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丁原并州兵团战斗力强横为何丁原被吕布杀死后竟然无人为他报仇,

丁原并州兵团战斗力强横为何丁原被吕布杀死后竟然无人为他报仇,

2020-09-13 11:01阅读(87)

丁原并州兵团战斗力强横为何丁原被吕布杀死后竟然无人为他报仇,也无大规模叛乱?:其实丁原并没有什么实力,其手下能用之人也廖廖无几。丁原出身贫寒,不像董卓

1

其实丁原并没有什么实力,其手下能用之人也廖廖无几。

丁原出身贫寒,不像董卓出身地方豪强,丁原能够当官完全靠自已的能力,因为杀敌勇猛,后来做了地方的小吏,公元188年的并州刺史还是张懿,张懿在随后发生的匈奴休屠部叛乱中被杀害,于是朝廷派丁原担任并州刺史。



同年十月,汉灵帝为平衡大将军何进的权力,建立属于自已的武装,于西园设置八校尉,归属自已直接领导,八校尉的首领是宦官蹇硕,为了组建这支军队,朝廷下令从各地征调外军入京,当时的并州刺史丁原就派出手下张扬和张辽进京,其中张扬被蹇硕收为部下,而张辽则归属何进。

公元189年,朝廷派董卓担任并州牧,丁原调任武猛都尉,武猛都尉应该是并州的武将职,这个时候董卓与丁原有了交集,并且董卓还是丁原的上司。



没多久,汉灵帝去世,朝廷发生内乱,首先是大宦官蹇硕被何进所杀,丁原部将张扬和张辽都归属何进,何进派出张扬和张辽外出征兵,同时何进让丁原在河内郡作乱,火烧孟津,同时丁原上书弹劾宦官。

很快,丁原被何进召到京城担任执金吾,执金吾是保卫京城和皇宫的武将官员,相当于西汉时期的北军中尉,丁原就带着自已手上的并州军入京,这其中就有吕布,从丁原一系列的动作来看,丁原深受大将军何进的赏识,算是何进的亲信,而且在京城身居要职,掌握京城的北军。



公元189年8月,宫廷内发生政变,大将军何进被宦官所杀,袁绍、袁术等人领兵杀尽宦官,同时何进的部下吴匡与董卓的弟弟董旻攻杀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接着董卓进京,接收了何进与何苗的部队,控制了京城和朝政。

这个时候丁原作为何进的原部下,情况已经比较危险,论实力,董卓势力比他大,论威望,董卓远强于丁原,论职务,董卓高于丁原,而且丁原旧部张扬还在并州上党郡讨伐山贼,张辽还在外召兵未回,丁原身边只有一个吕布



这个时候,丁原本人及所属部下人心惶惶,也正是这个时候,董卓引诱吕布杀丁原,吕布杀丁原很可能并不是吕布一个人的背叛,而是整个并州军的背叛,如果吕布等人不背叛,很可能整个并州军都会被董卓团灭

上司的上司董卓命令吕布杀上司丁原,很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吕布这帮人为了保全性命,只有投靠董卓,整个京城除了并州军,几乎都归属于董卓,并州军不投降还能怎么办?打又打不过董卓的西凉军,只有投降或者逃离。



吕布杀丁原后投靠董卓,张辽带着千余人回到京城,顺势也跟着投降董卓,而远在上党郡的张扬什么也做不了,并州军团灭,哪里还有人为丁原报仇?

