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鸿门宴是一场重大的历史史件,汉朝的司马迁对此有过详细的描述,在宴会最紧张的时刻,作为西楚霸王的项羽为什么没有杀害沛公呢?这里主要有以几点原因:

一、项羽的优柔寡断是最主要的原因。

灭秦大战开始后,项羽与刘邦就有君子协定,那就是先入咸阳者为王。此时的项羽兵强马壮,料定刘邦不能先于自己,哪知刘邦在张良、萧何等人的谋划下直取咸阳,而项羽仍在同秦军作战。进入咸阳后的刘邦很快控制住局势,并打算组建自己的朝庭,还任命子婴为丞相,刘邦谋士曹无伤是项羽的卧底,就派人向项羽泄了密,项羽大怒,立即准备攻打刘邦,此时的刘邦只有10万人马,而项羽人马达40万,且战斗力明显强于刘邦,刘邦惊恐,谋士张良献策,刘军退出咸阳城,并将缴获的财物送给项羽,刘邦的假象终于骗了项羽,以致于在宴会时迟迟不做杀刘的暗号。

二、项羽的季父项伯被刘邦买通。

项羽有2个叔父,一个是项梁,一个是项伯,项梁在于章邯决战时死亡,项羽对两个叔父很尊重,毕竟从小就跟他俩在一起,刘邦通过张良带着厚重的礼物拜访项伯,说了一大堆刘邦如何如何也不称帝的鬼话,善良的项伯竞然相信了,由于项伯帮刘邦说情,项羽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杀刘邦的决心。

三、刘邦集团一系列防范措施,也使项羽犯了糊涂。

两人在霸上见面后,刘邦当即将咸阳之事向项羽汇报,并承认不应该先进城,同时将缴获清单献上,如此的虔诚是刘邦的拿手好戏,项羽很开心,但亚父范曾不开心了,范曾的目的就是杀刘邦,现在主子不愿意,于是找来项庄,以舞剑助乐的方式刺杀刘邦,哪知刘邦己有对策,即命樊哙与之对刺,此时的项羽还蒙在鼓里,气得范曾大骂项羽"竖子不得与谋"。

刘邦逃脱后,回营即杀曹无伤,而范曾也以病为由逃离项羽,对于刘邦看清了项羽的动机与目的,对于项羽损失了2位不可或缺的人物。

公元前206年的这场鸿门宴,改写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进程,在此后的楚汉争霸中,刘邦终于战胜项羽,并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图片来自网络)




最佳贡献者
2

这么说吧,鸿门宴的凶险是写出来的,实际上还没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因为鸿门宴不是项羽发起的,而是刘邦主动提出的,他的目的就是登门谢罪,人家既然上门承认错误,项羽这个有着妇人之仁的英雄,怎么会杀害态度诚恳的刘邦呢?这和当初项羽对待投降的章邯十分相似。章邯和刘邦不同,章邯是真心投靠,而刘邦则是隐忍不发。

关于鸿门宴,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十分生动形象的描述,但这里我不想引用,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相比,反而是《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记载,显得简明扼要且能突出重点。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史记·高祖本纪》

关键人物是项伯,项伯当年曾因杀人被通缉,当时张良对他有救命之恩,他为了不让张良受到牵连,连夜赶到汉军军营中,去向张良通风报信。张良让项伯去见刘邦,刘邦则通过和项伯结为儿女亲家,并予以重金的方式拉拢了项伯,让他为自己说话。随后刘邦亲自修书一封,由项伯转交给项羽,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和猜忌。其实到这时,项羽已经放弃了进攻刘邦的念头,所谓的鸿门宴风险已经不存在了。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带领百余骑到鸿门和项羽会面,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属于登门认错。面对刘邦这样的态度,有妇人之仁的项羽,当然不会过多的计较,这样也违反他的本性,刘邦这是看准了项羽的性格才敢如此作为。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面对刘邦的这种态度,表现的有些不知所措,居然告诉刘邦说出卖你的人,就是你身边的左司马曹无伤,要不然我项羽怎么会猜忌你这样的好兄弟呢?对于项羽的这种做法,有人认为是愚蠢,但我在我看来,这正是项羽性格的致命伤单纯、天真。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尽管没有杀刘邦的想法,但范增却有这个念头,因此樊哙的勇敢、张良的智慧,都是必要的,这也是刘邦能够赴鸿门,但全身而退的重要原因。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3

几千年前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上解释不清楚的千古谜团,我来试着根据史实来分析一下


楚汉争霸何时开始

楚汉争霸这段历史从何时开始的,估计很多人就不了解了。其实楚汉争霸之始,不是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最大惨败的彭城之战,也不是刘邦偷偷摸摸的走出汉中,而是那场著名的宴会鸿门宴。

此次宴会之前,刘邦和项羽的敌人都是秦军,他们两个人都是同盟关系。可是鸿门宴发生的时候,大秦已经亡了,之前所有团结起来讨伐秦朝的势力一下子一百八十度大转变都由盟军变成了敌军。为什么变脸这么快,还不是为了争抢秦朝原来的那块大蛋糕,土地、城池和地盘。

(鸿门宴正是楚汉争霸的开始)

鸿门宴的起因

历史上鸿门宴如此有名,为什么会出现鸿门宴这出戏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刘邦在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狮子大张口想要的太多。

