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丘宫变是赵国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一代英主赵武灵王为自己在储君问题上的错误决策复出了惨重代价。

当时,赵武灵王已经退位成为了赵主父,小儿子赵何成为国君,就是惠文王。长子公子章趁赵主父与惠文王一起出游沙丘之机,发动叛乱,想要杀死惠文王。但是却被相国肥义发觉,肥义以身作试探,被其杀死。公子章的阴谋也完全暴露,逃到赵主父所住的沙丘宫。毕竟血浓于水,虽然儿子谋反,赵主父还是收留了他。但是赵主父忘了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国君了。前来平叛的大臣李兑和公子成包围主父行宫,并冲进宫里杀死了公子章。由于两人害怕主父秋后算账,两人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包围行宫,直至主父饿死。

沙丘宫变时,赵惠文王才十四五岁,因为年少,大臣李兑、公子成得以专权。公子成是赵肃候的兄弟,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到惠文王时期,年岁以高,沙丘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由此李兑得以专擅赵国朝政。虽然李兑专权,但是从有限的资料看,李兑并没有做到一手遮天。在掌权期间,李兑与大将韩徐产生了路线之争,李兑主张联齐抗秦,韩徐主张联燕抗齐。李兑支持联齐抗秦有一个原因就是,齐闵王打赢将灭宋后的陶邑送给他。但是路线之争反映了李兑虽然专权,但是还不能完全掌控赵国朝政。有时候,还需要依靠韩徐等军方力量,比如,齐国灭宋以后,苏秦游说齐闵王,没让陶邑送给李兑,而是送给秦国国舅魏冉,导致李兑极为愤怒,当苏秦路过赵国时,李兑便联合韩徐将苏秦扣押。但是随着齐闵王灭宋后,齐国势力大增,各国都感到忧虑,于是发起了五国伐齐,这时赵惠文王的决策也逐渐明晰,就是联燕抗齐,随着在路线之争的失利,李兑也被惠文王罢免,退出了历史舞台。

最佳贡献者
2

赵武灵王为了和韩国友好,娶了一个韩国女子生了儿子,立为太子章。有一次出巡,做了一个梦,梦里遇到一个美女,美女还冲着他唱了一首歌,最后赵武灵王的臣子吴广为了解决君主的烦恼,就把自己的女儿吴娃献给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一看和梦中女子一模一样,就十分喜欢,等到韩女死后,把吴娃立为夫人,就把太子章废了,立了和吴娃生的太子何,后来把位子就让给太子何,自己称为主傅。

二元化统治

赵武灵王始终认为国家是自己说了算,灭了中山国的战斗中,大儿子太子章立功,怎么看怎么喜欢,就给大儿子封地,并给配了一位田不礼,让肥义辅佐太子何。谋士李兑很担心国家安危,就和肥义密谋,建议肥义推掉相国的职务,让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当,但是被肥义拒绝。最后两人协商,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保护太子何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在一次上朝时表现非常有威仪,而自己的大儿子安阳君垂头丧气,就感觉亏欠大儿子,就又决定改革,把赵国一分为二,让大儿子建立代国,国家形势更加危机,武灵王又给儿子们提供了火拼的机会,带着两个儿子在沙丘开会,一个国君,一个主父,一个安阳君,这时安阳君假传赵武灵王的命令,引诱赵惠文王去主父寝宫商量会议,单纯的赵惠文王差点上当,但是被肥义阻拦,肥义先去赴会,结果一去不返,安阳君一不做二不休包围了赵惠文王的宫殿,结果被李兑和公子成带领国家军队打败,杀了田不礼,包围了赵武灵王的宫殿,要求赵武灵王交出安阳君,杀了安阳君,命令赵武灵王的宫殿谁也不能出入,最后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在沙丘的行宫。

3

不但没有,反而经过沙丘之变后赵惠文王得以亲政掌握大权。

4

宫变赢了 反杀,公子章!实权在手!

5

并没有。相反沙丘宫变之后赵武灵王和公子章的势力都被肃清了,赵惠文王才真正开始大权独掌。

6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被围困在沙丘的宫殿中。没有仆从,没有食物,孤身一人,求生欲让这位曾经威震诸侯、叱诧风云的英雄爬树掏鸟窝充饥,但飞鸟尽,最后的食物也告枯竭。

三个月后,宫门被从外面打开,一代雄主终于被饿死在沙丘宫中。

期间,他的儿子、赵惠文王对其不闻不问,麾下令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也无一人前来搭救。大家都在等着赵武灵王谢幕,他残喘的性命,已被赵国的政治集团抛弃。

