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宗明义,依据考古发现,结合民族历史学家的考证,我们可以确定,金国女真人肯定不是建立清朝的“建州女真”。二者不是一个民族,他们纯粹是并列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

虽然,都是有着“女真”之名,但相隔了400多年的两个时代的“女真”,却是“同名”不同族。

所以,就好像两个人同名同姓,只是巧合,但非要说是一个人,你肯定不同意,说不定还会和我急眼!

那么,金国和后金国,都叫“女真人”,他们怎么就一定不是同一个民族呢?

考古发现揭开“女真汉化”之谜。


事实上,金国时代的“女真汉化”并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猜想,或者说学说之类,而是学术界的定论。

30多年前的一次震动考古界的“权威”考古发现已经初步证实了这一权威论断。

1988年,在我国黑龙江阿城发现了一个金国时期的女真墓。墓主人是金国女真人,名叫“完颜宴”,他是生活在金国金熙宗时期的金国人,真正的金国“王爷”,其身份是左丞相和都元帅。


打开古墓后,专家们有了几个重要“惊人”发现:

其一,整个墓的风格都是很“常见”的中原特色。

墓葬发掘之初,专家们被出土的的墓葬品给“欺骗”了,他们凭直觉判断这可能是一个“明代”贵族大墓,但经验是靠不住的,墓志证实这是“如假包换”的金国女真墓。

其二,这个金国人完颜宴没有辫发痕迹,却梳理着汉人发式,他的头上“束着发”,而且使用的是当时最昂贵的“玳瑁簪子”固定头发

尤其是让考古专家震惊的是,他戴着一顶中原人常戴的帽子——幞头,从里到外,竟然有三层。

第一层,叫抹额。紧贴额头,就是我们明代的“发巾”。但与明代制式不同,它的前额部位带孔的网巾这说明,古人束发,是要用发巾的。

(第一层,抹额)

第二层,抹额之上,是一顶“无脚幞头”。这乍一看,好似一顶瓜皮帽。

第三层,就是官员戴的“有脚幞头”帽子。


其三,这个金国人的服饰是和中原人一样的,他穿着丝绸衣服下葬,而且是当时最高级的“金锦”丝绸服饰。

这种服饰,在我国著名服饰历史学家沈从文笔下记载过,老先生皓首穷经研究至死,都没有看到过这种顶级丝绸的“实物”,如今反而却被我们普通人都可以“一睹为快”,看到“真东西”了,幸事。

其四,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物件,包括“纳言”、“握金”、“玉腰带”、“丝帛”图案等都保持了和中原文明的一致性。

其五,墓主人是中原文明形态,同时发现的其妻子,衣着依然保持完整,不但有华丽的丝织品衣物,其头上的凤冠采用了多颗东海大珍珠。

这表明,当时的金国经济发达,简直是“富甲一方”,而经济是文明的体现,金国女真的文明程度不是原始状态!

这个发现很重要!?圈出来,有两大考试难点。

考点1:83年黄日华和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金国王爷是“辫发”,94年李亚鹏、周迅版本的《射雕》,金国王爷是“束发”,哪个正确呢?

考点2:金国文明已经很高,那么,明代那个声称自己是“女真”的部落,却是原始形态、奴隶制度,能是一个民族吗?

而这个金国王爷墓葬的发现证明了一个情况,即是关外的东北女真人,他们在完颜氏族政权存续期间,已经实现了“汉化”。

其六,这个墓葬的发现表明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辽东汉人”一个主要来源就是金国女真人。

过去,因为没有搞清楚东北金国女真人汉化情况,网络上出现了“东北嫁妆论”的荒谬观点。

这个墓葬的发现,有助于解开两个真相:

一是金国时代就已经牢牢把控的东北,历经元明巩固和发展,已经完全奠定了中国领土在“东北和外东北”的基础。

二是“辽东之屠”导致汉化的金国女真人在东北锐减。而墓中的墓主人之一经推测是宋徽宗的女儿,赵英姑。

至此,这个关外的重大实物考古发现,把过去争论不休、那些坚持说关外女真人没有汉化的观点彻底推翻了。

既然事实很清楚,为什么总是让人把“两个女真”混淆不清呢?


