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概是因为方腊要推翻朝庭,作者觉得不提为妙吧。

最佳贡献者
2

按照《倚天屠龙记》中杨逍所述,方腊在小说中确实被设定为明教教主,但具体是第几代教主,这个很难考究,不过结合相关历史,还是可以得出题主问题的答案。那便是方腊所处的年代,刚好在“天龙时期”之后,在“射雕时期”之前。因此当《天龙八部》当世故事发生时,他尚未发迹,而到了《射雕英雄传》的当世武林故事里,他又早已去世了。



在《天龙八部》当世故事发生之时,方腊还尚未发迹。

根据历史记载,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以明教的“二宗”、“三际”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周边各地纷起响应,起义军捷报连连,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徽宗皇帝慌忙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第二年方腊遭叛徒告密,被捕就义身亡。

《倚天》中对方腊的描述基本上是遵循了历来的记载,设定也是一致的,这点通过小说中杨逍在与张无忌细说明教历史之时,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杨逍沉吟半晌,说道:“但盼真能有这么一天。宋朝本教方腊方教主起事,也只不过是为了想叫官府不敢欺压良民。”他翻开那本书来,指到明教教主方腊在浙东起事、震动天下的记载。张无忌看得悠然神往,掩卷说道:“大丈夫固当如是。虽然方教主殉难身死,却终是轰轰烈烈的干了一番事业。”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


既然这样,那小说中对于方腊这个历史人物所设定的时间背景,应当也是和历史一致的。历史上的方腊大约出生于1076年,死于1121年,享年四十五岁左右。那他所处的年代与《天龙八部》故事发生之时相隔多久呢?这一个我们可以从《天龙》里去找信息。

在“杏子林事件”中,乔峰身世被揭开,康敏所提供的有力证据中,前任帮主汪剑通的亲笔信上,注有具体的时间。那时是元丰六年(1083年),小说中写的清楚,汪剑通写这封信时其实就是乔峰接任帮主的那一天。到“杏子林事件”发生,乔峰已经当了八年帮主,因此当时就应当是1091年。之后乔峰离开丐帮,期间多生波折,前后大约过了近三年时间,他在雁门关离世,小说的故事也随之结束。也就是说,《天龙八部》中的当世故事,大约就发生在1091年~1094年左右。

“字谕丐帮马副帮主、传功长老、执法长老暨诸长老:帮主乔峰若有亲辽叛汉、助契丹而压大宋之举者,全帮即行合力击杀,不得有误。下毒行刺,均无不可,下手者有功无罪。汪剑通亲笔。大宋元丰六年五月初七日”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六章》


由此可见,在《天龙八部》的故事结束的时候,方腊也就十八岁左右,那时的他应当尚未发迹,还没成为明教教主,而在浙东领导起义,则还要到二十七年后。他没出现在《天龙八部》里就很正常了。

其实即便是方腊当时已经是明教教主,在“天龙时期”高手辈出的年代,或许也轮不到他亮相。武侠世界里,他能当上明教教主,武功自然是高强的,但可惜他并不是最厉害的那个,根据杨逍向张无忌所说,明教历史上武功最厉害的乃是第八代的钟教主,能将“乾坤大挪移”练到第五层。不要说方腊,就说是仅次于钟教主的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到“天龙时期”,或许也不见得有多厉害。

到《射雕英雄传》故事开始时,方腊则已经去世多年。

结合《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在跟郭靖谈起《九阴》来源时的相关描述,方腊起义失败的原因,很有可能还与当年被徽宗皇帝派去剿灭明教总坛的黄裳有关。

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功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么没用,打了几仗,黄裳带领的官兵大败。他心下不忿,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什么法王、什么使者。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


这其实是明教第一次出现在金庸武侠里,从时间上看,黄裳带兵去剿灭明教时,当时明教的教主应当就是方腊。我们可以设想,可能当时就是因为方腊在东南起义,震惊了朝廷,徽宗皇帝为了将明教连根拔起,在下令童贯率兵前往浙东镇压起义的同时,又命黄裳领兵前往明教老巢围剿。而黄裳在那一役,杀了明教的包括法王和光明使在内的很多高手,严重的创伤了当时的明教,以致他们没能支援远在浙东起事的教主,方腊最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随后就义。而且也正因方腊当时不在明教总坛,黄裳因此没有机会与方腊直接交手。