后世的人们惋惜赵武灵王之死,可即使他活下来,也无法再给赵国带来辉煌。因为,在赵武灵王光环的阴影中,肥义已先他而去。

赵武灵王和肥义的死,对赵国乃至整个战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的赵国,虽有名将但只是守成之国,曾经"西北略地,南袭秦国"的理想,已成往昔神话。

武功没有赵武灵王,赵国失去了进取精神,文略没有肥义,赵国失去了大管家,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润滑剂。肥义的存在,使主父、惠文王、赵章、公室、大臣间关系协调,虽有矛盾而不致激化,对外时则能形成合力。

一、赵武灵王使赵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赵武灵王接手的赵国,强邻环伺,中山国如楔子插在国中,发展举步维艰。北方的东胡、林胡、楼烦更是依仗着骑兵优势,与赵国笨重的战车部队作战中,占尽优势。

赵武灵王筹划变法图强,但心有疑虑:"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改穿胡服,是重大的社会、文化事件,在视胡人为蛮夷、野蛮人的观念下,让赵国上下移风易俗,弄不好就会身败名裂。

肥义是赵肃侯留给儿子的重臣,是个视野开阔、见识长远的人。意识到这是赵国摆脱积弱局面的重大举措,马上给予赵武灵王坚定地支持:"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别人说什么不重要,让他们笑话吧,等到成果显现,一切不言自明。

"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

果然,举国上下齐声抵制,赵文、赵造、周袑、赵俊等贵族、大臣也纷纷谏言反对。但在肥义的有效斡旋与鼎力支持下,赵武灵王恩威并施,脱下华夏民族传统的峨冠博带服装,换上西北戎狄民族的短袖窄衣,学习游牧民族的骑马射箭战术,舍弃传统的车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实行胡服的第二年,赵国就对中山国发动了攻击,大获成功。紧接着西攻胡地,辟地千里,林胡王献良求和。赵武灵王又数攻中山,逼使中山国割地求和。

凭借着强大的骑兵,赵国北击匈奴,"攘地北至燕、代",西伐林胡、楼烦,将国土扩充到云中、九原,从而形成了对秦国的压顶之势。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之一。

二、一个梦改变了赵国继承人

赵武灵王最初的王后为韩国宗室之女,公元前320年生下长子赵章,并立为太子。赵章的能力不错,深受赵武灵王喜爱,也曾多次跟随赵武灵王出征,屡有战功。

但是,赵武灵王的一个梦改变了一切。

公元前310年,在一次出游途中,他梦见一个少女鼓琴而歌:"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梦中少女令赵武灵王念念不忘,于是向大家诉说自己梦中的所见。臣子吴广觉得描述的就是自己的女儿孟姚,于是将其献给灵王。

赵武灵王见到孟姚,十分宠爱,赵人称之为吴娃。娃是美女之意,他们很快就有了儿子赵何。吴娃的枕边风很厉害,赵武灵王抵挡不住她的恳求,废掉韩王后和太子赵章,改立吴娃为王后,赵何为太子。

公元前301年,孟姚去世。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给10岁的太子何,是为赵惠文王,自号主父。由于赵惠文王年纪尚幼,令老臣肥义为相国兼老师,辅佐幼主。

肥义的能力是很明显的,教导培养赵惠文王,管理国政,供应军需。由此,赵武灵王在国内事务上彻底甩手了。他这样做的初衷,是想摆脱国内的繁琐政务,好专心致力于为赵国打造并实现他的战略构想。

"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上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

赵武灵王已经意识到,赵国最大的敌人是秦国,战胜了秦国,赵国就掌握了一统天下的资本。秦国经商鞅变法后,已经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度,东方各国都饱受其害,不除之,也是赵国的后患。

各国也曾联手反击秦国。公元前318年,苏秦合纵六国攻秦,楚怀为合纵长,打到函谷关,六国就退兵了。公元前 298年,赵、齐、魏三国攻秦,也是到了函谷关无功而返。

赵武灵王总结经验:

1、各国联军各怀心思,稍有挫折,即告瓦解。

2、秦国有黄河天险,函谷关更是锁住了入秦通道,进则东攻六国,退则闭关自守,始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

现在,赵武灵王有了一只独步天下的骑兵部队,可以独自与秦掰手腕,届时其他国家只要策应一下,摇旗呐喊即可,这就避免了攻秦联军一盘散沙的局面。

在进攻方向上,赵武灵王决定避开函谷关,先占领西北胡地,扩充赵国的势力范围,再由北往南,利用赵国"胡服骑射"的骑兵从北方进入秦国,则秦国皆失。赵国骑兵在辽阔的区域居高临下,将占尽优势。

这就是赵武灵王"西北略地,南袭秦国"的战略构想。为达此目的,他甚至以身犯险,亲随使团乔装赴秦,考察山川、地理、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积极准备。

