司马炎在扩大本宗族的统治力量,依然是门阀士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统治力量做出的尝试,为了消弭其他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其办法就是扩大本宗族的影响力。
但影响力是达到了,司马炎却交错了班,他把皇位交给了一个白痴晋惠帝,就导致后来的“八王之乱”这就是后果展现出来了,最后导致晋朝灭亡。
明朝,是夺了元朝的天下,朱元璋本身就是出身于贫寒,而且他建立明朝时北元蒙古人还在漠北草原,有实力反扑。
为了防止北元卷土重来,只能重兵防守北疆,但历朝历代拥兵自重的,为了避免类似历史悲剧的重新上演,朱元璋决心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以监督和限制,只有自己家里人才放心。在朝廷内,有皇帝直接掌管,在地方,有宗室子孙协理,毕竟都是自家人,内外相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明王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但朱元璋的分封和西周的不一样,给了藩王位子,但藩王权力并没有那么大,地盘,人口,都是种种限制,藩王再强也干不过皇帝,而且分的藩王比原本的要多的多。而且到后面的时候藩王权力越来越小,象征意义更大,形成一个阶层,只有享受没有责任,藩王越分越多。
导致后来问题显露出来,诸王反叛,宗室庞大开支,藩王宗室特权使得扩张经济。
所以以上就是汉,晋,明三朝实行分封的原因了,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为了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巩固皇权!为了自己的统治而已。
谢谢阅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