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对评论区的热心观众,七师弟回复不然岂不是显得我很拿不起这个V?

1、美墨战争是1846年,美国南北战争1860年,请问?那个时候的加州与新墨西哥州的领土扩张?算美国的吗?严格意义算个诸国纷争还不错,算哪个美国的领土扩张?

2、莫斯科公国结束的时间,都不在近现代史当中,请问这可以进入讨论范围吗?

3、我为看官的结构感到捉急

——————————————————————————————


························原答案————————————————————————

谢瑶。七师弟看题目时觉得很有意思,但是题主在题目描述当中的举例,直接把题设击垮了。

首先俄罗斯,俄罗斯当前的领土,比起沙皇封建统治时期相较当前是要大很多的。

出了当前的中亚多国以外,还有现在的整个蒙古。如果题主说的是十月革命之后之至冷战时期的苏联,那么也不存在所谓的保住了大部分领土,苏联之解体带来的领土丢失简直如同雪崩,是一副超级的缩水版图,所以不知举例的俄罗斯保住领土是从何而来。

其次是美国。

美国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领土扩张,美国的成长就如同是拼积木和乐高玩具,是源源不断到来的移民,先建立了一个市又一个市,一个州又一个州,然后这些州最终一起签了协议聚在一起成了一个合众国,确实不存在国家领土扩张行为,如果非要较真说领土扩张,那么就是美国建立之后买来的德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可人家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当然丢不了。

近现代陆地扩张的几个国家,典型的案例无非就是奥斯曼帝国,纳粹德国,苏联,可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奥斯曼帝国是彻彻底底地被瓦解,只剩下其原本核心土耳其;纳粹德国一度一道闪电拿下波兰奥地利,半年内推倒法国,在非洲更是所向睥睨,最终不仅仅没有保住领土,自己本国领土还被一分为二成为东西两德知道柏林墙的倒塌才重新统一;而苏联的解体更是和美国相反的拆积木式领土丢失,只剩下原本的核心民族俄罗斯所成立的国家,那么七师弟想问的就是,这些所谓的陆地扩张的国家,有的甚至练国家自己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又哪里来的所扩张领土得以保存呢?

那么就谈谈海外扩张的国家为何丢失领土,其实近现代最重要的轨迹,不仅仅是民族独立浪潮,人权意识的觉醒,更核心的,是科技的发展。英国,西班牙,日本等海洋文明国家,依托强大的海上实力和科技的领先使得领土之扩张数倍于本国自身领土,他们所侵略并殖民的战争基本上是靠长枪大炮对弯刀战马所打下来的,然而科技的发展使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人类自我意识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方面这些老牌殖民国家一时难以适应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关系转型,国力逐渐落后于本土资源更加丰富的国家,国力和财富力自然下降,与此同时,掌握了科技力量的欧洲本土人,逐渐从神性中解放出来,萌发了追逐自由,人人平等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散播到了世界各地,于是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独立浪潮,这一浪潮,是任何刀枪所难以抵挡的,英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殖民统治时代,如同一片幼林中旺盛的野藤蔓和木棉,凭借其旺盛的生长速度和本质特征,藤蔓能够很快缠绕住小树苗,但是藤蔓毕竟是藤蔓,树苗也终有自我不断成长茁壮的一天。

最佳贡献者
2

陆地扩张和海外扩张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以攫取利益为目的。如果陆地上有足够的扩张空间,我相信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搞海外殖民。西班牙、英国、法国这些老牌殖民帝国在瓜分全世界的同时,也积极的在欧洲本土进行陆地扩张。西班牙和法国在欧洲也没少欺负周边的国家,英格兰也把临近的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全部吞并。这表明,英、法两国在海外扩张的同时,同样也在搞陆地扩张。

这种欧洲大陆的扩张战争,在拿破仑时期达到了顶点。但同时,拿破仑战争也是英、法欧陆扩张政策的转折点。



滑铁卢战役后,欧洲国家有一种共识:欧陆大国之间这么费劲的扩张,其实什么好处也没有捞到。因为当时的欧洲各国都不是善茬!随便发动一场战争,都会让双方脱三层皮。世界那么大,何必执着于欧洲一隅?至此,英、法对殖民地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布尔战争。

当年美国独立时,英国征讨了八年,最终放弃了。因为当时英国认为殖民地不重要,为了几块殖民地牺牲人力和财力,不值得。但是到布尔战争时,英国对殖民地的态度转变了。布尔战争也打了三年,这一次英国说什么都不放弃了,甚至不惜被舆论攻击,在南非大搞三光政策。最终把布尔人彻底打服,吞并了南非。

