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飞鸟尽,良弓藏”。在古代历史上,有太多的武将军功赫赫,却被君主所猜忌而不能保全性命。战神白起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直捣楚都郢城;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大伤赵国元气。而在前257年,秦昭襄王以抗命不遵为由,将白起赐死高邮;明朝的开国武将几乎全部遭到清洗。而在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名将,他在国家危乱之际力挽狂澜,对王室有再造之功。而功勋显赫的他却几经沉浮,以八十五岁高龄完美谢幕,死后赠太师、配享皇家庙廷,身后备极哀荣。他就是唐朝的中兴名将、七朝元老郭子仪。

唐朝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开创了武举考试,以此来选拔武将。郭子仪就通过武举考试加入军官行列的。他从从九品下的基层军官做起,至754年已官拜从三品的九原郡太守,这时郭子仪已经快六十岁了。

郭子仪的真正受到重用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正在为母亲守孝的郭子仪被朝廷紧急启用。他被任命为朔方节度副大使统帅朔方军讨逆安禄山。不久收复静边军、云中,杀叛将周万顷、大败叛将高秀岩,累军功加封御史大夫。

郭子仪与李光弼在赵郡击破史思明后,回师常山。在嘉山一带,与尾随而来的史思明部展开决战。是役,叛军四万余人被斩,缴获战马数万匹。史思明率残部逃往博陵。

正在此时,潼关失守,唐玄宗李隆基携杨贵妃一行仓惶逃往蜀郡,结果在马嵬驿发生兵变,杨国忠被愤怒的将士诛杀,杨贵妃被逼自尽。

兵变之后,玄宗与太子李亨分道扬镳,玄宗入蜀,李亨北行。不久,李亨在灵武称帝,玄宗做了太上皇。

756年八月,郭子仪和李光弼赴灵武,唐肃宗李亨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宰相兼朔方节度使。在次年的安邑之战中,郭子仪的儿子郭旰战死。

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后,唐肃宗李亨准备组织反攻,郭子仪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长安后,郭子仪乘胜收复洛阳等多地,因功加司徒,拜代国公。

不久,唐肃宗以郭子仪、李光弼皆为元勋,不宜统属为由,不再在军中设立元帅,而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

由于鱼朝恩对郭子仪心怀嫉妒,适值唐军相州新败,鱼朝恩就在肃宗耳边吹风,把相州之败的责任一古脑推到郭子仪身上。郭子仪被解除兵权。

760年,在群臣的要求下,肃宗起用郭子仪出征,但最终又被鱼朝恩从中作梗。后来,洛阳再度失陷,郭子仪又披挂上阵。

唐肃宗李亨死后,代宗李豫继位。郭子仪又被宦官程元振构陷,失去军权,去给肃宗修建皇陵去了。后来代宗欲起用郭子仪东征,又被鱼朝恩和程元振给搅黄了。

直到763年,吐蕃进犯,而长安周边却几乎没有防御兵力,代宗这才起用老将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驻防咸阳。后郭子仪听闻长安危急,紧急赶往长安,此时代宗一行已出逃。十五日后,长安被收复,郭子仪又被任命为长安留守。代宗回京后满腹感慨,自责重用郭子仪太晚了,又赠了郭子仪一块免死券,还把郭子仪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上。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郭子仪最后一次为国再立功勋是抵御吐蕃。吐蕃数次入侵,均被郭子仪平定,此时郭子仪大约已七十岁左右,还为国征战在沙场上,令人钦佩。

781年,八十五岁高龄的郭子仪安然辞世,谥“忠武”。忠心可鉴,英武一世。这个谥号精确地概括了老英雄郭子仪的一生。郭子仪一生宠辱不惊,受宠时,恃宠不骄;失意时,不忘初心,忠心依旧。当时代宗任命他为尚书令时,他谦虚低调,恳辞不受;而在他几度失去兵权时,他也没有因怨生恨,报国之心依旧如故。对于屡次打击他甚至挖了他的祖坟的鱼朝恩,郭子仪还在皇帝面前为其开脱,称系自己带兵不严,士兵挖了百姓的坟,百姓便同样报复他。这也是他的自保之举。可见,郭子仪不但是位英勇的武将,还是位睿智的智者。正是凭借这高超的情商,老英雄屹立七朝不倒,完美谢幕。

