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邦杀掉的这个救命恩人叫丁公,为什么要杀,要讲清楚这个前因后果,我们必须将丁公和另外一个人联起来讲,才知道刘邦是多么的高明。

跟丁公合起来讲的这个人,就是季布。

古语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古语中的季布,就是眼前的季布。季布初为项羽属将,《汉书》上说,季布替项羽率兵对打汉军时,“数窘汉王”,可见季布在战场上对刘邦是相当不客气的,搞得刘邦极为郁闷。于是项羽一灭,刘邦便发文告天下,重金赏购季布,如果敢有窝藏的,就诛他三族。

当时季布逃亡在外,先躲在周家,周家又把他送到朱家。 朱家是当时著名的大侠,善待季布,让季布好吃好喝,然后亲自上京城去找人,救季布之困。

朱家找的这个人是谁呢?就是长年替刘邦驾车的夏侯婴。朱家告诉夏侯婴,说刘邦求季布这么急,难道就不怕他逃跑到南方当山大王么,真这样的话,那就等于资助敌国,不利汉家天下呀。你不如把这个道理告诉刘邦,让他赦免季布。

在汉朝历史上,夏侯婴是个老好人,从来只见他救人,极少见他杀人。于是他就去找刘邦,做了一通工作。刘邦似乎想通了,果然就将季布赫免了,然后拜季布为郎中。

季布被刘邦赦免的消息顿时传遍天下。 这时候,丁公出现了。

丁公是什么人呢?

他是季布母亲的弟弟,季布应叫他舅舅吧。他认为,季布当初数辱汉王,汉王不但放过他,还给他封官。而我丁公当初在战场上放过汉王一马,我要去找他,他应该感激不尽吧。

丁公是什么时候放刘邦一马的呢?这个事情要讲彭城之战讲起。

众所周知,刘邦曾率诸侯五十六万兵杀入项羽大本营彭城,并且想设宴高歌。项羽听说后,率三万骑兵杀回,将刘邦数十万大军打得鬼哭狼嚎。

刘邦逃出彭城西时,当时率兵追杀刘邦的人就是丁公。 当时刘邦跑得真急啊,连自己两个亲生孩子都踢下车去,还觉得车子跑得不够快。当丁公即快要追到面前时, 刘邦突然昂头对他喊道 :“两贤岂相顾厄哉?”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咱们都是贤人,贤人何必为难贤人呢?

丁公估计平生没受过什么领导的夸奖,见刘邦称他为贤人,就勒马而立,放刘邦走了。

按正常人的思维,这个被放一马的恩情刘邦要报的。 如果我们用正常人思维称量刘邦,那就不是真正的刘邦了。

丁公一到,刘邦非但不感激,并且马上叫人将他绑了在军中游行示众,然后公开说道:“丁公为项王臣属却如此不忠,他就是使项王失去天下之人。”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当初丁公将刘邦杀掉,项羽的天下就不会被他刘邦抢了。

说完,刘邦就斩了丁公,又公开说道:“如果想学丁公的,就是这个下场!”

季布丁公,这一放一斩,倍显刘邦役人之术。放季布,彰显的是他宽容之怀,斩丁公, 警示的是只有忠诚他刘邦有才出路,任何想卖主求荣的,都不得好死。一软一硬,恩威分明,处理得多么巧妙恰当,堪称帝王经典谋人之术!

最佳贡献者
2

刘邦称帝之后,有一个叫丁公的上门找刘邦。说刘邦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当年的时候,是他放了刘邦一马。刘邦才得以逃生的,后来丁公听说刘邦当皇帝了,他就大喜着,来找刘邦讨个一官半职来当当。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被刘邦给杀了头。

下面我们来看看,丁公当年究竟是如何救刘邦?刘邦又是为何要杀他的呢?