布尔战争同时也证明,殖民地远离本土,并不等于天高皇帝远。只要宗主国有实力,殖民地想脱离宗主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一直到二战前,英、法的这种海外殖民的策略都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只要欧洲国家之间不内耗,世界的中心就在欧洲。

但是最粗搅屎棍德国出现了,一战和二战把所有欧洲国家都打的伤筋动骨。宗主国的整体实力的衰弱,中央政府对领土和殖民地的控制力自然就削弱了。欧洲衰落后,美国和苏联主导了世界格局。而美苏两国,恰恰就是陆地扩张的代表。它们为了主导世界,首先就要肢解英法这两个老牌殖民帝国。

但是不是陆地扩张的国家,就不会像英、法这样丧失统治领土呢?

并不是!对比一下沙俄帝国和现在的俄罗斯就一目了然了。


鼎盛时期的沙俄帝国,领土面积高达2280万平方公里;而现在的俄罗斯联邦,领土面积只有1710万平方公里。面积缩水了25%!

老毛子领土缩水的现象,和英、法殖民帝国的解体,本质上一样的。中央政府的统治力被削弱,边缘地区势必会独立。要想维持统治,必须要有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现在的俄罗斯联邦,统治力也并不强。只不过是现代的国际秩序让它还能维持统治。但是还能维持多久,老毛子自己都没有信心。

美国也一样,南北战争时南方要独立,最后还是凭借联邦政府的绝对实力,搞定了南方的独立份子。假设当年美国独立,英、法全力支持南方独立,估计也就没有现在的美国了。



所以说,一个大帝国能不能维持统治,主要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实力。至于说陆地扩张和海外扩张差异性,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导致帝国瓦解的关键。

当年英、法称霸世界的殖民时代,没有任何人怀疑过海外扩张的合理性。反倒是当时的陆权大国都是一副孬像,比如大清、土耳其、沙皇俄国,没有一个是一流强国。而英法殖民帝国的瓦解,是自己作死的结果。当殖民主义已经不适用于当代国际形式的时候,它俩没有及时的转变统治方式。最终导致帝国瓦解。

3

这个问题有点扯淡,毕竟奥斯曼帝国已经哭晕在厕所。

在世界的近现代史上,很多国家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国家保留了大部分的殖民地,而有的国家则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扩张领土。

不过,在这些国家中,陆地扩张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大有人在,例如奥斯曼帝国;而在海外扩张中保留大部分海外殖民地的也不是没有,例如美国。

所以所谓的陆地扩张国家能保留大部分领土,而海外扩张的国家则几乎失去所有海外领地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从近现代以来,实施陆上或海上扩张的国家屈指可数,他们的发展轨迹,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因此无法进行全面的概括,就比如美国既保留了陆上的领土,也保留了海外的领地,但是他们扩张的轨迹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共性。

简单说来,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在扩张过程中几乎都曾获得了面积广大的海外领地,但是在近现代的发展中,这些海外领地几乎全部丧失。

而除西欧国家之外的其他地区国家,例如俄罗斯、美国等国,它们的扩张则主要在陆地上进行,而且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也保留了大面积的陆上领土。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管理成本天差地别

毫无疑问,管理海外领地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管理陆上领土。

以1983年马岛战争为例,虽然英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英国却几乎是集全国之力漂洋过海,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了战场,其代价不可谓不大。而1899年的布尔战争,更是直接将大英帝国推上了衰落的不归路。

相比之下,俄罗斯管理陆上殖民地成本就低了很多,虽然西伯利亚大铁路对沙俄帝国也是伤筋动骨,但是比起维系庞大的海外领地,俄罗斯的投入可谓少之又少。

这种管理成本的差异,在和平时代,特别是帝国强盛时期可能不明显。但是一旦经历了伤筋动骨,特别是类似于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毁灭性灾难,两种维系殖民地成本的差异就会立刻显现。

例如一战之后,伤筋动骨的大英帝国再也无力维持其海外领地,不得不推出《威斯敏斯特法案》成立英联邦。而虽然沙俄经历了十月革命后也是内忧外患,但是其远东仍然被其牢牢控制着。

2、殖民地性质大相径庭

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在扩张的过程中,基本瞄准了中低纬度地区,例如拉丁美洲,例如印度。