由此可见,方腊是跟黄裳同一时代的人。黄裳在与明教一战之后,引来了江湖仇杀,他的家人因此全部被杀,而黄裳则是潜隐山林,为了复仇破解仇人武功之道达四十年之久。四十年后,他重出江湖,但仇人皆已死尽,他有感于自己也不久于人世,为了不负自己多年的心血,便将他破解天下武学的成果写成了《九阴真经》。

又数十年后,《九阴真经》重现江湖,引起各路人马的纷争,掀起了无数腥风血雨。王重阳为了平息这场纷争,还江湖武林一个安宁,于是出面夺下经书。王重阳在夺下《九阴真经》之后,为了表明自己夺经非私,于是邀请了天下绝顶高手,在华山进行论剑,以定《九阴真经》的最终归属权,这也是《射雕英雄传》故事的前因之一。


所以说到第一次华山论剑之时,方腊实际上已经去世了八十年时间,到郭靖等人的故事发生时,就差不多有一百年。一个一百年前的人,没出现在《射雕英雄传》当世故事中,更正常不过了。

实际上,在“射雕三部曲”中有提到,但没在时间背景先前的小说中出场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独孤求败、林朝英、斗酒神僧这些都是。他们有些是时间上与方腊那样,与当世武林的故事错开了,有些只是通过回忆的形式被小说所提及。他们的存在各有各的作用,杨逍跟张无忌提起方腊,也是为了借助他的事例,推动张无忌在消除了明教与武林各派的积怨后,团结一致,带领天下义士对抗蒙元朝廷,实现汉人百年的复国大业。

杨逍道:“天下百姓苦难方深,人心思变,正是驱除鞑子、还我河山的良机。昔年阳教主在世,日夜以兴复为念,只是本教向来行事偏激,百年来和中原武林诸派怨仇相缠,难以携手抗敌。天幸张教主主理教务,和各派怨仇渐解,咱们正好同心协力,共抗胡虏。”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五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3

金庸最开始提到明教,却是借助老顽童之口。

在桃花岛上,郭靖偶然遇到被囚禁十五年的老顽童,二人一老一少竟然聊的极为投机,老顽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说话之人,就将《九阴真经》的来龙去脉全部告诉郭靖。

原来《九阴真经》创作人是徽宗时期的文官黄裳,正是他总结道家群书,竟然无师自通练成一身武艺。后来,皇帝派遣他去剿灭势力正在崛起的明教,于是他与明教结仇,导致黄裳一家全部被杀,他为了复仇就躲进深山老林,参悟武学之道,最终武功大成。

所以,明教最开始是在老顽童描述《九阴真经》的来历时提到。

由此可见,明教在徽宗时期也是声势浩大,这才引发徽宗的警惕。

后来,在《倚天屠龙记》中,对明教的描述更加全面。毕竟此时的明教在江湖上的影响力是极大的,而张无忌也成为了明教教主。

此时张无忌刚刚化解六大门派围攻之危机,继任新一任明教教主。在光明顶,明教众人向张无忌介绍明教的历程以及行为处事。

张无忌才知晓徽宗时期与梁山水泊同时间造反起义的方腊也是明教教主。当时他领导明教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只可惜实力有限,未能成功。

但是,方腊此举也足以在历史上留下轰轰烈烈的一笔。



方腊的事迹只是在后人口中有所提及,但是方腊本人并未在金庸作品中正面出现过。这其中的原因是金庸的作品时间段跳过了方腊所处的时代。

《天龙八部》处于宋哲宗时期,离还没有到宋徽宗,而徽宗皇帝在位也有二十六年。也就是说,天龙结束离徽宗后期也有将近二三十年的时间,方腊还没有任何的起色,估计还是一个毛头小子。