当时的整个朝廷一片混乱,被杀的高官多的是,比如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以及所有的宦官,乱世之中,人人都为着保全自已性命,哪里顾得上为别人报仇,除非是特别亲近的感情和关系。

2

丁原是东汉末年的并州刺史,也算是一方诸侯。并州地处偏僻,是胡人和汉人杂居的区域,民风强悍,并州部队战斗力也非常勇猛。丁原手下兵多将广,其中不乏张辽、张扬等名将,吕布是其义子,也是他最重要的助手。

丁原出生于贫苦家庭,身强力壮,身手不凡。原来是在县里做一名毫不起眼的小官,后来因为身先士卒,作战勇猛,并每次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开始逐渐的成长起来,并且在原并州刺史与胡人作战中战死以后,接任并州刺史。

在这期间,丁原招兵买马,壮大队伍,吕布、张辽等先后被他招入麾下,并将吕布收为义子,任命他主管部队一切事宜,可以说是把部队交给了吕布,足以看出他对吕布的信任。吕布的武艺当时天下无敌,单打独斗少有对手。加上丁原的任可,大权在握,所以在并州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汉灵帝死后,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争权夺利,相互混战。丁原也想从中渔利。带部队赶到首都,因政见不一与董卓产生矛盾,堇卓派人诱惑吕布,吕布见利忘义,杀了丁原,投靠董卓。

当时并州的军队基本上由吕布掌制,丁原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指挥者,但部队的具体事宜,均由吕布发号施令,军队的将领也都听从吕布的调遣,所以吕布杀了丁原以后,并没有引起部队太大的骚动,吕布又把丁原的亲兵心腹分别遣散,消除了部队中的原有丁原的势力,况且吕布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所以也没有人敢去找他理论。加上丁原一死,军心涣散,没有了凝聚力,就如同一盘散沙,所以报仇、叛乱的事情基本上也就没有了。

3


丁原,字建阳,出身贫寒卑微,因会写文章,年少时被任用为官吏,因作战时勇猛,之后立功任并州刺史。手下并州军团有吕布、张辽、张杨这三位猛将。这三人后来在三国中大放光彩,都成为一代名将。


汉灵帝驾崩后,丁原受大将军何进所邀,入洛阳诛杀十常侍。他还未赶到洛阳,何进已被十常侍所杀。之后,京城动荡,十常侍胁迫天子与陈留王出宫,董卓带西凉军入京后先找到天子,一举控制朝廷,把持朝政。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卓视之,乃荆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


董卓欲废天子立陈留王为帝,丁原不同意,与董卓发生冲突,董卓想杀了丁原,因慑于吕布之威才罢手。次日,丁原与董卓两人于城外交战,吕布勇不可挡,董卓大败,退军三十余里。

董卓心焦,得知吕布唯利是图,便派遣部下李肃去挑拨诱惑吕布,吕布果然中计,转投董卓,将丁原杀害。后丁原的大部分兵马随吕布转投董卓。

并州军团实力强横,内有猛将,像之前所说的吕布,张辽、张杨,都是一代豪杰。虽说吕布是先投董卓,再杀丁原。但为何丁原死后,无人为他报仇?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丁原与董卓就是权力相争,只是董卓先抢得先机,丁原在这场争权中失败,其他人只能去投胜利者,所以无人给他报仇。

丁原和董卓一样,都是受大将军何进所邀来洛阳杀十常侍。只是董卓先到京城,最先找到天子,随后控制了朝廷。等丁原率并州军团到京的时候,大事已经尘埃落定。


董卓把肉全吃了,连汤都没给丁原留。丁原是一步慢步步慢,只能受制于人。但强大的并州军团到京,什么都没捞着,丁原也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董卓提议立新帝时,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的人就是丁原。他们二人相争,完全就是为了利益,丁原想要在权力之争时分一杯羹,而董卓也看上了丁原的人马。所以二人相争,是不可避免的。

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故京都兵权唯在卓。


丁原曾经也有机会战胜董卓,董卓进京时,带的人并不多,后还败于吕布之手。若丁原心狠一点,既和董卓撕破了脸,就应该乘胜追击,至董卓于死地。

丁原就不应该给机会董卓,让他有时间去策反吕布。丁原若是更狠辣一些,有更清晰的大局观,真的有可能手握大权,自己也不会死于非命。

在丁原被吕布杀后,他的手下不同意吕布的都走了,同意吕布的都跟着他转投了董卓。他的手下都明白,争权失败后跟着胜利者会更有前途,自然就没有人为丁原报仇了。


二、丁原根基薄弱,虽有识人之能,但缺少对部下的驾驭,手下对他忠诚度不够,就没有人为他报仇。

丁原家境并不好,能得吕布、张辽、张杨这些大将,可见他很能识才,也能笼络部下。但他驭下应该是有问题的,能用不能降服,这样的部下对他的忠诚度不够,也就没有人为他报仇。

