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刀叔导读:今日解读张献忠的四位义子。

张献忠,一位与“闯王”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军领袖,大西政权的建立者。关于张献忠的奇闻异事似乎比李自成还多,而满清对张献忠的狠,也比李自成要多得多,当然也可以称之为对张献忠的恐惧。

张献忠

天启末年,陕西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而饿殍遍野,平民百姓无以为继,于是在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暴动,并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

崇祯三年(1630年),不甘平凡的张献忠也铤而走险,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组织了一支队伍暴动,自号为“八大王”。由于张献忠“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所以军中称其为‘黄虎’”,又因张献忠小时读过书,受过军事训练,很快就显示出他的指挥才能。

张献忠

1640年,张献忠率部进兵四川,并于1644年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随后大西军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1646年,清军在击败李自成后南下进兵四川,张献忠引兵拒战,不幸于西充凤凰山战死。

张献忠作为一位传奇人物,虽然去世多年,但有关他的奇闻异事却流传至今,例如张献忠屠川、江中沉宝、七杀碑等等。其实张献忠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传奇,那就是他的四位义子:老大孙可望、老二李定国、老三刘文秀、老四艾能奇。

孙可望

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陕西延长县人,张献忠在陕北起义时,出身贫苦的孙可望参加了张献忠的义军,后被张献忠收为义子。

成年后的孙可望勇敢而又狡奸,每遇战事他都能沉着应对,故此被军中皆称孙可望为"一堵墙",因为他识字又机灵,所以很受张献忠的器重而成为四个义子之中的长子。

孙可望

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之后,孙可望位列众将之首,张献忠战死于川北不久,孙可望因为与李定国不合而导致内讧。

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孙可望从贵州引兵入云南攻打李定国,但因为他的倒行逆施,致使其部下倒戈投向了李定国。此后走投无路的孙可望竟然向清军投降,并引清兵攻打四川、贵州,孙可望投降清军后隶属汉军正白旗,于公元1660年病死。另外还一说是他在狩猎时为清军所射杀,毕竟敌人也不喜欢叛徒,叛徒在没有了利用价值后,只有死路一条,毕竟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

李定国

李定国,字鸿远,出生于延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李定国在年仅十几岁时就参加了张献忠的起义军,张献忠见李定国相貌不凡,便收他做了第二位义子。

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这时李定国才二十四岁。李定国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宽容仁慈,作战英勇无比,军中皆称他为"小尉迟" 、"万人敌" ,为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大将。

李定国

张献忠战死之后,四位养子对大西军的出路进行了商讨,孙可望主张到广东南岭一带,一旦出现危机便可出海逃生,而李定国则主北上抗清,恢复大明江山。

李定国曾言道:"三百年的大明是中华正统,我死了以后,你们要归顺大明,不要做不义之事"。 1662年六月十一日,正逢李定国的四十二岁生日,却突然传来永历帝于四月初八被吴三桂绞杀的消息,李定国恸哭得两目出血,于六月二十七日去世,李定国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刘文秀

刘文秀(?-1658年),陕西延安人,早年一直追随张献忠,大西国建立后,受封为抚南将军。

张献忠去世后,刘文秀率大西军余部数万人,进军云贵抗清,在清军大举进犯西南前夕去世。刘文秀早年追随张献忠,为张献忠的第三位义子,他与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合称为大西军“四将军”。

后来刘文秀与孙可望等率余部数万人南走云贵,连克遵义、贵阳。

顺治八年(1651年),当时孙可望投降清军,艾能奇也已战死,而刘文秀依然率大西军步骑五万出川南,由叙州、重庆进围成都,杀清都统白含贞、白广生等,迫使吴三桂败走保宁。顺治十五年(1658年)四月,清军即将大举进犯,对此深感担忧的刘文秀病卒于昆明,死后葬于安宁曹溪寺。