《射雕英雄传》基本上已经到了南宋中期,岳飞已经遇害,可见与北宋徽宗时期也隔了数十年。这中间也很难再与方腊联系的上,故而射雕时代也没有方腊的事迹。

也就是说,方腊出现的时期恰恰就是天龙时代和射雕时代这中间空白的一百年,这期间也有许多的故事,但只是一些只言片语,需要去揣摩。

譬如,这个时代出现顶级高手黄裳,他与明教结仇,黄裳的经历恰恰成就了他自己,也成就了《九阴真经》。

如果黄裳没有与明教结仇,可能后世就不会出现《九阴真经》,那么后世人为之争的头破血流的事情就不会出现,江湖就显得过于平静。

再说,这个时代极有可能也是独孤求败的时代,他影响了杨过,可是他的故事竟然没有一人知晓,然而金庸的只字片语却让独孤求败这个人物光芒四射,让人拍案叫绝。

所以说,金庸对这个时期着墨不多,虽然没有明写方腊,但是也让人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其实,在这两部作品里面没有提到方腊,很大程度上还是与两部作品所宣扬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

金庸先写的《射雕英雄传》,后来写的《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早期作品,所以对于名族正统这一方面强调的很明显,所以他塑造的郭靖,正是一个把民族大义看的比一切都重,他虽然成长在蒙古大漠,可是他内心始终都属于汉人。在得知成吉思汗要挥师南下时,他毫不犹豫放弃在蒙古大军中的地位权势,选择南下保卫大宋对抗蒙古大军。这就是金庸早期的个人英雄主义。

然而,方腊却是造反起义,反抗大宋朝廷,这与郭靖的所捍卫的完全相悖,所以金庸也没有正面的去提及方腊。

而到了《倚天屠龙记》中,当权者却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所以此时汉人为了恢复自己的江山,就一直对抗朝廷。所以,此时起义造反的却成为正义,朝廷就是大逆不道。明教所做的一切就代表着千千万汉人的利益,故而就是名族大义。此时,在提及方腊,就显得理所当然,毫不违和。

《天龙八部》里面虽然金庸的名族价值观有很大的改变,没有绝对的正统,譬如萧峰本是契丹人,可是一心维护着大宋的利益。但实际上,金庸更同情黎民百姓,不管是辽人,汉人,抑或西夏人,吐蕃人,都是百姓,都是无辜的,他绝不希望发生任何战乱,导致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当然,起义这种形式也不是他所倡导的,因为这也会导致血流成河。

所以说,金庸的价值观也让方腊的事迹不能出现在这些作品中。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321期*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4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蛮有意思的,首先说《天龙八部》是北宋中期的故事,而方腊已经是北宋末年了,所以在天龙世界里没有办法写到方腊。而《射雕英雄传》已经是南宋时期了,方腊也已经死了,所以也没法直接写。然而没有明说,却从他人的嘴里提到过,尽管没有说名字,但是那事迹,跟历史上的方腊还是很对应的。

金庸武侠小说经常会穿插一些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在里面,往往还都很厉害,比如说天龙射雕里的大理段氏,射雕里的王重阳,倚天里的张三丰,都是十分厉害的存在。而方腊呢,也可以说是比较传奇的历史人物了,我怀疑金庸先生也许曾经很想把他写进去,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因为方腊这个人物不好写,但是呢,不写这个人物确实挺遗憾的,于是就在里面加了一段戏给他。当然了,这些只是我个人猜测,没有什么证据,仅仅是从作品脉络痕迹里说一说。

首先说方腊为什么不好写呢,因为在金庸之前,已经有一部十分有名的作品写方腊了,那就是《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也作为最早的章回体长篇武侠小说,金庸先生肯定看过。在里面方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虽然是在书的最后章节出场,确实可以跟书的主角梁山好汉应刚的狠人。当然了,水浒里的方腊跟历史上的方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不过有几点还是比较符合的,一方腊的确是农民起义领袖,二方腊一度发展势力很大,三方腊最终被剿灭了,其实水浒里的方腊被塑造成反面角色,性格特点也许跟历史上的真人不同,但是人物经历大概还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水浒里面极大的拔高了宋江等人的存在,历史上的宋江远远无法跟方腊比,宋江只折腾过一点点小浪花,这里却成为最终打败方腊的最大功臣。如果详细写方腊,是按照历史写呢,还是按照水浒写呢,还是自己另外编排一段故事呢,但不管怎么写 ,读者在看的时候恐怕都会联想到水浒里的方腊。读者看着自己的书,想着其他的作品,金庸先生恐怕不想这样吧,这样也的确会掩盖自己作品的光芒。