在《三国演义》中,丁原是吕布的义父,这种不是血缘的父子之情,虽不像亲生父子那么真挚,但是也超脱了一般的关系。记载中丁原待吕布是极其好的,可吕布还是一刀就要他的命。


这有可能是吕布天性凉薄,但也间接反映了丁原驭下的能力,在部下面前,缺少威严,吕布不怕他,甚至有些看不起他,是无奈才会跟着他。

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

丁原带军来京城建功,按说应该带的都是亲信,都是尊他为主的人。可是吕布能轻易出卖他,这样的人,就算要用,也不能放在自己的身边。丁原能识吕布之才,却不识吕布之心,视他为亲信,就是把命置于对方手上。


三、丁原被吕布所杀,此为内讧,其他人不会牵涉进去。当时张辽和张杨皆不在,以吕布之威,无人敢为丁原报仇。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

从《三国志》张辽传中,显示了丁原被杀死时,张辽在河北那边募兵。等他回到洛阳,大势已去,丁原已死,原来的战友,已都在董卓的手下效力,他若想活着,只能放弃反抗,效命董卓。


而张杨,早就被丁原派遣去蹇硕处,拜为假司马。他跟丁原早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丁原身死后,他听到可能会难过,但不会觉得一定要为他报仇。

吕布杀死丁原,属于内讧,丁原和吕布的手下会觉得他们就是权力之争。若不是并州军团内部的人杀死丁原,而是其他人,并州军团为了面子还有可能为丁原报仇。


而丁原被杀后,他的手下没有发生叛乱,一是因为吕布骁勇,震慑住场面;其次是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大家没反应过来;最后是没有人出头,效忠丁原的人走了,不效忠他的人跟着吕布投了董卓。

从丁原的结局来看,权力之争从来都是无情的。竟然进入了权力的漩涡,就要努力的保存自己。对敌人要无情,对品性不好的人要防范,丁原因为错失机会,被吕布所害,也是自己的实力不够。

你是如何看待丁原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4

从某种意义上说,火并丁原,并不是吕布的个人选择,而是整个并州兵团的集体选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很多人总觉得,吕布火并丁原,是因为董卓用一匹赤兔马和一些金银财宝收买。但其实呢,真实的过程远不止这么简单。

最简单而言,吕布在火并丁原后,把丁原的队伍全部拉到了董卓这一边,如果吕布仅仅因为得到一匹赤兔马和金银财宝就背叛丁原,丁原集团的其他军政大佬,又为什么要跟着吕布一起叛变呢?他们有什么好处?

举个例子,如果丁原是一个军长,吕布是副军长,吕布火并丁原投靠董卓后,丁原军队的那些师长、副师长、旅长、团长等人,他们并不是打酱油的,完全可以自己推举一个新的首领出来,要知道当时并州兵团里面还有张辽、高顺、张邈等牛逼人物,他们谁都不是省油的灯?

很多人说,并州兵团之所以跟着吕布走,是因为丁原被杀后,吕布就是老大,所以他们自然就听吕布的话。问题是,假如关二爷把刘备给火并了,他能够把刘备的队伍拉走吗?还有夏侯惇把曹操干掉后,他能顺利接管曹操的部队吗?我相信肯定会有人打着他们的旗号报仇。



事实上,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在丁原的并州兵团进入洛阳城后,以袁绍和曹操为代表的士大夫集团立即向丁原一伙人进行拉拢,而拉拢的条件呢,就是授予丁原执金吾的职务。

