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尊女卑”是封建王朝的文化糟粕,中国和欧洲在古代社会都确有其事。即便贵为皇后,册封大典上也还是要跪在皇帝面前行君臣叩拜大礼;“孝道”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即便当了皇帝,也要给太后请安。
皇后加冕礼
俩事放一块,同一个女人,却尊卑有别,似乎显得有些奇怪。细究起来,儒家思想用“长幼有序”做了界定。要不然,古代所有的媳妇都盼着早点熬成婆。西汉武帝亲政前,他的母亲“王美人”地位很低,无论是在窦太后面前还是在汉景帝面前都是低调谨慎,战战兢兢。等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开始亲政,“王美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王太后”。整个人的性情、风格大变。就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典型案例。
父系氏族
“男尊女卑”追根溯源的话,应该始于“父系氏族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历史上既有过“人群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氏族社会,也有过“夫为妻纲”的父系氏族社会。之所以,我们今天听到的词叫做“男尊女卑”,而不叫做“女尊男卑”主要是因为距离我们比较近的这段有文字记录的文明史大都属于父系氏族社会。
父系社会的起源
父系社会的确立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而宗法社会的形成应该是从夏朝开始的。宗法的核心可以归纳成:男子从属家族,女子从属男子。它确立了一种社会秩序,让部落管理或国家统治更加有序、更加有效率。
孝道是美德
而“孝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 它从道德的高度和法律的底线两个层面确立了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
舜与父亲、后母
有关“孝道”的故事可以用车载斗量来形容。最早可以追溯到舜。舜生在穷苦家庭,幼年丧母。父亲又取,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他们。
孝感天地
舜的孝感动天地。大象帮他犁田,小鸟替他播种。后来,尧帝让舜协助管理国家。舜很称职。尧把帝位传给了舜。这个故事强调的是:尧之所以选舜为继承人,不仅因为才干,而且因为孝道。后来,有的朝代把选拔官员叫做“举孝廉”。把孝道当做选拔官员的一种标准,一个必要条件确立下来。
孝与男尊女卑
综上,“男尊女卑”和“孝道”都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的社会标准。乍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实际上是兼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