但是呢,方腊这个角色其实是很适合放在武侠小说里的,金庸先生最后还是写到了他。就是在写关于九阴真经这部天下武功宝典的编写时,提起了方腊。不得不说,金庸先生的安排十分巧妙,他没有直接写方腊,只是把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写成了方腊的对头。黄裳这人本来是朝中官员,一身武功完全是自己领悟而来,后来奉命剿灭明教,那时候明教教主就是方腊,不知道黄裳跟方腊有没有交过手,反正能够当明教教主的肯定都是厉害人物。这里的方腊应该比水浒里面的方腊武力值高很多,因为他的手下都是一水的高手,不少人都是江湖大佬们的弟子侄孙。然而黄裳以前就是朝中官员,对于江湖上的复杂关系他哪里懂的,居然一股脑都杀了。这下那些子弟的长辈可都不干了,都要找黄裳报仇,杀不了黄裳就把黄裳全家杀了。这下黄裳怒了,官也不当了,研究那些人的武功招式,寻找破解之道,准备以后报仇,这一研究就过去了四五十年,创造出了九阴真经。也就是说,方腊算是黄裳的敌人,也是九阴真经的刺激源,如果没有方腊起义,估计黄裳会一直稳稳当当的当他的官,也就没有机会去实战,更没有机会创造九阴真经了。

看看吧,方腊虽然没有出场,却催生出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武学秘籍九阴真经,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写作技巧。

再到后面,《倚天屠龙记》出世,里面的明教跟方腊那个明教是一回事,这个时候书中的主角做了明教教主,那明教自然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像明教这么大的教派,一定会有历史记录,一定会有各代教主的生平事迹,方腊作为有名的造反头头,一定不能错过。于是在这里,方腊又成了张无忌的榜样。

想想看,金庸先生为了写方腊,的确是花了不少心思,单说九阴真经的来历吧,关于它的来源其实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但是金庸先生就非要把它跟方腊起义关联起来。再有整个倚天故事都是围绕明教展开的,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当然了,无论是水浒里还是金庸武侠小说里里面,方腊都是一个陪衬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作品,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起义军领袖,恐怕方腊早就被人忘记了吧。

5

明教和方腊都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就是以这个真实的历史原型来创作加工的。

但是方腊在书里没有出现过,这个我们要从下面几点来分析。



一,历史时代。

《天龙八部》的历史年代在北宋宋哲宗时期,而方腊起义是在宋微宗时期。

射雕英雄传发生的历史年代要晚于天龙八部,是南宋末年,这个时候方腊早就死了。

从历史时间上来看,方腊没有赶上天龙时代,又在射雕发生前逝世。

所以,在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里面,方腊没有出场是很正常的。

二,小说创作。

文学的创作,常常是以某段历史中发生的事情,或者以某一个历史人物为蓝本来进行创作,但是会此在基础上进行加工。

武侠小说主要的切入口是描绘武林江湖中的恩怨情仇,虽然也有时代背景的带入,甚至会交代武林人士和朝廷的一些恩怨,但是主要视角还是武侠江湖,天龙如此,射雕也是如此。

这两部书里面绝大多数的人物都是虚构的,是历史上不复存在的,萧峰,虚竹,郭靖,五绝……

其实明教仅仅在金庸的两本书里面出现,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自己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然而这两个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倚天中对明教不乏浓墨重彩的描写,可以明教的发展史贯穿了整部书,这是因为主角衬托。

方腊在历史上是以为农民起义领袖,起义必然会产生战争,大规模的战争中,是个体武林高手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像是郭靖那样的盖世高手守护襄阳不也最终城破身亡吗。

在倚天中,朱元璋还是张无忌的下属呢,也没见描写朱元璋武功多厉害是不是?

真实的方腊是否武力高强,这已经不是武侠小说探讨的范畴了。

反正,他怎么都比不上第三时代教主张无忌。除了他,明教的所有教主谁能把乾坤大挪移练到第六层?

