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渥巴锡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他们都是蒙古人。但是分属不同的部落。所以渥巴锡和成吉思汗之间没有血缘关系。

因为被准噶尔部打压,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于清天聪三年(1629) 率部族25万人离开塔尔巴哈台辗转西去,在伏尔加河下游定居下来。人们称呼他们为“卡尔梅克"(流浪者),此地也从此被称为“卡尔梅克草原”。

后来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不仅强迫土尔扈特人改信东正教,而且不断征发士尔惠特军人作战。阵亡子弟8万余人。万般无奈下,背井离乡140多年的土尔扈特人筹划东归。

公元1771年1月17日(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清晨,土尔扈特按照计划开始东归。可惜的是,上苍和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冰封大地的季节,伏尔加河却没有封冻。河西的7万土尔题特人无法按计划过河,27岁的渥巴锡只能向河西叩首作别,含泪下令东归。宫殿、村落被同时点燃,168083 名士尔扈特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东归之路。

土尔扈特东归令女沙皇雷霆震怒,她一方面对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严密封锁,另一方面派出大批军队对东归者围追堵藏。

渥巴锡把近17万人组成战斗队形,派出堂弟巴木巴尔和将军舍愣率领精锐开路,表兄达什敦多克和大喇嘛书库尔罗桑丹增在两翼护卫,老弱病残走在中间,他和堂侄策伯尔多尔济殿后。他们很快就越过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然后穿过结冰的乌拉尔河,进入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在那里,他们付出了9000名战士的代价,才击败了横挡在必经之路奥琴峡谷的哈萨克骑兵,勉强渡过了第一道难关。

寒冷、疾病的蔓延、战斗的惨烈,东归的土尔扈特人经历了重重困境,终于在7月中旬抵达了魂牵梦绕的伊犁河谷。近17万东归大军仅剩了66013人。历时7个月,长达一万里路途,土尔扈特人的东归被称为18世纪最伟大的长征。

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热情接待了冒死东归的渥巴锡,拨出20万两白银和大量牛羊、布匹和粮食。将他们安置在绿草无边、静水如碧的伊犁河畔。渥巴锡被封为卓里克图汗,策伯克多尔济被封为布延图亲王,舍愣被封为弼里克图郡王。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以此传奇拍摄了《东归英雄传》,再现了这一壮举。

大部分土尔扈特人东归祖国,而另一部分土尔扈特人因为大河没有封冻未能东归,被沙俄死死困在了伏尔加河西岸。后来成为苏联的卡尔梅克共和国。

最佳贡献者
2

渥巴锡东归的故事,我是在历史课本上学到的,如今有人问渥巴锡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吗?对这个问题我得多花点笔墨,好好解释一下。

13世纪,蒙古草原上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各部,在孛儿只斤·铁木真(后人尊称成吉思汗)的带领下,横扫亚欧大陆,征服了大量土地和人口资源,于1206年,建立了世界上的超级帝国大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建国后,为了巩固财富,按照蒙古人的习俗分家产,他把自己的五个兄弟、四个儿子分封成大大小小的“兀鲁斯”(蒙语汗国),赐给他们土地和人口,替他管理着广大的国家。当时土地、人口最多的有四大汗国:长子术赤及子孙建立的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次子建立的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建立的窝阔台汗国,四子托雷及子孙建立的伊利汗国,以及大汗本部汗国。这四大汗国在成吉思汗和其孙子蒙哥死后不久,就陷入争夺汗位的战争,元世祖忽必烈灭掉南宋统一中原时,四大汗国基本脱离大汗汗国(元朝统治区域)的控制,各自独立为政。

其后蒙古人各汗国之间、四大汗国和元朝之间不断战争,曾经纵横欧亚的蒙古势力彻底衰亡。

明朝以后,蒙古各部退出中原,逃入漠北,生存在蒙古、天山南北,长时间与明朝政权并存,主要有鞑靼、瓦剌、吐鲁番汗国。也先时期,曾短暂统一了蒙古高原上蒙古各部,但他并不被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代)所接受。也先死后,瓦剌分裂成准葛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四部。

明朝末,准葛尔部强大,土尔扈特首领与准葛尔首领不合,随率土尔扈特所部,部分杜尔伯特族、和硕族总计19万人,越过蒙古高原西迁到水草丰盛的伏尔加河下游,在那里垦荒、放牧,生存下来。

十六世纪以后,金帐汗国(现今俄罗斯大部)的斯拉夫人开始崛起,他们伙同哥萨克人侵入土尔扈特生活地区,不断挤压土尔扈特人的生存空间,沙俄政府一直将土尔扈特视为眼中钉。16 世纪中叶, 沙俄用武力相继占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汗国和诺盖汗国后, 接着就把魔爪伸土尔扈特蒙古。土尔扈特人被迫为沙俄卖命,成为沙皇侵略扩张的工具。

