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朋友邀请

摸金校尉在历史上确曾真实存在过,不过这只是在特定的时期产生的特定产物。并非如小说《鬼吹灯》等文学作品中,传得神乎其神的盗墓组织。

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各自拉起队伍,甚至为了争夺地盘不惜挑起战事。可打仗就需要武器装备,士兵还得吃饭拿军饷,没钱啥事干不成,只有被动捱打的份。

曹操建立摸金校尉,其初衷只为筹措军饷

势力最大的袁绍,虽也雁过拔毛似地疯狂盗墓,可只属玩票性质的。而兵多将广财粗气大的董卓也曾就动过盗墓的勾当,且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皇陵一古脑端了个干干净净,墓中的宝物多用于军费开支。

当时势力较小的曹操,要想扩充队伍吸引人才增强战斗力,只能多搞钱。钱从哪里来?最快捷的方法自然是仿效董卓等人,实施盗墓行为。底子单薄的曹操,经济上早已捉襟见肘,对于盗墓一事自然倍加重视。

盗墓向为世人所不齿,适逢乱世一心只想着钱财的曹操也顾不了那么多。别的军阀盗墓只是找到古墓就盗,不会分出队伍专职干这事。而曹操就专门从部队中,拔出人员建立发丘中郎将和模金校尉,足见其十分重视盗墓所得财物,盗墓已成了曹操筹措军饷的最大希望。

考古界有句话,“汉墓考古靠运气”。指的就是这一时期,因为盗墓行为十分猖獗,没被盗过的汉墓少之又少,通过考古,能发现完好无损的汉代大墓,几乎全凭运气。

曹操是否设置盗墓部队,学界仍有不同的声音

最先揭发曹操盗墓一事的,是出自袁绍手下“建安七子” 之一的陈琳发布的檄文。檄文中不仅指出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还言之凿凿地指出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王陵墓。

后世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单凭檄文不足以认定曹操设立专职盗墓部队,并从事盗墓活动。然而,在《水注经》里,又存有这样的记载,“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对汉梁孝王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时发现,墓葬群虽然曾被盗墓,但仍发掘出了金缕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

历史上的可考的摸金校尉,实际上是南北朝时期的暴君刘子业建立的。他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一职,更多的应是参考了当年陈琳的檄文。

据《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记载:“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以魏武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领之,其余事迹,分见诸列传。”


即便曹操没有设置摸金校尉,但并不等于就否定了其没有参与过盗墓活动。东汉末年盗墓成风,军阀大多都曾染指过。如袁绍、董卓、孙权等,陈琳指责曹操盗墓,除了作为敌对一方的恶意抹黑这一因素外,恐怕也并非全是空穴来风。

这从曹操对于陈琳的指责,并无作出反击便可得知。纵使没有盗取梁孝王墓,至少一般的贵族之墓也曾盗掘过。以曹操起兵之时的处境看,要支撑一支强大的军队,短期内光靠 “屯田制” 来解燃眉之急并不现实。

“摸金校尉” 仅是昙花一现,早就湮灭在历史中

曹操设置摸金校尉这一正规军事编制的说法,只出自陈琳的檄文。在天下三分后,这支盗墓部队就再没出现过。据说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时,即已取消所谓的摸金校尉。

自此以后,盗墓者皆各自为政,同行之间并无师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盗墓,均为摸金校尉。盗墓这种罪恶的行为,本身就被历代的法律所不容。所谓的 “摸金校尉” ,到了后世多是盗墓贼为掩人耳目的一种称谓罢了。

最佳贡献者
2

前几年小说《鬼吹灯》系列等一些盗墓小说盛行,为读者们打开了一扇地下世界的大门。书中情节惊悚刺激,刻画的环境精美绝伦,让读者从无限想象想中踏入这个世界。这几年电影电视行业发展迅速,盗墓题材类电影电视的层出不穷,今年疫情期间的《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算是良心剧,剧中多次提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等盗墓流派,历史中真有这样的门派么?今天给大家说说。