大家知道,执金吾是洛阳城禁军两大主管之一。丁原作为一个地方大佬,一进洛阳城,就获得这种职务,本身就是证明袁绍、曹操一伙人那是非常想拉拢他。至于拉拢他的目的,自然就是让他制约野心勃勃的董卓。

与此同时,董卓肯定也向丁原的并州兵团伸出了橄榄枝,总而言之,咱们一起抓住这个机会,联手控制中央政府,干一波更大的事业。

面对袁绍、曹操和董卓的同时拉拢,丁原一系肯定会召开高级将领的紧急会议。主要讨论的内容呢,自然就是他们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对于丁原和他的并州兵团来说,如果选择接受袁绍、曹操的拉拢,所冒得风险相对较少。因为,袁绍和曹操是士大夫集团推在前台的少壮派代表,他们身后的力量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如果丁原一系愿意站在他们身后,自然更容易保持帝国的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丁原一系的人,就可以不用冒什么风险,就可以比较容易获取一些看得着的利益,比如丁原一上来就得到了执金吾的职位。问题是,丁原手下的众多高级将领们,却并不愿意择接受袁绍、曹操的拉拢。

因为,袁绍、曹操是士大夫集团的代表人物,以他们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占据了帝国绝大多数的军政资源,换句话说,如果继续让他们占据执政地位,帝国的各种军政职务,那大都是名花有主,因为他们自己内部人早已经将这些好职务给瓜分完毕。

这样一来,其它外来的力量,想进来分一小杯肉汤,本身就比较难;外来的力量如果想过来分一大碗肉汤,估计就更难。这也就意味着,士大夫集团可以单独给丁原留下一个肥缺,但对于并州兵团的其他高级将领,就很难留出太多的肥缺。

也就是说,如果接受袁绍、曹操的拉拢,丁原本人可以获得较大的利益,但并州兵团的其他人,那就只能原地踏步,或者充其量分到一点残羹冷炙,对此大家显然不满意。



相反,如果选择接受董卓的拉拢,因为董卓是从地方突然闯进洛阳城的力量,并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

换句话说,如果董卓能够执掌帝国政权,帝国政府必然要来一次大换血,那些原先由士大夫集团占据的军政职务,自然就可以落到众人的手中。在这种背景下,并州兵团的其他军政大佬,自然都倾向于投靠董卓。

尤其是,这个时候洛阳的禁军都集体选择站在董卓一边,这更让大家产生许多幻想。因为,从现在的情形去看,只要并州兵团和董卓实现了比较好的协作,就有机会控制了洛阳城,再努力一下,就有可能控制整个帝国。到时大家自然都可以获取较大的军政利益。

也正因为此,在丁原选择接受袁绍、曹操的拉拢后,吕布才敢火并丁原,更是把丁原小弟全部拉走投靠董卓。而在这个过程中,并州兵团的其他军政大佬,都是积极主动配合吕布,没有人去为丁原报仇。因为,吕布的行为,本事就代表着他们的利益。

5

作为三国第一位“大魔王”,董卓解决丁原集团的手法干净利落,表现出了阴谋家令人窒息的洞察力!

并州军实力强,是董卓专权的拦路虎

董卓进京后,一切都很顺利。袁绍、袁术这些公子哥实在不经吓,原属于何进、何苗的禁军瞬间就被董卓收下了。

可是,丁原却是不好搞的主。

与董卓的凉州一样,并州也是大汉朝西北抗击羌族的前线,饱受汉羌战争的洗礼,士兵骁勇善战!因此,并州军与凉州军并称为“并凉劲兵”,战斗力在伯仲之间!


《三国演义》中,把此时并州军的强悍全部付诸于吕布一人身上。

当然,就整体实力而言,董卓军队的实力还是要强于丁原的。可问题是:变数多,拖不起!

此时洛阳城里想掌权的人多的是,一旦董卓与丁原短期分不出胜负,格局很可能复杂化!

所以,不能来硬的!

高手出招,一招就打在对方的软肋上!

