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土木堡事件时,要使明军不败,须换哪个皇帝去统领50万大军?

土木堡事件时,要使明军不败,须换哪个皇帝去统领50万大军?

2020-09-13 21:01阅读(69)

土木堡事件时,要使明军不败,须换哪个皇帝去统领50万大军?:土木堡事件是因为赏赐与和亲问题引发的蒙明战争,土木堡的地理位置,其实还不如汉代的“白登”。因

1

土木堡事件是因为赏赐与和亲问题引发的蒙明战争,土木堡的地理位置,其实还不如汉代的“白登”。

因为白登之围,汉军不缺水,被围七天也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断粮问题。

所以说,要使明军不败,我觉得应该让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来打这一仗,原因有这么四个方面。

其一、刘邦善于坚守阵地和城池,更加善于筑垒

荥阳被项羽包围的时候,刘邦的军队就用筑垒的办法,抵挡项羽的骑兵部队。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进攻受挫后,也无可奈何的率领军队后撤,结果被韩信来了一个反包围,于是乎就有了垓下之战。

其实,有实战经验的皇帝,往往比较善于坚守,毕竟是最高统治者,士兵们都想表现自己的忠诚,往往不愿意投降的。

而明英宗朱祁镇就是缺乏锻炼的“年幼无知”的皇帝。根本不知道如何防守,如何保障水源和粮食安全。

其二、朱祁镇容易上当受骗,刘邦则未必那么幼稚

明英宗到达土木堡,瓦剌军队将土木堡团团围住,水源也被也先军队占据,明军人马饥渴,明军都指挥使终夜拒敌,敌人越来越多。

后来,也先假装派遣使者来求和,王振见瓦剌兵退,居然下令将明军兵营移至水源旁边。

明军刚刚移动,也先就集中王牌精锐骑兵四面冲击,明兵争相逃命,军阵顿时溃乱,王振等高官也死于乱军之中,官兵死伤达10万余人,明朝皇帝朱祁镇也因此被俘虏。

  • 假如是老谋深算的刘邦,他一定不会受骗上当

只有被围困的人,才会求和,哪里见过占优势的人会求和,这样的雕虫小技都不能识破,实在是拿军队当儿戏。

其三、假如是刘邦,他一定会同意和亲来解决问题,其实蒙古也先早就想和亲

开始,也先想为儿子求娶明朝公主,以便可以夸耀于蒙古群雄之中,明朝千户马云、马青、吴良等私下许诺,并说还要送也先美女。

但因明朝有重开大宋天的“不和亲”意识,明朝翻译官马云、马青事后未敢将此事奏报明廷。后来也先贡使至北京求婚称:“此聘礼也,”明廷答复:“诏无许姻意”。

也先开始以为通婚成功,方才遣使贡马作为聘礼,结果却大失颜面。事后也先以明朝刁难贡使并撕毁婚约,以及随意克扣岁赐银两为由,大规模集结军队,出兵进攻明朝边境地区。

可以看出也先原本就有和亲的意愿,假如是刘邦被困土木堡,相信用一个漂亮的公主就可以解决问题。

其四、假如是刘邦,他一定会送很多金银财宝,事实上蒙古军非常贪财

据土木堡的幸存者李贤之《天顺日录》记载:

胡人贪得利,不专于杀,二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骡马亦二十余万,衣甲兵器尽为胡人所得,满载而还。

意思是说,蒙古军非常贪财,没有专注于多杀明军,所以明军死得少,伤得多,很多战略物资全被蒙古军队满载而去。

可以说,蒙古族非常类似匈奴,贪财与好色,几千年也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要是刘邦在土木堡,估计不用50万军队,只要一个假公主和一些金银财宝就可以脱险,要使明军不败,也就这么简单。

2

土木堡之变

大明王朝土木堡之变是永乐皇帝的重孙子,明朝英宗皇帝最大的二个污点之一一个污点。另一个大的污点就是诛杀大明功臣于谦。

朱祁镇并不是一个会打仗的皇帝。他并不像他的父亲或者曾祖一样。

他过于听信太监王振之言和加上明军出兵仓促没准备好太多相关准备

英宗这个蠢货过于信任王振这个太监随意更改作战目前和返回北京的路线。

结果在宣府附近的土木堡被蒙古军的围攻。并且明朝英宗皇帝被俘虏。

辛好有忠臣于谦拼死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方不至于明朝成为第二个南宋

也正因为这样也先才被迫送回英宗

深思之过,究其原因,

土木堡之所以失败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明朝的英宗皇帝不会打仗,居然不听从会打仗的将军的意见偏偏听一个太监的。