三国之初,军阀混战。当时曹操的势力版图还很小,城市也没有几座。就算打下了城市也是十室九空,城市之间易主频繁没有调整休养的时间。想要有军队攻略其他地方扩大地盘,就低有钱,没有钱军队不会给你卖命,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难题需要解决,所以曹操的目光就转向盗墓这个行当这个。当时的西汉的丧葬习俗是偏厚葬的,这就为曹操的突破底线去挖坟创造了条件。为了能在众军阀中脱颖而出,曹操在军中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职盗墓事宜。

为了得到大量的金钱,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进行盗掘,有时还亲自下场指挥。曹操曾参与盗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琳在檄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在曹操之后,摸金校尉由官方,转向了私人经营。

3

侃古聊今说历史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先说结论,历史上摸金校尉确实出现过,只不过霸唱在《鬼吹灯》一书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整出了四大盗墓门派,这个在历史中肯定是没有的。那么,接下来笔者将就题主关于摸金校尉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延伸一下给大家讲讲真实的盗墓者到底是如何分工的!

历史中真正的“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陈琳所著《为袁绍檄豫州》一文,这篇文章在古代檄文中绝对可以排在前三之列,相传曹操在看了此文后,一声大呼昏了过去,然后就此落下了头疼的毛病。在文中,陈琳说曹操为了补充军饷,而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官职,通过盗墓的方式来获取珠宝财物。

《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所谓“摸金校尉”从此檄文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曹操在军中所设的国家盗墓部队将军。等到曹操之后,历代的盗墓贼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把曹操奉为了盗墓这一行当的祖师爷!

但是,史学界就陈琳檄文所说曹操设置摸金校尉的观点还是持保留意见的。首先,陈琳的这篇檄文正值袁绍与曹操开战之时,陈琳所说可能就是为了抹黑曹操,以提振己方士气的手段。其次,古人的生死观讲究“侍死如生”,由此原因,导致古人对于死后墓葬的保护是十分严格的,盗墓是绝对的大罪,一经发现就是处死。同时,民间对于盗墓贼也是十分痛恨的,曹操应该不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进行盗墓活动。

对于曹操是否设立过摸金校尉官职,笔者个人认为,曹操应该是没有公开设置过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不过,曹操肯定是私下做过盗墓补充军资之事,不过也是小偷小摸的干过。至于《水经注疏》中说曹操指挥摸金校尉,把西汉梁王的墓给挖掘了,所得财宝供养军队三年开销就纯属无稽之谈了。后世,考古学家发掘梁王墓的时候还能出土金缕玉衣等很多贵重文物,如果曹操真开挖梁王墓,绝对不会留下如此多宝贵财物的。

《水经注疏》记载:“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但是,为什么笔者认为曹操进行过盗墓活动呢,那就得从曹操死后的疑冢说起。相传,曹操死前,因为自己干过盗墓之事有伤天和而怕遭报应,因此设立七十二疑冢,以防自己死后被人把坟挖了,笔者认为此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至于曹操之后的盗墓贼,笔者认为可简单划分为两派:

第一派,就是战乱时期的军阀及农民起义军。此中典范远有项羽、黄巢等人,近有民国军阀孙殿英等。这些人就是趁国家混乱动荡之际,指派手下军队直接对着皇陵就开凿,什么魑魅魍魉鬼神之说是全然不管,像孙殿英趁着民国动荡之时,挖掘清东陵砸开慈溪之墓,就是典型做法。在《鬼吹灯》一书中,霸唱也由此进行了艺术加工,把这些人变成了搬山一派,奉项羽为祖师爷!

第二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盗墓贼。这些盗墓贼平时成团伙作案,多为父子、兄弟。白天踩点、晚上干活。比较有名的有陕西和湖南一带的盗墓贼,因为这两个地区自古以来,多有王侯将相之墓,老百姓在生活不下去的时候,就转身成为盗墓贼。这些盗墓贼中比较专业的,确实很有本领,像风水定位、打洞钻井都不在话下。厉害的盗墓贼打的盗洞就连考古学家都叹为观止,很难相信是双手所为!


