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男尊女卑”是封建王朝的文化糟粕,中国和欧洲在古代社会都确有其事。即便贵为皇后,册封大典上也还是要跪在皇帝面前行君臣叩拜大礼;“孝道”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即便当了皇帝,也要给太后请安。

皇后加冕礼

俩事放一块,同一个女人,却尊卑有别,似乎显得有些奇怪。细究起来,儒家思想用“长幼有序”做了界定。要不然,古代所有的媳妇都盼着早点熬成婆。西汉武帝亲政前,他的母亲“王美人”地位很低,无论是在窦太后面前还是在汉景帝面前都是低调谨慎,战战兢兢。等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开始亲政,“王美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王太后”。整个人的性情、风格大变。就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典型案例。

父系氏族

“男尊女卑”追根溯源的话,应该始于“父系氏族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历史上既有过“人群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氏族社会,也有过“夫为妻纲”的父系氏族社会。之所以,我们今天听到的词叫做“男尊女卑”,而不叫做“女尊男卑”主要是因为距离我们比较近的这段有文字记录的文明史大都属于父系氏族社会。

父系社会的起源

父系社会的确立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而宗法社会的形成应该是从夏朝开始的。宗法的核心可以归纳成:男子从属家族,女子从属男子。它确立了一种社会秩序,让部落管理或国家统治更加有序、更加有效率。

孝道是美德

而“孝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 它从道德的高度和法律的底线两个层面确立了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

舜与父亲、后母

有关“孝道”的故事可以用车载斗量来形容。最早可以追溯到舜。舜生在穷苦家庭,幼年丧母。父亲又取,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他们。

孝感天地

舜的孝感动天地。大象帮他犁田,小鸟替他播种。后来,尧帝让舜协助管理国家。舜很称职。尧把帝位传给了舜。这个故事强调的是:尧之所以选舜为继承人,不仅因为才干,而且因为孝道。后来,有的朝代把选拔官员叫做“举孝廉”。把孝道当做选拔官员的一种标准,一个必要条件确立下来。

孝与男尊女卑

综上,“男尊女卑”和“孝道”都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的社会标准。乍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实际上是兼容的。

最佳贡献者
2

中国古代,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之后,女性地位不高,看起来男尊女卑和孝道有些相悖,但是实际上不是,这跟我们先秦时代就开始的孝文化有关

我们先来看孝字的写法,下面是“子”,上面是“老”。所以《说文》讲“孝”为: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次序,礼节。也可以视为子承老,儿子背老父母,这是象形,更是直观的孝行。

我们都知道“百善孝为先”,在古代,忠孝排在所有道德伦常的首位。在这里,母亲已经不是单纯的女性,而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中,孝道的主体之一。当然,这个排序在封建社会的父系制家族中,排在一家之主父亲的后面。

当父亲不在了,母亲就在第一位。而地位低下的指的是作为妻妾的一众女性。

这一点在《红楼梦》某些场景的描述中可窥一二。

如第三十三回,贾母听到贾政打贾宝玉,人未到骂声先到,而贾政“见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出来”陪笑问安。贾母不依,责骂贾政。

“贾政听这话不象,忙跪下含泪说道:'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老太太这话,儿子如何当的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

贾母赌气要回南京,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接着“贾政直挺挺跪着,叩头谢罪”。

贾母进屋后,“贾政见贾母怒气未消,不敢自便,也跟着进来”。

贾政这一系列的表现都说明,孝在封建制家庭中排在首位。

之所以中国的孝文化大行其道,主要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后面的历代王朝绝大多数都采用儒家思想治国安民。虽然此举是因为zhengzhi原因,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但也让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这自然就首推“忠孝义”。

所以说子女孝顺和女性地位低是不相矛盾的。而女性要想提升地位,也只能等“十年媳妇熬成婆”了。

更多内容,关注@丁小米Amy 。我是丁小米,一个喜欢码字的佛系创作者,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3

我认为古代的女性社会地位很低和子女孝顺尊重母亲之间既不矛盾也无冲突。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很低是长期以来社会发展所形成的社会现实,而子女孝顺尊重父母则是生命个体天然情感的表达和植入人心的观念及习惯,二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首先,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很低的情况起源于殷商时期女子从夫婚居的制度。在此之前的母系社会中,大家都靠采集过日子,女子的地位比男子要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只知道他们的母亲而不知道他们的父亲。后来因为打猎和耕种需要男子的强壮的体力,所以女子慢慢的退居次要地位。到了周朝,宗法社会形成了,所有男子从属于家族,女子则从属于男子。

东周以后,诸多的贵族阶级开始实行一夫多妻的妾媵制,严格分别正妻和妾,儒家的礼教对女子的行为作了也做了很多限制和约束。 在汉朝的时候,朝廷进一步宣扬男尊女卑的观念和夫为妻纲的规矩,于是女子必须遵守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此男尊女卑观念彻底深入的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中,给女子带来诸多的压迫、歧视和无穷的痛苦。所以古代女子社会地位很低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现实。

其次,子女孝顺尊重母亲起始于个体生命天然的情感需要,后强化于孝文化的影响。母亲抚育从十月怀胎到母乳喂养,再到教会其走路说话,婴幼儿和少年期基本由母亲陪伴,这样一来,孝顺母亲就成了天然的情感需要。