虚弱的丁原

看不出对手的软肋,纸老虎也变真老虎;看出对手软肋,真老虎也变纸老虎!

董卓和他的谋士们看出了丁原的软肋!

1、文明人先讲法!

并州军,理应是属于并州牧管辖。

否则,你就是搞个人军阀,不守朝廷的规矩!

董卓和丁原名义上可以掌握的部队,都在对方手中。

此时的并州牧,正是董卓本人!

原来,朝廷见董卓久在凉州,实力太大,为了制约他,任命他为并州牧,要求他交出凉州兵马,去并州上任!

董卓耍无赖,牢牢拿着凉州军不交出来,没有去并州上任!

没去并州上任,不代表我不是朝廷任命的并州牧呀!你丁原的官职是执金吾呀!你执金吾拿着并州军不交出来,是几个意思?

2、讲形势,丁原根基不稳

当然,丁原也可以怼回去:你董卓是并州牧,拿着凉州军不交出来,是几个意思?

所以,在力量分出胜负之前,都是鬼扯。

那就讲力量吧!

比起久在凉州的董卓,丁原的根基十分薄弱!

他是兖州人,家境一般,靠着自己一路打拼混上来的。所以,与在凉州广结豪帅的董卓相比,丁原在并州的根基很浅。


举个例子:丁原让早就以“轻侠勇武”闻名的吕布当主管文书的主薄!

就军队的根基来看,他也根基很浅!

188年,也就是1年前,前任并州刺史被杀,他才临时顶了上来!顶上来没多久吧,朝廷又把并州刺史给了董卓,要他腾地方出来!

显然,一没有人脉根基,二来时间太短,树立威望、根基的时间又有限!

3、失衡的权力结构

当然,基础薄弱不怕,只要军队铁板一块,丁原也不好搞!

偏偏,此时丁原集团的权力结构极不稳定!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任领导一任班子。因此,丁原上台后,对军队人事进行了重新安排!

具体哪些安排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亮点:

(1)、张杨(武猛从事)、张辽(从事)这些前任领导的人,都“支援”中央了。丁原响应中央号召,把这些将都派到洛阳跟何进混了!

(2)、提拔了吕布。

可以想象的是:此时,填补张辽、张杨空缺的“自己人”,此时都还没有树立威信,在军中影响力有限。而吕布这种能力较强,又深得信任的人自然在军中如日中天了!

恐怖的吕布

暂时把“有勇无谋”、“反复小人”这些标签忘记,吕布绝对是一个有领导力的人物。


若非如此,后来他的并州军又怎么会跟着他一起出生入死、四处漂泊,一直到兵败呢?

看看早早被丁原派到洛阳的张杨、张辽就知道:吕布与并州众将早已建立了很好的个人关系和信任!

张杨,后来积极参与讨伐董卓。可是他却与吕布感情深厚,后来吕布流亡时,张杨后来还数次收留吕布,甚至在吕布快被灭时还出兵相救(死在救吕布的路上);早已随着何进部众投入董卓军的张辽,在董卓死后,更是带兵长期跟着吕布一起混!

可见,在“董卓阴影”去掉后,并州集团的人物依然没有表现出对老领导的留恋,他们依然没有怪过吕布杀掉老领导!

看来:并州军,他们愿意跟随吕布,不是形势所迫,而是吕布确实有个人魅力!

所以,当丁原死后,并州士兵们面临的情况是:1、并没有太大威信的老领导被杀了;2、一位受到欢迎的领导号召我们一起去投董卓;3、按理来说,我们的领导本来就是董卓!

于公于私,他为啥要“给丁原报仇”?

小编今天在这里敲键盘放马后炮是很容易的。可是,董卓和他的谋士,当时能一眼看出丁原集团强大实力背后的软肋,以最为经济的方法一举搞定,实在是极为厉害!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也能深刻地洞察客户、合作对象的内部关系结构,选择最易突破的点用巧力,是不是也可以事半功倍呢?

祝君事半功倍,无往不利!