艾能奇(?-1647年),又名张能奇,是大西皇帝张献忠的第四位义子。

艾能奇任职大西军的平南将军,素以勇猛著称,张献忠称帝后封他定北王,艾能奇在大西军在统率十九营兵马,所属兵力高达七万人。1646年,清军统帅豪格率清军进入川北,并派护军统领鳌拜率八旗护军,出其不意的对大西军发起突然袭击。

艾能奇

在此次激战中,艾能奇射杀了清军猛将格布库,但张献忠却不幸中箭身亡。

此后大西军在“四将军”的率领下,自顺庆、定远、突围至佛图关,不想却又明朝总兵曾英的率部阻击,艾能奇再次放箭射杀了曾英,使大西军得以突围成功。1647,艾能奇在进攻东川府时,遭遇当地土司禄万钟的埋伏,中毒箭流血不止身亡。

张献忠的“七杀碑”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定边县人,作为抵抗清军最坚决的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堪称是被清廷黑的最惨之人。

我们今天所能得知关于张献忠的所有资料,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于满清朝廷的编排,真实性很早就已被史学界质疑,其中就包括张献忠屠川和“七杀碑”。至于历史上真实的“大西王”张献忠,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的四位义子中窥探出历史真相。

《七杀诗》张献忠: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

人之生矣有贵贱,贵人长为天恩眷。

人生富贵总由天,草民之穷由天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惜手劳。

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

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

不礼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杀杀杀!

我生不为逐鹿来,都门懒筑黄金台。

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

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

山头代天树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原创自媒体)

最佳贡献者
2

乱世出枭雄!张献忠便是明末农民起义中的一代枭雄!他在陕北、四川一带与明朝军队抗衡,时而招抚归顺,时而反叛起义,于1640年率军队攻打四川,经过四年征战,拿下四川全境,于1644年自称为帝,建立大西政权。

张献忠在四川作恶多端,杀人如麻,可谓四面树敌。那么一代枭雄张献忠是怎么死的呢?

有书君认为张献忠从占据四川全境的大西皇帝到死于箭下有一个由强变弱,战败身死的过程。

先是明崇祯帝派兵镇压张献忠大西政权,势力大减,然后是李自成派贺珍攻打张献忠,势力范围更弱,最后多尔衮派豪格诛杀张献忠,一箭致命。

一丶明崇祯帝派兵镇压张献忠大西政权,势力大减。

要张献忠人头的人不少,第一个要他人头的明朝崇祯帝,宗祯对他恨之入骨,刁民一个欲杀之而后快,曾派将领曾英、左良玉、杨展等剿灭大西。

特别是杨展在彭山江口一带把张献忠部打得东逃西窜,千船尽沉,所有搜刮来的金银珠宝尽沉江底,只得龟缩一隅,势力大减。

二、李自成派贺珍攻打张献忠,其势力范围越缩越小。

李自成、张献忠都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曾一起攻打过明朝军队,但后来攻陷凤阳后因分赃不均,反目成仇。

后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岂能让他人在卧榻之侧安睡,于是派贺珍部攻打张献忠,张献忠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又被打得抱头鼠窜,张献忠的势力范围越缩越小。

三、多尔衮派豪格诛杀张献忠,一箭致命。

时间追朔到1645年,大西政权建立的第二年,也是顺治称帝,多尔衮摄政的第二年,多尔衮一方面派人劝降张献忠,一方面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出征四川,把铁蹄伸向中原。

张献忠接到清顺治的诏书:“以前你在四川扰乱民生,那都是明朝的旧事,完全和大清无关,只要肯归顺大清,大清就既往不咎。”表示不再理会前朝之事。

同时又以利益诱惑,许以高官厚禄,让他的子孙后代永远享尽荣华富贵。

同时又威胁他不及早投降,一旦清大军一到,那就死无葬身之地!