6

北宋时期农民起义领袖方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小说《水浒传》中也出尽风头,手下将领让梁山一百单八将折损大半,虽然最终被擒,却也无愧于英雄之名了。那么方腊为什么没有在《天龙八部》或《射雕英雄传》中出现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时代不对。

根据《宋史》所载,宋徽宗时期,东南一代深受花石纲之害,百姓怨声载道,方腊趁百姓不满之机,暗中把贫困失业的人组织起来。宣和二年,也就是公元1120,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至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方腊及妻子邵氏、儿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在梓桐峒的石涧中被俘。

《天龙八部》的结尾,乔峰在雁门关外逼迫辽皇耶律洪基立誓永不侵宋,这一年是宋哲宗赵煦亲政之年,即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天龙八部》的主体故事就此结束。此时方腊很可能只是个小屁孩,最多是个少年郎,自然不可能在《天龙八部》的故事中出现。

《射雕英雄传》的开头,郭啸天、杨铁心在牛家村结识了丘处机,这一年书中带言是庆元五年,公元1200年,这时方腊已经死去80年了,当年与方腊军交战被杀的梁山好汉郭盛的后人郭啸天都已经成家立业了。方腊自然不可能出现在《射雕英雄传》的江湖里了。

金庸小说中确实曾经提到过方腊,不过是在《倚天屠龙记》中,在这本书中,金庸将方腊设定为明教教主。《倚天屠龙记》第十一章中写道:“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

但是,历史上的方腊是不是明教教徒,目前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方腊起义就是明教起义,因为方腊起义之时,江浙一带确实流行吃菜事魔的明教。不过也有人认为,史料中并没有记载过方腊吃菜事魔,官方文书中也没有称其为“魔贼”“吃菜事魔”,所以方腊并非明教信徒。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

7

金庸最开始写射雕英雄传时,根本不可能考虑到日后写成三部曲,并且给第三部中提到的人物预留位置。

都不用说从整个三部曲看,即使是同一部书,设定前后矛盾,或是照应不周,都是正常现象。就拿射雕英雄传举个栗子来说,曲灵风居然死在牛家村的客栈,就不是原始设定。

从射雕英雄传本身的布局看,大背景已是南宋后期,金朝被灭,成吉思汗立国的时代。郭杨两家的背景都已无法影响到他们生活的寒微——杨家近世祖先是杨再兴,也是南宋初年的勇将。

所以金庸在写到历史人物和事件时,必然只会从南宋来着手,从书中来看,取材于宋朝的历史重要人物只有一个已故的岳飞。早已是明日黄花的方腊,根本不太可能进入金庸的视线。再说郭靖祖上是梁山好汉,如果安排了方腊后人,怎么安排他的立场?是抛弃前嫌还是世代为仇?而且如果安排了方腊后人,梁山其他人的后代写不写?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的世界观,基本上凡是汉人(包括历史上是金人的王重阳及其门人),天然立场就是扶保南宋,你写个方腊后人,是让他当汉奸还是和南宋政权尽释前嫌?不管怎么写都需要大量笔墨。而且前者和杨康有重叠嫌疑,后者怎么让人信服?三男主么?

金庸小说的结构,一直是男主一枝独秀,所以天龙八部三男主就各有专传,射雕英雄传双男主也就让杨康彻底黑化,所以如果再加上一个方腊后人,鸡肋都是好的,没准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所以,就是金庸想到了方腊,除非把男二杨康改成方腊后人,否则只能舍弃这一构思。而从全书来看,杨康的设定显然比方腊后人更讨喜。

金庸后来修改时,肯定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黄裳故事里提了一下明教,算是对这个不算瑕疵的遗憾做了补救。

认为大背景下面面俱到,那只有在梁羽生的天山系列还有一点可能,但那是因为整个系列是从七剑下天山辐射而出,看似前代,其实是后做,所以才能照应更合理,即使照顾不到,也可能写一个专传来补白。再说梁书一向英才倍出,敌我不定也不乏先例,多安排一个有背景的故事没什么难度。

金庸小说完全没有这个思路,所以也就不可能照顾周全了。

8

明教,也叫摩尼教、牟尼教,是起源于古巴比伦的一种古老宗教。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正是借鉴了明教的教义,因此,叫方腊明教教主也没错。



摩尼教是三世纪在古巴比伦兴起的一种世界性宗教,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二宗是指世界的两个本原,即黑暗与光明,善与恶,三际是指世界发展的三个过程,即过去、现在、未来)。摩尼教在唐朝最先传入中国的福建,并很快与本土佛教相融合,因此多少也带有些佛教色彩。摩尼教进入中国后也被称为明教。