刘邦希望自个儿可以守住函谷关,自立为王,还接受了秦王子婴投降的国玺与秦民约法三章。竟然还胆敢把项羽领导的大军挡在函谷关外面,不让入关。这对刚刚打赢巨鹿之战的项羽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啊,一怒之下就攻陷了关隘,并推进至戏水以西。项羽的军队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驻扎,而刘邦的军队十万驻扎在霸上。

这是公元前206年发生的事儿。项羽本来脾气就爆,当时身边还有个小人,叫作曹无伤,又是一番告密,煽风点火,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关于这一点,项羽肯定不答应,谁做关中王,谁就有可能称霸天下,可这个天下应该姓项。曹无伤还说大王啊,这个刘邦竟然以子婴为宰相,还把咸阳的珍宝全据为己有。项羽听罢是怒发冲冠,恨由心生。

项羽恨楚怀王熊心给自己分配了北上救赵的苦差事。更气的是一个小小的沛公竟然敢挡住我的路。试想巨鹿之战中,楚霸王项羽,其他诸侯王到自己面前都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啊!所以项羽就想你沛公算啥货色,竟然让我在函谷关前吃你的闭门羹。楚霸王能不爆发雷霆之怒吗?

另外在项羽旁边的大谋士范增,也是项羽的亚父,也在不断的进言,刘邦志向不在小处啊。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错过机会。

就在项羽准备听从亚父的建议,酝酿如何出兵灭了刘邦的时候,刘邦很快就从同张良交好的项羽的叔父项伯那里知道了这个事情,问题很严重。刘邦就仔细琢磨,项羽气势正盛,兵多将广。相比较的话,估计不一定打得过他。于是让项伯传话霸王,秦的财宝和国玺,我通通不要,全都献给您,我打算马上到您驻守的鸿门亲自登门谢罪。项伯也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我到时候保护你,你来吧。于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就此开始。(鸿门宴其实是刘邦登门向项羽谢罪)


鸿门宴的概况以及后人的普遍认知

项伯去找张良,被张良和刘邦联手欺骗,项羽也被项伯洗了脑,他竟然认为刘邦没有野心,等到刘邦真的赶来赴宴,项羽更是认为自个儿冤枉了他。本来想按照范增的要求宰了刘邦以绝后患,却在关键时刻心软了,放了刘邦一马,最终刘邦就在范增的质问和项庄的利剑下,有惊无险的跑回大本营了。

那么这场宴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刘邦的勇气,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忠诚。后人还会惋惜范增和项庄的一番苦心,同时对于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项羽,却会嗤之以鼻。就是这个妇人之仁的小子,放走了刘邦,气坏了范增,可见竖子不足与之谋啊。因此项羽最后的结局,那都是自个儿找的,若不是他放走刘邦,怎么会有垓下之围。

想到这儿,我敢说到目前为止,大家伙甭管是看小说还是看一些影视作品啊,看完鸿门宴这出戏,都会对项羽留下这样的差评。那么在这里我就想问大家了,项羽真的是大家认为的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吗?真的就像司马迁所写的那样妇人之仁,狂妄自大,一意孤行吗?

如果说历史上真实的项羽真是这么愚蠢,那么巨鹿之战,他根本就赢不了。而且他多次在历史上把刘邦打的丢盔卸甲,落荒而逃,惨不忍睹。他怎么可能IQ很低呢。

另外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刘邦,那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他难道不知道自个儿带着一点随行人马直闯敌营,项羽可能会宰了他吗?项羽打仗的时候最喜欢屠城,在新安还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那像是心慈手软的人吗?刘邦为什么敢参加鸿门宴?仅仅是因为项伯给吃了颗定心丸吗?说没事,你来吧,我保护你。

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的历史爱好者似乎一直都在质疑说,项羽身边儿那个老谋深算的范增怂恿项羽杀刘邦,可能并不都是为了自个儿的这位少主。

鸿门宴其实包含着太多太多的谜团,需要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来一一解开


下面我就尝试着带着大家一起来揭秘。鸿门宴,这么好的机会,又是自个儿的场子,一声令下,刘邦插翅难飞,项羽为什么到最后就不杀刘邦呢?是因为他蠢吗?我们一定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其实很多问题的真相,一点儿都不难找。历史已经把所有的证据都摆在后人面前,只是大家伙儿都不愿意仔细的去查找蛛丝马迹,或者说不愿意改变以前固有的认知。


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其实如果几千年前的那一天,主角换成你是项羽,你在鸿门宴上。我告诉你,你肯定也不会杀刘邦,为啥呢?因为当时的项羽哪里像我们现代人一样,知道了自个儿最终的结局,他一定得从大局出发考量问题,他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刘邦不能杀。


兵力对比

刘邦虽然从楚怀王那里拿到了不足万人的兵马,可是在进军咸阳的路上,他一直在收编。鸿门宴发生时,他已经有了十万大军。

史书上说项羽兵四十万。可是要知道这四十万人不全都是项羽一个人的啊,真正属于项羽的,只有参加巨鹿之战的五万人,而且恶战之后,估计死伤也不少。即使有一路的收编,但是人数也不多。那么当时在巨鹿时项羽五万人,再加上其他诸侯联军的九万人,王离还有十几万降军。粗略算下来,他也就三十万人马,那么到达函谷关,总共就达到了四十万,可见这一路上所有的军队加起来才扩编十万人。那么项羽一人又会扩编多少人呢?

