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是个英雄纷争的时代,吕布和陈宫也是三国时代的名人。两人曾经合作对抗曹操、刘备、袁术,最终败亡于曹操之手,两人也都被曹操所杀。《三国演义》中说陈宫不满曹操,投效吕布,与曹操为敌,这种说明显然是不对的。陈宫不满曹操是真,但却绝对不会投效吕布。那么陈宫辅佐吕布时,为何又要与郝萌同谋密反吕布呢?
根据史料的记载,两人走到一起也是迫于无奈。曹操杀名士边让,让整个兖州的名士都很不满,陈宫与兖州另外一个名士张邈合谋夺取兖州。为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陈宫、张邈引入吕布,增强实力,显然陈宫、张邈只是想借助吕布的兵力而已。此时吕布和袁绍闹翻,从袁绍那里出逃,正好没有去处,于是就答应了。曹操回军击败张邈、陈宫和吕布,张邈被杀,陈宫和吕布就一起逃往徐州,投靠刘备。也就是说,陈宫并没有投效吕布,他和吕布是盟友的关系,只是因为战败之后,两人不得已一起逃跑。
那么两人的关系就很奇怪了。张邈、陈宫两人的军队应该都已经被曹操所灭,吕布的军队虽受损失,但建制还在。陈宫在吕布军中,军队肯定由吕布说了算,陈宫也就只能默认这种从属关系,成为吕布的谋士。陈宫实际上是寄人篱下,偏偏他又有名士的傲骨,看不起像吕布这样的人,这显然并非陈宫所愿。另外,陈宫在吕布军中也没有担任任何职位,这也表明陈宫无意真的为吕布效力。或许,陈宫也已经打定主意,时机适合的话就离开吕布,另谋前程。
既然陈宫只是吕布名义上的下属,那么吕布就不大可能会信任陈宫了。对于陈宫来讲,他会认为他是名士,能为吕布献计献策是吕布的荣幸。对于吕布来讲,既然不是自己人,为什么要听陈宫的话?两人的矛盾由此产生,而且裂痕越来越大。
事实上,陈宫并不甘心在吕布这里维持这种不伦不类的关系,曾密谋夺取吕布的兵权。建安元年(196年),吕布的部将郝萌叛变,吕布不知内情,逃往高顺的大营。后来郝萌的手下曹性反正,与高顺配合,杀死郝萌,平定叛乱。吕布曾问曹性,郝萌为什么会叛变,曹性回答说:郝萌是被袁术鼓动造反的,陈宫是同谋。当时陈宫就在吕布身旁,脸都红了。
史料并没有记载陈宫听过曹性的话之后有所反驳,可以看出陈宫可能是默认了。也就是说,陈宫确实是参与郝萌谋反一事。陈宫的目的不难想像,他在吕布这里呆得十分不自在,吕布并不信任他,于是他怂恿郝萌叛变,一旦成功,他将夺得一定的兵权。陈宫作为谋士已经是吕布军中最具谋略的人。吕布这些年四处奔波,吃了太多苦头,深知谋士的重要性,所以希望能够借助陈宫的智慧,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吕布并没有处置陈宫,但不能不对陈宫加以防范。
当曹操兵临城下,此战重大,关乎吕布的命运。陈宫献计让吕布率领骑兵出城,他自己和高顺合力守城。吕布的妻子却让吕布不要听陈宫的计策,理由是陈宫曾与曹操是一伙的,这话也不无道理。陈宫与曹操确实有过交情,又曾背叛过吕布,关键时刻,吕布不得不防。陈宫建议让高顺和他一起留在城中,估计也是想打消吕布的疑虑,他知道吕布未必会相信他,但高顺对吕布是绝对忠诚的。陈宫没有想到的是,高顺虽忠诚,但为人耿直,曾多次在言语上得罪吕布,不讨吕布喜欢。
站在吕布的角度上看,吕布也不应该全面否决陈宫的计策。坚守城中,只会让曹操围困城池,从容不迫地进攻,吕布只能被动防守,麾下并州骑兵也难以发挥作用。徐州长年打仗,城防失修,难以长久坚持。依照陈宫之计,留一队骑兵在外随时骚扰曹操,不管曹操是否分兵对付,曹操也不能全心全力攻城,城中防守压力骤减。吕布再通过外交关系怂恿袁术、袁绍、刘表、张绣等人出兵骚扰曹操后方,曹操后方不稳,难以持久,到时只能退兵。吕布担心陈宫的话,大可以更换守城的人选,由张辽、高顺负责守城,陈宫随他出城打游击。以张辽、高顺之能,只要坚守不出,曹操纵然谋略百出,也很难攻破下邳。
再加上因为联姻之事,吕布不再信任陈宫,转而信任陈登父子。尤其是在陈登用计破除袁术七路大军后,吕布更加不信任陈宫。之后,曹操率兵攻打吕布,陈宫献计,欲使曹军“皆落泗水”,但是吕布并没有采纳,由此说明,陈宫已经完全失去了吕布的信任。后来,陈登父子背叛吕布。曹操再次攻打吕布。陈宫献计让吕布出城,让手下守城,但是面对妻子的 “倘一旦有变”,最终陈宫计谋未被采纳,吕布应该是提防陈宫了。最后,陈宫让吕布出城截断曹操粮道,但是面对妻子的哭泣,吕布居然放弃了。而此时,陈宫也明白了,众人将亡。最终,城破,吕布想活,但被曹操杀了;曹操想让陈宫活,但陈宫坦然赴死。这就是白门楼之死!
小编认为,陈宫此人,有计谋,但离一流谋士还差距甚远,可谋兵,但还不可谋国。在吕布听从陈宫的时候,在一些军事方面的部署,应该看出陈宫兵法很优秀。但是在识人方面,陈宫此人的眼光实在是太过特殊了。当前放弃曹操,我们可认为是因曹操心狠手辣,但是选择吕布却让人感觉很奇怪。因为吕布也不是高尚之人呀,难道只是因为吕布勇猛?在战乱时代,人自己有能力,选个合适的主子,也很重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