这些地区的特点是纬度低,气候适宜,因此人口密度大,管理成本非常高昂。特别是像印度这样板块较大且人口较多的地区,英国只能采取笼络印度土邦上层并分而治之的政策。

而沙俄则不同,首先沙俄扩张的远东地区以及阿拉斯加地区,因为属于中高纬度地区,所以气候较为恶劣,人口稀少,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扩张的过程中野蛮地采用驱逐和屠杀当地土著居民,并大举向当地移民的措施,来实现殖民地的人种换血。

这种做法,美国在向西部扩张的过程中也大量使用。随着印第安人因为天花等传染病大量死去,白人逐渐成为美国大陆的主要人种。

因为两者殖民地性质的不同,这导致西欧各国扩张的中低纬度殖民地,不可能采取像沙俄这样人种换血的措施,所以他们的统治基础必然不牢固。殖民者始终是占据社会上层的少数派,一旦殖民地出现了民族觉醒,那么殖民者在当地的殖民统治就变得岌岌可危。

而美国和沙俄因为人种和殖民者同宗同源,因此即使国家衰落,也不会出现殖民地分离的问题。

3、战争结果推波助澜

列强丧失对殖民地控制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家实力的衰落,而导致国家衰落的一个重要推手就是战争。

在殖民扩张早期,各国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海外殖民领地的失去,就是因为后起之秀如英国法国的强力挑战。英国正是在佛罗里达击败西班牙,才取得了该地的殖民权。

所以说战争是导致各国失去海外以及陆上领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种作用在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作为战败国,其海外殖民地全部被战胜国如英国、日本等国瓜分。

而到了二战时期,不光是战败国,比如日本全部丧失了在我国以及朝鲜半岛的殖民地,就连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也几乎丧失了全部的海外领土。而导致这一切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实力的衰落。

虽然美国和苏联也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特别是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因为苏联是战胜国和二战中的中流砥柱,使得苏联得以和美国一道,成为二战中最大的赢家。所以无论他们陆地还是海洋上的领地,都得到了基本的保留,甚至还有所扩大。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4

题主可能是觉得英国、法国把海外殖民地全部丢失了,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俄罗斯、美国侵占的土地都保留下来成为领土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个观点对也不对,比如俄罗斯保住了东亚侵占的土地,但在核心区的欧洲和中亚地区,俄罗斯几代沙皇吞进去的土地又都吐出来了,可以说俄罗斯是把大部分侵占的土地又丢失了。

那英国为什么会丢失几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呢?其实大家可以想一下,人类为什么要往城市迁徙、往城市聚集?因为城市可以更好的进行产业分工,大家从事不同的行业,不是所有人都干同一件事,大家都有钱赚,于是就形成了规模化效应,所以往往越发达的地方城市规模越大,比如纽约,上海。

那么以前最快速的连接方式就是火车运输,火车可以把各个地方的人口和资源连接起来,这就像形成了一个大城市,于是就形成了规模化效应,谁也离不开谁,就像城市既需要高级人才,也需要低端人才,谁也离不开谁。所以美国、俄罗斯就通过火车把国土的各个地方连接起来,形成了规模化效应。

而英国的殖民地,都非常的远,飞机还不能全球航行,就算能,成本也非常的高,而海运的距离又太远、太慢了,所以就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也就无法形成紧密的结合体,分裂就非常的容易。

还有一点就是英国无法把殖民地人民当做公民,也就是无法给殖民地人民选举权。大家想一下,如果现在美国是英国领土,选出来的英国首相一定是出自美洲大陆(也就是现在的美国),这就等于殖民地把宗主国英国给吞并了。

大家都知道圣基茨和尼维斯,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前英国殖民地,圣基茨要求英国给他国民地位,颁发英国护照,有了英国护照,就可以到英国生活,但英国不同意,只同意颁发英国海外领土护照,于是圣基茨就独立了。

所以英国人口太小、国土太小,容纳消化不了那么多殖民地人口。

5

很好的问题。一个重要而直观的原因,就是19世纪以来以铁路为标志的技术发展,降低了维持陆上领土的成本。铁路比航海更高效、更安全、更快捷。维持陆上帝国的成本,比维持一个殖民地帝国要低得多。

近代以来,在陆上扩张获得广阔领土的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奥斯曼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清帝国。而通过海上扩张获得大量殖民地的国家,包括英帝国、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

时至今日,除了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因为战败解体外,美国、俄罗斯和今天的中国,保全了大多数的领土。而英、西、葡、荷这几个国家,统统衰落,海外殖民地基本丧失。

为什么陆上帝国比海洋帝国更容易维持呢?