因此从兵马实际数量上来看,这时的项羽也许比刘邦多一些,但未必占优势。更何况俗话说的好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真的两方打起来,刘邦和项羽不管谁死谁活,都将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各路诸侯坐收渔翁之利。你是项羽,你也不会轻易动兵,让别人占了便宜,对吧。


师出无名

有人会说,项羽能用五万兵马大败秦墨名将章邯、王离三十多万军队,难道还打不过刘邦?其实项羽也许当时能够打过刘邦,但是项羽不能打,更不能杀。什么原因呢?因为古时候行军作战一定要讲究师出有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这么讲的话,或许有人会对师出有名这四个字嗤之以鼻,不就争地盘儿吗,你说什么高尚啊。想当年鸿沟协定之后,刘邦还撕毁合同,然后打项羽呢,他师出有名了吗?其实这些话都对,但是不适合项羽,因为项羽他祖上项燕出身楚国贵族,与刘邦这种地痞流氓的思维方式不同。项羽就讲究这个。


不良后果

鸿沟之约签订的时候,就是刘邦和项羽在争天下,把你打趴下,我就彻底赢了。可是鸿门宴的时空背景不一样,除了刘邦、项羽还有一大堆人在等着瓜分胜利果实呢。如果说项羽冒然杀了功劳最大的刘邦,那其他人会不会觉得唇亡齿寒,会不会为了自个儿的命运而团结起来,共同反抗项羽。况且人家刘邦还是低头来认罪的,因此项羽不能杀刘邦,双拳难敌四手,饿虎还怕群狼,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问题清晰了,大家知道项羽为什么不能杀刘邦了吧。其实项羽还是有智慧的。(时势不允许啊!)


令人费解的范增和项伯

很多人会问,他身边的最强大脑,项羽的亚父老谋臣范增为何主张一定要杀刘邦啊,难道说范增不如项羽聪明?其实范增看人是很准的。他认为刘邦之前好色,你看生了一堆娃,现在竟然不喜欢了,之前贪财,现在竟然都不要了。一个男人在有条件置办良田美妾的时候,控制住自个儿,这是要干大事儿啊。并且说刘邦有天子气,我们一定要把他宰了。范增的这番话啊是有道理的。后来的事情也证明老爷子说的都是对的,但是智商很高的范增对于杀掉刘邦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第一时间提醒项羽,似乎是另有隐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理顺一下范增和项羽的关系。


范增与项梁的往事

在历史上,你别看项羽楚霸王名气很大,但是他的身世比较模糊。史书上说,项羽是跟着叔叔项梁长大的,并没有交代他的父亲到底是谁。因此项梁可以说是项羽最亲近的人。可是即便是这个最亲近的人,项羽也只能叫他叔叔,但是他却称范增为亚父,就跟自个儿父亲一样。

范增何德何能能受得起这样的称呼呢?大家都说范增对项羽帮助很大。我告诉各位,那都是演译小说里面说的,不信的话可以翻遍史书,你肯定发现不了范增对项羽有什么实质性帮助。倒是还添过几次乱。

这不是我瞎说,范增在历史上第一次出场,就给项家带了一个非常大的麻烦。什么麻烦呢?

话说当时陈胜已经被杀,项梁是反秦大军中的公认的老大,就在项梁与各路反秦势力汇合,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走的关键时刻,范增建议要把楚怀王的后人迎立为新的楚王,理由是陈胜失败是因为自立为王,失去了楚地百姓的支持。如今各地起义军都愿意跟随您,您又是项燕的儿子,因此想要成大事,一定要挑选一个楚王的后代当领导,并且最好是楚怀王的后代。因为历代楚王中楚怀王死的最冤了。范增指的的楚怀王,就是那位被张仪几次三番哄骗,最后在秦国被逮起来,受尽屈辱而死的楚王。他死后,楚人把他的后代扶持为新的楚王,这样能点燃楚国人民的反秦义事。而这个被扶持起来的,就是让项羽恨恨的那个熊心,后来被项羽给害死了,也叫怀王,怀是谥号有怀念的意思。项梁听罢范增之言,觉得很对。因此他们找到了当时还在放羊的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拥立他为新的楚王。事实证明范增的说法确实是正确的。可是这里边也埋藏了一个大的BUG。
项梁(继陈胜,吴广之后的义军领袖)


可疑的范增

项梁被杀后,熊心马上把权利都抓到自个儿手中,还拼命的打压项羽的气焰。比如说项羽要向西进军咸阳,他不让,反而把项羽安排成了宋毅 的手下打巨鹿。若不是历史上项羽杀了宋毅,又打赢了巨鹿之战,只怕项家就要在历史上消失了。

我们可以再看一看范增在鸿门宴上的表现。那刘邦入座之后,范增多次对项羽使眼色,心想你倒是快杀呀快杀呀,等什么呢?可是他的眼睛都抽筋了,项羽还是没有反应。那么这时范增是怎么做的呢?他竟然借项庄舞剑之名刺杀刘邦。这哪里是一个谋士该做的事情啊?