最佳贡献者
2

唐朝大将郭子仪能征善战,号称“中兴名将”,在“安史之乱”爆发时期,力挽狂澜,收复两京之地,迎接圣驾还京,立下卓著功勋。

唐肃宗曾当面表扬郭子仪:“国家再造,卿之功也!”以军功册封郭子仪为汾阳王,任职中书令,赐一座豪宅——汾阳王府。《唐语林》记载:“所居宅内诸院,往来乘车马,僮客于大门出入,各不相识。”

可见郭子仪的王府极为豪华。汾阳王府有多大?院子里行走要乘坐马车,仆人、门客在大门进进出出,居然彼此不认识。郭子仪权势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某一日,郭子仪打算出门,看到有个泥瓦匠正在砌墙,他随口说了一句:你好好修筑,让这墙更牢固一些。

泥瓦匠心直口快,对郭子仪说:数十年来,许多达官显贵人家的墙都是我给砌的,只看到房屋的主人不断更换,墙却依然健在,大人尽管放心,我砌的墙,至今还从未倒塌过。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幡然醒悟,自己功高震主,迟早会遭到皇帝的猜忌,大臣的嫉妒,遂奏请朝廷,告老回家,辞去了所有的职务,获得了皇帝的恩准。

郭子仪退休后,命家人把自家四门大开,朝廷官员、平民百姓可以自由出入,就如同农贸集市一样。

郭家子弟不理解,一再劝阻,郭子仪就对他们说:“咱们家上上下下一千多口,不可能都和我们一条心,一旦哪一天有人心生怨恨,捏造事实诬陷我,郭家人就会大祸临头。如今我们家四门大开,是向世人表明,我坦坦荡荡,没有不敢公开的秘密,如此一来,就不会有人说三道四,造谣生事了。”

郭子仪的担忧不无道理,其位高权重,皇帝唐肃宗早就对他心生猜忌,当年郭子仪大败安庆绪,军中声望极高,完全可以胜任兵马大元帅,但皇帝就是不设置元帅一职。

不仅如此,唐肃宗还派宠信的太监鱼朝恩到军中担任观军容宣慰使,目的就是监督郭子仪。唐代宗即位的时候,觉得功臣名将不好驾驭,干脆削夺了郭子仪的兵权,派他去皇陵负责修建寝殿工程。

郭子仪深知,一堵墙可以保持数十年不倒,甚至数百年不倒,而一个位高权重的高官对权力不放手,想保持一辈子不倒,几乎是不可能的,对自己来说,急流勇退才是明智之举。

郭子仪退休后,不仅自保富贵,也泽及子孙后代,享受功臣后裔的特殊待遇,两年后高寿而终,享年八十五岁。后来的后来,果如泥瓦匠所说的那样,郭氏后人没有保住汾阳王府,大宅院变成了一座寺庙,更换了新主人。

唐朝末年,诗人张籍路过郭子仪的旧宅院,感慨良多:“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年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散,古槐深巷暮蝉愁。”

高盖主主不疑,做人当学郭子仪,这件小事证明他就是个成了精的老狐狸!

3

唐天宝十四年(755),颇受唐玄宗宠信的节度使安禄山率领十余万人在位于今河北涿州的范阳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仓皇南逃,而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更是多次被攻破。在这场动乱中,郭子仪横空出世,他平定多地,收复了旧都,堪称平乱首功。那么,历史上郭子仪这位名将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武则天登基的第一年,也就是神功元年(697),郭子仪出生在华州郑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郭子仪从小就武勇过人,他“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虽然他参加武举后只被封了区区从九品的左卫长史,但他的等级是“异等”,也就是特等,可见考官对他的赞叹,这也反映了郭子仪能力的出众。