6

关于丁原被吕布杀害之后,无人替他报仇并且部下没有发生过叛乱之事,笔者认为可能有三种可能。

并州兵团属于大将军何进部属,并不是丁原直系部下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作为被何进以诛宦官为名征召进京的丁原火烧孟津,并要带兵进京诛杀宦官,可随即被何皇后制止。丁原因功被提升为执金吾。汉朝时的执金吾相当于清朝的九门提督,具有相当大的权力。

丁原在未进京之前曾经担任过并州刺史,手下率领的都是并州健儿 ,如吕布、张辽等。这批并州健儿虽然在名义上归丁原统领,但实质属于原大将军何进的部属,并不是丁原的直系部下。董卓进京时,是汉朝委任的并州牧,是丁原部下这些并州健儿的父母官。在吕布被董卓收买杀死丁原之后,董卓散重金,并且以并州牧的名义招抚这批原归属于大将军何进的并州健儿,并对这批人纷纷加官进爵,如张辽就以一个不入流的郡吏被任命为北地太守。

因此,丁原虽然官位很高,但是直属于自己的兵马却很少,又没有多少心腹之人,所以,在吕布的威压和董卓的利诱下,这批并州健儿纷纷投入到董卓手下,成为了他的帮凶,也是日后吕布赖以与曹操、刘备在东郡、徐州争雄的本钱。

董卓以皇帝的名义招抚了并州兵团

董卓与丁原、与袁绍之间的争斗属于神仙打架,作为普通士兵的并州健儿们根本就不知道谁对谁错。他们所信任的就是皇帝,因为他们当初毕竟是以诛杀宦官的名义被征召进京的。

董卓擅兴废立之后,把陈留王刘协扶上了皇帝的宝座,更是生杀予夺出于己心。对于普通士兵的并州健儿而言,他们根本不关心所见、所听到的诏书是由谁发出来的。在他们眼中,根本就分不清发出的诏书究竟是皇帝的还是董卓的,而董卓又是自己的父母官,不听他的能听谁的?

董卓也正是充分的利用了这一点,以皇帝的名义和自己并州牧的身份来招抚并州健儿,并通过高官厚禄笼络住了这批并州健儿。

利用并州军团屠杀平民,交“投名状”

历史上对董卓最为诟病的并不是他擅兴废立,而是他嗜杀。董卓进京后,利用一切手段收编了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大批部下,不然,仅以自己进京时率领的区区五千兵马不仅无法控制住京城局势,更无法应付来自于关东十八路诸侯的讨伐。

为了使收编的部下死心塌地的站在自己这边,董卓下令挖掘皇陵,劫掠人民。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力作用的并不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五千人马,而是董卓收编的原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部下。董卓就是要用交“投名状”这种手段,使这批人做出神人共愤之事,使他们回不了头,才能把他们更加牢固拴住。不然,董卓拿什么来对抗来势汹汹的关东诸侯们的讨伐。

当然了,参与这些恶行的不仅仅有并州军团,还包括其他军队。但是,并州军团肯定是参与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刀上沾了血的士兵哪里还会想着要替丁原报仇呢?至于叛乱,那就更不可能了。

总结

正是因为以上三种原因,使得董卓快速掌握了军队,稳定了朝局,击退了关东诸侯们的讨伐。而当年那支进京勤王的并州军团,却由一支正义的勤王之师变成了助纣为虐的叛军。

7

我是勃勃,我来回答,很简单,当时并州军团世纪的首脑人物其实是吕布。


1、并州军队由吕布掌控,丁原心腹很少,军中只知吕布,标杆效应。

丁原年少时,家境贫寒,但也是勇猛过人,屡次杀敌,累计军功升到并州刺史。后来,成为了首脑,不需要时时刻刻上阵了,就招募了张辽、吕布等将领,并把吕布认为义子,军队由吕布率领。