更离奇的还在后头。刘邦借口上厕所不是溜掉了吗,范增竟然敢当着大家伙和张良的面,直接把刘邦给的玉斗摔碎,然后说“竖子不足与之谋”,这小子不足以同谋大事啊。范增的这番作为,可是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自个儿的大领导项羽一顿臭骂加羞辱,他就不怕项羽砍了他。

另外,范增当时说的别的话也很有问题。比方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是在说刘邦和项羽共争天下。可是仔细一琢磨,当时的项羽还不是天下之主,你怎么能叫夺项王天下啊。当时还有各路诸侯在场,谁不想争夺天下,这天下还没有定呢,你就说天下是你项家的。因此范增这句话其实是给项羽拉了一大波仇人。

范增在历史上也不是说话不过脑子的人,因此他的行为是极其不正常的。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那范僧不正常的背后肯定另有原因。什么原因呢?

前面说,立楚怀王熊心是范增提出来的,有没有可能,范增其实是楚怀王雄心的人呢?鸿门宴上杀刘邦,有没有可能是楚怀王的意思呢?因为刘邦如果在鸿门宴上被杀,他的部队就会和其他诸侯联军联合起来反抗项羽。这时楚怀王雄心就又有出山的机会了。

这逻辑通吧,因此说范增很有可能是楚怀王的人。况且这场名震天下的鸿门宴,还有一个没有到场的大咖,他就是楚怀王啊!或许项羽叫范增亚父,那也是被迫的。他想通过这个称呼拉拢一下范增,希望他不要跟楚怀王靠的太近,而要占到自个儿的队伍来,至少也不要处处给自己下绊子。范增(到底受命于谁)


诡异的项伯

司马迁笔下的项伯,就是一个典型的吃里爬外。他是项羽的叔叔,却在项羽要杀刘邦的时候,跑到刘邦的大营去找张良。因为张良救过他的命,他不想张良无辜被杀。

我们可以理解成项伯重情重义。可是接下来项伯竟然进了刘邦的大帐,不仅把项羽的计划对刘邦和盘托出,还和刘邦成了儿女亲家。项伯这么做不是有病吧?他是项羽的叔叔,若是项羽成功了,那他就是皇亲国戚呀,他为什么要背叛项羽和刘邦亲近呢?,并且当时的刘邦那么菜,应该不是项羽的对手啊。

还有鸿门宴上发生的事儿更诡异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竟然帮助刘邦挡剑,这么明显的举动,项羽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事后项羽对项伯,还一如既往的好。

这可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项伯其实是按照项羽的指示在做事。也就是说,无论是他深夜跑到刘邦大营,还是酒席之上帮助刘邦挡剑,都是项羽授命的。

项羽为什么这么做,自然还是刘邦不能杀。刘邦派兵挡在函谷关不让项羽进,项羽当然气的是哇哇叫,但是他还是有智慧的,他分得清轻重,刘邦为什么敢参加鸿门宴,难道是寄希望于樊哙吗?樊哙即使再厉害,也不可能在项羽的地盘上把刘邦救出来啊。因此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刘邦参加宴会之前可能就已经知道了,此行有惊无险。而这颗定心丸就是项羽通过项伯给他吃的。项伯(谁给你的胆子)


此答案只是解读鸿门宴众多观点中的一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路。谢谢阅读!

4

鸿门宴上最紧张的时候,项羽为什么没有杀死刘邦?完全是因为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所致。

项羽打仗,用武的多,用计的少,而且极易感情用事,情商相对来说也和刘邦有差距。

就拿鸿门宴上惊险的一幕来分析说说吧。

一、做事全凭心血来潮

开始,刘邦军队中项羽的奸细,掌管军政的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应有尽有。”项羽很生气,说:“明天犒劳士兵,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仔细看,项羽一听曹无伤报告的话,立马就生气了,连分析都不分析,就直接准备攻打刘邦,这说明项羽是个急性子,作为楚军之帅,这么大的事起码和谋士亚父范增商量一下对策,摸清刘邦的真实情况后再决定是否攻打和怎么攻打,都要有个部署,但是项羽完全没有,要打刘邦全凭心血来潮,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也是随心所欲。

而且,在刘邦到来之后向他请罪的时候,项羽直接就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一点都不保护给自己秘密传达消息的人,直接就出卖了,像这样以后谁还再敢给项羽通风报信,所以说项羽情商低,做大事很难成功,就是这个原因。

二、做事喜欢自作主张

接着,范增劝项羽:“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错过机会。”范增劝完项羽,项羽应该是听范增的,因为这个时候范增的想法和项羽不谋而合了。但是在鸿门宴上的时候,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但项羽像什么也没看见的样子,沉默着一点反应也没有,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项羽刚愎自用,根本不听谋士的计谋,关键时候自作主张,意气用事,眼光短浅,看不到长远,完全看不到此时不杀刘邦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关键时候优柔寡断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项羽优柔寡断,没有主意。项羽的叔父项伯夜见张良和刘邦之后回到军营里,把刘邦请罪的话报告给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开始很生气要攻打刘邦,项伯一说刘邦好,马上又不打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是个摇摆的人,在大事上心思不定,而打仗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本来没有全局观念,一会左一会右,就容易酿成大祸。所以在鸿门宴上最紧张的时候,游移不定,以致于刘邦在鸿门宴中间有隙可乘,逃离了鸿门宴。

最后结论:

项羽一向有勇无谋,而又不善于用谋,所以走向了极端,再加上刚愎自用的性格,以致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的良好机会白白失掉了,随后又对谋士范增不再重用,最后在垓下之战中,全军覆没,无奈以自刎结局告终。

5

我认为是项羽性格所致,而且对自身实力的认可!