现实中盗墓贼的分工体系

在讲完古代摸金校尉后,笔者再给大家聊聊,在真实盗墓系统中,这些盗墓贼是如何分工合作,挖宝销赃的。

  • 第一级—支锅

“支锅”是盗墓体系中的最上级,是盗墓系统中的黑话讲法。如果换成我们的大众语言,支锅就是盗墓团伙的头目。一般要进行盗墓活动了,支锅就开始找人,一般前期投入的资金、设备都是支锅负责。人员找齐后,这支盗墓团伙的全班人马统称为“一锅儿”。支锅也被称为“小老板”,因为所有盗墓活动都是由他投入的,是承担着较大风险的,如果没有盗出文物或者文物没有出手,支锅只能自己认赔,因此有小老板之称。

  • 第二级—掌眼

“掌眼”是盗墓团伙里的灵魂人物,也被称为“大哥”。笔者换个通俗的讲法就是掌眼是“技术入股”,因为掌眼不仅要有寻找古墓的本领,也还要有鉴别文物的能力。他们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线索的合作者,也可能是这批文物出土之后的第一级收购商。因此,掌眼的地位在盗墓团伙中就十分重要,有时候“掌眼”和“支锅”就是同一个人。

  • 第三级—腿子

“腿子”是盗墓团伙中的熟练工,换成大众语言来讲就是这个团伙中的小组长。一般腿子都是支锅的亲信,一起进行过多次盗墓活动。在支锅不在的时候,腿子就是这个小团伙的临时负责人(掌眼是不进行苦力劳动的),指挥盗墓挖掘工作

  • 第四级—下苦

“下苦”是整个盗墓体系中的最下层,一般都是农民出身,没有什么文化。下苦承担着整个盗墓活动中最危险、最累的工作。像挖盗洞、下墓取宝都是下苦来做的。但是因为受限于文化及渠道资源,下苦虽然承担最重的工作,但是得的钱却是整个团伙中最少的。

这四级体系就是一个完整的盗墓团伙的构成了,一般的盗墓团伙多为兄弟、父子组合,尤其是腿子和下苦基本都是亲人,为什么这么安排呢:

一是由于下墓的风险是非常大,盗洞时有塌方的风险,父子兄弟出于亲情还会抢救一番。

二是出于“财帛动人心”了,下苦害怕取货拿宝上来之后,支锅等人为了少分钱而害死自己,所以一般都有个亲人在上面帮着望风,以防杀人夺宝。

这里笔者再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般腿子和下苦是父子关系的,下墓的多是儿子。当然,盗墓贼这么做不是讲究“尊老爱幼”的精神,而是虎毒不食子,父亲在上面牵线一般不能干出杀子夺宝的事情,但是儿子在上面很可能见财起意而害死下墓的父亲。因此,盗墓贼总结出了“父上子下”的可悲规矩!


结语:所谓“摸金校尉”盗墓人,绝不应成为青年的崇拜对象

近些年,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小说和影视剧的热播,盗墓文化一时成为了热词。但是,笔者要在此多唠叨一句,真正的盗墓人远没有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那么光鲜。他们挖掘古墓也仅仅是出于钱财的目的,下墓和团伙中的内讧风险是非常高的。考古学家已经多次在古墓中发现历代盗墓贼的尸体,他们有的死于盗洞塌方,有的是被自己人害死在墓下。因此,笔者最后告诫某些“行动力”强的读者,万万不可出于感兴趣而行“违法犯罪”之举,看个乐就行了,莫要付诸行动!


我是侃古聊今说历史,感谢您的阅读!

关注我,学更多历史知识!