于是自然而然的,郭子仪历经多次升迁,终于在天宝八年(749),升任了从三品的左武卫大将军。五年后的天宝十三年(754),郭子仪的母亲去世,朝廷封她为魏国夫人以示对郭子仪的安慰。然而仅仅一年过后,安史之乱便爆发了,本该在家守丧的郭子仪临危受命,被“夺情”特召平叛。

郭子仪领军连战连捷,很快收复位于今山西右玉县的静边军城,为唐军的反击拉开序幕。他接连夺回云中、马邑、东陉关等地,克复了山西多处。又和另一位名将李光弼一同讨伐河北的叛军,逐渐平定了河北各郡县。

郭子仪正要直抵叛军的大本营范阳,却被刚继位的太子李亨,也就是唐肃宗下诏召回。来到新皇帝面前,郭子仪被大肆封赏,李亨将兢兢业业的郭子仪封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上就是宰相,可以说此时的郭子仪得到了非常巨大的荣耀。

不久,敌军纠合了数万残余部队向皇帝所在进攻而来,“子仪以回纥首领葛逻支击之,执获数万,牛羊不可胜计,河曲平。”随后,郭子仪打通了从潼关入陕州的道路,于是郭子仪又被加封司空、关内河东副元帅。不久,郭子仪再度升迁,成为了名字非常霸气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天下兵马元帅一般需要皇室才能担任,而副元帅则是人臣的最高军职。

至德二年(757),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两个首都,于是再度担任司徒,封代国公。不久因兵败而被罢免,赋闲在家。宝应元年(762),河东兵变发生,郭子仪被封汾阳王,复出平叛。事后郭子仪再度被剥夺兵权。仅仅一年后,吐蕃攻破长安,郭子仪再受命驱赶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唐肃宗离世,唐德宗继位,将郭子仪拜为太尉、中书令,并赐给尊崇的称号“尚父”。建中二年(781),已然八十五岁高龄的郭子仪去世,朝廷追赠太师,谥号和诸葛亮相同,“忠武”,并被安葬在唐肃宗陵墓旁。郭子仪一生立功无数,虽然近六十岁才领兵作战,算得上大器晚成,最后也安然离世。但他的地位之尊崇,是后世难以企及的。

4

郭子仪是数千年封建王朝中极少数,对王朝有定鼎之功后得以善终的大将。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历经三朝,大历14年,被尊为“尚父”,晋位太尉、中书令,郭子仪85岁去世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个人善终,家族也得以保全富贵。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平定安史之乱的最重要功臣。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多场重大战役。历经八年,平定安史之乱,使大唐天下重新恢复了完整。平定安史之乱后,他又击退吐蕃,收复长安,单骑退回纥,再败吐蕃,平定河东。史书称赞郭子仪为“再造王室,勋高一代”。

更难得的是,郭子仪是历史上极少数的文武双全之人,历史上军事才华横溢的军事天才比比皆是,但能够功高盖主后,得以善终的寥寥无几。郭子仪不但军事才华横溢,而且政治才华也极高,更是极会做人,情商爆表,史书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郭子仪也称成为人臣的巅峰和模范了。

5

郭子仪,功劳很大,可以说达到了功高盖主的地步,并且被尊为尚父,郭子仪享年八十五,得到了善终,因功高盖主还能得到善终的,也确实难得!



郭子仪因战功不断,所以官位爵位屡屡升迁!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李隆基出走蜀地,之后太子李亨继位登基,尊李隆基也是太上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前去平乱,之后连续收复河北、河东等地,因功官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之后郭子仪又收复东西二京长安和洛阳,因此朝廷又因功封郭子仪为司徒,和代国公!

后来郭子仪又被封为汾阳王,之后吐蕃兵来侵犯长安,郭子仪带兵前来,吐蕃听到郭子仪大军到了,便离开了长安!没多久吐蕃又联合回纥进兵犯唐,郭子仪对回纥进行劝说,最后联合回纥,大败吐蕃!



郭子仪的晚年得到善终!

后来唐代宗驾崩,唐德宗继位后,封郭子仪为太尉,同时又为中书令,并且尊郭子仪为尚父。

郭子仪在八十五岁时因病去世,死后朝廷追赠太师,谥号忠武!这也是得到善终!