我认为有三个原因是项羽没杀死刘邦的原因!

第一,鸿门宴时期,项羽实力雄厚,并且当时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身边人才的积攒,都在刘邦之上!所以对自身实力的自信!

第二,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所致,两边的扇风点风让其不能把控自己,甚至上眼药等让他难以取舍!

第三,刘邦的隐忍,并且手下人的给力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樊哙的勇敢无畏赢得了项羽的认可,刘邦的伪装也是起了麻痹项羽的作用!

总结:君子永远斗不过小人!骄傲自大最终败在了善于隐忍的人身上,卧薪尝胆终成大事,看轻对手势必付出代价!

我是皇城super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也谢谢@头条历史 @每日历史频道

6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故事背景

鸿门宴记载于史官司马迁所记《史记·项羽本纪》。主要讲述的是在秦末农民战争末期,两只起义军首领项羽和刘邦在咸阳城外的一次宴会,全文主要讲述刘邦因先进关中而被项羽猜忌,因实力不够,刘邦只能赴宴请罪,项羽优柔寡断,错失了斩杀刘邦最好的机会。

那么在鸿门宴上最紧张的时刻,项羽为什么没有杀死刘邦呢?难道真的因为是心慈手软?我觉得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项羽的实力真的比刘邦强很多?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国大泽乡起义,项羽抓住了机会,在吴中郡杀死郡守带领8000名江东子弟兵出征,先在定陶斩杀丞相李斯之子李由,后项羽在在巨鹿之战领导各反秦义军破釜沉舟大败秦将章邯,将秦降卒二十余万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继续带领各义军朝关中挺近,却被阻拦在函谷关,书中记载项羽有兵四十余万,阻拦他的刘邦军有十万万驻扎灞上,表面上项羽确实比刘邦强很多,但其实项羽的四十余万兵只有几万是受项羽自己领导的,其他的都是全国各地的反秦武装,如:投降项羽的章邯余军,魏豹、赵王歇,所以此时项羽的实力并不比刘邦强多少,如果真的要和杀刘邦,和刘邦两败俱伤,有可能让别人捡桃子。

项羽的地位和未登场的主角熊心

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东起兵的时候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自称武信君,立熊心为楚怀王,获取民心。熊心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并不甘于当傀儡,首先熊心派遣亲信宋义来夺项羽军权,没想到项羽是个狠人,直接在安阳反击,杀掉宋义,熊心失去了对项羽的控制,后来因为担心被项羽杀害,与全国各地的反秦武装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在刘邦先入关中后,熊心批示照原约定立刘邦为关中王, 竭力支持刘邦。项羽家族在楚国一直是臣子,楚怀王是君主,所以项羽要和名义上的君主怀王为敌,没有这个名分。

范增的异想天开和乱出主意

范增为什么得不到项羽的信任?因为他就是出馊主意坑项羽的

先说立熊心为帝的事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故楚名将,曾击败二十万秦国大军,陈胜造反的时候都是他的名头来做大旗,为什么不用楚王的?作为项燕的儿子,项羽叔父项梁在反秦起义军中最高,本可以名正言顺的做楚王,如燕王韩广、赵王武臣,范增乱出主意,骗项梁立熊心为帝

项羽能被推举为上将军,靠的是他五万兵破釜沉舟歼灭王离和章邯合计40万大军,各诸侯是惧怕霸王之勇,而不是什么熊心获取民心来的。熊心被立王后,派遣宋义等亲信到处给项羽下跘子,逼得项羽不得不杀了宋义强夺兵权,后熊心又支持刘邦,让项羽不得不背负“叛主弑君”的罪名,

让项羽鸿门宴杀刘邦,这更是大忌

简直就是让项羽几万兵去当天下公敌,刘邦首破关中这样的功绩除了项羽之外没有第二个,刘邦绝对的二号功臣,这样人毕恭毕敬的道歉,项羽把他杀了,其他的反秦义军会怎么想?势必人人自危,搞不好联合一起干掉霸王。

结论

项羽经过多场大战后,实力有很大损失,发现关中被刘邦占了之后,项羽因势利导,以联军四十万之众,通过鸿门宴,兵不血刃的让刘邦投降裁军,更获得了分封天下的的权利,项羽并不是优柔寡断

7

鸿门宴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一次政治博弈,鸿门宴发生的时候,刘邦和项羽都是楚怀王手下的将领,项羽在道义上不具备杀死刘邦的条件。项羽在鸿门宴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刘邦服软,将灭亡秦朝的首功让给项羽,而不是为了杀死刘邦。刘邦在鸿门宴前期就已经服软,项羽的目的已经达到,再杀死刘邦反而可能得不偿失。

项羽的崛起

秦国灭亡之前,楚怀王派遣了两支军队进攻秦国,一支是宋义率领的援赵军队,一支是刘邦率领的攻秦军队。其中项羽是宋义手下的副将,但是在巨鹿之战爆发前,项羽斩杀宋义夺取了兵权,成为了援赵军队的统帅。

巨鹿之战前期,关东诸侯的军队有几十万人,但是这些诸侯都畏惧秦国军队的强大,不敢出兵攻打秦军。项羽率领5万军队击败秦军后,这些诸侯都纷纷依附于项羽,项羽悍然成为了关东诸侯的领袖。在坑杀投降的秦国士兵后,项羽率领诸侯联军40万人进攻秦国本土,然而这时候刘邦已经灭亡了秦国。