4

《龙岭迷窟》里的摸金校尉出现过好几处,刚开头沙窟里面那位被袭的前辈金算盘算是一个,陪着鹧鸪哨去西夏黑水城的了尘大师,已经拜了了尘大师为师父的鹧鸪哨算刚入门的摸金小白,胡八一则是通过半本《十六字阴阳分水秘书》成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可以说是整本书都在将的一种盗墓“职业”,那么历史上是不是真对存在。

其实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会那么真实。实际上他用了一种文学里面常用的写法“虚实结合”,和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描写手法特别相似。就是一两句真话,一两句假话,两者结合起来,反倒让读者会像题主一样有点纳闷儿,到底是不是真的?

实际上《龙岭迷窟》并不是最早提及摸金校尉的作品,历史上还真存在。确实也是去盗墓的,而且还是曹操亲自认命,和发丘中郎将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的发丘印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小说里提及的分金定穴的本事和“合则生,生则死”“鸡鸣天亮不摸金”更像是作者的杜撰。

比如说作者说摸金校尉在摸金的时候要在东南角点一只蜡烛以此和墓主达成协议。鬼吹灯就说明墓主不愿意被打扰。实际上确实有点蜡烛的做法,不过更像是多此一举。因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点蜡烛实际上是为了测含氧量,蜡烛熄灭,说明含氧量不足,需要赶快离开,避免窒息。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盗墓贼挖了十多米对盗洞,要接近目标却最终停止的原因。

所谓的圆形出口,实际上不过是盗墓人为自己留下的逃生路又或成为盗洞罢了。像鬼吹灯的四大门派:发丘、摸金、卸岭、搬山各有本领,有自己的属性和厉害之处,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鬼吹灯系列作品。

5

真是存在过,但是正史是不会记载的,不光彩,另外野史记载的少。

其中摸金校尉是盗墓贼称呼,因为专业而得名,后来演变过来的,我说说它的历史。

第一点

曹操是罪魁祸首,因为当时三国鼎立,军政割据,曹操兵马强大,但是粮草不足,于是为了加强军事实力,那就得有钱啊不是?

所以他就想去向死人借钱,直白的说就是盗墓呗,把那些陪葬的金银财宝拿出来,充当军费,扩充自己的实力,后来历史证明,曹操是当时实力最大,所以盗墓一事并非虚假。而作者也通过民间的盗墓风气传闻,添加了一些小说的色彩,就演变成了现在小说中的摸金校尉了。

第二点,其实就是盗墓贼的细分,因为盗墓贼盗墓方法不同,称呼不同。

当时的盗墓贼很多啊,各种坟墓都给挖空了,但是有的坟墓并不是那么容易,各种机关重重,进去之后,再也没有出来。


古人的智慧非常高超,很多风水学,玄学都解析不了。因此有一些“术业有专攻”的专业人士,搬山卸岭 摸金发丘 就形成了4中专业的盗墓贼。各自使用的道具不同。

摸金符 发丘印 属于摸金系列的,本来也是同个派系。

搬山卸岭都是涉及到挖山开洞,差不多也是同类别

第三,他们的历史发展

其实在历史上消失的比较早,因为曹操不会让历史记载他是盗墓的,这样的丑闻是不会允许的。后来就隐藏了他们的存在,但是不被录用没关系,自己发展呗。


这些盗墓贼在盗墓中学习了自己的一套盗墓知识和技能,即便不跟着大佬干,自己开锅也是稳赚不赔,于是在3过以后,各种盗墓风气盛行。


所以为何古代的君王坟墓必须是隐秘和机关重重,就因为盗墓太猖狂了,死了都给你挖出来,死不瞑目啊。所以好的坟墓机关和风水地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摸金校尉也是盗墓贼演变而来的,只不过不同的历史时期称呼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盗墓的。小说中添加了一些比较正义的色彩,让其符合中国的文化。体现出文化的价值观,比如奇门遁甲,风水秘术,等等都是优秀的文化,只是作者比较优秀的地方。