大部分士兵只认识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吕布,而不是见面很少的丁原。


加上吕布和丁原本身就有一些矛盾,所以部下也会对丁原不是很感冒。加上吕布是军中武艺第一,是标杆,自然没人想去给丁原报仇,而放弃自己本来拥有的一切。


2、吕布武艺全军第一,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没人打得过,不敢报仇。

吕布武艺在三国中属于超一流武将,张辽武艺虽然可以,但也不及吕布。而且张辽、高顺等对吕布忠心耿耿,也不会像着报仇。


丁原忠心部下很少,就是有,也不一定是吕布张辽等人的对手,既然如此,还不如放弃报仇年头,保住自己平安才是王道。


勃勃说:


想报仇的没有实力,有实力的都是吕布的心腹,这样自然没人想报仇,也没有他敢报仇。而且,吕布在军中威望很高,就更没有人敢这么做了,也就没有叛乱什么的了。

8

一个最主要的就是吕布的武功实在是太厉害了,想要报仇的话必须要打败吕布。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吕布是那么的厉害,自己在他手底下做事自然是对吕布心服口服。吕布虽然说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但是武功确是很多人佩服,在当时有一句话就是这样讲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很多人都想要成为吕布这样的大英雄。所以他们不仅不会报仇,而是想要在吕布手底下做事情,尽量的让吕布多教教自己武功或者是自己偷偷学习一下,这样才能够进步。

写很多人并不是像丁原这样有情有义,很多人都是无情无义的,在这个乱世之中,只要自己能够生存的好一点,根本不会去考虑太多的问题。虽然董卓时非常的残酷,但是他当时是拥有很大的权力,根本没有人能够自杀,他很多人都想要刺杀他,就连曹操都没有成功,换做是他们能够成功吗?这个自然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乱世之中,根本不愿意去替丁原报仇,只想要让自己过得舒坦一点。

那个乱世之中很难生存下去,很多人都是为了自己,想当初曹操在诗里也描写过这样的场景,白骨落于野,千里无鸡鸣。当时曹操就非常的感叹,这样生活下去,人们又怎么能够过上好日子呢?他可怜所有的人,所以才会从这个乱世之中占了起来,想要为所有人服务,最终是打下了很好的江山,可惜是没有彻底的统一中国。

这样曹操这么好的人也是仅有的,但是就这样的好人都被骂成了奸雄,可想而知就算有很多人都是好人的话,也不一定能够做得这么好。而丁原也是一个非常的好人,他最初是反对董卓的,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大臣,因为他是始终忠于汉朝,信奉自己的信仰,可是这样的人却非常的不好。那就是他得不到很多人的喜欢,不仅是自己做的官很小,就连他的儿子吕布也做得非常的小。

吕布去背叛,第1个原因就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吕布,可是三国中第1名将。像他这么厉害的人,却只能够在丁原手下,换做其他人也是受不了的,他想要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一下,而不想要总是寄人篱下,拿着那么一点点薪水,过着那么悲惨的日子,谁又能够忍受得下去呢?像吕布这样厉害的人真的是非常不多,而其他不厉害的人就算想要去报仇也没有什么机会。

吕布和董卓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根本没有人能够杀他们,最后他们是靠着互相残杀而死

就算他们想要去杀死吕布和董卓,那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吕布,可是三国中第1名。能够打败他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就连关羽张飞刘备三个人合力才能够将吕布打败,更何况想要刺杀吕布是完全不可能的,他是专门打仗的,想要和他一起作对的人完全是在找死。


而董卓完全是一个非常仔细的人,根本没有人能够杀死他。当初有很多人都想要刺杀过董卓,但是最后是被董卓发现,还且没有杀死董卓。董卓身上穿了一件非常惊异的软甲,这个可是经常是贴身保护的。而且吕布也经常的保护董卓,可以说是没有人能够刺杀董卓。

而曹操当时也知道这样的情况,于是为了王允借了一个8宝刀,而且也得到了董卓的信任,最后想要杀掉董卓,可是没想到董卓突然醒了,最后这连曹操都没有什么办法?