从郭子仪的官位升迁不难看出郭子仪的功劳,郭子仪对大唐,也确实做出来很多的贡献,并且他经历好几个皇帝,却能得到善终,同时得到这些皇帝的认可,也的确是件难得的事!

从郭子仪被尊为尚父,中国几千年被尊尚父的还真没有几个!也不难看出郭子仪的地位和威望!

6

郭子仪算得上是平定“安史之乱”,再造一个大唐王朝的最大功臣了。他辅佐了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代帝王,他的官爵也从节度使到中书令、尚书令、太尉,甚至被尊为“尚父”,封为郡王这样的地步。他获得如此显赫的封赏,完全称得上是功高震主。但是这样一个人,在唐朝那三代帝王的不断猜忌中,最后竟然能够得以善终,活到80多岁去世。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郭子仪剧照)

说唐代的那三代帝王不断猜忌打击他,并没有夸张。

唐肃宗的时候,本来他是天下兵马副元帅(唐肃宗的儿子李俶是大元帅,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后来这个副元帅也给他取消了,而把太监鱼朝恩封为宣慰使,用鱼朝恩节制他。而这种节制,不但让郭子仪备受打击,而且也让唐军因为鱼朝恩的瞎指挥以及把持朝政而多次失败。后来,因为包括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都把“安史之乱”叛军没有办法了,唐肃宗才不得不又重新让郭子仪统帅军队。

唐代宗的时候,皇帝宁愿相信太监程元振,也不相信郭子仪。罢免了郭子仪的兵权。但是继“安史之乱”以后,仆固怀恩又联合吐蕃、回纥再次入侵,一度占据了长安。最后唐代宗还是不得不再次重用郭子仪,才说降了回纥,打败了吐蕃。

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把郭子仪进封为太尉,中书令,但立刻就免除了郭子仪节度使、元帅这样的职位。显然,也是非常担心郭子仪拥兵自重。

那么,既然三代帝王都猜忌郭子仪,为什么郭子仪最终还是挺过来,得以善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唐肃宗剧照)

一、天下始终不太平,必须使用郭子仪。

那些帝王们杀功臣,都是在打下了江山,天下太平的时候,可是从唐肃宗到唐德宗,天下就一直未曾太平。安禄山反叛以后安庆绪反叛,安庆绪反叛以后史思明反叛,史思明反叛以后史朝义反叛,“安史之乱”平定了又是吐蕃回纥杀进来,天下就从来没有太平过。

就算是这些皇帝们忌惮郭子仪,他们也不敢杀郭子仪啊。当时的唐朝,之所以会出现反复战争反复叛乱的情况,根本的原因,就是唐皇室的威望严重降低,没有人服他们。那些帮助他们平定叛乱的将领们,也不是那么忠心耿耿,抓到机会也就跟着反叛。

而郭子仪在军中具有巨大的威望,只有郭子仪能够压服那些叛乱。当年回纥跟着吐蕃一起入侵唐朝的时候,他们听说郭子仪还活着时,大吃一惊。他们说,他们之所以跟着吐蕃一起打进来,是因为他们以为郭令公已经不在人世了。既然郭令公现在还在人世,他们也就不打了,回去了。

郭子仪在平定反叛的仆固怀恩的时候,就说,仆固怀恩手下的那些将领,曾经都是他的旧将,他根本就不用打他们,只要他一出来,那些旧将都知道该怎么做。而结果果然和他预计的一样。

由此可见,郭子仪在唐朝的军队中,具有多么高的威望。

(唐代宗剧照)

二、郭子仪始终保持着对唐朝皇帝的忠诚。

郭子仪对唐皇室一直忠心耿耿,从无二心。

唐代宗继位后,程元振对唐代宗说,必须要限制老臣,否则的话,这种老臣会功高震主。郭子仪听说后,把唐肃宗给他的一千多封诏书全部拿出来,送给唐代宗看。这些诏书上,写满了唐肃宗称赞郭子仪忠心的地方。唐代宗不好意思了,只好说,你放心吧,我没有怀疑你啊。