假设你是帝国统治者,要维持你治下庞大的领土或殖民地,必须要需要完成3个基本任务

1、收税。这很容易理解。

2、安内,就是平定叛乱。随着近代民族主义的觉醒,边疆和殖民地的叛乱会越来越多。

3、攘外,吓阻或者击败外部侵略者。这些侵略者,有可能是大国,也有可能是小国。毕竟摊子大了不好管,小毛贼都要来偷吃一口。

除此之外呢,还有2个进阶任务

1、把领土或殖民地纳入本国的经济体系,使领土或殖民地的人们的生存离不开你,这叫做“经济一体化”

2、文化同化,让哪怕是不同人种的殖民地百姓都真心拥戴你。

从这3个基本任务和2个进阶任务,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铁路和航海的优劣

铁路是经济大动脉,也是军事大动脉。铁路与工业化经济和军事力量是相辅相成的。1870年代以来,铁路修到哪里,就意味着一国能把经济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快速高效地投送到哪里。同样,军队也是维持铁路安全和高效运转的最好保障。普鲁士军队、苏军、解放军的铁路工兵都是著名例子。

而另一方面,近代海军和海运越来越失去了优势通过海洋运送财富的成本虽低,但效率也低。从海上投射兵力的成本则越来越高。两栖作战只是在针对实力远逊于自己的对手时才有效。一个大国对另一个大国发动海上封锁很容易,而两栖登陆几乎不可能。历史上,西班牙从美洲和菲律宾运送大量黄金和贵重商品返回本土,沿途遭受英国、法国、荷兰和各种海盗的袭击,最终不堪重负。而从亚拉巴马型私掠船到潜艇,1850年至1950年见证了海上破交战术的黄金百年。一战和二战中,英国虽然最终惨胜,但也耗空了国力。

6

这其实也不是个能够一概而论的问题,不能因为沙俄领土大扩张的成功保留就得出海陆扩张巨大差异的结论,而我们目前看到的也只是时间节点上的片面印象。

其实无论陆地还是海洋,除了资源价值,战略价值和交通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沙俄领土扩张也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比如西伯利亚位于东欧平原身后,而和西伯利亚接壤的大清帝国是个没多大扩张威胁的自闭型国家,西伯利亚土著的文化和经济,军事等领域都和莫斯科有着巨大的差距。

而海洋扩张就不一样了,海洋扩张都是以占据交通要道,掌控贸易经济为目的的。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封锁敌人的能力,谁控制了海洋,谁就可以让敌人变成一座孤岛!

举一个例子,一战时的英德,其实一开始美国佬也不是非要帮助协约国,他和同盟国之间也是有着不小的贸易额的。但英国海军的封锁使得德国获取海外物资的通道被切断了,因此美国人也只得倾向于和英法的大规模交易了。

别说一战了,就算是二战,乃至运输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的21世纪,海洋运输的成本都是远远比陆地运输低廉的。

因此第一点就是海洋不仅具有资源价值,战略价值和交通价值也都是兼具的。

如果一块陆地也是交通要道,比如奥斯曼土耳其曾经拥有的很多领土,那么国力不济时失去也是很正常的。

第二点就是海外殖民统治和陆地领土兼并统治的不同。

海外殖民统治往往也会带来殖民地生产力的增长,带来教育水平的提升,从而带来民族意识的觉醒。

陆地领土兼并有时也是这样,比如沙俄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兼并,客观上也使该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得到了发展。而西伯利亚就不同了,离开了沙俄,那些游牧民族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证的境况会更加差,因此他们也选择了继续存附于沙俄国家框架内。

所以说,陆地扩张成果得以保留的也往往是那些扩张时地缘政治压力很小的国家,比如沙俄对西伯利亚,美国对中西部的开拓。最重要的还是某一时间段内的相对国力。

7

诚邀,如题。楼主此言其实有一定道理,有人会说近代奥斯曼帝国也被肢解,那是因为奥斯曼帝国扩张的时代主要是在14到15世纪,当奥斯曼吞并拜占庭后,其实他已经达到了顶峰,近代之后,奥斯曼帝国与满清一样,被西方列强称为西亚病夫。近代扩张领土最多的国家算是俄罗斯了,别的不说,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那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西北,东北,你看见它吐出来过吗?