面对沙俄的侵略威胁, 几代土尔扈特汗并没有在沙俄淫威下屈服, 而是进行了坚决斗争。认为自己 “有权在草原上游牧, 在河流中航行” , 因为“土地和水是佛的” , 并勇敢的对侵略者说“不”。

渥巴锡继任汗位后,不甘心继续忍受沙俄的迫害、压榨,于公元1771年正月,带领部族17万人越过哈萨克草原东归,同年五月到达新疆伊犁地区,这时土尔扈特只剩下不到5、6万人。

东归英雄渥巴锡

渥巴锡东归以后,清政府派人发给土尔扈特人农具、种子,在西北地区做了妥善的安置。并把渥巴锡接到北京学习朝廷法规,以便更好的管理部族。

说到这里,就不用小鱼啰嗦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渥巴锡就是成吉思汗最英勇的后代子孙。他反抗沙俄压迫,东归故国的行动也为后人明示,只有祖国强大了,人民才不受外族的欺负,这才是所有中国人最应该明白的道理!

我是小鱼,平生最爱读史论今,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就请关注我,为我点赞。

3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渥巴锡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渥巴锡所在的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一个古老的部落。而成吉思汗则是蒙古族乞颜部的后裔,两人分属于不同部落,固然有亲缘关系,但无血缘关系。另外,土尔扈特部的祖先王罕【《元史》作汪罕,蒙古语:王罕(?-1203年),名脱里或脱斡邻(蒙古语:脱斡 邻勒Тоорил),是克烈末代首领,因受金国册封为王,故称王汗。】是成吉思汗的义父,故而,渥巴锡作为土尔扈特部的后裔不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渥巴锡简介:

渥巴锡(1743-1775)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汗曾孙。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继汗位。

1771年1月,渥巴锡率领本部17万人东迁,回到其祖先的家园。7月到达西部蒙古,乾隆皇帝册封他为乌讷恩素诛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以其所部为旧土尔扈特部。

1774年移居裕勒都斯草原,次年去世。

4

渥巴锡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渥巴锡归属蒙古族土尔?特部;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乞颜部的后裔。

两人分属不同部落,有亲缘关系,并无血缘关系。

渥巴锡(1743—1755)是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特部首领,阿玉奇汗的曾孙。乾隆26年(1761年)继汗位。

主要成就:

1.率部东归

1771年为摆脱俄国的统治,率部归祖。

2.安置部民

因东返损失过重,重建部族困难重重,多次力求清政府允许移地放牧,最终选中珠裕都斯草原,之后,向裕勒都斯草原移牧,确立牧区,一直沿结至今。

5

先回答问题关键:渥巴锡不是成吉思汗得后人。渥巴锡属蒙古土尔扈特部人,而成吉思汗则属蒙古乞颜部后裔,在蒙古族得发展进程中,两个部落也许会有亲属关系,但这两个人不可能有血缘关系。所以,渥巴锡不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再简单介绍一下渥巴锡,他是清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生于1743年,卒于1775年。公元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继承汗位。后(1771年)率部东迁回到西部蒙古其祖先的家园。

6

渥巴锡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渥巴锡属西部蒙古土尔扈特部人,成吉思汗属东部蒙古乞颜部人,二者间风马牛不相及,毫无血统关系。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东部蒙古乞颜部人。

蒙古人的祖先为公元五、六世纪生活于中国东北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室韦人。在室韦诸多部落中,有一支叫“蒙兀室韦”,即蒙古人的祖先。

七、八世纪时,蒙兀室韦和其他一些室韦部落西迁,渡过呼伦湖,来到水草丰茂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游牧于今蒙古国肯特山地区。百十年后,居住于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鞑靼部落开始强盛起来。十世纪左右形成了鞑靼部落联盟,所有蒙古部落皆包括其中,称为“黑鞑靼”。一个多世纪后,鞑靼部落联盟解体,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众多蒙古部落,其中较大部落为乞颜部、汪古部、克烈部、塔塔儿部、乃蛮部等。蒙古各部互不统属,没有统一的首领,如一盘散沙,互相攻掠,纷争不休。

十二世纪末,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开始兼并之战。经过十余年的浴血征战,铁木真终于统一蒙古各部,于1206年被拥戴为全蒙古之大汗,尊号“成吉思汗”。至此,蒙古民族便正式形成了。

西部蒙古于蒙元时称斡亦剌,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其中居住于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以北地区的首领忽都合别乞曾多次参加对成吉思汗作战的联盟。1207年,忽都合向蒙古北征军投降,并招抚各部林木中百姓,受封为全体斡亦剌四千户之长,领地扩大至谦河上游(小叶尼塞河)。元末,斡亦剌已扩充至四万户。