我们从彭城大战开始说起吧,那时候韩信带领刘邦刚杀出关中不久。

刘邦开疆拓土,一路凯歌,竟然没有遇到一点阻力。

于是,刘邦就开始骄傲了,他临时拼凑了六十万大军,向项羽楚国的都城彭城进发。当时的项羽是在齐地和田荣打仗呢,并且项羽身陷齐地不能自拔。

刘邦觉得这是去彭城抢劫一空的好时机,因为项羽不在,他所带领的六十万大军就轻而易举的进入到了彭城。

在彭城刘邦以及他带领的大军,一连抢劫了几天。

他们每天都是美酒佳肴,还有美女伺候。正在他们沉浸在这种欢乐的气氛当中的时候,危险正一步一步的向他们靠近。

因为项羽得知刘邦占领了彭城之后,他就挑选了三万骑兵,火速向彭城杀来。

刘邦这边根本就没有做好防御工作,连一向谨慎的张良和萧何都喝大了。

项羽就是趁着黎明的夜色,杀进了彭城。

一时之间,火光冲天,凄惨的喊叫声,遍布城野。刘邦根本来不及阻止抵抗,所有的人吓的赶紧跑路。据史记记载,那时候整个泗水河都填满了尸首,水都流不动了。

可见刘邦这边死了多少人。

不过刘邦运气还算不错,因为他的司机夏侯婴,带着他已经逃了出来。

这时候负责追刘邦的人,就是这个叫丁公的。

本来丁公是追不上刘邦的,可是,就在刘邦逃跑的路上,他们见到了刘邦的儿子和女儿。刘邦的司机夏侯婴,就把刘邦的儿女给接到了车上。

这时候丁公距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刘邦觉得马跑的越来越慢,可能是因为超重了。

所以,刘邦开始往下扔女儿,扔儿子。刘邦扔一次,夏侯婴捡一次,如此三个回合。

刘邦终于怒了,拔刀要杀了夏侯婴。

可是,夏侯婴依然不为所动,他把刘邦的儿女死死地抱在怀里,继续赶车。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刘邦他们被丁公给截住了。

刘邦一看逃不了了,就开始去拍丁公的马屁。

他对丁公说,你看你也是个贤明的人,我也是一个贤明的人,我们都是要做大事的人。贤人为难贤人,这样真的好吗?

丁公明明是个粗人,他听说刘邦这么重要的一个人,口口声声地称呼他为贤人。他听着特别的舒服,特别的受用。

所以,他就网开一面,放了刘邦一马。毕竟现在天下未定,说不定以后谁当皇帝呢?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要强。

刘邦就这样死里逃生了,最后刘邦打败项羽,当了皇帝的。

但是,当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见到丁公主动送上门来,就派人抓了丁公,并且告诉手下,一定要把丁公给杀了。

因为丁公这个人不仁不孝,亡项羽天下的人,就是这个叫丁公的。当年若不是他放我一马,我早就死在了项羽的手里了。

所以,这样背信忘意的人,绝对不能留,就这样丁公被刘邦给杀了。

3

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后,曾经为如何赏赐功臣而发愁,谋士张良给他建议:先封赏众所周知的、与他有仇但又曾立功的雍齿,如此一来,其他的功臣自然就踏下心来等着自己受封了。刘邦照做之后,果然迅速稳定了百官的情绪。但是后来刘邦却又做了一件怪事:他杀掉了曾经饶自己不死的恩人,又封赏了多次围困自己的仇人,而他这个忘恩负义的行为,却得到了后世的一致称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诺千金

秦末起义形势

春秋、战国时期,全天下曾经充斥着侠义之气,秦朝末年,任侠之士再现江湖,其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季布、季心兄弟。《史记》上说季心“气盖关中,遇人恭谨,为任侠,方数千里,士皆争为之死”,甚至当时江湖上很多人打着他的名号横着走。而季布则以重然诺闻名于世,以至于楚国出现了“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他们兄弟俩“季心以勇,布以诺,著闻关中”。

一头千金

季布画像

凭借在楚国超高的知名度,季布后来也成为楚霸王项羽的嫡系主力,他曾经率兵“数窘汉王”,而汉王刘邦称帝之后马上就把复仇行动提上了日程。他颁布诏令:“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意思是季布你当年不是“一诺千金”吗,我也给你个面子,让你“一头千金”——谁能取季布人头,就能得到千金的赏金,谁敢窝藏重犯,罪及三族!

