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失去了幽云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同时,宋朝的话语权被知识精英掌握。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宋朝没有掌握幽云地区,这意味着华北平原的北部在辽朝手里。但是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情况是相近的。这时,宋朝的知识分子会一厢情愿地认为,被辽朝统治的华北地区的民众会自认为和宋人才是“一家”,他们无比愿意为中原王朝效力。范仲淹就曾说,“幽燕各州的人,沿袭汉人习俗,他们时刻思念回归中原王朝,世世代代,子孙都不忘记。”面对西北的西夏政权,有大臣曾上书宋朝皇帝,“西北地区的兴州、灵州这两个地方,大多是汉人,他们虽然被西夏的统治者俘虏,但时刻希望被宋朝君主统治”。
这些宋代知识精英一边放飞想象,一边在皇帝跟前念叨,直接影响了朝廷的决策。我们以前在谈到宋朝收复幽云地区的时候,总是说,这是出于军事考量。其实,文化意识在其中也起到很大作用。
比如,宋太宗下诏收复燕地的时候,就说出了这样的话:幽云地区的人们对契丹的统治非常愤懑。只要我们出兵,当地人就会接应我们,一起赶跑契丹人。
不过,幽云地区的人并不这么想,也没有这么做。宋太宗带兵北伐的时候,当地人反而帮助契丹人抵抗宋军进攻。根据记载,宋军傻呵呵地发放榜文,要求当地人效力。当地人看到榜文后,自然而然惊呆了。太宗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这时,一位大臣仍然固执地说,“这是因为当地人一时糊涂,他们误以为咱们贪恋他们的土地。所以,今后咱们必须要把宣传工作做好,要让当地人知道我们是在拯救他们于水火。”
过了几十年,宋朝人的心思仍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大名鼎鼎的苏轼在参加科考的时候就说,“我们应该重点联合幽云地区的士大夫。他们承继了华夏的文脉,通晓事理。没听说嘛,宋太宗当初北伐失败要南返的时候,幽云地区的士大夫哭得那叫个惨啊。”
读到这些内容,我们会疑惑,为什么宋代知识分子这么天真呢?试着站在宋代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角度思考一下。从相似性来说,幽云地区的人跟我们同文同种;从利益角度考量,中原文化显然更先进,他们在契丹人手下,只会被野蛮对待。所以,从任何角度看,幽云地区的民众都应该站在我们这边。
可事实上,幽云地区五代的时候就已经被契丹人收入囊中了,一百多年来,契丹人通过轻徭薄赋,已经争取到了民心。而宋朝,从没有统治过这里。
这个梦一直做到了南宋。这时,北方的强敌从辽变成了金,宋朝的可控土地进一步缩小,不只是幽云地区没收回来,连中原核心区也落入北方强敌之手。但陆游这样的“爱国诗人”仍然写诗操心北方的“同胞”。最有名的就是那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后来,南宋权臣韩侂胄领兵北伐。他提出一个战略构想:女真虽然已经统治中原八十多年。但是中原人一定仍然忠于大宋王室。只要我们起兵,他们就会加入北伐队伍。结果呢,事情并没有如韩侂胄所想。宋军惨败,韩侂胄的头颅也被作为南宋求和的代价之一,送给金国。
我们接着想,南宋灭亡之后,这种国族意识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吗?
其实,这种观念不仅没有因为宋朝的灭亡消失,反而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直接受到宋朝影响的是明朝。14世纪中期,汉人再次建立了政权。明朝人也像宋朝人一样,把明朝看作是一个“汉人”的国家。汉人知识分子再次积极主张用文化、族群以及地域尺度区分汉人与外族。而元朝和清朝,虽然统治者是少数民族,但他们以宋朝的“国族意识”为蓝本,构建起一个更复杂的观念。它们将汉人和中原看作帝国中的一部分。然后强调自己的族群具有足够的能力,协调帝国境内各个族群、各个地域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