张献忠不为威逼利诱所动,对清的诏书置若罔闻,说要以民族大义为重,下定决心抗击清军。

然而张献忠的美好愿望被手下将领刘进忠毁于一旦。

刘进忠本是张献忠手下一员大将,为张出生入死打拼天下,抗击清兵,可是吃了败仗,张在圣旨中把刘进忠骂了个狗血喷头,两人已生嫌隙。

1646年,张献忠在金山铺想要杀掉那些态度不坚决的依附者,刘进忠进言劝张不要滥杀无辜,杀人太多将无兵可用。

张献忠一意孤行,不但要杀了新附之人,还强烈要求刘进忠回金山铺来一起剿灭这些不坚强的人,刘进忠怀疑张献忠是想诱杀自己,于是一气之下向清军投降。

刘进忠投降清军便成了豪格的向导,带着清兵铁骑浩浩荡荡闯入四川。

张献忠以汉人为正统,决定绝不做不义之人,他在放弃成都时杀了妻儿老小,不让他们落在清兵手中,还向他的下属叮嘱千万别降清。

11月,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驻扎下来。11月26日,肃亲王豪格和护军统领鳌拜如天兵神降,来到太阳溪边,绕到张献忠农民军的后面,突袭成功。

当观察兵向张献忠报告:清兵来了!张献忠一脸懵逼,还以为是明朝的军队,完全不相信清兵来得这么快。

张献忠急忙上阵指挥战斗,让农民军兵分两路迎敌,豪格命令格布库攻打右边的农民军,都统准塔攻打左边的农民军,左右夹击,战斗很快进入白热化。

张献忠刚一抬头,被刘进忠瞧见了,他赶紧报告清兵:“那个穿着蟒服露着半边臂膀,腰插三根箭的人就是八大王!”

话音刚落,一支箭“嗖嗖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声而出,那箭已射中了张献忠的喉咙,张献忠从马上坠落下来,当场毙命,张献忠死后,部下赶紧用锦衾包裹他的尸体,埋在僻静的地方,然后逃跑了。

鳌拜派清军打扫战场,找到张献忠尸首,把他的头斩下来交给豪格,挂在成都城头示众。

就这样,年仅40岁的一代枭雄张献忠第一次与清军遭遇,便身首异处,死无全尸。

张献忠因势单力薄,且有勇无谋,到处树敌,单打独斗,无人助力,团队中一无谋士,二无战将,一个农民起义军领袖根本不具备称帝雄霸天下的实力,所以他必死无疑,这是早晚的事,他被清军铁骑箭杀,只是死法不同而己。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3

张献忠号称杀人魔王,时至今日四川人提起张献忠也是咬牙切齿。尽管这些四川人都是后面湖广填四川的时候填进来的,但是张献忠的死与他屠蜀却是脱不了关系的。



张献忠是从湖北一带打进四川来的,他占领的地盘只有川东,川北和川中一小部分。张献忠进成都的时候,当时的明朝参将杨展却逃脱了。于是,杨展在今天四川的乐山到宜宾一带大肆招兵买马,准备和张献忠对抗到底。

顺治三年五月,大清肃亲王豪格拿下西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彻底灭亡,李自成逃往湖北被农民陈九伯杀死。张献忠得到消息,在成都城里大肆烧杀掳掠,最后毁掉了一座繁华的成都城。张献忠和他的几个干儿子准备乘船南下,放弃川北,占领川南及云贵。



可惜张献忠时运不佳,几百艘船装载着张献忠数年抢来的金银财宝行至眉山的江口镇时,遭遇了杨展的进攻。杨展一把大火把张献忠的船队烧了个精光,今天的江口沉银就是当年杨展所为。

几乎全军覆没的张献忠带着一些残兵败将回到一片焦土的成都,可成都已经没法住了。于是他们辗转于川东北一带。是年五月初五,豪格大军从汉中出发经川东大巴山一带进入四川。张献忠此时和他的残兵败将正在南充一带徘徊,进退维谷。而南充城早在他进入四川的时候就惨遭屠戮,如今只剩下空城一座。