摧刚为柔

汉高祖刘邦

刘项内战结束之后,战犯季布便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最开始他躲在了濮阳一个周姓人家,周氏也是一条汉子,觉得季布这么一直躲着也不是办法,便对季布说:“外边风声很紧,你要是信得过我,就听听我的计策;若是信不过,我情愿先自杀,表明我绝对不会出卖你!”季布十分感动,便依照周氏的吩咐剃掉头发、脖子里套上了项圈(是谓髡钳),打扮成奴隶的样子,与几十个奴隶一起被关入笼子,卖到了鲁国朱家家中。

汝阴侯夏侯婴

朱家是另一条汉子。他知道季布就是这些奴隶中的一个,便跑到汝阴侯滕公(即夏侯婴,曾经救过刘邦、刘盈、鲁元公主、韩信等人的命)家中,对他说了三点:“季布当年与皇帝作战,是各为其主;皇帝现在刚刚坐稳江山,就开始公报私仇,这岂不是太小心眼了?季布是有大能耐的人,逼急了他可能就投奔匈奴或者百越,这不是资助了敌国一员猛将?”滕公觉得朱家说得很有道理,便将原话传达给刘邦,刘邦听后立即召见季布,并拜他为郎中(次于丞相的高官)。而季布在汉惠帝、汉文帝时期一直被委以重任,当时的人都称赞他能够“摧刚为柔”,即由刚强变为柔顺。

丁公之死

刘邦剧照

季布的舅舅(一说为同母异父的弟弟)丁公也曾是楚国的将军,他曾经率兵将刘邦逼到了穷途末路,刘邦万不得已,对他求情说:“两贤岂相戹哉!”意思是是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好汉何苦为难好汉?丁公便把他放了。刘邦称帝之后,丁公以为自己对当今皇帝有过救命之恩,便找上门来,希望谋个一官半职,没想到刘邦当即将他诛杀,并说:“项王之所以没能取得天下,就是因为老丁这种投机倒把分子的存在!为了防止这种黑五类复辟,破坏大汉江山永固的大好前程,我们必须将它们连根铲除!”

西汉地图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经发表社论称:秦末起义中,投机倒把的多了;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的人多了,为何雍齿这样的人没有被杀,而刘邦称帝后就杀了曾经的恩人呢?这是因为“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革命过程中的重任就是扩大部队,扩大影响,所以要招纳亡命;但是一旦政局稳定,就需要向部下强调忠诚的重要性了,所以刘邦“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远哉!”

4

刘邦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平民帝王,权术驾驭方面确实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今天的唐东星说历史就聊聊刘邦的天下后,赦免曾数次擒拿他的季布,却将在危难之际放他一马的丁公斩首示众的故事。

季布初为项羽属将,是霸王麾下公认的五虎将之一,《汉书》上说,季布替项羽率兵对打汉军时,“数窘汉王”,可见季布在战场上和刘邦势不两立,几次率军追杀刘备,搞得刘邦极为郁闷。于是项羽一灭,刘邦便发文告天下,重金捉拿逃亡在外的季布,严令敢有窝藏的,就诛灭他三族。

季布在跑路期间,先躲在周家,周家又把他送到朱家。 朱家是当时社会鼎鼎有名名的大侠,善待季布,让季布好吃好喝,然后亲自上京城去寻找门路,伺机解救季布。

昔日替刘邦驾车的夏侯婴,如今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汉朝贵族,朱家通过关系告诉夏侯婴,说刘邦捉拿季布甚急,难道就不怕他逃跑到南方当山大王么,真这样的话,那就等于资助敌国,不利汉家统治呀。你不如把这个道理告诉刘邦,让他赦免季布。