网络上,还经常有人为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有的人还急赤白咧愤愤然呢?

有人心生不悦,有人暗自欢喜,其实是和一个人有关系,他首先惹了祸。其后,清人编写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相关历史书籍让整个事件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这个惹祸的人,叫努尔哈赤,原来是他带头认错了祖先。

努尔哈赤为什么会认错祖先呢?


事实上,努尔哈赤把建州女真人称为女真后,这让他的儿子皇太极尴尬万分!

努尔哈赤的目的当时只是为了让来自于通古斯的部落,在文化传统尚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能够尽快摆脱相邻部落部族的“白眼”,能够直得起腰板,“文化自信”才是他所看中的!只是他在构建文化自信的时候,明显是“病急乱投医”,把女真套在了自己头上。这个帽子很大,并不适合他,这些都不管了。因为,当时的辽东很多部落都是这么做的,已经形成的有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以及更东边还有一个北山女真。

而被明成祖朱棣“厚爱有加”,能征惯战的努尔哈赤的祖先,真实身份是胡里改人,这个“女真”部落被安置在建州卫,被称为“建州女真”。

但他有自己的私心,就是通过“拉虎皮做大旗”的通常做法,借助金国女真的名号,走捷径,轻而易举达到叛乱割据东北的目的。

他成功了!

他用入主中原的“金国女真”的名号让自己的部落名正言顺入了主流,从此,周边部落不再讥笑他们是蛮族。

当时,文化相对发达的是“海西女真”,他们对落后的建州女真鄙视为“蛮族”,努尔哈赤内心的自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文化不足造成的结果。

到了皇太极时代,他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


他一改努尔哈赤的做法,重塑了“文化自信”,放弃了“哈女真”的守旧传统,结束了东北长期存在的“泛女真”现象。

那是因为他整合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复合民族——满洲民族。史学界已经有了共识,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典型的民族共同体,由建州女真和周边部落部族融合的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共同形成的一个“旗人”概念。

这个概念,包括了很多成分,包括朝鲜人,鄂伦春人,鄂温克人,锡伯人和达斡尔人等。

由此,我们就清楚了,新兴的旗人本质上是一个不依靠血统,不依靠语言,而是依靠地域和利益捆绑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这个群体在入关之初,其规模为50万人,即,打仗的军人和不打仗的老人,妇孺,包衣奴等都计算在内。这个旗人群体最后逐渐就演变成了有清一朝、享有特权的权贵阶层。

到了清末,旗人包括包衣人数在150万人,他们成为后来的满族主体。

清人史料记录有误,造成以讹传讹,真假难辨。


事实上,让金国女真人和建州女真人,傻傻分不清楚,还有一个历史原因。那就是清人官修史书的问题。由于搞不清楚努尔哈赤上溯六世更早的历史源流,只能靠神话来“编书”推波助澜,把金国女真和建州女真搞得虚虚实实,让人莫衷一是,成了努尔哈赤乱认祖宗的无形推手。

这说明,清代的历史史籍没有并没有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反而帮了倒忙,还误导了后世的历史学者。

这么重要的两本书,一本书是《满洲源流考》,还有一本是《满洲实录》。

神话起源说,来论证民族来源?这是猴子来逗比的吗?清人就这么干的。

事实上,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应该是以事实为依据!历史事实称为史实,清人编写的《满洲源流考》,乍一看是历史考证,但实际上,只能把努尔哈赤的祖先上溯六代,就没有任何的实证了。

然后呢?《满洲实录》用布库里雍顺的神话来想象了一个比其六世祖更远的先祖。 然而,这个依靠传说写成的“神话故事”,也就是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天鹅仙女”的故事,却为我们研究解开建州女真人来源之谜造成了干扰。