豪格大军一路从大巴山进来没有遭遇丝毫抵抗,很快就进入巴中一带。张献忠听说清兵已经赶到,想要带领人马逃跑,结果走到西充时被清兵追赶上,张献忠喉部中箭,后又被鳌拜砍下头颅献与豪格。

4

1644年,也就是崇祯17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当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不过作为北京的新主人,李自成并没有在北京待多久。由于入城之后军纪腐化,北京官民对闯军失望至极。

而此时坐镇山海关的吴三桂虽然早有降李之心,但眼见李自成在北京纵兵勒索前明官员,吴三桂对李自成也是十分失望,加之自己全家都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抄没,吴三桂更是愤而攻击了前来接应他的李自成军队,然后返回山海关。

闻听吴三桂降而复反之后,李自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亲自领兵八万前往山海关迎击吴三桂。迫于李自成的军事压力,吴三桂被迫降清,并联合清军在一片石击败李自成,李自成兵败撤回北京后决定放弃北京,退回西安,依靠关中要地固守。在临走之前,李自成在北京称帝,建号“大顺”,年号“永昌”。

李自成撤出北京之后,清军进入北京,原本已经登基的顺治皇帝为了显示自己是中国之主,又在北京登了一次基。

至此在这一年中国已经出现三个年号了,分别是:崇祯、永昌、顺治。而就在同年年底,中国又出现了第四个年号,那就是张献忠的“大顺”。这个大顺可不是李自成的国号,而是张献忠的年号。

1644年11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1644年年底局势图)

张献忠在夺取四川后,准备北上拿下汉中,进而为四川建立屏障。但是张献忠的军事行动并不顺利,张献忠先是派孙可望进攻汉中,结果被李自成部下贺珍击败,随后他亲自攻打汉中,可仍旧未能得手。

1645年清军攻下南京,清军在关内已经站稳了脚跟,多尔衮隧招降张献忠。然而张献忠虽为流寇,但还是通晓民族大义的,断然拒绝了多尔衮的招降。

1645年年底清军攻占陕西,为张献忠挡枪的李自成败退湖北,清廷开始准备入川。1646年年初,清朝任命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八旗大军,全力向大西军扑来。(豪格剧照)

而此时的张献忠正在四川东部和南部地区与南明军队军队交战,面对明军的进攻,张献忠接连遭遇失败,战局十分不妙。

五月,豪格攻占汉中,大西政权的北大门洞开。为了北上抗击清军,张献忠决定放弃成都。在离开成都之前,张献忠“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他对孙可望说:“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张献忠虽然多年与明军作战,但是面对清军来犯之时,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要求部下在自己死后便投降南明。

随后张献忠离开成都,倾兵北上。但此时他的手下大将刘进忠因不满张献忠滥杀而投降清军,张献忠虚实尽被清军所知。在张进忠的导引下,清军由汉中攻入四川。

1646年11月26日,豪格派鳌拜对张献忠发起突然袭击。27日早上,清军隔太阳溪与张献忠的大西军发生遭遇,张献忠急忙迎战。此时豪格也率大军感到,双方爆发激战,互有损失。

面对清军的突然出现,张献忠最初非常惊讶,他万万没有想到清军的速度如此之快。为了视察敌情,他带着牙将在河畔瞭望。这时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此八大王也。” 清将急发暗箭射之,张献忠不幸中箭而亡,一代枭雄就此猝然陨落。

张献忠的爆亡令大西军军心大乱,他的部众“以锦褥裹尸,埋于僻处,而遁”。但是清军很快便找到了张献忠的尸首,并将其枭首示众。

张献忠死后,他的四个义子:孙可望、艾能奇、李定国、刘文秀全部投降南明。其中李定国更是被南明政府封为晋王,相继在湖南和贵州击杀清朝敬亲王尼堪以及定南王孔有德,迫使清廷想要放弃西南三省。(李定国剧照)