"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

三、一个感情用事的父亲,使赵国内部分裂

公元前296年,经过多年攻伐,主父率军彻底灭掉了中山国,完成了赵国多年的夙愿。归来后大赦天下,设酒宴五天,并封长子赵章为安阳君,又同时派田不礼辅佐赵章。

长子赵章无辜失去了王位,心中很是失落,对赵惠文王不服气。田不礼则是野心勃勃,他抓住机会怂恿赵章对赵王的不满。

赵武灵王也一直觉得对长子有愧疚,在一次朝会上:

"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

将长子封为代王,这是赵武灵王希望给赵章的补偿。但这样势必造成赵国的分裂,削弱国家的实力。大臣肥义等一口回绝,并警示主父,不要使赵国陷入动乱。

赵武灵王虽有雄才大略,却是个公私不分的性情中人。当初因对吴娃之爱改立太子,现今,每天看见长子赵章的委屈处境,他又不免生出了别样心思。

众人都看到了主父的态度转变,这引起了各股势力的洗牌,不可避免地要在前太子、现国王间进行选择站队:

1、公室的选择:赵国的王室成员在赵国政治中势力强大是有传统的,以赵成为代表的公室站在赵王一边。

2、大臣的选择:赵章的行为是违背纲常的,肥义、李兑等大臣大多站在国王一边。

3、军队的选择:赵武灵王改造的军队,军心志在开疆扩土,建功立业,而非内斗,将领们没有参与其中,但关键是赵惠文王有调兵权,而赵章没有。

赵武灵王没有意识到国内民心所向,故意将赵王"拒封代王"的消息透露给赵章,加深了安阳君对赵惠文王的嫉恨,最终促使赵章付诸行动:他计划利用主父与赵惠文王出游沙丘的机会,阴谋夺权。

四、众叛亲离,自食其果

局势不稳,赵章加紧了叛乱的准备。

赵王的大臣们已察觉到了危险,大臣李兑劝相国肥义:"公子章与田不礼合谋叛乱已经很明显了,你掌握着国政,必然首当其冲,应该将相国让给公子成,这样,就可以避祸了。"

肥义也知,主父的行为导致赵章无法控制,叛乱在所难免。他能做的只有尽量减小损失,不辜负赵武灵王所托:

"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异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肥义决心履行自己的承诺。贞节之臣在祸患来临时显现出节操,忠心之臣在灾难及身时彰示出德行。

为备不虞,肥义叫来赵王卫军将领信期:"公子赵章与田不礼正在有所图谋,他们迷惑了主父,恣意施暴。很可能假借主父的命令发动政变。我很忧虑此事,从现在起严加戒备,有奉主父命来召见大王的,必须先来见我。"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信期曰:"善。"

主父与赵惠文王等出游沙丘,到达后,各自住在不同的宫殿。

相国肥义预感到事态有变,与李兑和公子成预先做了防备。

有使者来请赵惠文王到主父宫中议事,肥义知道凶多吉少,止住赵惠文王,让信期做好准备,自己代替赵惠文王前往。

伏兵等到了肥义,肥义慷慨赴死。以自己的性命践行了诺言。

见赵惠文王没有上当,赵章立即起兵,与赵惠文王的守卫杀作一团。李兑和公子成带着四邑的士兵赶来,镇压了赵章的叛乱。

赵章带着少数人逃往赵武灵王的宫室,主父收留了他们。

李兑和公子成带兵围住宫殿,派人杀死赵章,之后二人商量:"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可见,如果让赵武灵王活着出去,大家都没有安全感,灭族是没跑的。

但没有人敢担负杀主父的罪名。于是,将宫中的所有人都赶出来,用兵团团围住宫殿,让赵武灵王在沙丘宫自生自灭。

赵武灵王被所有人抛弃:赵家王室都站在国王一边,赵国大臣也没人替赵武灵王说话,军权被赵惠文王牢牢把控。

结语:

沙丘宫变,是赵国的一场灾难。

赵惠文王在这次沙丘之变中被弑的风险很高,他的胜出,使赵国付出最小的代价重整秩序。而若赵章得手,赵武灵王也未必能够脱身,因为他不会想要一个凌驾于己且废黜过自己的太上皇,加之公室、大臣的各存异心,国内形势必将陷于动荡。

肥义已经安排好了平叛,可惜自己死在叛乱之初。他若还活着,赵武灵王就有生机。因为肥义了解赵武灵王,他们有共同的理想与担当,他知道且可以向各方担保他们不会被主父迁怒。