但是与此同时,在近代通过海洋殖民建立殖民地的国家,二战后几乎把海外领地全部丢掉了,比如二战战胜国英国就丢掉了除开英伦三岛和百慕大等少数几个岛屿之外的全部海外领土,日本也丢掉了朝鲜,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相对于陆地的领土,海外领土显然更不好控制

举个例子,英国与阿根廷一直在争夺马岛的归属,在此之前,马岛由英国实际控制,但是当阿根廷想要收回马岛的时候,综合国力远不如英国的阿根廷能在一天之内拿下马岛,这足以证明哪怕是借用现代的交通工具,牢牢控制遥远的小岛也是很难的。这也是为何二战之后,西欧殖民地纷纷起义的时候,欧洲没有办法解决,只能让人家独立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8

这不能一概而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交通所限。

近代陆地扩张的国家,最典型的就是俄罗斯帝国。

但是,假如没有西伯利亚大铁路贯穿整个西伯利亚,假如没有纵横西伯利亚的公路。那么到一战结束后,远东地区的数百万沙俄就臣民多半会和欧洲部分分道扬镳,形成一个面积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独立国家。

因为没有良好的交通,莫斯科将会对远东地区鞭长莫及,从而失去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西伯利亚铁路线路)

(西伯利亚铁路穿过丛林和群山,把远东和莫斯科连接到一起)

  • 再看海外扩张的强国

近代向海外扩张的强国主要是欧洲列强,欧洲面积狭小,只有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人口却非常多,其人口密度和亚洲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差无几。所以,他们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就逐渐有了向海外迁移人口缓解国内人口压力的想法。于是崛起的强国一方面受海外利益的驱使,大规模对外扩张领土。另一方面,将本土人口外迁。

不过,欧洲大规模向海外移民也是进入19世纪之后才发生的,

因为之前除了信仰问题离开欧洲本土,远赴新大陆的之外,其实绝大多数欧洲人和当时的亚洲人一样,有着安土重迁的习惯。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是不会坐着海船在海上漂泊几个月,到大陆的另一头讨生活的。

  • 到了19世纪的时候,欧洲大陆的海外移民规模越来越大。

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原因,欧洲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口也随着快速增长,国内的人口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必须要向海外移民来释放这种压力。这和同一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东南亚地区移民是一个道理。

第二个原因就是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发展。当蒸汽船研发出来之后,新大陆变得不那么遥远。1838年,第一艘横跨大西洋的“天狼星”号只用了13天就到达彼岸。假如使用帆船,需要至少1个多月的时间。

动力的改变和造船技术的日益革新,让人们不需要乘坐那种只有几百吨的海船在海上颠簸了,他们完全可以乘坐运行于大西洋两岸的海上巨轮既舒服又安全的到达目的地。

以上两个原因促使了19世纪欧洲大规模的海外移民。

说实话,这是旧大陆人占领新大陆地区的最后机会,谁赶上了这一趟末班车谁就能让自己民族的人口在全世界繁衍。可惜,由于当时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并没有赶上这一班向海外大规模移民的班车。虽然大清帝国的人口压力比欧洲地区还要大,但新大陆各国在欢迎欧洲移民的时候,却开始驱逐华人华侨。以美国为首的新大陆各国先后颁发了排华法案,导致移民到这里的人口不升反降。

虽然海上交通工具的改善方便了人们横渡大洋,但并没有阻止西班牙和葡萄牙失去拉丁美洲各殖民地。因为,早在蒸汽机船技术成熟之前,遥远的拉美已经独立了。

第二,宗主国自身的衰落

葡萄牙和西班牙失去海外殖民地除了受到交通所限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自身的衰落。到19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成为欧洲边缘国家。那个时候,代表欧洲的是英国、法国、德国等。所以,到19世纪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这些新兴殖民强国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反而增加了。并且掀起了一轮轮的殖民浪潮,非洲和亚洲纷纷沦陷。

(19世纪末,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海外殖民地面积也达到最大值)

第三,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

随着时间的推移,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虽然对英国忠心耿耿,但也在谋求独立。于是,在一战二战时期,这两个国家向海外派出了大量军队为英国作战,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换取大英帝国同意他们独立的主张。