在汉朝历史上,夏侯婴是个老好人,从来只见他救人,极少见他杀人。于是他就去找刘邦,做了一通工作。刘邦此时还没有老迈昏庸,想想果然有些道理,长袖一挥就将季布赫免了,然后拜季布为郎中。

夏侯婴(?-公元前172年),即汝阴文侯,又称滕公,泗水郡沛县人(今江苏沛县)人。

季布被刘邦赦免的消息顿时传遍天下,以前和刘邦作对的各路豪杰纷纷点赞,宣誓不在和刘邦统治的汉朝为敌,自愿隐居山林。

偏偏这个 时候,丁公出现了。

丁公是谁?

其实也不是外人,

他是季布母亲的弟弟,按照伦理季布应叫他舅舅。他听到季布被赦免的消息,想想大外甥当初数辱汉王,汉王不但放过他,还给他封官。而我丁公当初在战场上放过汉王一马,我要去找他,他应该感激不尽吧。

丁公放刘邦

丁公是什么时候放刘邦一马的呢?这个事情要讲彭城之战讲起。

大家还记得有名的“彭城反击战”吗?刘邦曾率诸侯五十六万兵杀入西楚首都彭城,并且想设宴高歌。项羽听说后,率三万神兵天降,将刘邦数十万大军打得鬼哭狼嚎,顺便俘虏了刘邦的家人。

刘邦逃出彭城时,当时率兵追杀刘邦的人就是丁公。 当时刘邦跑得真急啊,连自己两个亲生孩子都踢下车去,还觉得车子跑得不够快。当丁公即快要追到面前时, 刘邦突然昂头对他喊道 :“两贤岂相顾厄哉?”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咱们都是贤人,贤人何必为难贤人呢?

丁公估计平生没受过什么领导的夸奖,见刘邦称他为贤人,就勒马而立,放刘邦走了。

按正常人的思维,这个被放一马的恩情刘邦要报的。 如果我们用正常人思维称量刘邦,那就不是真正的刘邦了。

丁公一到,刘邦非但不感激,并且马上叫人将他绑了在军中游行示众,然后公开说道:“丁公为项王臣属却如此不忠,他就是使项王失去天下之人。”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当初丁公将刘邦杀掉,项羽的天下就不会被他刘邦抢了。

说完,刘邦就斩了丁公,又公开说道:“如果想学丁公的,就是这个下场!”

可惜了霸王

季布丁公,这一放一斩,倍显刘邦驭人之术。放季布,彰显的是他宽容之怀,斩丁公, 警示的是只有忠诚他刘邦有才出路,任何想卖主求荣的,都不得好死。

一软一硬,恩威分明,处理得多么巧妙恰当,堪称帝王经典谋人之术!

5

帝王心术耳!

公元前205年,项羽、刘邦在彭城大战,刘邦败逃,项羽部下将领丁公(名字叫做丁固)率兵在彭城以西追上了刘邦,眼看刘邦束手就擒。刘邦情急之下,回头对丁公喊:“我知道你的大名,你我俱是英雄,何必互相过不去!?”也不知这句话有什么魔力,丁公鬼使神差地带兵返回,放刘邦一条生路。于是,刘邦成功突围而去。刘邦灭了项羽,登基称帝后,丁固自忖曾有恩于刘邦,就大大咧咧地去拜见刘邦,谁知刘邦却把他带到军队中游行示众,并大声宣布:“作为项羽的手下,丁固不忠诚、吃里爬外,这样的人,留他不得。”说罢,刘邦命人处死了丁固并语重心长地告诫众人说:“后世做臣子的,切不要效仿丁公!”

刘邦对待丁固的做法,是典型的帝王心术。

于私,似乎刘邦应厚待丁固,毕竟知恩图报,不能忘恩负义,是人之常情。

于公,杀一个丁固,可以震慑那些背主求荣的人,从而巩固汉朝政权。

刘邦是何人?汉朝的首位帝王!帝王者,无私也!