在这个神话里,他们把建州女真的来源确定为“龙兴之地”。而这个“龙兴之地”具体在哪里呢?在“长白山”。

正是这个“长白山”的清人记录,让后世学者走了弯路,他们和韩国学者共同把目光聚焦在“吉林”长白山,并争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能自圆其说。

学者接力,终于破解“建州女真”人来源之谜。


从老一辈的民族历史学家孙进己到后来的清史学家戴逸、王钟翰等,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终于逐渐解开建州女真民族的来源之谜。

最初以为,起源是吉林的长白山,但后来发现,错了。

学者王钟翰在《满族发祥地问题》中提出质疑,开始寻找答案。

因为中韩学者最初把目光聚焦在长白山,认为这里可能是发源地。这也是韩国学者非要抢努尔哈赤认为他是“韩国人”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满洲源流考》,错得离谱,它把朝鲜人和建州女真人混为一谈。

原来,《满洲源流考》记录康熙原话,认为“长白山系本朝祖宗发祥地”。但两国学者齐刷刷误把“吉林长白山”认定为史书中的记载,而学者在反复一步步求证后,却证实这是错误的。

两个“长白山”是不同的!

清史学者戴逸在他的研究中做了这样的解释。他说,“清代史籍的长白山是想象出来的仙山”,他把这个研究作了一个专门的注释,实际上进行了大胆猜想。

学者们继续深度研究后发现,这个“长白山”当在外兴安岭。循着这个思路,近年来发现了北山女真和建州女真的亲缘关系,而把建州女真的来源定位在西伯利亚。

这是因为,通古斯语族的民族遍布西伯利亚,分布极其广泛。而《满洲实录》说,祖先距离赫图阿拉在4500里之外,两者正好相互印证。

所以,学者王钟翰在《满族发祥地问题》中也指出,清人所说“长白山”并非吉林长白山。

学者研究后发现,金国女真语言在明初时期尚存在,但不是建州女真语。


但是,努尔哈赤时期,部落里已经基本无人通晓金国女真文字。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又没有本部落自己的文字,为了和明朝语言沟通,该怎么办呢?

学者王钟翰找到了答案。原来,他们会找那些依然还会写金国女真文字的人书写书信函件。当明朝设置专门的语言“研究机构”——《四夷馆》进行保护性研究后,才发现建州女真等那些所谓“女真”部落都不用这种文字,只有少数“文化人”才用——不是不想用,是多数人不看不懂金国女真文——那可是仿汉字的文字。

这让当时的明廷大为困惑不解,怎么这些自称女真人的部落,竟然不用“自己”的文字?

同样的困扰也让建州女真的酋长努尔哈赤尴尬万分,本族人不通晓“女真文字”,自己却坚持说他们是金国女真人,岂不是笑掉大牙?

这样的事情非同小可,绝不能等闲视之!

在明明知道是“乱认祖宗”的问题上,努尔哈赤的做法是,将错就错,自圆其说。

他选择了另起炉灶,创建新的文字,这就是后来的满文。因其部落长期与蒙古人相处,对蒙古文字精熟,便以蒙古文字为蓝本创建了建州女真文字——老满文。

至此,问题已经很清楚了。

而明代创立“四夷馆”并研究了进入朝鲜且在当时尚存的部分金国女真人,并编辑制作了一本语言研究书籍——这就是保留至今的《女真译语》,为我们解开金国女真语言和满语的区别,提供了更有力的“力证”。

关于两种语言的区别和关系,艾米将在后续问答里,做更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所以,金国女真和建州女真究竟是不是一个民族的答案,越来越清晰。这就如同,韩国人有自己的文字不用,会用日文?或者,再造文字?费力不讨好的事,同一个民族是不会这么做的。

学者也找到了金国女真语言和满语二者的关系。

他们同属于通古斯语族,但不是一种语言。

过去,有人把这种关系搞不清楚。但是打个比方,很多人都能明白。

比如,英语和德语,不是一种语言,但却属于同一个语族。

而一直致力于女真民族历史学研究的泰斗,留下权威著述《女真民族史》的已故著名学者孙进己老先生也给出了答案,他盖棺定论地指出,明末女真现象是“泛女真”现象,并不是金代女真!
(通古斯语族人群分布图)

综上所述,金国女真和建州女真100%确定,不是一个民族!