总结,真实存在过,但是后来演变和发展而成了现在小说中的摸金校尉。

大体上是盗墓人的一种称呼,分工不同,称呼不同而已。

6

既然是小说,那肯定就是有虚有实,即使是《史记》这种很多事情我们也是无法考证的。按照小说里的说法盗墓门派之“摸金派”,弟子名称“摸金校尉",掌门祖师是曹操。

摸金派的来头可不小,据说当年曹操为了筹集军费,专门组建了一支盗墓军队,通俗点的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而摸金校尉就是这办公室主任了,该门派曾成功盗取了西汉梁孝王之墓,并由掌门人亲自打开棺椁,久而久之,摸金派就变成一个门派,曹操也就成了这一门派的祖师爷。

跟其他门派相比,摸金派不专注外力破坏,而是以《易经》为宗旨,来确定墓穴的位置,并且依靠风水与形象来盗墓的门派。而摸金校尉只能对大的墓葬下手,普通平头老百姓的墓葬绝不能动;摸金校尉每次盗墓只能拿走一两件明器,一方面要给同行留口饭吃,另一方面摸金校尉做事不做绝,给自己留后路的表现。

发丘派的起源虽然比摸金派晚,但该派祖师爷伍子胥确是四大派门中资历最老的一位。据说,当年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后来伍子胥被逼逃亡吴国,并成为吴国大将,率领吴兵攻陷楚国东城,此时楚平王已死,但愤怒的伍子胥把他的坟墓挖开,暴打楚平王的尸体,因此伍子胥被发丘派拜为祖师爷。

卸岭派应该是盗墓门派中最富争议的,因为卸岭派门人的多面性,使得很多人对他们是又爱又恨。一方面卸岭派门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卸岭力士在绿林好汉与盗墓贼是游走自如,谁也弄不清到底打家劫舍还是盗墓是他们的主业,据说作为卸岭的祖师项羽曾带人挖了古迹陵墓秦始皇陵。

搬山派是四大门派中危害最大的,因为他们眼中只有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搬山道人之所以被称作“道人”是因为搬山门人身着道士装扮,而且会一些与茅山道士手法类似的法术,比如“搬山分甲术”,据说祖师是孙殿英,他曾把乾隆陵、慈禧陵洗劫一空。

这些都是出自小说,但也许无巧不成书,说不定还真有其事。

7

曹操在历史上有没有设置摸金校尉专门用于盗墓这个不是很明确,其主要的依据是袁绍攻打曹操前,发布檄文中的说:“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小编觉的曹操设置的摸金校尉这个职务是真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曹操还算是爱民,其年轻时候很想有一番作为。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也就只有曹操组织的军屯和民屯能够勉强吃饱肚子,其他军阀很多就连军队都吃不饱。

因为曹操爱民啊,所以不愿意去过度剥削,挖墓取财对曹操这种奸雄来说是能够做出来的事。估计还有很多军阀也都做这个事。

二、在三国那个时代之前流行厚葬。在那个年代有个举孝廉这个制度,想当官的有人举荐孝廉才行,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恨不的将多有的财产都一起埋墓里去,因为孝啊,这不就是依据吗?埋的越多就越孝顺!

据统计东西汉的财富大约有1/3是埋在土里去了,这么大的财富自然有人惦记着,更何况是那个吃都吃不饱的年代!

三、曹操挖墓挖出来的钱财太多太多了,触目惊心。因此曹操发布命令,禁止厚葬的制度,采取薄葬,埋这么多钱在地下还不是收刮的老百姓的钱,这是曹操对中国的发展的一大贡献

四、曹操挖墓挖多了,也怕别人挖他的,因此死之前交代发葬的队伍十几支,向不同的方向出发,搞不清楚曹操的墓室哪一个,至今好像都没有发现!

8

“摸金校尉”一词最早出现在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中:

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这是陈琳历数曹操数条罪状中的一条,也是最轻的一条了。其他的诸如爷爷是阉人,祸害百姓;爸爸是乞丐,甘当阉人养子,得势后贪赃枉法;曹操本人更是阉党余孽,彻头彻尾的好战分子……

对比之下,已经被喷成渣渣的曹操设立专门挖坟掘墓的摸金校尉好像并不是那么罪恶了。

那么曹操真的如陈琳所说专门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种官职吗?