由是可知,刘邦斩杀丁固不难理解了吧。

6

这件事虽然《史记》一笔带过,却最能说明刘邦的权术。

刘邦当年在彭城一战中,被项羽打得落荒而逃,十分狼狈,只能西逃,结果被项羽手下大将丁固追上。短兵相接,刘邦命悬一线,无奈中只好求饶,对丁固说:贤人何苦为难贤人呢?

丁固一时心软,将刘邦放走。

待项羽死后,刘邦一统天下,丁固心中想着自己对他有恩,便来投奔。谁知刘邦将他捆着遍示手下将士,说:这个人为人臣子,不忠心为主,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啊!然后将丁固斩首。

看上去多么漂亮而又正当的理由啊,那我们不禁要问了:

你忘了当年鸿门宴前通风报信的项伯了吗?

项伯难道不是为人臣子?项伯难道忠心为主了?

要说背叛项羽,项伯比丁公做得更为过分。通风报信不说了,鸿门宴上还舞剑保护刘邦,当项羽要烹杀刘邦父亲时,又好说歹说劝阻了下来,最后还杀掉英布老小彻底逼他投向刘邦。

那么项伯的结局呢,非但没有因背主而被杀,反而成为刘邦的功臣,被赐姓刘。

项伯和丁固,同样都是刘邦的对手,同样都救过刘邦的命,然而结局却是一个封侯,一个被杀。原因何在?

可见你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刘邦需要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最重要。他需要展示自己的宽宏大量时,你就是弃暗投明的项伯;他需要展示威严,警戒手下忠心于自己时,你就是背主不义的丁固。

在权术者心里,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人,而是可资利用的棋子。

7

若说汉高祖刘邦,很多后人称之为流氓皇帝。后人对他一路登帝的种种行为颇多微词,其中一件就是他曾经杀死了救过他的恩公。其实仔细想来,他从一个街头混混,打败了项羽,成立了汉朝,光靠耍流氓肯定是不可能的,一定有着自己的谋略。

当年刘邦想要突袭项羽的彭城,带了几十万大军妄想拿下,甚至准备好了庆功宴。岂料项羽守住彭城的三万大军各个英武,对付几十万大军竟然毫不惧怕,还将刘邦大军搞得人仰马翻,乃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

后来刘邦落荒而逃,项羽派人紧追其后。刘邦落魄至此,连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不顾了,因为怕儿子在车上车跑得不快,竟然将两个儿子都踢了下去。岂料溃败的刘邦大军还是被追上,丁公不负众望将刘邦截下,正要扬起刀了解刘邦这条小命,刘邦竟然说了一句话,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刘邦说:“我俩都是英雄,英雄何必为难英雄呢?”

这句明显就是胡乱诹的马屁话,竟然被丁公听了进去。可能丁公这辈子都没有被别人夸奖过吧,竟然昏了头脑放走了这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留了刘邦一条命,打马回去了。


后来刘邦称帝,丁公想到自己当年曾经有恩与他,于是就去找他,想要谋个一官半职,哪怕刘邦拿点钱财奖励一下他也是好的呀。岂料刘邦不仅翻脸不认人,还立刻下令将丁公给杀了。如此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刘邦知道自己的行为肯定会引起人们的非议,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虽然当年刘邦钻了空子,被背叛项羽的丁公留了一条命。但是他刚刚拿下天下,正是需要树立威信的时候。如果刘邦这个时候给丁公封官加爵,只会让他的臣子们以为刘邦是肯定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的。再者丁公这样的小人,对于刘邦来说已经没有了实际用处,如此贪财忘义,最后也会出卖刘邦的。


相比之下,刘邦对于另一个项羽的手下季布就十分宽容。季布虽然追杀过刘邦,但是一直对项羽忠心耿耿。刘邦登基后没有杀了他,而是给她封官加爵。朝中大臣看在眼里,自然明白项羽要的是忠心自己的人,对于背信弃义的人他绝对不留情面。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8