历来就有“孝”的传统,孝的最初含义是人们为了乞求平安而进行的一种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动, 到了西周时候,孝的观念中除了祭祀祖先这层含义之外,还增添了奉养父母的新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丰富和发展了孝的内涵,明确提出了“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的观念。在儒家的理论中,“仁”是众德之总,而“孝悌”则又被视为众德之源,这样一说,孝的地位在整个传统理论中上升到核心位置,“孝”也从此成为协调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后来,孟子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

到了汉朝更是“以孝治天下”,汉文帝亲自为母尝药做表率,《二十四孝》等关于孝的故事也早已深入人心,这些都为孝文化在民间的深入和渗透坐实了基础。所以,子女孝顺尊重母亲是情感需要和孝文化传统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可能在社会活动中由于成例而做出歧视女子的事情,但并不影响他回家后孝顺母亲。社会发展到今天,女子的地位提高了不少,几乎达到了“女子也顶半边天”的地步,但啃老族、不孝顺尊重父母的子女却日渐增多,让人感慨。

4

码字不易愿君珍惜

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多表现在政治上和一些世俗上,女人相夫教子,贤妻良母才是一个合格女性的表现,但在孩子面前却不这样。

孝道

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唐朝时,参加医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却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到了宋代,我国的儒学伦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间宣扬的孝道有的偏离了儒家的基本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大的误导作用。

反哺

乌鸦尚知反哺,何况是人,孩子出生往往离不开母亲,第一眼见到的也是母亲,而在古代作为男性抛头露面的工作,而女性只能在家做饭看孩子,往往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最长,而且往往也是能影响到孩子,在清代皇宫里就有一个规定,皇子一出生便被抱走,有专门的乳母喂养,就是为了防止母亲和孩子之间因接触过多而影响到自己。

5

我是小蝼蚁,我尝试着回答一些这个问题。

女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子女是否尊重母亲,应该是两个方面的事情。

我们先来看看女性的社会地位,过于久远的上古时期暂且不谈,我们可以看看宋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一提起宋代,我们就容易想起“饿死事小,失节事极大”的程颐和“夫天也,妻地也”的司马光,宋代理学家们,有许多都歧视妇女。像程颐这种被后世视为理学家先驱的人物,暂且歧视妇女,后世尊奉他的学者,自然也会跟着歧视妇女。

即使如此,在宋代,女性依旧是可以享受到一些权利的。对于女性改嫁这一件事情上面,相对后世来说,宋代还是比较开放的。《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一书中就有提及范仲淹母亲谢氏、王安石儿媳庞氏、岳飞前妻刘氏、赵明诚遗孀李清照等改嫁另适,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情。

其次是子女对母亲的孝顺尊重。

先不说孝顺母亲是作为人的一种正常感情。自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后,“孝”这个概念就被提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对于不孝顺的人,甚至会被骂为畜生。

还是以宋代为例,即使母亲改嫁了,但还是子女孝顺的对象。明神宗时期,有一人名叫朱寿昌,他赤脚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找回了自己改嫁的母亲,这件事情还得到了朝廷的表扬。

宋代在法律层面对妇女改嫁做出了保障,在舆论层面对子女孝顺母亲提供了很大的支撑,所以可以看出,即使在理学开始兴起的宋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低。

6

古代讲究礼仪,感觉尊敬母亲像是尊敬神一样,你会对神大不敬吗,所有人都会跟母亲近,只是古代规矩多,从小就压制了他们的感情,不能太过于亲近,不然就是没骨气不像男子汉,从小就灌输这种思想,所以只能位高权重的时候,才能亲近一些吧!

7

古时候很多孝顺的故事都是沽名钓誉,特别是二十四孝里的,很多都是为了出名谋取官位故意为之的。老子说的好,真正的孝顺是看不出来的,很自然的。名义上的孝顺是有人不孝,通过比较得出来的孝顺的说法。

8

其实古代女性地位并不低,因为夏商周之前是母系社会,中国最初的姓都是女字旁的字,比如:姬、姜.. 汉朝唐朝时女性地位都不低。女性地位实际是从宋朝开始大幅度降低的,程朱理学的功劳。

9

谢邀,我个人感觉古代的女人不是很低,只是思想教育限制了女性的开放和叫很多男人大男子主义,比如七出三不出更好的保护女性,还有家里除了老公,就是妻子也是有地位的,你看哪个下人,子女欺负,就跟皇上,皇后一样,皇后也有权利的,除了不干涉朝政,皇宫里,除了皇上,就是皇后了,哪个大臣敢对身为皇后的女人不敬重。那时没地位的是贫农,戏子,不管男女都一样,所以男尊女卑我感觉有些严重,最起码都比现在的印度的女人要好,那等级制度制约的。那时的子女都很孝顺,因为从小就开始教育礼仪,做人做事,所以咱们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仪大国,比如百善孝为先,做什么善事,都不如子女孝顺父母的事大,不孝,做在多好事没用,所以对父母的孝顺是最大的善事,

10

首先,汉朝是以孝治天下,孝顺成为了普遍的价值观,取士都是靠举孝廉,而后是人的天性,母亲为子女的付出和疼爱是没办法替代的。特别是古代,母子关系有时候是唯一的亲情羁绊,所以子女对母亲的亲情是真情流露。而为什么总感觉女性地位低下呢,是因为古时候的宗法制根深蒂固,嫡长子继承制让母子亲情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所以母亲地位崇高是因为儿子地位一定,而嫡长子只有一个,所以造成很多女性没有实际的可靠的地位,进而让女性的地位在男权社会中得不到重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