我相信曹操肯定打过古墓的主意,尤其是在兴兵之初军费紧张的时候,陈琳的檄文虽然比较夸张,但大部分提到的事情都是事实。

但如果明目张胆的把挖坟掘墓的勾当设立个官职,我认为曹操虽然不拘小节,但还真不能明目张胆到这个程度,就算是挖坟,也是秘密进行的。

其实从曹操本人对自己陵寝的安排上也能推测出他很可能派人挖坟掘墓。

首先是《三国志》里明确说明了曹操陵寝所在位置,即邺城西边,和西门豹墓地相邻,但事实上,那个地方什么东西都没有。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迷惑后人的举动,到了宋朝时期便有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

就算没有七十二疑冢那么夸张,但曹操这一举动无疑是做贼心虚,怕自己的陵寝有朝一日也成为挖坟掘墓者的目标。

所以,曹操除了制造假墓地地址,还是个提倡薄葬的先驱,他在《遗令》里除了规定了自己的假地址,还嘱咐后人不要给他墓里放金银珠宝,也不要妃嫔陪葬。

曹操这么做,很可能是因为挖的坟太多,知道后来人或许也会像自己一样打古坟的主意,薄葬他自己的动力便是要告诉后来人,不要再打他坟墓的主意了,没啥油水。

9

摸金校尉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

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陈琳在檄文里写曹操亲自领兵挖掘汉代尊贵的梁孝王墓,破坏棺木,掠夺墓中的陪葬品,甚至专门设置了两个官职,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由他们带领手下去盗墓,将所获之财用以军饷,凡是他们去过的地方,骸骨暴露。

但是在当时的其他文献和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曹操盗墓换取粮饷的事件,按照中国古代黑曹操的大趋势,如若曹操真的专门设置摸金校尉,必定会被口诛笔伐。


且曹操给自己的人设是匡扶汉室,行事也是以汉天子的名义,按照中国死者为大的传统,动人坟墓必将遭人唾弃,曹操断不会明目张胆的设置官职去盗墓而落人把柄。


檄文中说曹操盗的墓是汉代梁孝王墓,后来清末杨守敬所编写的《水经注疏》也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宝数万金。


但是实际上我国考古学家80年代在汉梁孝王墓里还发掘出了2万多件珍贵文物,例如大名鼎鼎的金缕玉衣。由此可见此墓并没有大规模的被盗,证明陈琳在檄文里的所言要么夸张要么是假的。


显然陈琳的这篇檄文更像是为了政治服务的污蔑,而后世说曹操设置摸金校尉的大多被这篇檄文影响。


正史中其实记载过摸金校尉这个官职,不过不是曹操,是南朝宋废帝刘子业。

刘子业,作为南朝宋的第六位统治者,只在位两年,史称废帝,在位期间荒淫残暴,性格癫狂,他能明目张胆的设置官职去盗墓并不稀奇。

这是正史中唯一明确提到帝王设置盗墓官职的,且直言不讳的说明刘子业是模仿曹操,显然这个废帝也是被陈琳那篇讨曹文章影响。

10

摸金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最早为三国曹操所设,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古代指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的人,后多指盗墓者。

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自于汉代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因此后世又将曹操称为摸金派的祖师爷。并且据民间流传凡是摸金派的都佩戴着象征他们身份的摸金符。(如下图)

也就应该能够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称的“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体味出他们“汉墓考古靠运气”话语中的无奈。

而在最近几年热播《鬼吹灯》系列的电视剧中,我们也常常能听到摸金校尉这一名词,并且在该书中的主角胡八一就是根正苗红的摸金校尉。而我们也能从其中了解到他们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开棺之前在主墓室的东南角点根蜡烛,并且是鸡鸣不摸金,灯灭不摸金”。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