肥义死了,赵武灵王对所有人都是威胁,没有他居中调停,各方力量将直接冲突,赵武灵王也难以实行自己的战略计划。

这一切可说是赵武灵王咎由自取,是他的一错再错,造成众叛亲离的局面。

他先是异想天开,在赵国搞国王、主父的二元管理;其次,长子赵章既已废黜,赏以利益做个太平公子也就罢了,偏又给他希望,使其野心膨胀发动叛乱;最后,赵章叛乱失败逃来沙丘宫,赵武灵王又开门接纳,简直就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他不是同谋也是后台。

赵武灵王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和战略家,却又是一个极不成熟的政治家。他为一己私情改立国本,就已埋下夺嫡的后患,又因沉迷军事放手政权,使自己施为受限,待发现不妥急于收权时,又不能认清时局人心,导致前后反复,既使自己失信于大臣,也令军队脱离了自己掌控。

赵武灵王的理想也是肥义的理想,肥义就相当于刘邦的萧何,最能贯彻主父的政策。肥义管好后方的一切,主父"西北略地,南袭秦国",就可以建立不世的功勋。

沙丘宫变,赵武灵王、肥义的死亡,令赵国的良好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赵惠文王在肥义的教导下,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可惜,师生相聚时短。

赵惠文王也是有为的明君,其统治期间,秦国也占不了太大的便宜,政治清明,名臣辈出。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彰显了其用人之明。但是,与赵武灵王相比,只能算守成之君。本该大有作为的赵武灵王,为自己的任性轻率付出沉重的代价:他的性命和赵国的未来。

因为赵武灵王已死,肥义往生,赵国失去了理想。

7

感谢邀请。沙丘宫变后个人认为赵惠文王没有被架空,赵惠文王十分懂得御下之术!

赵国从赵襄子开始,一直到沙丘宫变,差不多每代君王都发生了因为王位继承所引发的叛乱。赵襄子立献侯,被桓子争位,桓子死后,复迎献侯。烈侯死后,武公即位,在武公死后,赵国又立烈侯之子赵章(敬侯),结果武公之子赵朝发起公子朝之乱。成侯即位后,又发生公子胜争位。成侯死后又有公子緤和太子语争位。不过以前的王位争夺事件,并没给赵国造成什么太严重的问题。直到赵武灵王这代,想要把赵国一分为二,造成赵王室的内部分裂,最终落得沙丘宫变,父子俱死!

沙丘宫变,赵武灵王之死,使得极盛一时的赵国失去了活力。干掉赵武灵王的李兑名扬天下,赵惠文王任命其为相国,并封为奉阳君,李兑独掌赵国大权。

李兑掌权后,一直主张联齐抗秦,纵横家

苏秦前来游说,李兑赠给苏秦明月珠、和

氏壁、黑貂裘、200两黄金,资助其进入秦

国,后来,苏秦促使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共同抗秦。

李兑经过运作,最终促成齐、赵两国联

姻,赵惠文王迎娶了齐国公主(齐滑王之

女),并将其册封为王后,即大名鼎鼎的

赵威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赵

太后即赵威后。

几年后,齐国灭宋,对赵国造成新的威胁,赵国君臣开始接受联燕抗齐的主张,

于是,亲齐的李兑被赵惠文王免去相国之

位,不久就去世了。

所以从最后免除李兑官位这件事看沙丘之变后赵惠文王是没有被架空的。李兑只不过是惠文王的一个能臣而已。

8

沙丘宫政变后公子章兵败被杀、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也落得被活活软禁、凄凉而死,赵惠文王非但大获全胜没被架空,还正式开始独掌朝政大权、成为真正掌握实权的一国之君。

9

沙丘政变最终以赵惠文王胜利,赵武灵王和公子章死为结局。

虽然这只是赵国内部的一次政变,此次政变不光改变了赵国的政局,更是影响到了整个战国形势的走向!更进一步中央集权!

10

沙丘宫变之前赵武灵王已经传位给赵惠文王了。

赵武灵王27年,冒了一个念头,不干了,传位给他的儿子-公子何(公子何就是赵惠文王赵何,是惠后吴娃的儿子),自称主父。主父把中原一带权力交给儿子,自己专心经营西北,想从云中、九原一带向南袭击秦国。

公子章在田不礼的教唆下蓄谋造反,包围了沙丘别宫。

李兑和平原君公子成带兵来救驾了。杀死了田不礼,消灭了公子章的党徒,公子章逃到了主父那里,主父收留了他,因此公子成和李兑包围了主父的宫室。李兑和公子成知道由于公子章的缘故他们包围了主父的宫室,就算现在撤兵,也逃不过灭族之祸,于是就继续包围主父的宫室,围了三个月。三个多月后主父被饿死在沙丘宫殿里。

而且沙丘宫变后赵惠文王的权力还是收到李兑和赵胜的制约的,并没有想象中的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