最佳贡献者
2

金朝女真与满清女真是同一个民族吗?

金朝入住中原后先后进行过四次人口统计,管辖区域人口5300万人,其中女真、契丹、奚人组成的猛安克人口500万,占全部人口的10%;



蒙古兴起后开始发动对金战争,女真逐步放弃上京(黑龙江哈尔滨阿城),中都北京,400万女真人逃往汴京,根据人类社会青壮年的比例,400万人中16~50岁适合从军的男人在100万左右,蒙金野狐岭大战损失40万人、三峰山损失20万精锐、蔡州全部灭亡至少有20万人,三次大战合计损失80万人,金朝迁都汴京后,河北汉族与蒙古人开始残杀遗留女真人,据历史记载,金朝灭亡后仅剩10万人基本与历次大战损失兵力吻合;



金朝统治时期曾经从山西把汉族移民到上京(哈尔滨),加上原北宋俘虏3000人,这些人在女真灭亡后未见回归中原的记载,明代犁庭扫穴也仅仅剿灭数百人,由此可见哈尔滨一带人烟稀少,满清女真尤其建州女真发源地黑龙江依兰县即是金朝关押北宋俘虏宋徽宗等的(五国城),因此满清与金朝女真关系不大,应该与北宋俘虏及山西移民有关,这些人的后代在白山黑水间变成了女真!

3

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很多遍了,答案就是满洲出自女真,这是个事实。

因为女真一直以来是个统称,而不是一个有确定指向的名称,女真这个群体里既包括完颜氏统领的主体部分,也有与完颜氏关系比较远的边缘群体,而满洲的前身建州女真就是出自女真的边缘群体,换句话说,女真实际上是一个共同体。

建州女真的前身是斡朵里和胡里改两部,这两部的共同点都是属于女真边缘群体,因为这两部的共同点都是加入女真共同体的时间较晚。这两部原先居住在今天黑龙江省依兰县境内,而且仅仅隔着松花江,属于元朝时期水达达五万户(后仅存三万户,即三部,后文将三部称为依兰三部),在元末明初依兰三部因为不堪野人女真的袭扰相继南迁。明朝为了牵制朝鲜和蒙古招抚斡朵里和胡里改两部,分别建建州左卫和建州卫。再后来,将建州卫一分为二,分别为建州卫和毛怜卫;建州左卫也被一分为二,分别是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

哦,对了,大金时期的五国城,或者叫五部城就在今天的依兰县境内。而且,依兰满语为ilan,意思就是三,也符合建州女真南迁之前三部的意思。

建州女真和金女真的区别在于,金女真这个共同体当中的主体部分在元明之际全部汉化为汉人,在清朝时期也没有把他们纳入八旗;而建州女真前身的依兰三部则属于金女真的边缘群体,在大金吞辽灭宋之后没有南下,依然留在松花江流域,在金女真主体部分,也就是完颜氏统领的部族彻底汉化之后继续以女真为号。

要不然,女真语怎么和满语有70%的语音一致

所以,建州女真是金女真共同体当中的一支,所以明朝以及后世历史学者都认同建州女真出自于金女真。后来,出自于建州左卫的爱新觉罗氏又以建州女真为主体建立了满洲满洲共同体,也就是今天的满族。