郭子仪知道自己功高震主,所以多次辞职,告老回乡,主动把兵全交出来。等到朝廷需要他出面带兵打仗的时候,他又才重新出山。而仗打完以后,他立马又交兵权。

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升平公主非常骄横,不把郭暧放在眼里。有一次郭暧冒火了,说,你无非就是仗着你父亲是皇帝嘛,我父亲还不想当皇帝呢!升平公主把这话告诉了唐代宗。没想到唐代宗却说,人家说得没错呀,郭子仪要是想当皇帝,早就没我们唐家什么事了。尽管唐代宗说了这个话,郭子仪并没有就此算了,而是立马进宫向唐代宗请罪。唐代宗不怪罪,还劝郭子仪装聋作哑。可是郭子仪回去以后,依然把郭暧打了一顿。由此可见,郭子怡在做事情上,是非常谨慎的。

(鱼朝恩剧照)

三、郭子仪以德报怨。

郭子仪就算能够想办法获得皇帝的信任,他依然不得安宁。因为皇帝身边有太监,太监害怕郭子仪取代了他在皇帝那里的地位,因此就反复谗陷郭子怡。唐肃宗的太监鱼朝恩是这样,唐代宗的太监程元振也是这样。

鱼朝恩不但多次在唐肃宗面前谗陷郭子仪,还派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要知道,中国向来是祖先崇拜,祖坟是绝对不能随便动的。但是,鱼朝恩掘了郭子仪的祖坟,郭子仪却说,我带兵打仗的时候,士兵们都掘过别人的坟(大概是像曹操掘墓一样吧),我没能禁止他们。显然,这是上天给予我的报应。

后来,鱼朝恩请郭子仪吃饭。有人对郭子仪说,这是鱼朝恩想杀你的表现,让他别去。可是,郭子仪竟然只带了少了几个人就去了,坦坦荡荡。这件事完全震惊了鱼朝恩,以至于鱼朝恩都感动得哭了。

郭子仪就是采用这种以德报怨的方式,极好地缓解了奸臣对他的谗陷,因而比较有效地把自己保护了起来。

总之,郭子仪不但是一个威武雄壮的军事指挥官,而且还是一个有大智慧大气魄的政治家。因此,他最终才有那样完美的结局。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7

八朝原老郭子仪出身官宦世家,其父郭敬之历任渭州、吉州、绥州、寿州等四州刺史,他早年武举出身,一生戎马,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收复两京,邺城之战等多场重大战役。历经八年,平定安史之乱,使大唐天下重归完整。

平定安史之乱后,他又击退吐蕃,收复长安,单骑退回纥,再败吐蕃,平定河东。唐肃宗曾当面表扬他:“国家再造,卿之功也!”

历史上军事才华横溢的军事天才比比皆是,但能够功高盖主,却得以善终的寥寥无几。郭子仪85岁去世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史书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早年,郭子仪在武则天一朝,取得武举状元,后凭借军功,郭子仪一直升任到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临危受命,担任朔方节度使,与李光弼等人率军讨伐安禄山。随着安史之乱逐渐被平定,郭子仪的也逐步从太守,升任到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成为天下中掌握实权的人物。

实际此时皇帝唐肃宗就对他心生猜忌,9节度使征战安庆绪,肃宗就怕他功高盖主,难以驾驭而不设置元帅一职。

相州兵败,宦官鱼朝恩把所有兵败的之责推给郭子仪,最终郭子仪被解除兵权,召回京师。郭子仪虽然遭到贬黜,但依然忠心于大唐王朝。史思明再度作乱,攻陷洛阳,朔方将领相继被杀,军队混乱不堪,唐肃宗无奈再度启用郭子仪,郭子仪临危受命,不负众望,直接诛杀作乱的几十人,终于平定各方叛乱的将领。

代宗继位之后,宦官程元振担心老将难以制服,于是诬陷郭子仪。郭子仪明白自己功高震主,迟早会遭到皇帝的猜忌,大臣的嫉妒,遂奏请朝廷,告老回家,辞去了所有的职务,获得了皇帝的恩准。