想要杀掉这两个人,完全是在痴人做梦,有本事的人都开始投向了他们,没本事的人想要杀掉他也很困难,事情就是这样子的。

你们认为要是董卓不会被杀死的话,他能够统一三国吗?欢迎在下面评论。

9

在古代时候呢,尤其是汉王朝时期,那个时候每一个将军手底下都是有自己的私兵的,什么意思?除了这些私兵是朝廷默许你的主子认可你拥有的军队以外,其他的士兵都是临时征召起来的。

直到唐朝才出现了一些雇佣兵,其他的时候都是临时组建,临时解散这样的一些军队体系,也就是说组建起来的军队不一定是属于你的,过一段时间他自己就解散,这也是朝廷为了方便控制那些将军,比如说后来的18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青州的刺史还没有从自己地界上面出发,自己的军队就被当时的黄巾乱贼给击败了,这支军队就没走出过青州,由此可见,当时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临时执照起来的。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地方,确实存在着战斗力比较强悍的军队,由于这些地方地方制度混乱,而且常年面临的战乱,所以这些地方的民风彪悍,而且此地区军队内部的成员服役的时间较长,比如说凉州,并州以及幽州,凉州的话就是西凉铁骑,并州的话就是丁原手底下的并州兵团,(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幽州的话就是公孙攒得3000白马义从,每一支军队在东汉末年尚未乱起来的时候,都是民政天下强军。

但是如果你要说最窝囊的是哪支军队,那毫无疑问就是丁原手底下的并州兵团,为什么?并州当时防御的重心是什么?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匈奴,当时北匈奴由于汉王朝的进攻已经向北逃遁,南匈奴则是归建到了并州的附近,平常的情况之下,并州兵团只需要重点监管一下这些在北方的南匈奴人,打过几场硬仗的,主要还是面临那些黄巾贼,相比较于混乱的幽州和凉州,很显然并州兵团真正实际作战的机会有限,所以丁原手底下能够掌握的兵力也有限,况且相比较于出生于名师,并且最后傍上大款的公孙瓒,以及本来就出身豪门的董卓,这些人夹子雄厚,能够给这些士兵出得起钱,丁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早些年就是凭借战功才打上了这个统帅的位置,所以手底下真正忠于他的士兵不多,不像西凉董卓,朝廷都不让他拥有西凉兵的,结果自己依靠自家的财力,仍然还可以维持西凉兵的正常维持,所以说西凉兵对于董卓的归属感特别强烈。

终于我们把目光定到主角的身上,也就是丁原,没有那么多的钱去养活一支庞大的军队,那这只庞大的军队肯定就是临时组建起来的,能够忠于丁原的也就那几百号人,所以说一旦丁原死了以后,这支军队里面真正能够替丁原复仇的也就那几百号人,吕布这个人下手还特别快,他把丁元手底下几百号人全部分割了,遣散到其他的军队里面,这一下子他们就算想复仇都不可能。

除此以外,这支军队由于是临时组建起来的,所以吕布使用这支军队的时候,它可以借用朝廷大义的名义,毕竟董卓手里面掌握着天子随便利用天子的名义,发一个开张,或者是直接就说董卓的意思,就代表天子的意思,那手底下的士兵不想听她的也得听。

总之,丁原死得不冤,本身西凉董卓的这件事情就不是他所能够决定了,毕竟董卓手里面有天子丁原,无论再怎么闹腾,难不成他还可以不顾天子的安危去把董卓给杀了?必定是受了别人的蛊惑,比如说朝廷大臣给他瞎说了一番道义以后,义愤填膺,然后脑袋一发热,去找董卓单挑了,亦或者没有人去劝他去做这件事情,丁原只不过想做第二个董卓。

10

只能说明丁原其实并不得民心,作为一个军阀,他相信的也只是干儿子吕布。同时吕布统领了丁原最精锐的军队。这些人深知吕布的厉害。

另外吕布当时血气方刚,臂力过人,号称飞将,深得部队的爱戴。比如张辽高顺就对吕布顶礼膜拜。