但就在此关键时刻,孙可望因与李定国爆发内讧而降清,李定国在西南的布防策略尽被清廷所知。清军随后攻入四川和贵州,李定国不敌,退往云南,最后在云南勐腊病逝。

5

在民间的印象中,张献忠是一个杀人魔王,在各种传说和野史中他屠杀了很多人,但是他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也曾经抗击过清朝。1644年,张献忠在湖南被左良玉击败,张献忠离开湖南转战四川,六月到八月间张献忠相继攻克重庆和程度,杀死明朝瑞王和蜀王等明朝藩王,并且在四川称帝建立了大西政权,“以桐城汪某为宰相”,第二年春天,抢了明朝内阁大学士陈演的女儿做皇后。然而,随着清军击败李自成,清军已经和张献忠发生了正面接触,此后张献忠开启了他抗清的序幕。

张献忠坐像

此后,张献忠多次与清军交战,但是败多胜少,而且很多将士还投降了清军,张献忠的形势越发艰难。1647年初,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县与清军交战,在战斗中“献忠喉中一箭,坠马死”。张献忠战死之后,由谁来率领这支大军,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关系到整支部队的前途,李自成的大顺军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杀,大顺军群龙无首,最后向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投降,最终整支队伍分崩离析。

李自成像

张献忠生前有四大养子,他们分别是平东将军孙可望、安西将军李定国、定北将军艾能奇和抚南将军刘文秀,这四人或能征善战,或能治理地方,是张献忠的得力助手。张献忠死后,四人拥立张献忠的“皇后”为主,“献忠既亡,可望等乃奉伪皇后陈演女为主,驻遵义桃源洞。可望等诸贼每早必往朝贼后,凡事奏请而行,伪丞相汪某辅之。”陈皇后和汪丞相成了大西军的领导人物,但是此二人并非善类,不得人心。特别是这位汪丞相,“汪性惨刻过于献忠”,凡是张献忠想要杀的人,汪必定从旁相助,因此颇得张献忠的信任,大家都很恨他,但是由于之前畏惧张献忠而不敢有所为。

李定国

然而,现在张献忠已经战死,汪丞相已经失去了靠山,所谓“陈皇后”不过是加入才一年的弱女子,并无根基,此二人在张献忠死后依然作威作福,完全不把张献忠的几个养子放在眼里,“汪犹傲居诸贼上”,而张献忠的这四个养子都是能征善战的虎将,自然不会示弱,“一日,张能奇怒曰:‘汝今日尚敢如是耶!’拔佩剑斩之。”所谓“张能奇”就是前文所说的“艾能奇”,因是张献忠养子,故改姓张。就这样,汪丞相被艾能奇一剑斩杀,而“陈皇后”很快也迎来了她的结局——“二月初,清兵至重庆,诸贼将贼后焚死,拔营渡乌江。”

陈皇后和汪丞相被杀后,张献忠的四大养子掌握了大西军的领导权,最终大西军在四人的共同领导下经贵州转战云南,占据云南休养生息,在孙可望的治理下,云南恢复了生机,供养了大批的大西军,最终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率大西军联合南明永历政权出滇抗清,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南明抗清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大西军进入云南后的形势图

参考文献:《明季南略》

6

关于张献忠的死,相关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

《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说法最简单,最独特,也最不可信,认为张献忠是“病死于蜀中”。

第二种说法来自《明季南略》,认为张献忠喉部中箭而死,过程是这样的:

顺治三年七月,张献忠毁掉成都之后,进入西充的山间。年底,他的部将刘进忠叛变,引领马科率领的清军,长途突袭张献忠大营。

张献忠接到消息,根本不相信,连杀了两位信使,认为他们谎报军情。最后清军杀到,张献忠匆匆提枪上马,出营察看。刘进忠向清军指示张献忠,清军“于是齐放箭射之,献忠喉中一箭,坠马死。”