只不过,建州女真为主组成的满洲共同体除了有女真氏族(后期加入的索伦八旗也可以视为金女真边缘群体的一部分,而且还有部分女真氏族不愿意臣服努尔哈齐而逃亡,他们被称为巴拉人),还有大量汉人、蒙古人、高丽人以及其他多个民族的血缘加入到了满洲共同体当中,经过两百多年的融合形成了满族。

至于满洲这个名称,一种说法是借用了建州卫历史上的一个名人李满柱的名字,李是明朝的赐姓,满柱是齐本名,李满柱是建州卫第三任首领,也是建州三卫共同的首领,因为李满柱以及其后代通过联姻的方式成为三部之长,建州三卫在李满柱时期成为女真各部各氏族当中最强大的群体。所以,出自建州左卫的努尔哈齐崛起后就借用了李满柱的满柱之名,满文写作manju,也就是借用李满柱的影响力将女真各个氏族纳入到他的满洲共同体当中。

另一种说法是取自西藏曼珠室利的说法,曼珠室利,也做曼殊室利,也就是文殊菩萨的意思。根据章太炎的考证,藏传佛教在清朝还没入关的时候就称皇太极为曼珠室利大皇帝,而且曼珠在汉语当中也有吉祥的意思,所以皇太极去曼珠作为他统治的满洲共同体的名号。曼珠室利,满文写作manjusiri。

同时,根据五德终始说,明朝属于火德,水克火,清朝属于水德,要不然干嘛叫大清国而不叫大青国呢。自然,manju汉文就不能写作曼珠,当然要写成满洲。话说,这水德也是够充沛的。

所以,现在可以做一个结论,建州女真出自金女真的边缘群体,而建州女真构成了满洲共同体的主体,满洲共同体最后成为今天的满族。

全文完

4

金朝女真人与后金女真人肯定是一个民族,满洲人只不过是由女真人直接更名而来。

女真人是一个演化相对完整的民族,他们的发源地在辽东的长白山与黑龙江之间,所以又称“白山黑水”。

女真人的共同祖先叫做肃慎。肃慎是一个古老的渔猎民族,先秦时代,也就是中原进入东周时期它们就出现在了辽东。

西汉到曹魏时期,肃慎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又自称“勿吉”。公元6世纪时,勿吉根深叶茂,蓬勃生机,发展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七大部落。隋唐时期,它们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靺鞨

唐高宗时期,随着唐朝对高句丽战争的胜利,以及安东都护府的设立,诸如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等部被分散、融合,白山靺鞨归顺唐朝。黑水靺鞨继续在东北山林中摸爬滚打,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粟末靺鞨最早来到平原,并与唐朝密切往来。

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被赐封为渤海郡王,随后建立渤海国。

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国,并改名为东丹国,阿保机任命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渤海国贵族迁往高句丽。

五代十国时期,黑水靺鞨出于对兄弟粟末靺鞨的羡慕走出了山林,并正式改名为女真人。

女真喻作“东方之鹰”,但是没有马上起飞,而是在辽国(契丹)的打压之下按居住区域被化分为“生女真”、“熟女真”及“半生不熟女真”,分而治之。

1113年,女真族人推举完颜阿骨打为都勃极烈,两年后推翻辽国,建立大金。

蒙古崛起后,建国一百余年的金国被灭。元朝建立后,被打散的女真人退回辽东,元朝廷设东征元帅府、五万户俯监视女真人的一举一动。

明朝建立后,在辽东设置奴儿干都护府,并设立300多个卫所,专门管理女真人。后又将女真人按生布位置分为海西、野人、建州三部。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无暇顾及辽东。世袭建州部建州指挥左使的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年号天命,史称后金。

1635年,努尔哈赤八子皇太极改金国为满洲。第二年,皇太极继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清”。

总结:努尔哈赤后金女真人由完颜氏女真人发展而来,他们都属于黑水靺鞨部族,因此也是同一个民族。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5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与公元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这两个国号都是“金”的政权都是女真族建立的。