刘邦的实力

刘邦攻占秦国故地后,在秦国故地实行了约法三章,秦国人都对刘邦十分的喜欢。秦国故地的局势稳定后,刘邦聚集了10万人的军队,封锁了秦国故地的关口,想要在关中地区自立为王。这时候刘邦的实力略逊于项羽,但是项羽的军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关东诸侯,项羽的本部军队实力跟刘邦相差不大。

虽然刘邦的军事实力不如项羽,不过刘邦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楚怀王和将领们约定,谁能够先进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刘邦做关中王合情合理,项羽已经杀死了上将军宋义,如果再杀死灭亡秦国的刘邦,肯定会引起诸侯们的警惕。

刘邦为什么敢于参加鸿门宴

刘邦之所以敢于参加鸿门宴,主要就是因为刘邦摸透了项羽的底牌。项羽的军队大多都是诸侯联军,项羽为了稳住这些诸侯,肯定不敢去伤害刘邦。毕竟刘邦是楚怀王亲自任命的伐秦大将,项羽公开杀死刘邦,不仅意味着项羽跟楚怀王开战,还表现出了项羽的狭隘,诸侯们肯定不会愿意再跟着项羽。

除此之外,刘邦还买通了项羽身边的大将项伯,刘邦前去参加鸿门宴之前,就已经找项伯给项羽通过气。况且刘邦手下还有一帮忠心耿耿的大将,一群忠心耿耿的士兵,这都是刘邦敢于只身犯险的资本。

总结

笔者认为项羽没有在鸿门宴杀死刘邦,是项羽一生中最正确的一次政治决策。正是因为项羽没有在鸿门宴时期大开杀戒,后来项羽才能够分封天下诸侯,成为了名震一时的西楚霸王。假如项羽在鸿门宴杀死刘邦,那么刘邦的手下肯定会发生变乱,诸侯们也可能会联手灭了项羽,秦末的历史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8

关于鸿门宴上为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最终项羽却没有对刘邦下手,让刘邦得以“借尿遁”逃脱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将责任归结到了项羽的妇人之仁上。认为是项羽被刘邦蒙蔽、生出了帝王不该有的妇人之仁,从而坐失了诛杀刘邦的最佳机会。但是,本人却不这么认为,就算刘邦“借尿遁”了,可他的驻地霸上距离鸿门并不远,兵锋正盛的项羽想要灭掉刘邦,恐怕也不见得是什么无法做到的事情。很显然,这就是项羽的故意为之,他从头至尾根本就没有想要杀了刘邦!

项伯的反常行为

“鸿门宴”前后,行为最反常的莫过于项羽的亲叔叔项伯了。作为项羽的亲叔叔,项伯和项羽是一体的,只有项羽君临天下了,项伯才有裂土封王的可能。彼时,除了项羽之外,项伯投靠其他任何人也不可能获得这样巨大的利益!可他为何要跑去给刘邦通风报信呢?仅仅是为了“旧时老友”张良吗?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全张良,派个人送信就是了,项伯何必亲自走一遭?更何况,作为项羽的亲叔叔,保全刘邦或许做不到,救下一个张良,恐怕还算不上是什么难事,不是吗?

更奇怪的是,作为项羽的亲叔叔这样重量级的人物,项伯在两军对垒之时,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项营前往刘营。这不奇怪吗?营门口的卫兵、沿途的秘明暗哨难道都是摆设?很显然,项伯前往刘营只能是项羽的派遣,否则他很难做到如此神不知鬼不觉!什么为救张良云云,那不过就是一个理由而已,项伯总不能说自己是去替项羽当细作的吧?那么,项羽派项伯去刘邦营中干什么呢?试探——看看刘邦的底牌。

因为义帝熊心有言在先,“先入咸阳者王”。作为项羽的“部下”,刘邦在没有请示汇报的情况下,直接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进入了咸阳城。封不封王的对项羽而言其实无所谓,连义帝都是他的傀儡,封刘邦一个王又如何?项羽所纠结的是,刘邦进咸阳到底是为了利,还是因为野心!如果是为了利,项羽大可以放心,有贪心说明没野心。可刘邦如果不是为了利呢?那就必须高度重视了。加之曹无伤叛变,在项羽面前添油加醋,搞得项羽疑云丛生。项羽急需摸清刘邦的底牌,派项伯前往刘邦驻地,实际上就是让他去探刘邦的底,看看他到底为了什么?

刘邦的反应还是让项羽满意的,他首先是通过项伯向项羽转达自己没有称王的想法,进入咸阳完全是因为“无敌”,秦王子婴迫于项羽的兵威直接开城投降了,跟自己没关系。既然对方已经投降了,自己总不能不进城受降吧?再就是自己将秦宫室的宝贝全部封存了,等着项羽来接收。这就奇怪了,刘邦不要宝贝、不贪财,不正好说明他不贪心、有野心吗?恰恰相反,刘邦什么都不提,就提宝贝没动,恰恰给项羽完成了一种错觉——“这货眼里只有钱!”不是吗?此举反倒是打消了项羽的疑虑,这就是“无赖逻辑”,但却相当管用。