方腊,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因为官府强征花石岗残酷迫害百姓,方腊利用摩尼教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在家乡睦州青溪帮源洞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很快就聚众数万人。方腊以宗教作为精神纲领,在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中并不是个例,东汉顺帝年间,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即今天道教中的天师道、正一道),灵帝时,张角利用五斗米道发动黄巾起义,极大的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方腊之后,元末红巾军起义,也是利用了明教教义作为起义精神纲领。清朝后期的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自创拜上帝教发起志在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汉人天下的起义。

但是,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却是虎头蛇尾,开局汹汹,结束的仓促,从宣宗二年(1120秋)发动起义,到宣和三年(1121年)夏起义被北宋大军剿灭,方腊被汴梁处死,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只维持了一年多时间。甚至比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持续时间还短(持续三年),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身为明教教主的方腊,为何没有出现在金庸笔下《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的江湖里。


《天龙八部》是以宋哲宗赵煦、辽道宗耶律洪基时代为历史背景。这个时期,是宋朝、辽朝、西夏、大理、吐蕃等政权并立的历史时期。因此,在《天龙八部》里面随处都能出现这些政权的历史元素,比如大理段正淳段誉父子、吐蕃国师鸠摩智,还有乔峰当过辽朝的南院大王。《天龙八部》的起点很高,都升级到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显然是方腊这样的农民起义领袖所不能及的。再者,宋哲宗时期,方腊才二十多岁,只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他直到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四十多岁时才发动起义,而此时的《天龙八部》早就大结局了。


《射雕英雄传》的历史背景跟方腊就更扯不上关系了,是以宋宁宗庆元三年(1199年)到成吉思汗征西夏去世(1227年)这28年时间作为历史背景。主人公郭靖和杨康名字组合起来就是“靖康”二字,代表着勿忘“靖康之耻”。《射雕英雄传》还浓墨重彩的描写了郭靖帮助宋军死守南宋重镇襄阳城,历史上蒙古大军花了整整六年时间才攻下这座坚城(实际上是南宋弹尽粮绝被迫投降)。方腊是北宋末年生人,因此他是不可能带领明教教徒穿越到未来的南宋去攻打蒙古。

最后,再说到方腊明教教主这个人设,也显得有些名不副实,方腊佃农的身份和底层贫苦农民的出身,代表了他的格局不会很高,眼光不会长远,所以方腊起义才会历时一年多而被扑灭,而明教至此便受到北宋朝廷的打压,直到元末才再一次复兴。《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的高逼格、高其点及家国情怀的荡气回肠,都说明了方腊这样的人物并不适合出现在这两部小说里面。

9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首先,方腊,生卒年是1076~1121,但是1120才起事,在《水浒传》一书中也是1121年被梁山剿灭,自己为鲁智深所擒(民间有传武松)。金庸《天龙八部》的主线时间是1092(段誉到无量山)~1095(萧峰自杀雁门关)。两者的时间线是错开的。

其次,方腊为睦州清溪人,众所周知,睦州城是邓元觉身死之地,而清溪县则是秦明战死之地。接近于方腊老巢,位于今杭州境内,而天龙故事主线也集中在中原(少林寺),西北(灵鹫宫),北方(契丹)和西方(西夏)以及西南大理等。很少涉足长江流域。所以两者的活动地点又是错开的。

最后,顺便说一句,有很多人说乾坤大挪移是斗转星移的衍生或者复刻版。其实不然,乾坤大挪移传自波斯总教,明教乃是山中老人霍山于公元3世纪创立,圣火令武功也为其所创,而乾坤大挪移的撰写者则众说纷纭,但流传最广的说法也是霍山所创。斗转星移则是五代至宋初(公元10世纪)的慕容龙城所创。这期间相距700年,同时乾坤大挪移与斗转星移也大不相同,前者集九大功能,后者只是借力打力还施彼身之技。明教历史上,最厉害的教主练到第五层乾坤大挪移便即身死,方腊多半不如阳顶天(四层),张无忌身兼九阳乾坤大成,放到天龙尚且有虚竹段誉可以匹敌。换作是方腊,武功必定在四绝之下,介于游坦之和段延庆之间水。高于慕容复丁春秋等人。当然这些都无足轻重,毕竟方腊不可能出现在天龙世界里。





10

历史和小说不一定相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