但灭掉辽朝灭掉北宋的金朝政权是完颜女真建立的,而明朝后期的后金政权是建州女真建立的,他们都是古代通古斯人血统的族群。总体来说他们都属于同一民族。

完颜家族建立的金朝与爱新觉罗家族建立后金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古代女真部落连语言都不一定能统一,金朝的完颜女真部和后金的建州女真部没有太大的继承关系。

金朝建立后女真各部也逐渐走向了统一,这其中也包含了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建州女真部落。但当时建州女真部落很落后,同宗族的完颜女真部落根本看不起他们,因为完颜女真建立了称霸天下的金朝,而建州女真只是完颜女真的穷亲戚。

公元1234年,金朝被蒙古与南宋联军灭亡。金朝统治的区域基本上都被蒙古接管,女真族再次被打散,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于北方各地。

在元朝的统治下,女真人不通汉语的被视为蒙古人;而生长在汉地,懂汉语的则被视为汉人。所以,当时大约五分之三的女真人便不可以再自称女真人。而金朝的统治家族完颜氏遭到重创,「唯完颜氏不可赦」的命令让他们或死或改姓。

到了明朝,奴儿干都司之下管理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部,虽然依然被称为女真人,但与金朝的女真人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了。

金朝的女真人可以被认定为一个民族,但明朝时期的女真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则是指的一个地域,或者说是辽东除了汉人与朝鲜人之外所有民族的统称。有的人认为,金朝灭北宋之后,大部分女真人南下,从而使北方根据地出现了真空,而西伯利亚地区的通古斯人乘机南下,在当年女真人的「龙兴之地」生存。而到了明朝,这些人就被统称为女真人。

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为了延续金朝的优势,国号也称为「后金」。但是「后金」一名是有其含义,「后金」,是极少见的带有「后」字的政权。其含义就是代表延续。

努尔哈赤的思想中,一直认为本族是与金朝有直接联系的女真人,用「金」作为国号也是合乎道理。而更重要的是努尔哈赤希望利用这个国号,帮助他一统东北。

当时女真各部仍然群雄割据,东北尚未统一。努尔哈赤为使各部统一,就打出了「金」这一国号。自称金朝后裔,建立后金政权实为复兴完颜金。所以才会用「金」作为国号。

虽然当时女真人的血统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依然是完颜阿骨打为共同的祖先,所以这就是努尔哈赤为了政权的合法性而改的名字。

但是,后金虽然也叫「金」,但在组织上与两宋时期的金朝有很大区别。因为当时的「后金」只是一个独立政权,并未达到一个国家政权的级别。直到公元1636年,「后金」的实力大大增强之时,皇太极方才改名为「大清」,建立清朝。

6

历史上的女真族和后来的滿族是同一个民族,前后用了两个名字。完颜氐和爱新觉罗氐是女真族中的两个不同部落或部族。

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的金朝就是以完颜部为主建立的,所以完颜氐是皇族,最初活动地区是在黑龙江,长白山一带。而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的后金则是由建州女真爱新觉罗氐为主建立的,最初活动地区是在今辽宁新宾一带,所以爱新觉罗氐是皇族。

努尔哈赤建国时仍称为"金",以示其承继关系,(史称后金)。到了皇太极继位时就有了进军中原之意,便有谋士献策说: 由于巜岳武穆传》小说和戏曲的影响,汉人对"女真"和"金"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对取得全国不利。于是皇太极便下令改女真族名为"滿族",改国号金为"清"(其实滿文仍为"金",这就是"汉改满不改"的来历)。

有史料记载,努尔哈赤在统一东北女真的过程中,有一支名叫完颜部,又名王甲部的部落于明万历16年被合并。可见被皇太极改名为满族的女真人中,也有完颜氐存在。

我的家乡甘肃泾川县有个完颜村,是金兀朮完颜宗弼的后裔聚集地,有兴趣的朋友可搜索: 甘肃泾川完颜部落 阅读。

7

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族人是女真族人,公元1234年,蒙古摧毁金国以后,设立了几个机构,专门管理辽东一代的女真部落。