明代称斡亦剌为瓦剌;清代总称西部蒙古诸部为厄鲁特蒙古。

厄鲁特蒙古初分布于锡尔锡德河与叶尼塞河上游,经过长期融合与吸收周围突厥语系各族及东蒙古诸部成分,至明末清初,形成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及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

土尔扈特部为厄鲁特蒙古四大部之一,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及额尔齐斯河中游迤西。明清之际,因厄鲁特四大部统治者发生矛盾及沙俄南侵威逼,土尔扈特汗和鄂尔勒克遂率部西迁,穿越哈萨克,徙驻于额济勒河(即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中游西岸草原地带。时额济勒河中下游是一片荒无人烟有待开垦且无主的处女地。后来沙俄觊觎上这片沃土,便试图控制之,虽遭到土尔扈特蒙古的抵制,然仍对其进行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渥巴锡(1742或1743—1774)为土尔扈特部首领。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二月,渥巴锡继其父敦罗布喇什,嗣为土尔扈特汗(一说为1761年)。时沙俄向额济勒河流域大量移民,强制土尔扈特人改变宗教信仰,并对该部落无休止征兵,企图将其纳为俄罗斯帝国行政区域。土尔扈特蒙古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渥巴锡遂密谋脱离俄罗斯,率领部族回归东方祖国。

1770年十二初一(公历1771年1月16日),渥巴锡经过充分周密的准备,毅然起兵,率部发动武装起义。土尔扈特蒙古消灭当地俄国驻军,又分兵袭击附近城镇。次日,渥巴锡率领部族三万三千余户、十六万九千余人,告别居住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额济勒河驻地,踏上回归祖国的漫长征程(土尔扈特东归时间有多说,兹取其一)。

渥巴锡举族浩荡东归,迅速渡过乌拉尔河,进入哈萨克大草原。沙俄政府命令沿途正规军围追堵截,同时要求哈萨克出兵邀击。由于沿途频遭截击封堵,渥巴锡不得已绕道巴尔喀什湖西南戈壁之地穿行,绝水草十余日,皆饮牛马血而行,加之疫病流行,人畜死亡大半。台吉策伯克多尔济率领百余骑前锋穿越戈壁后,沿沙喇伯勒,经吹河、塔拉斯河行进,总算于1771年五月二十六日同前往迎探之清军在伊犁河流域察林河畔相会。

六月十三日,东归英雄渥巴锡率领族众抵达伊犁,与清大臣舒赫德等会见。至此,土尔扈特蒙古东归祖国征程历经七个月宣告结束。

土尔扈特蒙古为了民族生存举族东归祖国,可谓是悲壮的历程。土尔扈特蒙古自俄罗斯驻地额济勒河启程之时,有三万三千余户、十六万九千余人,经万里跋涉,浴血奋战,断水草,染疾疫,人员折损严重,抵达伊犁时,存者仅约一万五千八百户、六万六千余人,不及半数;且衣不蔽体,憔悴枯槁,其状甚惨。清政府大加救济。

九月,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等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乾隆帝设盛宴款待渥巴锡一行;册封渥巴锡为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统辖珠勒都斯旧土尔扈特蒙古乌讷恩素珠克图盟南路四旗,即今库尔勒一带。

简述蒙古族历史,足见渥巴锡非成吉思汗后裔,二者之间并无丝毫血缘关系。

7

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不堪沙俄的奴役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等人的率领下,33000户169000多人,离开生活了140多年的额济勒河(即伏尔加河)地区,举部东归。历时8个月,行程万里,于1771年6月底回到祖国,剩下10000多户80000多人,完成了近代世界民族最后一次大迁徙。清政府对他们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随同土尔扈特部回来的还有:在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时逃往伏尔加河地区的原土尔扈特部舍楞一支(是和鄂尔勒克叔父卫衮察布察齐的后裔),后被称作新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贡格一支,被称作新和硕特部,渥巴锡(是和鄂尔勒克的后裔)一支则被称作旧土尔扈特部。

1771年9月13日,清政府一次封土尔扈特、和硕特等部落首领王公台吉为汗、王、贝勒、贝子、辅国公、札萨克等42名,次月又将个别王公爵位进行调整,最后确定。

渥巴锡封为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落卓里克图汗(1774年去世);

策伯克多尔济封为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落布延图亲王;

舍楞封为青色特启勒图新土尔扈特部落弻里克图郡王;

巴木巴尔封为毕锡酹勒尔图郡王;贝勒2名:和硕特台吉贡格(巴启色特启勒图和硕特部落土谢图贝勒)、旧土尔扈特台吉默门图(济尔噶朗贝勒);

贝子5名:和硕特台吉雅兰丕勒(阿睦尔聆贵贝子),旧土尔扈特台吉额默根乌巴什(巴雅尔图贝子)、旺丹(鄂勒哲依贝子)、其布腾(伊特格勒贝子),新土尔扈特台吉沙喇扣肯(乌察喇勒图贝子);辅国公1名:旧土尔扈特台吉拜吉湖;