古时候的帝王,在帝王权术方面能够玩出高度的,朱元璋算一个,刘邦也算一个,这两哥俩真的有太多相似之处,从一穷二白起家,聚齐当时天下半成的能臣武将,拿着一手好牌,没有一点松懈,赢了个盆满钵满,最后都做上了皇帝,之后呢,两个人为了江山稳固,开始有计划有预谋当然也是有一点愧疚的清算功臣,连对待以前对自己有恩,或者穿过同一条裤子的患难兄弟,也舍得下死手。

朱元璋杀的是小时候一起放牛的老伙计,这个故事突然想到的,很有趣,查了一下,是这样的。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一天,他儿时的两个个伙伴来京求见。一个伙伴估计是想到能捞到油水太激动,没动脑子就说:“万岁,你不记得吗?那时候咱俩都给人放牛,有一次,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这很伤面子,朱元璋二话没说,把那人拖出去斩了,另外一个灵机一动,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蔡将军。”这个多委婉,朱元璋给了他一个县太爷做。

刘邦杀的人是谁呢,丁固,之前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基本败多胜少,有一次被丁固追得走投无路,只好哀求丁固把他放了,丁固还真实诚,刘邦逃过一劫。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丁固来求官,被刘邦拉出去游行示众,杀了。在我看来,原因无非这几点。首先,作为帝王,必须要有威严,即使自己以前是无赖,现在做了皇帝,有了龙气,霸气也能侧漏了,丁固的存在,让刘邦不时会想到以前狼狈的过往,杀了就没事了;其次,丁固作为项羽手下,没有尽到一个下属的责任。在楚汉之争如此关键的夺位之战中,丁固能把自己这个三军统帅放掉,让主公项羽功败垂成,这样的人,实在没必要留着;第三点,作为属下,在主公败亡后,想到自己以前救过现在江山皇帝的命,就来求官,大有挟恩求报的意思,刘邦怎么能留。综上三点,丁固死得不冤,只不过太悲催。

9

历史上凡成大气候、成大事业的王公诸侯乃至皇帝,没有哪一个不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一齐凑巧帮他所至。然而,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史上凡成大事业者,又没有哪位没有沾过这句话的光,倘不如此,在关键时候便会被机遇放弃、被时势抛开、被失败淹没。很多人正因为手段毒辣,六亲不认,才有了最后的辉煌。然后,写史者为尊者讳,把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一笔勾销,皇帝就变成了君权神授、奉天承运了。

刘邦的救命恩人是谁?多了去了。不过这里是指丁公。丁公何许人也?丁公即丁固,薛县(今山东滕县)人,是季布的弟弟,与季布同母异父,季布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再嫁,便生下丁固。秦末的时候,丁固也同兄长季布一样,加入了项羽的军队,成为了项羽手下一员部将。

前202年,刘邦登基,是为汉高帝。刘邦当上皇帝后,便开始大肆搜捕项羽残余,季布是大将,被到处悬赏捉拿,季布想讨条活路,因此托人找到刘邦近臣夏侯婴,在夏侯婴的活动下,得到了刘邦的赦免,还任命了官职。在改朝换代之际,季布也是朝秦暮楚、卖身为奴“成功人士”之一。

丁固对刘邦的恩,大家想必知道,那可是救命之恩。前205年,汉王刘邦组织了一支56万之众的诸侯联军,趁项羽北伐齐国之机,进攻项羽的楚都彭城,结果项羽率3万军队南下,打得刘邦大败亏输,刘邦身边最后只剩下几十个护卫,被丁固率领的军队包围了,在这关键时刻,刘邦向丁固乞求道:“丁公,你我都是贤者,应当惺惺相惜,请刀下留人,放我一马。”丁固一听,竟果然把刘邦放走了。这里,刘邦不但保住了性命,后来还得以东山再起,最终当上了皇帝,你说,丁固对他,是不是恩重如山?