后来又经过将近400年的发展,建州女真的一支,出了一个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经过连续几年的战斗,最终与1625年统一了辽东的所有女真部族,同时又吸收了别的民族,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族。

因此是生活的地域和传承来看,完颜氏的女真和努尔哈赤的女真是存在不少的联系的,但不是完全一样,努尔哈赤的女真在血缘传承上没有完颜氏的那么纯,因为努尔哈赤的女真包容性更。


8

明朝永乐年间,有一批西伯利亚通古斯野人被歌刹人驱逐逃难到明朝边境。当时,明朝皇帝朱棣得知这些通古斯野人到来之后,为了展现大国风范,把这些野人安置在东北地区。朱棣打算扶持通古斯野人,让通古斯野人与东北女真族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可朱棣却万万没有想到,通古斯野人首领努尔哈赤吞噬了女真族,接着霸占了东北地区造反成立后金国。

到了明朝末年,通古斯野人已经让明朝无法控制,灭亡了李自成,建立了清朝。朱棣到死也不会想到,这些曾经的难民,最后居然毁灭了朱氏的江山。


9

金女真仅仅是与满洲生活地域重合,同属通古斯语系,具有相近的文化、语言而已,被汉人并类为“女真人”。

从民族承续看,这两个民族是完全断开的,语言、文字、文化都没有前后继承发展,例如金女真语与满语的距离大于汉语普通话与粤语方言的距离,金女真用女真文(改自契丹文,由汉字发展而来),满文则是改自蒙古文,是完全不同于汉字的另外一套文字体系。还有满族没有关于金女真的民族记忆,所有关于金国的信息都是他们得自汉文史料的。从语言上来说,金女真语与满语也没有前后承续关系,举个例子,金女真语、满语分别从同时期的汉语(分别对应唐宋、明清两个时代的官话)、韩语(分别对应王氏高丽、李氏朝鲜两个时代的韩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两套词汇完全不重合,如果满族直接承续自金女真的话,满语应当有体现,即满语中应该保留部分不同于明清官话的唐宋古语词汇,但是满语的汉语介词完全是明清的官话词汇,这足以说明满族不是直接承续自金女真。

10

谢邀,我是爱历史的老猫

这个问题我简单的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吧,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都知道金国和大清朝都是由女真人建立的,那么这两顾女真人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虽然他们都是女真人,但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

灭掉北宋的金国是完颜女真建立的,而明朝时期的后金是建州女真建立的,他们都是古代通古斯人血统的族群。总体来说他们都属于同一民族,但就像河南的汉族和河北的汉族一样,他们虽然同源但还是有区别。

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古代女真部落连语言都不一定能统一,金国的完颜女真部和建立满洲的建州女真部没有太大的继承关系。

金国建立后女真各部也逐渐走向了统一,这其中也包含了满族的祖先—建州女真部落。但当时建州女真部落很落后,同宗族的完颜女真根本看不起他们(这也难怪,谁让完颜家族打下了天下呢)。

在政治上建州女真也没有像完颜女真那样地位崇高,但是地位还是比汉族人要高。

除此之外二者在文化上差别更大 金国建立后女真人依照契丹文字和汉字创造了女真文,但这些女真文字看起来和汉字非常相似,说白了就是照葫芦画瓢。而同时期建州女真由于地位较低几乎没有掌握当年的女真文字。

时间到了到了明末时期,建州女真建立了后金政权,女真族在后来也改为了满族,满族就这样开始逐步形成了。他们根据蒙古文字创造了满文(满文跟汉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跟金国时期不同的是,当年完颜女真部落的后裔大部分都融入了汉族。

可以这么说二者虽然同是女真族血统,但属于差异较大的不同群体,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几乎没有继承当年金国的任何东西。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