相对于新大陆国家,西方列强在旧大陆的殖民地,却有着另外一个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当地的土著人口,并没有被列强们屠杀殆尽,他们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占有绝大多数。对于这样的殖民地,西方列强是和当地的上层人士共同治理的方式来保障对这片土地控制的。二战之后各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也逐渐觉醒,不甘于成为列强的殖民地和被他们剥削,于是纷纷起来反抗。最典型的就是越南,二战结束之后,面对卷土重来的法国殖民者,越南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斗争。在法国失败之后,代替他的美国人虽然派出了数十万大军,仍然没有征服这个顽强的民族,于是美国只好从这里撤走。当然像这种经过浴血奋战才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二战之后倒不是很多。二战结束后,老牌殖民国家出现衰落,在此起彼伏的独立浪潮中只能做出妥协。


所以,要想确保这些领土

首先要保证当地民族忠于自己;其次,自身要有一定的实力;最后,良好的交通保证将军事力量投放到当地。

9

您好!我是不请自来的鸡汤,斗胆回答。

这个问题的描述稍微有一些绝对。但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视角。

我想补充几个我觉得很重要的点:

1、地缘因素引发的认同感强弱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向心力不同。

认同感,是一个区域长期归属于某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基础。这种认同感,主要源于文化心理上的认同感。而文化心理的产生,又是和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

在陆地上扩张时,基本都是由本国向邻近区域扩张。而邻近区域,由于彼此接近,所以,自然环境都比较接近。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因此,彼此的共性要远远大于相隔千里的海外殖民地。这个共性的强弱,决定了这些区域的向心力。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在侵略中国时,在文化上“去中国化”,可是效果不佳,因为,文化的本源是当地的环境决定的。依靠暴力想要抹去这种差异是不可能的。而香港、印度等地,尽管英国进行了长时间的统治,但多数香港人仍然不会说自己是英国人,印度人也不会说自己是英国人。

大英帝国可以对文化差异如此大的区域长期殖民,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2、统治区域的自我意识不同;

海外扩张,多是以经济因素为主要考虑的。因此,最优先扩张的区域,除了新大陆,一定是老大陆中资源、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如印度、埃及。可是,这些区域由于经济环境较好,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已经形成了足够强大的自我意识。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兼容性自然就非常弱了。

而反观陆地扩张,不管是俄国在西伯利亚的扩张,还是美国在北美大陆的扩张。当地或者是换来换取的游牧民族,或者本身历史足够短,来不及就没有形成足以区隔自我和扩张者的自我意识。

我们不必嘲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那是印度基于自身文化、历史上的选择。这个文化,英国理解不了,我们一样也理解不了。

3、武装镇压的成本不同;

一个区域要独立,从武力的角度来说,要过2关。第一关,是打败当地统治当局,第二关,是打败前来镇压的殖民军;第一关,相对难度非常小。主要是第二关,是一个区域能否在武力上实现独立的基础。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维系几百年的稳定发展都是很不容易的。一旦宗主国自身陷入到麻烦之中,对殖民区域的统治力都会削弱。

拿破仑战争对各个宗主国的削弱,给拉美独立运动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因此,西方国家进入到战乱的时期,对殖民地都是很好的独立机会。尤其是海外殖民地。拿破仑时期,尽管法国足够强大,但是,因为战争几乎摧毁了法国海军,使得海地得以独立。而拿破仑战争之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拉美殖民地,也都纷纷独立。二战时期,英国和法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几乎被摧毁。统治力已经非常薄弱,在战后宗主国经济资源匮乏,百废待兴的阶段,自然无法投放足够的力量到远东继续实施统治了。因此,也导致了第二次海外殖民地的大片独立。

10

这其中其实涉及的就是吞并和殖民的区别,就比如日本在1910年吞并朝鲜,其实在这之前朝鲜就已经是日本的殖民地了。

而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的政策。殖民主义的主要表现是向海外移民,海盗式抢劫,资本输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等。

也就是说殖民地在一定程度上领土主权不属于该国,只是该国在殖民地享有行政权。而且西方国家大多把殖民地当作是原料的供应地,和商品的倾销地。

就拿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印度来说,大英帝国一直是以总督统治印度,而且对印度采取的是压榨有剥削政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国需要印度的市场,但是并不需要印度这个国家,因为毕竟印度对于英国来说,是一块巨大的飞地,统治起来难度较大。

而在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把朝鲜当成本土来建设,在文化、教育、社会等邻域全部实行同日本国内一样的政策。而且让朝鲜人全部取日本名字,说日语。所以在二战中,居然有高达200万朝鲜人为日本侵略而战。而且得知日本战败后,朝鲜国内居然有数万人自杀!

所以说这就是殖民与吞并的区别,一个仅仅是将他国当作是获取利益的基地,另一个则是从制度、文化、教育方面同化,使其认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