《绥寇纪略》中的记载不太一样,可以算是第三种说法。

张献忠发现成都的秀才颜天汉暗中联络李自成,所以在成都屠儒,并且想杀尽部下中的四川人。守卫朝天关的大将刘进忠手下的川兵最多,得到消息之后逃向汉中,投降清军,把朝天关拱手献给了清军,还向清军透露了张献忠的具体位置,就是在西充和盐亭的交界处。

然后刘进忠充当向导,引领清军直扑张献忠的大营,事先挑选箭术高超的射手,由刘进忠指示乱军当中哪一个是张献忠。

结果射手一箭射中张献忠的额头,张献忠大败,带着箭伤逃走,藏身到一处柴堆之下。清军抓到他的卫士,得知了他的藏身之处,把他拉出来杀死。

《明史》中基本也是这样的说法。

最后一种说法来自清军的统帅豪格。

顺治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率领清军抵达汉中南部,得到情报说,张献忠驻扎在西充县。

豪格派鳌拜率领先锋部队日夜兼程,抵达西充时正是黎明时分,张献忠率军仓促迎战,“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忠于阵。”

鳌拜成功斩杀张献忠,斩首数万级,俘获马骡一万二千二百余匹,攻破一百三十多处营地。这其中,张献忠死亡的细节没有提及。

清军应该是提前有所准备,集中了一批射术精良的射手,以保证一击毙命。所以很难具体说明是哪个人射中的。事后,上司想抬举哪个人,会把这份荣耀安到他一个人的头上。

7

话说明朝末年,政府腐败如斯,天下灾荒连连,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种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最有名气的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这对“双子星座”。李自成率义军一路“北漂”,直捣明政府的老巢北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而张献忠率义军一路“西进”,于公元1644年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即帝位,年号大顺。

而关于张献忠在四川的故事,必然不能不提到张献忠在四川滥杀的史事,此事正史和野史多有提及。而其中,有一个故事显得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在“西进”途中,张献忠以为凭借着他的强大实力,能不费任何吹灰之力的使各地的官员归顺于他。然而,当他真的进入到四川的时候,却没有地方势力主动归降于他。

也因为这件事情,张献忠认为唯有用武力来镇压他们的反抗。结果导致张献忠做事非常极端和残暴,只要是有人违抗了他的做法,或者做出了一些他认为不好的事情出来,就会遭受到扒皮抽筋或处死惩罚。结果导致他失去了人心,后来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七杀碑”是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的一则关于张献忠的传闻。张献忠杀人如草,还特别立碑明志,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也就是有名的“七杀碑”。

中国历史上杀人狂有很多,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杀人。但到了张献忠的“七杀碑”让人不寒而栗,因为有很多杀人事件都是无缘由的,这也是张献忠最终失败的内因。

再后来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后,开始围剿占领川蜀之地的张献忠。大顺三年,张献忠引兵拒战对抗清军,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和硕肃亲王豪格射死。

而关于张献忠的死,还有个经典的寓言传说。这个传说竟然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关。

诸葛亮在三国里属于上知天文下知地利的“妖人”,千百年来被无限神化,成了广大人民的心目智慧代表的圣人。

下面,就来看诸葛亮生前在四川成都城外以石碑的形式立下的神奇预言,直到1400多年后,字字应验在张献忠身上。

原来,张献忠率领农民军在四川称帝后,一天,率领部将来到了成都附近的回澜塔观光游玩,就在他兴致盎然时,却听到了附件传来一首童谣:“桥为弓,塔为箭,弯弓正射承运殿。”

要知道,当时的张献忠正在让工匠将原来的蜀王府改造为自己的皇宫,并且起名为“承运殿”。童谣里的“弯弓正射承运殿” 寓言很明显,让张献忠勃然大怒,于是命令部下立刻拆毁眼前的回澜塔和脚下的小桥,结果在拆塔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士兵们在桥底下发现一块神奇的古碑。古碑上却是一首诗:“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署名是“诸葛亮”三个字。