继而,刘邦又提出了跟项伯结亲的建议,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了项家做儿媳。此举一出,项羽更加没有那么疑心了——“这怂货,为了活命连闺女都给卖了!他也配称王?”刘邦恰到好处的表演算是暂时安抚住了项羽,但他还是必须去赴鸿门宴,否则等于是坐实了自己别有用心!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既然刘邦知道了项羽要杀他为何不逃的原因所在。不是他不想逃、而是不能逃,只要一逃就彻底坐实了近咸阳是别有用心,到时候刘邦的小命恐怕就真的要没了……刘邦不知道项伯是“细作”吗?当然知道,他就是通过项伯、做给项羽看的!否则怎么就那么巧,项伯去找张良、偏偏就遇上了刘邦?说白了,三个人都是在演戏,其实都想遇上聊聊,就是不明说……

刘邦还不是项羽桌上的主菜

彼时刘邦的实力远不及后来“楚汉之争”时,项羽要灭掉他,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他还不是项羽桌上的主菜!项羽之所以派项伯去试探虚实,说白了也是心中不太相信实力并不强大的刘邦会有如此野心,否则他又何必多此一举呢?直接挥师灭掉刘邦就是了。

说到底,作为事实帝王的项羽彼时考虑的并不是杀不杀刘邦的问题,而是刘邦擅自进入咸阳所造成的影响。如果刘邦咬住义帝熊心的“先入咸阳者王”不放,项羽该如何自处?项羽如果不同意给刘邦封王,等于是明着说自己与义帝翻脸了,义帝只是自己手中的傀儡。事实是事实,能不能道破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项羽如果同意给刘邦封王,威慑何在?义帝说什么就是什么,那项羽算什么?两难!所以项羽才如此关心刘邦的态度。如果刘邦是冲着封王或者更大目标去的,那么他就只能死!很显然,刘邦以高超的“演技”成功骗过了项羽。

安抚范增

再就是范增,彼时实际上范增与项羽之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项羽早已没有早年间对范增那么尊重和“言听计从”了。但是,二人还没有撕破脸,对于范增的建议,项羽还是要予以必要尊重和考虑的。范增提出了杀刘邦,这个建议与项羽的初衷其实是有些相左的。可出于内部团结考虑,项羽又不便公开驳回范增的建议,于是便有了项庄舞剑时项伯横插一杠子的事情。

如果说项伯早先偷偷去刘邦驻地项羽并不知道,这个时候公然出来为刘邦“挡枪”也已经明确告诉项羽他的态度了。项伯是谁?项羽的亲叔叔!如果项羽铁了心要杀刘邦,他这个时候跳出来,项羽会作何感想?项伯今后还能在这位侄儿身边立足吗?很显然,项伯这一出就是和项羽一唱一和上演的双簧!为的就是堵住范增的嘴而又不撕破脸。范增真要说什么,项羽只需一句:“我叔干的,我不知道啊”便可以轻松搪塞过去。事后追究,怎么追究?“我总不能为了一个刘邦杀了自己的亲叔叔吧?”范增还能说什么?

震慑诸侯

重头戏上演了,项羽为什么要上演一出鸿门宴?用那句著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彼时的刘邦对项羽而言只是小事,项羽的关注点根本不是就刘邦,而是和刘邦一样拥兵自重的诸侯们,臧荼、彭越、黥布……如果谁都学刘邦,项羽该怎么办?如果刘邦打着义帝的旗号要求封王,诸侯们有样学样、都拿义帝当幌子,项羽又该怎么办?这股“歪风邪气”必须刹住!这就是为什么项羽要同意范增的建议,让项庄舞剑的原因所在。他要的不是刘邦的项上人头,而是要以此震慑诸侯:“你们最好悠着点地,否则我照杀不误!”

同时,项羽又安排了项伯,进退自如。如果发现刘邦的苗头不对,项羽完全可以暗示项伯不要出手,让项庄直接杀了刘邦。很明显,刘邦在鸿门宴上的表现总体还是让项羽满意的,这才有了后来项伯的出场。到这个时候,项羽的目的已经达到,威立得足足的了、刘邦也没有封王的诉求,项羽与义帝之间的矛盾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杀刘邦,除了刺激各路诸侯,没有其他任何实际意义。毕竟彼时谁也想不到,刘邦会成为项羽的掘墓人,包括项羽自己……刘邦为什么敢“借尿遁”?因为他也是帝王,帝王驭下之术玩得更是炉火纯青!他已经彻底摸清了项羽的底牌,知道自己安全了、可以打道回府了。后来张良献上的那些宝物,无非就是再多给项羽一些搪塞范增和天下的理由罢了。

综上所述,项羽在鸿门宴上之所以没有杀刘邦,个人更倾向于是项羽的一场政治谋划,他本就没有打算杀了刘邦,一切不过都是做给其他人看的。当然,如果刘邦的“表演”不到位,项羽很可能还是会顺手杀了他的,但刘邦简直就是“影帝”!他的“表演”满足了项羽的一切需要,既然政治目的已经达到,项羽又何必杀了刘邦去刺激各路诸侯呢?帝王需要杀戮,但不能依靠杀戮!在这一点上,项羽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起码在彼时的实力对比下,项羽根本不可能想到,将来和自己争天下的会是刘邦这个“无赖”,这是时势的局限,与项羽的性格无关。说项羽妇人之仁,有些言过其实了。