然而,当后来丁固听说季布遇赦封官的消息后,立刻赶到洛阳,拜见刘邦,盼望着刘邦知恩图报。然而,刘邦不仅不记丁固的恩,反而让人把丁固绑了起来,捉到军前给斩杀了。刘邦作为皇帝,百官表率,救命恩人上门却为何要斩杀呢?斩杀丁固前,刘邦当着众将士的面说了一句话,他说:“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他把项羽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丁公的不忠,自己作为皇帝,对于不忠之人,就一个字:斩。

刘邦这人很怪,同是项羽部下,季布能放而授官,恩人丁固却绑而杀之,这不矛盾吗?其实不然,宽容季布,是给项羽的残部开辟一条招安的通道,季布忠于前,而投靠刘邦是在项羽再无回天之时。但对丁固不能这样,丁固是不忠于前,项羽的灭亡,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像丁固一样不忠的人,现在,汉朝刚建立,正是天下归心之时,如果这时饶了一个朝秦暮楚的人,会影响人心向背。尽管杀丁固会要担杀恩人的骂名,但在杀恩人与纵容不忠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因为杀丁固,有利于人心和江山。

杀恩人丁固一事,足见刘邦心里的聪明和眼光的长远。满怀希望的丁固,最后却送肉上钉板,自寻死路。倘他泉下有知,对自己投靠刘邦的行为,恐怕肠子都要悔青了。

10

题主所指的是丁公丁固,季布的娘舅,原是项羽手下,彭城之战中,丁公率楚军追击刘邦的汉军,刘邦见难以脱逃,于是对丁公说“两贤岂相厄哉”!意思是说你是英雄,我也是英雄,英雄怎么可以为难英雄呢?丁公一听,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果然就不追逼,放过刘邦了。等到项羽败亡,天下已定,这位英雄丁公以为有功于刘邦,便来求见想弄个一官半爵,谁知结果却出乎意料。“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刘邦把恩人丁公的人和事迹告诉全军,然后斩杀了他,理由是“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为人臣不忠,项羽才会失去天下,要全军引以为戒,为臣尽忠是本份,怀有二心者,连受益者也不会在乎他。

刘邦杀丁公除了上述高大上的原因,应有其他私隐,游手好闲的刘三,如今身为皇帝,天之骄子,斩蛇应运的天子,可是当年彭城之战,刘邦向丁公哀泣求饶的丑态,历历在目。(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如让丁公存在身边,正如时刻提醒刘邦的出身和阴暗面,这是正常人也难以容忍的,杀之一了百了。当然,更大意义在于当时天下虽平,内忧尚在,杀死丁公也警告那些骑墙派,不要心存侥幸,老老实实跟我走,不然看看丁公下场。

类似的手腕心术,刘邦运用了不止两三次,如对丁公的外甥季布,季布是项羽手下猛将,楚汉相争时曾多次使汉王刘邦处于困境,刘邦恨得牙痒痒的。天下平定后,刘邦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的灭三族。季布走投无路,后来搭上夏侯婴这条内线,夏侯婴便以忠义的理由说服刘邦。认为为人臣子而受自己的君主差遣,季布在项羽麾下接受执行命令,完全是职分内的事应该做好的事,不能因为对方尽忠尽职而杀了他。再说项羽的旧手下也无法全部杀光。于是季布免罪还当上官员。(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又如雍齿,他是刘邦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跟刘邦一同起兵,但内心非常看不起刘三,中途造反献城投降敌人。还多次陷害刘邦,后来又投降回来。在汉朝刚建立开始论功行赏分封天下的过程中,进展缓慢,有将士怀疑会受到不公待遇,整天发牢骚甚至拔刀斫石,刘邦请教张良怎么办,张良说,你最恨什么人,就先封什么人。刘邦说,最恨雍齿。于是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大摆酒宴,在席上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当堂催促丞相、御史抓紧评定功劳。从臣下看到都开心地说,他连雍齿都能封侯,何况我们?分封得以有序展开。从杀恩人赦敌人封仇人三件事可以看出刘邦是天生的帝王,厚黑之妙存乎一心。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