公元763年,吐蕃攻陷长安,并拥立广武王李承宏为皇帝,由于代宗猜忌将领,导致长安一带几乎没有军队守护,吐蕃大军长驱直入,代宗仓皇出逃。朝廷下诏拜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收复长安,有人劝说郭子仪行“废立之事”,“今主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立在一言耳。”子仪未应。而是团结商州将领士兵,协同殷仲卿等人成功收复长安。

代宗感恩于郭子仪的忠心,赐予郭子仪铁券,将其画像列于凌烟阁。

功高盖主主不疑,做人当学郭子仪,郭子仪不仅自保富贵,也泽及子孙后代,享受功臣后裔的特殊待遇,两年后高寿而终,享年八十五岁。

8

郭子仪在尔虞我诈的乱世中,算得上一股清流。


作为唐中期的中兴之臣,郭子仪做到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出生于关中地区的郭子仪有着英俊的外表和魁梧的身材,这似乎注定了郭子仪能够成为唐朝一代名将。这个凭借武举登上历史舞台的郭子仪,在安史之乱前一直在位朝廷镇守着边疆之地。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打着“诛灭杨国忠”的口号,兴兵反叛。乱世出英雄,假如没有安禄山,也许郭子仪也仅仅是唐中期的一个不知名的武将,但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历史的轨迹将郭子仪推向了大唐的舞台。


曾经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也亲手毁掉了自己创造的盛世。


安禄山起兵造反的速度堪称神速,从他藩镇之地范阳到攻下洛阳,这个300多斤的大胖子仅仅用了不到50多天,还吓走了唐玄宗,唐玄宗的儿子李亨看着老爹这么窝囊,索性自己跑到了灵武(现在的宁夏地区),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是唐肃宗。


而曾经那个缔造繁华盛世的李隆基摇身一变,成为了太上皇。


安史之乱中,唐肃宗让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用了将近七年的时间,平定了安史之乱,郭子仪一战成名,成为了挽救大唐的帝国新星,这种成就或许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但是他确实做到了。


那知一波才平,一波又起,附近的吐蕃那个狗东西攻到了长安,新任君主唐代宗一拍屁股又跑了,而这一次的郭子仪再一次创造了神话,用4000多的兵马居然将吐蕃军队给吓跑了。


可是,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郭子仪注定要成为千古第一人。


因为吐蕃又回来了,而这一次吐蕃还带来了队友回鹘,还是郭子仪用了离间计,将回鹘变为了自己的盟友,联手吊打吐蕃这个兔崽子,长安城又死灰复燃地被郭子仪给救了过来。


唐朝晚期,宦官当权。鱼朝恩操纵朝堂,屡屡想要整治他,但是郭子仪仍旧夹缝中生存了下来,说他是大唐的肱股之臣,一点也不为过,在德宗继位之后,赐郭子仪“尚父”。


建中二年,郭子仪病逝,享年85岁。

9

郭子仪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少有的“完人”。

说他是传奇,是因为他是优秀的军事家,是千古名将,立下了不世功勋。说他是完人,是因为他善始善终,结局圆满。

郭子仪生在陕西华州,是将门之后,父亲郭敬之曾任多年刺史。郭子仪从小胸怀大志,苦读兵书。武则天时候,郭子仪因为在武举考试成绩优异,一鸣惊人。从此开始了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军旅生涯。

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左卫长史开始,到太守、节度使,再到御史,最后拜相封侯。可谓功成名就,一路顺风。郭子仪一生战功卓著,是唐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六朝的中流砥柱。


唐玄宗时,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横刀立马,以朔方节度使,带兵讨逆。平河北、定河东,力挽狂澜。唐肃宗年间,河东节度使崇嗣发动兵变,郭子仪又是一马当先,带兵伐贼,再次稳定唐朝大局。