这座石塔是万历年间四川布政使修建的,而这位四川省长正是诗中所提到的那个余一龙。张献忠仔细阅读,心里暗暗称奇,严重怀疑这是诸葛亮留下的一首预言诗。张献忠胆战心惊地继续往下读,读到“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的时候更加吃惊了,因为他当时整天担心的恰好就是川北的局势。

这下张献忠更加肯定了,这就是一首预言诗。可是在看到诗的最后两句时,他的整个人都不好了。“一箭贯当胸”,难道我以后是中箭而亡?这不是明示了自己以后的命运吗?结果怒火攻心的张献忠急忙命令手下将这块石碑砸掉,

然而,张献忠不会料到,3年之后,诸葛亮所留下的千古预言竟然实现了。

1647年,在大西军叛徒刘进忠的带领之下,张献忠的部队和肃亲王豪格的清军短兵相接。初次交锋,张献忠冒险带着自己的偏将前往山顶进行侦查,却不料被刘进忠发现。刘进忠对肃亲王豪格说:“他就是八大王张献忠。”于是豪格二话不说,搭弓射箭,结果一箭正好贯穿了张献忠的胸膛,张献忠就此毙命。

而诸葛亮预言 “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中的无竹之箫,正是一个“肃”字,而“肃”字正好对应了肃亲王豪格,张献忠的死也是“一箭贯当胸”,可以说,诸葛亮当年留下的预言字字应验了。

8

天启年末,陕西灾荒不断,干旱和虫灾接踵而来,庄稼颗粒无收,饿死人随处可见,朝廷国库空虚,无力赈灾,陕西农民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有王嘉胤,高迎祥等义军,逐渐发展到攻城掠地。


崇祯上台后,情况并没有好转,灾荒蔓延,啸民蜂聚,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在家乡拉起一支由十八寨农民组成的队伍,响应王嘉胤,外号“八大王”。随义军与明军打游击战,转战陕西、山西、湖北、四川等地,队伍越来越大,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

1634年,张献忠攻陷四川奉节,重庆总兵女将军秦良玉带领白杆兵前来救援,张献忠闻风而逃,与从后面赶来的秦良玉儿子相遇,被前后夹攻,大败退走,进入湖广。(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十三家义军在中原被官兵合围,便四面出击打破僵局,转战到凤阳,烧了皇陵,毁了朱元璋曾出家的皇觉寺,兵部尚书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略,义军又受重挫,张献忠假投降,1639年在谷城重举义旗,战守不定,流窜作战,第二年走入四川,又回师湖广,游击战与歼灭战结合,当年,张献忠在武昌建立政权,自号“大西王”。1644年在成都称帝,与李自成争夺汉中。


清军入关后,对张献忠剿抚并用,1646年,豪格吴三桂率领满汉联军入川围攻张献忠,七月,张献忠北上抗击清军,为无后顾之忧,杀尽妻小一家,在西充与清兵骤遇,大战后,张献忠在叛将刘进忠指认下,被清军暗箭射死(也有病死一说),年四十岁。有“江口沉银”等故事流传。

以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9

“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这个著名的“七杀诀”,正是出自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军领袖、大西国开国(唯一)皇帝张献忠之口。

这话的言外之意是:天底下的人,没有我张献忠不敢、不能杀的。

正在这种畸形思想的作用下,张献忠与他的大西政权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寸草难生。最后,他甚至还将自己妻儿也全部杀死了。如此,称他为“杀人狂魔”当真一点也不为过。

