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苏轼。
说的是苏轼下乡巡视时,村姑少妇们听说他要来,急急忙忙地打扮一番,三五成群结伴,一个个走出篱笆门,由于人太多都想往前挤,以至于姑娘连自己心爱的红罗裙让人踏破也在所不惜。
作者自己没有把他当作名星,只是一位“一肚子不合时宜”,“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落魄文人。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随着他的声名远播,无论他贬谪到哪里,哪怕是村姑农夫,也是他的疯狂追星族。
苏轼的粉丝群,可以说纵贯古今,横布朝野。地位最高的应该是三帝三后,尤其是仁宗之曹后,英宗之高后,以及神宗之向后。乌台诗案,苏轼命悬一线时,曹太后抱病召神宗至榻前,替苏轼开脱,并口授仁宗对苏轼的厚爱,才让苏轼幸免于难。
惠州有位才女,仰慕苏轼日久,便发誓非苏不嫁。亲戚父母苦苦相劝,却也不能打动她丝毫。可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转眼成老姑娘了,却还是连苏轼的面也不得一见。宋时交通不变,信息不畅,加之苏轼居无定所,想见苏轼,就只能靠运气了。
可运气就这么来了。有一天,她听到大街上人声鼎沸,很是热闹,便出门观看。只见人们欢呼相告:苏学士到惠州了,苏学士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姑娘感觉到如同做梦一般,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马上回去梳洗打扮一番,带上自己之前所写的所有诗词文稿,匆忙岀门。
赶到驿站,姑娘拨开围观的人群,见到当时已垂垂老矣的苏轼,与他交谈一番后,没有任何嫌弃,更坚定了她要陪苏轼一生一世的决心。
当时苏轼爱妾王朝云已经去世,苏轼已年近花甲,身边正需要一位灶前床头侍候他的人。两人诗词唱和,琴棋融通,颇为惬意。谁知天意弄人,一纸谪令,苏轼又要启程,被发配到当时荒蛮的天涯海角——儋州(海南)。
四年后,苏轼遇赦回朝。路过惠州时,惦记这位姑娘,便让苏过找寻。谁知,姑娘由于思念成疾,已经离世了,苏过只带来姑娘这四年写给苏轼厚厚的一叠书信。
毋庸置疑,书信中的每一字都是对苏轼的崇拜与思念!
如果说苏粉只是人数多,范围广,却不够奇葩。那么,我再介绍几个称得上奇葩的追星故事吧。
先说靠脸被追的!
我们形容男人的美貌时,常常以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相比较,这些人成为当时人们崇拜的对象,是无数怀春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
潘安由于相貌奇美,出门时经常遭人围观。很多大姑娘小媳妇往往把水果扔在他所乘坐的车里,有时出去一趟就会满载而归——追星也要有成本啊,毕竟古代水果也价值不菲。成语“掷果盈车”就是这么产生的。
“”第一岳父”独孤信有一次回城日晩,慌乱中帽子被风吹歪而不自知,就匆匆纵骑进了城门。第二天,全城竟然人人歪戴帽子,竟相模仿。“侧帽风流”就这样无意产生了。
另一个美男子则让追星族追惨了,甚至送了命,这个人就是卫玠。卫玠由于相貌出众也常遭人围观,可是有一次观众太多了,挤着嚷嚷着要和他近距离接触,卫玠受到了惊吓,竟然过几天就死去了——“”气杀卫玠”由此而来。
再说说因才气被追的。
柳永相貌不佳,但才气远播。由于他词风婉约,很受勾栏青楼女子们崇拜。在世时无论走到哪儿,总有佳人慕名拜访。死后,汴京城万人空巷,全城所有的妓女出钱安葬,停业一天,哭声震天,声音都能传到皇宫里去。
名人追星也有另类。唐代诗人张籍特别崇拜杜甫,对杜甫诗歌的迷恋到了痴狂的地步。他把杜诗朗诵一遍后,一篇篇烧掉,然后把纸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三勺。别人笑他迂腐,他却辩解道:吃了杜甫的诗,才能写出和他一模一样的作品。
还有因崇拜改名字的,比如司马相如因崇拜蔺相如而:易名为“相如”,民国时期教育家因崇拜王阳明而易名为陶行知,等等。
以上追星者尚能理解,可还有些另类追星,就更奇葩了。
比如公元前二世纪,也就是我国的秦汉时期,印度国王喜欢孔雀,由于经常打理孔雀羽毛等,身上常常有股孔雀粪便的酸臭味道。大臣闻到后,觉得这是高贵体质的气味,便想方设法让人从皇宫带出些孔雀粪便,用水泡几天,然后把水洒衣服上,举国效仿,以至于孔雀粪价比黄金,“孔雀王朝”绝非浪得虚名啊!
无独有偶,东晋王谢家族是士族大家,平常庶族哪怕是普通官员,想和他们握手或近距离接触都是不可能的。谢安有狐臭,上朝从别人身边经过时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狐臭味,尤其是夏天。可一些人认为只有高贵的人才能有这种味道,于是让人配制药方,制造出能产生狐臭味道的中药,缝进衣服里随身携带。久之,京城尽皆狐臭味了!
可见,迫星族疯狂起来,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