9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这对曾经的兄弟的矛盾摆上台面。刘邦率先进入关中,封闭宫室财物,派兵把守关中周边关口。刚打赢巨鹿战疫的项羽回兵,被堵在关口不得进,凭借项羽的暴脾气自然不能忍,吩咐士兵第二天三更做饭五更拔营,要攻打刘邦。这个就是鸿门宴的前奏,刘邦弱不敌项羽,只有登门赔罪。

鸿门宴上,双方推杯换盏,项羽的谋士范增事先和项羽约定好,以摔杯子为信号,帐下的甲兵就会冲进来将刘邦砍成肉泥。可是被刘邦夸上天的项羽似乎已经忘了这一约定。范增只有怒而出,安排项庄舞剑伺机杀掉刘邦。刘邦帐下车夫樊哙出来,掩护刘邦。最后刘邦借着上厕所的时候,骑马飞奔回营,并杀掉从项羽口中得知的己方奸细曹无伤。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可以看出,整个鸿门宴虽然是刘邦提出,但主导权是在项羽手中,刘邦的命都捏在他手上。可是,项羽却没有动手,这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项羽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刘邦。项羽,这位力能扛鼎的霸王,出身楚国世代贵族,从出兵开始,所向披靡,从无败绩,那份骨子里的骄傲让他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而刘邦呢?秦朝一个泗水亭长,就是乡间一个无赖,要不是依附项羽立的怀王,他便什么都不是,至少鸿门宴时的项羽是这么想的,从根本上他就没把刘邦放在与自己的同等地位上,他之所以要攻打刘邦纯粹是刘邦关闭关口让他收到了怠慢,这让他的威严受到了轻视,这对于他来说是接受不了的。

另一方面,项羽没有杀刘邦,因为刘邦深知项羽的性格,所以从他拿着宝物率领属下前往军营谢罪的时候,他就知道项羽不会杀他了。况且这时候的项羽又刚刚取得巨鹿之战胜利,正是高兴的时候,加上项伯从中周旋,刘邦就这么存活下来,并最终取得楚汉相争的胜利。

至于项羽,因为骄傲而失败,也难怪范增说:“竖子不足与谋!”

10

鸿门宴,这三个字,现如今这三个字已经被认为是一些不怀好意、别有动机的宴会,表面上是请人喝酒吃饭,其实是主人抱有一些其它的目的在里面,对方有针对性的计谋,而精心设计了宴会邀请别人参加。而这个典故则是出自秦末农民起义之后的楚汉争雄之间的故事。主角便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项羽没有杀刘邦,而刘邦又是如何逃脱?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总结一下。

故事简述

汉元年(前206)十二月,项羽率军至函谷关。见关门禁闭,又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大怒。于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关,准备讨伐刘邦。此时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驻扎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的项王营)。刘邦有兵10万,号称20万,安营霸上。谋士范增劝说项羽立即攻击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素有交情,当夜策马至刘邦军中将范增的计谋密告张良,劝张良赶快逃避。张良马上将情况告诉刘邦。刘邦请项伯从中调解,项伯要求刘邦第二天到鸿门。随后,项伯连夜赶回鸿门,劝说项羽。项羽认为项伯所说有理。第二天早晨,刘邦亲自来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三次举起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范增于是指示项羽堂弟项庄来席前舞剑助兴,意在击杀刘邦。项伯见此情况,也拨剑起舞,并经常用自己身躯保护刘邦。张良也离席去叫樊哙,樊哙携带剑盾闯入军门,指责项羽要杀有功之人。后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脱身。

就这样,汉高祖刘邦得以逃脱,而后又同项羽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史称楚汉之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项羽放过了刘邦。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以下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项伯相助

从司马迁写的《史记》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几次起手中的武器已经很明显,要刺向刘邦,而最后是向博项伯的阻止,才没有让项庄得逞,所以说刘邦的逃脱项伯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刘邦实力强大

虽然项羽确实在当时是实力最强大的,起义军首领。按《史记》上的记载手握40万大军,可是刘邦当时作为首先攻入咸阳的起义军,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同样按照《史记》当中的记载,刘邦手上也有10万大军,虽然同项羽手中的40万大军相比实力稍稍欠缺,但是这十万大军也并非小股势力。项羽,若真的想吃掉刘邦,也必定还是要花费一番周折的,更何况刘邦当时已经知道了是自己手底下的人向项羽告密,必定也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才前去赴宴,若真的在宴会上将刘邦杀掉,那后续的日子,项羽也不会太好过。

不敢冒天下的大不韪

首先我们要知道项羽如果要杀刘邦,其实是没有理由的,仅仅靠着怕刘邦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威胁为由,而将其杀掉,势必会使天下之民心。

当年是天下诸侯自己立下了誓约,谁先入关谁就称王,而刘邦却是在率先入关之后将关中之地让给了项羽,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项羽是受了刘邦给他的面子的。如果项羽此时不顾一切去攻打刘邦,一则是项羽违背了当年天下诸侯的盟约,二则这对于项羽来说是有损于他自己的名声的,还会给一旁的楚怀王号令天下诸侯攻打项羽的机会,因此项羽虽然想要杀掉刘邦,最终也不能去这么做。

而刘邦逃脱之后,忍辱负重,重整兵马,渐渐地和项羽之间的差距慢慢缩小,并且在后来呈现了完全碾压的态势,最终刘邦获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开启了长达400多年的大汉王朝,他也成为了大汉的开国皇帝,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故事真的精彩,值得回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