张献忠除了喜欢杀人外,还爱好敛财,为了掠夺财富,他甚至将文开头的“七杀诀”作为圣谕碑立在了四川各地,后来,人们还将这些个碑文统称为“七杀碑”。

嗜杀成性的张献忠,在四川自然没有积累下好的名声,相反,他的所为激起了反抗。此时的张献忠似乎忘了“崇祯年间自己率领农民起义军在米脂地区发动起义”的目的了。

忘了来时路的张献忠称帝之后,很快成了百姓集火的对象。说来,也难怪张献忠会忘,他称帝时,距离起义已经过去了数十年。经过这十数年的发展,他的起义军早已成长成了规模庞大的正规军,1644年他攻克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自号“大西王”以后,他早已由农民起义领袖成长成了一代帝王。

如此,他还何须管顾天下?!但此时的他显然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得不到民心的政权,注定不会长久。

果不其然:1646年,北方新建立的大清政权挥师南下,在荡清了一系列障碍之后,目标直指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是年,清朝以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领吴三桂等满汉大军向四川扑来;位于成都南部的明朝参将杨展,也帅兵北上,如此一来,张献忠的军队便陷入了南北夹击之中,情况大为不妙。

为了日后东山再起,张献忠不得不做出妥协:将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向南转移。

然而,在将财物转移到江口地区时,因为受到杨展的伏击,张献忠的大顺军队大败。不得已,张献忠只能下令将所有的财物,悉数沉于江底。

张献忠“江口沉银”这段历史,直到2017年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被正式发掘时,才得以重见天日。该遗址被发掘时,距离张献忠“沉银”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

伴随着这些银子被一同发掘的,还有众多的西王赏功金币。

话说,张献忠江口沉银之后,自知气数已尽的他决定放弃成都,北上迎击清军。为了表达自己的抗清决心,张献忠将妻子老小全都杀死,然后分兵四路,向陕西进发。

北上途中的张献忠十分关心前方军情,一日,前方飞马来报,说清军已经迫近,请立即做好战斗准备。戎马出身的张献忠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他们竟能跑得如此快!于是,张献忠便便衣而行,携带几个随从,一起出门准备去查看下敌情。

就在他刚出发不久,突然一道冷箭射出,张献忠应声倒地,当时就坠马而死了。

原来,当张献忠出营查看时,便已经被暗哨盯上。双方隔着一条名叫太阳溪的水沟对峙的时候,张献忠便已被对方弓箭手发现,更不巧的是,发现他的弓箭手还是个神手,素来以“快狠准”著称。于是,他第一时间搭弓射箭,随着一声“啊”的叫喊,张献忠倒地身亡。好家伙,这一箭刚好穿过张献忠心脏......

可叹,纵横天下十六载,在尸山血海摸爬滚打出来的张献忠,就这么死在了敌人的冷箭之下。“江口沉银”发掘现场

张献忠死后,大西政权群龙无首,各营军队各自为政,最后在清军的联合绞杀下,惨遭灭亡。

关于张献忠的死,还有另外多种说法——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张献忠以病死于蜀中。
《明季北略》记载:可望密鸩张献忠而总其兵权。
《清史稿豪格传》记载:张献忠是在与清军的战斗中,被肃亲王豪格亲手射杀的。

甚至有一种说法,张献忠是在与鳌拜的战斗中,被鳌拜斩杀马下。

不管张献忠到底是死于何种原因,都成了清军将领邀功的筹码。

三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战争已经化作烟尘,唯有江口之沉银,在诉说着历史的悲欢离合。

10

关于张献忠的死因,始终都流传着很多个版本,但所有故事的共同点就是,他是被射死的。

张献忠是在盐亭县被雅布兰一箭射死的。那么,这个叫雅兰布的家伙是谁呢?

雅布兰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的部下,也是鳌拜帐下的一个军官。

就品级而言,雅布兰属于中级军官,并不是什么显赫的大将军,但是他的身份不简单,他与顺治皇帝、豪格属同辈,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御林军官的原因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雅步兰拥有过人的技能,那就是善于射箭,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神射手,这才使得他有这个能力一箭射死张献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