唐代宗年间,吐蕃作乱,铁骑横扫神州,势不可挡,唐诸将闻之色变。还是郭子仪临危受命,从容不迫,调兵遣将,把吐蕃驱逐出中原。

次年,唐朝大将仆固怀恩联合回纥、吐蕃、吐谷浑等部来犯,兵临泾阳城下,局势万分危急。

回纥等部族曾经与郭子仪一同平定安史之乱,在当年他们奉郭子仪为统帅。安史之乱后,各部族逐渐与唐朝产生矛盾,只不过因为郭子仪的缘故,一直没敢行动。

后来塞外谣传郭子仪已死,回纥等部族于是蠢蠢欲动,联合唐朝叛将仆固怀恩一起进攻唐朝。

郭子仪当时只有两千兵马,朝廷命令他抵抗敌军。郭子仪自治不敌,亲自骑马来到敌营讲和。回纥人一看郭子仪没死,十分惭愧,乖乖的退兵回家了。郭子仪的勇敢震惊海内,史称“郭太尉单骑退回纥”。

郭子仪多次挽唐朝于危难中,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耀。郭子仪官拜太尉、中书令。德宗时被赐号“尚父”,意思为皇帝的义父。

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功高震主的大将,历史上没有几个能得善终的。可郭子仪在功高震主后,依然淡薄名利,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郭子仪之所以成为官场不倒翁,第一个诀窍是谦卑。

他在皇帝面前始终毕恭毕敬,如履薄冰,从不居功自傲。国家有难,召之即来。国家安定了,立马退到幕后。皇帝冷落了,从不心生怨言。国家用人了,决不讨价还价。所以,唐朝几个皇帝没有不喜欢郭子仪的。能做到这个地步,非常难得。

其次是有气度,郭子仪声名显赫也容易遭人妒忌,但他都是以德报怨,从不针锋相对。

肃宗时,权宦鱼朝恩妒忌郭子仪,派人把郭子仪的祖坟给挖了。但郭子仪知道后不但没有以牙还牙,反而一如既往对待鱼朝恩。鱼朝恩本来以为郭子仪再伺机报复,没想到郭子仪还在皇帝面前讲鱼朝恩的好话。鱼朝恩羞愧难当,亲自上门道歉,与郭子仪结为刎颈之交。

再一个是低调。郭子仪声名显赫,但自己的住处日不关门、夜不闭户,从不设防,只有一个年老的门客负责通报和送客。这样一来解除了皇帝的戒心,免除了结党营私的嫌疑,二来也让大臣和黎民百姓心悦诚服,赢得了口碑。

就这样,郭子仪能够在声名显赫的情况下全身而终,实在是难能可贵。宋代有人写诗赞美郭子仪:身佩安危三十年,谗锋虽中节弥坚,古今多少功名在,谁得如公五福全。

10

中国历史上完人并不多,我认为郭子仪就是其中一个。


大家放心,他的结局很好,活到了85岁,而且是善终,子孙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家族荣耀百年。那么郭子仪是如何做到的呢?

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帮助唐肃宗恢复李唐江山。

安史之乱的出现,导致唐玄宗带着十万人马逃难到四川,这个时候中原一片空虚。他儿子李亨果断临危上任,提前登基成为唐肃宗。而李亨之所以能够顺利登基,其实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郭子仪。

当时的唐肃宗刚刚登基,便命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是权力相当大的,手里拥兵至少五万人以上。唐肃宗将宝都押在了郭子仪身上,郭子仪也没有让他感到失望,陆续帮助唐肃宗恢复了河北和河东地区。

在这之后郭子仪更是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统领天下兵马,可谓是权倾朝野,但是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他的志向是恢复李唐江山。这是唐肃宗之所以一直重用郭子仪的原因,人家不仅有才能,而且没有贪心,这种人到哪儿去找呢?