让谁去可以打胜仗

我个人有三个推荐有

一,

洪武皇帝朱元璋

二,

永乐皇帝朱棣。

三,

正德皇帝朱厚照。

一个开创大明王朝

一个将北元打成三大部落

一个主动出击进攻蒙古小王子而大胜

这三人随便一人完爆蒙古

3

那个时候无论换哪个皇帝都不行,想赢的话,皇帝不要去,找个统军之才,作为统帅,带领50万兵去北伐。

为什么皇帝不能去,看看明朝前期能打仗、能统兵的皇帝,朱元璋就不说了,人家就是干这个的,明成祖朱棣,那也是在战场上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他的孙子朱瞻基,跟着朱棣北伐,还有平定内乱,也是经历过战场历练的。

这些皇帝之所以能够御驾亲征,统御万军,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战场历练,并且都有建树,等到他们当皇帝的时候,自身的军事才能已经很高了。

朱瞻基打仗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朱祁镇和朱祁钰都还太小,没法去战场历练,朱瞻基又死的早,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不仅不具备普通指挥官的才能,更不具备一个军事统帅所需要的军事才能。

这样的皇帝,你让他统帅50万兵,这不是千里送人头吗。正确的做法,要么皇帝跟着去,但是战争指挥权完全交给统兵大将,皇帝就在旁边旁听就可以了,要么就是皇帝干脆不要去,让国内顶级的大将之材统兵前往,这样赢的概率要大很多,即使赢不了,也不至于50万全军覆没,最坏的结果,顶多损兵折将,但不会像土木堡之变一样令明朝元气大伤。

4

昨天刚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对比明英宗亲征和宋真宗亲征的区别,其实土木堡之变,要让大明不败,能换的皇帝多了去了,这里咱们就把宋真宗换上去吧,在这里说一下,土木堡之变明军是号称五十万大军,实际上也就二十万左右。

瓦剌在公元1449年率兵南下时,如果宋真宗得知了消息,他第一个反应应该是能不能息事宁人,给点钱让瓦剌退兵,但是这肯定会遭到朝臣们一致反对,从明朝建立之初就没有君王这么怂的,只不过宋真宗是个比较保守,谨慎的人。

王振如果要迎合他,多半会建议让宋真宗调兵遣将讨伐瓦剌,而不是让他亲征,因为宋真宗的性格较为懦弱,肯定不会像朱祁镇有亲征的念头,所以土木堡之变在源头上就会被杜绝,但是王振也就没机会立功了。

在土木堡之变中,瓦剌一方部队近三万人,后来在北京保卫战中,瓦剌也不过十万人,在正常情况下,瓦剌军队根本无法对大明构成威胁,大明会战败,主要还是因为朱祁镇瞎指挥,宠信宦官王振。

朱祁镇

而我们从宋真宗亲征的过程中,就可以知道宋真宗是个非常谨慎的皇帝,最后是被寇准这群人逼着去督战的,他不会像朱祁镇那样偏听偏信,所以并不会出现王振专断的情况。

即便朱祁镇擅自更改行军路线时,和他随行的大臣,将领们,也曾三番五次的提醒朱祁镇,但是朱祁镇听不进去,而如果换宋真宗亲征,他最怕的就是自己遭遇危险,所以当随行的大臣给他提出警告时,他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选择撤退,或者到安全的地方休息。

土木堡之变,明军损失惨重的一大原因是军队组织不当,如果遇到宋真宗这样过于谨慎的皇帝,显然部队出征会以防御为主,他考虑到自己的安全,也会积极听取将领们的建议,虽然背景相同,但是土木堡之变绝对不会重演。

宋真宗

5

朱祁钰!

朱祁镇投敌当明奸后,在朱祁钰的领导下,击败了也先的蒙古军队,事实证明了的东西,还用问!

6

武宗就可以了

7

50万怎么来的,你把明京畿附近全算上差不多50万,土木堡时皇帝身边你加上骡马也没有50万,明军败客观因数很多,不只是皇帝的原因,虽然皇帝作死的原因害得自己被俘,土木堡明军表现全算不错了,至少不算全线亏退,至于明军死伤,可以自己考据历史,总结原话基本是兵民,关于土木堡明军伤亡记载基本算上了兵民伤亡,确实有明军带家丁参战的,伤亡中包含大量高级官员的随行人员,即使加上大量随行人员,伤亡也是10万左右,这已经是皇帝亲征的主力,失去这些人员后面守北京都吃力,真有50万,怕是也先也抓不了皇帝,也先是鞑靼近百年出的一人物,被抓其实也不冤,土木堡象征意义更大,这改变了明初明朝的攻势,甚至影响了明朝后面走势

8

太祖,太宗,宣宗皆可

9

这个很好回答,土木堡之战如果统帅五十万明军的是明成祖朱棣,哪明军是完全可以取胜的。

10

换朱元璋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