札萨克一等台吉2名:和硕特台吉吉诺海、旧土尔扈特台吉伯尔哈什哈;另封新旧土尔扈特、和硕特闲散一等台吉9名、二等台吉9名、三等台吉3名、四等台吉8名。以上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札萨克台吉、辅国公均世袭罔替。“内外札萨克及闲散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札萨克台吉、塔布囊等准其将长子预保报部给予加衔,以备将来袭爵,其汗、亲王之子授为公品级头等台吉,郡王、贝勒之子授为头等台吉,贝子、公之子授为二等台吉,札萨克之子授为三等台吉均于ú渴庇刹孔嘤栌Φ闷芳丁?amp;rdquo;汗岁俸银2500两、绸缎40匹;亲王岁俸银2000两、绸缎25匹;郡王岁俸银1200两、绸缎15匹;贝勒岁俸银800两、绸缎13匹;

贝子岁俸银500两、绸缎10匹;镇国公岁俸银300两、绸缎9匹;辅国公岁俸银200两、绸缎7匹;札萨克台吉、塔布囊岁俸银100两、绸缎4匹。除此还按爵位高低领有额定的人丁“内外札萨克汗、亲王给随丁60名,郡王50名、贝勒40名、贝子35名、公30名、头等台吉塔布囊15名、二等台吉塔布囊12名、三等台吉塔布囊8名、四等台吉4名。”随丁是封建主的家奴。1775年9月(乾隆四十年8月26日),清政府在新旧土尔扈特、和硕特部设盟,任命正副盟长(盟长由台吉以上的贵族担任),“皆将土尔扈特、和硕特台吉等选任盟长、副盟长,编设札萨克、旗分、佐领,铸造印信。”旧土尔扈特为乌纳恩苏珠克图盟,下分南北东西4盟,南路,在喀喇沙尔城以北裕勒都斯草原,设4旗(汗旗、左旗、中旗、右旗)54个苏木13678人;

渥巴锡长子策琳纳木札勒(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落卓里克图汗)为盟长,受喀喇沙尔参赞大臣管辖,这就是现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境内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的来源;北路,在和博克萨里一带,设3旗(北路旗、左旗、右旗)14个苏木11709人,封策伯克多尔济(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北部盟长)为盟长,属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归伊犁将军节制,这就是现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蒙古族人民的来源;东路,在济尔噶郎河流域(今乌苏市境内)一带,设2旗(右旗、左旗)7个苏木1220户,封巴木巴尔为盟长,属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管辖,归乌鲁木齐都统和伊犁将军节制,这就是今天乌苏市一带蒙古族人民的来源;

西路,在晶河(今精河县)一带,设一旗4个苏木近3000人,封默门图为盟长,隶属伊犁将军节制,这是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温泉一带蒙古人民的来源。

新土尔扈特部舍楞一支,在阿尔泰山布勒罕河(今布尔根河)一带,为青色特启勒图盟,设2旗(新右旗、新左旗)3个苏木,并附新和硕特部1旗1个苏木,共1000余人,舍楞为盟长,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归定边左将军节制,是今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富蕴、青河一带蒙古族人民来源的一部分,其中的新右旗、新左旗3个苏木210户2000余人于1913年8月1日在亲王密什克栋固鲁布(袁世凯于1912年10月晋升)的率领下迁往孚远(今吉木萨尔县)一带游牧。新和硕特部等为巴启色特启勒图盟,附于旧土尔扈特部南路,辖3旗(中路中旗、中路左旗、中路右旗)10个苏木(旗之下掌管基层军事、行政事务、率领兵丁的“佐”,意为“箭”)5174人。

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区的蒙古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参加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革命斗争----“三区革命”。1954年7月1日、7月14日、9月6日,分别建立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新疆蒙古族地区得到的具体落实和充分实施。

8

渥巴锡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渥巴锡所在的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一个古老的部落。而成吉思汗则是蒙古族乞颜部的后裔,两人分属于不同部落,固然有亲缘关系,但无血缘关系。另外,土尔扈特部的祖先王罕【《元史》作汪罕,蒙古语:王罕(?-1203年),名脱里或脱斡邻(蒙古语:脱斡 邻勒Тоорил),是克烈末代首领,因受金国册封为王,故称王汗。】是成吉思汗的义父,故而,渥巴锡作为土尔扈特部的后裔不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9

渥巴锡是清朝中期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他所在的部落是很古老的一支,并不是成吉思汗的乞颜部。而成吉思汗也只是其祖先收养的义子,他们同族不同源。因此渥巴锡也并不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更非其子孙。

10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部落而已!它之前有匈奴人突厥人!他之后有女真人!什么后代不后代的东拉西扯!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