郭子仪心态好,就算遭到三代帝王打压,依旧不急不躁。

要是论起郭子仪的功劳,那等于是通天奇功,因为他重造了大唐王朝,郭子仪对李家来说是大恩人。所以郭子仪受到的封赏也非常多,当然了与此同时而来的,则是三代君主的怀疑。

  1. 唐肃宗时期,是重用郭子仪的黄金时期,郭子仪帮助唐肃宗安定天下的时候,其实唐肃宗就已经开始怀疑郭子仪。因为郭子仪本事太大了,唐肃宗索性罢免了郭子仪副元帅的职位,结果唐军一路败退,不得已之下,唐肃宗重新启用郭子仪,这才挽回了败局。
  2. 唐代宗时期,郭子仪被剥夺了军权,可是当仆固怀恩怂恿回纥、吐蕃的军队进攻河北地区,这个时候唐代宗才再次想起郭子仪,重新给与他兵权,命他赶走外敌。
  3. 到了唐德宗时期,郭子仪已经八十岁了,被唐德宗升任为太尉,拜为尚父,跟姜子牙一个级别,但是免除了他的所有军权。
德宗嗣位,诏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增实封通前二千户,给粮千五百人,刍马二百匹,尽罢所领使及帅。---《新唐书》

郭子仪一生都在为李唐王朝奋斗,虽然总是遭到猜忌,也有不公平的待遇,但是郭子仪本人却不动如山,心态非常好。

李唐王朝压根就离不开郭子仪,所以郭子仪才能得以善终。

吐蕃军队非常强大,而且又联合了回纥包括仆固怀恩等人,所以郭子仪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因为之前他跟回纥有过合作,所以只身前往回纥军营劝说对方罢兵,随后集中精力对付吐蕃集团。

这个时候唐代宗压根就离不开郭子仪,早就想要拿掉郭子仪的兵权,但是唐朝要想跟吐蕃保持稳定局面,就必须让郭子仪镇守边疆才行。所以郭子仪就算是到了80岁,依旧还是在帮助唐朝维持稳定。

仆固怀恩纵兵掠并、汾属县,帝患之,以子仪兼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镇河中。怀恩子瑒屯榆次,为帐下张惟岳所杀,传首京师,持其众归子仪。怀恩惧,委其母走灵州。广德二年,进太尉,兼领北道邠宁、泾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辞太尉不拜。---《新唐书》

其实在唐肃宗时期,如果没有郭子仪的话,那唐肃宗也是很难再造大唐王朝的。因为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固然也是忠臣,可军事作战能力当属郭子仪第一,而且郭子仪的胆子比他们俩大,这是公认的。

唐德宗上位以后,其实郭子仪已经岁数非常大了,所以压根就不在重用范围之内。可是唐德宗依旧将郭子仪留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郭子仪的魅力所在。

郭子仪的忠诚始终表现在明处,这是他最聪明的地方。

很多大臣十分忠诚,但是他不会表达出来,那是没用的。比如说明朝的于谦,是非常忠诚的,但是他终于明朝,却未必终于某一个皇帝的形象实在是太明显,所以被朱祁镇给拿下了。比如说袁崇焕,他的确是忠诚的,但是他不会通过某些事情表现出来,所以崇祯帝对他十分记恨。还有很多这样的官员,他们不太会表现自己的忠诚,所以时常遭到皇帝的记恨。可是郭子仪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郭子仪的忠诚是表现在明处的,他做任何军事行动之前,都是要跟当朝的皇帝商量。在充分得到对方的允许以后,郭子仪才会出兵,而且郭子仪交出兵权的时候非常爽快,不管皇帝什么时候让他交出兵权,他立刻就照办了。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资治通鉴》

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是驸马,跟公主之间常常有矛盾,因为公主脾气大。所以郭暧生气的时候说:你不就是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是不想当皇帝!这话传入了皇帝耳中,唐代宗却不生气,还告诉公主以后要温顺一点,没有郭子仪哪里有李唐王朝呢?结果郭子仪把儿子痛揍了一顿,绑了去给唐代宗赔罪,还自称有死罪。这就可以看得出郭子仪太会表现忠诚了。

总结:郭子仪活了85岁,历经四朝而不衰,靠的是智慧。

郭子仪的确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不仅在打仗的时候,能够英勇杀敌,在处理内部事务的时候,也能够游刃有余。

他靠自己的努力,将李唐王朝从旋涡之中拉了回来,也将自己的家族推向了一个高峰,甚至将自己的名声提高到了巅峰,而且作为一名功高盖主的武将,能够得以善终,千古少有。所以我认为郭子仪是历史上少有的完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